首页

安徽省六安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六安一中2023年秋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 美国学者RichardLehan在其所著《文学中的城市》中,将“文学想象”作为“城市演进”利弊得失之“编年史”来阅读;在他看来,城市建设和文学文本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所极力理解并欣然接受的“北京”“上海”或“长安”,同样也是城市历史与文学想象的混合物。讨论都市人口增长的曲线,或者供水及排污系统的设计,非我辈所长与所愿;我们的兴趣是,在拥挤的人群中漫步,观察这座城市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在平淡的日常生活中保留想象与质疑的权利。关注的不是区域文化,而是都市生活;不是纯粹的史地或经济,而是城与人的关系。如此兼及“历史”与“文学”,当然是由我辈学人的学科背景决定的。关注“文学的城市”,必须兼及作家、作品、建筑、历史、世相、风物等,在文化史与文学史的多重视野中展开论述。如此“关注”,自然不会局限于传统的“风物记载”与“掌故之学”。对城市形态、历史、精神的把握,需要跨学科的视野以及坚实的学术训练;因此,希望综合学者的严谨、文人的温情以及旅行者好奇的目光,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谈到都市,我一再坚持,必须把“记忆”与“想象”带进来,这样,这座城市才有生气,才可能真正“活起来”。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另一方面,当我们努力用文字、用图像、用文化记忆来表现或阐释这座城市的前世与今生时,这座城市的精灵,便得以生生不息地延续下去。“驰骋想象”,这个让历史学家深感头痛的话题,很可能在文化史家那里如鱼得水——解读诸多关于北京的“不实之辞”,在我看来,意味无穷。因为,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关于都市的论述,完全可以、而且必须有多种角度与方法。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 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形态呈现,那么今人之谈论“都市想象”,尽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无言的建筑、遥远的记忆、严谨的实录、夸饰的漫画、怪诞的传说……所有这些,都值得我们珍惜,并努力去寻幽探微深入辨析。因而,在对都市的解读中,可以是正宗的“城市研究”,也可以是“文学中的城市”;可以兼及古今,也可以比较中外;可以专注某一城市,也可以是城城联姻或城乡对峙;可以阐释建筑与景观,也可以是舆论环境或文学生产;可以侧重史学,也可以是艺术或文化。一句话,只要是对于“都市”的精彩解读,不讲家法,无论流派。(摘编自陈平原《文学的都市与都市的文学》)材料二: 城市文学研究,有一个学科归属问题亟待解决。我们是将它归入传统文学研究,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还是将它归入城市学这门学科?对于第一种做法,我的看法是,因为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并且缺乏一种对等相通的经验上的把握,所以很难真正进入文学价值评判领域,也难以与其他学科发生对话关系。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为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目前我们对城市学本身的理解还存有一定的问题。城市学并非严格意义上的社会学子嗣,换句话说,在传统学科里面增加一些城市视角,以此应付分散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社会学中的城市问题,以及历史学中的城市主题,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真正的城市学有着它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并且,唯有在这样一种问题域之内加以观照,在这样一种独有的方法论的统摄之下,城市学才能够兼容其他传统学科,才能触及这门学科所要处理的对象的本质。在这一点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中国文化有着强大的乡土文明传统,城市一直是被诅咒的对象,甚至是被删除的对象。一种城市经验的出现,在文学这个范畴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经验,是青年一代的写作者必须去关注的,因为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像年长一代作家那样,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东西,对年轻一代作家来说,已经不再可能。而对于城市学研究者来说,他们所要处理的对象就更为复杂,他们既要思考诸种城市经验元素,以便将它向认知提升,还要面对已然被塑造了的文学中的城市经验形态。经验走在前面,而判断总是滞后,但城市学的研究和城市学的评论也不能过于滞后,它应该跟上来。(摘编自张柠《城市经验和城市研究》)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将城市作为阅读对象也是城市建设的一种方式,研究者通过不断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从而丰富对城市的解读,也就丰富了城市本身。B. 关注“文学的城市”,是在传统的文学史叙述中,加入新的元素,从关心文化的整体发展,到关心区域文化,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有细致的研究与挖掘。C.通过跨学科研究,在诸如文学、历史、社会等传统学科里面增加城市视角,以整合分散在各学科领域里的城市研究课题,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D.中国文化有重乡土轻都市的传统,当代的城市学研究者既要思考各种城市经验元素,也要面对被传统塑造了的城市经验形态。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研究城市文学,可以借助政治、地理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用数据、图表进行科学论证,但并非必需,研究成果一定要有对“人”的关切。B.传说明朝营建新都时,刘伯温为制服恶龙,将北京城设计成八臂哪吒的形状,这可以作为解读北京的素材,应该为研究者重视。C.城市文学研究不应作为传统文学学科的一个分支,是因为它的视野更大,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D.青年一代作家生活在城市之中,出于本能地去书写乡土经验的作品,像传统一般诅咒城市,已经不再可能。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城市文学研究对象的一项是(  )A.张岱《陶庵梦忆》B.陶渊明《桃花源记》C.老舍《骆驼祥子》D.俞平伯《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4.结合材料一分析,将“记忆”“想象”带入城市研究具有哪些作用?5.请依据材料,说一说“城市学”、“城市文学研究”的内涵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答案】1.D2.C3.B4.①把“记忆”“想象”带进城市研究,就是把人的主观情感和想象力带入,这样才能发现城市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看到城市既古老又新鲜的样子。②“记忆”既是对历史的客观承载,又是在遗忘、误解的同时对城市历史的再创造,这种对都市“想象”的解读丰富了城市的形象,延续了人类的精神。5.①城市学是一门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有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的学科。②城市文学研究对象是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对此的描述与阐释有助于理解被文学想象塑造的城市。③城市文学研究应作为城市学的子题。(意思对即可)【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研究者通过不断还原历史真实,去除误解”错误,根据文中“关于城市的‘集体记忆’,不管虚实真假,同样值得尊重”可知,在城市的阅读中还存在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等多角度与方法。B.“对国家东西南北的文学版图”错误,文中强调“关注、体贴、描述、发掘自己感兴趣的‘这一个’城市”。C.“是城市学得以成立的关键”错误,根据文意,即使具备这些条件,“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C.“视野更大”“突破了文学研究内部各种规则的制约”两处错误。前者于文无据,后者,文中表述是“它受到了文学研究之内各种规则的制约”。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运用文中信息的能力。B.《桃花源记》写作对象不是城市,所以不属于城市学研究的对象。它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界联系起来,通过对桃花源这一想象世界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①文中写“把人的主观情感以及想象力带入都市研究,这个时候,城市才有了喜怒哀乐,才可能既古老又新鲜”,抓住“主观情感”“想象力”“喜怒哀乐”“既古老又新鲜”等词语可概括为:把“记忆”“想象”带进城市研究,就是把人的主观情感和想象力带入,这样才能发现城市的喜怒哀乐、看到城市的既古老又新鲜的样子;②文中写“既然我们对于城市的‘记忆’,可能凭借文字、图像、声音,乃至各种实物形态”可知“记忆”是对历史的客观承载;文中写“就像所有的回忆,永远是不完整的,既可能无限接近目标,也可能渐行渐远——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抓住“正是在这遗忘(误解)与记忆(再创造)的巨大张力中,人类精神得以不断向前延伸”可知“记忆”会在遗忘、误解的同时延续了人类的精神;文中写“记忆不仅仅是工具,也不仅仅是过程,它本身也可以成为舞台,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中“甚至构成一种创造历史的力量”也是“记忆”的作用。【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念含义,筛选文章信息、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①材料二中写“真正的城市学有着它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并且,唯有在这样一种问题域之内加以观照,在这样一种独有的方法论的统摄之下,城市学才能够兼容其他传统学科,才能触及到这门学科所要处理的对象的本质。在这一点上,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从其中的“将城市文学研究列为城市学的子题是没有疑义的”依据可概括出“城市文学研究应作为城市学的子题”;依据“这样的‘城市学’可能很难称之为一门自足的学科。真正的城市学有着它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也可以得出城市学是一门以城市为研究对象,有自己的问题域和方法论的学科。②由“一种城市经验的出现,在文学这个范畴内,势必分裂为两种不同倾向,对于作家来说,这种独特经验,是青年一代的写作者必须去关注的,因为他们恰恰生活在此”“因而,阅读城市也就成了另一种方式的文本阅读。这种阅读还关系到理智的以及文化的历史:它既丰富了城市本身,也丰富了城市被文学想象所描述的方式”可以概括为城市文学研究对象是以城市生活和城市居民为主要表现对象的文学作品,对此的描述与阐释有助于理解被文学想象塑造的城市。③“一种针对城市文学的外部研究可能要更为有效,因为它的视野更大,也能够在时代精神的符号表征与文学形式之间看出隐秘的联系。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中“城市学范畴内的城市文学研究,使得叙事演变与精神历史的共鸣和互证得以成立”也是城市学与城市文学研究之间的一种关系。(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枕 头 鹅——叔叔讲给小侄女的晚安故事【瑞士】胡戈·罗切尔闭上眼,靠在鹅毛枕头边倾听。它一直在等你呢,但在把头靠上去之前,先用手拍拍它。放心,这样不会弄疼这只鹅的:只要你还醒着,它就没有感觉;只有当你睡着了,它才能取回它的羽毛。有一次,你从枕头里拔出一根羽毛,吹向空中后再也找不着了,这么做实在太大意了。别再拔它的毛了,它身上的羽毛都被拔光了,它需要这些精美的绒毛。闭上眼睛,仔细听,枕头鹅正从枕头里拔出羽毛,放到头顶上,插在脖子上或大腿内侧,它到底要做什么呢?不管怎样,它立刻变得光彩照人。现在,闭上眼睛,别说话。我们或许可以听到它是如何蹒跚地走上房顶,现在它也许已经在楼梯间里了。 有时候,它会带着你在一夜之间环绕世界好几圈,但它必须在第二天清晨赶回来,在你醒来之前,再把所有的羽毛塞进枕头里。没有哪架飞机能飞这么快。如果你想和它一起飞,就必须先把眼睛闭上,这样才不会感到晕。枕头鹅常常去远行,这一点和鹅一样,鹅从不把家安在一个固定的地方。恐怕人们需要一张地图,不是用来标记那些国家的边界,而是用来标识一队队鹅的迁徙路线。鹅从不相信国界,这也许就是有些人对鹅叫嚷“你这只蠢鹅”的原因吧。现在,枕头鹅并不只是去拜访那些栖居在尼罗河、南美奥里诺科河这些大河河畔的鹅,更主要的是去探望那些处在危险中的鹅。借助你的羽毛,它也会飞往夏威夷——你在电视上曾经见过这座群岛。枕头鹅去那儿寻找三明治鹅。三明治鹅在夏威夷的熔岩上四处逃窜,它们在火山坡上艰难地度日。人类不仅自己追捕它们,还派出了野狗、野猪和猫鼬。枕头鹅游览着这个曾经属于鹅的世界,直到它来到了一个像纽约一样的大都市里。那里坐落着摩天大楼,却再也没有鹅群,只有零星几只鹅躲在树枝上和柳树杈间。枕头鹅从城市的高空中俯降,几乎与烟囱、塔楼和天线擦肩而过,因为它曾测量过这片曾经属于鹅的土地:以前这里窝巢相连,如今却只有小木屋和仓库。当我还是个懵懵懂懂的孩子时,有一次,我闭上眼睛,听枕头鹅讲火烈鸟的故事。它一身玫瑰红,在地中海和红海岸边的绿海岬安了家。今天当我闭上眼睛时,依然可以看见它们站立在那里,像士兵一样排着整齐的队列,它们的头低低地埋在身体里,长长的脖子蜷缩着,像打了结一样,仿佛忘记了什么不该忘记的事,正在苦苦思索。但是很快,它们把这事也忘了,脖子伸得笔直,又要起飞了。当你闭上眼睛,枕头鹅或许也会跟你说起那些火烈鸟。或许它今天有别的打算——飞往南极,去找饮雪的企鹅,去那些没有人溜冰的冰原上。那里的企鹅按照个头大小整齐地排列着。虽然那儿不是一个贫瘠的地方,但是敌人在那儿过得并不舒坦:大部分猎人的手指都冻坏了。渐渐地,企鹅们也懒得飞了。它们很多时候待在水下,羽毛不断增多,都快变成鱼鳞了。小企鹅的爸爸妈妈有时会把蛋放在脚上玩耍,这时,小企鹅们就会特别开心。枕头鹅不仅拜访亲戚,也会去看那些鹅类的鸭和鸭类的鹅。它们的亲戚关系并非能用三言两语说清楚。比如,枕头鹅的曾祖母根本不是鹅,而是一只鸭,而且是一只相当有名的鸭,因为它会法语。它被一个同样有名的男子宰杀了。那个男子身前围着一条白色的围裙,戴着一顶白色条纹的帽子,给它准备了一个华丽的坟墓。当然它也被拔了毛,这是所有禽类家族的共同命运。在这只法国鸭祖母的葬礼上,出席者都使用最昂贵的餐具。这只鹅一直有点自负,它躺在盘子上,看上去很鲜嫩,旁边是一小勺由橙汁和磨碎的橘子皮做成的调味汁:因此后代子孙称它为橘子鸭。枕头鹅以曾祖母为荣。这位先辈走过无数鸭鹅走过的路:游过两岸长满植物的支流,穿过潮湿的草地和森林,经过它们的休息筑巢之地,最后走到墓地——也就是人们的胃里,他们说那是鸭和鹅的天堂。当你早上醒来时,枕头已经被压扁了。有时枕头鹅没有时间把羽毛塞回去,但这不是唯一的原因。那突起的一端是枕头鹅飞过的一座小山,那些凹凸不仅是你头枕的地方,还是一片平静的海洋和水塘,枕头鹅和鹅群们一起在那儿停歇。这些褶皱则是你入睡后枕头鹅张开翅膀起飞的痕迹。 文本二胡戈·罗切尔是瑞士当代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也是杰出的新闻记者和翻译家。自1969年起,胡戈·罗切尔成为一名自由职业作家,致力于探索瑞士社会和国民性格中被遮蔽和隐藏的“另一面”。他认为,要揭示瑞士的“另一面”,就必须离开瑞士,游历世界,将瑞士融于世界,以世界反观瑞士。多年来,他辗转于南欧、拉美和东南亚,并为多家报社撰稿。其小说大多取材于旅行经历,极具自传色彩;作品以长短篇小说为主,兼及诗歌、文艺短评、寓言、游记和话剧剧本等。罗切尔说,他之所以写小说,就是为了展示社会生活的更多层面,尤其描绘那些尚未被人们看到的层面。他擅于站在哲理的高度,对官场的腐败、政府的无能、学术的虚伪、社会的不公等各种现象进行辛辣的嘲讽;他笔下形形色色的人物遍布社会各界,通过描写他们可笑可鄙的生活,嘲讽瑞士的小市民心态,也折射出他对全球化的西方文明的审视。作品讽刺的现实已远远跨越了那个社会,超越了那个年代。胡戈·罗切尔一贯把瑞士作为一个社会背景,通过着力刻画私人生活的悲欢离合和矛盾冲突,反映具有普遍时代意义的创作主题,不愧为一个关心社会、同情劳苦大众,并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的作家。因此,在译本序中把他称为“一位充满世界情怀的讽刺小说家”。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枕头鹅是一只在孩子睡着时枕头变成的鹅,叔叔告诫侄女不要再拔枕头鹅的毛了,利用了儿童的同情心达到说服侄女爱惜财物的目的。B.作者把用来制作三明治鹅称为“三明治鹅”,把餐桌上和调味汁搭配的鸭称为“橘子鸭”,看似幽默风趣,实则充满讽刺意味。C.“闭上眼”“闭上眼睛”这两个短语多次在小说中出现,给读者展示了叔叔给侄女讲睡前故事的温馨场面,表明小说中的故事具有童话色彩。D.枕头鹅在小说中起到了线索作用,小说通过枕头鹅的游历及身世,讲述了三明治鹅、企鹅、火烈鸟和鸭祖母或不幸或安详的生活。7.下列与文本有关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胡戈·罗切尔致力于揭示瑞士社会和国民性格中被遮蔽和隐藏的“另一面”,并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因此,他不得不离开瑞士,辗转于南欧、拉美和东南亚。B.文本一补叙“叔叔”儿时梦见枕头鹅和他讲的关于火烈鸟在地中海、红海岸边安家的情节,丰富了文章内容,突出了小说呼吁人与自然建立起一个和谐生态整体的思想主旨。C.文本一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叔叔”是小说的人物,也是枕头鹅故事的叙述者,在故事中是全知的叙述者,类似话本小说中说书人的角色。D.胡戈·罗切尔具有尖锐的洞察力和批判态度,在文中他描绘了一幅温馨唯美的画面,让读者感受到凄凉的悲怆和温暖的震撼。 8.请赏析文本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9.文本二中说胡戈·罗切尔被称为“一位充满世界情怀的讽刺小说家”,那么文本一中是如何体现“讽刺”这一特点的?【答案】6.A7.C8.①叔叔想象枕头上突起的一端是枕头鹅飞过的高山,凹凸不平之处是枕头鹅和鹅群栖息过的水塘和海洋;②对和谐的生态景观的想象,揭示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无限憧憬的主题。9.①语言上,幽默风趣的语言和鹅群们的现实遭遇形成强烈反差,充满讽刺意味:作者把用来制作三明治的鹅称为“三明治鹅”,把餐桌上与调味汁搭配的鸭称为“橘子鸭”,看似幽默风趣,实则充满讽刺意味。②选材上,游历世界的主人公是一只被人类扒光了毛做成枕头的枕头鹅,和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反差,充满讽刺意义。③主题上,文章借枕头鹅游历世界时的所见讲述了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至威胁动物生存的现状,立足于世界生态环境问题,既有世界情怀,又充满讽刺意味。【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A.“利用了儿童的同情心达到说服侄女爱惜财物的目的”错误,叔叔讲述这个故事,目的是教育孩子保护生态环境,不要肆意虐杀动物,破坏动物的栖息地。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A.“并对资本主义持批评态度”无中生有,文中是呼吁人们爱护大自然,与其和谐相处,并没有体现作者对资本主义的批评态度。B.“补叙”错误,文中关于火烈鸟在地中海、红海岸边安家的故事属于插叙手法。D.“温馨唯美的画面”错误,由“三明治鹅在夏威夷的熔岩上四处逃窜,它们在火山坡上艰难地度日”“去那些没有人溜冰的冰原上”等可知,应该是“凄凉唯美的画面”。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本文由一个鹅毛枕展开联想和想象,由“当你早上醒来时,枕头已经被压扁了”“那突起的一端是枕头鹅飞过的一座小山”可知,叔叔想象枕头上突起的一端是枕头鹅飞过的高山。由“那些凹凸不仅是你头枕的地方,还是一片平静的海洋和水塘,枕头鹅和鹅群们一起在那儿停歇”可知,叔叔把凹凸不平之处想象成是枕头鹅和鹅群栖息过的水塘。再结合“三明治鹅在夏威夷的熔岩上四处逃窜,它们在火山坡上艰难地度日”“虽然那儿不是一个贫瘠的地方,但是敌人在那儿过得并不舒坦:大部分猎人的手指都冻坏了”可知,前面批判了现代文明和科学技术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以至威胁动物生存的严重后果。此处想象鹅群与大自然和谐共处,揭示了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无限憧憬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本艺术风格的能力。首先要明确概念:讽刺手法是一种修辞手法,言辞或情景所表达表面意思与其本意相反。答题时必须把反差的两面都分析出来。再思考答题方向: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修辞、表现手法、语言风格等角度加以赏析。结合文章内容,我们可知,文章用了童话文体。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体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编写适合于儿童欣赏的故事,语言风格往往富有童真童趣。而本文在语言上,用幽默风趣的语言和鹅群们的现实遭遇形成强烈反差,充满了讽刺意味。抓住题干中关键词语“一位充满世界情怀的讽刺小说家”“如何体现的”来作答,意即在文中找出表现世界情怀和讽刺性的地方加以分析。如由第一段“闭上眼,靠在鹅毛枕头边倾听。……放心,这样不会弄疼这只鹅的”“有一次,你从枕头里拔出一根羽毛……别再拔它的毛了,它身上的羽毛都被拔光了,它需要这些精美的绒毛”可知,作者将写作对象设置为一只被人类扒光了毛做成枕头的枕头鹅,和作者要表达的内容形成反差,充满讽刺意义。通过讽刺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关怀,体现了世界情怀。由“枕头鹅去那儿寻找三明治鹅”“给它准备了一个华丽的坟墓”“在这只法国鸭祖母的葬礼上,出席者都使用最昂贵的餐具。这只鹅一直有点自负,它躺在盘子上,看上去很鲜嫩,旁边是一小勺由橙汁和磨碎的橘子皮做成的调味汁:因此后代子孙称它为橘子鸭”可知,作者使用幽默的语言,描写鹅被做成三明治,将鹅被厨师宰杀说成“给它准备了一个华丽的坟墓”;将鹅成为人们的食物,说成人们出席鹅的葬礼等,用有幽默的语言表达讽刺之情,批判了人们不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做法。主旨上,由第六段“三明治鹅在夏威夷的熔岩上四处逃窜,它们在火山坡上艰难地度日。人类不仅自己追捕它们,还派出了野狗、野猪和猫鼬。三明治鹅听不到它们逼近的脚步,因此当它们呼救时,常常已经在这些猛兽的口中了”;第七段“枕头鹅游览着……那里坐落着摩天大楼,却再也没有鹅群,只有零星几只鹅躲在树枝上和柳树杈间”;第八段“幼鹅们都不再去那些运河了,因为它们爬不上又高又硬的河沿。……但枕头鹅却从城市的高空中俯降,几乎与烟囱、塔楼和天线擦肩而过,……以前这里窝巢相连,如今却只有小木屋和仓库”可知,文章描写了三明治鹅的艰难处境,用对比手法写出以前鹅群的环境,以及现在鹅群没有了立锥之地。这均体现了作者对生态的关心和同情,以及破坏自然杀害动物的人类的批评和讽刺。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孟子将朝王孟子将朝王,王使人来曰:“寡人如就见者也,有寒疾,不可以风。朝,将视朝,不识可使寡人得见乎?”对曰:“不幸而有疾,不能造朝。”明日,出吊于东郭氏,公孙丑曰:“昔者辞以病,今日吊,或者不可乎!”曰:“昔者疾,今日愈,如之何不吊?”王使人问疾,医来。孟仲子①对曰:“昔者有王命,有采薪之忧,不能造朝。今病小愈,趋造于朝,我不识能至否乎。”使数人要于路,曰:“请必无归,而造于朝!”不得已而之景丑氏宿焉。景子曰:“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父子主恩,君臣主敬。丑见王之敬子也,未见所以敬王也。”曰:“恶!是何言也?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其心曰‘是何足与言仁义也’云尔,则不敬莫大乎是。我非尧舜之道,不敢以陈于王前,故齐人莫如我敬王也。”景子曰:“否,非此之谓也。《礼》曰:‘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固将朝也,闻王命而遂不果,宜与夫礼若不相似然。’”曰:“岂谓是与!曾子曰:‘晋、楚之富,不可及也。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夫岂不义而曾子言之?是或一道也。天下有达尊三:爵一,齿一,德一。朝廷莫如爵,乡党莫如齿,辅世长民莫如德,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其尊德乐道,不如是不足与有为也。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桓公之于管仲,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霸。今天下地丑德齐②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选自《孟子·公孙丑下》,有删改)【注】①孟仲子,孟子的堂兄弟,跟随孟子学习。②地丑德齐,意为“地相等,德相齐”。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管仲者乎B.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 C.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D.今天下地丑德齐/莫能相尚/无他好/臣其所教/而不好臣其所/受教汤之于伊尹/桓公之于管仲/则不敢召/管仲且犹不可召/而况不为管仲者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即寡德之人,意为“在道德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是古代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B.本文“内则父子”中的“内”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中的“内”含义相同。C.“唯”和“诺”都表示应答,急时用“唯”,缓时用“诺”。“父召无诺”的意思是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立即趋前”。D.本文“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中“恶”与《兼爱》中“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中的“恶”含义相同。12.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A.本文通过写孟子不接受齐王的召见,表明了孟子对君臣关系的看法,孟子认为国君应该礼贤下士,谦逊待人。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C.本文的可读性强,原因在于孟子采用了一波三折、层层推进的说理方法,且融叙事与说理为一体。D.孟子认为国君不能因为自己的地位高就轻慢臣子的年龄和道德,即不能“有其一以慢其二”。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齐人无以仁义与王言者,岂以仁义为不美也?(2)故汤之于伊尹,学焉而后臣之,故不劳而王。14.孟子为何不主动到朝廷见齐王呢?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答案】10.C11.B12.B13.(1)齐国人没有拿仁义与齐王谈论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2)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14.孟子认为,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要有事情商议,就会(亲自)前去请教有德行的臣子,而自己具有道义和仁德,并不比拥有爵位和财富的人缺少什么,所以齐王应该亲自来请教自己,而不是召见自己。【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今天下各国土地大小相当,德行也不相上下,没有谁能够超过别人许多,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君主喜欢以听从自己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伊尹、桓公对管仲,就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可以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我呢?”“无他”为固定句式,意为“没有其他的(原因)”,其前后应断开,排除AD。“管仲且犹不可召”中,“管仲”作“且犹不可召”的主语,二者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现象和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B.错误。在家。/同“纳”,结交。句意:在家有父子。/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结交。C.正确。D.正确。都是“怎么”。句意:怎么能有了其中一样(爵位)而轻视另外两样(年龄、德行)呢?/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象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能力。B.“在景子看来,礼不仅是人安身立命的关键,也是治理国家的一种手段”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中景子认为礼就是“内则父子,外则君臣,人之大伦也”,所以赞同“父子主恩,君臣主敬”。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第一个“以”,用、拿;“与”,和、跟;“岂”,难道;第二个“以”,认为。(2)“焉”,兼词,于之;“臣之”,以之为臣;“王”,称王,统一天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文章最后一段中“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义,吾何慊乎哉”“恶得有其一以慢其二哉”“故将大有为之君,必有所不召之臣,欲有谋焉则就之”等内容可知,孟子认为,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怠慢的臣子,如有要事商议,不能用召见,而要(亲自)前去请教。而他自己拥有道义和仁德,就是君主不能召见的臣子,所以齐王如果真心想请教,应该亲自前来,所以拒绝主动到朝廷见齐王。参考译文: 孟子将要朝见齐王,齐王派人来说:“我本该来看望您的,但是患了感冒,不能吹风。明天早晨,我将临朝听政,不知(您)能让我见到您吗?”孟子回答说:“我不幸生了病,不能到朝堂上去。”第二天,孟子出门到东郭家去吊丧,公孙丑说:“昨天推辞说有病,今日去吊丧,也许不合适吧!”孟子说:“昨天生病,今天好了,为什么不能去吊丧?”齐王派人来询问病情,医生也来了。孟仲子答道:“昨天大王有诏令,他由于患病,不能到朝堂上去。今天病好了些,就匆忙到朝堂上去了,我不知道是否到了。”孟仲子随即派了几个人到路上阻拦孟子,告诉他:“请一定不要回来,到朝堂上去!”孟子不得已,就到景丑家去歇宿。景子说:“在家有父子,在外有君臣,这是人世最重大的伦理关系。父子关系以感爱为关键,君臣关系以恭敬为关键。我看到了齐王对您敬重,没看到您怎么敬重齐王。”孟子说:“啊!这是什么话?齐国人没有拿仁义与齐王谈论的,难道是认为仁义不好吗?他们在心里说‘这个君王哪值得同他去谈仁义’罢了。那么,(对齐王的)不恭敬没有比这更大的了。至于我,不是尧、舜的道不敢在齐王面前陈述,所以齐国人没有像我这样敬重齐王的。”景子说:“不,我不是说这个。《礼记》说:‘父亲召唤,子女不等答应就起身,君王召唤,臣子不等马车驾好就动身。’您本来准备去朝见齐王,听了君王的诏令却不去了,这大概与礼的规定不符合吧。”孟子说:“难道能这么说吗?曾子说过:‘晋国、楚国的财富。没法比得上。他们凭借财富,我凭借我的仁德;他们凭借爵位,我凭借我的道义,我遗憾什么呢?’不符合义,难道曾子会说吗?这或许是有一定道理的。天下普遍看重的东西有三样:爵位是一样、年龄是一样、德行是一样。在朝廷里,没有比爵位更尊贵的;在乡里,没有比年龄更尊贵的;辅助君主、管理百姓,没有比德行更尊贵的,怎么能有了其中一样(爵位)而轻视另外两样(年龄、德行)呢?所以想要有大作为的君主,必定有他不能召见的臣子,要有事情商议,就(亲自)前去请教。君王尊尚德行和乐行正道,不能像这样便不值得和他有所作为。因此商汤对于伊尹,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统一了天下;桓公对管仲,也是先向他学习,然后以他为臣,于是不费力气而称霸诸侯。当今天下各国土地大小相当,德行也不相上下,没有谁能够超过别人许多,这没有其他原因,就是这些国家的君主喜欢以听从自己的人为臣,而不喜欢以能教导他的人为臣。商汤对伊尹、桓公对管仲,就不敢召见。管仲尚且不可以召见,何况不愿做管仲的我呢?”(二)阅读李贺的《将进酒》,完成各题。将进酒 李贺琉璃钟,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烹龙炮凤玉脂泣,罗帏绣幕围香风。吹龙笛,击鼋鼓;皓齿歌,细腰舞。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15.对全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前五句写酒宴之华贵丰盛:杯是“琉璃钟”,酒是“琥珀浓”“真珠红”,厨中肴馔是“烹龙炮凤”,宴庭陈设为“罗帏绣幕”。物象华美,色泽瑰丽,令人心醉。B.中间四个三字句写宴上歌舞音乐,在遣词造句上更加奇妙。仅十二字,就将音乐歌舞之美描写得尽态极妍。C.“桃花乱落如红雨”,用形象的语言说明“青春日将暮”,生命没有给人们多少欢乐的日子,要及时行乐。D.结尾二句猛作翻转,出现了“坟上土”的惨淡形象,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16.试将李贺的《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作比较,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答案】15.D16.李贺的《将进酒》强调的是生的无聊和死的悲哀,在生死的对比中表现了由苦短人生所造成的生命悲愁。李白的《将进酒》以劝酒为名倾吐胸中块垒,流露出诗人积极入世而又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了貌似消极行乐实则渴望入世的复杂情感。【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设题类型包括: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归纳概括。D项,“劝人们不要像刘伶一样终日醉酒,最后因酗酒而死”错误。“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这两句的意思是“我奉劝你们要像他们那样,终日喝个酩酊大醉吧,由于酒已被你们喝光,酒鬼刘伶坟上已经无酒可洒了!”可见选项曲解诗意。故选D。【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分析鉴赏能力,具体而言属于主题思想的考查。应该分两层来作答,即相同点和不同点两方面。题干为“试将李贺的《将进酒》与李白的《将进酒》作比较,说说它们所表达的主题有何不同”,对于情感或主题的考查属于深层次的内容,但一定要细致入微地解读词语和句意,身临其境感同身受地理解才能达成情感共鸣,准确把握是个内涵。抓住关键词句分析以结省答题时间。李贺诗歌《将进酒》大意为:酒杯用的是琉璃钟,酒是琥珀色的,还有珠红的。经过烹、炮的马肉(龙)和雄雉(凤)拿到口中吃的时候,还能听到油脂被烧烤时的油爆声,像是在哭泣。用绫罗锦绣做的帷幕中充满了香气。罗帏之中,除了食品与酒的香气外,还有白齿的歌伎的吟唱和细腰的舞女和着龙笛的吹奏、鼍鼓的敲击在舞蹈。宴饮的时间是一个春天的黄昏,他们已欢乐终日了,他们饮掉了青春,玩去了如花的大好时光。桃花被鼓声震散了,被舞袖拂乱了,落如红雨,他们把如花的青春白白地浪费了。表达了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此诗用大量篇幅烘托及时行乐的情景,作者似乎不遗余力地搬出华艳词藻、精美名物。这是一首讽喻诗,既形象夸张地反映了统治者的豪华奢侈,又从跳跃的蒙太奇镜头中开拓了读者的联想,并写出了自己对生活“死既可悲,生也无聊”的苦闷心理。这首诗以幽遽朦胧、瑰艳凄冷的意境,生动灵澈、神奇超常的意象,构设意与境浑的美学特质,充分表达诗人身处病态社会的烦闷、压抑、凄凉与愤激心绪,给读者以深刻的精神启示和审美感受。李白诗歌《将进酒》篇幅不算长,却五音繁会,气象不凡。它笔酣墨饱,情极悲愤而作狂放,语极豪纵而又沉着。诗篇具有震动古今的气势与力量,这诚然与夸张手法不无关系,比如诗中屡用巨额数目字(“千金”、“三百杯”、“斗酒十千”、“千金裘”、“万古愁”等等)表现豪迈诗情,同时,又不给人空洞浮夸感,其根源就在于它那充实深厚的内在感情,那潜在酒话底下如波涛汹涌的郁怒情绪。此外,全篇大起大落,诗情忽翕忽张,由悲转乐、转狂放、转愤激、再转狂放、最后结穴于“万古愁”,回应篇首,如大河奔流,有气势,亦有曲折,纵横捭阖,力能扛鼎。其歌中有歌的包孕写法,又有鬼斧神工、“绝去笔墨畦径”之妙,既非鑱刻能学,又非率尔可到。通篇以七言为主,而以三、五十言句“破”之,极参差错综之致;诗句以散行为主,又以短小的对仗语点染(如“岑夫子,丹丘生”,“五花马,千金裘”),节奏疾徐尽变,奔放而不流易。《唐诗别裁》谓“读李诗者于雄快之中,得其深远宕逸之神,才是谪仙人面目”,此篇足以当之。(三)(本题共1小题,6分)17.名篇名句默写。(1)《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不知有几人能乘着月光回家,只有那西落的月亮摇荡着离情,洒满了江边的树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一词中,表现词人梦里归乡,与妻子相见时,“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情形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在《<老子>四章》中,表达了“有”能给人便利,是因为“无”发挥了它的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不知乘月几人归②.落月摇情满江树③.相顾无言④.惟有泪千行⑤.故有之以为利⑥.无之以为用【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乘、摇、顾、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寒星霜月,孤月一轮,漠漠旷野,沉寂无声。蓦然夜色里传来凄婉的笛声,是《折杨柳》,还是《凉州词》?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愁。山路遥遥,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何处觅故乡?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断鸿声里,听胡笳悲切。月色里,是什么发出幽幽青光?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春闺梦中人。谁承想,这漠漠荒野曾是布满剑戟和鼓角的血土!这里本来就是一片古战场,只要你静下心来,侧耳倾听,那箭矢镞雨的呼啸,那烈烈战马的长嘶,那城楼上的角鸣,那剑戈撞击的铿锵,都会从远方传来,从历史深处传来。战争与和平是平衡人类的两块砝码。历史的躯体里流淌着血与火的基因,也长满诗与歌的细胞。如果没有战争,历史的躯体会成为侏儒;如果没有诗与歌,①           ,而失去丰腴和弹性。玉门关既是边陲重关,②           。如果把古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这里既是东段的终点,又是中段的起点,由此可以进新疆的伊吾,沿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部边缘途经焉耆、轮台、龟兹、姑墨、疏勒,越葱岭,至安息,而可达古罗马帝国……18.下列对文中使用修辞手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比拟、比喻、反问B.比拟、反问、排比C比拟、反复、排比D.对偶、反复、反问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会从远方和历史深处传来,箭矢镞雨的呼啸声,烈烈战马的长嘶声,城楼上的角鸣声以及铿锵的剑戈撞击声。”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20.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字。【答案】18.C19.①原文前几个成分都单独成主语,有强调作用,句式更加整齐和谐,增强了气势;②写出了当年玉门关作为古战场的战争场面,渲染了氛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③原文表述与上下文语体一致,增添书面语的美感,读起来更加朗朗上口。20.①历史的躯体也会枯涩 ②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修辞手法的能力。反复,如“山路遥遥。水路遥遥。风路遥遥。雨路遥遥。何处觅故乡?大山隔绝。戈壁隔绝。荒漠隔绝”中,“遥遥”“隔绝”为间隔重复。比拟,如“历史躯体里流淌着血与火的基因,也长满诗与歌的细胞”。对偶,如“中原白发母亲泪,闺中娉婷少妇愁”。设问,如“月色里,是什么发出幽幽青光?可怜荒滩戈壁骨,犹是春闺梦中人”。排比,如“那箭矢镞雨的呼啸,那烈烈战马的长嘶,那城楼上的角鸣,那剑戈撞击的铿锵”。比喻,如“战争与和平是平衡人类的两块砝码”。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赏析重要句子,首先要考虑其运用的手法,句中重要字词的含义和作用,然后分析其表达效果,还要和文章的中心联系起来作答。原文“那箭矢镞雨的呼啸,那烈烈战马的长嘶,那城楼上的角鸣,那剑戈撞击的铿锵”,其中“呼啸”“长嘶”“角鸣”“铿锵”单独成为主语,这样它们就被强调出来,字数相近,结构相同,整齐和谐,增强了气势。联系上文,“这里本来就是一片古战场”,“这里”是玉门关,如此,写出了当年玉门关作为古战场的战争场面,各种声音的混杂,“都会从远方传来,从历史深处传来”,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另外,整个选文都是文雅的书面语体,句式上整散结合,气韵流畅。这几句话更与上下文的这种语体特征相吻合,增加了美感,也增加了历史散文的厚重感。而改句句式一般,将各种声音作为宾语放在句末,起不到强调作用。【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战争”对应的是“血与火”,“和平”对应的是“诗与歌”,“侏儒”后面是分号,表示上下文应该是并列关系,上文写的是“战争”,这里应该是“和平”,联系前句的句式,很容易写出“如果没有诗与歌,历史的躯体也会……”;再联系后句中“丰腴和弹性”的转折意思,就会写出有“枯涩”“枯槁”之意的词。因此填写“历史的躯体也会枯涩”一类句子。第二处,根据“玉门关既是边陲重关”,应填“也是……”的结构,再联系后文中“如果把古丝绸之路分为东、中、西三段,这里既是……,又是……,由此可以进……”可知,语境强调玉门关的交通作用,可写出“也是古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驿站”一类句子。21.仿照下面示例,再以“儒家、道家”,为话题,另写一句话,要求语意连贯,句式与示例大体一致。儒家教会人们把握人生的勇气,道家教会人们笑对命运的智慧:我们需要勇气,我们也需要智慧。【答案】示例:儒家显示出人们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道家显示出人们恬然自适的出世情怀:我们需要入世精神,我们也需要出世情怀。【解析】【详解】试题分析:句子的仿写,是要求得所写句子与例句的形似与神似。因此,在仿写前,要认真分析所给的例句,从句式、修辞和内容逻辑等方面认真揣摩。从例句来看,句式上较为明显,仿写应没有问题,但要神似还得细想一下,所给句子内容上体现了儒家和道家的精神内涵,且为相对的两个方面。考点:选用、仿用、变换句式。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从独自成长的大卫·科波菲尔到无人理解的聂赫留朵夫,从孤身在海上与鲨鱼搏斗的圣地亚哥到命运诅咒的奥雷里亚诺家族,都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生命形态。他们有的是物理上孑然一身,有的是精神上无人对话,有的在孤独中倔强成长,有的在孤独中自我安慰。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可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罗兹曾说:“一个人没有朋友固然寂寞,但如果忙得没有机会面对自己,可能更加孤独。”南森说:“人生的第一件大事是发现自己,因此人们需要不时孤独和沉思。”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孤独若舟,载人生海海沧海桑田,时代变迁,或庞大或渺小的事物都在时间的淘洗下逐渐消失踪迹,而孤独却成为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在我们的一生中,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它如影子般存在于生命一隅,常伴于我们左右。面对这位特殊的终生伴侣,我们又该如何自处? 急速变化的时代下,当孤独逐渐占领生活,灵魂的空虚成了其最大的病因。从古至今,人们总是在为了抵御孤独而作出各种努力。古人为了摆脱孤独,创造了坊市勾栏,供人娱乐消遣;随着科技的发展,收音机、电视机应运而生,让无数个孤寂的夜晚有了欢声相伴。然而在如今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交流开放,信息普及,人们在无数爆梗笑点的狂轰滥炸下逐渐麻痹,失去本真的快乐。昔日一家人围坐电视机前笑作一团的温馨场景随处可见,如今千万博主使尽浑身解数却难“博君一笑”。喧嚣中的寂寞才更感孤独,精神空虚成了如今人们最大的伤痛。因为心中没有真正的追求与热爱,所以只能在漫天娱乐选择中沉沦麻木。然而一颗空乏的内心,就如一个无底的杯子,“快餐式”的快乐无法使其丰盈,只会使孤独焦虑逐渐取代笑声,成为一种共通情绪。面对孤独,我们要学会审视自己,走出心灵的迷途。千年之前,老子发出“我独异于人,而贵食母”的孤独谓叹,远走大西北;屈原道出“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故都”的人生之问,抱憾投江,他们均是因时世不济,世人不解,深感前路迷茫的孤独之人。但他们也明白,自己与世人的格格不入源于其孤绝的思想,在经过对自我的认识后,他们仍不愿泯然于众人世俗的看法,坚定人生的道路。正是有了此类不惧“孤独”者,这才有了过去思想的百花齐放,如今中国的文化瑰宝。现如今,人们了解的知识更多,选择的余地更多,同样的,心中的迷茫也更深更切了。小到对盲盒的追捧,大到职业生活的摇摆不定,都可以看出人们对选择的逃避,对前路的犹豫。这是因为许多人没有坚定选择的能力,更是因为他们在一定程度上缺乏认识自我的能力。当深陷孤独的迷局之时,不妨停下脚步,审视内心,了解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或许曾经的难题也就云开月明,豁然开朗了。面对孤独,我们要坚守自己的使命,虽千万人吾往矣。哥白尼道出星球真相时,无人能想象宇宙奥秘;革命的火种于井冈山星星燃起时,无人能描绘未来中国的繁荣。他们孤独的坚持不被世人所理解,但时间证明这亦是时代发展所不可或缺的。历史的车轮正是在少数人的推动下才滚滚向前,在这期间他们所要忍受的落寞与挫折也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然而,正是他们的坚忍与毅力,才将孤独炼成自己的力量,肩上的使命重千钧,却仍心怀热情。如今,时代的接力棒已交至青年手中,我们更应不惧孤独,不畏质疑,坚定自己,迈大步,勇向前!孤独若舟,载人生海海。它在我们很小的时候就陪伴着我们,如一叶扁舟,载着我们驶过人生的汪洋。我们无法摆脱它,更不能离开它,何不淡然处之,于孤独中寻找自己,探索世界,踏浪而行?【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孤独在人们眼中可能是一个贬义词,但真正能品味孤独的人才能发现它的妙处。正如王馨雅所说:“孤独是属于孤独者的美酒,远离世俗的喧嚣,投入孤独的怀抱,轻斟,慢饮,细品,看似冷冽的酒精背后藏着细腻的香醇。而不懂酒的人,对孤独的理解则有失偏颇:有的人将孤独视为‘矫揉造作’,讥讽那些‘不合群的异类’,有的人把孤独等价于‘清高’,用孤独装点朋友圈让自己‘很有气质’。”这个作文正是引导同学们辩证、全面地思考孤独的价值。这则材料中的四篇小说都来自于选择性必修上册的第三单元——外国小说单元。这一单元的小说创作于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小说人物形象迥然,故事情节各异,却都在诉说着“孤独”这个主题。孤独是人的宿命。而通过文本学习我们也发现,孤独也是面对自己、审视自己、锤炼自己的一种方式。大卫•科波菲尔父母双亡,孤苦伶仃,挣扎成长,在孤独中成长和反思;聂赫留朵夫追求道德完善,灵魂净化,无人理解,在孤独中反省和探索;圣地亚哥独自出海捕鱼,与鲨鱼搏斗,与自己对话,在孤独中抗争和求存;奥雷里亚诺家族成员缺乏沟通,缺少信任,互不理解,在孤独中重复和排解……不管是物理上孑然一身,还是精神上无人对话,人的孤独都是无可避免的。在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人与人的联系更加容易,可孤独感却并未因此减少,而且人们孤独的表现方式各不相同。正如郭如心所说:“星川之下有无数种孤独的灯火,有人孑然一身成长谋生,有人无人对话或曾有倾盖如故却半生陌路,有人陷入外求的热闹却空虚于内,有人困于时代内因此随波逐流,有人思恋旧时代无法挣脱……”罗兹和南森的话提醒我们,孤独是面对自己的机会,是人们发现自己所必经的过程。因此,如何面对孤独成了当今时代下每个人的必修课。这篇作文一定要回答这两个问题——你如何理解孤独?人应该如何面对孤独?即“是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两个问题见仁见智,只要结合材料,写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即可。对于“孤独”的内涵,可以从贬义和褒义两方面加以解释,当然根据材料而言,主要还是要从正向角度加以阐释。此后,可以结合古今中外的“孤独者”的事例,采用正反对比来论证保持积极方面的孤独的意义、必要性;也可以探讨如何屏蔽外界看法、外来干扰,用心一处,守住那份信念;还可以分析孤独必然伴随着冷清、寂寞,但是选择孤勇前行的人,必然会坦然接受人生路上的风霜雨雪。当然,在肯定“孤独”的价值的前提下,也可以提醒大家,不要完全封闭在象牙塔里“躲进小楼成一统”,而要既坚守自我,又融入社会,在内在思想上脱俗超迈,在外在事功上则与世接壤。立意:1.孤独让我们远离庸俗。2.虽然高处不胜寒,仍要振衣千仞岗。3.走在时代前列的,往往都是孤勇者。4.面对真我,享受孤独。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17:0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706.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