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平顶山市等五地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检测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2~2023年度下学年高二年级开学考试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和中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儒家从个体修身出发,敦睦亲属,最后到治国、平天下。在文明的开端时期,儒家的仁爱思想源自团体生存的需要,并与之相适应。不过,如何从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爱发展到普遍的“泛爱众”,在现实中要遇到诸多挑战。比较朴素的挑战来自墨家,墨子认为爱和利益都存在着“交互性”,也即“给予——回报”的模式。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认为儒家的亲亲思想是混乱秩序的根源。法家的韩非子指出儒家的“家国一体”存在逻辑悖谬。在不同思想流派的争论中,孟子比较清晰地表达了儒家对此问题思考的张力。孟子提出“一本”说,试图理论化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孟子看来,对于兄弟之子的爱和对于邻居家的小孩子的爱必然会有差异。不过,因为他们都是“天之生物”,在最终的意义上爱是“一本”。这种借助“天之生物”来说明世间万物一致性的背后,是儒家强调爱有普遍性。但这样的普遍性并不能取消在具体的情景下人们表达爱的方式的差异。朱熹更为具体地说明,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父母所生,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因此各自父母的爱与父子之爱是一致的,是“一本”,“自亲始”和“推已及人”是人类爱之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所体现的道德义务上的差别,但爱不会止于亲情,否则就不能对应“天之生物”。孟子的“一本”说强调亲情又不限于亲情,“亲亲”是先亲已亲,“仁民”是爱施及众民,“爱物”则进一步扩展到世间万物。那么,孟子既肯定爱之实施必然表现出先后的差别,又相信恻隐之心之推广,就能实现普遍的爱,故“仁者,无不爱也”。在一定的意义上,孟子将家庭伦理之爱视为“爱”的萌发、培育和扩展的基础,所以,在孟子那里,道德的功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扩展爱的范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摘编自干春松《多重维度中的儒家仁爱思想》)
材料二:儒家人伦观是中国传统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在学术思想上的反映,而在其确立和发展的过程中,不仅适应着社会生活实际,也强有力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社会生活和人的生存方式,两者相互形塑、相互支撑,共同维持着自然经济、血缘纽带、专制政治的超稳定的统一体。儒家人伦观曾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稳定、人的精神安顿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其中一些内容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但它与中国现代社会生活的矛盾也是显而易见的。儒家人伦观以三纲、五伦为中心,包含了中国传统社会生活中最主要的几种人际关系,其中家庭人伦构成整个人伦系统的基础和基本模式。其在人际关系上以差异为本,构成一个差异一体的人伦谱系,在这种人伦谱系中,君、父、夫是中心,如果自我不是君、父、夫的话,就要把君、父、夫的价值放在自我之上。儒家人伦观以差异关系为本,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传统社会生活的实际,但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一方面要侧重平等与差异的互动,抛弃等级性;另一方面则要实行领域分离,即在政治、法律等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遵循平等,而在家庭等日常生活领域尊重差异。儒家人伦观强调人伦本位,人伦优先于构成人伦的具体个体。正是基于对人的存在的整体性、连续性的理解,儒家注重自我在以父子、君臣、夫妇等关系为中心的人伦谱系中的正确定位,反对以独立个体为本建构人伦,是一种人伦本位的哲学。这样一种人伦观从总体上说是整体主义的,其与“自由人的联合体”意义上的人群、人伦观是相互对立的。在当代中国社会生活中,自由巳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儒家人伦观强调人对人伦的自觉遵循,而我们更应该重视站在“感性活动的个人”立场上的人的自愿。儒家认为,三纲、五伦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常道,其主要论证方式在于寻求人伦与自然、天道的合一。在儒家看来,人必然要生活在人群之中,而只要生活在人群之中,就必然会有家庭生活,所谓父子、兄弟、夫妇等人伦就必不可少,而国家不过是大的家庭,君主就是国家的家主、君父,政治人伦就是家庭人伦的拓展。但儒家倡导的三纲、五伦是应然的。而就人伦的根本依据而言,儒家的天道、天理、良知等是奠基于有机整体宇宙论信念的基础.上的,而这种有机整体宇宙论信念在现代科学、哲学的冲击下正在走向衰微。我们应尊重儒家人伦观的历史合理性,但更应该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对作为人的基本生活方式的人伦的基础、来源提出新的思考,将其奠基于人类的生存、生活实践之上。今天的中国社会无论是在生活方式还是人的生存状态上,都已经“走出中世纪”,家庭、家族本位基础上的君主专制主义等级社会早已消亡,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儒家人伦观需要顺应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回到儒家人伦观的根源上,重视人际的生活实践、道德实践是其本然,这也同样是今天实现儒家人伦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摘编自李祥俊《儒家人伦观的思想特质与现代转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文明的开端时期,儒家的仁爱思想是与团体生存的需要相适应的,儒家由个体修身、敦睦亲属而发展到治国、平天下。B.儒家的仁爱思想被墨家、法家批评,墨子认为儒家的亲亲思想是混乱秩序的根源,韩非子则认为儒家思想某些方面存在逻辑悖谬。C.儒家人伦观带有明显的君主专制主义色彩,但对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稳定、人的精神安顿产生了巨大的作用。D.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今天,儒家人伦观虽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但重在回到以三纲、五伦为中心的根源上。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墨子反对儒家的治国思想,墨子为了挑战儒家的治国思想而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B.朱熹认为“自亲始”和“推己及人”是人类爱之整体,爱如果止于亲情,就不能对应“天之生物”。C.儒家人伦观在人际关系上以差异为本,这与今天在社会公共生活领域遵循平等差别很大。D.儒家认为国家是大的家庭,君主是国家的家主、君父,我们应尊重儒家人伦观的历史合理性。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某电视台定期举办“国学”讲座,邀请网红学者宣讲中国古代礼仪文化。B.某班在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班规班约,老师督促,学生严格执行。C.某电视台举办“诗词大会”,通过演播室比赛形式,来重温经典诗词。D.某报社举办以中学生为对象的“爱我中华”有奖征文活动,讴歌祖国美丽山河。4.现在不少高中举办“成人礼”活动,还会聘请知名人士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加以分析。5.儒家是如何把家族成员之间关爱发展成“泛爱众”(即广施爱心)的?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答案】1.D2.A3.B4.①“成人礼”源自中国古代儒家制定的冠礼和笄礼,这一活动包含着儒家人伦观,既维持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也使国民的精神生活有所安顿。②“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在儒家人伦观中融入了现代理念,是儒家人伦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体现。5.①孟子提出“一本”说,认为人们对兄弟之子的爱和对邻居家小孩的爱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天之生物”,对他们的爱是一致的。②孟子的“一本”说强调亲情又不限于亲情,“亲亲”“仁民”“爱物”,即先亲已亲,面爱施及众民,还扩展到世间万物,实现普遍的爱。
③朱熹进一步阐释,“自亲始”和“推已及人”是人类爱之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所体现的道德义务上的差别,但爱不会止于亲情。【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D.“但重在回到以三纲、五伦为中心的根源上”错误。由原文“回到儒家人伦观的根源上,重视人际的生活实践、道德实践是其本然,这也同样是今天实现儒家人伦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可知,原文说的是“回到儒家人伦观的根源上,重视人际的生活实践、道德实践是其本然”。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墨子为了挑战儒家的治国思想而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错误。由原文“墨子提倡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认为儒家的亲亲思想是混乱秩序的根源”可知,墨子针对的是儒家的亲亲思想。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主要观点是儒家人伦观要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创造性转化。这个观点要包含儒家人伦观和现代转化两方面的内容。A.“宣讲中国古代礼仪文化”,只是强调传统文化的传承。不能体现儒家人伦观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创造性转化。B.“民主讨论”体现了现代观念,“严格执行”班规班约,体现了儒家人伦观中的重视集体利益以及尊重师长。符合“儒家人伦观的现代转化”观点。C.“诗词大会”只是重温文化经典。不能体现儒家人伦观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创造性转化。D.征文活动,只是讴歌祖国山河之美。不能体现儒家人伦观顺应时代的变化,实现创造性转化。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结合“儒家人伦观曾在中国传统社会生活的稳定、人的精神安顿方面产生了巨大作用,其中一些内容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知,“成人礼”源自中国古代儒家制定的冠礼和笄礼,这一活动包含着儒家人伦观,既维持了国家和社会生活的稳定,也使国民的精神生活有所安顿。
结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儒家人伦观需要顺应时代实现创造性转化。回到儒家人伦观的根源上,重视人际的生活实践、道德实践是其本然,这也同样是今天实现儒家人伦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源头活水”可知,“宣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则是在儒家人伦观中融入了现代理念,是儒家人伦观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体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筛选和概括的能力。结合“孟子提出‘一本’说,试图理论化地解决这一问题。在孟子看来,对于兄弟之子的爱和对于邻居家的小孩子的爱必然会有差异。不过,因为他们都是‘天之生物’,在最终的意义上爱是‘一本’。这种借助‘天之生物’来说明世间万物一致性的背后,是儒家强调爱有普遍性”可知,孟子提出“一本”说,认为人们对兄弟之子的爱和对邻居家小孩的爱虽然不同,但他们都是“天之生物”,对他们的爱是一致的。结合“孟子的‘一本’说强调亲情又不限于亲情,‘亲亲’是先亲已亲,‘仁民’是爱施及众民,‘爱物’则进一步扩展到世间万物。那么,孟子既肯定爱之实施必然表现出先后的差别,又相信恻隐之心之推广,就能实现普遍的爱,故‘仁者,无不爱也’”可知,孟子的“一本”说强调亲情又不限于亲情,“亲亲”“仁民”“爱物”,即先亲已亲,面爱施及众民,还扩展到世间万物,实现普遍的爱。结合“朱熹更为具体地说明,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父母所生,每个父母都会爱自己的孩子,……‘自亲始’和‘推已及人’是人类爱之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所体现的道德义务上的差别,但爱不会止于亲情,否则就不能对应‘天之生物’”可知,朱熹进一步阐释,“自亲始”和“推已及人”是人类爱之整体,它们之间存在着亲疏远近的血缘关系所体现的道德义务上的差别,但爱不会止于亲情。(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老虎口(节选)王族大风刮了一夜,到了天亮,天气被刮得像被黑夜紧紧拽着,死活挣扎不出一丝光亮。李成军走出帐篷,抬头往上看,哈希勒根达坂变得黑乎乎的,像一块要砸下来的石头。他知道达坂不会砸下来,但达坂上的积雪会发生雪崩,倾泻下来会把山坡覆盖,把峡谷填满,也会把人吞没。李成军这样想着,觉得刮来的风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刺出一阵痛。他哆嗦了几下,想扣上军大衣的扣子,但一想今天又开不了工,便让大衣敞着,省去过一会儿又要解扣子的麻烦。李成军是工程部队的副营长。
三天前,他带领一个连上了天山,在巴音沟口的山坳里驻扎下来。他们要修的这条路,从北疆独山子的“零公里”处开始,穿过天山的四个达坂、两个草原和一个大峡谷,最后到南疆的库车结束。这条路修通后,原先从北疆到南疆要三四天才能走完的路程,现在用一两天就能走完。人们已经为这条路起好了名字,叫“独库公路”。这条路在先前修了十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今年从各地调动好几支工程部队,从独山子和库车两个方向同时施工,最后在巴音布鲁克草原会合。会合的那天,就是全线贯通的日子。李成军所在的部队从湖北调到新疆,负责这条路的石方工程。他们一上山,就刮起了一场大风。整整三天,都因为大风而无法开工。到了四月,山下的树都已经发芽,地上也有了一层绿色。他们从独山子出发时,一位战士看了几眼那绿色说,我们从春暖花开的湖北出发,到了新疆刚好又赶上看天山上的花朵。战士们一片欢呼,照那位战友的话说,他们在一年之中赶上了两个春天。李成军听了那位战士的话后也很高兴,在春天施工,天气暖和,风调雨顺,一定会很顺利。不料,四月的天山却冰封雪裹,仍然是一副冬天的样子。这三天,李成军每天一大早就起床看天气,他希望风经过一夜吹刮后,像用尽了力气的人一样,疲惫地落入或远或近的角落,不再像虎视眈眈的大手,阻挡得人迈不出一步。但是今天还是老样子,大风虽然吹刮了一夜,却像永远也用不完力气似的,又开始了一天的肆虐。李成军暗自叹息,天山不是一般的山,人一来,就给你一个下马威。连长欧阳家良来请示李成军,“副营长,今天的风又是这么大,怎么办?”李成军说:“不能再等了。”欧阳家良有些疑惑,“那就开工?”李成军摇摇头,“不,不是开工。”欧阳家良更为疑惑,“那……”李成军说:“先把施工的工具运到‘老虎口’去,等大风停了,战士们上去就可以开工。”欧阳家良明白了李成军的意思,等大风停了运送工具,会浪费半天时间,而现在与其等着,不如先把工具运上去。这个想法好,看来副营长考虑了一夜,已经拿定了主意。欧阳家良吩咐下去,很快,由一名战士驾驶一辆解放牌汽车,另外两名战士护送,要拉一车工具上去。十年前修出的路,因为从未行驶过汽车,加之缺少养护,很多地方都变得坑坑洼洼,只向远处延伸出一条隐隐约约的痕迹。现在,终于有一辆汽车要开过去,有车行驶的路,才是真正的路。战士们都来装车,李成军却拦住了他们。欧阳家良又有些疑惑,“副营长,你改变主意了?”李成军看着哈希勒根达坂,没有说话。大风仍然在刮,刮着刮着就起雾了,整个达坂像是悬在半空,让人望而生畏。过了一会儿,李成军才说:“第一趟重在探路,少装一点工具,如果顺利,多跑两趟就是了。”于是,象征性地装了一点工具,就出发了。
李成军又看了一眼哈希勒根达坂,天上起了乌云,把达坂上的雾压低了很多,达坂似乎真的要一头栽倒下来。李成军心里涌出不祥的预感。他想把那辆汽车叫回,但那辆汽车转过一个弯,已经不见了影子。路不好,车却跑得飞快,看来开车的战士在这三天憋坏了,一脚油门踩下去,汽车便快速向前行驶而去。大风迅猛地刮过来,又刮过去,一来一去搅得达坂上的雾上下起伏,像一只憋足了力气的怪兽,要恣肆摇摆一番。李成军的心收紧了,似乎那辆车将一去不复返,会被大风和大雾吞没。他对欧阳家良大喊一声:“快,再派一辆车,把那辆车追回来!”他后悔了。也害怕了。欧阳家良听到李成军的命令,脸上又浮出疑惑,但他没有惶恐和慌乱,马上叫来一辆汽车,欧阳家良亲自驾驶,李成军坐在驾驶室中,双眼紧盯着前方。汽车冲进大雾中……(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李成军想扣上军大衣的扣子又没有扣,体现了他嫌麻烦不愿意多费事的生活习惯。B.“独库公路”前后总共修建了十年,最终在数支工程部队的共同努力下全线贯通。C.四月的天山冰雪覆盖、风大雾重,反映出任务的艰难危险,也暗示了探路可能会失败。D.“路不好,车却跑得飞快”,表现出开车的战士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第三段单句成段,点明了主人公李成军的身份,也言简意赅地揭开了由前两段所形成的叙述悬念,可谓精妙。B.小说运用插叙手法,细致地交代了李成军所在部队修建“独库公路”的任务,为后面故事情节的展开做好了铺垫。C.画横线两段将战士想象中与实际中的天山四月的气候进行了比较,既表现出战士们积极乐观的心态,又反映出天山气候的反复无常。D.“他后悔了”“也害怕了”两个短句,独立成段,语气短促而有力,很好地烘托出当时的紧张的氛围,让读者印象深刻。8.请从李成军与欧阳家良两人的对话来概括李成军的形象特征,并简要分析。9.“大风”这一自然现象贯穿小说始终,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答案】6.C7.C
8.①勇敢无畏,敢于探索:在天山极端的恶劣环境下,依然决定开车探路,准备开工修路;②周到细致,办事谨慎:要求战士先运工具,第一趟少运工具,等待时机开工;③审时度势,果断坚决:根据天气变化,传达不同命令,并且果断追车。9.①“大风”是天山残酷自然环境一方面的外显,写意式地勾勒出战士们身处的恶劣环境。②“大风”延宕了战士们的工作,又搅动了“大雾”,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向新的方向发展。③“大风”烘托出战士们不能及时开工的焦虑心态,也将他们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烘托得无比高大。④突出了主旨:歌颂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斗天战地的精神。【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小说内容的能力。A.“体现了他嫌麻烦不愿意多费事的生活习惯”错误,此处主要还是反映李成军因为天气而不能动工的焦急心态。B.“最终在数支工程部队的共同努力下全线贯通”错误,文本中“这条路在先前修了十年,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搁浅,今年从各地调动好几支工程部队……”看来还未贯通。D.“表现出开车的战士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过度解读,从下文可知战士是因为着急探路才开车如此快速的。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C.“反复无常”错误,此处只是反映出天山气候的恶劣。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时注意找到两人的对话,主要有三处。勇敢无畏,敢于探索:结合“连长欧阳家良来请示李成军,‘副营长,今天的风又是这么大,怎么办?’李成军说:‘不能再等了。’”“先把施工的工具运到‘老虎口’去,等大风停了,战士们上去就可以开工”可知,四月的天山却冰封雪裹,天天大风刮个不停,天山环境极端恶劣,李成军依然决定开车探路,准备开工修路。周到细致,办事谨慎:结合“李成军才说:‘第一趟重在探路,少装一点工具,如果顺利,多跑两趟就是了。’”可知,李成军办事小心谨慎,他要求战士先运工具,第一趟少运工具,等待时机开工。
审时度势,果断坚决:结合“他对欧阳家良大喊一声:‘快,再派一辆车,把那辆车追回来!’”可知,李成军看到大风迅猛地刮过来,担心刚刚出发运输工具的车辆会被大风和大雾吞没,他果断根据天气变化,传达不同命令,并且“欧阳家良亲自驾驶,李成军坐在驾驶室中,双眼紧盯着前方”果断追车。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结合“大风刮了一夜,到了天亮,天气被刮得像被黑夜紧紧拽着,死活挣扎不出一丝光亮”“觉得刮来的风像刀子一样,在脸上刺出一阵痛”可知,“大风”是天山残酷自然环境一方面的外显,四月的天山冰雪覆盖、风大雾重,反映出天山气候的恶劣,以及任务的艰难危险。结合“今天还是老样子,大风虽然吹刮了一夜,却像永远也用不完力气似的,又开始了一天的肆虐”“大风仍然在刮,刮着刮着就起雾了,整个达坂像是悬在半空,让人望而生畏”可知,“大风”延宕了战士们的工作,又搅动了“大雾”,李成军决定派出的车辆重在探路,少装工具,不断推动故事情节向新的方向发展。结合“大风迅猛地刮过来,又刮过去,一来一去搅得达坂上的雾上下起伏,像一只憋足了力气的怪兽,要恣肆摇摆一番”“李成军的心收紧了,似乎那辆车将一去不复返,会被大风和大雾吞没”可知,“大风”烘托出战士们不能及时开工的焦虑心态,烘托出他们英勇无畏的英雄形象。结合“马上叫来一辆汽车,欧阳家良亲自驾驶,李成军坐在驾驶室中,双眼紧盯着前方”“汽车冲进大雾中……”结尾部分,李成军和欧阳家良亲自驾车冒着大风和重雾追回出发的汽车,歌颂人民子弟兵的无私奉献斗天战地的精神,深化了小说主题。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子产者,郑之列大夫也。郑昭君之时,以所爱徐挚为相,国乱,上下不亲,父子不和。大宫子期言之君,以子产为相。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老人儿啼,曰:“子产去我死乎!民将安归?”公仪休者,鲁博士也。以高弟为鲁相。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石奢者,楚昭王相也。坚直廉正,无所阿避。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纵其父而还自系焉。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者,晋文公之理也。过听杀人,自拘当死。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辞不受令。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选自《史记·循吏列传》,有删改)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B.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C.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D.食茹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竖子,用于对人的鄙称,如《鸿门宴》中的“竖子不足与谋”。B.尺籍,汉制,将杀敌立功书写于竹板。“士无尺籍”指男子无须服兵役。C.博士,文中指学官名。源于战国,秦汉时相承。后称专精一艺的职官为博士。D.“乃其父也”与“乃不知有汉”(《桃花源记》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徐挚与子产都是郑国国相,一个上下不亲,父子不和;一个民心所向,政绩斐然,其为政之道引人深思。B.公仪休拒绝客人所送之鱼,其理由是:做国相有人送鱼吃,接受贿赂免去职务就没人送鱼吃了。C.石奢在所管辖区内巡查时遇到父亲行凶杀人,于是放走父亲,把自己囚禁起来,最后刎颈而死,令人感佩。D.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因枉杀人命,自判死罪,虽晋文公一再劝说,李离也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2)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14.司马迁在本文小序中说“奉职循理,亦可以为治”。请结合本文所选材料概括作者理想的吏治蓝图的特点。【答案】10.A11.D12.B
13.(1)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2)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14.①普施教化,为政宽简人和,如子产。②清廉自正,不与百姓争利,如公仪休。③严守法纪,当公私利益发生尖锐冲突时,甚至甘愿以身殉法,维护君主和纲纪的尊严,如石奢、李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见”作谓语,“其家织布好”作宾语,“好”是整个宾语的中心词,表示所见的主要内容,应在“好”后停顿,排除BD。“出”作谓语,“其家妇”作宾语,故“其家妇”之间不能停顿,“燔其机”的主语是公仪休而非“其家妇”,故应在“妇”后停顿,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并理解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D.“两句中的‘乃’字含义不同”错。两个“乃”含义相同,都解释为“竟然”。“乃其父也”,意为:竟是自己的父亲。/“乃不知有汉”,意为:他们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重要信息的能力。B.“做国相有人送鱼吃”错误。“今为相,能自给鱼”的意思是“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而不是做国相有人送鱼吃。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私”,偏袒;“奉”,遵守;“惠”,恩惠;“非孝子也”“非忠臣也”,判断句,分别译为“不是孝子”“不是忠臣”。(2)“听微决疑”,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理”,法官;“过听”,听察案情有误;“当”,判处。
【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1)根据“为相一年,竖子不戏狎,斑白不提挈,僮子不犁畔。二年,市不豫贾。三年,门不夜关,道不拾遗。四年,田器不归。五年,士无尺籍,丧期不令而治”概括为:善施教化,为政宽简人和,如子产。(2)根据“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概括为:清廉自正,不与百姓争利,如公仪休。(3)根据“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遂不受令,自刎而死”“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今过听杀人,罪当死。’遂不受令,伏剑而死”概括为:严守法纪,当公私利益发生尖锐冲突时,甚至甘愿以身殉法,维护君主和纲纪的尊严,如石奢、李离。参考译文:子产,是郑国的大夫。郑昭君在位时,曾任用自己宠信的徐挚做国相,国政混乱,官民不亲和,父子不和睦。大宫子期把这些情况告诉郑昭君,昭君就改任子产为国相。子产执政一年,浪荡子不再轻浮嬉戏,老年人不必手提负重,儿童也不用下田耕种。两年之后,市场上买卖公平,不预定高价了。三年过去,人们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四年后,农民收工不必把农具带回家。五年后,男子无须服兵役,遇有丧事则自觉敬执丧葬之礼。子产治理郑国二十六年后就去世了,青壮年痛哭失声,老人像孩童一样哭泣,说:“子产离开我们死去了啊!老百姓将来依靠谁?”公仪休,是鲁国的博士。由于才学优异做了鲁国国相。他遵奉法度,按原则行事,丝毫不改变规制,因此百官的品行自然端正。他命令为官者不许和百姓争夺利益,做大官的不许占小便宜。有位客人给国相公仪休送鱼上门,他不肯收纳。客人说:“听说您极爱吃鱼才送鱼来,为什么不接受呢?”公仪休回答说:“正因为很爱吃鱼,才不能接受啊。现在我做国相,自己还买得起鱼吃;如果因为今天收下你的鱼而被免官,今后谁还肯给我送鱼?所以我决不能收下。”公仪休吃了蔬菜感觉味道很好,就把自家园中的冬葵菜都拔下来扔掉。他看见自家织的布好,就立刻把妻子逐出家门,还烧毁了织机,他说:“难道要让农民和织妇无处卖掉他们生产的货物吗?”
石奢,是楚昭王的国相,他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既不阿谀逢迎,也不胆小避事。一次出行属县,恰逢途中有凶手杀人,他追捕凶犯,竟是自己的父亲。他放走父亲,归来便囚禁了自己。他派人告诉昭王说:“杀人凶犯,是为臣的父亲。若以惩治父亲来树立政绩,这是不孝;若废弃法度纵容犯罪,又是不忠;因此我该当死罪。”昭王说:“你追捕凶犯而没抓获,不该论罪伏法,你还是去治理国事吧。”石奢说:“不偏袒自己父亲,不是孝子;不遵守王法,不是忠臣。您赦免我的罪责,是主上的恩惠;服刑而死,是为臣的职责。”于是石奢不听从楚王的命令,刎颈而死。李离,是晋文公的法官。他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发觉后就把自己拘禁起来判以死罪。文公说:“官职贵贱不一,刑罚也轻重有别。这是你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你的罪责。”李离说:“臣担当的官职是长官,不曾把高位让给下属;我领取的官俸很多,也不曾把好处分给他们。如今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却要把罪责推诿于下级,这种道理我没有听过。”他拒绝接受文公的命令。文公说:“你认定自己有罪,那么我也有罪吗?”李离说:“法官断案有法规,错判刑就要亲自受刑,错杀人就要以死偿命。您因为臣能听察细微隐情事理,决断疑难案件,才让我做法官。现在我听察案情有误而枉杀人命,应该判处死罪。”于是不接受晋文公的赦令,伏剑自刎而死。(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角招【注】姜夔为春瘦,何堪更、绕西湖尽是垂柳。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久,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叶凌波缥缈,过三十六离宫,遣游人回首。犹有,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问谁识、曲中心,花前友。【注】绍熙五年春天,词人至杭州,曾与俞灏共赏孤山西村(又名西冷桥)的梅花。不久俞灏归吴兴(今浙江湖州),词人独游孤山,对景怀人,写了这首词。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开篇点明时间、地点,词人通过西湖边的春天景物来写离人愁思,环绕柔肠,使人消瘦。B.古有折柳送别的习俗,“何堪”一词用在“春瘦”与“垂柳”之间,愁绪因此更进一层。C.“一叶凌波缥缈……人回首”三句,侧重叙事,写词人携友游湖,触景生情,表现友情的深厚与真挚。D.词的下片,“犹有”紧承上片,扣住西湖的景物,以婉转多情之笔,写出他人游湖之乐。16.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本词的表达技巧。【答案】15.C16.①烘托渲染,“早乱落香红千亩”一句,词人借落花来烘托独自游湖的孤独与寂寞。②反衬,“青楼倚扇”一句,以佳人持扇伫立争艳的热闹来反衬自己朋友远去,无人共赏良辰的忧伤。③对比,上片“湖上携手”与下片“吴丝自奏”,在照应中进行对比,写出对友人的思念。【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艺术手法的能力。
C.“写词人携友游湖,触景生情,表现友情的深厚与真挚”错,根据词中“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君归未……”可知,此次是词人独自游湖触景生情,引起对友人的深切怀念。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烘托渲染:“早乱落香红千亩”,是写花兼点时序。商卿离去,独来西湖,时已暮春,那“玉雪照映,吹香薄人”的千亩红梅,如今早已凋败零落,令人低回伤神,既然红梅已不复存在,旧游的踪迹又在何处。词人借落花来烘托独自游湖的孤独与寂寞。反衬:“画船障袖,青楼倚扇,相映人争秀。翠翘光欲溜,爱著宫黄,而今时候。”这几句紧扣西湖景物,以婉媚密丽之笔,写他人之乐,进行反衬。词人驾一叶扁舟,于落花缤纷中从水上缥缈而过,闪现在眼前的,是那精美的画船上,美女举袖障面;两岸的歌馆里佳人持扇伫立。她们面容上涂着时兴的宫黄,名贵的头饰闪烁着光彩。这些美女歌娃争艳比美,嬉游如故。而自己,友人已经远去,无人可与共赏良辰佳景,仿佛欢乐只是属于他人!以佳人持扇伫立争艳的热闹来反衬自己朋友远去,无人共赏良辰的忧伤。对比:“伤春似旧,荡一点、春心如酒。写入吴丝自奏”,充溢着词人整个心灵的,只有如同往常一样的无限的春愁,而这伤春的意绪犹如酒一般的浓烈,在词人心怀中荡漾起伏。要把它谱入丝弦自己聆赏吧。这句实在是说,知音已人仕途,相伴共享山林、琴曲之乐恐不可复得,与上文“自看烟外岫,记得与君,湖上携手”形成对比,写出对友人的思念。(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食”与“居”的角度阐释了孔子所认为的“好学”。(2)《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创作《离骚》的原因之一可能是“怨生”,而导致屈原有怨气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贾谊《过秦论(上)》中,写秦始皇发展了前代君主的功业,用武力来统一天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君子食无求饱②.居无求安③.信而见疑④.忠而被谤⑤.奋六世之余烈⑥.振长策而御宇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易错字:饱,谤,奋,振,御。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好在若干年后我也有了自己的小院子。我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种上小葱,种在大地上的小葱和种在花盆里的小葱真是__①。我第一次真正理解了“青葱岁月”是怎样的一番情境,是怎样的一份甜蜜。如园主之所忧,小葱很快长出来了,翠绿可人。古人形容女人如葱美丽的手,难道是有一番道理的吗?我小心翼翼地拔下几棵蘸酱吃,真甜呀!还有小葱炒鸡蛋,那可是人世间绝佳的美味。然而葡萄就种得不那么顺利了。先是在网上买了几株,或是水土不服或是经营不得要领,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梦想是一种动力,再难我都要把它干成。今天逢春,去花鸟鱼市买了两棵已经长得差不多的葡萄树,心想,毕竟是东北的山葡萄树,要知道黑龙江冬天的最低气温达零下30多摄氏度,如此酷寒它们都能活下来,显然是历经__②锻炼出来的战士,养在自家的院子里一定没问题。果然,它们成活了。是啊,梦想和现实___③_,相距并不遥远。我想,用不了太久的时间,我就可以躺在葡萄架下喝茶,看书,欣赏葡萄了。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18.①截然不同(迥然不同)②风刀霜剑(冰天雪地)③近在咫尺19.示例:如园主之所愿,小葱很快长出来了,翠绿可人。古人形容女人美丽的手如葱。难道不是有一番道理的吗?20.①使表达生动形象。用“水土不服”“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来形容葡萄树,赋予葡萄树以人的思想言行。②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没有存活的惋惜之情。作者由衷喜爱葡萄树,却没能种活,“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蕴含着惋惜之情。【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根据空前“种在大地上的小葱和种在花盆里的小葱”可知,这里是将种在大地上的小葱和种在花盆里的小葱进行比较,根据“真实”一词可知,此成语要强调二者的毫无相同之处,所以可填截然不同(迥然不同)。截然不同:形容两件事物毫无共同之处。迥然不同:形容差别很大。②处,根据空前句“要知道黑龙江冬天的最低气温达零下30
多摄氏度,如此酷寒它们都能活下来”可知,此空是说买来的东北的山葡萄树生长的环境非常寒冷,“显然”一词与前一句相衔接,“历经”是进一步强调买来的东北的山葡萄树曾生长在寒冷的环境里,所以可填风刀霜剑(冰天雪地)。风刀霜剑:寒风像刀,严霜如剑,形容气候寒冷。冰天雪地:形容冰雪漫天盖地。③处,根据空后“相距并不遥远”可知,所填成语是指梦想和现实距离很近,所以可填近在咫尺。近在咫尺:形容距离很近。【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错误:第一处是“如园主之所忧”不合逻辑,将“所忧”改为“所愿”;第二处是语序不当,将“女人如葱美丽的手“改为“女人美丽的手如葱”;第三处是“难道是有一番道理的吗”成分残缺,应在“是”前面添加“不”。【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分析其表达效果的能力。本句中“水土不服”“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是形容人的思想言行的,此处用来形容葡萄树,赋予了葡萄树人的思想言行,运用了拟人手法,使读者理解葡萄树因为生长环境的变化没有成活,使表达生动形象。作者用“水土不服”“都前仆后继地光荣牺牲了”这些描写人的词语来描写葡萄树,更能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由衷喜爱葡萄树,很希望葡萄树成活,但可惜的是葡萄树都死了,所以这里的拟人修辞更蕴含着作者对葡萄树没有存活的惋惜之情。(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将一张“神奇贴纸”贴在脸上,就能让人脸识别门禁系统出现误判而毫无防备地为陌生人打开大门;把这张“神奇贴纸”放置在眼镜上,一秒钟之内,手机的人脸识别系统就会被解锁,黑客获取用户隐私数据如入无人之境,这①,而是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大赛上展示的真实攻防场景。和其他通用技术一样,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高歌猛进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风险和隐患。在现实生活中,人工智能技术风险发生的范围正随着应用场景的日趋广泛而逐步扩大,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也随着其应用频次的增长而持续提高。人脸识别破解演示所揭示的正是人工智能系统的风险,它来自深度学习算法本身的“脆弱性”。以深度学习算法为核心的第二代人工智能是个“黑盒子”,具有不可解释性,意味着系统存在结构性漏洞,可能存在不可预知的风险,典型场景就是“神奇贴纸”,通过在输入数据中添加扰动,使②。这一漏洞也存在于自动驾驶感知系统中。在正常情况下,识别到路障、指示牌、行人等目标后,自动驾驶车辆就会立即停车,但在对目标物体添加干扰图案后,车辆的感知系统就会出错,③。
21.下列各项中,和文中加点处“脆弱性”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正在朗诵“再见吧,大海!你壮观的美色”。B.“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反对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C.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D.我们的一生就在我们自己的“池子”里度过。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答案】21.D22.①不是(并非)科幻片中的想象②系统做出错误判断③可能导致发生碰撞【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文中加点处引号用法表示特殊含义。A.引号表示引用。B.引号表示特定称谓。C.引号表示反语。D.引号表示特殊含义。故选D。【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后文“而是首届人工智能安全大赛上展示的真实攻防场景”可知,前一句句式要采用“不是……”的句式,和后文“而是”搭配,根据“真实攻防场景”可知,前文强调黑客获取用户隐私数据不是想象,据此可填入“不是(并非)科幻片中的想象”。第二空,根据前文“通过在输入数据中添加扰动,使……”可知,通过输入数据中添加扰动来使人工智能发生错误,据此可填“系统做出错误判断”。第三空,根据语境“自动驾驶车辆就会立即停车,但在对目标物体添加干扰图案后,车辆的感知系统就会出错”可知,在正常情况下,识别到路障、指示牌、行人等目标后,自动驾驶车辆就会立即停车,但若果对目标物体添加干扰图案,就不会让车辆停车,从而发生撞车现象,据此可填“可能导致发生碰撞”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礼记》中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立天下之大本,知天下之化育”,《孟子》中说“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修辞立其诚》不仅强调为文要“真”,还强调为人要“真”;《怜悯是人的天性》认为人的天性为“善”,人人都有怜悯之心。以上材料对当代青年在为人处世方面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思考和感悟。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礼记》中关于“诚”的名句,意思是:只有天下至诚的人,才能治理制订天下的法规,树立天下的根本大德,懂得天地化育万物的道理。这句话强调“诚”对人的重要意义,诚信、诚实是做人的根本。能秉持诚心、诚实、摒弃私欲,就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发挥上天赋予他的本性,帮助天地万物生养不息,建构一个天、地、人和谐共处的美好世界。孟子的“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是对人性的认识,在孟子看来,人性本善,同情苦难者的怜悯之心是每个人都有的。材料还引述了《修辞立其诚》《怜悯是人的天性》的重要观点,强调了为人处世应求“真”向“善”。综上,材料引导我们学会为人处世,做人做事要真诚,要有怜悯之心,要向“善”行“善”,不断完善自己,成就自己。题目要求根据材料围绕“为人处世”写作一篇文章,写作时当扣住材料中关于做人的观点展开论述,最好是扣住其中的两个或三个观点进行写作。行文构思上,先概括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求真爱人,共赴美好。接下来从怎么办的角度展开论述,一、求真是做人的底线,信守诺言,恪守诚信,科学精神,追求真理。二、爱人是为人的本色,“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如果想要别人爱心回馈,自己首先要积极释放爱心。三、要永远有着对美的不懈地追求,知情意行,知行合一,这就是一种至美,也是人生行进的引擎与动力源。立意:求“真”向“善”。2.至诚至善,成就自己。3.“真”与“善”是为人之本。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