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0
2
/20
剩余1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试卷自己保管好。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他们将欢乐、光明融合在青春之中,开辟出一条以欢乐、光明、青春心态为宗旨的审美战线来反对封建文学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态。一句话,“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杂志,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力赞青年,将“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作为杂志的天职;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青春》一文,认为中国以前之历史为白首之历史,而中国以后之历史应为“青春之历史,青年之历史”。“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五四”文学运动是与整个“五四”文化运动的青春型转向相应和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从这一角度将“五四”文学说成是青年的文学是完全不过分的。以1918年时“五四”作家的年龄为例,除陈独秀、鲁迅两人较大,其余李大钊29岁,钱玄同31岁,刘半农27岁,沈尹默35岁,胡适27岁,都很年轻;至于郭沫若、郁达夫、陶晶孙、冯沅君、庐隐等冲上“五四”文坛时大多只20出头。他们给现代文坛带来一股青春风,一扫中国文坛的暮年气。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五四”文学则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骚动和焦虑,青春的忧郁和苦闷,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不得不说,“五四”文学是青春性的文学。“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的“新文体”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鸣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风云,震骇心魄”,一扫四平八稳、老态龙钟之气。1900 年他的《少年中国说》表达了希望变老大中国为少年中国的憧憬,李大钊的《青春》与之有着气脉上的承续关系,郭沫若等人的作品青春勃发。这种整体的青春气息从文学杂志的名称上也可以明确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国》《猛进》《创造》《狂飙》等都是一种青春风格的命名。“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摘编自葛红兵《正午的诗学》)材料二:审美教育简称美育,它以各种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为手段,不断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和审美水平,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人们很早就懂得审美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其对道德养成的重要意义并付诸实践,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育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儒家创始人孔子特别重视诗和乐(文学和音乐)的审美教育价值,认为人的教育可以“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总体来看,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建设。首先,审美教育是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蕴含在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之中,通过英雄模范人物等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激发人们见贤思齐、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其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怡情养性的心灵教育,是针对人们心灵的“知、情、意”的整体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人们心灵的深处,进而提升公民的思想觉悟、道德水准和文明素质。再次,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贯穿到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全过程,给受教育者日积月累、润物无声的熏染。家庭教育应高度重视审美教育,善于通过审美教育塑造孩子的美好心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孩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在亲情中升华,让正确的道德观念在孩子心中扎根。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摘编自张弓、乐中保《以审美教育促进公民道德建设》)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四”新文化运动从本质上讲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它标志着中国传统的长老型文化的终结和中国现代青春型文化的诞生。B.“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来风,梁启超、李大钊、郭沫若等人的作品中几乎都洋溢着青春气息。C.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育学生,通过“诗”和“乐”进行审美教育,可见人们很早就认识到了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D.审美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动态教育,可以把道德教育通过审美意象和艺术形象的情感感染。2.根据上述各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建功立业的角度出发,而“五四”文学则是青春性的文学。B.“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场青年文化运动,标志着两种不同文化的嬗变,而“五四”文学运动与之是息息相关的。C.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成为“五四”作家的宗教信仰,体现了朱光潜“美育代宗教”的主张。D.社会审美教育只要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就能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3.下列选项,不能作为论据支撑第二则材料观点的一项是()A.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消费各种“奇葩”“怪咖”,为博眼球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散发着猎奇、拜金、颓废的气息!B.孔子盛赞《韶》乐尽善尽美,“尽善”指内容上达到一种最高的道德境界,“尽美”指艺术上达到一种最高的审美境界。C.在西方,古希腊雅典的教育分为体操教育和缪斯教育,都包含着审美教育。D.苏武、岳飞、文天祥等历史上英雄人物光辉的形象被艺术作品所表现,成为了审美艺术形象。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5.当下应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进行审美教育?请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C2.B3.A4.①开头总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②主体部分从“五四”倡导者们以青年为突破口进行青春文化建设、青年是文学创作主体、作品中洋溢着青春气息等角度并列展开论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5.①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青少年见贤思齐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的感染力量,触及青少年的心灵深处。②通过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青少年心中落地生根。③借助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青少年审美水平和人文素养。④充分运用社会审美教育,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通过‘诗’和‘乐’进行审美教育”错,材料二第1段说的是“我国古代曾以‘六艺’教授学生,其中‘乐’和‘书’主要是用音乐和书法来进行审美教育”,这里将“书”偷换成“诗”。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他们写作常常从建功立业的角度出发”错,在材料一第3段指出“中国古代文学以士大夫为主体,他们写作常常从载道或消闲的角度出发”,不是“建功立业”的角度出发,张冠李戴。C.“‘青春教’成为‘五四’作家的宗教信仰,体现了朱光潜‘美育代宗教’的主张”错,在材料二第1段中说的是“‘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与欢乐、光明三位一体的‘青春教’”,可见“青春教”只是表达一种文学创作上的追求,并非“宗教信仰”,更不能体现“美育代宗教”的主张,该选项属曲解文意。D.“只要……就能……”表述绝对。在材料二第3段最后一句“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选项表述过于绝对化。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指出“审美教育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念、审美趣味、审美理想,以造就全面发展的人”“审美教育所具有的特征能有效推动公民道德教育建设”。A.选项中一些影视作品、综艺节目、网络平台刻意迎合低俗口味甚至不惜挑战社会公序良俗显然不能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审美观,也不能推进公民道德教育建设。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①由原文“一句话,‘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可知,开头总起,开门见山地提出中心论点,指出“五四”文学的审美是一种青春心态的审美。②由“‘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是以青年为突破口来建设‘五四’青春型文化的”“‘五四’新文学作家主体是青年”“‘五四’文学审美心理上的青春气息几乎是不证自明的”可知,主体部分从“五四”倡导者们以青年为突破口进行青春文化建设、青年是文学创作主体、作品中洋溢着青春气息等角度并列展开论述了“五四”文学的青春型审美心理特征。【5题详解】本题考查探究文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第二自然段“审美教育是一种寓教于乐的形象教育……学习英雄模范的内在动力”,可知应该寓教于乐,通过英雄模范人物激发人们见贤思齐的内在动力,把道德教育转化为情感感染力量,触及心灵。根据材料二第三自然段“广大家长应更新家庭教育观念,善于以生动活泼的审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引导子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通过审美教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倡导现代家庭文明观念,让美德在家庭中生根”,可以概括出,从家庭的角度来说,家庭审美教育以生动活泼的宙美形式和艺术形式弘扬中华传统家庭美德,让美德在孩子心中扎根。根据材料二第三自然段“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可以概括出,从学校的角度说,学校审美教育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美启智,以美扬善,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根据材料二第三自然段“社会审美教育应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人们在审美愉悦中接受道德教育,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可以概括出,从社会的角度看,社会审美教育充分运用文艺形式,以美的形象感染人,让青少年在审美愉悦中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腊八粥袭山山赵清雅走进营业厅,取了一个号,就坐到大厅的长椅上等候。她靠在椅背上,闭上眼。年过四十后,她本就没有好脸色了,长期失眠,还连续遭遇打击:母亲去世,鲁可失踪。真是雪上加霜啊。可是她已经哭不出来了,这反而让她很不自在。忽然有人轻轻拍她,她睁开眼,是一张凑得很近的年迈老婆婆的脸。那张脸与她只有几公分的距离。老婆婆轻声说,小妹儿,麻烦你帮我个忙嘛。赵清雅愣在那里,半天没应出话来。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嘛。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赵清雅取完钱,起身回头,发现刚才那个老婆婆竟然还没走,赵清雅下了两级台阶,回头看她还站着,就说,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吧,我有车。老婆婆喜出望外,哦哟,我今天运气好好哦,简直有菩萨保佑哦。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赵清雅只是嗯嗯地应着,任老婆婆的絮叨在车里盘旋。赵清雅早已与谈笑风生绝缘了,这十几年来,她的日子一直是黯淡的。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 赵清雅的车子绕过几座很摩登的高楼,拐进了一个狭小的巷子。老婆婆忽然说,到了,就是巷子最里头杂货铺旁边的那个院子。她开车进去,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需要侧着身子走。这样的场景立即引来一些人的目光。有人说,耶,周婆婆,你今天耍洋盘了嗖?老婆婆笑眯眯地说,就是,人家小妹儿送我回来的,人家小妹儿多好!老婆婆回身拉住她说,到我屋里坐一哈儿嘛。赵清雅不想去,正迟疑着,忽见一只脏乎乎的小狗奔跑而来,冲到老婆婆跟前兴奋地扑腾,跟鲁可真像啊。赵清雅伸手去摸它的头,它却一下子闪开了。赵清雅进了屋子,有些发傻,她从来不知道城市里还有这样的住房。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赵清雅觉得这哪里像住人的地方啊,就是个破仓库嘛。赵清雅问,你一个人吗?老婆婆说,我和乖乖两个。赵清雅说,乖乖是哪个?老婆婆笑道,狗狗。哦,赵清雅回头看,狗狗正趴在门口看她。赵清雅顺势坐在床上,感觉屁股下面又凉又硬,用手一摸,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赵清雅有些心惊:婆婆,你垫这么少,晚上不冷吗?老婆婆说,不冷不冷,我在上面搭了棉衣的。赵清雅顿时有些辛酸,说,婆婆你床上太单薄了,我去给你买一床铺盖吧。老婆婆说,不消不消,那蚊帐顶板里面全是我的新被子,有街道上送的,还有老头子原来的单位上送的。赵清雅说,那你为什么不拿来用?老婆婆笑眯眯地说,你说得也对哈,那就用嘛。你帮我拿一下嘛。赵清雅踩到长凳上,连拉带拽,弄下两个编织袋来。打开一看,可不是,一床棉花被,一床太空棉被,还有被套枕套,都簇新簇新的。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再打开包装袋,把厚点儿的棉花被铺到床上当褥子,又把软和些的两床套上被套当铺盖,就是没枕头。她想了想,把一床毛巾被叠好塞进枕套,再铺上新床单,一张床顿时焕然一新了。一切忙完了,赵清雅觉得很累,就一屁股坐在了床上,一眼看见乖乖趴在她扔出去的旧棉絮上,愣愣地看着地。她拍拍床,示意它过来。它没动。若是鲁可,早就闹翻了。她忽然起了个念头,自己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一个哈欠不期而至,赵清雅一歪身子靠到被子上。新被子的味道进入她的鼻孔,她又连连打了几个哈欠,一头倒在床上,睡着了。她睡啊睡啊,好像睡了一辈子那么长,起初她还隐约听见有人在聊天,有人在说笑,鸟儿叽喳,溪水流过,后来她听见有人在唱歌: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月亮在白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这些都是母亲爱唱的歌。她终于在歌声里放松下来,渐渐沉入海底,变成了一粒细沙…… 醒来时,赵清雅不知身在何处。睁开眼,老婆婆正凑得很近很近,笑眯眯地看她:你醒了哇小妹儿?你睡了好久哦。赵清雅已经太久没有这样睡过觉了。她坐起来,发现门缝里有阳光泻入,自己身上,盖着新被子,鞋也脱了,接着,她看到了乖乖,趴在她的脚跟旁边,比她睡得还香。而老婆婆却如昨天一样穿着那件紫色的防寒服,手里端了碗热腾腾的稀饭,递到赵清雅的手上:你晓得不,今天是腊八,我早上起来就熬了腊八粥,香得很,你赶快吃一碗。赵清雅端着热腾腾的腊八粥,任热气一阵阵飘拂在脸上,半天也没动口。她忽然放下碗,一把抱住了老婆婆。她流泪了。她把她的眼泪,蹭在老婆婆那件油乎乎的防寒服上,眼泪越蹭越多,让她抬不起头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面对老婆婆帮忙的请求,赵清雅半天没应出话,反映了她有很强的戒备心理。B.老婆婆在赵清雅的车里絮叨的情形,表现了老年人长久没有倾诉对象的寂寞。C.老婆婆回答家中几个人的提问时,说“我和乖乖两个”,表明了狗狗的重要性。D.赵清雅只有在新铺好的床上才酣然入睡,暗示了她对睡眠条件有很高的要求。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的运用了口语化的语言,如“小妹儿”“耍洋盘”“不消不消”等,这些富有生活气息的话语能够拉近人物间的距离。B.小说中赵清雅“自己可以再养一只狗狗”的心理活动,暗示了她从心如枯木到有了追求新生活的向往的触动和转化。C.小说用平实客观的语言将老婆婆家的狭小、杂乱的情形描述出来,作者虽未评论,但小说关注弱势群体的主旨呈现出来。D.小说没有描写尖锐的矛盾冲突,情节是平和舒展的,通过琐碎而细微的日常生活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诚挚关怀和热爱。8.文中的老婆婆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9.有人评价裘山山的写作是“纯棉式写作”,即“温和的、棉布质地的、与皮肤紧紧相贴的”请结合小说谈谈“纯棉式写作”在文中是如何体现的。【答案】6.C7.C8.①老婆婆疾病缠身,自己解扣子都费劲;物质贫乏,生活贫困。②乐观、内心豁达,善良,拥有丰富而强大的心灵世界。9.①从情节角度分析,小说讲述主人公和老婆婆之间的故事,她们之间在营业厅相识、送老婆婆回家、进婆婆家换铺盖、睡觉、喝腊八粥的情节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情节,是寻常生活的场景,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也没有巨大的波澜起伏,只是一种平静的讲述,在平和的气氛里舒展情节,笔调舒缓。②从人物塑造看,主人公赵清雅是一个遭遇打击的普通人,有着内心的失落和伤痛,仍心存善良。而老婆婆生活贫困,但她豁达乐观,热情待人,宽厚而善良。③从主题角度分析,小说通过描写赵清雅与老婆婆之间的故事,说明心灵的抚慰是相互的,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温情;④从表达效果角度分析,作者以宽厚的心态和温暖的笔触展现了小人物的世界,让读者不知不觉地融人进去,一同得到心灵的抚慰。【解析】 【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反映了她有很强的戒备心理”错误。赵清雅应为长期失眠而精神不济,在等号的过程中,眯眼小憩,婆婆请求帮忙她半天没应出话,应是一时没有反应过来。B.“表现了老年人长久没有倾诉对象的寂寞”错误。婆婆在赵清雅的车里絮叨应是她性格使然。D.“暗示了她对睡眠条件有很高的要求”错误。赵清雅精神世界的转变是她睡着的主要原因。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但小说关注弱势群体的主旨呈现出来”错误。关注弱势群体不是小说的主旨,小说的主旨是“心灵的抚慰是相互的,温情是可以传递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根据“老婆婆费力地解开自己上衣的第二颗扣子,指着怀里说:‘你帮我把里面口袋里的存折拿出来,好吗?’……老婆婆宝贝似的接过来,颤巍巍地朝柜台走去”可知,老婆婆疾病缠身,自己解扣子都费劲;根据“这是一个极狭窄的院子。停车开门,扶老婆婆下车,赵清雅需要侧着身子走”“整个屋子只有她家厨房那么大。靠门摆了一张床,床上挂着发黄的蚊帐,床对面是一张现在很少见到的木桌,桌子下面堆满了乱七八糟的旧纸箱”“床上就铺了一床跟纸板似的旧棉被”可知,物质贫乏,生活贫困。“一路上老婆婆自说自笑”,老婆婆独自生活,物质贫乏却豁达乐观,老婆婆并为我做了热腾腾的腊八粥,可见她善良。由此可见。老婆婆拥有丰富而强大的心灵世界。【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审美取向,多角度探究作品意蕴的能力。“纯棉式写作”,即“温和的、棉布质地的、与皮肤紧紧相贴的”,就是以小人物为描写对象,用平视的视角关注和抒写他们的生活状态,以一种温和的方式介入情感。从故事情节看,小说讲述主人公赵清雅和老婆婆之间的故事,赵清雅在营业厅帮老婆婆忙“赵清雅伸手进去,在别针别住的那个口袋里,掏出了一个老旧的存折”,送她回家“婆婆,要不我送你回去吧,我有车”,帮她换铺盖“她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床上那些烂棉絮、脏被子卷起来,扔到外面。再打开包装袋,把厚点儿的棉花被铺到床上当褥子,又把软和些的两床套上被套当铺盖,就是没枕头。她想了想,把一床毛巾被叠好塞进枕套,再铺上新床单,一张床顿时焕然一新了”等一系列的情节,都是寻常生活的场景,作者用温和舒缓的笔调讲述故事,没有没有一波三折的情节,只有符合生活常态的细节描写。 从人物塑造看,根据“母亲去世,鲁可失踪”“父母在她1岁时离婚了,她没有兄弟姐妹。33岁时,准备结婚了,手续都办好了,请柬都发了,丈夫却在婚礼前猝死”可知,主人公赵清雅是一个遭遇打击的普通人,内心失落伤痛,仍心存善良,帮助老婆婆掏存折,送老婆婆回家,帮她铺被子。而老婆婆生活贫困,但并没有因此感到孤独辛苦,有一种浅显的满足,豁达乐观,热情待人,宽厚而善良。从主题看,主人公精神麻木,沉默不多言,对生活心灰意冷,但目睹老婆婆独自生活,物质贫乏却豁达乐观,赵清雅感受到了小人物的坚强、乐观与温情,重新对生活有了新的想法,想再养一只狗狗,精神深受触动,心灵得到放松;老婆婆的热腾腾的腊八粥,温暖了伤痛不堪的内心。小说表现的主题温暖感人。从表达效果看,作者以宽厚的心态和温暖的笔触展现了小人物的生活,更容易让读者融进作品,一同得到心灵的抚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中绍兴二十四年进士第,为赣州司户,调永州零陵丞。时张浚谪永,杜门谢客,万里三往不得见,以书力请始见之。浚勉以正心诚意之学,万里服其教终身,乃名读书之室曰诚斋。浚入相,荐之朝。除临安府教授,未赴,丁父忧。改知隆兴府奉新县,戢追胥①不入乡,民逋赋者揭其名市中,民欢趋之,赋不扰而足,县以大治。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寻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沈师犯南粤,帅师往平之,孝宗称之曰“仁者之勇”,遂有大用意,就除提点刑狱。请于潮、惠二州筑外寨,潮以镇贼之巢,惠以扼贼之路。俄以忧去。东宫讲官阙,帝亲擢万里为侍读。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王淮为相,一日问曰:“宰相先务者何事?”曰:“人才。”又问:“孰为才?”即疏朱熹、袁枢以下六十人以献,淮次第擢用之。会高宗崩,孝宗欲行三年丧,创议事堂,命皇太子参决庶务。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太子悚然。孝宗不悦,曰:“万里以朕为何如主!”由是以直秘阁出知筠州。宁宗嗣位,召赴行在,辞。引年乞休致,进宝文阁待制,致仕。嘉泰三年,诏进宝谟阁直学士,给赐衣带。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②。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侂胄恚,改命他人。侂胄专僭日益甚,万里忧愤,怏怏成疾。家人知其忧国也,凡邸吏之报时政者皆不以告。忽族子自外至,遽言侂胄用兵事。万里恸哭失声,亟呼纸书曰:“韩侂胄奸臣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吾头颅如许报国无路,惟有孤愤。”又书十四言别妻子,笔落而逝。万里精于诗,尝著《易传》行于世。赐谥文节。(选自《宋史·杨万里传》,有删改)【注】①追胥:追租的公差。②掖垣:皇宫的带垣。亦以称中书、门下两省。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笔在答题纸上写下正确字母。韩侂胄A奸臣B专权C无上D动兵E残民F谋危G社稷吾头颅H如许报国无路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门谢客”与“长跪而谢之曰”(《唐雎不辱使命》)两句中的“谢”含义不同。B.崩,本义是指山倒塌,古时认为帝王或王后逝世,就好像山倒塌了一样,故常用来指帝王或王后的死。C.“孝宗不悦”与“俟其欣悦”(《送东阳马生序》)两句中的“悦”含义相同。D.谥,即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据其生平行为给予的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杨万里虚心向学。他多次前往拜谒被贬谪永州张浚,未果,后写信极力请求才拜见成功;他终身谨记张浚的教诲,把自己书斋取名为“诚斋”。B.杨万里治理有方。管理奉新县时,他不让官吏下乡催讨赋税,只是把欠税名单张贴在集市中,让老百姓自觉缴纳,不扰民就追回税款,使社会安定。C.杨万里慧眼识才。担任东宫侍读时,他认为选拔人才最为重要,他所举荐的朱熹、袁枢等六十人,先后被提拔任用,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D.杨万里能文能武。他进士出身,精于诗歌,曾著有《易传》流行于世;他亲自率兵讨伐进犯的盗贼,并且为潮、惠两州制定不同的防御贼人之法。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会陈俊卿、虞允文为相,交荐之,召为国子博士。(2)孝宗始爱其才,以问周必大,必大无善语,由此不见用。14.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哪里?请举例分析。【答案】10.BDF11.D12.C13.(1)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2)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14.①劝谏太子。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政务,杨万里大胆直言,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②拒绝韩侂胄。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韩侂胄是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空有这样的头颅,没有办法报效国家! “韩侂胄奸臣”是没有标志的判断句,后面B处断开;“专权无上”“动兵残民”“谋危社稷”都是四字句式,应分别断开,DF处断开。“吾头颅如许”是主谓结构,中间不断开,“许”后断开;“报国无路”省略主语杨万里,此句为谓语,单独断开。故在BDF处断句。【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A.正确。谢绝/道歉。句意:关闭大门,谢绝来客/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B.正确。C.正确。两句中的“悦”都指高兴,句意:孝宗很不高兴/等到他高兴时。D.“具有褒扬意义的称号”错误。谥号有褒有贬,还有平谥,并非都是褒扬性质的。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杨万里慧眼识才……因此得到太子深深的敬重”错误,结合原文“他日读《陆宣公奏议》等书,皆随事规警,太子深敬之”可知,太子敬重他是因为他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而不是因为他慧眼识珠,举荐的人才都得到了提拔。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恰逢、正赶上;“交荐”,共同举荐;“召为国子博士”,语义被动句,被征召为国子博士。(2)“问”,询问,这里指征求意见;“善语”,好评;“不见用”,被动句,“见”表被动,不被重用。【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杨万里为人正直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劝谏太子,“万里上疏力谏,且上太子书,言:‘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履危机,悔之何及?与其悔之而无及,孰若辞之而不居。愿殿下三辞五辞,而必不居也。’”孝宗命皇太子参决一切政务,杨万里上疏力谏,又上书太子,大胆直言。二是拒绝韩侂胄,“韩侂胄用事,欲网罗四方知名士相羽翼,尝筑南园,属万里为之记,许以掖垣。万里曰:‘官可弃,记不可作也。’”韩侂胄掌权的时候,他宁可丢官也不为其作记。参考译文: 杨万里字廷秀,吉州吉水人。他考取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任赣州司户官,又调任永州零陵县做县丞。这时张浚被贬谪到永州,关闭大门,谢绝来客,杨万里三次拜访都没有见到,便写了一封信极力请求,张浚才见他。张浚勉励他致力于正心诚意的学问,杨万里(立志)一生都服从他的教诲,于是把书斋命名为“诚斋”。张浚入朝做宰相,将杨万里推荐给朝廷。杨万里被升任为临安府教授,还没有赴任,父亲去世,他在家守丧。后改任隆兴府奉新县知县,他阻止催讨赋税的官吏下乡扰民,老百姓有逃避赋税的只把他的名字张贴在集市中,老百姓就高兴地纷纷前往缴税,不扰民赋税就交清了,县里因而治理得很好。恰逢陈俊卿、虞允文做宰相,两人共同举荐杨万里,杨万里被征召为国子博士。不久提举广东常平茶盐。盗贼沈师进犯南粤,杨万里亲自率兵讨平,宋孝宗称他为“仁者之勇”,于是有了重用杨万里的想法,提升他为提点刑狱。杨万里请求在潮、惠二州的外围修筑寨堡,潮州用来震慑盗贼的巢穴,惠州用来扼住盗贼的道路。但不久杨万里因母丧离职。太子东宫缺少讲官,皇帝亲自提拔杨万里为侍读。有一天太子读《陆宣公奏议》等书,杨万里都根据书中的事实联系实际对太子规劝和告诫,太子深深地敬重他。这时王淮做宰相,有一天王淮问杨万里:“宰相最先办的应是什么事情?”杨万里回答说:“人才。”王淮又问:“哪些人是人才呢?”杨万里就写上朱熹、袁枢等六十人的名字献上去,王淮陆续将这些人擢用。赶上高宗驾崩,孝宗想要执行三年守丧的制度,创建议事堂,命令皇太子参与决定各种政务。杨万里上奏章极力劝谏,又上书太子,说:“天无二日,民无二王。一旦履行职务遇到危机,懊悔怎么来得及?与其懊悔来不及,不如推辞而不担此重任。希望殿下三番五次推辞,一定不居任。”太子为之恐惧。孝宗很不高兴,说:“杨万里把朕看成了什么样的皇帝!”因此杨万里以直秘阁出任筠州知州。宁宗即位,召杨万里赶赴朝廷,他辞却了。他以年老请求退休,进宝文阁待制,退休。嘉泰三年,皇帝下令进封他为宝谟阁直学士,赏赐衣带。孝宗起初喜爱他的才能,征求周必大的意见,周必大对杨万里没有好评,从此杨万里不再被重用。韩侂胄当政后,想网罗四方知名人士为他的羽翼,他曾经修筑南园,让杨万里作记,答应日后请他任中书、门下省的高位。杨万里说:“官可以不作,记却不可以写。”韩侂胄非常生气,便改命他人作记。韩侂胄专权僭越日益严重,杨万里心中忧愤,怏怏不乐,终于病倒了。家人知道他是忧虑国事,凡是和时政有关的事情都不告诉他。有一天宗族里有个年轻人忽然从外面回来了,仓促间说起韩侂胄用兵的事情。杨万里失声痛哭,急忙叫拿来纸笔写道:“韩侂胄是个奸臣,擅自专权,目无皇上,大动干戈,残害人民,阴谋危害国家,我空有这样的头颅,没有办法报效国家,只有愤愤不平!”又写下了十四个字告别妻子儿女,扔下笔就去世了。杨万里精通作诗,曾经著有《易传》流行于世。死后赐谥“文节”。(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宋·辛弃疾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词的上片怀古抒情,词人以“千古江山”起笔,气势豪迈,喷薄而出。B.词的下片借古事影射现实,寓议论于叙事之中,既有警示又暗含忧虑。C.本词在短小的篇幅之中蕴含了丰富的内容,体现出作者深切的思索和博大的胸怀。D.本词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同为怀古词,意境上均雄浑壮阔,抒情上多直抒胸臆。16.本词用典贴切,寄意深远。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案】15.D16.①孙权的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感叹当朝无人可御外侮。②刘裕的典故,表达对英雄的仰慕和对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渴望。③刘义隆的典故,意在讽谏当朝应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④拓跋焘的典故,表达对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呼吁统治者收复失土刻不容缓。⑤廉颇的典故,映射自身,既有壮志未酬的愤慨,又有被重新任用、为国效力的期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D.“均……抒情上多直抒胸臆”错误。苏词中抒情上多直抒胸臆,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委婉含蓄。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和表达技巧的能力。“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借用孙权的典故。江山犹昔,而如孙权的英雄已不见,暗含无人可御外侮之意,表达自己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之情。“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借用刘裕的典故。刘裕出身贫寒,历经百战开创基业,这和南宋统治者苟安于江左、忍气吞声的怯懦表现形成鲜明的对照。这一典故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景仰,也暗含着用英雄们的业绩鼓励鞭策自己之意,表达对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借用刘义隆草草北伐的典故。这一典故是对当时执政的韩侂胄急功近利、主张出兵而不做充分准备的警告。意在讽谏当朝应以历史为鉴,不要重蹈覆辙。“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借用拓跋焘的典故。表达对百姓民众安于异族统治的隐忧,指责南宋统治者偏安一隅,忘记收复失地的悲愤之情。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借用廉颇的典故。以廉颇自比,表示仍能为国效力,“凭谁问”其实是期待有人问,映射自身,既有壮志未酬的愤慨,又有被重新任用、为国效力的期待。(三)情景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沁园春·长沙》中写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2)《笑傲江湖》第七回描写合奏琴箫:“突然间,铮的一声急响,琴声立止,箫声也即住了。霎时间四下里一片寂静,明月当空,树影在地。”《琵琶行》中与之运用相同手法表现演奏技巧高超的是“________,________”两句。(3)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鸡狗的叫声,与“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衬托出一个和谐,安宁的意境。【答案】①.携来百侣曾游②.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③.东船西舫悄无言④.唯见江心秋月白⑤.狗吠深巷中⑥.鸡鸣桑树颠【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携、峥嵘、稠、舫、唯、吠、巷、颠。第II卷表达题(80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近日,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的“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被网友们取了一个既亲切又响亮的名字——“村BA”。在“村BA”现场,四面看台①,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②,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更夸张的是,“村BA”的连场比赛经常能从上午打到夜晚,并且从来都不缺少选手和观众。如此③的比赛氛围,可能连不少职业赛事也比不上。目睹“村BA”的盛况,有网友戏称:“在中国最接近NBA(美国职业篮球联赛)的不是C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而是‘村BA’。”有人说,“村BA”之火,火在一个“土”字。的确,球场是村里自建的,参赛球员全部的解说员,都彰显出“村BA”浓郁的乡土特色。但出圈的“村BA”,绝不囿于“乡土”二字,而是将特色文化、产品、产业与球赛相融合。一路升级为全国性赛事的“村BA”俨然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乡村体育IP(知识产权),它在超越赛事价值的同时,逐渐成为传承乡土文化,既促进了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也呼唤更多人回到乡村、振兴乡村、关注乡村。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依次填入恰当的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对文学作品来说,标点有时很有表现力。选文的“村BA”和下文“北京话”中的引号都表示特定称谓,试分析它们分别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香雪系紧头上的紫红色线围巾,把臂弯里的篮子换了换手,也顺着车身不停地跑着。”(选自《哦,香雪》)【答案】18.①.座无虚席/人山人海②.纷至沓来/接踵而至/接踵而来/蜂拥而至/慕名而来③.热火朝天19.它在超越赛事价值的同时,逐渐成为传承乡土文化的平台,既促进了农、文、体、旅深度融合,也呼唤更多人关注乡村、回到乡村、振兴乡村。20.①加引号的“村BA”是从NBA、CBA衍生而来的全新特定称谓,是乡村和专业体育赛事相结合的新文化生态,表明“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名副其实的乡村体育IP。②加引号的“北京话”表现出年轻乘务员说着一口漂亮的北京话的特点,特定称谓的使用让语言生动鲜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空应形容四面看台上观众的情况,联系后文“欢呼与加油声也持续不断。每逢‘村BA’开打……一些观众甚至驱车200公里前来观战”可知,此处应填表示观众很多的成语,如“座无虚席”“人山人海”等成语。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很多。人山人海:形容人聚集得非常多。第②空,语境说的是每逢“村BA”开打,十里八乡的人都会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观战,故应填“纷至沓来”“接踵而至”等成语,也可考虑“村BA”的影响力,填“慕名而来”等成语。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接踵而来: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蜂拥而至:像一窝蜂似地拥来,形容很多人乱哄哄地朝一个地方聚拢。慕名而来:指仰慕名声而来。第③空,根据前文可知比赛氛围十分高涨热烈,故此处应填“热火朝天”。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 【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一是成分残缺,“成为”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加“的平台”“的媒介”等;二是语序不当,“回到乡村、振兴乡村、关注乡村”应改为“关注乡村、回到乡村、振兴乡村”。【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村BA”的引号表示特定称谓,“村BA”是网友们对贵州黔东南地区“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的称呼。美国职业篮球联赛叫“NBA”,中国职业篮球联赛叫“CBA”,很明显,“村BA”这一称呼是化用国际通用的知名篮球赛事的简称,体现乡村篮球赛事巨大的社会影响。系列篮球赛事是“美丽乡村”主题,又在贵州黔东南地区进行,“BA”前加上“村”,点明了篮球赛的“乡土”属性。“村BA”与“NBA”和“CBA”在称谓上有明显相似性,是乡村和专业体育赛事相结合的新文化生态,表明“美丽乡村”系列篮球赛事已经成为具有影响力的名副其实的乡村体育IP。“北京话”的引号也表示特定称谓,因为这位男列车员说一口标准、漂亮的北京话,这是人物的一个鲜明特点,因而凤娇她们背地里叫他“北京话”,用这个外号来称呼他,更能凸显人物特点。因此特定称谓的使用让语言生动鲜活(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绵延数千年的文化是以伦理为核心的,离开中国的伦理去谈中国的传统文化,无疑是舍本求末。从儒家伦理学来看乡土中国,中国的乡土社会具有“差序格局”和“礼治秩序”两大显著的特征,它们就像乡土中国的“骨骼”和“血脉”。“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网络,是儒家“推己及人”伦理原则的派生模式。“己”或者“自我”是差序格局的价值中心。它和“礼治秩序”相辅相成,一起构成了乡土中国的“立体空间”或者说是“三维空间”,而不是单面或平面的机械的社会格局。而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主要特点有:礼是社会公认的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乡土社会是“礼”的天下。礼维护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秩序。“()”在乡土社会中“礼”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D.礼者,人道之极也。22.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答案】21.A22.句中把“差序格局”比作“骨骼”,“礼治秩序”比作“血脉”,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②“差序格局”和“骨骼”的相似点是能撑起框架,一个是撑起人际关系的框架,一个是撑起人的躯体的框架;③“礼治秩序”和“血脉”的相似点是能全方位渗透,一个是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是渗透全身。【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A.“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出自《礼记•曲礼上》,意为“礼,是用来确定亲疏、决断嫌疑、区别同异、辨明是非的”,这句话着重确认了礼在各个方面的具体作用。B.“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出自《论语•颜渊》,意为“约束自我,使言行复归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到了,天下的人都会称许你是仁人”,这句话阐述了礼和仁的关系。C.“辞让之心,礼之端也”出自《孟子•公孙丑上》,意为“推让之心是礼的萌芽”,这句话强调的是人人都有的“善端”。D.“礼者,人道之极也”出自《荀子•礼论》,意为“礼这种东西,是社会道德规范的极点”,这句话阐述了礼的总体作用和意义,带有赞美的口吻。文中空白处的前文“礼维护的是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伦理秩序”说的是礼在五种基本的伦理关系中的作用,接续的经典引文应对礼的作用有更全面具体的阐发,既是前文意思的延展,与前文相互佐证,又与后文说礼的作用无所不在无时不有连贯起来,A项正符合这些要求。B项侧重阐述礼和仁的关系,C项侧重论述辞让之心是礼的萌芽,D项侧重赞美礼的总体作用和意义,这几项都与上下文衔接不当。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它们就像乡土中国的‘骨骼’和“‘血脉’”含有两个比喻。第一个的本体和喻体分别为“差序格局”和“骨骼”,它们具有相似性,“‘差序格局’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社会伦理网络”,结合《乡土中国》的相关知识,我们知道“差序格局”它以“自我”为中心,撑起了乡土社会人际关系的框架;而“骨骼”,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它是撑起人的躯体的框架。因此,这一个比喻的相似性可总结为“‘差序格局’和‘骨骼’的相似点是能撑起框架,一个是撑起人际关系的框架,一个是撑起人的躯体的框架”。 第二个比喻的本体和喻体分别为“礼治秩序”和“血脉”,它们也具有相似性,文段中说“在乡土社会中‘礼’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这一句说的是“礼”,但“礼治秩序”也当作如是观;而“血脉”,根据常识,我们知道它渗透全身。因此,这一个比喻的相似性可总结为“‘礼治秩序’和‘血脉’的相似点是能全方位渗透,一个是渗透到传统社会的每一个角落,一个是渗透全身”。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总之,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那么,主人是新主人,宅子也就会成为新宅子。——鲁迅《拿来主义》材料二:中国的高铁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高铁技术的自行摸索阶段、国外技术的消化阶段、中国高铁的反超阶段。国外技术的消化阶段又分三步走:第一步,不求创新,只求复制,严格按照外方的图纸去做;第二步,在流程上,把学到的技术原汁原味固定下来,保证不走样,让自己的制造水平可以和外方看齐;第三步,制造组装工作完全掌握之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和改进。在学习方面,你是否也经历过类似上述材料中的情形?请结合材料内容,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文章,参加校刊“借鉴·创新”专栏的征文活动。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借鉴创新,美美与共鲁迅在《拿来主义》中说:“我们要拿来。我们要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一叶知秋,从中国的高铁发展亦可管窥一豹。望向如今盛世中华,在这条发展之路上,正值吾辈借鉴移用之时,待乘创新奋勇之风。我们正应携手奔赴,让借鉴与创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借鉴化用,取其精华,兼容自身,发其芬芳。 《劝学》有言:“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是故所谓“借鉴”为君子之性。同时,鲁迅在《拿来主义》中曾说,文化是不能随便拿来的,需得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而且不能随便“拿来”,要“沉着,勇猛,有辨别,不自私”,借鉴化用。古有王勃借鉴化用曹植诗中“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一句,道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之千古佳句;近有曾国藩等人于华夏之危急存亡之秋,“师夷长技以制夷”发展洋务运动。因而,移用借鉴能够助人已成之境,在时代翻涌的浪潮中,还得“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如此并举,方可成于大同。守正创新,继住开来,新古相推,日生不滞。“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故步自封只会使人生如潭水般死寂,唯有不断创新,方能迸发出鲜活的动力。再如江泽民同志曾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由此可见创新之重要性。从两千余年的古代“四大发明”到如今华为之“鸿蒙”新系统,从神衣尝遍百草再到屠呦呦于青蒿中发现治疗疟疾之伊始,中华民族将创新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还看今朝,我们不做雨果所说的“把黄昏的太阳当成黎明曙光”的人,而去做把黄昏的太阳变成黎明曙光的人,继承炎黄子孙创新之精神,执着砥砺前行,用创新去书写未来的不凡。借鉴创新,兼收并蓄,让过去之创新为今日之借鉴,今日之创新得为来日之借鉴。揆诸当下,我们如同一张白纸初于世间,又经历世事被落以浓墨重彩的一笔,却又不尽相同,因而异彩纷呈。每个人都独有自己的闪光点与缺憾,既然世间的参差无法磨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也不会以意志为转移,那我们便只需在学习中认清自己,找准自己的定位与坐标,将自己的灵魂安放在不卑不亢的位置上,以“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的态度去学习。虚心学习他人的闪光点,亦坚守自我而不因他人的璀璨而轻易改弦易辙。正如“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将他人摆正在“转益多师是汝师”的位置上,亦明晰自己才是自身人生画卷的执笔人,如此,吾辈方得与更好的自己撞个满怀,绽放独属于个人的夺目光华。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形势千变万化,身为新时代青年,我辈当善于借鉴,广纳所长,自主创新,为我所有。如此,才能增强应对危局的底气与勇气,立于不败之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呈现了借鉴与创新的相关介绍。材料一,引用鲁迅先生《拿来主义》的相关内容,该语段体现鲁迅对文化的态度,即客观理性地甄别文化(包括外来文化和传统文化)是“使用”“存放”还是“毁灭”,同时要勇敢地“拿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才能有所更新。其关键词等式可理解为“甄别借鉴”+“勇于更新”=新文艺。 材料二,介绍中国高铁发展的三个阶段,即自行摸索、学习借鉴消化外国经验、反超阶段。我国高铁的发展,正是在不断的学习借鉴中实现的超越。在国外技术的消化阶段,首先是只求复制,不求创新,再到学习完组装工作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改进。由此可见,想要走出属于自己的独创之路,借鉴、模仿是第一阶段,通过借鉴模仿,我们可以取长补短,少走弯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能助力我们更快速地成长。但我们不能满足于借鉴模仿阶段,在借鉴模仿后,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优化、改进、创造,才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题目设置的写作任务是,“联系自己的学习生活,写一篇文章,参加校刊‘借鉴·创新’专栏的征文活动”这就要求考生在写作时必须要扣住“借鉴·创新”这两个关键词,在文章中体现出两者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进行写作,不能泛泛而谈。对此,若写议论文,可采用递进式的论证结构。先概括材料内容,由材料引出观点,如:借鉴与创新齐飞,繁荣共时代一色。然后从为什么的角度论述借鉴与创新的重要性,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国家强盛等角度切入展开论证,使论证更深入。接着进一步论述该如何正确对待借鉴与创新,如我们应懂得借鉴,取其精华,发其芬芳;我们应守正创新,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我们应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促进自身发展。最后,再次强调中心论点:善于借鉴,懂得创新,在借鉴与创新的合奏中谱出时代发展的乐章。如果写成记叙文,选材时,应围绕着“借鉴与创新”,尽量选择创新性的角度,如可以写一次设计比赛,可以写学习一项技能,也可以写学习方法的借鉴与创新等等。选材时应注意选择能体现借鉴与创新的事例,在过程中感悟二者对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在行文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叙事技巧。比如写参加一次设计比赛,就可以设置一波三折的情节,先写“我”毫无头绪,于是借鉴他人经验想法,却被指导老师批评为“抄袭”,铩羽而归;而后“我”深刻反思,在借鉴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想法与新意,最终获得好名次。从而感悟出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以及二者对人生的影响。也可以采用插叙法、倒叙法等叙事顺序,先倒叙写“借鉴与创新是助力人生成长的两大法宝,不可偏废”的结论,再具体叙述相关内容,使结构更富于变化。立意:1.借鉴与创新齐飞,繁荣共时代一色。2.借鉴化用以创新,开眼世界以进步。3.始于借鉴,终于独创。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四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4-01-13 08:00:02
页数:20
价格:¥2
大小:45.6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