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阆中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0

2/10

剩余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阆中中学高2021级2023年秋一模文科综合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苏秉琦先生是我国杰出的考古学家,是新中国考古事业的主要指导者和组织者之一、他认为新石器时代直至夏商时期,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并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这一观点()A.承认各地文明的同一性B.指出中华文明的多元性C.强调早期国家的独立发展D.肯定中国文明的连绵不断【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直至夏商(中国)。根据材料“同时存在着发展水平相近的众多文明,并散布在中国的四面八方,犹如天上群星之星罗棋布”结合所学知识,这表现出中华文明有许多源头,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B项正确。“各地文明的同一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本题主旨为“中华文明的多元性”,而“早期国家的独立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肯定中国文明的连绵不断”强调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2.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重构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D.有利于建立中央集权政治【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根据材料“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可知,嬴政大规模迁徙豪富,有助于削弱其对地方的影响力,进而有利于中央派出的官员对地方的管理,从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治理,利于中央集权,D项正确;秦统治中心为关中地区,经济在当时一直较为发达,因此迁徙豪富至关中地区不能促进经济均衡,且该说法错误,排除A项;秦朝将郡县制在全国推广,官僚政治建立,且贵族等级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就逐步瓦解,排除B项;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排除C项。故选D项。3.隋朝修建的京杭大运河,有力地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联系;唐代继承发展了隋朝的建设成果,使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隋唐时期()A.人工运河修建技术领先世界B.水路运输成为主要交通形式C.经济重心南移产生重大影响D.交通建设促进国家统一稳定【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隋唐时期(中国)。根据“这一主干交通构成了‘奉长安文化为中心、仰东南财富以存立’的唐王朝的生命线”可知,交通建设促进了国家的统一稳定,D项正确;题干内容无法说明当时中国的人工运河修建技术是否领先世界,排除A项;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南北沟通,但没有体现水路交通是否成为主要交通形式,所以B项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题干内容与经济重心南移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4.宋仁宗年间曾发布诏令:“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入抑勒,不放起移。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此诏令说明()A.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了B.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C.商品经济发展使门第观念淡化D.不抑兼并导致土地兼并严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田收田毕日商量去往,各取稳便”并结合所学可知,宋朝户籍分主户和客户,主户有常产的税户,客户是无常产的侨居者,也称佃户。该诏令改变了过去地主对佃农离开的诸多限制,允许佃农在选择雇主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权,这个改变说明了地主对佃农的人身束缚减弱,B项正确;政府颁布诏令以协调地主与佃农关系,不能说明“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松弛,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未涉及门第观念淡化,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宋朝“不抑兼并”政策带来的土地兼并严重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5.康熙曾多次亲临曲阜拜谒孔庙,并亲书“万世师表”以示尊崇。他对佛道及其他民间宗教甚至迷信活动也都采取保护措施。康熙九年,他颁布“上谕十六条”,规定地方官要选年老有德者讲说,宣讲时须言语明白痛切,使人感动。康熙这些举措意在() A.推行三教合一的思想B.构建稳固的社会秩序C.完善基层的道德建设D.确立理学的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目的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清朝康熙年间。康熙拜谒孔庙,保护民间宗教,重视地方基层教化,都是为了巩固其统治秩序,B项正确。材料虽涉及儒道释三教,但并不强调三教合一,排除A项;“完善基层的道德建设”以偏概全,道德建设还是为其统治服务的,排除C项;南宋后期理学逐步确立统治地位,排除D项。故选B项。6.有学者指出:洪仁玕的《资政新篇》涉及兴办近代交通运输、银行、采矿、保险等,鼓励科技发明和保护发明专利,立官司理工商税……构划了一个开放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经济秩序。据此可推知,洪仁玕()A.承担了反帝反封的历史使命B.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转型C.提出了近代社会治理的方略D.试图全面移植西方经济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60年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措施,包括交通、科技、税收等各个方面,这是其学习西方而提出的近代社会治理方略,C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学习西方,而非“反帝”,排除A项;《资政新篇》未能实施,B项表述夸大了其影响,排除B项;洪仁玕主张全面学习西方,但不是“全面移植”,排除D项。故选C项。7.1898年3月初,康有为向光绪帝进呈了他编纂的《日本变政记》,此书按时间先后叙述了1868—1890年日本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多方面的历史事件,同时在列举日本变政事迹时,又用按语评考了其意义和可取之处。康有为进呈此书旨在()A.开拓普通民众的视野B.倡导清廷向日本学习C.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D.促成维新变法的开展【答案】D【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98年的中国。康有为进呈《日本变政记》的目的是为了向光绪帝介绍日本明治维新的经验和教训,希望中国能够借鉴日本的变法经验,推动中国实现维新变法,D项正确;康有为向皇帝进呈《日本变政记》不能开拓普通民众的视野,排除A项;康有为向皇帝进呈《日本变政记》主要还是希望皇帝以日本为榜样,进行变法,而不是向日本学习,排除B项;康有为向皇帝进呈《日本变政记》不能唤醒国人的救亡意识,排除C项。故选D项。8.如图所示分别为1903年、1929年国内画报刊载的夫妻合照漫画。这一变化体现了()A.受新式服装的影响B.社会阶级观念淡化C.男尊女卑观念松动D.共和理念深入人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材料中的夫妻合照,1903年男坐女站,1929年女坐男站,反映了男尊女卑观念松动,C项正确。服装的变化只是表象,不属于本质,排除A项;材料都是夫妻合照,无法体现社会阶级,排除B项;共和理念属于政治思想,而材料主旨是社会观念的变化,排除D项。故选C项。9.1978年5月,邓小平会见来访的美国代表布热津斯基时表示:“我方观点很明确,中美正常化的条件是,美国必须与台当局断交、撤军和废约,因为这涉及主权问题……在此前提下,可以同意就正常化问题进行具体的谈判。”这表明()A.中美在台湾问题上无法达成共识B.美国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对象C.中国坚定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D.中国对美外交政策出现重大改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邓小平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前提条件是台湾问题,台湾是中国领土,这体现了中国在主权问题上毫不让步,C项正确;根据后来中美建交的史实,A项过于绝对,排除;1978年5月中国尚未对外开放,排除B项;从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到1978年5月的中美会谈,中国对美国的外交政策没有出现重大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10.新中国成立初期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B.借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D.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新中国在建立社会主义统一市场过程中,保留农村集市贸易传统,恢复和发展农村集市贸易,补充、活跃商品流通渠道,表明当时我国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D项正确;“农村集市贸易”包括集市贸易、庙会、物资交流会等多种形式,是传统的商品交换活动,并非计划经济,排除A项;农村集市贸易是中国传统,并非对苏联新经济政策的借鉴,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农村集市贸易等商品流通渠道,并非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排除C项。故选D项。11.1982年,深圳开始在合资企业中试行浮动工资制,取消了沿袭多年的固定工资制。1984年8月,深圳特区颁布了工资改革方案,开始在全市企业单位中试行新的工资制度,用结构工资代替了以前的等级工资。经过试验,企业效益明显增加。上述改革反映出()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确立C.合资企业成为工资改革主体D.新的分配方式有利于增强企业的活力【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时期。根据材料“深圳开始在合资企业中试行浮动工资制……经过试验,企业效益明显增加”等信息可知,新的分配方案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D项正确;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确实发生在1984年,但材料中的合资企业工资改革并不能反映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才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合资企业改革是工资改革的主体,排除C项。故选D项。12.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构建中国梦、“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并推动其对外传播。这些做法表明中国积极()A.推行多边外交政策B.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C.构建国际交往新路D.突破西方的冷战封锁【答案】B【解析】【详解】 〖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料“近年来,我国政府积极构建中国梦、‘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外交话语核心概念,并推动其对外传播。”并结合所学可知,我国构建外交话语核心概念,有利于提高我国在国际上的话语权,B项正确;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材料未能体现我国的多边外交,排除A项;仅材料中的一些核心概念的提出,无法得出中国积极构建国际交往新路,C项材料依据不足,排除C项;材料中概念的提出不是在冷战期间,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共160分。第36~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5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7年南京国民政府考虑到东部地区将首先成为中日之间的战场,提出了东部工业西迁的构想。1940年底沿海工矿内迁工作基本完成,内迁的厂矿共达448家,技术员工有12080人,机器材料70900吨。在地域分布上,以四川和湖南两省接受内迁厂家数量最多,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完善了工业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现代化建设的突飞猛进奠定了坚实而雄厚的物质基础,谱写出新中国史册上伟大而光辉的一页。——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材料三“三线精神”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时期凝聚而成的。“三线精神”承继了红船精神的“开天辟地、敢为人先”,内嵌了井冈山精神的“胸怀理想、坚定信念”,融渗了长征精神的“乐于吃苦、不畏艰难”,糅合了延安精神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根植了西柏坡精神的“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摘编自张立《三线建设博物馆文化传承的新时代之问》(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战时期沿海工业内迁的原因及其意义。(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三线建设工业发展的特征,并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三线精神”的认识。【答案】(1)原因:绝大部分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将成为战区;服务于战时统制的需要。(任答两点即可)意义: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任答两点即可) (2)特征: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等重工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规模大,历时长,投入大。(任答两点即可)认识:“三线精神”是建设者们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长期孕育的一种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共同信念,在此基础上凝聚出的不朽精神,承载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共和国领袖的雄心壮志,是我们党红色基因谱系的重要一环,续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篇章。(任答两点即可,其他回答言之有理亦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原因:结合所学可得出当时中国绝大部分工业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若不迁移会被日本摧毁或占领;据材料一“东部地区将首先成为中日之间的战场”等可得出,全面抗战爆发后,东部将成为战区,为了保存经济实力;据材料一“1937年”并结合所学可得出,当时是抗战时期,工业内迁是出于服务于战时统制,服务抗战的需要。意义:据材料一“沿海工厂的内迁有力地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可得出促进了内地工业的发展以及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结合所学可得出,内迁工业为持久抗战提供了物质条件。【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特征:据材料二“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不合理布局”可得出服务于国家战略需要;结合所学,当时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体制,故“三线建设”是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据材料二“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可得出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等重工业;据材料二“前后投入2000多亿元和上千万人力”等信息可得出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据材料“构筑起了规模庞大、门类齐全的内地科研与生产相结合的现代工业交通体系”等信息可得出规模大,历时长,投入大。认识:据材料三“‘三线精神’是在国际形势动荡、内忧外患的特定历史时期凝聚而成的。”可得出“三线精神”是建设者们在三线建设的伟大实践中长期孕育的一种行为规范、价值标准和共同信念,在此基础上凝聚出的不朽精神,承载了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共和国领袖的雄心壮志。据材料三“三线精神”承继了......,内嵌了......,融渗了......,糅合了......,根植了......,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一部分,与“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一脉相承。”可得出“三线精神”是我们党红色基因谱系的重要一环,续写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爱国主义篇章。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北宋经济发达并拥有先进的印刷技术,朝廷大力扶持书院,佛道二教为书院的选址以及讲说形式提供了经验,这些有利条件促使书院在宋代进入“黄金期”。宋代书院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幽美的学习环境。四大书院教育成绩突出,为宋代社会培养了众多人才,也为官学科举教育的弊端起到修正作用。除书院外,宋代在多个领域被人们视为“黄金期”,如哲理性诗词创作的黄金期、民间制瓷业发展的黄金期、科技发明的黄金期等,不同的视角反映了人们探究宋代历史的不同侧面。——摘编自刘明明《宋代四大书院教育研究》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再提出宋代社会的任意一个“黄金期”,参照材料信息并运用所学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提出的“黄金期”不得与材料的四个“黄金期”重复,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答案】示例1:宋代是商业发展的“黄金期”宋代,农业、手工业得以发展,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促使商业在宋代进入“黄金期”。表现在城市繁荣,“市”“坊”界限被打破,城内店铺林立,酒楼、茶馆、瓦子等错落有致;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早市、夜市昼夜相连;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商品交换品种增加;商业活动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草市”已经具有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在四川益州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纸币的出现反映了商业的高度发展;政府重视海外贸易,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繁荣,海外贸易税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宋代商业发展的“黄金期”推动了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世人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发生改变,促进理学的兴起和发展。示例2:宋代是科举制度“黄金期”宋代,政府实行“文人治国”,并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改革,使科举制度在宋代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表现在录取人数增加;应试者的范围扩大;录取程序简化,一经考试录取,立即授官;殿试成为定制,考试制度变为三级即乡试、省试、殿试。限制主考官的权力,以保证科举考试比较公正地录取人才;考试内容的变化,王安石变法取消考查诗赋,注重考查经义和时务策;考试规则日趋严密,有糊名制度、誊录制度、锁院制度等。宋代科举的黄金期拓宽了士人政治参与的途径,巩固了皇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宋朝文官政治的建立;推动了社会上读书应举风气的形成和教育文化的繁荣。另外,如答宋代思想变化的“黄金期”;文学发展的“黄金期”等,只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也可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宋代(中国)。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论证充分,言之有理即可。首先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宋代时代特征的相关知识,明确所选主题,主要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等方面考虑。比如可选主题:宋代是商业发展的“黄金期”、宋代是科举制度的“黄金期”等。 然后围绕所选主题的相关史实从背景、表现、影响等方面进行论述,比如论述主题:宋代是商业发展的“黄金期”,可从宋代农业和手工业发展、政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海外贸易繁荣等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升华可知,宋代商业发展的“黄金期”推动了市民阶层队伍的壮大,促进了市民文化的发展;世人的社会意识和行为发生改变,促进理学的兴起和发展。或者论述主题:宋代是科举制度的“黄金期”,可从录取人数增加、应试者范围扩大、录取程序规范、考试内容变化等方面论述。最后,总结升华可知,宋代科举的黄金期拓宽了士人政治参与的途径,巩固了皇权,扩大了统治基础;促进了宋朝文官政治的建立;推动了社会上读书应举风气的形成和教育文化的繁荣。另外,如答宋代思想变化的“黄金期”;文学发展的“黄金期”等,只要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也可给分。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鸦片战争前,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1833年5月24日林则徐向道光帝上书,提出进行币制改革。首先,林则徐表示不能对洋钱进行硬性的定价,在使用洋钱的问题上,最好在民便之中稍加限制。其次,林则徐认为使用洋钱是大势所趋,是不可抑制的,应该让洋钱继续在国内流通。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林则徐认为“应对洋钱最好的方法就是自铸银钱”。他的设想是:官局先铸银钱,每一枚以五钱纹银为准,银币一面用文清铸其局名,一面用汉文铸道光通宝四字。最后,林则徐认为银贵钱贱的关键在鸦片,只有政府大力禁烟,才能抑制白银外流,从而从根本上解决“银荒”问题。林则徐提出自铸货币以抑制洋钱,严禁鸦片防治“银荒”等顺应民情、有利于当时国内货币流通的主张。但是由于当政者的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摘编自图拉古日《林则徐与近代中国币制改革》(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林则徐货币改革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林则徐货币改革失败的原因。【答案】(1)背景: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国内币制混乱;银两携带不便;国内洋钱大量流通。(2)原因:清政府统治腐朽,当政者昏庸无知;清朝铸币技术不过关;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外流严重。【解析】【详解】(1)内容:根据材料“国内洋钱的大量流通对传统称量货币发起了挑战”可归纳为白银大量外流导致银贵钱贱;根据材料“由于洋钱很受民众欢迎,”,可以归纳为国内洋钱大量流通;结合所学可知,当时国内币制混乱;银两携带不便。(2)原因:根据材料款“但是由于当政者昏庸、无知和技术不过关等,这种自行铸造钱币的措施最终因无法与洋钱抗衡而停止。”可知,清政府统治腐朽,当政者昏庸无知、清朝铸币技术不过关;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走私猖獗,白银外流严重等等。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冯仲云(1908—1968 年)东北抗联著名将领,他在清华大学就读时,受大革命的影响,开始接受共产主义思想,并加入中共。1930年到哈尔滨从事秘密的地下党组织工作。九一八事变后,第一时间到木兰等地进行反日宣传,促进了当地的抗日救亡运动。他始终秉承党对东北抗联的指导,宣传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坚持党中央为东北抗联制定的路线政策。在东北抗战期间,组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领导了哈东地区和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等。他还总结东北抗日游击战的经验,向党组织提交了《关于中共汤原中心县委半年来工作报告》等。抗战胜利后冯仲云写成第一部记述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历史的书籍——《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苦斗简史》,首次提出14年抗战的概念,这为研究东北抗联历史和弘扬东北抗联精神作出了巨大贡献。——摘编自张宇琪《抗日战争时期的冯仲云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仲云参加东北抗日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冯仲云的历史贡献。【答案】(1)背景: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国民党政府寄希望于国联,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东三省;东北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冯仲云遵从中共对东北抗战的指示,在东北开展抗日斗争。(2)贡献:注重抗日宣传活动,发展壮大了抗日武装力量;总结了东北抗日战争经验;领导多次抗日斗争,为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贡献;写成记述东北抗日联军艰苦抗战的书籍,留下了记录抗联斗争的史料。【解析】【小问1详解】背景: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根据材料“九一八事变后”可知,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抗日战争开始;根据材料“他始终秉承党对东北抗联的指导,宣传党抗日救国的主张,坚持党中央为东北抗联制定的路线政策。在东北抗战期间,组建了汤原反日游击队、领导了哈东地区和北满地区的抗日斗争等”可知,冯仲云遵从中共对东北抗战的指示,在东北开展抗日斗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党政府寄希望于国联,采取不抵抗政策,致使日本侵略者迅速占领东三省;东北人民反日情绪高涨。【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4-01-08 01:10:02 页数:10
价格:¥3 大小:785.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