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普高大联考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联合质量测评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山东普高大联考11月联合质量测评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5×3=45分)1.先秦时期罕见为所欲为、权力毫无制约的专制君王,往往呈现出王与诸侯、臣下联合执政的状况。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A.原始民主色彩浓厚B.权力分配与血缘结合C.贵族等级分封解体D.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2.睡虎地秦墓竹简在农田水利、粮食贮存、工商管理、官吏任免、军队训练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法律条文规定。例如《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蹙(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以上材料反映秦朝()A.用法律提升治理效能B.奉行严刑峻法政策C.确立完备的法律体系D.着重提高行政效率3.汉代朝廷每遇要事,皇帝便召集群臣商讨,最终则交由君主决策。例如公元前134年,武帝召集公卿大臣讨论对匈奴政策,以大行令王恢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代表的两派大臣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种做法()A.体现了民主决策B.削弱了宰相权力C实现了政事公开D.推动了合理决策4.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主要表明当时()A.国家财政入不敷出B.赋税制度亟需需改革C.租庸调制正常运行D.人地矛盾逐渐尖锐5.宋朝皇帝亲自掌握监察御史的任用权,废除了唐代宰相对御史的任用权和荐举权。此外,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这些做法旨在()A.提高监察官员素质B.完善体制强化皇权C协调中央地方关系D.强化监察整顿吏治6.明太祖朱元璋指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要求“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据此可知明朝()A.注重礼法并用B.实现约律合流C.理学影响广泛D.强化基层教化7.“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 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这说明()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C.社会转型动力不足D.白银逐渐成为成为普遍流通货币8.道光22年(1842),新任两广总督祁(土贡)惊诧于广东文武官员中“深通韬略者实难其选,已将无员可保”的现状。在向清廷的奏报中提出改科举的建议,希望以多设科目,变更取才标准等方式,同时拓宽人才录用的渠道,鼓励选拔在任官员、军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专才。这一建议()A.严重冲击了科举制度B.表明学堂选官势在必行C.推动了西学广泛传播D.源于晚清统治危机突显9.1937年中央党校就办起了民族班,1941年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创办了延安民族学院。从1937年到1948年共培养了数百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德才兼备,忠实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这些做法()A.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实践基础B.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C.提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干部准备D.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民族战争10.下表是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目录。据此可知该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二章惇自然人第三编合同第三章法人……第四章非法人组织第四编人格权第五章民事权利……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五编婚姻家庭第七章代理第六编继承第八章民事责任第七编侵权责任第九章诉讼时效第十章期间计算A.根本保障国家长治久安B.充分保障人民利益 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侧重维护私有财产11.公元前5世纪中期,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A.滥用民主影响了城邦发展B.内耗是导致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C.直接民主不适合城邦制度D.民主政治的落实受制于公民素质12.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行政官员通过竞争考试进入政府,并被划人“职位分类”系统中,成为终身任职的官员,不与总统共进退。这()A.大大提高了文官的素质B.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C.践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消除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对此原因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国会可宣布总统命令违宪B.英国议会与首相实行分权C.美国内阁各部长须对总统负责D.英国首相由内阁推选产生14.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的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这种民族主义()A.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结合B.推动了中世纪民族国家的形成C.认为政治认同是民族最重要的纽带D.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转型15.下表为19世纪末德国颁布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主要着眼于()时间名称适用范围1883年《疾病保险法》低收入的工人、家庭仆人、公务员、船员及其家属1884年《意外事故保险法》年薪5000马克以下的所有劳动者1889年《老年和残废保险法》年龄在16岁以上及低收入工资劳动者 A.适应德国工业化的迫切需要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结束地方分裂实现国家统一D.缓和矛盾扩大统治基础二、非选择题(共55分)16.固本强基行稳致远材料帝制国家控制其臣民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通过照顾臣民基本的物质需求,避免臣民因难以忍受艰困的生活“铤而走险”;二则通过向臣民反复灌输精心筛选的道德教条(大部分是从儒家学说中筛选出来的),使臣民接受或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三则通过不断监视臣民,从而查出“奸民”并及时加以处理。——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观点。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不平等条约名称条约关于中有关关税的原文或者基本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1858年11月《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向来洋药……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或英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只纳子口税2.5%,不再纳厘金税。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材料二1928年6月南京政府“统一”北方后,立即于6月巧日发表对外宣言称:“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约束。此种束缚,为独立国家所不许。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实行重订新约。”7月25日,宋子文代表南京政府与美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新约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 应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和挪威五个也相继于1928年11月至12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它们都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且不以废除厘金为先决条件。——百度材料三宋子文在1933年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关税改革,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关税收入激增;出口免税和退税具有明显的保护关税性质,对脆弱的工商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关税自主以后,名义上税则对于国货、洋货是平等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歧视国货的情况;南京政府虽然规定了很多产品的出口退税、免税办法,但仍有不少关系贫苦人民生活的产品未得到保护。——张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关税改革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华的主要企图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关税自主权的实现。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向外界展示中国形象。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名片”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何加强全球治理考验着人类政治智慧。材料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如下材料时间内容1625《战争与和平法》 1648《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815维也纳体系1920国际联盟1945《联合国宪章》请确定其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做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条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山东普高大联考11月联合质量测评高二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5×3=45分)1.先秦时期罕见为所欲为、权力毫无制约的专制君王,往往呈现出王与诸侯、臣下联合执政的状况。这反映出中国古代早期()A.原始民主色彩浓厚B.权力分配与血缘结合C.贵族等级分封解体D.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先秦时期罕见为所欲为、权力毫无制约的专制君王,往往呈现出王与诸侯、臣下联合执政的状况”,可知,先秦时期的专制君王,呈现出王与诸侯、臣下联合执政的状况,说明此时最高统治者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D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权力未实现高度集中,而原始民主色彩强调国人对政治的重要作用,排除A项;宗法制强调权力分配与血缘结合,材料并未提及权力与血缘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等级分封逐渐解体,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睡虎地秦墓竹简在农田水利、粮食贮存、工商管理、官吏任免、军队训练等方面,都有细致的法律条文规定。例如《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蹙(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以上材料反映秦朝()A.用法律提升治理效能B.奉行严刑峻法政策C.确立完备的法律体系D.着重提高行政效率【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蹙(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规定紧急文书必须马上送走,非紧急文书应当在一天内处理完毕,不可久留,否则要按照法律论处,可见秦朝的文书行政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效能,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对积压文书不送的行为要依法处置,不能得出秦朝奉行严刑酷法政策的历史结论,排除B项;完备的法律体系,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秦朝行政管理的严格高效,并不是强调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D项。故选A项。3.汉代朝廷每遇要事,皇帝便召集群臣商讨,最终则交由君主决策。例如公元前134年,武帝召集公卿大臣讨论对匈奴政策,以大行令王恢和御史大夫韩安国为代表的两派大臣在朝堂之上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 种做法()A.体现了民主决策B.削弱了宰相权力C.实现了政事公开D.推动了合理决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本质题和影响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材料“汉代朝廷每遇要事,皇帝便召集群臣商讨,最终则交由君主决策”,可知,汉代时期,每遇要事,皇帝便召集群臣商讨,最终则交由君主决策,有利于进行合理决策,D项正确;此时仍是君主专制,并不是民主决策,排除A项;材料并未提及对相权的削弱,排除B项;“实现了政事公开”,表述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4.史书记载:唐朝中后期,“有幼未成丁,而承袭世资,家累千金者,乃薄赋之;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被称为“客户”。这主要表明当时()A.国家财政入不敷出B.赋税制度亟需需改革C.租庸调制正常运行D.人地矛盾逐渐尖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又有年齿已壮,而身居穷约,家无置锥者,乃厚赋之,岂不背谬”,可知,唐朝中后期,赋税征收标准不公平,导致百姓举家逃亡,规避赋税,说明赋税制度亟需需改革,B项正确;仅从材料,不能看出国家财政收入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原有的租庸调制无法继续实行,排除C项;材料并未提及人地矛盾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5.宋朝皇帝亲自掌握监察御史的任用权,废除了唐代宰相对御史的任用权和荐举权。此外,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这些做法旨在()A.提高监察官员素质B.完善体制强化皇权C.协调中央地方关系D.强化监察整顿吏治【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宋朝皇帝亲自掌握监察御史的任用权,废除了唐代宰相对御史的任用权和荐举权。此外,未经两任县令者,不得为御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对监察御史进行了更 为细致的规定,以更好地服务皇权,B项正确;此举并不一定能提高监察官员素质,排除A项;材料突出的是君主专制的加强,并不是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关系,排除C项;强化监察整顿吏治的目的仍是加强君主专制,排除D项。故选B项。6.明太祖朱元璋指出“礼乐者,治平之膏粱;刑政者,救弊之药石”,要求“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据此可知明朝()A.注重礼法并用B.实现约律合流C.理学影响广泛D.强化基层教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材料“明礼以导民,定律以绳顽”,可知,明代法律既注重礼制的作用,又重视法律的作用,体现了礼法并用,A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乡约与法律之间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说明理学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社会治理需要教化与法律,对基层的教化比较片面,排除D项。故选A项。7.“三言”“二拍”等小说中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大到如捐官、行贿、购房、买卖人口,小到如日常消费和社交馈赠,处处可见。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这说明()A.商人社会地位提高B.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C.社会转型动力不足D.白银逐渐成为成为普遍流通货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明代(中国)。据材料“有关白银的描述不可胜数……铜钱的使用只是第二位的,以物易物也不频繁”,可知,铜钱的使用现象只是第二位,以物易物现象也不频繁,而白银的使用却逐渐涉及到各行各业,说明白银逐渐成为成为普遍流通货币,D项正确;材料并未提及商人社会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白银的货币化,与自然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B项;仅从白银的货币化,无法判定社会转型动力信息,排除C项。故选D项。8.道光22年(1842),新任两广总督祁(土贡)惊诧于广东文武官员中“深通韬略者实难其选,已将无员可保”的现状。在向清廷的奏报中提出改科举的建议,希望以多设科目,变更取才标准等方式,同时拓宽人才录用的渠道,鼓励选拔在任官员、军民中有一技之长的专才。这一建议()A.严重冲击了科举制度B.表明学堂选官势在必行C.推动了西学广泛传播D.源于晚清统治危机突显【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据题意可知,道光时期,两广总督认为没有人才可以选用,由此提出改革科举制的建议。而人才的匮乏也凸显出晚清时期统治危机的显现,D项正确;两广总督是主张改革科举制,因此这一建议并不是严重冲击科举制,也并不能说明学堂选官势在必行,排除AB项;这一建议是要改革科举制以培养可供使用的人才,和推动西学传播没有必然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9.1937年中央党校就办起了民族班,1941年在陕北公学民族部的基础上创办了延安民族学院。从1937年到1948年共培养了数百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德才兼备,忠实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这些做法()A.奠定了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实践基础B.提高了少数民族的政治地位C.提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干部准备D.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民族战争【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1937年到1948年(中国)。据材料“从1937年到1948年共培养了数百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德才兼备,忠实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可知,从1937年到1948年共培养了数百名具有共产主义觉悟,德才兼备,忠实践行党的民族政策的少数民族干部,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提供了干部准备,C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影响,并不是对新中国政权建设的影响,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对少数民族政治地位的影响,排除B项;“动员少数民族参加民族战争”,符合抗战时期,但材料所示时间既有抗战时期,又有解放战争时期,表述不全面,排除D项。故选C项。10.下表是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目录。据此可知该法典()第一编总则第二编物权第一章基本规定……第二章惇自然人第三编合同第三章法人……第四章非法人组织第四编人格权第五章民事权利……第六章民事法律行为第五编婚姻家庭第七章代理第六编继承 第八章民事责任第七编侵权责任第九章诉讼时效第十章期间计算A.根本保障国家长治久安B.充分保障人民利益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侧重维护私有财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2020年(中国)。据材料“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目录”,结合图示信息,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对物权、合同、法人、继承等,都做了详细的规定,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利益,B项正确;仅从一部法典,并不能判定其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保障,排除A项;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基本确立,排除C项;该法典侧重维护人民的利益,并不是私有财产,排除D项。故选B项。11.公元前5世纪中期,西西里岛的叙拉古城邦推行橄榄叶放逐法,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这主要反映了()A.滥用民主影响了城邦发展B.内耗是导致国家衰落的主要原因C.直接民主不适合城邦制度D.民主政治的落实受制于公民素质【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公元前5世纪中期的古希腊城邦。根据材料“投票时使用橄榄叶,投票数没有最低限制且可以频繁使用”可得出这属于权力的滥用,是直接民主弊端的表现之一,“许多公民因担心被流放而拒绝参与国家管理,由此引发政局混乱”说明权力的滥用影响国家稳定,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内耗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直接民主带来的问题,并未说明直接民主不适合城邦制度,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公民素质与民主政治之间的关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A项。12.美国《彭德尔顿法》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文官在政治上要保持“中立”;行政官员通过竞争考试进入政府,并被划人“职位分 类”系统中,成为终身任职的官员,不与总统共进退。这()A.大大提高了文官的素质B.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C.践行了分权制衡的原则D.消除了政党分肥制的弊端【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近代(美国)。据材料“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也不得强迫文官参加政治活动或提供政治捐款……”,可知,美国通过立法,来保证文官的独立性,有利于政府行政效能提高,B项正确;材料强调文官政治中立的特点,并不一定能提高文官的素质,排除A项;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分权制衡的信息,排除C项;“消除了”,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3.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国会批准而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内阁所困扰。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内阁的支持。”对此原因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国会可宣布总统命令违宪B.英国议会与首相实行分权C.美国内阁各部长须对总统负责D.英国首相由内阁推选产生【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确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据题意可知,丘吉尔认为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权力主要受到国会的制约,而不受内阁困扰;丘吉尔作为英国首相不必考虑议会的意见,但是却要与内阁成员达成统一。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主要是两国的政治体制存在差异,美国的内阁部长是对总统负责的,因此罗斯福不必受到内阁的困扰,C项正确;可以宣布美国总统违宪的是最高法院,排除A项;根据“我从不为议会所困扰”可知材料不能说明英国议会与首相实行分权,排除B项;英国首相由选举产生,然后由首相组建内阁,并不是内阁推选首相,排除D项。故选C项。14.有学者认为,资产阶级把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形成了具有政治意义民族主义。这样,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这种民族主义()A.实现了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结合B.推动了中世纪民族国家的形成C.认为政治认同是民族最重要的纽带D.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转型【答案】D【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本题材料“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不仅是民族的共同心理和文化,更重要的是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即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新型民族国家的基础是与民族的共同政治认同息息相关,而民主、自由、人权等政治原则和观念的发展,又推动政治制度的近代化转型,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民主主义与民族主义的结合,并没有实现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的结合,排除A项;材料并未对中世纪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展开论述,排除B项;因“认为政治认同是民族最重要的纽带”与本题材料主要结论“民族主义有利于政治制度的近代化转型”不一致,排除C项。故选D项。15.下表为19世纪末德国颁布的部分法律。这些法律主要着眼于()时间名称适用范围1883年《疾病保险法》低收入的工人、家庭仆人、公务员、船员及其家属1884年《意外事故保险法》年薪5000马克以下的所有劳动者1889年《老年和残废保险法》年龄在16岁以上及低收入的工资劳动者A.适应德国工业化的迫切需要B.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C.结束地方分裂实现国家统一D.缓和矛盾扩大统治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时空是19世纪末的德国。根据材料“《疾病保险法》《意外事故保险法》《老年和残废保险法》”及所学可知,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立法过程是为了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工人工作条件恶劣、疾病与犯罪等社会问题,说明这些法律的制定适应了德国工业化的要求,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德国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1871年德意志帝国建立,实现国家统一的目标,排除C项;19世纪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德国出台社会保障方面的立法,说明德国关注工业化带来贫富分化等社会问题,目的是稳定社会秩序,并不是为了扩大统治基础,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固本强基行稳致远材料帝制国家控制其臣民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通过照顾臣民基本的物质需求,避免臣民因难以忍受艰困的生活“铤而走险”;二则通过向臣民反复灌输精心筛选的道德教条(大部分是从儒家学说中筛选出来的),使臣民接受或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三则通过不断监视臣民,从而查出“奸民”并及时加以处理。——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分析说明材料观点。【答案】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通过土地赋役制度、社会救助、社会教化、基层治安等措施强化对社会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历代王朝在特定时期特别是王朝兴起阶段,会通过授田、轻徭薄赋(减免赋役)等手段,如(北魏、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考生答出历代税制改革放松对社会成员人身控制等相关内容均可。)给臣民提供部分必备生产条件,减少对臣民的剥夺与压榨。由于小农经济脆弱性,封建王朝在对人民加强控制进行经济剥削的同时,也采取相应措施保证人口繁衍和生产力发展。汉代设置常平仓积备荒以调节粮价;隋唐时期设置官仓以备荒年;除在荒年保障灾民外,历代王朝也十分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优抚,唐朝设置养病坊收容贫老、孤儿。(答出社会救助相关史实即可。)王朝国家为从思想文化上控制臣民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利用并推广由儒学士人发起的教化百姓的相约,明朝后期乡约逐渐带有约束性,约律合流。(答出法律教化相关史实即可。)王朝国家实行各种形式的治安制度,包括伍保制、保甲制等,乡里自治功能逐渐弱化,政府强化对社会基层的控制。而无论是授田、赋役,还是推行教化、维护治安,又必然以编订户籍为前提,户籍制度是维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前提。(答出户籍制度的奠基作用即可。考生如果有对材料观点的补充完善,视答题情况酌情给分。)【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古代中国。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根据材料中帝制国家控制其臣民的方式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封建王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通过土地赋役制度、社会救助、社会教化、基层治安等措施强化对社会的控制以维护封建统治秩序。结合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社会优抚和救济的内容及影响和基层治理的方式等内容进行阐述,最后说明,无论是授田、赋役,还是推行教化、维护治安,又必然以编订户籍为前提,户籍制度是维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的前提。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不平等条约名称条约关于中有关关税的原文或者基本内容1842年《南京条约》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1858年11月《中英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向来洋药……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洋货运销内地或英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只纳子口税2.5%,不再纳厘金税。1901年《辛丑条约》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材料二1928年6月南京政府“统一”北方后,立即于6月巧日发表对外宣言称:“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约束。此种束缚,为独立国家所不许。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实行重订新约。”7月25日,宋子文代表南京政府与美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新约规定:“历来中美两国所订立有效之条约内,所载关于在中国进出口货物之税率、存票、子口税,并船钞等项之条款,应撤销作废,而适应用国家关税完全自主之原则。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和挪威五个也相继于1928年11月至12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它们都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且不以废除厘金为先决条件。——百度材料三宋子文在1933年以前所进行的一系列关税改革,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关税收入激增;出口免税和退税具有明显的保护关税性质,对脆弱的工商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关税自主以后,名义上税则对于国货、洋货是平等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歧视国货的情况;南京政府虽然规定了很多产品的出口退税、免税办法,但仍有不少关系贫苦人民生活的产品未得到保护。——张生《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关税改革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列强侵华的主要企图及对中国产生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合理解读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关税自主权的实现。【答案】17.企图:利用低关税,进行商品输出;控制中国关税进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影响: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长期低关税政策不利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加剧民族危机。 18.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后宣告重订新约,实行关税改革。国民政府陆续与各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关税改革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关税自主,推动政府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族工商业。但是改革并不彻底,实践上歧视国货,未能关注到民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关税自主权未真正实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彻底实现关税自主。【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目的、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中国。第一问企图:由材料“英国商民居住通商之广州等五处,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由部颁发晓示,以便英商按例交纳”及所学可得出利用低关税,进行商品输出;由材料“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及所学可得出控制中国关税进而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第二问影响,由材料“洋货运销内地或英商从内地收购土货出口,只纳子口税2.5%,不再纳厘金税。”及所学可得出外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冲击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由材料“对进出口货一律按时价值百抽五征税”及所学可得出长期低关税政策不利于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由材料“清政府赔款各国(共11国)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年息4厘,本息共计约9.82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担保。”可得出加剧民族危机。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由材料“中国八十余年间,备受不平等条约之约束。此种束缚,为独立国家所不许。今当中国统一告成之际,实行重订新约。”“7月25日,宋子文代表南京政府与美国驻华公使签订了《中美关税新约》”可得出在近代中国人民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下,南京国民政府完成形式统一后宣告重订新约,实行关税改革;由材料“英国、法国、荷兰、瑞典和挪威五个也相继于1928年11月至12月与中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可得出国民政府陆续与各国签订了新的“关税条约”;由材料“它们都承认中国有完全的关税自主权,且不以废除厘金为先决条件”“关税收入激增;出口免税和退税具有明显的保护关税性质,对脆弱的工商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保护意义。”及所学可得出关税改革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关税自主,推动政府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保护了民族工商业;由材料“关税自主以后,名义上税则对于国货、洋货是平等的,实际上却存在着歧视国货的情况”可得出改革并不彻底,实践上歧视国货,未能关注到民生;由材料“南京政府虽然规定了很多产品的出口退税、免税办法,但仍有不少关系贫苦人民生活的产品未得到保护。”及所学可得出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关税自主权未真正实现,只有实现民族独立才能彻底实现关税自主。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邮票被称为“国家名片”,向外界展示中国形象。材料一 材料二材料三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国家名片”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立论正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主题:国家名片彰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阐述:材料一邮票展现的是第三世界国家为打破大国体育垄断所开展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向世界展现第三世界健儿英姿。20世纪50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未有实质性突破。中国对外关系出现了以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新兴力量谋求自身的独立与发展,力图打破西方大国体育垄断,举行新兴力量运动会。材料二邮票展示了在美国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象征展览会是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材料三邮票展示的“一带一路”建设,显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综上所述可知,三套邮票的方寸空间记录了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折射出新中国不同时期内外环境的变迁。【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短文撰写类,时空是:现代(中国)。首先,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国家名片”拟写一个主题。主题:国家名片彰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其次,结合三则材料中邮票体现的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所拟定的主题,阐述过程做到表述成文、史论结合、条理清晰、逻辑严密。阐述:材料一邮票展现的是第三世界国家为打破大国体育垄断所开展的新兴力量运动会,向世界展现第三世界健儿英姿。20世纪50年代末六十年 代初,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发展,世界格局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中苏关系恶化,中美关系未有实质性突破。中国对外关系出现了以亚非民族独立国家建交为基本特点的建交高潮。新兴力量谋求自身的独立与发展,力图打破西方大国体育垄断,举行新兴力量运动会。材料二邮票展示了在美国举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展览会,象征展览会是美国人民了解中国的窗口,彰显了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成就。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材料三邮票展示的“一带一路”建设,显现了中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提出的中国方案、贡献的中国智慧。中共十八大以来,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形势,习近平外交思想形成。中国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与完善。最后,小结升华,呼应主题。综上所述可知,三套邮票的方寸空间记录了新中国的外交历程,折射出新中国不同时期内外环境的变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如何加强全球治理考验着人类的政治智慧。材料某历史兴趣小组搜集到如下材料时间内容1625《战争与和平法》1648《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815维也纳体系1920国际联盟1945《联合国宪章》请确定其研究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做简要阐释。(要求:主题明确,逻辑条理史论结合,表述成文。)【答案】主题: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阐释:随着近代民族国家形成,国家主权意识加强,各国间利益纷争加剧。人们希望通过建立一定的法律制度来处理国家之间的关系,减少武力冲突。1625年,格劳秀斯出版《战争与和平法》,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1648年,欧洲各国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产生。1815年建立的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维也纳体系使国际法的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地。一战后,成立了第一个由主权国家参加的政治性国际组织一一国际联盟。但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全体一致”原则使其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二战再次破坏了国际法。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制裁侵略的机制,并赋予安理会制裁的权力,确定了“大国一致” 原则,集体安全体制进一步完善。国际法形成与发展对协调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时有大国违约。各国应携手合作,维护公平正义,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近现代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答案。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战争与国际法》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维也纳体系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所以表格内容体现的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结合《战争与和平法》出台的背景、《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后带来的影响、维也纳体系的影响、国际联盟和联合国成立的影响等内容进行阐述,最终得出结论,国际法的形成与发展对协调国际关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但时有大国违约。各国应携手合作,维护公平正义,建立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新秩序,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1:0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669.7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