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月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昌市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3秋季学期高二年级上学期11月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史学家傅斯年认为,西周时期的家族伦理就是政治伦理,家族称谓就是政治称谓。这反映了西周时()A.宗法制地位高于分封制B.血缘贵族政治色彩明显C.儒家伦理影响政治伦理D.地方豪族控制国家政权【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西周时期的家族伦理就是政治伦理,家族称谓就是政治称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家族观念影响国家政治,形成了基于血缘关系、世袭特权的贵族政治,B项正确;宗法制的地位并未“高于”分封制,A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西周时期儒家思想还没有形成,排除C项;地方豪族是否控制国家政权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汉承秦制,重要事务先由丞相组织百官朝议。汉代朝议本身虽不能做出决定,但可以向皇帝提供意见,由皇帝选择决定。这说明汉朝()A朝议对皇权没有制约B.相权比秦朝有所扩大C.决策过程有理性成分D.朝议制度已有名无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所学可知,秦汉时期,百官朝议可以集思广益,减少决策失误,体现了决策的理性色彩,C项正确;皇帝决策前需通过朝议,说明对皇权有一定制约,“没有”一词太绝对,排除A项;汉朝的朝议制度和秦朝相近,相权也没有扩大,排除B项;朝议制度已有名无实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3.贞观元年,唐太宗下诏要求“亲近乡里”“富有之家”要资助贫困之家子弟,使其得以婚配;把百姓婚姻的是否及时,鳏寡数量的多少,作为官员考核升迁的依据。这一诏令旨在()A.恢复社会经济B.规范地方民风民俗C.加强中央集权D.提高官员治理能力【答案】A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依据材料唐太宗的诏令内容可知,统治者关心百姓婚姻是否及时,并把诏令的实行结果作为考察地方官政绩的重要指标,结合所学,唐初政府重视百姓婚姻,实现人口奖励政策,这是社会经济恢复的重要前提,A项正确;规范地方民风民俗不是统治者发出诏令的目的,排除B项;百姓婚姻与中央集权无关,排除C项;材料所涉及的诏令不会提高官员治理能力,排除D项。故选A项。4.元朝时对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采用不同的试卷进行考试和录取,汉人和南人的试卷难度较大。如表是元朝时每届参加科举考试的名额分配情况。元朝这些做法()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会试75757575殿试25252525A.体现了因俗而治的开明文化政策B.导致蒙古人色目人文化落后C.因相对公平有利于缓和民族矛盾D.体现了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代(中国)。汉人、南人人口众多,蒙古人、色目人的人口较少,但参加会试殿试的人数相同,而且蒙古人和色目人的考试更容易,反映了元朝实行民族不平等的民族分化歧视政策,既体现了民族分化和歧视政策,D项正确;这一政策不是开明和公平的文化政策,无法地图学因俗而治的特点,排除A项;这一政策不是导致蒙古人色目人文化落后的原因,排除B项;材料内容体现了元朝不平等的民族政策,排除C项。故选D项。5.明清时期,乡规民约得到全社会高度重视。如表是当时影响很大的乡约,反映出当时乡约()朝代制定名称主要内容 者明朝王阳明《南赣乡约》强调“皆宜孝尔父母,敬尔兄长,教训尔子孙,和顺尔乡里,丧死相助”清朝陈秉直《上谕合律乡约全书》举书乡约的程序是:讲解完圣谕“敦孝悌以重人伦”等后,再接着“读律”(讲解律法)A.强化了基层社会等级制度B.具有道德教化的功能C.使地方治理形成统一标准D.保障了社会秩序稳定【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材料中两部乡约体现了儒家对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的要求,都属于道德教化的内容,B项正确;人们“相助”等与社会等级无关,排除A项;各地乡约标准并不完全一致,排除C项;乡约只是有利于社会稳定而不是“保障了”社会稳定,排除D项。故选B项。6.鸦片战争后,清廷认为出洋的国人为“天朝弃民”,没有资格享受政府的保护。1877年,清政府经过艰苦谈判,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明文规定出国华人享有与其他大国同等待遇。这表明()A.清朝外交走向了独立自主B.中国主权进一步被破坏C.中国人国际地位明显提高D.清朝外交有近代化趋势【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鸦片战争后,清廷认为出洋的国人为‘天朝弃民’,没有资格享受政府的保护。1877年,清政府经过艰苦谈判,与西班牙政府签订了《会订古巴华工条款》十六条,明文规定出国华人享有与其他大国同等待遇。”可知,清政府由轻视保护侨民到重视通过外交努力来保护侨民,体现了外交观念和行为的进步性,符合近代外交的要求,D项正确;19世纪末,中国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地位下降,AC项表述错误,排除AC项;材料未体现中国主权进一步被破坏,排除B项。故选D项。7.如表是1916、1925年海关税务部门华洋职员任用一览表。表中信息表明() 年份职籍税务司超等帮办头等帮办二等帮办三等帮办四等帮办1916年外国职员684635425035中国职员143615461925年外国职员743043213020中国职员0513237040A.中国对外贸易具有半殖民地性质B.国民政府依然是洋人的朝廷C.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D.外国职员职业素养具有优势【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6年和1925年的中国。据材料可知,管理对外贸易的海关高级职员主要来自帝国主义列强,说明海关主权受到严重破坏,具有明显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半殖民地性质,A项正确;当时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排除B项;仅通过海关职员一项得不出内政外交都被列强控制的结论,排除C项;材料没有职业素养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A项。8.抗战时期,人们去重庆多是躲避战乱,但众多热血青年不去投奔重庆而是投奔延安。这主要是因为,在进步青年的眼中()A.中国共产党的用人政策更加开明B.陕甘宁边区比国统区更安全C.延安政权代表着民族抗战的希望D.重庆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抗战时期的中国。抗日战争时期,进步青年为了民族利益而投身到抗战活动中去,他们选择的是最能代表民族抗战前途的力量,即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政策更有前途,C项正确;抗战时期进步青年看重的是抗战政策而不是用人政策,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比国统区更安全不符合材料“人们去重庆多是躲避战乱,但众多热血青年不去投奔重庆而是投奔延安”,排除B项;抗战初期国民政府曾经积极抗战,排除D项。故选C项。 9.1952—1978年,中国工业产出年平均增长率达11.5%,工业产出占GDP的比重由18%上升到44%,改变了中国“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的状态。据此可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年来工业化建设()A.使中国成为世界工业强国B.体现市场经济体制的优越C.为改革开放奠定坚实基础D.使中国实现了工业化目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2—1978年(中国)。1978年前,新中国经过“一五计划”等经济建设,使得中国工业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为随后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C项正确;当时中国工业虽有巨大成就,但还不是世界工业强国,排除A项;此时的新中国没有实现工业化目标,排除B项;1952—1978年,这一阶段是计划经济时期,排除D项。故选C项。10.中国于1980年加入国际《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但当时中国的刑法中并没有关于劫持航空器罪的专门规定。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分子的决定》规定了这种新的罪名,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1条规定了劫持航空器的具体判刑标准。这说明国际法()A.是国际反恐怖主义的公认准则B.成为我国国内法主要制定依据C.促进了中国的法制化建设进程D.有效维护了国际航空器的安全【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根据材料“中国于1980年加入国际《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但当时中国的刑法中并没有关于劫持航空器罪的专门规定。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惩治劫持航空器犯罪分子分子的决定》规定了这种新的罪名,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21条规定了劫持航空器的具体判刑标准。”可知中国加入国际《关于制止非法劫持航空器的公约》后,国内与之相关的立法得到推进,从而推动了中国法制化建设,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国际法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地位,排除A项;“制定依据”的表述太过夸张,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国际法有效维护了国际航空器的安全,排除D项。故选C项。11.在斯巴达,关于条约、外交关系,正式决定是由公民大会作出的,但国王有权力对任何国家开战,任何人都不得阻止。公民大会上很少有人辩论,发言者一般是国王、元老或监察官。这反映出斯巴达()A.公民大会掌控着最高权力B.公民普遍缺乏城邦意识C.间接民主制存在一定弊端D.具有贵族寡头政治特征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设问词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古希腊时期斯巴达。据题干及所学可知,斯巴达政治制度中国王拥有权力大于公民大会的权力,斯巴达实行寡头政治,体现了国王和元老院的权力很大,公民大会的表决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D项正确;材料反映公民大会权力受到限制,排除A项;材料体现斯巴达国王、元老院等高级官员权力大,而没有涉及公民的城邦意识,排除B项;斯巴达是寡头政治,不属于民主政治,排除C项。故选D项。12.16、17世纪法国多次颁布禁奢令,先是禁止所有人穿着金银丝锦缎、刺绣和丝绒,又禁止在服装中使用金银,最后禁止穿着来自外国的织物、丝质花边等。这反映了法国()A.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B.限制贵族势力的发展C.深受禁欲主义的影响D.采取抑制商业的政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16至17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16、17世纪法国禁奢法令中出现的这些变化,与此时兴起的重商主义密切相关。当时盛行的重商主义理论认为,金银等贵金属的拥有量是衡量一个国家财富的标准,由贵金属构成的世界财富是一个常量,各国应力图使本国保有更大份额的贵金属。由此可见,这反映了法国注重资本的原始积累,A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限制贵族势力发展的相关信息,这一时期禁奢令更多的是针对贵族以外的阶层,尤其是富裕的城市资产者,排除B项;这些禁奢令反映了法国深受重商主义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反映了法国重视商业发展的信息,并不是采取抑商的政策,排除D项。故选A项。13.1913年,德国社会民主党议员因否决了政府的提案,两次要求首相辞职,由于未得到皇帝同意,均未见效。这反映了当时德国()A.代议制民主政治制度有名无实B.实行君权较大的君主立宪制C.民主党议员无权要求首相辞职D.首相和皇帝的权力过于强大【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3年(德国)。材料信息显示,当时德国有议员、政府、皇帝等,其中皇帝权力大,说明是君权较大的君主立宪制,B项正确。君主立宪制实行的是代议制民主政治,并非有名无实,排除A项;民主党议员有弹劾首相的权力,排除C项;皇权过大而首相权力有限,排除D项。故选B项。14.1919年巴黎和会席位分配:将国家划分为三等,分别有五席、三席、两席。英、美、法、意、日有五 席,一些新成立的国家有两席。中国有两个席位,在会上提出的正义要求被列强否决,这说明()A.会议体现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B.会议把中国视为新成立的国家C.战败国的国际地位得不到尊重D.北洋政府实行妥协退让的外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9年(世界)。据题意并结合所学可知,巴黎和会的席位分配体现了帝国主义国家推行以实力为基础的强权外交,国家实力影响话语权,说明弱国无外交,A项正确。中国只有两个席位,说明中国国际地位低,排除B项;中国是一战的战胜国,排除C项;在会上中国提出了正义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15.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并对失去文官体制传统保护的高级文官实行合同制。高级文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长和主管来评估,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政策。这些情况的出现()A.严重阻碍了政治与管理结合B.推动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C.打破了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D.背离了文官保持政治中立的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根据西方文官制度的相关内容可知,西方文官要在资产阶级政党之间严格保持中立,但根据材料“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政策”可知,上述情况背离了文官中立的原则,D项正确;根据材料“高级文官的工作绩效主要由政治性的部长和主管来评估,高级文官为了获得奖励,不得不积极响应政治领导人的政策”可知,该情况利于政治与管理的结合,排除A项;“政治家自主任命大量与自己政见相同的高级文官”“实行合同制”不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排除B项;材料中未体现传统的权力制衡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6.法律与教化】材料一中国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变和发展,与时代社会的发展相同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的“礼治”思想不被统治者重视,法家思想成为战国后期和秦朝治国的基本思想。法家的思想学说伴随着秦的灭亡而式微,汉代儒家又重新举起孔孟的大旗,沿着荀子的路径,采取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论证方式,奉儒学为正宗,将“礼”与“法”合为“礼法”,将“礼治”与“法治”融为“礼法合治”。后经魏晋、隋唐“ 律学”的阐释和立法、司法的实践,纲常伦理最终成功地融入法制之中。——摘编自王保民等《“礼法合治”:中国古典法治的常规形态》材料二在中世纪西方,基督教对法律的长期渗透和影响,使法律以神圣的名义被信仰。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基督教原罪说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与现实;教会法与世俗法长期并存与互相争斗的事实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对彰显程序的法律原则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柴英等《基督教对西方法律的给养——以基督教对英国法律的影响为例》(1)根据材料一、分别概括春秋至秦朝、两汉、魏晋隋唐以来中国法律思想的演进。(2)根据材料二、分析基督教对中世纪西方法律的影响。【答案】(1)①春秋至秦朝:由礼治向法治过渡。②汉代:礼法合治。③魏晋隋唐以来:以礼释法,礼法融合。(2)①基督教让法律披上了神圣的外衣。②使法律具有平等人权观、法律至上原则、宪政分权思想、重视法律程序。③教会法为世俗法提供了借鉴。【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由材料一“先秦墨家与法家分别从理想法和实在法方面建构出中国古典法治的蓝图与理论框架,墨家的理想构图为统治者所排斥,法家的思想学说伴随着秦的灭亡而式微”及所学可得出春秋战国到秦朝由礼治向法治过渡;由材料一“汉代儒家又重新举起孔孟的大旗,沿着荀子的路径,采取阴阳五行、天人感应的论证方式,奉儒学为正宗,将‘礼’与‘法’合为‘礼法’,将‘礼治’与‘法治’融为‘礼法合治’”可得出汉代礼法合治;由材料一“最先实行的是‘春秋大义’即以礼义为原则的‘决狱’,后经魏晋、隋唐‘律学’的阐释和立法、司法的实践,纲常伦理最终成功地融入社会规则,尤其法制之中”及所学可得出魏晋隋唐以来以礼释法,礼法融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世纪西方。根据材料“基督教对法律的长期渗透和影响,使法律以神圣的名义被信仰”可知基督教让法律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根据材料“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使得其法律至上理念成为可能”“催生了其宪政的分权理念”“早期教会法重视程序的思想……”可知使法律具有平等人权观、法律至上原则、宪政分权思想、重视法律程序;根据材料“以英国世俗法律为例,基督教的平等观是其人权理念的基石……”可知教会法为世俗法提供了借鉴。17.【国家战略与区域经济】 材料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尽快改变中国工业的不合理布局,中共中央作出了重点在西南、西北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发挥计划经济的优势举全国之力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三线建设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极大地增强了新中国的工业实力。——摘编自朱佳木《进一步认识三线建设史研究的意义与任务》材料二20世纪80年代,党中央对中国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一个大局,就是沿海地区加快发展时,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1999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关于西部大开发战略任务的部署。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升至2008年的4.2%%,促进各地经济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国西部呈现区域合作、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摘编自赵立《“三线建设”战略与“西部大开发战略”比较》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的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答案】17.特征: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发挥计划经济体制优势;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等重工业。18.历史意义:缩小了东西部差距,促进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促进了西部的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拉动了内需,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国防安全。【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一“为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潜在的战争威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服务于国家安全战略需求;根据材料一“中共中央作出了开展三线建设的重大战略决策,举全国之力在西部的十余个省进行了一场以备战为中心的大规模工业建设”可得出以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根据材料一“以国防科技工业、机械与能源工业等为重点”可得出重点发展国防工业等重工业。【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980年至2008年(中国)。根据材料二“当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要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意义有,缩小了东西部差距,促进了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根据材料二“ 实施西部大开发10年来,中国西部呈现区域合作、全面对外开放新格局。”可知,促进了西部的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根据材料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增长,对于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和巩固国防,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可知,拉动了内需,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加强了民族团结,维护了社会稳定;巩固了国防安全。18.【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变化】材料一13世纪,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材料二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变化的影响。【答案】18.①中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影响;②中世纪末期专制王权的建立;③宗教改革对世俗权力的强化;④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推动。19.①使欧洲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民族国家的治理形态发生变化;②密切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的团结;③推动了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④削弱了民族国家主权,影响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发展;⑤外来移民问题造成了部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解析】【小问1详解】 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欧洲。①根据材料“欧洲‘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思想已经存在”可分析出中世纪“国家利益高于一切”思想的影响;②根据材料“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可分析出中世纪末期专制王权的建立;③结合宗教改革可分析出宗教改革对世俗权力的强化;④根据材料“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可分析出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的推动。【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二战以后欧洲。①根据材料“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返流’,为战后重建招收‘客工’,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可分析出使欧洲民族结构日趋多元化,民族国家的治理形态发生变化;②根据材料“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可分析出密切了欧洲国家间的关系,有利于欧洲的团结,推动了欧洲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④根据材料“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可分析出削弱了民族国家主权,影响了民族文化特性的发展;⑤结合移民问题可知,外来移民问题造成了部分国家社会的不稳定。19.【政权建设】材料文献中的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文献名称相关内容摘录《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的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大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1941年)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依法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思想、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讯、人 身、居住、迁徒、宗教信仰及示威游行的自由权。依据材料,提出一个有关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观点,并对观点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示例:观点:历史环境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变化,不断调整政权建设的内容。阐述:土地革命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矛盾尖锐,中国共产党需要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保障了工农劳苦大众、红军的政治权力,推动了人民革命政权创建和土地革命进程。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需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要求创立抗日民主政权,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边区政府,最大限度团结了社会各阶层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抗战力量。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需要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转变的任务。通过《共同纲领》,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国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综上所述可知,在政权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与时俱进,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931-1949年(中国)。首先,依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观点。示例:观点:历史环境变化影响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中国共产党始终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在中国民主革命的各个时期,根据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变化,不断调整政权建设的内容。其次,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阐述)观点,阐述过程做到论述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阐述:土地革命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与人民大众矛盾尖锐,中国共产党需要领导人民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苏维埃政权。《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确立了苏维埃政权的性质,保障了工农劳苦大众、红军的政治权力,推动了人民革命政权创建和土地革命进程。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需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全民族抗战。《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要求创立抗日民主政权,通过“三三制”原则建立边区政府,最大限度团结了社会各阶层一致抗日,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壮大了抗战力量。1949年9月,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中国共产党需要领导中国人民成立新中国,实现由新民主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转变的任务。通过《共同纲领》,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新民主主义的人民民主国家,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 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了可靠的制度保障。最后,总结升华,呼应观点。综上所述可知,在政权的建设过程中,中国共产党依据国情,与时俱进,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确保人民当家作主。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4-01-07 10:25: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39.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