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4

2/14

剩余1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年秋季湖北省部分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考试高二政治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考号、班级、姓名等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3.填空题和解答题的作答: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你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是哲学的“入门三问”,也是重大科学命题,一代代科学家孜孜不倦地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空间进行科学探索,也使人类对真理的追问不断走向深入。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①哲学是研究生命起源和宇宙根本规律的科学之科学②哲学诞生于人们在生活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③没有哲学的指导科学探索就会偏离正确方向④哲学能够在具体科学的进步中汲取发展动力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对这些问题的探索激发了一代代科学家研究的热情,而对生命起源和宇宙空间的科学探索也让人类一步步靠近哲学命题的答案。这体现了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哲学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②④符合题意。①:具体科学是哲学发展的基础。哲学不是“科学之科学”,①说法错误。③: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但哲学有科学与非科学之分,缺乏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科学家就可能在自己的研究活动中偏离正确方向,③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2.理气,原为中国哲学的一对基本范畴。“理在气先”还是“理在气中”是其中的焦点。程颐认为“有理则有气,有理而后有象。”而王夫之则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古人对理气话题的探讨() ①涉及思维和存在何者是本原的问题②表明了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③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④体现了思维和存在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程颐的观点强调理先气后,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王夫之认为“气者,理之依也。”说明意识依赖于物质,由物质产生,属于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这涉及到世界的本原的讨论,说明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精神生活的构成部分,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政治在精神上反映,①③正确。②:材料只围绕理气先后顺序展开,并未涉及世界观和方法论,②排除。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并非辩证关系,④排除。故本题选B。3.近期,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王印政研究组发现了一种全新的细胞类型,即充满水敏性粗面内质网的收缩细胞,它直接决定了植物能自己运动这一行为。该研究在植物器官运动领域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这表明()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②充分发挥意识能动作用就能认识世界③物质运动不是杂乱无章的,都有其客观规律④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该发现有助于理解细胞类型,这类细胞可以直接决定植物运动行为,这表明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①符合题意。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但认识世界还需要其他条件,②错误。③:科研人员在探索植物运动规律时有了重大突破,表明植物运动都有其客观规律,③正确。④:材料没有涉及人类社会与物质世界的关系,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4.盲目放生很可能对水生态环境造成破坏。比如巴西龟、福寿螺等外来物种,这些生物在国内没有天敌,会与本地物种竞争食物或直接捕食本地物种,导致生态失衡,严重污染水环境。这警示我们 ()①不要试图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改造外来物种③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严格遵循规律办事④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盲目放生会严重危害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这启示我们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要善于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放生同样需要考虑客观条件,③④正确。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材料中的盲目放生反而是忽视了事物固有的联系,①排除。②:材料强调要尊重规律,预防外来物种入侵,不能盲目放生,②排除。故本题选D。5.下图漫画的观点错误之处在于否定了联系的()A.普遍性B.客观性C.多样性D.特殊性【答案】B【解析】【详解】AC:将眼皮跳与福祸联系在一起,否定了联系是客观的,不涉及联系的普遍性和多样性,AC与题意不符。B:联系具有客观性,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图片的信息是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将眼皮跳与福祸联系在一起,否定了联系是客观的,B符合题意。D:特殊性不属于联系的特点,材料也不涉及特殊性,D排除。故本题选B。 6.杭州亚运会乒乓球女团决赛上,中国队遭遇到日本队的顽强阻击,面对强大对手,中国队奋勇拼搏,化阻力为动力,最终以总比分3∶0战胜对手,实现了自2006年多哈亚运会以来的亚运会乒乓球女团五连冠。这一事例说明()A.发展的实质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B.事物发展总是呈现出直线上升的姿态C.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联结推动事物发展D.斗争性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要的方面【答案】C【解析】【详解】C:中国女乒队面对强劲的对手,奋勇向前,将阻力换为动力,将不利转化为有利,这说明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运动变化发展,C正确。A: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事物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A错误。B:事物的发展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并不是直线上升姿态,而是波浪式前进和螺旋式上升的,B错误。D:事物发展过程中斗争性和同一性都在起作用,矛盾的一个方面在推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主要的方面,而不是斗争性始终处于主要方面,D排除。故本题选C。7.古语云:“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干部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在改革发展的主战场、维护稳定的第一线去服务群众。从认识论角度讲,强调干部要深入基层是因为()A.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有用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推动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D.实践的根本任务在于追求真理的进步【答案】B【解析】【详解】A: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能说笼统地说哪个更可靠、更有用。A错误。B:只有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才能获得丰富的第一手材料,获得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做到知行合一,促进实践的发展,B正确。C: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都有正确错误之分,材料中重视调查研究更多是为了深入群众,获得正确认识,更好地服务群众,C错误。D:追求真理的任务在于指导实践,且材料未涉及真理,D错误。故本题选B。8.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新发展理念是时代智慧的精华和 实践探索的硕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了理论指引。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讲,社会发展理念是否正确,取决于()A.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B.是否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C.是否能体现统治阶级的主观意愿D.是否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答案】A【解析】【详解】A:社会发展理念属于社会意识,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判断社会发展理念正确与否,关键是看有没有正确反映社会存在,有没有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A正确。B:社会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不取决于是否能反作用于社会实践,而取决于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B错误。C:社会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不取决于是否能体现统治阶级的主观意愿,而取决于是否能够正确反映社会存在,且统治阶级的意志并不一定代表社会发展必然趋势,C错误。D:借鉴了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并不能判断社会发展理念是否正确,且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用我国社会发展理念,D错误。故本题选A。9.2023年3月13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的决定》。立法法的修改适应新时代新形势的客观要求,是改革决策和立法决策相统一、相衔接的有益探索及其实践成果,有力保障了新时代改革开放的行稳致远和高质量发展。这表明()①只有先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才能引领社会发展②上层建筑应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变化而不断调整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和重要支撑④社会意识内容的变化根源于社会生活实践的变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只有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才能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的发展,而先进的社会意识则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从而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①错误。②:我国修改立法法属于社会意识的范畴,是改革上层建筑以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②正确。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③错误。④: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社会生活实践不断变化发展,立法法也在与时俱进, ④正确。故本题选C。10.唐代诗人李约在《观祈雨》中写道:“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启示我们()①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②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③要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④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④:该诗反映了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对待大旱天气的不同心理。造成这种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讽刺了剥削制度。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物,因为社会地位不同、需要不同,体现了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主体差异性,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①④符合题意。②:社会历史性是因时而异,材料没有涉及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②错误。③:材料突出表现富人骄奢淫逸,穷人悲苦凄凉,强调要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没有涉及遵循规律,③与题意不符。故本题选B。11.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原因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换句话说,中国有着社会主义发展所需要的文明土壤和政治社会土壤。从这个侧面说明()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与社会主义发展相呼应②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引发中华民族的强烈共鸣③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是儒家文化决定的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是同质化文化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 :近代中国选择走社会主义道路,原因之一是中国儒家思想中家国天下的情怀与社会主义高度契合,说明社会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理念相呼应,科学社会主义能够引发中华民族的强烈共鸣,①②符合题意。③: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人民的选择,且中国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受儒家文化的影响,但不是儒家文化决定的,④错误。④:中国文明有自己的特点,并不是与社会主义文化同质化的文化,④错误。故本题选A12.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①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②有利于彻底解决当今时代发展的难题③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内涵④有利于增强外来文化对中华文化的认同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逆向选择题。①: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①不符合题意。②: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解决但不能彻底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难题,②符合题意。③:坚持马克思主义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有利于进一步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文化内涵,③不符合题意。④: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④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3.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文化旅游区主要由屈原祠、高峡平湖观景区、清滩仁村古民居三大核心景点组成,当地旅游发展深挖屈原文化、峡江文化、移民文化,加强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由此可见()A.文化促进秭归县地区经济发展B.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C.一定的经济是文化的基础D.经济与文化同步发展【答案】B【解析】 【详解】B:湖北秭归县的深度挖掘文化价值,促进了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表明了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B符合题意。A:不同性质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不同,不能笼统地说文化能促进经济发展,A错误。C:材料体现了屈原文化等文化促进当地旅游产业的发展,即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C不合题意。D:文化具有相对独立性,经济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但这并不意味着文化的发展始终与经济发展完全同步,D不合题意。故本题选B。14.为持续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2023年8月11日,武昌区中南路街道晒湖社区开展特色党史学习活动。党员干部一起上党课学党史,不断从党史中汲取奋进力量,感悟党的百年辉煌历程,举行该活动旨在()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当代价值②坚定理想信念,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③继承革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④学党史悟思想,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武昌地区开展特色学习党史的活动,有助于继承和弘扬革命文化,构筑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觉悟,凝聚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③④符合题意。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其当代价值,这不是党员干部上党课学党史的目的,①不符合题意。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了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夯实文化自信的基础要靠继续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②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15.近日在杭州举行的亚运会中,拔罐、针灸、推拿等“神秘的东方力量”火出圈。中医学既立足于中华民族扎实的医疗实践又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得中医学成为世界医学之林的重要学科。这表明推进中医学发展必须()①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全面吸收外来文化②立足国情,扎根实践,锐意创新③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坚持古为今用④坚持发展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性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答案】B【解析】【详解】①:中医学立足于中华民族扎实的医疗实践又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强调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更不会全盘吸收外来文化,①表述错误。②:中医学要立足于中华民族扎实的医疗实践,这表明推进中医学发展必须立足国情,扎根实践,锐意创新,②符合题意。③:中医学要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明推进中医学发展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坚持古为今用,③符合题意。④:中医学既立足于中华民族扎实的医疗实践又吸收借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没有强调发展文化的多样性,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16.2023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书画展成功举办,书法绘画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此次活动搭建的中外青年书画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传递中华文化,传播中国声音和态度。这一活动旨在()①促进国际文化交流传播,讲好中国故事②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促进文化繁荣③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促进文化融合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2023年“汉语桥”全球外国人汉语大会书画展活动搭建的中外青年书画文化交流平台,有助于向世界各地的青年传递中华文化,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促进了国际文化交流与文化繁荣,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华文化的魅力,有利于讲好中国故事,①②符合题意。③:材料强调的是文化交流,目的不是为了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③不符合题意。④:推动中外文化交流互鉴符合题意,但促进文化融合不是目的,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新时代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任务。 甘肃康县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土地瘠薄,贫穷如影随形。自精准扶贫以来,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根据山大沟深土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从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康县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各乡镇卯足干劲、下足功夫。如今“美丽经济”已经成为康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真正让大自然赋予的绿水青山变成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相关知识,说明康县是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答案】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因此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康县山地多有劣势也有优势,一方面山大沟深土地少,另一方面绿水青山特产多,在此基础上探索K县探索出了乡村振兴新模式。②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分析矛盾,积极寻找办法解决矛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敢于面对存在的问题,重视乡村振兴地方规划和专项规划或方案,要科学规划、注重质量、稳步推进。③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康县结合本地实际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将“美丽经济”变成康县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柱。④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康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抓重点,还要注意统筹兼顾,各乡镇齐出力。【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康县实现华丽蝶变的事例考点考查:矛盾分析法相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相关知识,说明康县是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属于措施类主观题,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劣势、优势→可联系矛盾就对立统一;有效信息②:甘肃康县山高林密,交通不便,土地瘠薄,贫穷如影随形;根据山大沟深土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可联系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敢于承认矛盾;有效信息③:根据山大沟深土地少的劣势和绿水青山特产多的优势,从建设美丽乡村、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入手→可联系矛盾具有特殊性;有效信息④:康县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的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康县把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三抓三促”行动为抓手,各乡镇卯足干劲、下足功夫→可联系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18.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一屠呦呦接受采访时提到,四十多年前在艰苦的环境下,中国科学家努力奋斗从中医药中寻找抗疟新药。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和多次失败后,使用乙醚从青蒿素中提取疗效好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新方法,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材料二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2020年,成功发射探月工程嫦娥五号探测器,开启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2023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中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结合材料一、二,谈谈青蒿素的发现和航天事业发展是如何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答案】①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屠呦呦小组的工作经过数百次试验,无数次失败。不断从试验中获得灵感,汲取智慧,最终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物。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中国航天探月工程不断发展,探索月球,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③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这里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的超越自身。【解析】【分析】背景素材:青蒿素的发现和我国航天事业发展考点考查:认识的特点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谈谈青蒿素的发现和航天事业发展是如何体现“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属于体现类主观题,需要从材料中提取有效关键信息,并结合认识的特点的有关知识来回答设问。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经过大量的反复筛选工作和多次失败后,使用乙醚从青蒿素中提取疗效好的青蒿素。→联系认识具有反复性。关键词②: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从“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到嫦娥五号探测器首次从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联系认识具有无限性。关键词③:青蒿素提取历经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研制出治疗疟疾的新药物;我国月球探测工程从成功发射 到从地外天体采样返回。→联系认识具有上升性。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信息等相结合。19.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把关注民意、集中民智、汇聚民力、厚植民生贯穿于党的治国理政之中,他将人民比作天地、关联江山、类比父母、看成老师、作为阅卷人,彰显了“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至上地位。“人民至上”贯穿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整个体系。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民族精神,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1)运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知识,分析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华民族精神具体表现在中国人民具有哪些精神?【答案】(1)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中国共产党依靠人民群众推翻了三座大山,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权力,成为了国家的主人。②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③人民群众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取得事业成功,国家之所以能够日臻强盛,靠的是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取得所有成功的重要保证,必须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人民是具有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的人民。【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考点考查:人民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小问1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知识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要求为“分析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人民至上’”,注意作答主体为习近平,需要调用“社会历史的主体”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的角度分析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他将人民比作天地、关联江山、类比父母、看成老师、作为阅卷人,彰显了“人民”二字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至上地位→可联系教材知识“社会历史的主体”作答,说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创造了物质和精神财富,坚持“人民至上”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体现;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小问2详解】本题是简答题,本题考查“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的知识点,考生结合教材知识直接回答即可,详解略。20.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在当代中国,学习、研究、应用传统文化,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也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过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财富,它架起了我们前进的阶梯,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结合材料,运用“继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知识,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答案】①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实事求是、天人合一等思想,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考点考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述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属于阐释说明类主观题,需调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相关知识。注意知识限定不要用错,结合材料进行分析。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产生于中国封建社会,是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政治的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社会财富,维持着我们的社会秩序,增强了我们的民族认同感,为我们的精神提供了栖息之所→可联系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有效信息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经济、政治、文化、生态、教育、外交等方面的基本思想在今天仍有积极价值→可联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注意设问限定以及教材知识与材料、时政信息等相结合。 21.阅读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央视《2022中国诗词大会》的十场节目精彩纷呈,分别聚焦“江山——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和“少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等十大关键词句,通过解锁古今对话的独特视角,将文艺创新的视线聚焦亿万人民的生活实践,让诗词的触角走向浩瀚苍穹和神州大地汲取无限的创作源泉。《2022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媒,倾听时代声音,艺术性地描绘了人民群众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展现人民饱满自信、昂扬进取的奋斗姿态,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为全国观众带来了一场场诗意盛宴。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相关知识,说明《2022中国诗词大会》是如何在全国掀起诗词之风的。【答案】①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热情讴歌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契合了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深入挖掘诗词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时代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③融通古今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展示了中国诗词的魅力。【解析】【分析】背景材料:《2022中国诗词大会》考查知识: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的相关知识考查能力: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学科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题型、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明确本题考查的知识范围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路径,设问指向是说明《2022中国诗词大会》形成“出圈”效应的原因。本题属于原因类试题,考查知识切口小,注意理论和材料的结合。第二步:审材料,听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关键词①:将文艺创新的视线聚焦人民的伟大奋斗,走向奋斗一线和生活现场→可联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关键词②:《2022中国诗词大会》以诗词为媒,艺术性地描绘人民群众在当下伟大时代越冬、律动、心动、激动的高光时刻及饱满自信、昂扬进取的奋斗姿态→可联系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关键词③:以诗词为媒,用诗词展现中华民族的历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可联系融通古今资源,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4-01-06 15:35: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70.4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