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师范大学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第三次调研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32

2/32

剩余3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诗经》)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 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子在构思和传布儒家学说的时候,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 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很多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也表示认同赞许。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D.君子并不是文弱书生,君子文化也不是腐儒文化,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朱先生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抄写工整的文章,交给白嘉轩:“今后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最大最难的事。我这几天草拟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白嘉轩接过一看白嘉轩当晚回到白鹿村,把《乡约》的文本和朱先生写给徐先生的一封信一起交给学堂里的徐先生。徐先生看罢,击掌赞叹:“这是治本之道。不瞒你说;今见先生亲书,示我帮扶你在白鹿村实践《乡约》,以正世风。白嘉轩又约请鹿子霖到祠堂议事。鹿子霖读罢《乡约》全文,感慨不止:“要是咱们白鹿村村民照《乡约》做人行事,真成礼仪之邦了。”三人当即商量拿出一个在白鹿村实践《乡约》的方案,徐先生把《乡约》全文用黄纸抄写出来,第二天一早张贴在祠堂门楼外的墙壁上,白鹿两姓凡十六岁以上的男人齐集学堂,由徐先生一条一款,有病有事者须向白嘉轩请 假;要求每个男人把在学堂背记的《乡约》条文再教给妻子和儿女,恰如乡土教材。白嘉轩郑重向村民宣布:“学为用。学了就要用。谈话走路处世为人就要按《乡约》上说的做。凡是违犯《乡约》条文的事,由徐先生记载下来,按其情节轻重处罚。”处罚的条例包括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再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白嘉轩又请来两位石匠,凿下两方青石板碑,把《乡约》全文镌刻下来,与栽在院子里的“仁义白鹿村”竖碑互为映照。这镌刻工程继续多日,两个石匠叮叮咣咣凿石刻字,每天至少要到祠堂来观看一回。此后,在闹“交农”事件的前后一年多时间里,《乡约》的条文松弛了。村里出现了赌窝,其中两个烟鬼已经吸得倾家荡产,女人引着孩子到处去乞讨。白嘉轩敲响了大锣,从来也没有资格进入祠堂的白兴儿和那一伙子赌徒也被专意叫来。白嘉轩点燃了蜡烛,插上了紫香,抽大烟的人毛病害在嘴上;手上有毛病的咱们来给他治手,我再不赌了!我再赌钱掷骰子就斫掉我的手腕子!”白嘉轩说:“起来起来!跟我来——”白嘉轩把白兴儿叫到祠堂院子的槐树下,“背过身子举起手!”白兴儿背靠着槐树举起双手,白兴儿平时总是把手藏在衣襟下边羞于露丑。白嘉轩又连着点出七个人的名字,有白姓的也有鹿姓的,一律背靠槐树举起了双手。白嘉轩着人用一条麻绳把那八双手捆绑在槐树,上,然后又着人用干枣刺刷子抽打接着两个烟鬼被叫到众人面前,早已吓得抖索不止了。白嘉轩用十分委婉的口气问:“你俩的屋里人和娃娃呢?”俩人吭哧半晌,耷拉着脑袋嗫嗫嚅嚅地说,痛苦不堪地说:“一个引着娃娃回娘家去了,一个引着娃娃沿街乞讨去了。你俩想想,眼角润湿,声音哽咽了。众人鸦雀无声,两个年龄相差不多的女人拖着儿女从徐先生的居室里出来了,羞愧地站在众人面前。那个讨饭的女人衣服破烂,好多人架不住这种刺激就吼喊起来:“捶死这俩烟鬼!”两个烟鬼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摘编自《白鹿原》,有删改)文本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传统,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 事费心思,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朱先生所拟的《乡约》旨在规范乡民如何做人行事,徐先生对此心灰意冷,白嘉轩、鹿子霖则一致认同并予以实践。B.乡民通过口口相传方式学习《乡约》,无需借助文字,听别人讲解,可见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没有价值。C.白鹿村实施《乡约》,收到了一劳永逸之效,村民的不良习气销声匿迹,乡村风气焕然一新。D.白嘉轩在祠堂里当着乡亲们的面,惩戒了村里的白兴儿等赌徒和烟鬼,方法虽粗暴(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在情节上以白鹿村实施《乡约》为主线展开,族长白嘉轩将《乡约》立为族规,要求族人牢记且要用于生活。B.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白嘉轩是个多元立体的人物,既有对违犯《乡约》者严厉惩戒的一面,也有同情村民的温情一面。C.从《乡约》、族长、“仁义白鹿村”竖碑等便不难看出故事发生的白鹿村深受传统礼教文化影响,是乡土社会的缩影。D.文本一最后一段描写极为精彩,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精妙传神。(3)文本一在语言表达上特色鲜明,既有地域乡土味,又活泼生动(4)文本一中白鹿村实践《乡约》的内容体现了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作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真积力久则入, 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至于今日,十年一理;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便至荒芜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牧则编简,亦为勤笃。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初为阍寺,便知好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后被赏遇,位至侍中开府。邺平之后,吾见徙入关。吾儿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绍家世之业,藜羹媪褐(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至A文林馆B问书C之外D不暇E他语F及睹古人G节义之事H未尝不感激(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端,文中加点的“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中的“端”B.春华秋实,是由历史典故凝固而来的成语,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C.老而弥笃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与《屈原列传》中“楚怀王贪而信张仪”的“而”用法相同。D.游学,文中指远游异地,从师学习,培养其品质。(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认为,君子学习表现言行举止之间,一切都是世人典范:提倡学习要真诚力行,必能体会其中乐趣,若舍弃治学意义和禽兽无异。B.《颜氏家训》将学习之道比作种树,如果没有春华,自然没有秋实,讨论早学和晚学,虽有不同 C.《颜氏家训》引用孔子“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佐证适当地晚学是有好处的,就因保守而失学,实在愚蠢。D.齐国人田鹏鸾,虽居下位但好学,趁着差事繁忙之余向旁人请教:颜之推教导儿子思鲁,勉励其从正道承家业。(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②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5)请结合材料二来谈谈如何做到荀子所说的“学至乎没而后止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8分)4.(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示孟郊①孟浩然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注】①孟郊:生平不详,非指中唐诗人孟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描写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地方独自扎根的情景,兼用比、兴。B.“众音”二句叙写世俗的琴声极其繁杂,唯独伯牙一个人不喧闹,对比中蕴含诗人鲜明的态度。C.“钟期”两句运用“流水对”,说明钟子期一听见伯牙的琴音,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就流传千古了。D.本诗语言平淡,蕴藉丰厚,意境雄阔(2)本诗题为“示孟郊”,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希望借助本诗告诉孟郊些什么。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 黄庭坚①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②。远山横黛③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注释】①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黔州之后。②韩愈曾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③远山横黛:指眉毛。(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写自己未饮酒,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B.“花病”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残春之景令人感伤。C.“杯行”句正面写宴饮之乐,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D.全词无一个“酒”字,但却几乎句句都不离酒,情感抒发自然流畅。(2)上阕“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两句在语言上颇具特点,请简要赏析。三、课内基础与名句名篇默写(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如果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误落尘网中”和“  ”首尾呼应,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由来已久的厌倦,那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则表现出作者对权贵的蔑视。(2)借英雄抒怀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手法之一,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一句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一句,分别使用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赞颂了笔下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荀子的“故不积跬步,  ”中,我们能懂得学习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可乎”,我们能认识到了解事物要经过实地考察,不能凭主观想象。(4)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指出“  ,  ”。(5 )意象是诗词中独特的文化符号,许多古代诗人以动物为意象来抒发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愿乞终养”表达了对奉养祖母的渴求;李商隐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  ”,传达出怅惘迷茫的幽深情思。(6)“扁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得的情怀,如“  ,  ”。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年的电影“春节档”,让很多电影人与观众都满怀希望又惴惴不安,在此态势下,可谓①_____。科幻故事的展开需要一个想象力展开的空间载体,这被称作科幻电影的世界观设定。《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设定是一种未来灾难叙事和想象模式,太阳快速老化,行将吞没地球,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向新家园的科学假说。《流浪地球2》在登月太空电梯被毁坏的严峻背景下,在倒计时的压迫下完成“移山计划”“逐月计划”可行性的论证,合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流浪地球》的想象依据一个极为大胆的未来人类灾难的核心假说,这种假设也许在美国科幻大片中②_____,但在中国则与“忧天”的“杞人”招人嘲笑一样,影片对未来世界的自然风貌、社会生活、人类发展方向等多方面进行了整体性改造,为观众逼真呈现了未来世界的一种“近景想象”。人类科技的创新与科幻中的科技想象③_____,科幻启发科技进步的实例④_____。在这样一个科技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科幻迎来了它发展的契机。今后,我们不仅要去看科幻,更要用科幻的表述写好中国科技的发展故事。(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不是用眼习惯,而是视觉环境。B.尽管流感是自限性疾病,但早期使用药物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C.只有保住了我们的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啊!D.有些人不但不正视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把责任推给别人。五、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礼记•中庸》,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精微之处。在习近 平总书记所著的《之江新语》中,有一段文字对此作出形象的诠释,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以上论述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上)期中语文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1小题,19分)1.(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文化的重要功能是文以化人,其最深层的积淀和影响是对人格的培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在数千年漫长发展中不断塑造和培育的正面人格,就是被历代中华儿女广泛接受并尊崇的君子人格。“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到了春秋末期,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如果说,孔子在构思和传扬儒家学说时,即如何做人的道理,那么他苦苦追寻的结果,就是做人要做君子。孔子塑造的君子人格,伴随《论语》的流传而走入人们的心灵,可谓登高一呼,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自不待言。“君子”一词,其推波助澜,可谓不遗余力。与儒家学派颇多论争的墨家学派和法家学派,如墨子说“君子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近”(《墨子•尚贤》);韩非子说“君子不蔽人之美(《韩非子•内储说上》)等等,都是对君子人格的高度肯定。影响深远的道家学派,但在如何看待君子人格这一点上,两者却颇为一致。老子说:“兵者不祥之器,不得已而用之,恬淡为上(《道德经•三十一章》);庄子说:“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小人甘以绝”(《庄子•山木》)。凡此种种,更是对君子人格赞不绝口,推崇备至。其中广为人知的名句:“天行健,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等哲学家认为,也是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最佳概括。由孔子孕育培养、诸子百家呵护成长的君子人格,在此后中华文化奔腾不息的历史长河中,受到上至历代政治家、思想家及文人士大夫从先秦至清末,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不仅在汪洋浩瀚的历代典籍中星罗棋布,数不胜数,俯拾即是。君子文化及君子形象还渗透和融入我们日常生活及器物之中,如中国人自古就有爱玉的传统,温润而泽”(《礼记》),“言念君子(《诗经》)的观念。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至今仍保存着旺盛的生命力。当今社会尽管发展迅速,观念多变、文化多样,不论居庙堂之高,抑或处江湖之远,也乐于被人看作君子,而决不愿意被人视为小人。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做人 做君子,这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祖训,驷马难追”“君子成人之美”“君子不夺人所好”“君子动口不动手”等等,这些至今活在人们口头的君子格言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凸显中华文化“精气神”的典范人格模式,彰显着中华民族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摘编自钱念孙《君子: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材料二:如果说圣徒、绅士、骑士、牛仔是西方文化人格的表征,那么中华文化人格则体现为“君子”。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子权力式微。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并赋予新的人文内涵,一举成为济世的高标。由此,“新君子群体”产生。新君子群体通过推广“六经”,强调仁爱精神,中国文学塑造了一系列卓尔不群的君子形象。有岳飞、关羽等忠烈君子,有赵云等勇毅君子当然,君子毕竟是楷模、典范和高标,做个君子自然不可能没有门槛。因此,君子的穿着打扮、言谈举止都有标配。如“毋侧听,毋噭应,毋怠荒”。当然,对于君子的内在要求更为恢弘、深远。修身养性是低配,主要依凭才学。不仅需要“学富五车,才高八斗”,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了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哪里就播撒了君子文化的种子。君子文化是中华文化最具有生命力的一种文化基因。一些人因为与世俗生活完全同一,从某种意义上说,不过是“半人”。完成了君子人格塑型,不少人不过是一次性活着,只有具有君子人格的人才可能让精神传承,不但预示了人生的方向,而且确立了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既是中华文化的普世价值弘扬君子人格的正能量,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培养新一代有操守、有担当、有襟怀、有胆识、有雅趣的新君子,培养他们的家国情怀、悲悯情怀、生命意识和人文素养。传承君子文化的优良基因,应该正视君子文化的瑕疵,君子一度被矮化为“文弱书生”。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君子文化不等于腐儒文化,不等于失去了血性和勇武。当下,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以及现代性焦虑和人文精神信仰的断裂。事实上,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摘编自张国龙、凌丽君《中华民族的精魂:君子人格和君子文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孔子在构思和传布儒家学说的时候,改造了“君子”概念的内涵,赋予其许多优秀道 德的意蕴。B.“君子”概念的内涵经孔子的改造不断丰富,很多学派虽然与孔子的主张不同,但对君子人格也表示认同赞许。C.春秋时期的礼崩乐坏使“君子”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而成为济世的高标。D.君子并不是文弱书生,君子文化也不是腐儒文化,所谓“百无一用是书生”(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A.古往今来,君子人格对人们影响深远,它得到了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认同和尊崇B.君子一词历久弥新,生命力旺盛,做人做君子已成为我们的祖训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增加温良恭俭让等人文内涵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当下的君子文化日趋衰落,所以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3)结合材料,下列说法中属于“君子文化对于君子的内在有质的规定”的一项是 D A.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B.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C.有力如虎,执辔如组。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4)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上的异同。(5)材料二作者认为“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请结合两则材料阐述理由。【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用原文相关信息辨析选项。(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推断。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与原文相关信息进行对比,进而辨析选项正误。(3)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论点论据的理解与辨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联系原文观点进行辨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两则材料内容,进而具体分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根据题干信息筛选原文内容,进而概括作答。【解答】(1)C.“从政治上的统治者变为被儒家推崇的道德修养的践行者”错,根据材 料二第2段中的“君子不再纯粹作为政治上的统治者,春秋时期的君子仍然指政治上的统治者,道德修养的践行者也可被称作君子。故选C。(2)A.正确。B.“人们都把君子人格奉为自己做人行事的信条”错,根据材料一第6段中的“君子风范今天仍为绝大多数中国人奉为做人的圭臬”“已不同程度地成为中华儿女做人做事的人生信条”可知。C.“君子只有内外兼修,才能剔除权势阶层的倨傲”错,自然就剔除了权势阶层的倨傲,选项把充分条件当作了必要条件。D.“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才使得……”错,根据材料二最后一段中的“当下,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该答案以偏概全。故选A。(3)A.是说君子饮食不追求饱足,居住不追求安适。B.是说君子做到话语谨慎,做事行动敏捷。C.是说强健有力如猛虎,手执缰绳如丝带一般轻松。A、B、C三项都是对君子外在的要求。D.是说选择别人的优点去学习,他们的缺点(如果我有)就改正它,属于内在。故选D。(4)材料一前六段“‘君子’一词早在西周时期就已经流行,主要是贵族和执政者的代称,孔子在构思和传布自己的儒家学说时,赋予其许多优秀道德的意蕴”“儒家学派的后继者如孟子,对君子人格张扬申说”“由孔子孕育培养,有关君子和君子文化的描述……”“君子概念历久而弥新;最后一段“君子作为中华民族千锤百炼的人格基因……是烛照中华儿女历经坎坷而跋涉向前的人格力量和心理支撑”阐释了君子人格的意义。材料二前四段“君子文化,无疑是联系中国人的血脉之根,才可能不朽”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的角度论述君子人格的内涵,是传播中华优秀君子文化的必由之路”从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阐释君子文化的意义。根据以上分析,从相同和不同两个角度分别概括即可。(5)结合材料一“君子人格在不同阶层人群,包括社会底层老百姓中都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结合材料二“君子文化的式微,源于精致的利己主义和极端的个人主义的大行其道,君 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树立人文精神信仰。结合材料二“当下是推行君子文化最好的时代,因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概括出:大众受教育程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提高,从而更好地推行君子文化建设。答案:(1)C(2)A(3)D(4)①相同:两则材料都阐述了君子人格的内涵和意义。②不同:材料一主要从君子人格的发展及不同时期人们的接受程度的角度来展开论述;材料二主要从君子文化对君子内外的规定及传播君子文化的角度来展开论述。(5)①君子人格在当今不同阶层的人群中具有相当的知晓度和认同度,是绝大多数中国人做人的圭臬,君子文化能够帮助人们确立最具终极意义的人生价值追求,树立人文精神信仰,可以更好地理解君子人格的内涵。【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1小题,16分)2.(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文本一:朱先生从抽屉里取出一份抄写工整的文章,交给白嘉轩:“今后的日子怎样过才是最大最难的事。我这几天草拟了一个过日子的章法,你看可行不可行?”白嘉轩接过一看白嘉轩当晚回到白鹿村,把《乡约》的文本和朱先生写给徐先生的一封信一起交给学堂里的徐先生。徐先生看罢,击掌赞叹:“这是治本之道。不瞒你说;今见先生亲书,示我帮扶你在白鹿村实践《乡约》,以正世风。白嘉轩又约请鹿子霖到祠堂议事。鹿子霖读罢《乡约》全文,感慨不止:“要是咱们白鹿村村民照《乡约》做人行事,真成礼仪之邦了。”三人当即商量拿出一个在白鹿村实践《乡约》的方案,徐先生把《乡约》全文用黄纸抄写出来,第二天一早张贴在祠堂门楼外的墙壁 上,白鹿两姓凡十六岁以上的男人齐集学堂,由徐先生一条一款,有病有事者须向白嘉轩请假;要求每个男人把在学堂背记的《乡约》条文再教给妻子和儿女,恰如乡土教材。白嘉轩郑重向村民宣布:“学为用。学了就要用。谈话走路处世为人就要按《乡约》上说的做。凡是违犯《乡约》条文的事,由徐先生记载下来,按其情节轻重处罚。”处罚的条例包括罚跪,罚款,罚粮以及鞭抽板打。白鹿村的祠堂里每到晚上就传出庄稼汉们粗浑的背读《乡约》的声音。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再不发生,白鹿村人一个个都变得和颜可掬文质彬彬白嘉轩又请来两位石匠,凿下两方青石板碑,把《乡约》全文镌刻下来,与栽在院子里的“仁义白鹿村”竖碑互为映照。这镌刻工程继续多日,两个石匠叮叮咣咣凿石刻字,每天至少要到祠堂来观看一回。此后,在闹“交农”事件的前后一年多时间里,《乡约》的条文松弛了。村里出现了赌窝,其中两个烟鬼已经吸得倾家荡产,女人引着孩子到处去乞讨。白嘉轩敲响了大锣,从来也没有资格进入祠堂的白兴儿和那一伙子赌徒也被专意叫来。白嘉轩点燃了蜡烛,插上了紫香,抽大烟的人毛病害在嘴上;手上有毛病的咱们来给他治手,我再不赌了!我再赌钱掷骰子就斫掉我的手腕子!”白嘉轩说:“起来起来!跟我来——”白嘉轩把白兴儿叫到祠堂院子的槐树下,“背过身子举起手!”白兴儿背靠着槐树举起双手,白兴儿平时总是把手藏在衣襟下边羞于露丑。白嘉轩又连着点出七个人的名字,有白姓的也有鹿姓的,一律背靠槐树举起了双手。白嘉轩着人用一条麻绳把那八双手捆绑在槐树,上,然后又着人用干枣刺刷子抽打接着两个烟鬼被叫到众人面前,早已吓得抖索不止了。白嘉轩用十分委婉的口气问:“你俩的屋里人和娃娃呢?”俩人吭哧半晌,耷拉着脑袋嗫嗫嚅嚅地说,痛苦不堪地说:“一个引着娃娃回娘家去了,一个引着娃娃沿街乞讨去了。你俩想想,眼角润湿,声音哽咽了。众人鸦雀无声,两个年龄相差不多的女人拖着儿女从徐先生的居室里出来了,羞愧地站在众人面前。那个讨饭的女人衣服破烂,好多人架不住这种刺激就吼喊起来:“捶死这俩烟鬼!”两个烟鬼羞愧难当,无地自容(摘编自《白鹿原》,有删改)文本二: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做得对的,对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在现代国家没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权力。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 传统。文化本来就是传统,绝不会没有传统的。衣食住行种种最基本的事务,我们并不要事事费心思,有着可以遵守的成法。但是在乡土社会中传统的重要性比现代社会更甚。那是因为在乡土社会里传统的效力更大。(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1)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A.朱先生所拟的《乡约》旨在规范乡民如何做人行事,徐先生对此心灰意冷,白嘉轩、鹿子霖则一致认同并予以实践。B.乡民通过口口相传方式学习《乡约》,无需借助文字,听别人讲解,可见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没有价值。C.白鹿村实施《乡约》,收到了一劳永逸之效,村民的不良习气销声匿迹,乡村风气焕然一新。D.白嘉轩在祠堂里当着乡亲们的面,惩戒了村里的白兴儿等赌徒和烟鬼,方法虽粗暴(2)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文本一在情节上以白鹿村实施《乡约》为主线展开,族长白嘉轩将《乡约》立为族规,要求族人牢记且要用于生活。B.小说塑造的主人公白嘉轩是个多元立体的人物,既有对违犯《乡约》者严厉惩戒的一面,也有同情村民的温情一面。C.从《乡约》、族长、“仁义白鹿村”竖碑等便不难看出故事发生的白鹿村深受传统礼教文化影响,是乡土社会的缩影。D.文本一最后一段描写极为精彩,综合运用了语言、神态、心理等细节描写,点面结合,精妙传神。(3)文本一在语言表达上特色鲜明,既有地域乡土味,又活泼生动(4)文本一中白鹿村实践《乡约》的内容体现了乡土社会礼治秩序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二的观点作简要分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解答本题,需要先理解选项信息,再结合原文相关信息具体辨析。(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解答本题,需要将选项回归原文,进而具体分析。(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语言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本题,需要结合题干信息,联系原文 相关内容进行分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与探究。解答本题,需要结合两则材料进行分析。【解答】(1)A.“徐先生对此心灰意冷”错误,徐先生是对时局世风心灰意冷而欲“辞学农耕”。B.“可见文字在乡土社会中没有价值”错误。本文主要强调在乡土社会中学习《乡约》规范乡民行为。C.“收到了一劳永逸之效”错误,夸大了《乡约》作用、抽吸鸦片等又出现。故选D。(2)D.“心理描写”错误。文本一末段中“你俩的屋里人和娃娃呢!”有语言描写,痛苦不堪地”“眼角润湿”有神态描写。故选D。(3)地域乡土味:“摸牌九搓麻将抹花花掷骰子等等赌博营生全踢了摊子”“引着娃娃”“屋里人”“是啥味气”这些语言多用口语,方言土语,地方特色鲜明。活泼生动:句式上,第四段“从此偷鸡摸狗摘桃掐瓜之类的事顿然绝迹,打架斗殴扯街骂巷的争斗事件再不发生……”运用长句和整句,与其它段落的短句和散句搭配使用;语体风格上,学了就要用”有口语表达,示我帮扶你在白鹿村实践《乡约》,以正世风”也有书面语,灵活有变化,“连说话的声音都柔和纤细了”“那手指间的鸭蹼一样的皮”“白兴儿平时总是把手藏在衣襟下边羞于露丑”“八个人的粗的细的嗓门就一齐哭叫起来”描写细腻,语言生动形象。(4)文本二说“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由文本一“白鹿两姓凡十六岁以上的男人齐集学堂,一句一字讲解《乡约》”“要求每个男人把在学堂背记的《乡约》条文再教给妻子和儿女,恰如乡土教材”“学了就要用,《乡约》即礼,在生活中起到规范村民行为的作用。文本二说“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由文本一“要求每个男人把在学堂背记的《乡约》条文再教给妻子和儿女,恰如乡土教材”“谈话走路处世为人就要按《乡约》上说的做”可知。每到晚上庄稼汉背诵《乡约》,以正世风。文本二说“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由文本一“是违犯《乡约》条文的事;犯过三回者,罚款,……白兴儿背靠着槐树举起双手。白嘉轩着人用一条麻绳把那八双手捆绑在槐树上,凡违犯《乡约》、罚款,如对白兴儿等人的处罚。 答案:(1)D(2)D(3)①语言具有浓厚的关中方言特色,如“抹花花”“全踢了摊子”“屋里人和娃娃”“是啥味气”等口语具有独特的乡土韵味,长短句结合,如第四段的句式表达,如“学为用。”形象化的语言,如“八个人的粗的细的嗓门就一齐哭叫起来”。(4)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乡约》即礼,在生活中起到规范村民行为的作用。《乡约》明确条文戒律,通过教化来教民以礼义;③维持礼的规范是传统,由族长按条例罚跪、罚粮以及鞭抽板打。【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20分)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君子之学也,入乎耳,著乎心,形乎动静。端而言,蠕而动,一可以为法则。小人之学也;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其义则始乎为士,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为之,人也;舍之(节选自《荀子•劝学》)材料二:夫学者是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人生小幼,精神专利,长成已后,固须早教,勿失机也。吾七岁时,至于今日,十年一理;二十之外,所诵经书,便至荒芜矣。魏武、袁遗,老而弥笃,此皆少学而至老不倦也。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不可自弃。孔子云:“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曾子七十乃学;荀卿五十,始来游学,犹为硕儒;公孙弘四十余,方读《春秋》,此并早迷而晚寤也。世人婚冠未学,便称迟暮,亦为愚耳。幼而学者,如日出之光,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古人勤学,有握锥投斧,照雪聚萤,牧则编简,亦为勤笃。齐有宦者内参田鹏鸾,初为 阍寺,便知好学,晓夕讽诵。所居卑末,使役苦辛,周章询请。每至文林馆问书之外不暇他语及睹古人节义之事未尝不感激。后被赏遇,位至侍中开府。邺平之后,吾见徙入关。吾儿思鲁尝谓吾曰:“朝无禄位,家无积财,以申供养。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吾命之曰:“子当以养为心,父当以学为教。使汝弃学徇财,丰吾衣食,绍家世之业,藜羹媪褐(节选自《颜氏家训•勉学篇》)(1)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至A文林馆B问书C之外D不暇E他语F及睹古人G节义之事H未尝不感激(2)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端,文中加点的“端”与《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中的“端”B.春华秋实,是由历史典故凝固而来的成语,比喻人的文采和德行C.老而弥笃的“而”是连词,表转折。与《屈原列传》中“楚怀王贪而信张仪”的“而”用法相同。D.游学,文中指远游异地,从师学习,培养其品质。(3)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荀子认为,君子学习表现言行举止之间,一切都是世人典范:提倡学习要真诚力行,必能体会其中乐趣,若舍弃治学意义和禽兽无异。B.《颜氏家训》将学习之道比作种树,如果没有春华,自然没有秋实,讨论早学和晚学,虽有不同C.《颜氏家训》引用孔子“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佐证适当地晚学是有好处的,就因保守而失学,实在愚蠢。D.齐国人田鹏鸾,虽居下位但好学,趁着差事繁忙之余向旁人请教:颜之推教导儿子思鲁,勉励其从正道承家业。(4)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②每被课笃,勤劳经史,未知为子可得安乎?(5)请结合材料二来谈谈如何做到荀子所说的“学至乎没而后止也”。【分析】(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2)本题考查掌握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的能力,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3)本题考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解答】(1)“至”“问”两个动词分别引导两个句子,应在“问”前断开,其前断开,应在“事”后断开。译文:每次到文林馆,就无暇说别的话,没有不感激慨。(2)C.“用法相同”有误,因而相信了张仪”。故选:C。(3)C.根据原文的语境,可以无大过矣’“,失于盛年,不可自弃”(但人会有困顿不得志而壮年失学,不可以自己放弃)这类特殊情况下,不可以自我放弃。故选:C。(4)①学数:学习的课程和内容;须臾:片刻;舍:懈怠,至于求学的意义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②笃:催促;勤劳:努力;安:安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5)材料二第2段中说到“人生小幼,精神专利,思虑散逸,勿失机也”,袁遗等学习经历论证人幼小时,应早早学习,不倦怠的观点、曾参、公孙弘、皇甫谧晚学正例以及世人婚冠时犹不学习的反例,也应当晚学;材料二第3段和第7段、作者教育儿子的话语说明不管遇到什么困境;由材料二第3段。答案:(1)BFH(2)C(3)C(4)①所以学习的课程和内容虽有尽头,至于求学的意义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②而每被学习的课程督促,在经史上用苦功夫?(5)①人幼小时,精神专注,从年少学习到老。②若盛年没学习,也应当晚学。③不管遇到什么困境,都应当要勤学苦练。 ④不要因求钱财名利而放弃学业。参考译文:君子学习,记在心里。微小的言论,一概可以垂范于人,从嘴到耳朵之间,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这样长期积累,学到死才能停止,至于求学的意义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才能成为真正的人,就成了禽兽。材料二:学习是好比种树,秋天收获果实,就是春天的花,就是秋天的果实。人在幼小的时期,长成以后,这就该早早接受教育。我七岁时候,直到今天,还不忘记,所诵读的经书,就生疏了、袁遗;这都是从小学习到老年仍不厌倦,在壮年失学,不可以放弃自己,做人就可以没有大过失了,而名闻天下、还成为儒家大师,凭此就做上丞相:这些人都最终成为儒学大师。世间的人到二三十婚冠之年没有学,沿袭保守,也太愚蠢了,像太阳刚升起的光芒,像夜里走路拿着蜡烛。古代的勤学者;有投斧于高树;有映雪勤读的孙康;汉代的儿宽耕种时也不忘带上经书,用来写字。齐国有个宦官太监田鹏鸾。十四五岁,就知道好学,早晚诵读,从事役使差事辛劳困苦,向周围的人请教,除了询问书本问题之外。看到古人节义的事。后来被赏识。邺下平定以后。大儿思鲁曾对我说:“朝廷上没有禄位,应该多出气力。而每被学习的课程督促,不知做儿子的能安心(学习)吗,做父亲的应当以学习为教诲,让我衣食丰足,穿衣服哪能感到暖和,继承家世之业、穿粗麻褐衣。”【点评】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8分)4.(9分)阅读下列文字,回答下列各题。示孟郊①孟浩然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当时高深意,举世无能分。钟期一见知,山水千秋闻。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注】①孟郊:生平不详,非指中唐诗人孟郊。(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开头两句描写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兰花和灵芝在幽远的地方独自扎根的情景,兼用比、兴。B.“众音”二句叙写世俗的琴声极其繁杂,唯独伯牙一个人不喧闹,对比中蕴含诗人鲜明的态度。C.“钟期”两句运用“流水对”,说明钟子期一听见伯牙的琴音,高山流水的知音佳话就流传千古了。D.本诗语言平淡,蕴藉丰厚,意境雄阔(2)本诗题为“示孟郊”,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诗人希望借助本诗告诉孟郊些什么。【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诗歌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诗歌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诗歌的内容、情感、主题、意象、意境等进行分析概括。(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解答时要结合诗歌内容,从诗句中找出关键性信息进行分析,联系前后句子进行分析,把握诗人的内心感受。【解答】(1)D.“意境雄阔”错误。沈德潜对孟浩然之诗的评语“语淡而味终不薄”,但是言语的意蕴很深,而非意境“雄阔”,无论是开头的景物描写、最后的告诫。故选D。 (2)“蔓草蔽极野,兰芝结孤根”意思是:蔓生的野草遮蔽了原野。诗的前两句、兴的手法,不必气馁,要自守品节。“众音何其繁,伯牙独不喧”意思是:世俗的琴声何其繁杂。诗人以“高山流水”的典故,知音难觅,也要甘于寂寞、志向高洁。“尔其保静节,薄俗徒云云”意思是:我劝你不要在意世俗的纷扰,自己保持自己的静洁节操就够了,小人横行的世道。答案:(1)D(2)①面对蔓草遮野的现实,不必气馁,要自守品节。②面对众音繁扰,知音难觅的窘境,珍惜朋友间情趣相投、平淡似水的情谊。③面对流俗纷扰,小人横行的世道。译文:蔓草遮住极野,兰芝结孤根,伯牙独不喧闹,世上没有能分,高山流水的佳话就千秋流传了,鄙薄社会上庸俗低下的风气。赏析:这首诗表现了朋友间情趣相投。这里没有缠绵悱恻的眷恋,有的只是平淡似水。同时诗人还婉转地传达出自己厌倦流俗生活。诗歌语言平淡。【点评】理解诗歌的方法:(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 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5.(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西江月黄庭坚①老夫既戒酒不饮,遇宴集,独醒其旁。坐客欲得小词,援笔为赋。断送一生惟有,破除万事无过②。远山横黛③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杯行到手莫留残,不道月斜人散。【注释】①此词作于作者贬谪黔州之后。②韩愈曾有“断送一生惟有酒”“破除万事无过酒”的诗句。③远山横黛:指眉毛。(1)下列对这首词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断送”两句化用韩愈诗句,写自己未饮酒,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B.“花病”句写群花凋零,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残春之景令人感伤。C.“杯行”句正面写宴饮之乐,表达了词人及时行乐的旷达胸怀。D.全词无一个“酒”字,但却几乎句句都不离酒,情感抒发自然流畅。(2)上阕“远山横黛蘸秋波,不饮旁人笑我”两句在语言上颇具特点,请简要赏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考生解答时首先要注意了解作者身世经历及本诗词的写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然后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2)本题考查把握诗歌的语言和思想情感的能力,要理解诗句含义,结合修辞手法和语 言特点进行分析。【解答】(1)A.“显示出词人寂寞无聊之感”分析有误,将“酒”字省去,颇有出奇制胜之妙与诙谐玩世之趣。(2)“远山横黛蘸秋波”,是写筵席上侍酒歌女美丽动人,“秋波”指的是眼睛,描绘出依山傍水的山岚美景,语言雅致精美,我要是不喝酒,词人因戒酒不饮而见笑于人,语言朴素;本联前后两句,雅俗结合,劝酒不饮让人见笑。答案:(1)A(2)①“远山横黛蘸秋波”指筵席上侍酒歌女情态落落大方,眼神期期,用一幅黛色远山傍水而卧的美景比喻女子的眉眼盈盈。②“不饮旁人笑我”写出词人经人劝酒仍未饮而道旁人说笑的欢乐场景,平常真挚。③雅俗结合,但又使人触摸到词人内心的愁闷抑郁。译文:我既然戒了酒就不喝了,我一个人在看,我就提笔来写。我这一生都是被酒断送了。现在身边的陪酒美女都非常漂亮,她们就笑话我,春天这么多忧愁无法排遣,酒杯都送到手里,喝吧!赏析:此词以作者戒酒后重又开戒饮酒之事为题材。开头两句“断送一生惟有。以议论破题。这一对仗句浓缩了作者的人生体验,但它又以“歇后”的形式出之。它们分别化用了韩愈的两句诗﹣﹣韩愈《遣兴》云:“断送一生惟有酒。莫忧世事兼身事。”又《赠郑兵曹》云:“当今贤俊皆周行?杯行到君莫停手。”韩愈的两句诗经过他的组织,足见点化之妙。“远山横黛蘸秋波”句是指酒席宴上,侑酒歌女的情态,眉色如望远山,汉赵飞燕妹合德为薄眉,见伶玄《赵飞燕外传》。此句“蘸”字下得奇巧,引起人们对女子眉眼盈盈的联想,而着一“蘸”字则光彩顿生。尽管有宾客,但作者因戒酒不饮,故上片以“不饮旁人笑我”作结。下片由“不饮”转为“劝饮”。 “花病等闲瘦弱,春愁无处遮拦,好似一个病躯瘦弱之人,意谓“无端”。后句写春愁撩人,“遮拦”即“排遣”之意,而有着更深的意蕴、人生坎坷的经历中所积淀下的牢骚抑郁。所以接下来说:“杯行到手莫留残,一醉方休吧,而“留残”则又本于庚信六言诗《舞媚娘》:“少年唯有欢乐。”末句“不道月斜人散”,多用为反辞,此句是说何不思月斜人散后。这首词感慨世事人生,但又使人触摸到作者内心的愁闷抑郁。字面上明白如话,且处处显示出巧用成语典故的功力。【点评】如何鉴赏诗歌:(一)关注标题,明确内容和情感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因为诗歌的标题一般交代时间、地点、人物、情感倾向等,可以揭示思想内容,可以让人明了是哪一类诗歌,进而明了全诗的结构及表现手法等,便于快速理解诗歌。(二)关注作者,知人论世多关联读诗讲究“知人论世”,所以,一定要重视诗歌的作者。要尽量了解作者的身世、所处的时代特点,及创作倾向、主要内容、作品风格特点等。(三)关注注释隐含意高考所选诗歌大多附有注释。注释或解释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考生读懂诗句;或介绍写作背景,暗示诗歌的思想主题;或介绍相关诗句,帮助考生理解诗歌用典或意境;或介绍作者,暗示诗歌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四)关注意象寄托意意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古人写诗喜欢用一些意象传达大致相同的思想感情。(五)关注关键词句情感意关键词主要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它们通常体现诗人思想情感或暗示主旨。情感往往体现在只言片语上,要善于把握这样的词句,借此领悟情感。三、课内基础与名句名篇默写(6分)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如果说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误落尘网中”和“ 久在樊笼里 ”首尾呼应,都表达了对官场生活由来已久的厌倦,那么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则表现出作者对权贵的蔑视。(2)借英雄抒怀是古代诗词中的常见手法之一,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 樯 橹灰飞烟灭 ”一句和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 气吞万里如虎 ”一句,分别使用了借代和比喻的修辞手法赞颂了笔下英雄卓越的军事才能。(3)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要善于从古人那里汲取智慧和力量。从荀子的“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中,我们能懂得学习要持之以恒,日积月累, 而臆断其有无 ,可乎”,我们能认识到了解事物要经过实地考察,不能凭主观想象。(4)读书人应立志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脊梁,承担起社会的重任,《论语•泰伯》中曾子就曾指出“ 士不可以不弘毅 , 任重而道远 ”。(5)意象是诗词中独特的文化符号,许多古代诗人以动物为意象来抒发情感。李密在《陈情表》中用“ 乌鸟私情 ,愿乞终养”表达了对奉养祖母的渴求;李商隐在《锦瑟》中用“庄生晓梦迷蝴蝶, 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达出怅惘迷茫的幽深情思。(6)“扁舟”是我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之一,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得的情怀,如“ 驾一叶之扁舟 , 举匏樽以相属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此类题目要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尤其是注意一些生僻字,近似字的写法,不能出现错别字或漏字、多字。【解答】故答案为:(1)久在樊笼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重点字:摧)(2)樯橹灰飞烟灭气吞万里如虎(重点字:橹)(3)无以至千里而臆断其有无(重点字:臆)(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重点字:弘)(5)乌鸟私情望帝春心托杜鹃(重点字:托)(6)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樽)【点评】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现在课标卷已经考核“理解性默写”,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四、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1小题,11分)7.(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今年的电影“春节档”,让很多电影人与观众都满怀希望又惴惴不安,在此态势下,可谓①_____。科幻故事的展开需要一个想象力展开的空间载体,这被称作科幻电影的世界观设定。《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设定是一种未来灾难叙事和想象模式,太阳快速老化,行将吞没地球,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向新家园的科学假说。《流浪地球2》在登月太空电梯被毁坏的严峻背景下,在倒计时的压迫下完成“移山计划”“逐月计划”可行性的论证,合理提供了“中国方案”。《流浪地球》的想象依据一个极为大胆的未来人类灾难的核心假说,这种假设也许在美国科幻大片中②_____,但在中国则与“忧天”的“杞人”招人嘲笑一样,影片对未来世界的自然风貌、社会生活、人类发展方向等多方面进行了整体性改造,为观众逼真呈现了未来世界的一种“近景想象”。人类科技的创新与科幻中的科技想象③_____,科幻启发科技进步的实例④_____。在这样一个科技大变革的时代,中国科幻迎来了它发展的契机。今后,我们不仅要去看科幻,更要用科幻的表述写好中国科技的发展故事。(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写恰当的成语。(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3)下列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复句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D A.有关卫生专家认为,形成近视的主要原因不是用眼习惯,而是视觉环境。B.尽管流感是自限性疾病,但早期使用药物能缩短病程、减轻症状。C.只有保住了我们的绿水青山,才有金山银山啊!D.有些人不但不正视自己身上的问题,反而把责任推给别人。【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成语的运用能力。答题时要读懂语段的内容,结合语境正确填写。(2)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和修改能力。答题时要读懂画线的句子,找出有语病的地方,正确修改。(3)本题考查学生对复句类型使用的辨析能力。答题时要读懂题干涉及的句子,正确选择。【解答】(1)①前面说“让很多电影人与观众都满怀希望”“王者再来”,此处指《流浪地球》满足了大家的期望。不负众望:指为人所信服,不辜负大家的期望。② 语境是说未来人类灾难的核心假说在美国科幻大片中很常见,可用“屡见不鲜”,并不新奇。③语境是说科技的创新与科技想象关系密切,可用“密不可分”,不可分割。④语境是说科幻启发科技进步的实例很多,可用“不胜枚举”,形容数量很多。(2)画线句语病有:语序不当,先“极速膨胀”;成分残缺,“建造行星发动机将地球推向新家园的科学假说”缺主语。(3)画线句和D项都表示递进关系。A.表示并列关系;B.表示转折关系;C.表示条件关系。故选D。答案:(1)①不负众望②屡见不鲜④不胜枚举(2)《流浪地球》的世界观设定是一种未来灾难叙事和想象模式,太阳快速老化,行将吞没地球。(2)D【点评】常见的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不合逻辑、表意不明。五、写作(60分)8.(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致广大而尽精微”语出《礼记•中庸》,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精微之处。在习近平总书记所著的《之江新语》中,有一段文字对此作出形象的诠释,学习曹冲称象,善于把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这头“象”,又要小处着手,学习庖丁解牛、善于从具体的现象中把握客观规律,入关键环节之“有间”,拿出具体的工作措施以上论述对我们新时代青年的成长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联系自己的学习与生活实际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一以《中庸》中的“致广大而尽精微”引出话题,第一句对此句进行了简单阐释。而材料第二段,则通过习总书记的话对于“致广大而尽精微”进行了生动的解释:从大处着眼,既抓住精神实质又立足广大意境;从小处着笔,在细节上极尽精微。所以,写作时要充分理解“致广大而尽精微”这句话的含意,“致广大”,可理解为要有远略,或要有大局观,有大格局;“尽精微”,可理解为要注意细节,要从小事做起,要有格物致知的态度。二者看似矛盾,实则是辩证统一的,考生在写作时要把握好二者关系。对于个人而言,“致广大”意味着人生要有格局和胸怀,要把个体选择和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高举信仰的旗帜。同时,也要能日拱一卒、脚踏实地,只有这样才能厚积薄发,从而达到“致广大”而“尽精微”的人生境界。对于组织、国家而言,“致广大”意味着明确的战略方向和愿景。同时,为了实现理想目标,要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尤其是要做好一时、一事的“绣花针功夫”,认真对待工作中每一处细节,这样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用形象化的比喻,“致广大”就是学习曹冲称象的整体思维、全局思维,“尽精微”就是学习庖丁解牛的细节意识。从“思考与感悟”这一要求来看,文体可以是议论文,也可以是记叙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什么是“致广大而尽精微”,如何在求学、生活、做人、做事等方面践行“致广大而尽精微”,这样做的意义和价值是什么。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运用并列式来谈。写议论文时要注意,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若写成记叙文,可围绕一件事来谈在此经历中,自己对“致广大而尽精微”有了怎样的感受。立意提示:1.“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长征路”。2.胸怀大局,脚踏实地。3.尽其“精微”,方能致人生“广大”之境。【解答】“致广大而尽精微”,走好新时代“赶考路”“致广大而尽精微”,意指通达广大之境而又极尽细微之处,二者看似矛盾。“尽精微”是为了“致广大”,二者相辅相成,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又踏上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赶考之路,坚持“致广大而尽精微”。 登高望远,胸怀国之大者,不足谋一时,不足谋一域、把握大局、找准定位。解放战争初期,毛主席鼓励广大战士说:“存人失地;存地失人。我们要以一个延安换取全中国,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作为肩负民族未来的时代青年、大担当,要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去定位、去推进、更为全局添彩。落实落细,始终脚踏实地,重点要明确,做到谋划时统揽大局,防止因为‘细节中的魔鬼’损害大局,一点一滴完成的,满盘皆输”,我们都要“尽精微”,否则。对于我们来说、细处着手、认认真真对待学习和生活上的每一个环节、抓小,久久为功,积跬步至千里。不管是“广大”还是“精微”、笃行不怠。征途漫漫。在新的征程上,都必须以奋斗来支撑,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而奋战、勇敢逆行,没有躺赢的捷径!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笃行不怠。无论面对多大的风险和挑战,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奋斗姿态。恰是风华正茂时。在新时代“赶考之路”上,以一往无前的奋进姿态、一往无前。【点评】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第二步,选择角度,准确立意。主旨单一的材料据材料立意即可;蕴涵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一般说来,一则材料至少可从肯定与否定两个角度审视:“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从文体上看,本题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平时复习的情况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来写,注意记叙文要以情动人,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典型,论证有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8 08:40:01 页数:32
价格:¥3 大小:57.4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