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材料一:回顾中国抗击疫情的实践,“科学防治”贯穿始终。面对充满未知数的新型冠状病毒,面对布满艰难险阻的战“疫”,向科学要答案、要方法,是我们克难攻坚的重要一招。从加强病毒溯源、传播力、传播机理等研究,到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完善防控策略和措施;从多学科力量联手进行药品和疫苗研发,到坚持分类施策、因地制宜;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实践证明,只有坚持科学防治,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找到对症的“方子”、走对防控的“路子”。大疫出良药,中医显身手。从应用“三药三方”等有效方剂,到采取集中隔离、普遍服中药等防疫做法,中医药为抗击疫情作出重要贡献,尤其是在有效防止患者从轻症转为重症,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用更突出。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一次科学的洗礼。从传统媒体到网络空间,从社区横幅到农村大喇叭,防控知识科普遍地开花、家喻户晓,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不聚集等科学常识逐渐变成人们日常习惯。非常时期,钟南山、李兰娟、王辰、张伯礼等专家纷纷发出专业理性的声音,及时解疑释惑,拨开团团迷雾,向社会注入正能量。爱因斯坦曾说:“科学的不朽荣誉,在于它通过对人类心灵的作用,克服了人们在自己面前和在自然界面前的不安全感。”当相信科学、依靠科学、使用科学蔚然成风,我们应对风浪侵袭就有了理性的“压舱石”。(摘自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材料二:抗疫,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也是对全党全社会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谆谆告诫:“我们一定要总结经验、吸取教训。”疫情好比一面放大镜,让优势和长处更加凸显,也让我们把短板与不足看得更加清晰。抗疫斗争,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反映出一些领导干部的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跟不上,折射出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危害,警示我们养成文明健康的卫生习惯是何其重要……这场全方位大考,是对新时代中国的一次全面“体检”。我们没有被疫情击倒,扛住了这次巨大冲击,“中国体质”总体上是过硬的。但也应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还有一些“亚健康”甚至“不健康” 的问题存在。疫情警示我们,增强忧患意识,破除沉疴积弊,永远都是进行时!反思,是面对灾难的应有态度;改变,是面对问题的最好回答。——必须坚持“从最坏处着眼、向最好处努力”的底线思维。疫情之下,既有难以预料的“黑天鹅”,也有有迹可循的“灰犀牛”。最大的风险在于看不见风险,最大的问题在于无视问题。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严峻,各方面的挑战前所未有。必须时刻保持如履薄冰的谨慎、见叶知秋的敏锐,正视最坏处,解决最难处,做在最实处,努力争取最好结果。(摘自钟华论《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材料三:“革命就像火一样,任凭大雪封山,鸟兽藏迹,只要我们有火种,就能驱赶严寒,带来光明和温暖。”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为人类正义而战,社会动员之广泛,民族觉醒之深刻,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名字,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回望历史,日本对华持续侵略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在民族危亡的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勇敢战斗在抗日战争最前线,支撑起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解民于倒悬,扶大厦之将倾,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坚决维护、巩固、发展统一战线,坚持独立自主、团结抗战,维护了团结抗战大局,让中国人民抱定了“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这是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将永远激励中国人民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从抵御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到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再到抗击非典、新冠肺炎等重大疫情,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抗战先烈永远值得后人缅怀,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以“同心同德一戎衣” 的情怀共同奋斗,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定能跨越一切艰难险阻,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历史必将证明,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脚步是不可阻挡的。”(《人民日报》2020年09月11日04版,有改动)【注】①黑天鹅:语出美国学者纳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黑天鹅:如何应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比喻非常难以预测的不寻常事件。②灰犀牛:语出美国学者米歇尔·渥克《灰犀牛:如何应对大概率危机》,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有加强对病毒的研究、跟踪病毒的变异,才能看清病毒的“样子”;只有加大对药品和疫苗的研发力度,才能找到对症的“方子”;只有借助中医的力量,才能走对防控的“路子”。B.疫情像一面放大镜,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体系方面存在漏洞,部分领导干部治理能力和专业能力不足,我们的卫生习惯也存在提升的空间。C.底线思维,就是居安思危,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坚持底线思维,正视存在的风险和问题,时刻保持谨慎和敏锐的办事态度,以便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D.抗战精神,是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进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帮助中国人民在抵抗自然灾害,应对金融危机,抗击重大疫情等诸多挑战中取得胜利。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抗疫,让全社会经历了一次科学洗礼”,说明以往我们在防控知识上面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同时在疫情初期,因为对病毒的不了解可能产生过短暂的恐慌。B.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我们从抗击疫情中发现了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让我们清晰看到短板与不足,而这些经验和教训将有助于我们应对其他领域的挑战。C.“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可见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争当中,后者起到的作用比前者所起到的作用要大。D.尊重科学,善于反思,坚持底线思维,是中国人民取得抗疫胜利的保证。而这些成功经验,将与抗战精神一起助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3.下列诗句中,与材料三中所提到的“抗战精神”内涵最接近的一项是()A.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B.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4.结合对材料三的理解,请概括“抗战精神”的内涵。5.请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个方面简要分析材料三的论证特点。【答案】1.A2.C3.B4.抗战精神,包括“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力量,“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 心与勇气,以及在逆境中仍旧保持刚毅与无畏的精神。5.(1)论证结构方面:总分总式论证结构,开篇提出问题,表明文章观点;第②-④段从历史到现实,分析抗战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第⑤段总结全文,逻辑严密。(或者按照层进式(时间顺序)安排论证主体结构:第②-③段是回顾历史,第②段是抗日军民抵御外侮,浴血奋战,第③段是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第④段是立足现实,层次清晰,层层递进。)(2)论证方法方面:采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列举大量实例,无论是抗战英烈还是共和国70年历程中的各项建设,证明了抗战精神的意义;引用诗句、习总书记的指示等语句,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染力。【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能力。A.“只有借助中医的力量,才能走对防控的‘路子’”表述有误。原文中与“走对防控的‘路子’”对应的内容是“从‘健康码’‘云办公’等助力防疫,到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能力。C.从“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这句话当中,并不能推断出后者起到的作用,比前者所起到的作用要大。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理解概念的能力。抗战精神,可以理解为“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A.强调对自身才华的自信;B.强调逆境中保持刚毅与无畏,与“抗战精神”内涵最接近;C.强调机会总会有的;D.强调实践的重要性。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概念和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由原文“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战斗意志之顽强,必胜信念之坚定,都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可知,抗战精神,包括“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力量; 由原文“中华民族不断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风险挑战、荆棘坎坷,靠的就是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和勇气”“‘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的决心,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可知,抗战精神,包括“压倒一切困难而不为困难所压倒”的决心与勇气,以及在逆境中仍旧保持刚毅与无畏的精神。【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1)论证结构方面:开篇“我们重温胜利历史,追溯胜利根源,汲取众志成城、排除万难、一往无前的奋进力量,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实现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先明确了本文的中心论点;由原文“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全体中华儿女为国家生存而战、为民族复兴而战……”“回望历史……抱定了血战到底、抗战到底的信念”“从抵御地震……抗战精神永远值得后世传承。”可知,第②-④段从历史到现实,分析抗战精神的作用和意义;由原文“今天的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改革发展正处在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可知,第⑤段总结全文,逻辑严密。(2)论证方法方面:由原文“战场上较量的不仅是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更有民族精神和国民意志。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一个个大义凛然的名字,一个个血染沙场的忠魂,永远为历史和后人所铭记”可知,列举大量实例,无论是抗战英烈还是共和国70年历程中的各项建设,证明了抗战精神的意义;由原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是中国共产党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的伟大胜利”“中国共产党坚持动员人民、依靠人民,推动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历史洪流”可知,引用诗句、习总书记的指示等语句,增加了说服力和感染力。(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①账房里的钟已指向12点30分,大家都准备去吃饭了。这时,昆宁先生敲了敲窗子,打手势要我去账房。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 ②“这位就是。”昆宁先生指着我说。③“这位,”那个陌生人说,语调中带有一种屈尊俯就的口气,还有一种说不出的装成文雅的气派,给我印象很深,“就是科波菲尔少爷了。你好吗,先生?”……④到了晚上约定的时间,米考伯先生又来了。我洗了手和脸,以便向他的文雅表示更多的敬意。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我想,我现在得这样来称呼了。一路上,米考伯先生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⑤到达温泽里他的住宅后(我发现,这住宅像他一样破破烂烂,但也跟他一样一切都尽可能装出体面的样子),他把我介绍给他的太太。米考伯太太是个面目消瘦、憔悴的女人,一点儿也不年轻了。她正坐在小客厅里(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怀里抱着一个婴儿在喂奶。婴儿是双胞胎里的一个。我可以在这儿提一下,在我跟米考伯家的整个交往中,我从来不曾见到这对双胞胎同时离开过米考伯太太。其中总有一个在吃奶。⑥他们家另外还有两个孩子:大约四岁的米考伯少爷和大约三岁的米考伯小姐。在这一家人中,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这个有哼鼻子习惯的女人是这家的仆人。不到半个小时,她就告诉我说,她是“一个孤儿”,来自附近的圣路加济贫院。我的房间就在屋顶的后部,是个闷气的小阁楼,墙上全用模板刷了一种花形,就我那年轻人的想象力来看,那就像是一个蓝色的松饼。房间里家具很少。⑦“我结婚以前,”米考伯太太带着双胞胎和其他人,领我上楼看房间,坐下来喘口气说,“跟我爸爸妈妈住在一起,当时我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不得不招个房客来住。不过,既然米考伯先生有困难,所有个人情感上的好恶,也就只好让步了。”我回答说:“你说得对,太太。”“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米考伯太太说,“到底是否能渡过这些难关,我不知道。当我跟爸爸妈妈一起过日子时我真的不懂,我现在用的‘困难’这两个字是什么意思。不过经验能让人懂得一切——正像爸爸时常说的那样。”⑧米考伯先生曾当过海军军官,这是米考伯太太告诉我的,还是出于我的想象,我已弄不清楚……我只知道,直到现在我依然相信,他确实一度在海军里做过事。只是不知道我为什么会这样相信。现在,他给各行各业的商家跑街招揽生意,不过恐怕赚不到多少钱,也许根本赚不到钱。⑨“要是米考伯先生的债主们不肯给他宽限时间,”米考伯太太说,“那他们就得自食其果了。这件事越快了结越好。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眼下米考伯先生根本还不了债,更不要说要他出诉讼费了。”……⑩可怜的米考伯太太!她说她曾尽过最大的努力,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全让一块大铜牌给挡住了,牌上刻有“米考伯太太青年女子寄宿学舍” 的字样,可是我从来没有发现有什么青年女子在这一带上学,没有见到有什么青年女子来过这儿,或者打算来这儿,也没见过米考伯太太为接待什么青年女子作过任何准备。我所看到和听到的上门来的人,只有债主。这班人没日没夜地找上门来,其中有的人凶得不得了。有个满脸污垢的男人,我想他是个鞋匠,经常在早上7点就挤进过道,朝楼上的米考伯先生大喊大叫:“喂,你给我下来!你还没出门,这你知道。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别想躲着,这你知道,那太不要脸了。要是我是你,我绝不会这样不要脸面。快还我们钱,听到没有?你反正得还我们钱,你听到了没有?喂,你给我下来!”他这样骂了一通后,仍旧得不到回答,火气就更大了,于是就骂出“骗子”“强盗”这些字眼来。连这些字眼也不起作用时,有时他就跑到街对面,对着三楼的窗子大声叫骂,他知道米考伯先生住在哪一层。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我曾看到,她在3点钟时为缴税的事急得死去活来,可是到了4点钟,她就吃起炸羊排,喝起热麦酒来了(这是典当掉两把银茶匙后买来的)。有一次,她家刚被法院强制执行,没收了财产,我碰巧提前在6点钟回家,只见她躺在壁炉前(当然还带着一对双胞胎),头发散乱,披在脸上,可是就在这天晚上,她一面在厨房的炉子旁炸牛排,一面告诉我她爸妈以及经常来往的朋友们的事。我从未见过她的兴致有比那天晚上更好的了。(节选自[英]查尔斯·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米考伯太太生活很不如意,虽然不喜欢以招租的形式和陌生人住在一起,但为了缓解经济困难最终同意;她不懂持家,用典当餐具的钱吃喝享受。B.成为米考伯先生的房客之后,“接着我们便朝我们的家走去”中“我们的家”这称呼主要表现了“我”去米考伯先生家的兴奋。C.米考伯太太刻意向“我”介绍米考伯家庭的遭遇,“石头是榨不出血来的”写出其无力偿还债务的境况,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D.童年的大卫,既是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事件的观察者,作者将自己回忆过去时的情感寄托在大卫身上,极力探索孩子的心灵世界。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米考伯家还有一个黑皮肤的年轻女人,是“一个孤儿”,作者希望通过这些描绘,引起人们对“孤儿”、童工等问题的广泛关注。B.米考伯先生债多不愁、乐天知命,人们将这一典型形象特征概括为“米考伯主义”,可见作者人物塑造之成功、影响之大。C.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便于揭示主人公的深层心理,能激发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也使故事情节更加真实,产生艺术感染力。D.第④段写米考伯太太跟“我” 谈论现在与她结婚以前的生活比较,表现出她对过去优越生活的怀念,对现在贫困生活的不满、无奈。8.“我”对米考伯夫妇的情感是复杂的、多层次的,请依据节选内容加以梳理概括。9.“米考伯”一词被收入英语词典,意思是“没有远虑,幻想走运乐天派”。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形象的?【答案】6.D7.C8.①“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②“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③“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9.①运用了夸张手法(或漫画式)。如米考伯先生初次亮相,“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刻画出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装“文雅气派”的米考伯。②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如第⑦段中米考伯先生遭遇讨债后“作出抹脖子的动作”,与擦亮皮鞋、“哼着一支曲子”出门去形成鲜明对比,在迅速转换中表现了他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格特征。【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A.“不喜欢以招租的形式和陌生人住在一起”错误,米考伯太太排斥招租,并非不想和陌生人住在一起,而是因为对自己家需要通过招租以度过难关感到难过。B.“兴奋”错误,应该反映了“我”内心的孤独。C.“刻意……”“刻画出他们夫妇的无赖形象”错误,并非刻意,只是客观地向“我”介绍米考伯家庭的遭遇,同时这句话写出了他们生活极端穷困的现实状况。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小说以全知视角叙事”错误,由原文“我进去了,发现那儿还有一个胖墩墩的中年男子……”“我毫不怀疑,她的确如此,想过一切办法。朝街的大门正中……”可知,小说以第一人称有限视角叙事的。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原文“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一路上,米考伯先生 把街名、拐角地方的房子形状等,直往我脑子里装,要我记住,为的是第二天早上我可以轻易地找到回货行的路”可知,“我”对米考伯先生的文雅、周到表示敬意;由原文“‘眼下米考伯先生的困难,几乎要把我们给压垮了,’”“楼上的房间里全都空空的,一件家具也没有,成天拉上窗帘,挡住邻居的耳目”可知,“我”对米考伯夫妇贫穷、悲惨的生活状况表示同情;由原文“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米考伯太太也同样能屈能伸”可知,“我”对米考伯夫妇的不切实际、虚荣、盲目乐观等表示委婉的批判、温和的讽刺。【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描写手法的能力。由原文“他身穿褐色外套、黑色马裤、黑色皮鞋,脑袋又大又亮,没有头发,光秃得像个鸡蛋,他的大脸盘完全对着我。他的衣服破旧,但装了一条颇为神气的衬衣硬领。他手里拿着一根很有气派的手杖,手杖上系有一对已褪色的大穗子,他的外套的前襟上还挂着一副有柄的单片眼镜——我后来发现,这只是用作装饰的,因为他难得用来看东西,即使他用来看了,也是什么都看不见的”可知,运用了夸张手法(或漫画式),刻画出一个爱慕虚荣,喜欢装“文雅气派”的米考伯。由原文“遇到这种时候,米考伯先生真是又伤心,又羞愧,甚至悲惨得不能自制,用一把剃刀作出抹脖子的动作来(这是有一次他太太大声尖叫起来我才知道的)。可是在这过后还不到半个小时,他就特别用心地擦亮自己的皮鞋,然后哼着一支曲子,摆出比平时更加高贵的架势,走出门去了。”可知,通过前后对比的方法。表现他喜欢享受、缺乏责任心,但面对困难时乐观自在的性格特征。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材料一: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颜渊》)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①!”(《述而》)子曰:“周监②于二代③,郁郁乎④文⑤哉!吾从周。”(《八佾》) 材料二: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老子》第十一章)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节选自《庖丁解牛》)材料三: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节选自《兼爱》)材料四:故文王⑥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⑦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是以赏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罚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节选自《韩非子·五蠡》)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节选自《韩非子·难一》)[注]①梦见周公:周朝初年,因周成王年幼,由周公旦摄政。相传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被认为周代圣贤之一。②监:同“鉴”,借鉴。③二代:指夏代和商代。④郁郁乎:文采丰富的样子。⑤文:完美。⑥文王:指周文王,周朝奠基者。⑦偃王:指徐偃王,西周时期徐国第32代国君。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夫善A赏罚者B百官不敢C侵职D群臣不敢E失礼。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归,“称赞,称许”之意,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归”词义不相同。B.以为,“把……作为”之意,与《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中的“以为”词义相同。 C.“而下无奸诈之心”中的“之”可译为助词“的”,与“故大夫之相乱家”中“之”用法不相同。D.“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中的“而”表示转折关系,与“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而”用法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颜渊问老师什么是“仁”,孔子回答他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附于先王之礼,就是“仁”,并从“视”“听”“言”“动”四个方面给出具体践行的细则。B.老子主张无为而治,强调肆意妄为去做就会坏事,过分抓住权柄不放手最后还是会失去,所以执政者应该避免任何人为干涉,任由社会自己向前发展。C.墨子认为当时社会混乱的根本原因在于彼此不相爱,所以他认为人们应该像爱护自己一样去爱护别人,这样纷争就会停止,天下就会恢复安定。D.韩非子提出了“赏罚”这一治理国家的根本原则,他认为应该充分利用人们“贪利”“畏惧”的本性,施行奖赏要丰厚且能兑现,进行刑罚要严厉且肯定。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2)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得不禁恶而劝爱?14.材料一中的儒家观点和材料四中的法家观点,两者存在哪些差异?【答案】10.BD11.D12.B13.(1)颜回虽然不聪明,请允许我实践您这句话吧。(2)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仇恨而鼓励相爱呢。14.①儒家肯定“仁”在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法家更看重“赏罚”(法)而非“仁”。(一个重视“仁”,一个重视“法”)②儒家是效法先王,致力于恢复周代礼仪(回归周礼),法家认为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采用新的方法(直接回答“世异则事异”也可得分)。(一个是复古,一个是创新;一个拘泥不变,一个随势而变)【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善于赏罚的人,(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善赏罚者”是后文主语,“者”表停顿,在其后B处断开;“百官不敢侵职”和“群臣不敢失礼”结构相同,D处断开。故在BD两处断开。【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文一词多义的能力。 A.正确。称赞,称许;归附。句意: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附与我。B.正确。句意:和泥把它制作成陶器。/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C.正确。可译为助词“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句意: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D.错误。用法不同,“恶得不禁恶而劝爱”,中“而”表示并列关系。句意:而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亡了国。/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执政者应该避免任何人为干涉,任由社会自己向前发展”说法有误,老子倡导的“无为”,是用“无”的方式去“为”,即运用符合自然规律的方式去做事。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敏”,聪明;“事”,实践、从事;“斯语”,这句话。(2)“以……为”,把……作为(当作);第一个“恶”,怎么;“劝”,鼓励。【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归纳文章内容的能力。由原文““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知,儒家肯定“仁”在国家治理方面的重要作用;由原文“夫善赏罚者,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上设其法,而下无奸诈之心。如此,则可谓善赏罚矣”可知,法家更看重“赏罚”(法)而非“仁”。由原文“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可知,儒家是效法先王,致力于恢复周代礼仪(回归周礼);由原文“故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可知,法家认为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采用新的方法(直接回答“世异则事异”也可得分)。参考译文:材料一:颜渊询问仁。孔子说:“约束自我,使言行归复于先王之礼,这就是仁。一旦做到这样了,天下人就会称赞你是个仁人了。实践仁德在于自己,哪里在于别人呢?”颜渊说:“请问实行仁的条目。”孔子说:“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颜渊说:“我虽然不聪敏,让我实践您这话吧。” (《颜渊》)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呀!我已经好久没有再梦见周公了”(《述而》)孔子说:“周代的礼仪制度是参照夏朝和商朝订的,多么丰富多彩啊!我主张接受周代的。”(《八佾》)材料二: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所以圣人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执意把持,因此不会丧失。(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三十根辐条汇集到一个毂当中,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中空地方的“无”。和泥把它制作成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产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无”。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产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无”。所以“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老子》第十一章)依照牛体的自然结构,击入大的(筋骨连接处的)缝隙,引刀进入(骨节之间的)空处,顺着牛体本来的结构,脉络相连和筋骨相结合的地方,不曾拿刀去尝试,更何况大骨呢!(节选自《庖丁解牛》)材料三:细察它们的起因,都起于不相爱。假若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能有不孝的吗?看待父亲、兄弟和君上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孝的事呢?还会有不慈爱的吗?看待弟弟、儿子与臣下像自己一样,怎么会做出不慈的事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有盗贼吗?看待别人的家像自己的家一样,谁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会害人?所以盗贼没有了。还有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吗?看待别人的家族就像自己的家族,谁会侵犯?看待别人的封国就像自己的封国,谁会攻伐?所以大夫相互侵扰家族,诸侯相互攻伐封国,都没有了。假若天下的人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不相互攻伐,家族与家族不相互侵扰,盗贼没有了,君臣父子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治理了。 所以圣人既然是以治理天下为职业的人,怎么能不禁止相互仇恨而鼓励相爱呢?因此天下的人相亲相爱就会治理好,相互憎恶则会混乱。所以墨子说:“不能不鼓励爱别人”,道理就在此。(节选自《兼爱》)材料四:所以周文王施行仁义得了天下,而徐偃王施行仁义却亡了国,这证明仁义只适用于古代而不适用于今天。所以说:时代不同了,政事就会随之不同……因此,施行奖赏最好是丰厚而且总能兑现,使人们有所贪图;进行刑罚最好严厉而且肯定,使人们有所畏惧;法令最好是一贯而且固定,使人们都能明白。 (节选自《韩非子·五蠡》)善于赏罚的人,(使)百官不敢超越自己的职权,群臣不敢失掉君臣的礼节。主上设置了有关法令,而臣子没有奸诈的想法。像这样,就可以叫作善于赏罚了。(节选自《韩非子·难一》)(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①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注]①这首词是苏轼悼念妻子王弗的作品。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十年生死两茫茫”,是说恩爱夫妻,撒手永诀,时间倏忽,转瞬已然十年过去。B.“尘满面,鬓如霜”,想象妻子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也是灰尘满面,鬓发如霜。C.“夜来幽梦忽还乡”,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故乡。D.这首词运用虚实结合以及白描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达怀念亡妻的思想感情。16.这首词抒发了苏轼对亡妻的思念之情,这种思念因为多重阻隔,而愈发深沉。结合词中的具体内容,分析除了生死相隔之外,还有哪些阻隔。【答案】15.B16.①空间上的阻隔:妻子葬于千里之外的故乡,而自己身在他乡。②时间上的阻隔:因为岁月沧桑,纵使相逢,两人也无法认出彼此。③心理上的阻隔:梦中相逢,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谈起。【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B.“想象妻子如果还活着的话,应该也是灰尘满面,鬓发如霜”错误,“尘满面,鬓如霜”是作者对自己现状的实写,应是想象妻子如果还活着的话,也认不出如今灰尘满面,鬓发如霜的“我”。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归纳的能力。原文“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写想到爱妻华年早逝,感慨万千,远隔千里,无处可以话凄凉,话说得极为沉痛,其实即便坟墓近在身边,隔着生死,也是不能话凄凉,此处写妻子葬于千里之外的故乡,而自己身在他乡,这是空间上的阻隔。 原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写这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这时他才四十岁,已经“鬓如霜”了。明明她辞别人世已经十年,却要“纵使相逢”,这是一种绝望的、不可能的假设,感情是深沉、悲痛,而又无奈的,表现了作者对爱侣的深切怀念,也把个人的变化做了形象的描绘,使这首词的意义更加深了一层,此处强调因为岁月沧桑,纵使相逢,两人也无法认出彼此,这是时间上的阻隔。原文“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以这样一个常见而难忘的场景表达了爱侣在自己心目中的永恒的印象。夫妻相见,没有出现久别重逢、卿卿我我的亲昵,而是“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这正是东坡笔力奇崛之处,正唯“无言”,方显沉痛;正唯“无言”,才胜过了万语千言;正唯无言,才使这个梦境令人感到无限凄凉,这是心理上的阻隔:梦中相逢,有千言万语却无从谈起。(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静安”是海宁籍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的字,“静安”二字出自于我们学过的《大学之道》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老子〉四章》中,总是提醒世人注意观察日常事物那通常被忽视的一面,如通过观察车子、器皿、屋室等日常事物,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答案】①.士不可以不弘毅②.任重而道远③.定而后能静④.静而后能安(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⑤.故有之以为利⑥.无之以为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的能力。易错字有:弘、毅、利。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老年人防治高血压,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健康饮食,老年人饮食尽量多样化,营养均衡,摄入充足的蛋白质,摄入适量水分;二是适当运动,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规律、适度的全身性有氧锻炼,如打太极拳等;三是戒烟限酒,A,并限制酒精摄入,以降低肺部疾患和心血管疾病风险;四是注意保暖,血压常随季节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老年人应穿戴舒适,防寒保暖,避免血压大幅波动。值得一提的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发生低血压,B,①也可能表现为疲乏、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跌倒等各种症状产生,危及患者的安全。② 此时,应考虑老人是否有体位性低血压、餐后低血压及药物因素的影响。③为预防体位性低血压,建议老年人注意休息,④避免长时间进行下蹲或站立姿势;⑤坚持锻炼,但要避免剧烈运动。⑥缓慢起床,夜间起床应遵循“三个半分钟”原则,⑦即夜间醒来后,先静卧半分钟,再坐起半分钟,之后双脚垂下床沿再等半分钟。⑧为预防餐后低血压不再发生,⑨建议少食多餐,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⑩或餐后20~30分钟间断进行低强度运动。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A老年人应尽早戒烟;B可能没有任何表现19.语句①,将“产生”去掉;语句④,将“进行”改为“保持”;语句⑧,将“不再发生”去掉。【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文提到老年人要戒烟限酒,后文又提到并限制酒精摄入,可见语境强调要戒烟,故填“老年人应尽早戒烟”;第二空,前文提到老年高血压患者常常发生低血压,后文提到也可能表现为疲乏、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跌倒等各种症状,由“也可能”的各种情况可知,语境强调没有症状表现出来的情况,故填“可能没有任何表现”。【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句①,句式杂糅,“表现为……”和“……症状产生”两套句子结构杂糅在了一起,可将“产生”去掉;可修改为:也可能表现为疲乏、头晕、目眩,甚至晕厥、跌倒等各种症状。语句④,搭配不当,“进行下蹲或站立姿势”动宾搭配不当,可将“进行”改为“保持”,可修改为:避免长时间进行下蹲或站立姿势。语句⑧,否定不当,“预防”后面不可出现否定词“不”,可将“不再发生”去掉,可修改为:为预防餐后低血压(发生)。(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这小城并不怎样繁华,只有两条大街,一条从南到北,一条从东到西,而最有名的算是十字街了。十字街口集中了全城的精华。十字街上有金银首饰店、布庄、油盐店、茶庄、药店,也有拔牙的洋医生。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20.文中写到自己的祖父,没有一处使用“他”,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1.文中画横线的部分突出了“祖父”的衰老死亡和“我”的成长是一个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20.“他”是人称代词,用来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文中不使用这个第三人称代词来指代祖父,表明不曾将祖父看作“我”和读者以外的人。直称其为“我的祖父”“祖父”,能让人感受到祖孙二人的亲密关系,体会到“我”对祖父深沉的爱和深切的怀念。21.①以时间为序,将“我”与祖父的年龄对举,形成鲜明对比。②反复使用“我……,祖父……”的句式,不断强化祖父由衰老至死亡与“我”由出生至成长的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22.排比。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中人称或写作视角作用的能力。“他”是第三人称视角,属于代词,用来称自己和对方以外的某个人,文中不使用这个代词而是称呼祖父,表明作者对祖父的情感深厚,从来不曾把祖父看作自己之外和读者以外的第三人,“我的祖父”“祖父”这些称呼中,能让人不仅感受到“我”对祖父的爱戴和敬重,还能够深入体会祖孙二人的亲密感情,体会到“我”对祖父深厚的爱和永恒的怀念,无论时间过去多久,祖父离开“我”多久,“ 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祖父永远是“我的祖父”,活在“我”心里眼前,历历在目,正如这一年四季年年依旧的花草一样,鲜活着,亲切可感,而非冷冰冰的“他”。【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以时间为序,将“我”与祖父的年龄对举,形成鲜明对比,数字的变化中是祖父的老迈,“我”的长大成熟,从中可见岁月无穷,但人有意,自然规律下“我”难以留住祖父,但会懂得这些数字的意义,并努力珍惜用心对待与祖父在一起的幸福美好,并留驻心底。使用排比修辞,用“我……,祖父……”的表达句式,间隔反复中不断强化突出祖父由衰老至死亡与“我”由出生至成长的同时发生的逐渐变化的过程,表达了“我”与祖父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祖父的不舍,语言简单但情感深厚,可谓言简义丰,耐人寻味,启发读者思考,并用心对待生活,珍惜与亲人在一起的年年岁岁分分秒秒。【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那早晨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中使用了排比,使内容丰富,露珠、太阳、红霞,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变化,多角度多侧面联想想象: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整齐对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视角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极富感染力,排比修辞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以时间为序,从早晨到午间,最后到黄昏时候,分别对应三个意象,抓住了景物特点,具有景物定格的效果,用特写镜头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变着”,寄寓了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一个常常在进行着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总是会常常失败的,一个想探索自然奥秘的人也常常会失败,一个想改革社会的人更是会常常失败。只有那些安于自己限度之内的生活的人才总是“胜利”。——王小波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材料引用著名作家王小波的言论,阐述了关于失败与胜利的思考。在这里,他看似指出了一个人因为斗争、探索和改革的不顺利而产生的失败者,以及与此相对的安于自己限度内的胜利者。但我们可以看到,对于胜利,王小波特意加上了引号,这实际上是一种反语,说明他对于这种“胜利”的批判态度。由此可见,材料其实阐述了两种失败与胜利:一是自我满足式的胜利,这种胜利本质上是一种“胜利式”的失败,一是挑战自我、探索改造社会的“失败”式的成功。这种理智、深刻的语言背后,成功的境界自现。一个人的胜利与成功绝不仅仅是这个人的物质累积、荣誉获取,胜利者一定是不断超越自己能力的人,这就像王小波所说的“接近自己限度的斗争的人”,这种人虽然失败了,又何尝不是另一更高层面的成功?写此作文重在激发考生对“胜利”(“成功”)境界的思考、对人生意义的求索。对此,行文构思时,可以首先由王小波的评论引出中心,指出敢于突破自身限度,就是成功。然后运用举例论证,可以选用身份不同、职业不同的事例进行论证,以增强说服力,如谷爱凌、朱彦夫、农民工陈直、清华保洁阿姨等。也可以运用点面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证,突出事例中的典型进行详细论证。或者运用假设论证、对比论证,深入分析能否认识并突破个人局限、敢于尝试,以及消极躺平的人的不同人生结局,以此强调我们应对自己的人生发展不设限,不断突破自我,激发自己的潜能,并且也不能只以结局成败论英雄等等。最后总结全文,发出号召,只有认识到自身局限并勇于突破界限,向自己发出挑战,我们才能够不断砥砺前行,遇见最美的自己。立意:1.突破原有限度,开拓精彩人生。2.生命不息,突破不止3.享受奋斗青春,就是成功人生。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英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嘉兴市八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8:1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3.1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