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什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平实部)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什邡中学高2022级平实部第三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 总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题。材料一:  整体而言,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互联网的作用体现在使小说创作者与读者之间建立新的联系,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创作者们在同一平台上相互竞争,也会推动内容进化,使得内容走向“多元化”。  可以说,中国网络小说在全球都是走在前列的,对中国当代文化发展产生了很强的推动力。互联网传播和反馈速度更快,交流更直接。用户通过互联网贴出小说,瞬间就能到达读者手中。作家可以快速调整内容,写作水平也会快速提高。很多小说开头很一般,甚至漏洞百出,但写了几个月之后,作品渐入佳境,让人无法割舍。互联网对创作的提升帮助非常大。  网络文学的面貌几年就会发生一次巨大变化,不断推陈出新。近20年来,网络文学有三个最直观的变化:一是数量更加庞大。最早的时候,论坛上前一晚所有小说的更新内容,早上起来花一两个小时就可以看完。现在网络小说每天的更新量很大,无论你怎么翻页都翻不完。二是从模仿到原创。当时大部分内容,10部有9部是玄幻类作品,题材比较单一,而现在仅大类就有200多个,下面小流派更多,原创性大大提高。三是质量大幅提高。当时作品大多模仿痕迹很重,语言和构思也比较稚嫩;现在很多作家文笔老练。今天,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  在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我们的网络小说已经大量进入,翻译后不存在接受障碍,国内的热门作品,在国外受欢迎程度也很高。在欧美,近两年也开始出现翻译中国网络小说的趋势,截至2019年初已翻译100多部,起点国际上线后,有了专业译者组的帮助,迄今已翻译500多部。这是我们以前很难想象的,尤其是我们网络小说都很长,几百万字、上千万字的都有。有国外爱好者花如此大的精力和成本主动翻译,说明我们的网络文学有内容品质优势,成功走出去本身很能说明问题。  在中国整个文化市场中,网络文学行业发展是超前的,广度大、种类丰富、内容质量过硬。但一个国家的文化实力不是单一文艺领域就能造就的,它是各行各业协作的结果。目前为止,除了孙悟空这样的传统经典形象之外,我们还没有一个全新创作的、在全球市场都广受欢迎的当代文化符号。如果我们能在网络文学作品中发掘出这样的资源,再通过下游改编把它放大,打造出一个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才算是中国流行文化真正的成功。(摘编自《互联网加速文学进化》)材料二:  网络文学,作为改革开放带来的文化成果,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互联网进入中国而诞生。作为一种大众文学样式,网络文学在诞生之初,从技术上实现了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同时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情感 爆发力、创作想象力空前高涨,大批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并得以迅速发展壮大。同时,在内容表现和手法运用上,网络作者自觉、自发、自愿地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大量优秀作品随之产生。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网络文学一路走来,逐渐进入主流视野,不断迈向经典化、精品化。  时至今日,越来越多的作者、读者加入网络文学中来,这与网络文学的本体特征和属性有着内在的关联。网络小说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作为大众文化的果实,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作者抒发情感和想象的载体,也作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广大读者寄予情感和梦想的阵地,随科技更新迭代,从PC到移动,从文字到IP,以文字为源头的主体性从没改变。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网络文学成为当代中国重要的文化现象,同时也成为创作与阅读双方的日常,陪伴着他们成长。  网络文学的热血幻想不是一个“白日梦”,而是基于人类社会的终极愿望,携带着人类文化基因密码,合乎人类情感的发生发展。如果说网络文学是专指在网络上发表并传播的一种带有大众文化属性的外在表达,那么,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  (摘编自《凸显本体特征,深植现实观照——二零一九年网络文学创作管窥》)材料三:  在新媒介语境中,现实主义传统应该重新得到重视与强调,被赋予新的生命力。这可以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可能性来讲,数字媒介深刻地改写了现实与自我的定义,改变了人与现实的关系,客观上要求重新审视文艺、现实、真实等理论命题。在此情况下,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在中国作协发布的“2018中国网络小说排行榜”上,现实类题材作品占据了一半的席位,如某个文学网站“现实频道”上线不到一年,就有4万多部现实题材作品。与此同时,传统的幻想类题材也开始生活化,被称为“生活流”。这种现实题材的创作倾向既是网络文学发展20年之后自我转型、突破瓶颈、扩大创作空间的需要,也与网络社会由早期的虚拟空间日渐转向虚拟与现实的互渗相关。这在客观上为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奠定了基础。  从必要性来讲,重建现实主义传统,不仅有助于网络文学创作表现二次元等虚拟世界,也有助于表现被淡忘的线下生活,加强网络文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从而实现网络文学发展过程中的转型。网络文学突出的社会性,要求重建现实主义传统。数字媒介前所未有地加强了文学的社会性。网络文学成为一种社会形式,它的生产、运营与阅读模式具有突出的社会性特征。  写作与阅读不再是传统文学的个人行为,而是社会性、群体性事件。与此同时,网络文学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并通过影视、游戏、动漫等衍生品进行了广泛的传播,改造着参与者的日常生活,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与文化功能。由于网络文学的过度商业化,部分网络文学作品呈现出利己主义、拜金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面对这种情况,显然需要重新强调现实主义传统的思想性、倾向性,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要求网络文学传递社会正能量,提升整个社会的人文精神。这样既有利于中国年轻一代价值观的塑造,也有利于网络文学的海外传播。(摘编自《开启新媒介现实主义,切近网络文学发展实际》)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网络小说尽管依赖新兴的互联网而产生、发展,但从整体上说, 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B.近20年来中国网络文学数量更加庞大,原创性大大提高,质量大幅提高,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城。C.作为改革开放的文化成果的网络文学,凭借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表现出强大的情感爆发力、创作想象力。D.当前网络文学出现向现实主义传统回归的趋势,具体表现为现实类题材作品数量增多,传统的幻想类题材生活化。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网络小说走在世界前列,推动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大量进入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各国,颇受欢迎,近两年开始走进欧美。B.凭借着互联网迅捷的传播与反馈速度,网络小说创作者与读者可以互相交流,作家能快速调整内容,甚至迅速提高写作水平。C.网络文学诞生之初,玄幻、仙侠、科幻、都市等类型作品纷纷登场;网络作者接续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学经典的脉络。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3.下列说法中,不属于文中“网络文学中重建现实主义传统”表现的一项是(3分)(  )A.《大国旗舰》《大国重工》虽然是穿越文,但分别展现了中国造船工业、重型装备工业的发展壮大。B.《你在万丈荣光中》有穿越元素,也有以大篇幅文字展现“最美逆行者”消防员的生活,充满正能量。C.由网络小说改编成的电视剧《大江大河》的热播,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D.网络文学作品《上海繁华》展现了社会底层小人物艰苦奋斗、顽强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4.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4分)答:                                5.当前如何推动网络文学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4分)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6~9题。孩子的力量列夫·托尔斯泰  “打死他!……枪毙他!……把这个坏蛋立刻枪毙!……打死他!……割断凶手的喉咙……打死他!……打死他!”人群大声叫嚷,有男人,有女人。  一大群人押着一个被捆绑的人在街上走着。这个人的身材高大,腰板挺直,步伐坚定,高高地昂起头。  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  他被抓获,现在押去处决。  “有什么办法呢!力量总不在我们一边。有什么办法呢?现在是他们的天下。死就死吧,看来只能这样了。”他想,耸耸肩膀,对人群不断的叫嚷报以冷冷的一笑。  “他是警察,今天早晨还向我们开过枪!”人群嚷道。  但人群并没有停下来,仍押着他往前走。当他们来到那条横着昨天在军警枪下遇难者尸体的街上时,人群狂怒了。   “不要再拖延时间!就在这儿枪毙那无赖,还把他押到哪儿去?”人群嚷道。  被俘的人阴沉着脸,只把头昂得更高。  但领头的人决定把他押到广场上去,去那里解决他。  离广场已经不远,在一片肃静中,人群后传来一个孩子的哭叫声。  “爸爸!爸爸!”一个六岁的男孩边哭边叫,推开人群往俘虏那边挤去,“爸爸!他们要把你怎么样?等一等,等一等,把我也带去,带去!……”孩子旁边的人群停止了叫喊,他们仿佛受到强大的冲击,人群分开来,让孩子往父亲那边去。  “瞧这孩子多可爱啊!”一个女人说。  “你要找谁呀?”另一个女人向男孩俯下身去,问。  “我要爸爸!放我到爸爸那儿去!”男孩尖声回答。  “你几岁啊,孩子?”  “你们想把爸爸怎样?”男孩问。  “回家去,孩子,回到妈妈那儿去。”一个男人对孩子说。俘虏已听见孩子的声音,也听见人家对他说的话。他的脸色越发阴沉了。  “他没有母亲!”他对那叫孩子去找母亲的人说。男孩在人群里一直往前挤,挤到父亲身边,爬到他身上去。人群一直叫着:“打死他!吊死他!枪毙坏蛋!”  “你干吗从家里跑出来?”父亲对孩子说。  “他们要拿你怎么样?”孩子问。  “你这么办。”父亲说。  “什么?”  “你认识卡秋莎吗?”  “那个邻居阿姨吗?怎么不认识。”  “好吧,你先到她那儿去,待在那里。我……我就来。”  “你不去,我也不去。”男孩说着,哭起来。  “你为什么不去?”  “他们会打你的。”  “不会,他们不会的,他们就是这样。”  俘虏放下男孩,走到人群中那个发号施令的人跟前。  “听我说,”他说,“你们要打死我,不论怎样都行,也不论在什么地方,但就是不要当着他的面。”他指指男孩,“你们放开我两分钟,抓住我的一只手:我就对他说,我跟您一起去溜达溜达,您是我的朋友,这样他就会走了。到那时……到那时你们要怎么打死我,就随你们。”  领头的人同意了。  然后俘虏又抱起孩子说:“乖孩子,到卡秋莎阿姨那儿去。”  “你呢?”  “你瞧,我同这位朋友一起溜达溜达,我们再溜达一会儿,你先去,我就来。你去吧,乖孩子。”  男孩盯住父亲,头一会儿转向这边,一会儿转向那边,接着思索起来。  “去吧,好孩子,我就来。”  “你一定来吗?”男孩听从父亲的话。一个女人把他从人群带出去。等孩子看不见了,俘虏说:“现在我准备好了,你们打死我吧。”  这时候发生了完全意想不到和难以理解的事情。在所有这些一时变得残酷,对人充满仇恨的人身上,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一个女人说:“我说,把他放了吧。”  “上帝保佑,”又一个人说,“放了他。”  “放了他,放了他!”人群叫喊起来。   刚才还在憎恨群众的他,竟双手蒙住脸放声大哭起来。他是个有罪的人,但从人群跑出去,却没人拦住他。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出现名字,一律用“男人”“女人”“俘虏”等称呼,突出了人物身份的对立和矛盾关系,真实自然。B.小说除人物动作和神态描写之外,还有大量语言描写,既能塑造人物形象,又能反映人物间的矛盾,同时还能推动情节。C.小说“同一个神灵觉醒了”中“同一个神灵”是指爱,前文中“一时变得残酷”的“一时”又暗示着人们转变的必然性。D.文中的警察原本冷漠高傲,孩子的出现展现了他父爱温情的一面,人们的宽恕唤醒了他道德的良知,竟至双手蒙脸大哭。7.下面选项中,不能体现托尔斯泰“现实主义”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不止一次写警察“高高地昂起头”“只把头昂得更高”等细节,使读者如入其境,如见其人。B.小说中人物都有着多面性、丰富性和复杂性,有着至少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反映了人物的复杂性。C.小说开头用人群大声叫嚷的场景真实再现人们的亢奋情绪和内心的愤怒仇恨之情,揭示矛盾的尖锐。D.小说通过第三人称客观冷静的叙述故事,让事件本身或人物行动再现人物内心的矛盾的冲突。8.请比较《孩子的力量》中警察和课本《复活(节选)》部分聂赫留朵夫两个形象的相似点,并说明二者表现人物心理的方法的不同。(6分)答:                                9.有人说,托尔斯泰晚年作品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语言力求质朴,写性格也不再按顺序发展的全过程来写。你觉得小说是其晚年作品吗?请说明理由。(6分)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弟子稍益进焉。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钅且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 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B.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C.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D.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季氏,春秋时鲁国季孙氏,“孙”为尊称,实为季氏,姬姓。鲁国的卿家贵族,掌握鲁国实权。B.司空,中国古代官名。西周始置,春秋战国沿置,与司马、司寇、司士、司徒并称五官,掌管工程。C.夷狄,中国古代称呼北方部族为“夷”,称呼东方部族为“狄”。常用以泛称除华夏族以外的各族。D.《史记》,二十四史之首,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规模巨大,体系完备。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工作负责,成绩突出。他给季氏做管理仓库的小吏时,财物管理得公平准确;担任管理牧场的小吏时,家畜繁殖增多,不久就被升任为司空。B.孔子异于常人,屡遇困境。孔子身高九尺六寸,远高于常人;他离开鲁国后,在齐国受到排挤,在宋国、卫国遭到驱逐,在陈国和蔡国之间又被围困。C.孔子考虑周全,办事谨慎。齐景公邀请鲁定公在夹谷会盟,鲁定公毫无戒备就准备赴约,孔子认为外交谈判必有军事力量作保障,建议他带上左右司马。D.孔子勇敢无畏,敢于担当。夹谷会盟,齐国管事官员安排表演夷狄舞乐,还让歌舞杂技艺人及侏儒表演,孔子斥责齐人无礼,并要回了被齐国侵吞的土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文章中孔子的经历给你带来哪些人生启示?请简要说明。(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钱起爽气朝来万里清,凭高一望九秋轻。不知凤沼霖初霁,但觉尧天日转明。四野山河通远色,千家砧杵共秋声,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以“爽气”开端,既描画出秋天万里晴空、清爽明朗的自然景色,又带给读者轻松爽朗的感受。B.颔联两句,用“凤沼”“尧天”称颂太平盛世,用“不知”“但觉”表露出诗人现实的处境和感受。C.颈联“砧杵”意象的使用,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将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之情融于景物中。D.全诗前六句的写景与第八句的抒情本不相干,但有了第七句的过渡,结句的抒情就显得水到渠成,非常自然。16.有人说这首诗看似是一首写景诗,实则是一首投赠诗,依据是什么?(6分)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无衣》中,描写将士们团结友爱,穿同样战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将进酒》中诗人蔑视权贵、纵酒使欢的诗句是“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写出互相望着月亮可是互相听不到声音,希望随着月光流去照耀着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曾点言志,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想法,却只提沐浴、吹风、歌咏,似有胸无大志【甲】之嫌,而孔子居然还对他的话表示赞许,这就很耐人寻味了。而孟子也说过“穷则独善其身”,可见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那么可以做一个大胆的假设:儒中有道,道中也必有儒,儒道互补并非中国文化两千多年来发展的结果,而是人性使然。因此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流派产生之始,甚至①,就已经相互影响、相互补充。带着这个假设,我们再来看老子,也就能理解他说的“治国爱民”这些话了。而庄子虽然总是批评儒家,但也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乙】如果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尘绝世,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丙】连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可见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②。同源异流是儒道互补的根本特征,只不过孔孟关注的是人的社会性和文明秩序的发展,老庄关怀的是人类生命与心性的和谐与自然。他们都重视人性和社会问题,只是朝着不同的学术方向发展。但无论二者的差异多么大,却能彼此依存,形成互补,本同末异,殊途同归。【丁】 18.下列对原文甲、乙、丙、丁四处相关内容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处“胸无大志”的使用欠妥,这里不应该评价曾点“心中没有远大的志向”,改为“不学无术”更合文意。B.乙处标点使用错误,此处属句中的引用,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C.丙处的破折号使用正确,两个破折号表示插入解释说明,其作用和括号的作用类似。D.丁处前面的句子是病句,病因是“本同末异”和“殊途同归”矛盾,应删掉后者。19.根据上下文,在画横线处补写合适的内容,使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20.反证法是一种常用的论证方法:首先做出某个假设,然后推出其与定理、事理或已知条件矛盾,从而证明假设不成立,以此得出与假设相反的结论。试分析第二段所用的反证法的推理思路。(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辩论赛中,正反双方围绕“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弊大于利”的辩题展开辩论。请阅读正方的陈述,回答问题。我方认为“碎片化阅读利大于弊”。相信大家对于碎片化阅读都不陌生。(甲)碎片化阅读,是在新媒体的帮助下,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它有三个优点:(乙)一是利用多种媒介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十分方便快捷;(丙)二是“碎片”的内容包罗万象,能满足不同人群的阅读需求,有助于推广阅读,从而迅速改良社会风气;(丁)三是图文并茂,使阅读变得轻松有趣,而只有用这种方式来降低阅读门槛,才有更多的读者愿意走近那些厚重的经典。21.甲乙丙丁四处均有逻辑错误,以下对其错因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甲处定义有误,碎片化阅读也可以读纸质书,并不一定需要新媒体帮助。B.乙处以偏概全,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方便快捷也就无从谈起。C.丙处推理不当,推广阅读可以形成阅读氛围,并不一定能迅速改良社会风气。D.丁处过于绝对,除了图文并茂,还有其他的方式让读者走近厚重的经典。22.请结合材料,仿照示例,写出两个观点反驳正方观点,证明“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反驳角度不重复。(6分)示例:碎片化阅读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但是思考不连贯不深入,使阅读效果反而更差。①。②。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团圆,祖国统一”,这是神州大地上最美的风景,也是中华儿女共同的心声。“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讲述着血浓于水、骨肉情深;“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讲述着国家利益至高无上。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具有家国情怀,家和国也是中华儿女心中最美的风景。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请根据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 得抄袭,不要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答案1.【解析】选D。A项,“在题材、创作方式等方面还是和传统通俗文学一致”错误,原文是“网络小说的典型形态和传统通俗文学是一脉相承的”“读者通过互联网推动创作者开发出更多新题材、新创作方式和新内容”。B项,“优秀作家作品大都聚集于通俗文学领域”错误,原文是“网络小说可以说聚集了通俗文学领域的很多优秀作家作品”。C项,“写作的零准入、发表的无门槛”错误,原文是“普通文学青年的写作零准入”“打破了传统文学通过印刷出版的高门槛”。故选D。2.【解析】选D。“网络文学是大众文化的果实,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理解有误。依据原文中“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仅互为表里,也伴随着网络文学的发展进程,成为以青年为主体的娱乐化的必然诉求”“成为……必然诉求”的是“创作与阅读的主体关系”,不是选项中的“网络文学”;依据原文中“热血幻想就是网络文学内在的本体特征,也是网络文学创作的主体标识”分析可知,“其本体特征与创作的主体标识”是“热血幻想”,不是选项中的“基于现实的热血幻想”,故选D。3.【解析】选C。“让投资方看到了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理解片面。从材料三的第四段可知,“重建现实主义传统”着重于强调文学的教育作用与社会责任意识,传递正能量,此项仅指出“现实类题材剧的广阔商业前景”,没有说明该剧“传递正能量”的作用。故选C。4.答案:①开门见山,亮出观点,能引发关注。②结构上总体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采用并列式结构,从可能性与必要性两个方面论证,层次清晰,逻辑严密。③论证方法上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某个文学网站的例子来论证网络文学开始出现现实题材的创作热潮,现实针对性强。5.答案:①利用网络文学打造代表新时代中国的文化符号;②密切关注广大青年的情感与梦想的诉求,凸现主体特征;③促进现实主义传统的回归与重建。6.【解析】选A。“小说中的人物都没有出现名字”错,邻居阿姨名叫卡秋莎。7.【解析】选B。“都”过于绝对。小孩子并没有体现两种不同的精神状态。8.答案:相似点:二人都经历了向善的转化,体现了精神的复活。警察从与群众对立、冷漠固执高傲到最终被群众感化;聂赫留朵夫从自私自利、怯懦挣扎到忏悔、祈求原谅。  心理描写方面:《孩子的力量》没有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人物动作、神态、语言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的,课本《复活(节选)》是通过大量的心理描写,尤其是心理斗争来展现人物心理的。(言之成理即可)9.答案:是。①在心理分析上力求简洁,不再有大量心理独白,而是通过行动和对白来表现。如以人群的大声叫嚷来表现仇恨,以最后大家都不拦他表现人们的宽恕。②语言质朴洗练,浅显易懂,如“这是一个在人民反对政府的战争中站在政府一边的人”,简单明了地交代了人物身份及关系,通俗易懂,利于读者尽快进入情境。③以突然的事故引起的决定性转变,表现人物性格。如整个故事情节就是在小孩突然出现后发生转折的,表现了警察温情的一面。(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满分,言之成理即可)10.【解析】选B。“其先宋人也”为判断句,其中的“也”是句末表判断的语气助词,之后停顿,据此可排除A、D两项。“故因名曰丘云”中“云”为句末文言助词,之后停顿;“字仲尼/姓孔氏”对称句,之间、前后停顿。据此可排除C项。11.【解析】选C。C项,“北方部族为‘夷’,称呼东方部族为‘狄’”错误。应该是称东方部族为“夷”,北方部族为“狄”。12.【解析】选D。D项,“并要回了被齐国侵吞的土地”错误。并非孔子要回,而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意思是于是齐景公便归还所侵占的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的土地来认错道歉,是齐国主动归还的,作为认错道歉的方式。13.(1)踮起脚跟想要站得高,反而站立不住;迈起大步想要前进得快,反而不能远行。自逞已见的反而得不到彰明;自以为是的反而得不到显昭;自我夸耀的建立不起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企:踮起脚;见:显露;自伐/自矜:自我夸耀)(2)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见识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近,形容词作动词,接近;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危险;发,揭发;“者……者也”,判断句的标志。)14.答案:(1)做事认真负责,追求尽善尽美。(2)困境中具有不屈不挠、坚韧不拔的毅力,处世灵活,懂得变通,能屈能伸,善于抓住机会。(3)善于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修养,学识渊博,礼 仪周全。(4)善于听取建议,从谏如流。(5)深谋远虑,运筹帷幄,未雨绸缪,考虑周全。(6)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忠诚爱国。【解析】从“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中可得出答案(1)。从“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间,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中可得出答案(2)。从“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中可得出答案(3)。从遵从老子赠言“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中可得出答案(4)。从建议鲁定公“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中可得出答案(5)。从齐鲁举行盟约礼仪时言行“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请命有司!’”“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请命有司!’”中可得出答案(6)。附【参考译文】孔子生在鲁国昌平乡的陬(zōu,邹)邑。他的祖先是宋国人,名叫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孔子诞生。他刚出生时头顶是凹下去的,所以就给他取名叫丘。字仲尼,姓孔。孔子家境贫穷,社会地位低下。到长大之后,曾给季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出纳钱粮算得公平准确;也曾担任过管理牧场的小吏,使牧养的牲畜繁殖增多。因此他又升任主管营建工程的司空。不久,他离开了鲁国,在齐国受到排斥,在宋国、卫国遭遇到驱逐,又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被围困,最后又返回了鲁国。孔子身高九尺六寸,人们都称他为“长人”,觉得他与一般人不一样。鲁国又很好地对待他,所以他返回了鲁国。鲁国人南宫敬叔对鲁昭公说:“请让我与孔子一起到周去。”鲁昭公就给了他一辆车子,两匹马,一名童仆随他出发,到周去学礼,据说是见到了老子。告辞时,老子送他们时说:“我听说富贵的人是用财物送人,品德高尚的人是用言辞送人。我不是富贵的人,只能窃用品德高尚人的名号,用言辞为您送行。这几句话是:‘聪明深察的人常常受到死亡的威胁,那是他喜欢议论别人的缘故。博学善辩见识广大的人常遭困厄危及自身,那是他好揭发别人罪恶的缘故。做子女的忘掉自己而心想父母,做臣下的要忘掉自己而心存君主。’”孔子从周回到鲁国之后,跟从他学习的弟子就渐渐多起来了。鲁定公十年春季,鲁国与齐国和好。夏季,齐国大夫黎钅且对齐景公说:“鲁国任用孔丘,这形势就会危及齐国。”于是齐国派出使者告知鲁定公举行友好会见,约定在夹谷会面。鲁定公准备乘坐车辆友好前往。孔子被任为代理宰相,说:“臣下听说有文事的话必须有武备,有武事的话必须有文备。古代诸侯越出自己的疆界,必定配备文武官员作为随从。请安排左、右司马。”鲁定公说:“好。”就带了左、右司马。到夹谷会见齐景公,在那里建筑盟坛,坛上备好席位,设置三级登坛的台阶,用国君会遇之礼相见,鲁定公与齐景公互相作揖谦让而登坛。宴饮献酬之礼完毕后,齐国官吏小步疾走上前说:“请演奏四方的舞乐。”齐景公说:“好。”于是乐人打着旌旗,头戴羽冠,身披皮衣,有的手持矛、戟、剑等武器,击鼓呼叫而到来。孔子快步上前,一步跨越一级台阶而往上登,离坛上还有一级台阶时,挥举长袖说:“我们两国的君主举行友好盟会,夷狄的舞乐为何在此!请命令有关官员下令让他们下去。”有关官员发令让他们退下,但乐人不离去,左右的人看着晏子和齐景公。齐景公内心有愧,挥手让他们离去。过了一会儿,齐国的官吏小步疾走来说:“请演奏宫中的舞乐。”齐景公说:“好。”艺人侏儒便演戏调笑上前。孔子又快步进去,一步跨越一级台阶而往上登,离坛上还有一级台阶时,说:“百姓胆敢惑乱诸侯的,罪该诛杀!请命令有关官员执行!”有关官员施加刑法,艺人侏儒都被处以腰斩而手足分离。齐景公恐惧而震动,知道理义不如鲁国,回国后大为惊恐,告诉他的群臣说:“鲁国臣子用君子之道辅佐他们的君主,而你们只是用夷狄之道来教我,使我得罪了鲁君,这如何是好?”有关官员上前回答说:“君子有了过错就用实际行动来道歉,小人有了过错则用花言巧语来道歉。国君倘若真的对此感到恐惧,就用实际行动去道歉。”于是齐景公便归还所侵占的鲁国的郓、汶阳、龟阴的土地来认错道歉。15.【解析】选C。C项,“砧杵”没有沿袭唐代以前哀怨凄凉的悲剧性体验,从上下句看,诗人登高远望,心情是愉悦开朗的。“游子思乡、寂寞怀友”也于诗无据。16.答案:①标题有“上中书李侍郎”字样,表明是写给一位姓李的中书侍郎的。②尾联以丞相称李侍郎,以书生自称,委婉表达希望李侍郎能够引荐自己,让自己有出头之日。③唐人有写诗展示自己的才华,投赠当权者以求得赏识,得到推荐,从而步入仕途或得到重用的习惯。【解析】“投赠诗”即作者写给具体的人的诗歌作品,或者说作者专门赋诗送给某个人。这首诗前三联都在写景,展示诗人的写作才华,而最后一联抒情表明题旨和写作目的。结合标题 “乐游原晴望上中书李侍郎”可知,本诗是写给中书李侍郎的,是一种投赠诗。结合尾联“遥想青云丞相府,何时开阁引书生”可知,“丞相府”指李侍郎,“书生”指自己,作者表达了希望李侍郎引荐自己,步入仕途之意。从朝代风气入手,知人论世,可知唐人有以诗文干谒的传统,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作者以本诗投赠中书李侍郎,以求受到赏识和引荐。17.答案:(1)岂曰无衣 与子同袍 (2)钟鼓馔玉不足贵 但愿长醉不愿醒 (3)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18.A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成语,辨析和修改病句的的能力。A.“改为‘不学无术’更合文意”错。根据前句可知,曾点言志的时候没有说治国平天下的远大志向,只说沐浴、吹风、歌咏这样的小志向,用“胸无大志”合适,“不学无术”语意过重。故选A。19.①在产生之前     ②与孔孟是一样的本题考查学生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根据前面的句子“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分析,此处是说儒道两家思想相互影响、相互补充的现象早就存在。再结合“儒道两家在作为一种学术流派产生之始”和“甚至”一词,可知前后两句间是递进关系,内容上说的是儒道两家思想不仅仅是在学术流派产生之始,更是“在产生之前”就相互影响、补充。所以,此处可填“在产生之前”之类的内容。第二空,根据第一段中的“在早期的孔孟思想中已经包含了一些道家的心理”和第二段内容可知,孔孟的儒家思想主要体现在有入世之心,但是其思想中也有道家出世的心理,就像文中说的“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一样,所以,此处可填“与孔孟是一样的”之类的内容。20.假设老庄完全弃尘绝世成立,那么他们就应像接舆、长沮、桀溺等几位隐士一样,不留姓名,不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但事实上老庄与孔孟一样行“入世之事”,这与已知事实矛盾。所以,老庄完全弃尘绝世这个假设不成立。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正确使用论证方法进行逻辑推理的的能力。首先找到第二段中做出假设是:老庄真如他们所说的完全弃尘绝世。然后依据这个假设来推理:就应该像《论语》里提到的几位隐士——接舆、长沮、桀溺等——连姓名都不留,更不用谈著书立说、设帐授徒了。但是事实上老庄并没有像上述几人一样完全弃尘绝世,而是说些“治国爱民”这些话,同意“德无不容,仁也;道无不理,义也”的说法,这与文中说“老庄是以出世之心行入世之事,在社会责任感这一方面,他们与孔孟是一样的”相矛盾。所以,之前的假设是错误的。这就是该节运用反证法的推理思路。21.B本题考查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B.“乙处以偏概全,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方便快捷也就无从谈起”错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属于“利用多种媒介”的优势,“十分方便快捷”便是从这优势中进一步推出来的结论。“有些人并不愿意随时随地读书”属于个人选择,个人不利用多种媒介的优势,但无法否定这一优势,也无法推翻后面的结论。此处的逻辑错误在夸大其词,在现实生活中,“利用多种媒介”要受网络、硬件、性能、环境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所以不一定能“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比如,无网络、强磁场或高温、极冷等环境,就有可能使“随时随地进行阅读”无法实现。故选B。22.碎片化阅读的内容虽然包罗万象,但比较浅显散乱,反而不利于系统的学习。碎片化阅读虽然看起来轻松有趣,但是容易造成思维惰性,反而让人无法领会真正的经典之美。【解析】17.18.本题考查学生谈观点、写评论的能力。首先明确反方的观点“碎片化阅读弊大于利”,然后结合前文语境“对方所说的优点恰是碎片化阅读的缺点”,从材料中找到对方所说的优点,上文材料中正方认为碎片化阅读有三个优点,即“可以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内容包罗万象”“阅读变得轻松有趣”,因为示例已经对优点一进行了反驳,那么此处应针对后两个优点“内容包罗万象”“阅读变得轻松有趣”进行反驳。再考虑句式特点,应采用“虽然……但是……”的表达形式。 23.【写作指导】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本道作文题以“家国情怀”为核心,考查同学们对家与国的辩证思考,有利于同学们议论思辨性的养成。材料第二、三句阐述了“家”与“国”之间的关系,接着引用诗句,表达对家与国的美好祝愿,并引导我们思考当家与国的利益发生冲突的时候,应该抛开个人的利益而成就国家大义,即国家利益至高无上。材料还引导我们思考我们的家国情怀的渊源,从历史文化角度分析中国人家国情怀对于我们的国家建设、国民品行养成的巨大意义。写作时我们应当辩证分析家与国的关系。家庭是个人成长的根,是骨肉亲情的基,是未来发展的源。没有家庭的支持与理解,要想全心全意地报效国家,是比较艰难的,可见家对国的影响。反之,国家是个人发展的保障,是实现理想的舞台,是无数家庭的汇聚。没有国家的繁荣与昌盛,要想开开心心地享受天伦,是比较困难的。家为根,国为干,根深方能干强,干强方能叶茂。本题除了要围绕家国情怀展开议论外,还需要仔细审题。另一个限制性词语要注意,那就是对“风景”的理解,这也是同学们最容易忽略的,即本文的核心立意是“家国是最美的风景”。行文可以围绕什么是家国情怀、为什么家国是最美的风景、怎样才能做到家国的统一等角度展开。论述内容最好能层层推进,以小见大,切忌长篇空谈,要明晰核心概念,阐明家国关系。立意:1.深植家国情怀,绘就更美风景。2.家国情怀,至美风景。3.描绘新时代家国风景,看我时代青年。【参考例文】擎小家微光,燃大国巨焰,绘最美风景焰火之所以能冲天,是因为有无数微光在闪耀,是因为有无数火苗在燃烧;华夏之所以能腾跃,是因为有无数个家庭在努力奋斗、无私奉献。家国情怀是中华儿女心中最美的风景,我们应擎小家微光,燃大国巨焰,绘最美风景。家是最小国,是国的基础。孟子有言“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千万家共同点起明灯,国才能一片光明;千万家共同燃起火焰,国才能暖气融融;千万家和睦平安,国之大道才能繁荣昌盛;千万家幸福安康,才能绘成最美的风景。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份责任,先“齐家”而后“平天下”。而“齐家”旨在“修身”。修身之要义,即持爱亲尊长之心,修孝亲敬长之行,成和亲睦长之德。人们感受家的温暖,体悟家的意义,因此由家及国,爱意延伸。每个家庭都和谐友善,无数家庭凝聚成一团共同体,为国泰民安、社会昌平筑下坚不可摧的基石,铺下最美的风景底色。国是千万家,是家的延伸。将守护小家安康的愿望拓展到守护大国和平的壮志,由此家国情怀不再流连于一人之温暖,不再拘泥于小我之情怀,而是拓展到将自家的小我融入到国家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遥记得百年之前,五四运动的出色领袖郭隆真觉悟到振兴国家之重要,毅然将“淑善”这个有点小家子气的名字改为“隆真”,寓意“从落后中隆兴崛起,勇敢追求真理”,而后数十年奔走在游行宣传的一线,无暇归家;也记得改革开放之初,红外学科奠基人汤定元坚信“科学无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他抛下国外的高薪厚禄,只身扎进中国半导体光电子的研究中;更难忘海拔5380米的神仙湾之上、低温达零下60℃的伊木河之畔,边防战士与恶劣环境、枯燥孤寂抗争,他们用青春证明:风花雪月难比保境息民、天伦共享不如以身许国。从过去到现在,以自身为笔,绘家国美景依然是众多中华儿女的心声。如今国泰民安,更多的中华儿女为祖国的复兴梦而努力奋斗。从天安门广场“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呼喊,到边防战士“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深情表白,再到“神舟”团队追梦星辰大海……青年的赤子之心,始终激荡着“只要祖国需要,我必全力以赴”的报国之志。从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到惊涛拍浪的改革年代,又至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舍家为国、舍己为人,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努力志向,自觉将个人理想描绘在家国情怀这幅绝美的风景画上。无数青年在国家前行的大势中找小家之所在,让“小家”同“大国”同声相应,让家国情怀为人生画下最美丽的色彩。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16:1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51.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