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开封市五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开封五校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末联考高二语文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4.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高考范围(默写:选择性必修上、中、下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手工艺,是手的延伸,是创造生活所需要的技艺。但这种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师傅传承,或者向前辈学习得来。在学习技艺的过程中,通过自身的修炼、创造,最后使手工技艺达到精湛的程度,形成思想记忆。一句话,手工艺体现的是人的智慧、人的力量。传统手工艺文化有很多值得留念的东西,但我们也要理解它诞生的文化背景。手工艺的发展,既要保存手工艺的价值,又要提防手工艺泛滥化。对于手工艺,大多数人希望通过现代化设计,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理解。传统手工技艺在家传、师承的同时,也吸引着一批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参与进来。所以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不仅需要更宽松的环境,还要恢复工匠制度。这就要遵循传统,对师傅的尊重、对手艺的敬畏是不能被丢弃的。作为青年学徒要认识这些问题,甚至要更敏感。传承,不光要传承手艺,还要传承师傅的精神。把工匠精神发扬光大,就是留住了传统手工艺文化的脉络。在不断提升的过程中,传统手工艺随着现代化生活而转变,会呈现出一番新的面貌。有些可能不仅仅保留了传统技艺,还增加了新的技术。玉石雕刻,过去靠人工,现在变成快速的机器雕刻,但仍离不开工匠人为的把控。光依靠机器,做出的玉雕就是“千人一面” ,毫无个性。只有加上工匠多年积累的经验、自身的创造性和对玉石特质的了解,才可能制作出真正优秀的作品。所以说,传统手工艺不会灭绝,只是要区别对待、细致分析、合理分类,最后让它适应现代生活,继续去拓展、提升。对于没有发展基因的手工艺,就送去博物馆保存。对于传统手工艺的发展,既不要急躁地否定,也不要过热地炒作。过度炒作会使资源枯竭。在日本有一个小故事:工匠靠山吃山,砍伐藤条时,不砍新发的藤条,只砍隔年的老藤条,留给藤条生长的机会。而竭泽而渔的做法,是对社会、环境和手工艺极大的破坏。推广传统手工艺,给予手艺人自信心,也让热爱手工艺的人得到新的文化滋养,才能逐渐推进传统手工艺,让它得到较大的提升。对传统手工艺文化的推动,能够让手艺人产生自豪感,感受到社会对他们的关注,进一步获得学术知识,提升工艺技巧,坚定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的信念。(摘编自赵农《手工艺是什么》)材料二:随着现代高科技与技术的广泛应用,人们的审美接受正由传统的沉浸的观照式转变为对于电子数据的直观接受,现代传媒使得我们的审美视觉化。不同于传统审美观念对于精神文化的追求,现代审美观念逐渐趋向于体现“抽象化”“简洁性”“刺激性”“娱乐性”的特点。人们对那些造型老套、形象材质普通、品相不佳的产品提不起兴趣,因而传统手工艺成为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弃儿”。现代审美观念的转变给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代人在审美追求上,追求物质享乐,打破了审美中人与世界之间一种无功利的关系状态。审美与现实功利结合起来,成了一种快销品,流于浅显化、快速化、粗糙化。随着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市场经济本身也渗透到人们的审美观念层面。在经济社会的冲击之下,传统手工艺为了更高的利益追求,有时会选择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下下之策,从而生产了一些低质量、低审美的工艺品,这使得原本对于手工艺知之甚少的消费者降低了对于工艺品的认可度。例如传统的苏绣制作通常要经过:设计画稿、上绷、勾稿、刺绣、下绷、装裱等六道工序,需要绣娘一针一线绣出,花费的时间要用月、年来计算。相比之下,机器制作只需要在电脑程序里输入好程序,然后连通纺织机开始批量大规模缝绣。一个同样大小的苏绣作品,机绣需要的时间只需要以分、小时计算。正如季羡林先生指出的一样:“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因为这种注重实用主义的审美观,使得人们更愿意去追求那些廉价、快销的产品。实用主义正在毁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之路。卢梭曾说:“在人类所有职业中,工艺是一门最古老的最正直的手艺。”手工艺,伴随着人类的起源,它源于普通劳动人民,服务于广大的群众,是实用和审美的结合,是物质和精神的融合,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实践中不断积累和创作的艺术形式,也是中华文化的软实力。不同于机械美感的可复制性,手工美感具有不可复制性,传统匠人们在创造手工工艺品时注重意匠,主客观结合,取得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三方面的高度调和,每一件工艺品都是不可复制的精品。艺术应该是有个性的,所谓“我手写我心” ,着重点应该在于个人情感的表达。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就要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艺术家们必须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固守本分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观念、融合当代科学技术、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不失传统美感的好作品、好产品。传统手工艺是中国文化不朽的宝藏,凝聚了世世代代匠人的心血,是他们劳动和创作的结晶,是我们的民族风格、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的体现,也是民族思想文化的体现。审美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结合时代审美的特点,重新焕发活力。(摘编自石媛《现代审美观念对传统手工艺影响》)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对于传统手工艺,现代人都希望通过现代化设计,汲取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养分。B.传承传统手工艺,就要做好师徒传承工作,发扬光大工匠精神,以便延续传统手工艺的文化脉络。C.现代高科技与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人们的审美接受方式,传统的沉浸的观照式审美接受正被取代。D.机械美感具有可复制性;手工美感能将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和艺术之美三者高度调和,不可复制。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手工艺是劳动人民智慧和力量的结晶,它伴随着人类的起源,自然也会随着新生事物的诞生而走向消亡。B.日本工匠砍伐藤条时只砍隔年老藤条的做法,印证了发展传统手工艺不能过度炒作导致资源枯竭的观点。C.传统手工艺与现代生活脱节,导致现代审美观呈现“抽象化”“简洁性”“刺激性”“娱乐性”的特点。D.现代人追求物质享乐,他们将审美与现实功利结合起来的享乐主义的审美观,毁掉了传统手工艺的发展前途。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材料一中心论点的一项是()A.传承传统手工艺,需要“静以观之”,既不要急功近利予以否定,也不要过热地炒作。B.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仅需要宽松的环境,还要恢复工匠制度,以便吸引更多的年轻人。C.传承传统手工艺,不仅要保留传统技艺,还要增加新技术,拓展提升以适应现代生活。D.传承传统手工艺,需要手艺人和热爱传统手工艺的人共同努力,传承传统手工艺文化。4.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5.请根据材料的内容,结合自身体会,从手工艺人(工匠)的角度简要说明在现代社会传承传统苏绣的路径。【答案】1.A2.B3.D4. 材料二正文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首先,指出现代审美观念所具有的特点,指出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现状。接着,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传统手工艺面临挑战的原因和表现,分析传统手工艺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之路。最后,总结全文:指出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必须要创新,结合时代审美的特点,重新焕发活力。5.①加强研习。深入研究传统苏绣工艺的技法和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家传、师承等方式,搞好传、帮、带,使传统苏绣工艺后继有人。②坚持创新。了解现代社会大众审美观点的新变化,不断尝试新材料、新工艺等在苏绣制作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创造出苏绣新品牌。【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理解推断的能力。A.曲解文意。“现代人都希望通过现代化设计,汲取传统文化(包括传统手工艺文化)的养分”说法绝对。原文是“对于手工艺,大多数人希望通过现代化设计,汲取传统文化的养分。这其中就包括了对于传统手工艺文化的理解”。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自然也会随着新生事物的诞生而走向消亡”于文无据,材料一说“传统手工艺不会灭绝”。C.因果颠倒,原文是“现代审美观逐步趋向于体现‘抽象化’‘简洁性’‘刺激性’‘娱乐性’的特点……因而传统手工艺成为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弃儿’”。D.曲解文意,“享乐主义的审美观”“毁掉了”错误,原文是“因为这种注重实用主义的审美观使得人们更愿意去追求那些廉价、快销的产品。实用主义正在毁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之路”。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表达的观点:手工艺体现的是人的智慧、人的力量。A、B、C三项所述,都是从特定角度概述如何传承传统手工艺,均不能作为中心论点,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只有D项,总结全文,作为全文的结论,同时也是中心论点所在。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二正文部分采用层进式结构展开论述:首先,第一段“现代审美观逐步趋向于体现‘抽象化’‘简洁性’‘刺激性’‘娱乐性’的特点……因而传统手工艺成为与现代生活脱节的‘弃儿’”指出现代审美观念所具有的特点,指出传统手工艺正面临着严峻挑战的现状。接着,第二、三段“现代人在审美追求上,追求物质享乐,打破了审美中人与世界之间一种无功利的关系状态。审美与现实功利结合起来,成了一种快销品,流于浅显化、快速化、粗糙化”“因为这种注重实用主义的审美观,使得人们更愿意去追求那些廉价、快销的产品。实用主义正在毁掉传统手工艺的发展之路”“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就要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不失传统美感的好作品、好产品”从不同的角度,剖析传统手工艺面临挑战的原因和表现,分析传统手工艺未来发展的方向、创新之路。最后,第四段“审美观念会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变化而发展,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那么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就必须要创新,要结合时代审美的特点,重新焕发活力”总结全文:指出传承与发展传统手工艺,必须要创新,结合时代审美的特点,重新焕发活力。【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①加强研习。结合材料一“这种技艺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师傅传承,或者向前辈学习得来”“传统手工技艺在家传、师承,也吸引着一批有文化知识的年轻人参与进来”和材料二“传统的苏绣制作通常要经过:设计画稿、上绷、勾稿、刺绣、下绷、装裱等六道工序”可知,深入研究传统苏绣工艺的技法和蕴含的文化内涵,通过家传、师承等方式,搞好传、帮、带,使传统苏绣工艺后继有人。②坚持创新。结合材料二“现代审美观念的变化就要求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与发展必须要走创新之路,艺术家们必须从传统思维定式中走出来,在形式上进行创新,在固守本分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审美观念、融合当代科学技术、融汇当下时尚元素,打造出令消费者眼前一亮而又不失传统美感的好作品、好产品”可知,了解现代社会大众审美观点的新变化,不断尝试新材料、新工艺等在苏绣制作中科学合理的运用,创造出苏绣新品牌。(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文本一:伏击(节选)徐贵祥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斗,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学习班主任肖南发现他神情不对,走到他的面前问,凌云峰同志,你怎么啦,病了吗?他说,不,哦,是的,头晕,晕得厉害。肖南诧异地看了他一眼说,那好,你坐下休息吧。又对乔东山说,你继续。易水寒坐了下来,他清空了自己的思想,把陈达送给他的那几句话拿出来,放在心上,我信仰三民主义,不成功便成仁。乔东山说,大家都看见了,这就是凌云峰,我们的英雄。昨天夜里,我们聊起三条山战斗,我很惊讶他能死里逃生。他告诉我,他已经倒在死人堆里了,是一场大雨把他的战友浇醒,那位战友发现他还有一口气,把他背出死人堆。同志们知道吗,古莲城地处西北黄土高原,不要说冬天,就是夏天也很少下雨,怎么可能在冬天下一场大雨呢,大家相信吗?教室里的空气骤然紧张起来,易水寒的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他闭上了眼睛,该来的一定会来,那么就来吧,老子不是凌云峰,老子是国民党特务易水寒,老子是来刺探情报的,要杀要剐,随你的便,不成功,便成仁。就在这个时候,他又听见乔东山说,昨夜,当凌云峰跟我说那场大雨的时候,打死我我也不相信,我甚至在那一会工夫对他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的脑子被枪炮震坏了。 易水寒提到嗓门上的一颗心,呼的一下放回到肚子里,紧接着又被重新提了上来。乔东山说,我甚至对他的经历和身份产生了怀疑,我怀疑他不是凌云峰,我打算继续暗中注意他,调查他。霎时,易水寒的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似乎看见黑压压的人群向他逼来,无数根指头指着他,耳一片轰鸣——假的,特务,冒牌货,拉出去公审,枪毙。易水寒呼啦一下站了起来,握紧双拳,准备杀开一条血路冲出去,可是,他很快就发现,他的腿根本不听他的使唤了,他颓然跌倒在木凳上,等待未知的结局。好像过去了很多年,也许有一百年吧,他睁开眼睛,看见乔东山的嘴巴还在台上嚅动。乔东山说,同志们啊,你们知道发生了什么吗,奇迹啊。今天早晨,我借阅了一份资料,我找到了三条山战斗的一则报道,“是夜,瓢泼大雨从天而降,为古莲百年不遇”,是我们的特务团感天动地,老天爷洒下甘霖,浇醒了我们亲爱的凌团长,这是天意啊。易水寒还没有明白怎么回事,乔东山就从台上跑下来,泪花闪烁,抱住易水寒激动地说,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易水寒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颤抖了一下,在乔东山的背上拍打两下说,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有删改)文本二:在《伏击》中,易水寒是徐贵祥着力刻画的人物。从外在角色意义上,易水寒具有双重身份,他首先是国民党的特殊人才,受过专门的特务训练,接受潜伏任务后,身份就成了英雄的红军团长凌云峰。对失散归队的红军人员,当时有严格的审查制度,“学习班”的培训既是审查甄别的过程,更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正是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易水寒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洗礼。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凌云峰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他为了潜伏伪装,需要深入了解凌云峰的人生经历、成长过程和作战艺术,更有红军对凌云峰这一传奇英雄的解读和崇敬。易水寒渐渐地被凌云峰的理想所感召,为凌云峰的人格所折服。这一过程是艰巨的、痛苦的,小说借助内心独白、动作神态暗示等心理描写形式展现了这一过程,完成了对这一复杂而又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乔东山就一跃而起。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通过对比表现乔东山和易水寒不同的精神状态。B.肖南这个人物在文中着墨不多,但通过他与易水寒的对话,起到了延宕故事情节,为高潮到来蓄势的作用。C.文中乔东山这一人物不可或缺,他证实雨的真实,暗示易水寒的假冒成功,形成情节的陡转,增强了阅读体验。 D.小说场景较为复杂,历史与现实相交织、过去与现在相交织,文中乔东山的讲述内容便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以“伏击”为题,既是指现实中发生的易水寒假冒凌云峰潜入共军的事件,也暗示易水寒在共军中的遭遇在其心理上的一系列剧烈变化,可谓是一语双关。B.第二段交代“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为下文易水寒“下意识地摸枪,可是武装带上没有枪”埋下了伏笔,这一安排使得故事发展合乎逻辑。C.小说情节曲折摇摆,节奏从容和缓,乔东山的每一次停顿对易水寒而言都是一次危机,而每一次危机又都有转机,极具戏剧性效果。D.小说叙述灵活,双线交织。一条是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另一条是易水寒的心理活动及情感变化。8.文本二中提到“小说借助内心独白、动作神态暗示等心理描写形式展现了这一过程,完成了对这一复杂而又典型的人物形象塑造”。结合文本一谈谈你的理解。9.文本一画线部分极富意味,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其艺术效果。【答案】6.D7.C8.①通过易水寒的内心独白来展示人物所思所想,把其假冒的事实交代清楚。为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打好基础,为后文做铺垫。②通过动作、神态暗示来展现其在坦白、隐瞒间的矛盾斗争,使读者更细腻地体会到人物在这一过程中的痛苦与挣扎,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凸显了人物转变的价值,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本文的主题。9.①交代了故事结局,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充分表达了小说弘扬革命精神感召力的主题。②突出了学习班对易水寒精神世界转变的意义。③特务团转危为安,易水寒成为革命者,情节突转,强化了故事的戏剧性。【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小说场景较为复杂,历史与现实相交织”错误,从文中看,小说场景比较单一,主要集中在一次课堂上,也没有体现“历史与现实相交织”这一特点。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 “节奏从容和缓”说法有误。文本由乔东山对“凌云峰”由怀疑到信任的讲述过程来带动情节,串起易水寒各种心理变化,故情节应是“张弛交替”,而不是“从容和缓”。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形象和描写手法的作用的能力。文章对易水寒这一人物形象的展现,主要是通过对其本人心理、动作等的正面描写和少量乔东山等人对其的侧面描写。文章开头,出于伪装特务的特殊身份,易水寒的一些行为与别人并无不同,但通过对其心理描写的分析,如“懵懵懂懂”(一个成熟甚至可以说是优秀的军人凌云峰,为何会懵懵懂懂地穿衣服?)“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我们能感觉到他内心的所思所想,而通过“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我们才知道其实易水寒是伪装成已故烈士凌云峰的间谍,此时假冒的事实也就借此交代清楚了,这也为进一步塑造人物形象打好基础,为后文做铺垫。通过对易水寒“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也不得不站起来”“软绵绵地站了起来,……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头皮一紧,下意识地摸枪”“他用眼角的余光打量一下周围”等的动作描写,和“苍白的脸上”“额头上就冒出黄豆大的汗珠”等神态描写,我们也能很明显地看出易水寒内心的紧张,展现其在坦白、隐瞒间的矛盾斗争,使读者更细腻地体会到人物在这一过程中的痛苦与挣扎,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性,凸显了人物转变的价值,丰富了人物形象,升华了本文的主题。【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小说情节作用的能力。依据文本二中“……更是一个反复学习的过程,正是在这一漫长的过程中,易水寒接受了共产党的革命洗礼,而其中重要的一点,是他对凌云峰的理解,这种理解不仅是他为了潜伏伪装,需要深入了解凌云峰的人生经历、成长过程和作战艺术,更有红军对凌云峰这一传奇英雄的解读和崇敬”可知,划线句中易水寒表示“谢谢你乔科长,你把我们特务团说得太神奇了,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突出了学习班对易水寒精神世界转变的意义。正是因为文本一中,乔东山对三条山战斗的细节回顾和他“向死而生,置之死地而后生,我们革命者是打不死的”的语言表述,易水寒才会“分明感觉到,好像有一个东西从他的身体内脱壳而出,另一个东西注入他的血管”。正是因为心中有转变,他才会情不自禁地喊出“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这样写不仅使人物形象更加立体,而且突出了革命精神的感召力,突出了小说的主题。此外,易水寒本是一个间谍,结尾却表示“我,凌云峰,为了革命,马革裹尸在所不辞……”,这是整个故事情节的突转,也是整个文章的戏剧性转变,突出了故事的戏剧性。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苏秦拘于魏,欲走而之韩,魏氏闭关而不通。齐使苏厉为之谓魏王曰:“齐请以宋地封泾阳君①,而秦不必也。夫秦非不利有齐而得宋地也,然其所以不受者,不信齐王与苏秦也。今秦见齐、魏之不合也如此其甚也,则齐必不欺秦,而秦信齐矣。齐、秦合而泾阳君有宋地,则非魏之利也。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夫齐、秦不合,天下无忧,伐齐成则地广矣。”(节选自《战国策·魏策》)材料二: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赢縢履跨,负书担橐,形容枯槁,面目犁黑,状有愧色。归至家,妻不下经,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苏秦喟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期年,揣摩成,曰:“此真可以说当世之君矣。”于是乃摩燕鸟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受相印,革车百乘,锦绣千纯,白璧百双,黄金万溢,以随其后,约从散横以抑强秦,故苏秦相于赵而关不通。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诸侯相亲,贤于兄弟。夫贤人在而天下服,一人用而天下从,故曰:式于政不式于勇;式于廊庙之内,不式于四境之外。当秦之隆黄金万溢为用转毂连骑炫横于道山东之国从风而服,使赵大重。且夫苏秦,特穷巷掘门桑户楼枢之士耳,伏轼搏街,横历天下,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将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闻之,清宫除道,张乐设饮,郊迎三十里(节选自《战国策·秦策》)【注】①泾阳君:秦惠文王之子,秦昭襄王的弟弟。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当秦之A隆B黄金万溢C为用D转毂E连骑F炫横G于道。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走,逃跑。与《阿房宫赋》中“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的“走”不同。B.书,书籍。与《春望》中“家书抵万金”的“书”不相同。C.封,册封,封授。与《烛之武退秦师》中“既东封郑”的“封”不同。D.除,指宫殿的台阶。与《陈情表》中“除臣洗马”的“除”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国请求把宋地分封给泾阳君,秦国却没有采纳,苏厉认为是因为秦国不相信齐王和苏秦。B.苏秦返回家乡后,决定发奋苦读,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C.苦读后苏秦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获得成功,拜受相印。D.苏秦开始不过是一个出身穷巷、窑门、桑户、卷枢之中的贫士,成功以后,获得多国尊崇。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故王不如复东苏秦,秦必疑齐而不听也。(2)廷说诸侯之王,杜左右之口,天下莫之能伉。14.结合上面材料,概括苏秦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答案】10.BDF11.D12.B13.(1)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听信它。(2)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阻止左右大臣的言论,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14.①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②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③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④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溢被他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秦之隆”为主谓结构,后面断开;“黄金万溢为用”,被动句,“用”为谓语,后面断开;“转毂连骑”,主谓宾结构齐全,后面断开。故选BDF。【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逃跑/趋向。句意:想要离开逃到韩国去;/它从骊山向北建筑,再往西转弯,一直走向咸阳。B.书籍/信。句意:于是半夜找书;/家书难得,一封抵得上万两黄金。C.册封,封授/使……成为边邑。句意:封苏秦为武安君;/(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D.文中的“除”,含义为“除去,清除”。“除臣洗马”的“除”含义为“授予官职”。句意:收拾房屋,打扫街道;/授予我太子洗马的官职。 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主要是因为自己回家以后,连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错误,结合“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分析可知,妻子、父母都不理解自己这只是一方面的原因,主要原因应该是自己游说秦王失利。故选B。【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故”,所以;“东”,让……回到东边;“不听”,不听信。(2)“廷”,在朝廷上;“杜”,阻止;“左右”,左右大臣;“莫之能伉”,宾语前置,应为“莫能伉之”。【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结合“期年,揣摩成”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他有坚持不懈的执着精神;结合“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他反复钻研的苦读经历;结合“于是乃摩燕乌集阙,见说赵王于华屋之下,抵掌而谈,赵王大悦,封为武安君”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他出类拔萃的游说能力;结合“当此之时,天下之大,万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苏秦之策”分析可知,苏秦成功因为各国政要的大力支持。参考译文:材料一:苏秦被扣押在魏国,想要离开逃到韩国去,魏国关闭城门而出不去。齐国派苏厉替他对魏王说:“齐国请求把宋国的土地分封给泾阳君,可是秦国不接受。有齐国的帮助而得到宋国的土地对秦国并非不利,然而秦国之所以没有采纳齐国请求的原因,是不相信齐王和苏秦。现在秦国看到齐国、魏国不和,达到如此厉害的地步,那么齐国一定不欺骗秦国,而秦国也会信任齐国了。齐、秦联合而泾阳君享有宋国土地,就不是对魏国有利了。所以大王不如让苏秦回到东面的齐国,秦国一定怀疑齐国而不听信他。齐、秦不和,天下便没有忧虑,讨伐齐国成功了,那么您的土地就扩大了。”材料二: 劝说秦王的奏折多次呈上,而苏秦的主张仍未实行,黑貂皮大衣穿破了,一百斤黄金也用完了,钱财一点不剩,只得离开秦国,返回家乡。他缠着绑腿布,穿着草鞋,背着书箱,挑着书橐,脸上又瘦又黑,一脸羞愧之色。回到家里,妻子不下织机,嫂子不去做饭,父母不与他说话。苏秦长叹道:“妻子不把我当丈夫,嫂子不把我当小叔,父母不把我当儿子,这都是秦的过错啊!”于是半夜找书,摆开几十只书箱,找到了姜太公的兵书,埋头诵读,反复选择、熟习、研究、体会。读到昏昏欲睡时,就拿针刺自己的大腿,鲜血一直流到脚跟,并自言自语:“哪有去游说国君,而不能让他拿出金玉锦绣,取得卿相之尊的人呢?”满一年,研究成功,说:“这下真的可以去游说当代国君了。”于是就登上名为燕乌集的宫阙,在宫殿之下谒见并游说赵王,拍着手掌侃侃而谈,赵王大喜,封苏秦为武安君。拜受相印,以兵车一百辆,锦绣一千匹,白璧一百对,黄金一万溢,跟在他的后面,用来联合六国,瓦解连横,抑制强秦,所以苏秦在赵国为相而函谷关交通断绝。在这个时候,那么大的天下,那么多的百姓,王侯的威望,谋臣的权力,都要取决于苏秦的策略。没有花费一斗粮,没有烦劳一个兵,一个战士也不作战,一根弓弦也不断绝,一支箭也不弯折,诸侯相亲,胜过兄弟。贤人在位而天下驯服,一人被用而天下安顺,所以说:应运用德政不应凭借勇力;应用心于朝廷之内,不应用心于国土之外。在苏秦显赫尊荣之时,黄金万溢被他使用,随从车骑络绎不绝,一路炫耀,崤山以东各国随风折服,从而使赵国的威望极大地提高了。况且那个苏秦,只不过是出于穷巷、窑门、桑户、棬枢之中的贫士罢了,但他伏在车轼之上,牵着马的勒头,横行于天下,在朝廷上劝说诸侯王,阻止左右大臣的言论,天下没有人能与他匹敌。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秋来李贺桐风惊心壮士苦,衰灯络纬①啼寒素②。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思牵今夜肠应直,雨冷香魂③吊书客。秋坟鬼唱鲍家诗④,恨血⑤千年土中碧。【注】①络纬:名叫纺织娘的小虫。②寒素:简陋的院落,也指清贫的人。③香魂:指前代诗人的魂魄。④鲍家诗,指南朝宋鲍照的诗。鲍照曾写过《行路难》组诗,抒发怀才不遇之情。⑤恨血:《庄子》中说:“苌弘死于蜀,藏其血,三年化为碧。”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诗人以“壮士”自称,表达了高标自许的情怀,一个“苦”字,为全诗诗眼,奠定了感情基调。B.纺织娘的啼叫声声入耳,衬托出秋日夜晚的荒寒冷寂,面对衰灯,耳听秋声,诗人不禁感慨万千。 C.诗人担心自己用竹简辛苦写成的书受人嫉妒而遭毁坏,因为像蠹虫一样粉噬贤者的坏人太多。D.诗人的思想在这样枯寂黯然的夜里被牵扯着,他的肚肠都快要因此而愁直了,悲情溢于言表。16.请简要概括本诗和鲍照《拟行路难(其四)》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和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答案】15.C16.同:从情感上来看,都表现了作者感叹命运不济,无人赏识的悲凉和痛苦。异:手法上,鲍诗开篇以水比兴,写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着直抒胸臆和借酒与歌间接抒情相结合来抒情,而李诗通过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兼用肠直和香魂吊客的夸张想象以及典故来抒情。【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语言、手法及情感的能力。C.颔联理解有误。“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虫粉空蠹”意为谁会来看我苦心写就并用青简编成的书,让简书不被蠹虫蛀成粉末呢?诗人用问句表达的是自己辛苦写成的书无人看,导致竹简被蠹虫蛀成粉末,抒发的是无人赏识的悲伤。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情感、手法技巧和意境风格的能力。(1)比较鉴赏两首诗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相同之处李诗首句一“苦”字给全诗定下了基调,颔联以“自己辛苦写成的书无人看,导致竹简被蠹虫蛀成粉末”,抒发的是无人赏识的悲伤。颈联紧接上面两句的意思,诗人辗转反侧,彻夜无眠,深深为世无知音、英雄无主的忧愤愁思所缠绕折磨,似乎九曲回肠都要拉成直的了。诗人痛苦地思索着,思索着,在衰灯明灭之中,仿佛看到赏识他的知音就在眼前,一位古代诗人的“香魂”前来吊问他这个“书客”来了。尾联用典,表面是写鬼唱鲍诗、恨血化碧,实际上是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胸中的块垒。志士才人怀才不遇,这正是千古同恨的事情。鲍诗首两句以水比兴,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下四句,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他并没有直面人间的不平去歌呼呐喊,而是首先以“人生亦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社会与人生的错位现象,并渴望借此从“行叹复坐愁”的苦闷之中求得解脱;继而又以“酌酒以自宽”来慰藉心态失去的平衡;然而,举杯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诗的结尾,作者吐出真情,“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可见从情感上来看,两首诗都表现了作者感叹命运不济,无人赏识的悲凉和痛苦。(2)比较鉴赏两首诗在手法技巧方面的不同之处 李诗寄情于物,以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兼用肠直和香魂吊客的夸张想象以及鲍诗、恨血的典故来抒情,感叹命运不济,报国无门,写尽了作者心中的悲凉和痛苦。鲍诗起首两句以水比兴,通过对泻水的寻常现象的描写,形象地揭示出了现实社会里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着诗人转向自己的心态剖白;又借酒与歌间接抒情;尾联更是直抒胸臆,将其忍辱负重、矛盾痛苦的精神状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综上分析,鲍诗开篇以水比兴,写门阀制度的不合理性,接着直抒胸臆和借酒与歌间接抒情相结合来抒情,而李诗通过桐风、衰灯、寒素、冷香、秋坟、恨血等意象构成一幅凄凉的画面,抒发悲秋之情,兼用肠直和香魂吊客的夸张想象以及典故来抒情。李诗以浪漫主义的以幻写真的独特手法,在深远的悲愤和瑰丽奇特的艺术形象间达到了和谐的统一,体现了李贺诗歌诡谲凄异的风格。鲍诗则抒写诗人在门阀制度重压下,深感世路艰难激发起的愤慨不平之情,两用“问”句,悲慨激愤。可见意境风格上,李诗诡谲凄异,鲍诗悲慨激愤。(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其中功亏一篑是因为“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是因为“___________”。(2)贾谊《过秦论》中,秦孝公时采取“____________”的对外政策。后来多国合纵抗秦,秦人开关迎敌,但是九国之师“______”。(3)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表明自己关于生和死,长寿和短命的观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吾止也②.吾往也③.外连衡而斗诸侯④.逡巡而不敢进⑤.固知一死生为虚诞⑥.齐彭殇为妄作【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衡、逡巡、固、诞、殇。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岁末,有许多贺年片飞来飞去,像候鸟一样。从我手上飞走的鸟儿,却是小小一袭素羽,千篇一律写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我的鸟儿太①,一点都没有奢华风和富贵气。我让它就这样飞向你,愿你明白这一种真挚。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我向往的画面,我迷恋的音乐,把它送给你,你会明白吗?给你,聪明而不安定的女孩。人生不可能有太多的狂喜大悲,在这里找不到的浪漫奇情,在别处、在远方也依然是海市蜃楼。真要把所有的青春②,作一次豪赌吗?为什么不回到起始的单纯?一切的一切,听其自然,如松间明月朗朗地照,如石上清泉涓涓地流,不好吗?对你,这句诗是一种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你喜欢吗?给你,我朝夕共事的朋友。我们原该相知很深的,但也许太熟悉了,反而无法真正沟通。一株柳树与一株水杉,栽得再近也无法彼此了解。但我们不是草木,我们为什么这样?真想让你明白:我无意于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我只想在自己的围墙之内,让我的心灵自由生长,迎风开出素淡的花。可我不能解释,因为那也许低看了你。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③的默契。你会珍惜吗?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朴实无华②孤注一掷③不存芥蒂(心照不宣)19.拟物(比拟)。构成:用“自由生长”“开出素淡的花”这些形容植物的词语修饰心灵,构成一组拟物。表达效果:生动形象地赋予了心灵淡泊自赏、与世无争的形象特质,表达了作者对无须防范、恬淡两安的朋友关系的向往追求。【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处:根据第一段“素羽”和后一句“一点都没有奢华风和富贵气”的提示,此处强调的是“朴素”的特点,所以可填“朴实无华”。朴实无华:指质朴而不浮华。第二处:根据原文“把所有的青春”“一次豪赌”语境的提示,此处强调的是“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所以可填“孤注一掷”。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次押上去,决一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第三处:根据上文“可我不能解释,因为那也许低看了你”,还有此空前边“无须防范”的提示,此处说的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密切,没有猜疑,彼此默契”的特点,所以可填“不存芥蒂”“心照不宣”等。不存芥蒂:心里不积存怨恨和不快。形容人心地宽,气量大。心照不宣: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能力。(1)修辞:画横线句子以“自由生长”“开出素淡的花”写“我的心灵”,属于以A物饰B 物,这是“拟物”(比拟)的修辞手法。(2)构成和效果:结合前文“我无意于与人竞争什么”“也不想在某个光圈中成为聚光点”,后文的“对你,这句诗是一种无须防范、不存芥蒂(心照不宣)的默契。你会珍惜吗?”可知,“自由生长”“开出素淡的花”本身是来形容“物”的词语,在这里却来修饰人的“心灵”,将抽象的内心形象具体化,赋予了心灵淡泊自赏、与世无争的形象特质,即“自由”和“素淡”,表达了作者对彼此心里明白,而不公开说出来的没有猜疑,彼此默契朋友关系的向往追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寒夜灯柱”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因大气中的冰晶反射灯光而形成。寒夜灯柱具有①,绝美程度可以和极光比肩。由于出现冰晶是形成“灯柱”的必要条件,人们一度普遍认为温度较高的热带、亚热带地区是不可能出现这一景观的。然而,令很多人没有想到的是,自然条件下还存在一种和寒夜灯柱的形成原理相同的大气光学现象——暖夜灯柱。暖夜灯柱是一种出现在非极寒地区的灯柱现象,比寒夜灯柱更加罕见。2020年5月10日晚,我国厦门就曾经出现过一次,而当时厦门地表温度已经达到了25摄氏度。气象专家认为,地表温度的高低并不是光柱现象形成的决定性因素。夜间没有太阳辐射,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高空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温度低,当空气达到足够的湿度时,②。然而,有了冰晶并不意味着暖夜灯柱一定会出现,要想看到它还必须满足无风、通透等条件。首先,高空中的空气流动往往比地表更加频繁,因此,“无风”的状态也要比地表更为难得。其次,③,低空没有明显的云雾遮挡才能满足暖夜灯柱的形成条件。最后,因为满足了上述所有的条件,也需要这片可遇不可求的冰晶刚好位于光源充足的城镇上空,才有足够的可供反射。总而言之,无论“寒夜”还是“暖夜”,想要看到灯柱现象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缺一项都不行。20.下列句子中的“人”和文中加点处的“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这两天人不大舒服,请假在家休息。B.杜富国同志人很好,值得大家学习。C.《疫情防控指南》已到,人手一册。D.织布车间正缺人,你们几个去支援。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答案】20.C21.①很高观赏价值(绝美的视觉效果)②就可以满足冰晶的形成条件(就会形成冰晶)③夜空需要具备较好的通透性22. 即使满足了上述所有的条件,还需要这片可遇不可求的冰晶刚好位于光源充足的城镇上空,才有足够的光线可供反射。【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A.“人”是指人的身体(或意识)。B.“人”是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C.“人”与文中加点的“人”都是指每个人或者一定人群中的每一个人。D.“人”是指人手,劳动力。故选C。【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由“绝美程度可以和极光比肩”可知,这里是说“寒夜灯柱”很美,观赏价值高,可填:很高观赏价值(或绝美的视觉效果);②由第一段“因大气中的冰晶反射灯光而形成”可知,“寒夜灯柱”的形成需要有“冰晶”;而此处前文说“当空气达到足够的湿度时”,这是冰晶形成的条件,满足这个条件应该就能够形成冰晶,后文也有“有了冰晶”,可填:就可以满足冰晶的形成条件(或就会形成冰晶);③由“要想看到它还必须满足无风、通透等条件”可知两个条件分别是“无风”和“通透”,而“低空没有明显的云雾遮挡才能满足暖夜灯柱的形成条件”对应的就是“通透”,可填:夜空需要具备较好的通透性。【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搭配不当,“因为”“也”关联词语使用不当,整个句子是表假设关系的句子,应把“因为”改为“即使”;不合逻辑,第二个句子“需要这片可遇不可求的冰晶刚好位于光源充足的城镇上空”是另外一个必须条件,所以应把“也”改为“还”;成分残缺,第三个句子“足够”后边缺少中心词“光线”。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材料一:不临帖就不能学书法。唐代书法大家孙过庭这样形容不临帖的人:“ 任笔为体,聚墨成形,心昏拟效之方,手迷挥运之理,求其妍妙,不亦谬哉!”大意是说不懂得书法临摹,难写出一手好字。材料二:如果学习只在于模仿,那么我们就不会有科学,不会有艺术。——高尔基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一,注意抓材料中的关键句“不懂得书法临药,难写出一手好字”,强调学习书法开始总得有个模仿的过程,从模仿中去领悟技巧。材料二,引用高尔基的名言,强调学习过程中,不能只限于模仿,实则强调了创新的重要性。综合两则材料立意为:模仿是学习的一个初始阶段,由模仿到创新,才是学习和实践的最终路线。文中只谈模仿或只谈创新,都视为立意不全面。模仿,即学着别人的样子重复地做。但“模仿”并非机械重复,而应是“敏于模仿”“善于模仿”。也就是通过“模仿”得到相应的知识、技能、方法等之后,就需要突破“模仿”,进行创新,否则就永远突破不了被模仿对象,没有自己的生命。通过模仿,我们可以借鉴,取长补短,为己所用;为创新做好准备、注入活力。模仿不是目的,而是阶段和手段,模仿最终还是应该创新。考生可结合社会实际展开论述,如中国科技发展,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这是模仿;但是中国发展要崛起,单纯的模仿明显是行不通的,我们要有自己的知识产权,在高新尖领域,要有自主的技术创新。如社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经历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如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在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实际,选择自己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可以开创出自己的新天地。立意:1.始于模仿,终于独创。2.在模仿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3.敏于模仿,高效创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7 03:5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702.3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