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内蒙古赤峰二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赤峰二中2023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4小题。材料一:从东汉末年到魏晋,意识形态领域内的新思潮即所谓新的世界观人生观,和反映在文艺、美学上的同一思潮的基本特征,是什么呢?简单说来,这就是人的觉醒。它恰好成为从两汉时代逐渐脱身出来的一种历史前进的音响。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文艺和审美心理比起其他领域,反映得更为敏感、直接和清晰一些。《古诗十九首》以及风格与之极为接近的苏李诗(东汉无名氏文人假托李陵所作的三首抒情诗,及假托苏武所作的四首诗,被人们合称为苏李诗),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开一代先声。它们在对日常时世、人事、节候、名利、享乐等等咏叹中,直抒胸臆,深发感喟。在这种感叹抒发中,突出的是一种性命短促、人生无常的悲伤。这种对生死存亡的重视、哀伤,对人生短促的感慨、喟叹,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他们唱出的都是同一哀伤,同一感叹,同一种思绪,同一种音调。可见这个问题在当时社会心理和意识形态上具有重要的位置,是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的一个核心部分。这个核心便是在怀疑论哲学思潮下对人生的执着。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而它们正是在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从经术到宿命,从鬼神迷信到道德节操的怀疑和否定基础上产生出来的。正是对外在权威的怀疑和否定,才有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也就是说,以前所宣传和相信的那套伦理道德、鬼神迷信、谶纬宿命、烦琐经术等等规范、标准、价值,都是虚假的或值得怀疑的,它们并不可信或无价值。只有人必然要死才是真的,只有短促的人生中总充满那么多的生离死别哀伤不幸才是真的。既然如此,那为什么不抓紧生活,尽情享受呢?为什么不珍重自己生命呢?表面看来似乎是无耻地在贪图享乐、腐败、堕落,其实,恰恰相反,它是在当时特定历史条件下深刻地表现了对人生、生活的极力追求。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从黄巾起义前后起,整个社会日渐动荡,接着便是战祸不已,疾疫流行,死亡枕藉,连大批的上层贵族也在所不免。“徐(干)陈(琳)应(玚)刘(桢),一时俱逝”,荣华富贵,顷刻丧落,曹丕曹植也都只活了四十岁……既然如此,而既定的传统、事物、功业、学问、信仰又并不怎么可信可靠,大都是从外面强加给人们的,那么个人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就突现出来了,如何有意义地自觉地充分把握住这短促而多苦难的人生,使之更为丰富满足,便突现出来了。它实质上标志着一种人的觉醒,即在怀疑和否定旧有传统标准和信仰价值的条件下,人对自己生命、意义、命运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节选自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减)材料二:如果将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都称作乱世,也许并不过分。在这种情况下,文学创作很自然地形成一些共同的主题。其中之一就是生死主题。 生死主题主要是感慨人生的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如何迎接死的思考。在汉乐府和《古诗十九首》中已有不少感叹生死的诗歌,《薤露》《蒿里》之作,以及“人生非金石,岂能长寿考”等诗句,可以说是这类主题的直接源头。魏晋以后,生死主题越发普遍了,曹丕的《与吴质书》很真切地表现了当时带有普遍性的想法:“昔年疾疫,亲故多离其灾。徐、陈、应、刘,一时俱逝,痛可言邪!……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他因疾疫造成众多亲故死亡而深感悲痛,由此想到少壮当努力成就一番事业,又想秉烛夜游及时行乐。生与死是一个带有哲理意味的主题,如果结合人生的真实体验可以写得有血有肉,如:“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曹操《短歌行》)“有生必有死,早终非命促。”“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陶渊明《拟挽歌辞》)“春草暮兮秋风惊,秋风罢兮春草生。绮罗毕兮池馆尽,琴瑟灭兮丘垄平。自古皆有死,莫不饮恨而吞声。”(江淹《恨赋》)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对待人生的态度无非四种:一是提高生命的质量,及时勉励建功立业;二是增加生命的长度,服食求仙,这要借助药;三是增加生命的密度,及时行乐,这须借助酒。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诗人不再是一个自叹生命短促的渺小生灵,他具有与“大化”合一的身份和超越生死的眼光,因此这类诗歌便有了新的面貌。(节选自袁行霈《中国文学史》,有删减)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如果诗人的活动和观念时常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那么对生死存亡的思考就不可能出现。B.东汉末至魏晋诗歌中突出生命短暂、人生无常的悲伤,这是人的觉醒在文艺和审美心理领域的表现。C.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大体是乱世,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文学创作上出现生死主题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D.在对待人生的态度中,诗人的第四种态度无疑与同时代其他诗人不同,因此这一类作品便有了新的风貌。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古诗十九首》以及苏李诗对后世产生的影响,不仅体现在时间的跨度上,也体现在群体的广度上。B.魏晋时期会产生出新的世界观人生观,与这个时期的人们对原来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怀疑和否定有关系。C.从魏晋南北朝时期诗人们对待人生的态度中,我们可以想见,酒和药在文人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3.最能体现材料二中所提到的“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的一项是()(3分)A.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B.朱门何足荣?未若托蓬莱。C.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D.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4.请以曹操的《短歌行》为例,说明它如何体现了材料一中画线句子的观点。(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5-8小题。无法完成的画像刘建东屋子里弥漫着一股淡淡的烧焦的味道。女孩被一个中年妇女领进来,中年妇女是女孩的舅妈。她粗声说:“我外甥女,小卿。”时间停留在1944年的春末。这一年我十五岁,师傅杨宝丰大约四十岁,是城里唯一的炭精画画师,专门给人画像,给活着的人画,也为故去的人画,大约一天时间就能完成。师傅保持着一个传统,画遗像一定得到死者的家里去画。我想,可能是不想把晦气留在自己家里吧。舅妈说:“我这小姑子三年前不见了,小卿也不知道她娘去了哪里。我们找了她整整三年,慢慢地,我们也就不抱什么希望了,就当我这小姑子死了,所以才请您来给画一张像。”“我需要她的照片,你们找出来,我来挑一张。”舅妈转向小卿:“快去把照片拿出来。”小卿指着墙角处放着的一个搪瓷脸盆,小声凄凄地说:“喏,都在那里。”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声音尖厉起来,抓住小卿的细胳膊:“你把照片都烧了!这是为啥?”“我娘没死,她找我爹去了。”小卿嘤嘤地哭出声来,她不相信母亲离世了。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递给我师傅:“您看,这个行不行?我只找到这一张。您说一个年轻女子,天天在外面疯跑,净和一些陌生的人打交道。”师傅盯着照片,似是在认真辨认照片中的人,半天没有说话。“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的?”“大概十三年前吧。”舅妈说。 我看到的那张旧照片,在时间无情的作用下,有些暗淡模糊。我很奇怪,以往,师傅对照片质量很挑剔。而这一次,他是在勉为其难,在冒一个很大的险。一切准备停当,师傅开始作画。每一次,都是从眼睛画起,这是老规矩。师傅告诉我,眼睛是一幅肖像画的魂魄,只要魂魄活了,这幅画就成功了一大半。而这一天,1944年春天的一天,面对草稿,他稍微犹豫了片刻,然后,用小楷毛笔沾上炭精粉,笔落在了鼻子上。直到第四天傍晚,漫长的作画过程还未能结束。只留下一只眼睛,他再也画不动了。那一小块空白,像是一个深不见底的洞,特别突兀刺眼。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我反复看着那张旧照片,看着照片上青春而朦胧的脸庞,再看看素描纸上,那一个意气风发而清晰的面孔是多么来之不易啊。师傅疲惫不堪地说:“明天早晨收尾。”第五天一早,我掀开宣纸,惊得大叫一声:“哎呀!”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舅妈把小卿从院子外领进来。师傅和蔼地拍拍她的头,问:“你见过那张画像没?”整晚,只有她一个人在家里。小卿摇摇头,又摇摇头。师傅挥了挥手,然后坐在椅子上,大口大口地喘着粗气。我胆战心惊地看着他,束手无策。师傅说:“我重新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除了要修正一下头发等细微处,连最后的那只眼睛都已经画好了。那一刻,师傅四肢摊开,瘫坐在椅子上,面色苍白,汗湿衣袖,头发打着绺垂在额头上。小卿看到画像,突然间趴在桌子上,放声痛哭。为了保护,我背着画夹,回到了店里。画夹被我放在柜台上。临睡前,我看了画夹最后一眼,眼睛才沉沉地闭上。不知睡了多久,我突然醒来,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我从床铺上爬起来,蹑手蹑脚地摸向柜台,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惊出了一身的冷汗。声音仿佛来自屋外,店门虚掩着,我轻轻推开它,脚落下去,感觉像是落进了深渊之中。借着淡淡的月光,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那人终于有了动静,他打着了火,在烧什么东西。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视线顺着火光向上移动,我一屁股坐到了地上——那个人竟是师傅。我的脑子瞬间便凝固了。画像的事就此结束。师傅彻底放弃了为小卿母亲画像。我和师傅,谁也没有再提起画像的事。一年之后的某一天,我在店里等着师傅,等了一天,两天,一个月,两个月,没有等到他。师傅再也没有出现,我不死心,走遍了整个城里,也没有见到他的踪影。没有人告诉我发生了什么。1951年的一天,我的画店里走进来一个年轻的姑娘,她面色凝重,年轻的脸上写满了哀伤。“我是小卿。”她说,“我想请你画一张肖像。”我急忙热情、手忙脚乱地请她坐下来,小心地问她:“找到你娘了吗?”小卿努力克制着悲伤,对我说:“邯郸解放后,有一天,舅舅突然拉着我狂奔到烈士纪念堂里。我们站在一张合影前,合影上是两个年轻的男人和两个年轻的女人。我越看,其中一个年轻女人越像我娘。我确信,她就是我娘。我蹲在那里失声痛哭。后来,一个陌生的女人走到我身边,问我为啥哭泣。我指着照片说,那是我娘。她把我揽在怀里,也是放声大哭。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我潸然泪下。(有删改) 5.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以抗日战争为背景,以小卿的舅妈邀请杨宝丰为小卿失踪三年的母亲画遗像来引入故事。B.小说没有直接描写隐秘战线的事情,而是通过画像这一普通事件来反映,于细微处见精神。C.画师勉为其难地画像和画成之后烧掉画像,主要是他也认为小卿母亲未死不愿为其画遗像。D.自行车铃声给师傅带来巨大惊扰,暗示了师傅对画像失踪后可能带来风险的担忧。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我”是故事的讲述者,小说从“我”的角度去观察揣摩人物,抒发情感,是小说的线索人物。B.小说善于借助物象推进故事发展,如合影照片的出现,交代了人物之间的关系,解答了前文的悬疑,故事情节有了突转。C.时间背景1944年、1951年使小说描写的环境有了象征性,如“暗夜”象征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革命的兴盛。D.小说只叙述了画像未完成和烈士纪念堂的故事,而革命者的形象需要读者自己构想,这种留白手法使小说显得含蓄而有张力。7.师傅为什么要烧掉倾注了大量心血且即将完成的画像?请结合文本简要说明。(4分)8.小说情节主要围绕“画像”展开,一波三折,画像最终也无法完成,作者这样安排有何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9分)(一)文言文阅读(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9-13小题。材料一:李白,字太白。十岁通诗书,既长,隐岷山。州举有道,不应,苏颋为益州长史,见白异之,曰:“是子天才英特,少益以学,可比相如。”然喜纵横术,击剑,为任侠,轻财重施。更客任城。天宝初,南入会稽,与吴筠善,筠被召,故白亦至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白犹与饮徒醉于市。帝坐沈香子亭,意有所感,欲得白为乐章,召入,而白已醉,左右以水洗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帝爱其才,数宴见。白尝侍帝,醉,使高力士脱靴,力士素贵,耻之,擿其诗以激杨贵妃。帝欲官白,妃辄沮止。白自知不为亲近所容,益骜放不自修。恳求还山,帝赐金放还。白浮游四方。安禄山反,转侧宿松、匡庐间,永王璘辟为府僚佐。璘起兵,逃还彭泽;璘败,当诛。初,白游并州,见郭子仪,奇之。子仪尝犯法,白为救免。至是,子仪请解官以赎,有诏长流夜郎。会赦,还寻阳,坐事下狱。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李阳冰为当涂令,白依之。代宗立,以左拾遗召,而白已卒,年六十余。(选自《新唐书·李白传》,有删改)材料二: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选自《唐才子传·李白》,有删改)9.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时宋若思A将吴兵三千B赴河南C道D寻阳E释囚F辟为参谋G未几H辞职。10.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太白,是李白的字。男子18岁举行冠礼或女子15岁举行笄礼时,父母、前辈或师长为他们取字。B.天宝,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古人除了使用帝王年号纪年,还常使用干支纪年。C.故,因此、所以,与《归园田居(其一)》中“池鱼思故渊”的“故”词义不同。 D.为,表示被动,与《琵琶行并序》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的“为”词义不同。11.下列对材料中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州里推举有道科,李白不应举;益州长史苏颋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后来李白到了长安,贺知章称赞他的诗文。B.唐玄宗诏命李白为翰林院供奉,皇帝曾突然心有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他稍稍醒酒后挥笔成文。C.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郭子仪为李白赎罪,皇帝就下诏将李白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又因事获罪而下狱。D.李白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路过县衙门,县令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审问,李白在供词中写有“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等。12.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左右以水洗面,稍解,援笔成文,婉丽精切,无留思。(4分)(2)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4分)13.请根据两则材料简要概括李白的形象。(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4-15题。牡丹韩琮①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名移②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①大中十二年(858),韩琮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并失官。②移:改变。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牡丹不在桃杏开放的时节与之争艳,而是叶帐成阴时才绽放花朵。B.“晓艳”“暮香”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描写牡丹花朵凝露、幽香飘溢。C.与兰草杜若相比,牡丹贵为花中之王,擅长在富贵人家的宅第安享荣华。D.尾联写暮霞般的牡丹凋零,空留下似屏的绿叶,寄寓了诗人无限的感慨。15.本诗与周敦颐的《爱莲说》都写到了牡丹,但牡丹的作用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词人神游故国后,用“_______,_______”来表达年华逝去的感慨。(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上片中“_________”一句形容南朝刘裕军队的浩大气势,下片中“________”一句写好大喜功的刘义隆的惨败局面。(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梦中的声音,意动林泉,使人心惊胆战。(4)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两句使用叠字,增添了乡村远景的平静安详之感。(5)善用修辞来描写事物是古诗词的一大特点,曹操《短歌行》与《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樯橹”运用同一修辞手法的诗句有“____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火山爆发时喷射出大量炽热岩浆,为什么会导致气温变低呢?原来火山爆发时就像地球打了一个“饱嗝儿” ,①矿物粒子及颗粒物会裹挟着烟尘形成庞大的蘑菇云,②如果爆发的强度足够大,③便会瞬间穿透对流层,④进入相对稳定的平流层。⑤其中一部分颗粒物很快会随风雨降落到地面,⑥且另一部分以硫化物为主的物质在平流层中长期无法沉降,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会迅速扩散,像遮阳伞一样反射太阳光,被称为“阳伞效应”。这些气溶胶颗粒又是形成云层冰晶的凝结核,这也导致火山灰波及之处多为阴雨天气。而水汽在向液态、固态水转化的过程中也会吸收大量太阳辐射。正是因为太阳辐射被大量反射或吸收,在强烈火山喷发活动后,地表会出现明显的降温现象,有时这一效应会持续数年,便会形成“火山冬天”,进而引发所谓的“无夏之年”。这种“阳伞效应”的降温作用能否帮助我们抵消全球变暖呢?火山爆发带来的危害远大于积极效益,靠火山爆发去解决全球变暖,不仅不靠谱,反而会适得其反。17.文中第一段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18.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中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B.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形成的硫酸盐气溶胶会迅速扩散,像遮阳伞一样反射太阳光,被称为“阳伞效应”。C.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D.多灾多难的黄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19.上小学六年级的弟弟对火山爆发可能引发“无夏之年”的说法颇为不解,请你用含有因果关系的句子向他解释主要原因,表达清晰流畅,不超过80字。(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春雷响,万物长”,惊蛰一到,春催万物,不论是植物、动物,还是其他自然景观,①。从惊蛰开始,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已进入春耕季节。一年之计在春耕,春得一犁雨,秋收万担粮。故而,惊蛰来了,春忙也来了。四时五谷,皆始于此。春忙如故,农事寻常。除了春光春色,古代的诗人们也将目光瞄向田间地头,捕捉农人的身影和农事的繁忙。“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人间务生事,耕种满田畴”,这些诗句,既提醒农人不要误了农时,也描绘出了农人生活的艰辛与不易。时代更迭,岁月变迁。现代化的今天,劳动形态也日益多元。那么,传统农业劳动对劳动教育是否还有意义?从生命成长的层面看,②,而是恰恰相反——人需要耕种,尤其是中小学生。如果错过与自然链接的敏感期,中小学生就会钝化对自然万物的感觉,而这些感觉是一切心理活动能力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小学劳动教育既要对接劳动新形态,更要坚守好链接生命与自然的农事劳作。面对劳动形态的新变化,中小学劳动教育③。有学校开发家政课程,要求学生学会做家务,将自己做的拿手菜带到学校与同学分享;有学校将劳动教育与乡村振兴创意结合,组织学生深入乡村,体验农事……这样的劳动教育方式不仅学生喜欢,而且效果显著。准确地说,劳动不是为了劳动,而是为了正向的心性教育。20.下列选项中,与文中加点的“寻常”意思不同的一项是()(3分)A.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B.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C.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D.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21.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字。(6分)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尽小者大,慎微者著。——《资治通鉴》人类无小事,犹如植物没有小叶,凡事便构成岁月的动态,而世纪的面貌便是由岁月的动态汇集而成的。——雨果《悲惨世界》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 ——张桂梅华坪女高校训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小事”与“大事”的理解。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赤峰二中2023级第二次月考语文答案(11月24日)1.A2.D3.C4.①消极、悲观:《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②欲求留恋:诗歌中“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还表达了对于“人才难得”的忧愁和广纳人才的渴望。③二者看似矛盾,其实质是统一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曹操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也就是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如果……那么……就不可能出现”错。根据材料一原文第二段“在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支配控制下的两汉时代,是不可能有这种觉醒的”可知,如果人的活动和观念完全屈从于神学目的论和谶纬宿命论就不会诞生人的觉醒,而人的觉醒并不等同于对生死存亡的思考;根据材料一的第五段中也有原文“生命无常、人生易老本是古往今来一个普遍命题,魏晋诗篇中这一永恒命题的咏叹之所以具有如此感人的审美魅力而千古传诵,也是与这种思绪感情中所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可分的”可知,生死存亡的思考古往今来都有,只是审美魅力和包含的具体时代内容不一样。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材料二以曹操、陶渊明、江淹的作品和东晋玄言诗为例,说明……”说法错误,原文在材料二第二段,“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如东晋的玄言诗”,以东晋玄言诗为例只是为了说明“如果陷入纯哲学的议论又会很枯燥”而不是说明“因为对生死主题有了真实的生命体验,作品往往能有血有肉”。故选D。【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是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A.出自《驱车上东门行》,意思是四时运行无停歇,命如朝露短时尽。是感叹人生过于短暂,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B.出自郭璞的《游仙诗》,意思是富贵有什么值得荣耀的,不如托身仙山,借游仙也表达了归隐的向往。与“不以生死为念的顺应自然的态度”不同。C.出自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意思是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乐天安命,还有什么可疑虑的呢?体现了顺应自然的超越态度,属于对待人生的第四种态度。D.出自《古诗十九首》,表达的是“及时行乐”的主题,对应的是第三种人生态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首先看画线句的观点,“在表面看来似乎是如此颓废、悲观、消极的感叹中,深藏着的恰恰是它的反面,是对人生、生命、命运、生活的强烈的欲求和留恋”,意思是表明是颓废、悲观、消极,实际上暗含着正面的、积极的情感,如对人生的留恋,建功立业的渴望等。再看《短歌行》中哪些地方能体现这一特点。如诗歌开头写“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把人生比作“朝露”,极言人生短暂;“去日苦多”,在这短暂人生中,自己也已经过去了大半时间,此句更加剧了人生短暂的伤感;在这苦闷之中,只好借酒消愁。这几句表达了对人生短促的哀叹,看似是悲观消极的。 然后诗人却并不就此颓废下去,他渴望得到贤才,建立一番功业。诗中多次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如“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以及对“人才难得”的忧愁,“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也想象贤才到来的愉悦,“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䜩,心念旧恩”;“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表达了广纳贤才的渴望。这看似矛盾的心理和表现,其实质是统一的,正是因为看到了人生短促,才懂得人生的可贵,才知道应当珍惜时光,才如此渴望在短暂的生命中能够建功立业,因此要广纳人才。由此可见,《短歌行》在这人生短促的消极哀叹中,恰恰深藏着他对于建功立业的强烈欲求,也恰好能够体现画线句的观点。5.C6.C7.①同为革命者的师傅,面对牺牲的战友,师傅内心无比悲痛,不忍见到其遗容。②1944年革命形势严峻,画像如果暴露,容易对革命者及其家人造成危险。(每点2分)8.①情节上:形成了一种连续紧张的叙述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②人物塑造上:将革命者面对请求,不能拒绝又无法完成的矛盾刻画出来,凸显革命者为民族大义隐忍负重的形象。③阅读效果:画像不能完成的悬念造成阅读期待,吸引读者。④艺术效果上:画像不能完成使故事不断蓄势,真相大白时更有震撼力。(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满分)【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C.“主要是他也认为小卿母亲未死不愿为其画遗像”理解错误,画师勉为其难地画像和画成之后烧掉画像,主要是想隐瞒小卿父母的身份。故选C。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分析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C.“‘暗夜’象征白色恐怖,‘火’燃烧面积扩大,象征革命的兴盛”分析错误。这一分析过于拔高,依据原文“暗夜中恍若传来细碎的声音”可知,此处的“暗夜”只是介绍事情发生的时间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依据原文“他点了几次,才点着。燃烧的面积越来越大,被火映照的地方也扩展得越来越大”可知,师傅点了几次才点着,说明了师傅内心的不舍和无奈,此处的“火”只是一种客观的描述,是“我”所见情形的真实描写,并无象征意义。故选C。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首先,从小说结尾处,烈士陵园中母亲的墓碑与“黄姨”对母亲身份的介绍可知,小卿的母亲和师傅都是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而且师傅早就知道小卿的母亲已经牺牲,而在那个特殊的时期,面对牺牲的战友,师傅内心无比悲痛,不忍见到其遗容,所以师傅要烧掉画像。其次,依据原文“等我们哭完,她告诉我说,她是照片中的另一个女人,他们四个是曾经的战友。她让我叫她黄姨,又指着我娘左边的那个年轻男子,说是我爹”“‘我想请你给我娘画一张像。’我跟着小卿来到烈士纪念堂,看到了那张照片。我的目光落到照片上,紧紧盯着照片右首的那个男人,我有点怀疑自己的眼睛,使劲揉了揉,指着照片惊呼道:‘小卿,你看,那个人,那人是我师傅。’”在那个激荡的岁月,小卿母亲的画像如果暴露,容易对革命者及其家人造成危险,师傅为了理想和信仰只能忍着巨大的悲痛,只身投身时代洪流。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作用和对文本中重要艺术形象的鉴赏能力。从情节安排上,由“我们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脸盆底有一层燃烧后的灰烬。那可怜的灰烬还保持着照片的模样”“舅妈最终找到一张泛黄的照片”可知,从最开始家中没有母亲的照片可以参照,后从找到勉强可用的影像,再到画像的莫名丢失、被师傅毁掉,形成了一种连续紧张的叙述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从阅读效果上,几经波折,画像也没有最终完成,如此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的期待,从而吸引读者。从人物塑造上,由“我看到,师傅的右手手背上已经布满了密密的汗珠。从来没有,从来没有过,这么难熬的作画过程……宣纸下面是空荡荡的桌面,桌上桌下,都找了个遍,也未见踪影”可知,第一次画像的莫名丢失。由“我重新画……重画的过程是一场灾难。他甚至茶饭不思,每天傍晚回店的路上,走得比平日里要慢许多,偶尔有辆自行车响着铃铛疾驰而过,都把他惊得歇息几分钟才继续前行”“又过了五天,小卿母亲年轻时的画像,即将大功告成……柜台上的画夹已经不见了”“我发现浓浓的夜色中隐约有个人,正静静地站在那里。……他点了几次,才点着”可知,第二次画像的不知所终,以及贯穿其中师傅的失常反应和表现,形成了一种连续紧张的叙述节奏,使情节的发展波澜起伏。结合“黄姨领着我和小卿来到一个烈士墓前,告诉我说,这就是我师傅,这里面埋着他的一顶帽子。黄姨说,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可知,师傅作为一名革命者,明知小卿的母亲就是自己的爱人,但在当时特殊时期,面对给小卿母亲画像这一要求,既不能拒绝又无法完成,从而突显了革命者为民族大义隐忍负重的伟大形象。从阅读效果上,几经波折,画像也没有最终完成,如此设置悬念,给读者以阅读的期待,从而吸引读者。 从艺术效果上,画像一波三折,最终没有完成画像,而结尾“他曾经化名杨宝丰,在城里工作过几年,他在南关开了一家画像馆,专门给人画像。我这才知道,师傅叫宋咸德”使得画像谜团终于解开了,原来,母亲和师傅都是革命战争时期从事地下工作的革命者,他们那些不为人所理解的言行才有了解释,这样使得故事更具有震撼力。9.CEG[(原文标点)时宋若思将吴兵三千赴河南,道寻阳,释囚辟为参谋,未几辞职。]10.A.“男子18岁举行冠礼”错,古代男子20岁举行冠礼;11.A(“认为他已能比肩司马相如”错误,根据原文“少益以学,可比相如”可知,应理解为“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就可以与司马相如相比”)12.(1)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渐渐醒酒,他挥笔成文,辞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左右”、“稍”、“援”和“留思”翻译正确各1分,。左右,侍从;稍,渐渐;援,拿;留思,停留思索)(2)县令(看后)又吃惊又惭愧,行礼道歉说:“不知道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离开了。(“惊愧”“谢”“去”“至”翻译正确各1分。惊愧,吃惊、惭愧;谢,道歉;至,到;去,离开)13.①文学天才,天赋异禀。②轻视财产,乐于施舍。③为人傲慢,放荡不羁。④一生漂泊,仕途坎坷。(每点1分,答对三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参考译文】材料一:李白,字太白。李白十岁通晓诗书,长大后,隐居在岷山。州里推举有道科,他不应举,苏颋任益州(今四川成都)长史,见到李白而感到奇异,说:“这个人天才英特,如果稍加努力增长学问,就可以与司马相如相比。”然而李白爱好纵横家那一套术数,学习击剑,想当个游侠之士,轻视财产而乐于施舍。李白又客居任城(今山东济宁)。天宝初年,李白南游到会稽(今浙江绍兴),和吴筠交好,吴筠被召入京,所以李白也到了长安。(李白)前去拜见贺知章,贺知章见到他的诗文,惊叹地说:“你,是(上天)谪居人间的仙人啊!”并在唐玄宗面前说起李白,唐玄宗在金銮殿召见李白,谈论当世的事情,李白于是奏上一篇赋颂。皇帝赐食给李白,并亲自为他调羹,下诏命他为翰林院供奉。李白仍和酒徒在街市上醉酒。皇帝坐在沈香子亭里,突然之间心中有些感慨,想叫李白撰制乐章,于是召他入宫,当时李白已经醉倒,左右侍从用水洗他的脸,稍稍醒酒,他挥笔成文,辞章婉转华丽而意精旨切,毫不停留思索。皇帝喜爱他的才华,几次设宴召见他。李白曾侍奉皇帝(饮酒),喝醉后,让高力士(为他)脱鞋,高力士一向高贵,以此为耻,便指摘他的诗来激怒杨贵妃。皇帝要给李白官做,杨贵妃总是阻止。李白自知不被皇帝亲近的人容忍,更加傲慢并放荡不羁。李白恳切请求引退还居山林,皇帝赏赐金帛放他回去。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安禄山造反,李白辗转往来于宿松、匡庐之间,永王李璘征用他为幕府僚佐。永王李璘起兵,李白逃回彭泽;永王李璘兵败,李白应当被处死。起初,李白游并州,曾见到郭子仪,认为他是个奇才。郭子仪曾犯法,李白出面解救郭子仪,使他最终免受处罚。这时郭子仪请求解除自己的官职来为李白赎罪,于是皇帝下诏把李白长期流放夜郎。恰逢大赦,李白回到寻阳,因事获罪而下狱。那时宋若思率领吴兵三千人前往河南,路过寻阳,释放李白并任用他为参谋,不久李白辞去参谋之职。李阳冰任当涂县令,李白投靠他。唐代宗即位,用左拾遗的官职召李白入朝(召李白入朝任左拾遗),而李白已去世,终年六十多岁。材料二:李白浮游漂泊于四方,打算登华山,带着醉意跨在驴身上而路过县衙,县令不认识李白,十分生气,派人把李白带到公堂上问道:“你是什么人,敢这样无礼!”李白在供词中不写姓名,只写:“呕吐后曾让皇上用手巾擦嘴,吃饭时皇上亲手为我调匀肉汤,写字时杨贵妃捧着砚台,高力士帮着脱靴。在天子殿门前,尚且容许我纵马奔驰;华阴县衙门口,却不能骑驴而过?”县令(看后)又吃惊又惭愧,行礼道歉说:“不知道翰林学士来到此地。”李白大笑着离开了。李白曾与崔宗之一起坐船,从采石矶到金陵,他身穿宫中特制的绸袍坐在船上,旁若无人。14.(3分)C(“擅长”有误,“擅”是独占、专有的意思。)15.(6分)①《爱莲说》中借牡丹来反衬莲的美好形象,表达了对爱慕荣华者的批判,对高洁人格的坚守;②《牡丹》托物言志(象征或借物抒情),通过对牡丹的吟咏,表明对高尚情操的推崇或赞美,以及对牡丹飘零的失落和伤感。(每点3分)《牡丹》译文 在桃花、杏花盛开时它从不与其争奇斗艳;等到叶密成帐时才慢慢开始绽放。清晨艳丽的花朵好似金掌承接着洁净清凉的露水,傍晚幽香飘溢与那豪华富丽的住宅里的香风争惹。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桃时杏日不争浓,叶帐成阴始放红。”在首联里先赞扬牡丹的品格:一是不出风头,在桃杏开花的早春时候,不与百花争艳;二是谨慎务实,不在自己条件成熟(“叶帐成阴”)时不崭露才华(红)。“晓艳远分金掌露,暮香深惹玉堂风。”接着在颔联里继续赞美牡丹的高雅和奉献。“晓艳远分金掌露”,说的是牡丹在早晨用它鲜艳如“金掌露”般的花苞在高处凝聚,承接那降落洁净清凉的露水。传说汉武帝求长生不老,以青铜铸造铜人,高擎铜盘,承接甘露称“金掌露”,以供服用。牡丹由于滋润着天赐的甘露,色更艳,香益浓,所以能“暮香深惹玉堂风”——在晚上它把幽香飘溢,与“玉堂(豪华富丽的住宅)”的香风争“惹”呢!这里,一“晓”一“暮”,概括总体,互为因果;“远分”“深惹”、上纵下横,动漪静美,尽情地把牡丹赞颂。看来诗中的牡丹,并非富贵荣禄之辈,而是赏雅惹俗的高士!“名移兰杜千年后,贵擅笙歌百醉中。”在群芳中,牡丹却遭到嫉妒,可是嫉妒者仍然是徒劳一场。颈联中诗人先讥讽道:“名移兰杜千年后”。这里的“移”字作“改变”讲。意思是说:即使像兰草、杜若一类的名花要想改变得像牡丹那样,至少得一千年以后呢!接着才充满自信地赞道:还是你啊,牡丹!“贵擅笙歌百醉中”——你是花中之王,独占尊位,比动听的笙歌还醉人哩!“如梦如仙忽零落,暮霞何处绿屏空。”牡丹的命运毕竟是不幸的:“如梦如仙忽飘零”,一个“忽”字,道出了官场风云变幻莫测的情景。“暮霞何处绿屏空”承上句“忽零落”而结。“暮霞”喻牡丹花;“绿屏”喻牡丹叶,喻比十分形象。这里诗人无限惆怅、无限深沉地感叹道:牡丹花啊,为什么像梦中的仙人一样飘走了,只空留下绿色似屏的叶子呢?此句颇有后人李清照“绿肥红瘦”的韵味。首联写牡丹的品格,颔联写牡丹的贡献,颈联转诉牡丹对嫉妒者的蔑视,尾联以落花飘零告终。全诗字字写花,处处喻人,紧密结合自己的心事,正似诗人在大中十二年(858)被都将石载顺等驱逐以后失官时心情的自况。16【答案】(1)多情应笑我  早生华发(2)气吞万里如虎  赢得仓皇北顾(3)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5)何以解忧?唯有杜康17.①“矿物粒子及颗粒物会裹挟着烟尘”改为“烟尘会裹挟着矿物粒子及颗粒物”或“矿物粒子及颗粒物被烟尘裹挟着”(答“矿物粒子及颗粒物会掺杂/混合在烟尘中”亦可);⑥“且”改为“而”或“但是”。(4分)[每改对一处给2分。第一处,主客颠倒;第二处,关联词语不合逻辑。]18.D.A.表示强调,“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B.表示特定称谓.C.表示引用D.表示特殊含义19.(4分)火山喷射出的一些物质形成的气溶胶会反射太阳光(1分),水汽转化成雨雪时要吸收太阳辐射(1分),因为太阳辐射被反射和吸收,所以热度减弱,地面温度下降,就可能引发“无夏之年”(1分)。[因果各内容要点各1分,因果关系成立1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 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20.B文中加点的“寻常”的意思是平常、普通。B.“寻常”的意思是常常、经常。A.“寻常”的意思是平常、普通C.“寻常”的意思是平常、普通。D.“寻常”的意思是平常、普通。故选B。21.①都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②不是耕种需要人③还要改进方式/方法也要随之改变22.【参考立意】人类无小事,犹如植物没有小叶,凡事便构成岁月的动态,而世纪的面貌便是由岁月的动态汇集而成的。——雨果《悲惨世界》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张桂梅华坪女高校训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小事”与“大事”的理解。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思路引擎】 这是一道二元思辨性材料作文题。由两则对比性材料构成,写作时,考生要注意审清以下内容: ①审材料。第一则材料要扣住关键词“小事”“小叶”“构成”“岁月”“世纪面貌”,这些词语的指向是人生岁月乃至世纪都是由“小事”“小叶”构成,说明“小”很重要,我们要关注小事,只有关注好了小事,才能做成做成大事。要从“小”入手,讲清楚“小事”与“大事”的辩证关系。第二则材料要关注“高山”“群峰之巅”“人杰”“伟人之巅”等关键词,这些信息告诉我们,人生应是“大”的组合,“大”的视野更加开阔,眼界更加宽广,看待事情才会更有高度,人生就是要有大格局,议论时需要侧重讲清楚“大”意义和内涵,有“大”,“小”才会更好。②审任务。“结合材料”,即告诉考生有材料意识,不能将材料置之不理而另起炉灶。观点应该涵盖材料,行文中需要艺术性运用材料。“谈谈你对小事和大事的理解”则告诉我们,要理清两者的关系,可以偏重任意一个方向,也可以辩证地看待“小事”与“大事”之间的关系。③审要求。“文体不限”就告诉我们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近些年的高考作文,虽要求是文体不限,但大多数的考生都是写议论文。综上所述,较好的立意有:①做好小事,方能成就大事,②小中铸大,③欲成大事,先做小事,④小事不干,何成大事,⑤大事做细,完美人生,⑥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⑦大行不顾细谨,⑧凡事成岁月,小叶著芳华,等等。【优秀作文1】凡事成岁月,小叶著芳华“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古至今,“小大之辩”这一哲学问题未停止讨论。小事如同细枝末叶,时刻汇聚成大事。大事和小事都是人生的一部分,我要立足于“小”,妥善处理细,用以成就“大”。老子 云:“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就告诉我们小事成就大事,大的成就往往离不开细节的加持。当“石油大王”约翰·洛克菲勒还只是石油公司的一个小员工时,他发现每次焊接输油管道都掉了39滴焊接剂。这个细节让他觉得如果能一次减少一两滴,岂不是能节约不少?果然,他通过研究发明了“38滴焊机”,每年为公司增加利润5亿美元。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突然注意到带电导线周围的小磁针发生了偏转。他立即致力于对这一现象的研究。最后发现了电流的电磁效应,这一成果现已应用于各个领域。二者都善于发现,不放过任何一片“小叶”,用平凡小事成就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最终给人类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雨果说:人类无小事,犹如植物没有小叶,凡事便构成岁月的动态,而世纪的面貌便是由岁月的动态汇集而成的。凡事成岁月,小叶着芳华。小事不仅是通俗意义上“水滴石穿,绳据木断”的积累,更是以其中的细节达成质的飞跃,创造辉煌的成就。不关注细节的人往往会错过成功,就像一个健康的人,体内如若存在一个癌变细胞,不及时注意这样的小节,当其蔓延到身体各处,那就迟了。所以我们经常讲:切忌因小失大。一个人若想成就大事就绝不能忽视每一件小事,否则所有的努力都会付诸东流。每每提起那些成就大事的人,人们都交口称赞,我们看到的往往是他们光鲜亮丽的一面。却不知苏秦锥刺骨、勾践卧薪尝胆承受了多少苦难。他们最终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些都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努力换来的,没有平常的小事打底,哪能最终破茧成蝶。所以说小事虽不起眼,但是在成就大事之前,必须重视小事。只有注意了这种细枝末叶,不断地提升能力,才能最终将精彩呈现,书写精彩人生。反观现在,我们的“躺平一族”“佛系一族”,大事做不来,小事不想做,总是认为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自视甚高,渐渐形成好高骛远、眼高手低的习性。最终只能是自食苦果,成为自己的负累,人生的失败者。我们只有细心、耐心地做小事,热情、坚持地做大事,才能成就自我。“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成功就是由一件件小事,一个个细节积累而成的。一件小事就像一根蛛丝,只有耐心编织,根根聚集,才能成就一张密网,网罗万物。不要让细节成为密网的那个漏洞,放任成功的机会溜走。唯有凡事小叶不去辜负,好事大事才会接踵而至。【教师点评1】①内容上。文章选择雨果的名句立意,扣住了材料的关键词“小事”“小叶”“构成”“岁月”“世纪面貌”,文章围绕着这些关键词行文,告诉我们要关注小事,只有关注好了小事,才能做成做好大事,审题精准。首先,文章从老子的名言入手,提出中心论点:立足于“小”,妥善处理细节,用以成就“大”。接着,引用老子名言强调小事的重要性,举了“石油大王”洛克菲特“38滴焊机”和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的两个典型的事例,最后勾联了材料中雨果的话进一步强调“人类无小事”。之后,用“癌细胞”进行比喻说理,告诉我们切忌“因小失大”,最后用“蛛网”的比喻告诉我们无论大事小事都应该用心对待。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中心突出。②表达上。文章引用名句、结合材料,提出中心论点。接着以老子的名言引入两个事例来论述为什么要关注小事,是因为小事成就大事,阐述侧重于“小”;再是论述小事与大事的关系,指出忽视小事就会因小失大;再接着论证大事多以小事打底;最后联系现实,强调只有细心、耐心地做小事,不辜负凡事小叶,好事大事才会接踵而至,回应深化中心,层次清楚,结构严谨,论证逻辑清晰。运用引用论证、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增强了文章的论证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6 16:1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4.4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