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中华文明作为原生性的文明,延续数千年且历久而弥新,显示了极为强大的生命力。中华文明特有的生命线,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深切体认。以人为本位,而不是以超越人间的神明为本位,这是贯穿整个中华文明的第一道生命线。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用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真实世界取代了先前巫术以神统人的虚拟世界。《尚书·泰誓》记述周武王一段名言:“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左传·庄公三十二年》记载:“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这更明白无误地说明决定国家命运的是民众而非神灵。《老子》中强调:“天地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在这里,现实中的平民百姓才具有至高无上的决定性地位,而不是天地、神明。在中华文明中,人是一个社会性的存在,是一个群体性的存在。人的本质,从来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人的群体联系的不断扩大、不断强化,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化,人越来越能够自觉地和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关系。樊迟问仁,孔子说:“爱人。”樊迟又问仁,孔子说:“夫仁者,已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仲弓问仁,孔子说:“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人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员,具有其他生物所没有的社会性。作为社会群体中一个成员的人,对于社会群体中的其他人能够做到爱人、立人、达人,能够做到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正因为作为社会关系总和的现实的人一直是中华文明真正的实体和主体,中华文明生命之流方才生生不息。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与纠缠,成为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又一生命源泉。“天下为公”代表了“大道”,这是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现实的生活却是“天下为家”。纵观中华文明成长的过程,可以发现,“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和二者的纠缠,是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极为强劲的一条生命线。“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和纠缠,催生了中国的家庭、社群、国家、天下命运与共的内敛型社会结构。中国人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将个人、家庭、国家与天下串联起来,铸就家国命运共同体,使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既相背离又相互补。“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和纠缠,既催生了“家天下”的皇权政治,同时又催生了“民惟邦本”“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政治伦理,催生了实行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又催生了包括宰辅内阁制、郡县制、选贤举能的科举制等开“公天下”之端的国家治理 制度。“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和纠缠,还催生了包括知识体系、价值体系、审美体系、话语体系等在内的中华文化上的普遍认同,催生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以天下为已任的民族精神。“中为大本,和为达道”,成为中华文明的又一道生命线。《大禹谟》中所说的“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论语·尧曰》中所说的“允执其中”,《论语·雍也》中所说的“中庸”,《礼记·中庸》中所说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都强调了在认识世界和改变世界时,必须自觉地考虑任何事物都包含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执其两端”,就是不能偏执于某一局部、某一侧面,而要兼顾各个方面,避免“过”与“不及”,努力做到客观与全面。要善于将对立的双方结合起来形成新的统一体。中华文明所崇奉的“中道”,是在现实世界中努力了解矛盾对立的各方内在的相通、相融之处,让它们在积极互动、和合、结合中共生共存,并通过创新而获得新生命、新发展,上升到新境界,这是积极面对现实世界,极具实践性、战略性及可操作性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摘编自姜义华《深切体认中华文明特有的生命线》)材料二:如果说,曾子《大学》教的是修身好学之道,那子思《中庸》教的就是为人处世之道。按《说文解字》的解释,“中,正也”“庸,用也”。现实生活中,“中庸”经常被曲解。中庸之道,就是要求凡事中正合理,恰到好处,而不是不讲原则,做好好先生。如朱熹在《四书集注》中解读的:“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以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的态度立身处世,这就是儒家所提倡的“中庸之道”准则。事实上,最早提出“中庸”思想的是孔子。在《论语》中,多处涉及“中庸”思想的应用,如子贡曾问:“师与商也孰贤?”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子贡说:“然则师愈与?”孔子说:“过犹不及。”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认为子张(颛孙师)和子夏(卜商)都有缺陷,子夏是不够,子张是太过,但太过了也等于不够,这就是“过犹不及”。再如“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是说质朴和华美要相得益彰,不能只强调一面。在孔子看来,“过”和“不及”是事物发展的两个极端.中庸则主张“执两用中”“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孔子赞成的是大舜处理问题的方法:“舜共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中庸之道的“中”,是“过”与“不及”的联结点和分界点,但绝不是简单的中分点。真正意义上的中庸之道,也绝不是机械的折中主义。事实上,中庸之道的平衡点并不是固定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审时度势,因时、因地、因人、因物展开适宜的积极调整,这就是所谓的“时中”与“权变”。“权”就像秤锤,它在使用时需要滑动才能保持平衡,这样才能正确地称重,是谓“权变”。如古代“男女授受不亲”称为“经”,而“嫂溺,援之以手”则属于“权”,凡事都不能太过刻板,否则就脱离中庸之道的本意了。(摘编自金满楼《中正平和、合理和谐:<中庸>与“中庸之道”》)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用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真实世界取代了先前巫术以神统人的虚拟世界,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最重要的贡献。B.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人们不能合理地处理各种关系,导致社会关系更复杂。C.“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和纠缠催生了中华文化上的普遍认同,也催生了以天下为己任的民族精神。D.“师也过,商也不及”,孔子认为子张和子夏两人都有缺陷,子张是太过,子夏是不够,子张还不如子 夏。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为公”代表了“大道”,而现实的生活是“天下为家”,“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和纠缠助力了中华文明的延续。B.“执其两端”就是要兼顾各个方面,避免“过”与“不及”,中华文明所崇奉的“中道”是积极面对现实世界的认识论和方法论。C.“中庸之道”是儒家提倡的,指引人们以中正合理的态度立身处世。孔子最早提出“中庸”思想,《论语》多处涉及“中庸”思想的应用。D.学会“权变”比坚守原则更难做到,所以真正意义上的中庸之道不是机械的折中主义,而要讲究审时度势,展开适宜的积极调整。3.下列选项,最不能体现中华文明“以人为本位”的特点的一项是(3分)()A.《左传》:“吾闻之: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B.《礼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C.《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荀子》:“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中华民族精神,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5.高中生萧华的成绩中等,不拔尖也不差,但妈妈对其期望很高,经常说儿子成绩“中庸”,对儿子严加管教。萧华的爸爸认为要给儿子一定的自由和空间,不要管束得太紧,否则会适得其反,萧华的妈妈说他没有原则,和稀泥,是个“中庸”之人。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现象进行简要点评。(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复活(节选)列夫·托尔斯泰聂赫留朵夫在监狱的门廊里已等了好久,刚要出去,典狱长正好从后门进来,他看见聂赫留朵夫,就转身对看守说:“费陀托夫,把五号女牢的玛丝洛娃带到办公室去。”看守领着玛丝洛娃进来,玛丝洛娃走到门口,聂赫留朵夫看见她了。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您好!”她拖长声音说,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这跟上次大不一样。“喏,我给您带来了状子,您来签个字。”聂赫留朵夫说,对她今天见到他时表现出来的那副活泼样子,感到有点奇怪。“律师写了个状子,您签个字,我们就把它送到彼得堡去。”“行,签个字也行,干什么都行。”她眯缝着一只眼睛,笑嘻嘻地说。聂赫留朵夫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拢的纸,走到桌子旁边。“可以在这里签字吗?”聂赫留朵夫问典狱长。“你到这儿来,坐下,”典狱长说,“给你笔。你识字吗?”“以前识过。”她说,微笑着理理裙子和上衣袖子,坐到桌子旁边,用她有力的小手笨拙地握住笔,笑起来,又瞟了聂赫留朵夫一眼。她拿起笔,用心在墨水缸里蘸了蘸,抖掉一滴墨水,写上自己的名字。 “没有别的事了?”她问,忽而望望聂赫留朵夫,忽而望望典狱长,随后把笔插在墨水缸里,接着又放在纸上。“我有些话要跟您说。”聂赫留朵夫接过她手里的笔。“好,您说吧。”她说,忽然像是想起了什么心事,脸色变得严肃了。典狱长走了出去,屋子里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看守在离桌子稍远的窗台上坐下。对聂赫留朵夫来说,决定命运的时刻到了。他不断责备自己,上次见面没有说出主要的话,就是他打算跟她结婚。现在他下定决心要把这话说出来。玛丝洛娃坐在桌子一边,聂赫留朵夫坐在她对面。屋子里光线很亮,聂赫留朵夫第一次在近距离看清她的脸:眼睛边上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他越发怜悯她了。他把臂肘搁在桌上,身子凑近她。这样说话就不会让那个坐在窗台上的看守听见,而只让她一个人听见。他说:“要是这个状子不管用,那就去告御状。凡是办得到的事,我们都要去办。”“唉,要是当初有个好律师就好了……”她打断他的话。“我那个辩护人是个十足的笨蛋。”她说着笑了,“要是当初人家知道我跟您认识,情况就会大不相同了。”“她今天好怪。”聂赫留朵夫想,刚要说出他的心事,却又被她抢在前头了。“我还有一件事要跟您说。我们那儿有个老婆子,人品挺好。说实在的,大家都弄不懂是怎么搞的,竟然也叫她坐牢,不但她坐牢,连她儿子也一起坐牢。大家都知道他们没犯罪,可是有人控告他们放火,他们就坐了牢。她呀,知道我跟您认识。”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转动脑袋,不时瞟聂赫留朵夫一眼,“她就说:‘你跟他说一声,让他把我儿子叫出来,我儿子会原原本本讲给他听的。’怎么样,您能办一办吗?说实在的,她分明是受了冤枉,您就给她帮个忙吧。”玛丝洛娃瞧瞧他,又垂下眼睛笑笑。“好的,我来办,我先去了解一下。”聂赫留朵夫对她的态度越来越感到惊奇,“但我自己有事要跟您谈谈。您还记得我那次对您说的话吗?”“您说了好多话。上次您说了些什么呀?”玛丝洛娃一面说,一面不停地微笑。“我说过,我来是为了求您的饶恕。”聂赫留朵夫说。“嘿,何必呢,老是饶恕饶恕的,用不着来那一套……”“我说过我要赎我的罪,”聂赫留朵夫继续说,“不是嘴上说说,我要拿出实际行动来。我决定跟您结婚。”①玛丝洛娃脸上顿时现出恐惧的神色。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发呆了,又像在瞧他,又像不在瞧他。“这又是为什么呀?”玛丝洛娃皱起眉头说。“我觉得我应该在上帝面前这样做。”“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么上帝?唉,当初您要是记得上帝就好了。”她说了这些话,又张开嘴,但没有再说下去。聂赫留朵夫这时闻到她嘴里有一股强烈的酒味。“您安静点儿。”他说。“我可用不着安静。您以为我醉了吗?我是有点儿醉,但我明白我在说什么,”玛丝洛娃突然急急地说,脸涨得通红,“我是个苦役犯……您是老爷,是公爵,您不用来跟我惹麻烦,免得辱没您的身份。还是找您那些公爵小姐去吧,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 “不管您说得怎样尖刻,也说不出我心里是什么滋味,”聂赤赫留朵夫浑身哆嗦,低声说,“您不会懂得,我觉得我对您犯了多大的罪!……”“‘我觉得犯了多大的罪……’”玛丝洛娃恶狠狠地学着他的腔调说,“当初您并没有感觉到……”“我知道,我知道,可如今我该怎么办呢?”聂赫留朵夫说。“如今我决定再也不离开您了,”他重复说,“我说到一定做到。”②“可我敢说,您做不到!”玛丝洛娃大声说着,“我是个苦役犯,您是位公爵,您到这儿来干什么?您想利用我来拯救您自己。”玛丝洛娃迫不及待地把一肚子怨气都发泄出来。聂赫留朵夫站在她前面,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您不相信我。”他说。“您说您想结婚,这永远办不到。”“我还是要为您出力。”“哼,那是您的事。我什么也不需要您帮忙,我对您说的是实话。”玛丝洛娃说到这里伤心得痛哭起来。聂赫留朵夫说不出话,玛丝洛娃的眼泪也引得他哭起来。玛丝洛娃抬起眼睛,瞧了他一眼,仿佛感到惊奇似的,接着用头巾擦擦脸颊上的眼泪。“您今天有点激动。要是可能,我明天再来。您考虑考虑吧。”聂赫留朵夫说。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也没有瞧他一眼,就跟着看守走出去。“怎么样,我的事你提了没有?”那个老婆子问。玛丝洛娃没有回话,却在板铺上躺下来。她那双斜睨的眼睛呆呆地望着墙角。她就这样一直躺到傍晚。她的内心展开了痛苦的活动,她已经无法把往事搁在一边。到傍晚,她就又买了些酒,跟同伴们一起痛饮起来。(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再次见到玛丝洛娃时,她脸上挂着微笑,使劲握了握他的手,一副活泼的样子,聂赫留朵夫感觉与上次大不一样。B.聂赫留朵夫坐在玛丝洛娃对面,“眼睛边上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通过聂赫留朵夫的观察描写了玛丝洛娃的肖像。C.“我是个苦役犯……您是老爷,是公爵……我的价钱是一张红票子”,狠毒刻薄的玛丝洛娃说出的刻薄的话让聂赫留朵夫浑身哆嗦。D.对聂赫留朵夫说想要和她结婚的话,玛丝洛娃根本不相信,还说他永远办不到,玛丝洛娃伤心的眼泪也引得聂赫留朵夫哭起来。7.关于文中玛丝洛娃与聂赫留朵夫见面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玛丝洛娃脸色红红的,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她很紧张,脸上一直流露出惊惶的神色,而看见聂赫留朵夫时才露出微笑。B.屋子里剩下聂赫留朵夫和玛丝洛娃两个人,聂赫留朵夫想要说出上次见面没有说出的主要的话,就是打算和玛丝洛娃结婚。C.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说:“怎么又弄出个上帝来了?您说的话总是不对头。上帝?什上帝?”可见玛丝洛娃心里怨恨上帝。D.最后玛丝洛娃一句话也没有回答,没有瞧聂赫留朵夫一眼就离开了。玛丝洛娃觉得自己不配嫁给聂赫留 朵夫,于是内心很痛苦。8.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①②两处画横线部分的内容。(4分)9.小说《复活》探讨了人的精神“复活”,节选部分写的是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这部分内容是如何体现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的?请简要说明。(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孟轲,邹人也。受业子思之门人。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邹子之属。(选自(史记·孟轲传》,有删改)材料二: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盂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①不入洿②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中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③有饿草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有删改)[注]①数罟(cùgǔ),细网,密网。②洿(wū),深。③涂,通“途”。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事,文中指侍奉,与《〈论语)十二章》“迩之事父,远之亦君”中的“事”词义相同。B.仲尼,孔子字仲尼,名丘,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C.胜,文中指经得住、能承担,与《〈老子)四章》“自胜者引强”中的“胜”词义相同。D.“王无罪岁”与“若无罪而就死地”(《齐桓晋文之事》)两句中的“罪”词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孟轲向子思的弟子求过学;他曾出游并服侍齐宣王,宣王没能任用他;后来梁惠王认为他的话迂曲遥远而不切实际,没有实行他的主张。B.在天下正力求合纵连横、把攻城伐地当作贤能时,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功德,孟轲在当时显得不合时宜,不受重用。C.孟子认为,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而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就是王道的开端。D.在行王道的具体措施上,孟子认为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比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更加重要。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4分)(2)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4分)14.对于梁惠王“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的疑问,孟子是如何释疑的?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李白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皎如飞镜临丹阙①,绿烟②灭尽清辉发。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白兔捣药③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注]①丹阙:朱红色的宫殿。②绿烟:指遮蔽月光的浓重的云雾。③白兔捣药:神话传说月中有白兔捣仙药。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二句写诗人停杯凝思,仰望万里苍穹,提出疑问:青天上的明月高悬,究竟起于何时呢?B.五、六句描绘月色。皎皎月轮如明镜飞升,下照宫阙,云雾散尽,清光焕发,美得光彩照人。C.九、十句化用神话传说,写月中白兔年复一年不辞辛劳地捣药,而嫦娥有白兔陪伴不再孤单。D.最后两句再次写到酒,诗人只希望在对酒当歌时,皎洁的月光能常照杯中,让他尽情享受。16.这首诗中的“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蕴含着怎样的哲思?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论语·学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食”与“居”的角度阐述了“君子”的生活,然后孔子阐述了什么是“好学”。(2)《诗经·秦风·无衣》中,表现将士们修整矛和戟而准备一起投身到征战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江”与“月”在古诗词中经常相遇,而“江月”也成了古诗词中特定的意象,如“__________, __________”。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红军长征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即将胜利结束时,毛泽东写下了《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形象地表现了红军将士①的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长征是一次坚定信念的伟大远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路上的苦难、曲折、牺牲,向世人证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是②的。英勇的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长征的胜利,极大地促进了党在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成熟。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就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这是在血的教训和斗争考验中得出的真理。经过长征的③,党在思想上不断成熟,实现了在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基础上全党的空前团结和红军的空前团结。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和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紧密团结人民群众,顾全大局、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为中国革命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新时代,我们有新的长征路要走,长征精神永不过时,需要我们继续传承和发扬。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修改。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20.班级学习小组开展关于“长征精神”的探究学习活动,你将在活动上进行发言。请根据材料,从四个方面写出你的发言提纲,要求简洁、准确。(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可以用来监测每天的运动情况而受健身爱好者欢迎的智能手环,其形态正在悄然向具有表盘、虚拟时针的智能手表转换,社交、支付等功能也成为该类智能穿戴设备的标配。聚焦成人腕间穿戴,2022年成人智能手表的销售额接近总销售额的七成,大幅超过智能手环的销售额;并且2021年至今,智能手表的上新型号数量①。在日常场景下,成人智能手表在功能方面将持续提升软硬件能力,构建地图生态和钱包生态;②,成人智能手表将不断开发运动健康类的App,打造运动健康平台,③,从而获得消费者的青睐。在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方面,家长们更加关心安全问题,如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安全问题,如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安全问题。未来厂商应围绕消费者对儿童手表的安全诉求进行产品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助手功能,继续强化运动健康监测功能。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如果写成“家长们关心儿童智能手表在数据的收集和使用安全以及未成年人的网络环境安全等功能方面的问题”,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4分)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古圣先贤的不少经典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如:①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⑤知人者智,自知者明;⑥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请从以上列举的语句中选择两句并理解其内涵,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河北省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参考答案1.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A项,“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最重要的贡献”不合文意,原文是“春秋战国时期诸子学一个重要的贡献,就是他们用以现实的人为中心的真实世界取代了先前巫术以神统人的虚拟世界”。B项,“随着中华文明的发展,人们不能合理地处理各种关系,导致社会关系更复杂”分析不当,原文是“人的本质,从来都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中华文明的不断发展,就是人的群体联系的不断扩大、不断强化,社会关系越来越复杂化,人越来越能够自觉地和合理地处理好这些关系”。D项,“子张还不如子夏”理解错误,原文是“子夏是不够,子张是太过,但太过了也等于不够,这就是‘过犹不及’”。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学会‘权变’比坚守原则更难做到”于文无据;并且强加因果,前后分句不构成因果关系。3.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概念内涵并进行分析判断的能力。“故言有招祸也,行有招辱也,君子慎其所立乎”大意为“言语可能招祸,行为可能受辱,君子为人处世不能不保持谨慎”,最不能体现中华文明“以人为本位”的特点。4.①材料一侧重从以人为本位、“天下为公”与“天下为家”的并行与纠缠、中和中道等方面阐述中华文明所特有的生命线。②材料二侧重阐述中庸之道的内涵,即要求凡事中正合理,恰到好处,而不是不讲原则,也不是机械的折中主义。(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侧重点的能力。首先梳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内容的侧重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5.①萧华的妈妈误解了“中庸”的内涵,将儿子成绩不拔尖也不差说成是“中庸”,认为萧华的爸爸没有原则,和稀泥,是个“中庸”之人。②中庸之道蕴含着“中正合理,恰到好处”之意,不是不讲原则,和稀泥;更不是不好不坏之意。③萧华的爸爸认为对儿子“不要管束得太紧,否则会适得其反”符合中庸之道的“恰到好处”“过犹不及”。(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应用分析的能力。首先通读材料二,梳理相关内容;然后结合材料内容,分析点评题干的现象;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6.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小说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狠毒刻薄的玛丝洛娃”分析不当,结合小说内容可知,玛丝洛娃不是狠毒刻薄的人。7.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特定内容的能力。A 项,“她很紧张,脸上一直流露出惊惶的神色”不合文意,原文是“她脸色红红的,精神抖擞地跟着看守走来,摇头晃脑,不住地微笑着。她一看见典狱长,脸上现出惊惶的神色盯住他,但立立刻镇定下来,大胆而快乐地向聂赫留朵夫打招呼”。C项,“可见玛丝洛娃心里怨恨上帝”分析不当,玛丝洛娃心里怨恨的应是“聂赫留朵夫”。D项,“玛丝洛娃觉得自己不配嫁给聂赫留朵夫,于是内心很痛苦”理解错误,玛丝洛娃的痛苦源于聂赫留朵夫带给她的伤害。8.①玛丝洛娃开始听到聂赫留朵夫说要和她结婚时,“恐惧的神色”“眼睛发呆”“这又是为什么呀”“皱起眉头”等运用了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玛丝洛娃此时的恐惧和疑惑。②在一番争论后,“您做不到”“大声说着”“利用我来拯救您自己”等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玛丝洛娃对聂赫留朵夫的怨恨和指责。(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人物描写的能力。首先,联系小说有关内容理解画横线部分的内容;然后,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最后,整合答案并分点作答。9.①聂赫留朵夫第二次去监狱探望玛丝洛娃,让她在状子上签字,为她的冤案奔走,这是他的正义感与责任意识的“复活”;②当他看到玛丝洛娃眼睛边上有鱼尾纹,嘴唇周围也有皱纹,眼皮浮肿,心中越是生发怜悯之情,这是他的同情心的“复活”;③他虔诚地请求玛丝洛娃饶恕,并声明要和她结婚,还进行了忏悔,表示不会放弃,这是他的赎罪意识与责任心的“复活”。(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小说内容并探究相关问题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本,梳理小说相关内容;然后结合内容,分析探究小说内容是如何体现聂赫留朵夫的精神“复活”的;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10.BEG【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11.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两句中的“胜”词义不同,文中加点处的“胜”词义为“尽”,“自胜者强”中的“胜”词义为“战胜”。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比解决老百姓的吃穿问题更加重要”于文无据,也不合文意。13.(1)从天子到平民百姓,喜好功利的毛病有什么差别呢!(“庶人”“弊”“异”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2)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打开(粮仓),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饿莩”、“发”和“也”表示的判断句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题关键在于对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理解,翻译时要注意抓得分点。第(1)句:庶人,平民百姓;弊,毛病,弊端;异,不同,差别。第(2)句:饿莩,饿死的人;发,打开;也,表判断。14.①孟子用打仗来做比喻,引导梁惠王认识到逃了一百步与逃了五十步没有本质区别。②其实是告诉梁惠王,他的移民移粟政策与邻国也没有本质上的区别。③孟子进一步阐述行王道才是根本,才能让天下的百姓来归顺。(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相关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王好战,请以战喻”“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等内容,概括即可。【参考译文】材料一: 太史公曰:我读《孟子》一书,读到梁惠王问“怎样有利于我的国家”,不曾不放下书感慨一番的。我还说:哎呀,功利实在是祸乱的开始呀!孔夫子很少谈功利,其原因在于经常要防备祸乱的根源。所以说“按照功利来行事,会有很多怨恨”。从天子到平民百姓,喜好功利的毛病有什么差别呢!孟轲,是邹国人。向子思的弟子求过学。事理已经通达后,就出游侍奉(服侍)齐宣王,宣王没能任用他。到大梁去后,梁惠王没有实行他的主张,认为他的话迂曲遥远并且空阔不切实际。在这时候,秦国任用商鞅,使国富兵强;楚国、魏国任用吴起,打了胜仗削弱了敌人(的实力);齐威王、宣王任用孙膑、田忌这些人,因而诸侯都东来朝见齐王。天下正力求合纵连横,把攻城伐地当作贤能,可是孟轲却称述唐尧、虞舜和夏、商、周三代的功德,因此他所到的地方都不适合。返回来和万章这些人编订《诗经》《尚书》,阐述孔子的意旨,写作《孟子》七篇。在他以后有邹子等人。材料二:梁惠王说:“我对于国家,总算尽了心了。河内遇到饥荒,就把那里的老百姓迁移到河东去,把河东的粮食转移到河内;河东遇到饥荒也是这样做。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孟子回答说:“大王喜欢打仗,让我用打仗来做比喻吧。咚咚地敲响战鼓,两军开始交战,战败的扔掉铠甲、拖着兵器逃跑。有人逃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人逃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凭自己只跑了五十步而耻笑别人跑了一百步,那怎么样呢?”梁惠王说:“不行,只不过没有逃跑一百步罢了,那也是逃跑啊。”孟子说:“大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指望自己国家的百姓比邻国多了。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会吃不完;细网不进入池塘,鱼鳖之类的水产就会吃不完;按一定的季节入山伐木,木材就会用不完。粮食和水产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使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的了。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意,这是王道的开端了。五亩住宅的场地,把桑树种上,五十岁的人就可以穿丝织品了;鸡、猪、狗的畜养,不要耽误它们的繁殖时机,七十岁的人就可以吃上肉食了;百亩大的田地,不要耽误它的耕作时节,数口之家就可以不受饥饿了;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尊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须发花白的老人就不会背负或头顶重物在路上行走了。七十岁的人能够穿上丝织品并吃上肉食,百姓没有挨饿受冻的,做到了这些而不能统一天下称王的,是从来没有的。猪、狗吃人所吃的食物而不知道制止,道路上有饿死的人而不知道打开(粮仓),百姓死了,就说:‘这不是我(的过错),是(因为)年岁(不好)。’这种说法与拿刀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呢?大王不要归罪于年成,那么天下的百姓都会来归顺了。”15.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赏析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而嫦娥有白兔陪伴不再孤单”理解错误,应理解为“而独处的嫦娥是谁来陪伴呢?”16.①这两句写古人与今人如流水般流逝,共同看到的月亮都是如此。②诗句将明月与人生进行对照,在时间和空间的主观感受中,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思索,③也抒发了自然恒久而个体生命短暂的感慨。(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不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诗句思想和情感意蕴的能力。首先理解诗歌大意,然后结合全诗分析诗句大意和蕴含的哲思,最后概述作答。17.(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2)修我矛戟与子偕作(3)示例一: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示例二: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示例三: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给分。第(3)题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句,需关注“从‘食’与‘居’的角度阐述了‘君子’的生活”等关键信息;第(2)句,需关注“表现将士们修整矛和戟而准备一起投身到征战中”等关键信息;第(3)句,需关注“江月’也成了古诗词中特定的意象,如……”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饱。(2)戟,偕。(3)示例一,已;示例二,待;示例三,尊,酹。18.①不屈不挠(百折不挠、坚贞不屈)②坚不可摧(牢不可破)③千锤百炼(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不屈不挠:形容在困难或恶势力面前不屈服,不退缩。②坚不可摧:非常坚固,不可摧毁。③千锤百炼:比喻经过多次艰苦斗争的锻炼考验。19.示例:我们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解决中国革命的重大问题,才能把革命事业引向胜利。(一处错误修改正确给1分,两处错误修改都正确给3分。如有其他修改方式,修改后无语病且不改变原意的可给分)【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两处语病:①成分残缺,在“起来”前面添加“结合”;②搭配不当,将“就”改为“才”。20.①长征精神的诞生。②长征精神的内涵。③长征精神的意义。④长征精神的传承和发扬。(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压缩语段并概括信息的能力。首先读懂文段大意,然后根据题干要求理解“长征精神”,最后整合答案并分点作答。21.①也远远超过智能手环②在运动场景下③不断完善功能(每处2分,意思答对即可)【解析】本题考查补写语句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给的提示语;最后根据要求,概括答案。22.①原句使用的是短句,句式活泼灵动,节奏感较强,与原文语体风格一致;改句使用的是长句,与原文语体风格不一致。②原句具有强调作用,突出了在儿童智能手表的功能方面,家长们更加关心安全问题;改句没有强调作用。(每点2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语言表达效果的能力。首先比较原文和改后的区别主要是长短句的不同,然后分析原文使用短句的表达效果,最后概括作答。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材料指出古圣先贤的不少经典语句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然后列举了六句经典语句,要求选择两句并理解其内涵,写一篇文章。材料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理解经典语句的内涵,学习古圣先贤的智慧,温故知新,思考辨析,获得人生启迪。参考立意:(1)①⑤认识自己,提升自己;(2)②④肩负重任,勇毅前行;(3)③⑥推己及人,互助共赢。(二)写作任务和要求1.立意写作必须紧扣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立意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2.结合材料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明确文体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政治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化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1月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英语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北省保定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8:25: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0.6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