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试题高二语文班级姓名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朱光潜说:“诗教就是美育。”这说法正如林语堂所说:“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虽然他所讲的“中国的诗”是指古典诗歌,并且中国诗歌经过现代性的洗礼之后,其样态及其在社会文化中的地位已经发生巨变,仅有百年历史的现代诗歌被认为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和魅力,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由此,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也与现代诗教曾强烈表达过的“无功利”的诉求一样。现代诗教提倡“纯诗”,极度强调形式、技艺的自足性,以抵制长期附加于诗歌之上的种种“外在”要求。其为人所津津乐道的“诗性”“诗意”,都不是诗歌“无功利”的浅表的代名词,也不是用于粉饰生活的缀物。实际上,“诗性”显示了一种独特的创造能力,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也不应被当作遁入“世外桃源”的托词,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正如朱光潜所言:“善与美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到最高境界,根本是一回事,它们的必有条件同是和谐与秩序。从伦理观点看,美是一种善;从美感观点看,善也是一种美。”现代美育塑造“完人”的最终目标,也与现代诗教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之于“修身”绝非一般意义的怡情养性,而是全方位完善自我的绝佳途径。而现代诗教对人的诲示就不限于心智上,而更在于一种将其置于“社会关系”之中所产生的创造力。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诗歌之美育是立体的,不只提供赏鉴、实现“净化”、弥合“人心”,更具有超越性的“拯救的力量”,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摘编自张桃洲《现代美育,诗教何为》)材料二:音乐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语言穷尽之处,音乐可以表达,思维无法触及之处,音乐能够揭示心灵深处的情感。经典音乐是美的艺术,是对自然、宇宙、生命美的赞叹,是人类灵魂深处智慧和人格的流露,它蕴含着人性的柔美和天地的宽阔。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音乐还能“体现更高的理想、视角和意志,能够提升我们低劣的本能和欲 望,启悟我们回归更高贵的自己”。音乐是高贵的,这高贵来自音乐本身的内涵与张力,它能给人增加自然散发的光辉。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华美育精神深远流长,热爱音乐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孔子至彼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故乐非独以自乐也,又以乐人,非独以自正也,又以正人,于此乐者,不图为乐至于此。”说的就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舜帝时代的《韶乐》,三个月的时间不知道肉味的诱惑,没想到演奏和欣赏音乐能达到这个程度。音乐不仅仅是用来让自己快乐的,它还可以让别人一起快乐。它不仅仅是让一个人自己品行端正,也能起到正人的作用。《礼记·乐记》中有“礼者,序也”“乐者,和也”。音乐和精神应该是和谐平衡。弹奏或者欣赏音乐,可以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世俗的欲望,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而求与自然合一,求得心灵的平和。所以音乐是我们精神的食粮,是我们生活的必需,是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是崇美、尚美的国家,中华文化始终呈现出美的创造,彰显出美的品格。我们应当从孩子们音乐抓起,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摘编自刘力扬《经典音乐,为孩子绘就生命底色》)材料三: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来说,王国维最大的学术贡献就是“完全之人物”思想的构建,即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完全之人物”。王国维从人的身体及精神两部分协调发展的视角,明确提出教育虽然要注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然他部分亦人之所以为人之一成分,故不可不加之于目的中也”。因此,教育要以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为目的。“故教育者即体育、智育、情育、意育也。”同时,他把知、情、意三者的理想境界理解为真善美的体现,提出了教育必须注重德、智、体、美的有机结合,实现知、情、意的相得益彰,协调发展,培养“完全之人物”。王国维还旗帜鲜明地对德、智、体、美“四育”进行了功能定位。他认为“德育”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智育”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教育,“体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关于“美育”,他认为美育是人高尚之快乐。王国维堪称中国美育第一人。在他看来,美育与智育同样重要,且具有独立的功能,其价值在于培养人们的“美情”。人对美好的事物产生愉快之感,对于丑恶者有一种不快之感,“而此快不快之感情,非以供何等之利用,而对美丑自身而起者也。如此对美丑之快不快之感,名之曰美情。”美情是培养个人高尚情操的必然要求,其实质是“与人一种高尚之快乐;抑卑下之快乐;预防举动之粗野、罪恶之不洁等,故为人生之必要之感情也”。他提倡通过清洁、有序和文明举止所营造的环境之美,大自然所具有的天然之美,绘画、诗歌、音乐所具有的视听之美,道德的行为之美,来唤起人们的审美意识,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达到美育的目的。(摘编自胡德海高闰青《王国维的早期教育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教之美育作用中的诗歌,主要指古典诗歌,现代诗歌已失去了古典诗歌的辉煌与魅力,在美育上也就发挥不了多少作用了。B.本身的内涵与张力,让音乐不仅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也成了人生最大的快乐与提升人低劣的本能和欲望的途径。C.材料一提到的古典诗歌,材料二援引的孔子听《韶乐》,这二者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中华民族有崇美尚美的悠久历史与优良传统。D.材料三中,王国维的“完全之人物”指的是在四育方面都得到了发展的人,材料一中的“完人”指的是全方位完善自我,二者有相同之处。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告诉我们诗教在“无功利”主张上与“完人”的最终目标上都具有了美育的意义与作用。B.显示独特创造能力的“诗性”与体现美与善协调的“诗意地栖居”并不能反映诗歌的“无功利”性。C.通过弹奏或者欣赏音乐,能够使人达到精神的和谐平衡,求得心灵的平和,所以音乐是美育的一部分。D.材料二从音乐的特性和能带来快乐、校正品行的作用上说明了它的美育性及学习它的必要性。3.下列各项中,属于古典诗歌美育教育的一项是A.《经典咏流传》以演艺圈人士或普通人为代表的经典传唱人,用流行歌曲的演唱方法重新演唱经典诗词,带领观众在歌手的演绎中领略诗词之美。B.《中国诗词大会》以中华优秀诗词为内容,为营造出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比赛场面,节目还运用了舞蹈、动画、音乐等视听手段,来增加诗词的感染效果。C.《朗读者》这个节目以个人成长、情感体验、背景故事与传世佳作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朗读经典,实现了文化感染人、鼓舞人、教育人的传导作用。D.在当代生活中,有的活动是需要古典诗歌来增加点典雅的文化仪式感的。如北方一大学图书馆馆庆,就组织人员发起了律诗唱和集会。4.材料一是怎样论证“诗教就是美育”的?请简要说明。5.王国维的“四育”里,现在的“五育”里,都有“美育”,请结合材料谈谈美育的重要性。【答案】1.C2.B3.D4.首先用朱光潜的话亮出观点,接着引用林语堂的名言予以证明,还分别简析了古今诗歌发挥作用时面临的问题,后面通过具体分析“无功利性”与“最终目标”这两个侧面有力证明了观点。选段多引用名言并进行理论分析。5.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美育能够让人类建立起与自然的和谐的联系方式,求得与自然的合一。从人与 社会的关系来看,美育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人在社会关系之中的创造力,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从人与自己的关系来看,首先美育能够提升人的低劣本能与欲望,让人成为“完人”、高贵的人;其次美育能够让人放弃世俗的烦恼,求得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总之,美育能够唤起人的审美意识,培养人的高尚情操。【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做好这类题,考生除了要审清题目要求,明确所问,还要具备筛选并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筛选信息时一定要全面迅速,提取对照时一定要敏感、细致、准确。要做好此类型,平时应该积累易错类型及常见问题,比如判断绝对,时态有误,杂糅、遗漏、多余信息,偷换概念等等。A项,错在“在美育上也就发挥不了多少作用”。材料一中提到了“但是诗歌本身仍然具有相当的感召力,对人类的精神生活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B项,错在将音乐本身的内涵与张力,归结为音乐成了人类生存的基本需要的原因,人生最大的快乐与提升人低劣的本能和欲望的途径。根据材料二的表述,本身的内涵与张力成就了音乐的高贵。D项,错在“材料一中的‘完人’指的是全方位完善自我,二者有相同之处”。根据材料一的表述“现代美育塑造‘完人’的最终目标,也与现代诗教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在中国古代,诗歌之于‘修身’绝非一般意义的怡情养性,而是全方位完善自我的绝佳途径。而现代诗教对人的诲示就不限于心智上,而更在于一种将其置于‘社会关系’之中所产生的创造力”,“完人”是现代美育塑造的最终目标。而“全方位完善自我”是古代诗歌对于“修身”的意义,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B项,错在“并不能反映诗歌的‘无功利’性”。材料一的表述是“诗性诗意,都不是诗歌‘无功利’的浅表的代名词”,指的是表面,非根本。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分析能力。做这种题,通常是先整体把握文意,获取作者的观点或态度;然后对照选项在文中提取相关信息,加以细致比对后判断正误即可。常见错误点和设题类型做到心中有数,表述不一致的未必就是错的,一定要深入细致分析比较,灵活理解变通思考。总之要静下心来耐心地仔细地推敲和琢磨。 A、B两项提到的节目涉及的内容不全是古典诗歌,也有现当代诗歌,如毛泽东、鲁迅、汪国真的。C项提到的节目中用的多是文章,非古典诗歌。D项,用古典诗歌的形式反映了当下的生活,所以这项正确。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等。材料一首先用朱光潜的话亮出观点——“诗教就是美育”,接着引用林语堂的名言“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予以证明,还分别简析了古今诗歌发挥作用时面临的问题,“在现代美育观念影响下的诗教,实际上包含两个问题向度:一是传统诗教的适应性,即传统诗教通过调整、转换,寻求合乎现代人生存状态、审美趣味和心理需求的路径;一是根据现代诗歌的特性,找到诗歌与社会文化的连接点,探索诗教的现代意义和方式”。后面通过具体分析“至于现代美育主张的‘审美无功利’,也与现代诗教曾强烈表达过的‘无功利’的诉求一样……”“现代美育塑造‘完人’的最终目标,也与现代诗教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这两个侧面有力证明了观点。综上所述,材料一多引用名言并进行了理论分析。【5题详解】本题考查提取、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信息筛选类题目解答时一定要善于追本溯源寻依据,抓因求果找理由,此类题目的有效信息往往是隐蔽的、分散的。根据要求非常谨慎地从原文中寻找辨识有效信息,并将有效信息进行剪辑组合,形成全面的符合要求的答案。从材料一“‘诗性’显示了一种独特的创造能力,是人类与自然万物建立联系的方式;‘诗意地栖居’并不表明某种独善其身、超然于尘世之外的态度,也不应被当作遁入‘世外桃源’的托词,它体现的是美与善的协调”材料二“中国是一个拥有灿烂文化的民族,中华美育精神深远流长……可以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世俗的欲望,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而求与自然合一,求得心灵的平和”可知,要从人与自然的关系来看,美育能够让人类建立起与自然的和谐的联系方式,求得与自然的合一;从材料一“现代美育塑造‘完人’的最终目标,也与现代诗教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现代诗教对人的诲示就不限于心智上,而更在于一种将其置于‘社会关系’之中所产生的创造力。在社会文化日渐多元化的当下,诗歌之美育是立体的……将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可知,从人与社会的关系来看,美育能够启迪人的心智,激发人在社会关系之中的创造力,重塑人在技术时代的命运和位置;从材料二“音乐还能‘体现更高的理想、视角和意志,能够提升我们低劣的本能和欲望,启悟我们回归更高贵的自己’”可知,从人与自己的关系来看,美育能够提升人的低劣本能与欲望,让人成为“完人”、高贵的人;从“弹奏或者欣赏音乐,可以使我们放弃心灵的烦恼,世俗的欲望,放弃一切不平等的念头,而求与自然合一,求得心灵的平和” 可知,美育能够让人放弃世俗的烦恼,求得心灵的平和与宁静。总之,美育能够唤起人的审美意识,培养人的高尚情操。【点睛】解答实用类文本阅读可以从如下几个步骤进行:首先是阅读,注意整体阅读,注意抓三个方面:一是要有文体特征意识(如新闻、传记);二是要有思路分析意识(边读边概括各段落意思及段与段之间的关系);三是要有寻找中心句意识(每段的中心句、特别是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句以及标题)。其次是审题: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审题时注意:是否选准题眼(答题重点),是否选全要点(要答几个方面),是否选准角度(以谁为陈述主体),是否选好恰当的句式(要与设问的句式一致)。组织语言时,注意“问”与“答”要照应好。最后是答题,“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⑴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⑵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3)分点分条作答(高考阅卷采点给分)。即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就近找答案,尽量抄原文;抓住关键词,短语答题目,分条来排列;要用肯定句,原文中找依据。二、(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近日播出的节目《黑鹰少年》在网络平台上收获9.5分的观众好评;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中的单元剧《热爱》也大众对发展青少年足球的讨论。通过热血的故事,这些作品展现了当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将激昂、鼓舞、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传扬给观众。比赛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胜负,也在于奋勇拼搏的精神,“激活”观众心中的热血。单元剧《我们这十年——热爱》中,刚来到学校任教的中学教师张雷,开始还的,但看着他带领的校足球队在训练有素的对手面前溃不成军,眼眶泛红却只能躲闪着孩子们求助的哭喊,屏幕前观众的内心也被那种深深的无力感和挫折感击中。但正因如此,随着校足球队知耻而后勇的进步,观众也深切体会到那种艰苦训练所带来的澎湃向上的激情和力量。体育类影视作品的真实性不仅体现在人物塑造,也体现在对当下体育运动新风貌的。例如大凉山交通不便,如果没有现代化传播手段的普及,一群打篮球的孩子也很难被外界关注到。瓦尔阿木不仅是孩子们的教练,同时也是球队的“运营经理”,他通过拍摄短视频以及手机直播的形式把孩子们训练和比赛的镜头分享到网络上,引发了大众的兴趣,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拥有超过37万粉丝。网络传播和热度让这群孩子有机会从大凉山深处走出来,一步步走到的现代化体育场馆——今年10月,凉山黑鹰队的这群孩子甚至受邀在2022-2023赛季CBA常规赛揭幕战上亮相,也让雏鹰振翅越飞越高。6.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引发三翻四覆呈现举世闻名B.生发三心二意浮现举世闻名C.引发三心二意呈现万众瞩目D.生发三翻四覆浮现万众瞩目 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这些作品通过热血的故事,展现了当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将激昂、鼓舞、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传扬给观众。B.这些作品通过热血的故事,将激昂、鼓舞、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传递给观众,展现了当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C.通过热血的故事,这些作品将激昂、鼓舞、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传扬给观众,展现了当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D.通过热血的故事,这些作品展现了当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将激昂、鼓舞、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传递给观众。【答案】6.C7.B【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第一空,“引发”,引起,触发。“生发”,指“滋生,发展”或“生利”。本处是说电视剧《我们这十年》中的单元剧《热爱》引起大众对发展青少年足球的讨论,所以用“引发”。第二空,“三翻四覆”,比喻做事有顾忌,不敢放手干。“三心二意”,常指不安心,不专一。本处是说中学教师张雷刚来到学校任教时并不专心,所以用“三心二意”。第三空,“呈现”,显现,展示出。“浮现”,再次在脑子里显现。本处是说体育类影视作品的真实性展现出当下体育运动新风貌。第四空,“举世闻名”,指吸引全世界人的注意力。“万众瞩目”,大家十分关注,目不转睛地注视。本处是形容现代化的体育场馆,是说能引起很多人注视的体育馆,所以用“万众瞩目”。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本语句有两处语病:一是“……体育精神”与“传扬”搭配不当,应与“传递”搭配;二是“展现了当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将激昂、鼓舞、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传扬给观众”语序不当,应该为“将激昂、鼓舞、团结、超越的体育精神传递给观众,展现了当下中国体育事业发展的新风貌”;“通过热血的故事”作状语,提前与否,不影响句意。修改正确的只有B项。 故选B。三、(25分)阅读《五石之瓠》一文,完成下面小题。五石之瓠《庄子》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光为事。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光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8.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栽种B.能不龟手一也一:一样C.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当:当作D.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埴:黏土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自矜者不长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B.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吾为其无用而掊之C.凿户牖以为室不赂者以赂者丧D.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与越人水战B.义不赂秦C.非能水也,而绝江河D.左右欲刃相如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B.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C.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D.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孔子开创了儒家学说,老子开创了道家学说。庄子和惠子都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B.石:古代的容量单位,十斗等于一石。“五石”是指数量。“瓠(hù)”是葫芦的一种。“五石之瓠”指可容五石的大葫芦。作者只是借“五石之瓠”来说明道理。C.越人:是百越地区古越人的简称,百越之地诸部落常统称为越人。D.吴:周朝诸侯国名,在今江苏南部和浙江、安徽一部分地区,后被“越”所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2)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3)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答案】8.C9.D10.A11.C12.A13.(1)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的坚固程度承受不住水的压力。(2)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3)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的能力。C.当:在(某处、某方面)。句意:开凿门窗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内的空虚部分,才有房屋的作用。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者”,代词,……的人;/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句意:自我炫耀的人不会有长进。/宋国有一个擅长制作让手不皲裂的药的人。B.“之”,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它。句意:人们从事事业,经常在即将成功时却失败了。/我是因为它没有用处就把它打碎了。C.“以”,介词,把;/介词,因为。句意:开凿门窗把它建成房屋。/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灭亡。D.“而”,连词,表顺承,可不译。句意:打败越人,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故选D。【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A.“水”,名词作状语,在水上。句意:跟越国在水上交战。B.“义”,名词活用为动词,坚持正义。句意:坚持正义,不贿赂秦国。C.“水”,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水。句意:不善于游泳,却可以横渡长江黄河。D.“刃”,名词活用作动词,杀。句意:秦王的侍从们想要杀蔺相如。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龟”作谓语,“手”作宾语,故“不龟手”中间不能停顿,排除AB;“或……或……”表明的是两种情况,译为“有的……有的……”,应分别单独成句,排除D。“也”为句末停顿,表判断语气,故在“也”后断开,排除AD;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庄子和惠子都是老子之后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错,惠子是名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以”,用;“坚”,坚固程度;“举”,承受。(2)“宋人有善不龟手之药者”,定语后置句,应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宋人”;“以……为”,把……作为;“洴澼絖”,漂洗丝絮;“事”,职业。(3)“虑”,考虑;“浮”,浮游、飘浮;“容”,容纳。参考译文:惠子对庄子说:魏王赠送我大葫芦的种子,我将它培植起来后,结出的果实有五石容积。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太坚固而无法举起来。把它剖开做瓢,却因太大而没有适于它容纳的东西。这个葫芦不是不大呀,我因为它没有什么用处而砸烂了它。庄子说:先生实在是不善于使用大东西啊!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世世代代以漂洗丝絮为职业。有个游客听说了这件事,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全家人聚集在一起商量:我们世世代代在河水里漂洗丝絮,所得不过数金,如今一下子就可卖得百金。还是把药方卖给他吧。有客得到药方,来取悦吴王。越国发兵入侵吴国,吴王派他统率部队,冬天跟 越军在水上交战,大败越军,吴王划割土地封赏他。能使手不皲裂,药方是同样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使用的方法不同。现在你有可容五石东西的大葫芦,为什么不把它系在身上作为腰舟而浮游于江湖呢?却担忧它大而无处可容纳,看来先生你还是心窍不通啊!四、古诗鉴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谪官后却归故村,将过虎丘,怅然有作刘长卿万事依然在,无如岁月何。邑人怜白发,庭树长新柯。故老相逢少,同官不见多。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以万事依然如旧,反衬岁月流逝之多,蕴含着强烈的伤感与无奈之情。B.“邑人”句通过写乡人对诗人头发已白的慨叹,表现诗人对年老的哀伤。C.“庭树”句借景抒情,借庭树萌生新枝之景,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D.颈联写故人凋零,既阐发了首联的人生感慨,又为尾联抒情做了铺垫。15.本诗尾联抒发了什么感情?请结合作品简要概括。【答案】14.C15.尾联“惆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人寥落、相聚稀疏的惆怅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诗人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抒发了诗人豁达乐观之情”有误。“庭树”句为乐景写哀,以庭树的生机勃发反衬诗人的衰颓之态和衰老之悲。故选C。【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本诗尾联“唯馀旧山路,惆怅枉帆过”意思是,眼前是那条曾经走过的回家的山路,如今过尽千帆也没有故人的消息,结合诗题“谪官后”“怅然”可知,此诗是诗人被贬后归乡途中所作,尾联“惆怅”直抒胸臆,表达了对故人寥落、相聚稀疏的惆怅之情。五、默写(10分)16.补写出下列名篇的空缺部分。(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论语·学而》) (2)子曰:____________,夕死可也。(《论语·里仁》)(3)子曰:____________,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4)子曰:__________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5)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____________,然后君子。(《论语·雍也》)(6)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论语·泰伯》)(7)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__________。(《论语·卫灵公》)(8)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_____________。(《礼记·大学之道》)(9)合抱之木,____________;九层之台,____________。(《老子四章·第六十四章》)【答案】①.敏于事而慎于言②.朝闻道③.君子喻于义④.见贤思齐焉⑤.文质彬彬⑥.任重而道远⑦.勿施于人⑧.在止于至善⑨.生于毫末⑩.起于累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喻、焉、彬、毫。六、小说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青花司马大院一派忙碌。大门外,张灯结彩,悬挂青花瓷王旗,客厅里准备案墨、茶水、点心,一群下人忙得团团转。司马弓十分高兴,不时指挥着下人的工作。几串长长的鞭炮挂在竹竿上,准备燃放。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就等着大批商户的到来。可是司马弓万万没有想到,他等了好久都没有一个客商前来拜访。司马弓开始有些急躁了,他和下人们开始张望、可是街上除了很少的行人,并没有客商的踪影。大头忍不住了问道:“师父,客商怎么还不来啊?”司马弓狠狠瞪了他一眼说:“急什么?等一会就来了。”嘴里这么说,却忍不住又一次张望。此时的薄家客厅里外都是客商,约有几十个人,有的在客厅签约,有的在外头花园聊天其中一位客商对夏鱼儿说道:“我看今年司马家是没啥人去了。司马弓弄了那么一手,反倒弄巧成拙,他的一些老客户都不愿再和他做生意了。”夏鱼儿笑着说:“那是各位看得起我们薄家,夏鱼儿深表感激。”那位客商接着说:“不过,多亏那位任先生当场揭破司马弓,不然我们都要被蒙在鼓里。”任凭风就在旁边,听见商客们这么一说不由哈哈大笑。司马弓带着大头等几个徒弟,怒气冲冲地向薄家走去,手里还抄着家伙,气势颇为壮观。街上的行人看到他们,指指点点,有好事者干脆跟在他们身后。 司马弓带人直奔客厅,见到薄家如此热闹,想到自家的冷清,更加气愤,大声喊叫:“夏鱼儿!你给我出来!”不一会儿夏鱼儿、任凭风和几个商人一起从后院走了出来,看到司马弓,她立刻明白了他的来意。夏鱼儿上前迎着司马弓,故作无知状,笑道:“司马先生,你要干什么,你也是来和我签约的吗?”司马弓听见夏鱼儿这么一说,又看看一大群客商,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不禁愤怒地骂道:“呸,你少说风凉话,我正要问你!你为什么要争夺我的客户?”夏鱼儿又好笑又好气,回答道:“司马先生,我怎么争夺你的客户啦?人家要买我的瓷器难道我还把人家赶出去不成?”司马弓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干脆不再理会夏鱼儿,转向客商们游说:“各位先生昨晚宴会上,你们可都是答应过要和我签约的呀!”一客商站了出来,说道:“司马先生,你这么说就不对了,我们只是参加宴会,并没有答应谁什么。”司马弓一下子就急了:“参加我的宴请,就是答应和我签约,这不明摆着的吗?昨晚是我出钱,不是薄家出钱!”另一客商也站了出来说道:“司马先生,据我所知,瓷王出钱宴请,这是你们景德镇的惯例,和签约并没有必然关系。我去年就参加薄太太的宴请,可我第二天也没有和她签约,这很正常!”大家听到这段对话都议论纷纷,对司马弓的说法也显得颇为不满,怎么能这样做生意?这不是强买强卖吗?还带人拿着棍子,这像什么话!司马弓见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愤怒地大叫:“大家别忘了,今年我是瓷王!”一客商走过来故作认真地对司马弓说道:“司马先生,我们都承认你是瓷王,昨天在宴会上已经向你表示了祝贺。你如果需要,我们还可以再一次向你表示祝贺!”大家听到这么一说都哄笑起来。司马弓一时找不到理论的对手,正四处张望的时候忽然看见了任凭风,他好像一下子找到了对手,他走到任凭风面前,趾高气扬地说道:“任先生,你一言不发,好像很沉得住气嘛!”任凭风笑道:“司马老兄,你今天好像很沉不住气嘛。”有人笑起来。司马弓一下子被任凭风反将了一军,感到很没面子,一边指着任凭风,一边叫道:“我算明白了,怪不得那天青花瓷王评选你会跳出来,硬说薄家样瓷被人调换了,敢情你和薄家早有勾结,看薄家输给我,你就信口雌黄,胡说八道,今天的事情全部因你而起,你,你要……负全责。”任凭风不慌不忙地说道:“既然问题全部都出在我身上,你刚才就该直奔我来,弄得我闲着无事,在一边站了好半天。”众人又大笑起来。这时任凭风忽然脸色一正:“ 青花瓷王评选,薄家样瓷被人调换,当场所有评委皆有定论。若不是确有疑点,就算我任凭风巧舌如簧,岂能瞒过在场数百位瓷商行家的眼睛。至于我嘛,既然说得出,就一定担得起,现在那些样瓷尚封存在商会仓库,我可以和你去见官,仿瓷再精妙,和真正的薄家瓷器,毕竟不可同日而语。司马先生,你意下如何?”司马弓一时气结,只好说道:“你,你,算你厉害,咱们走着瞧!”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司马弓像一只斗败的公鸡,灰溜溜地走出薄家。1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开篇欲抑先扬,先渲染司马大院的忙碌景象,体现司马家的期待之情,与后文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B.无客商前来,手下很急躁,但司马弓却说“急什么”,体现了他的沉稳内敛、冷静理智的性格特征。C.夏鱼儿是薄家的掌柜,她诚信经营,为人机智幽默:薄家瓷器品质精良,引得客商纷纷与其签约。D.司马弓气势汹汹来到薄家,先后与夏鱼儿、客商和任凭风发生争论,可见他没有弄清矛盾的症结所在。18.关于文中客商们与司马弓的对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客商们认为瓷王宴请只是景德镇的惯例而已,与签约无必然关系。B.客商们之所以不与司马号签约,主要是厌烦其强买强卖的处事风格C.客商们虽承认其“瓷王”称号却未与司马弓签约,并没有违反既定规则。D.客商们的“哄笑”体现出对司马弓的嘲讽之意,侧面勾勒了其丑态。19.围绕着客商签约订货的事情,司马弓经历了几次情感变化?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20.“任凭风”这一人物在文中着墨不多,却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关键人物。试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答案】17.B18.B19.①被评选为瓷王宴请客商时非常得意,充满期待;②未有大批客商前来,感到焦急;③看到客商齐聚薄家,非常气愤;④与客商的论争时被驳斥的哑口无言,气急败坏;⑤被任凭风揭穿评选瓷王的真相后,沮丧逃跑。20.①暗示了故事的前因。任凭风曾向客商们揭穿司马弓,致使客商不与司马弓签约。②使情节波澜起伏。从情节发展过程来看,任凭风的出现,引出了司马弓的第三次争吵,让小说产生波澜,情节摇曳变化。③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并圆满收束。任凭风当众揭露司马弓弄虚作假的事实,并要求见官,司马弓落荒而逃,矛盾冲突得以平息。【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B.“体现了他的沉稳内敛、冷静理智的性格特征”错误,根据原文“他等了好久都没有一个客商前来拜访。司马弓开始有些急躁了,他和下人们开始张望、可是街上除了很少的行人,并没有客商的踪影”可 知,司马弓只是表面镇定,但内心“开始有些急躁了”,选项“沉稳内敛、冷静理智”曲解文意,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学作品内容,鉴赏文学形象的能力。B.“主要是厌烦他强买强卖的处事风格”错,根据原文“我看今年司马家是没啥人去了。司马弓弄了那么一手,反倒弄巧成拙,他的一些老客户都不愿再和他做生意了”“不过,多亏那位任先生当场揭破司马弓,不然我们都要被蒙在鼓里”“青花瓷王评选,薄家样瓷被人调换,当场所有评委皆有定论……司马先生,你意下如何”可知,司马弓是靠弄虚作假获得“瓷王”称号,客商们不与司马弓签约主要是对他人品和产品质量的不信任,“厌烦他强买强卖的处事风格”于文无据,与原文表述不符。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司马大院一派忙碌。大门外,张灯结彩……一切都准备妥当了,就等着大批商户的到来”可知,被评选为瓷王宴请客商时非常得意,充满期待;根据原文“可是司马弓万万没有想到,他等了好久都没有一个客商前来拜访。司马弓开始有些急躁了,他和下人们开始张望、可是街上除了很少的行人,并没有客商的踪影”可知,未有大批客商前来,感到焦急;根据原文“此时的薄家客厅里外都是客商,约有几十个人,有的在客厅签约,有的在外头花园聊天”“司马弓带着大头等几个徒弟,怒气冲冲地向薄家走去,手里还抄着家伙,气势颇为壮观”可知,看到客商齐聚薄家,非常气愤;根据原文“司马弓张口结舌,不知如何回答,干脆不再理会夏鱼儿”“司马弓一时气结,只好说道:“‘你,你,算你厉害,咱们走着瞧’”可知,与客商的论争时被驳斥的哑口无言,气急败坏;根据原文“这时任凭风忽然脸色一正……在众人鄙视的目光中,司马弓像一只斗败的公鸡,灰溜溜地走出薄家”可知,被任凭风揭穿评选瓷王的真相后,沮丧逃跑。【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形象的能力。根据原文“那位客商接着说:‘不过,多亏那位任先生当场揭破司马弓,不然我们都要被蒙在鼓里’”“任凭风就在旁边,听见商客们这么一说不由哈哈大笑”可知,暗示了故事的前因。任凭风曾向客商们揭穿司马弓,致使客商不与司马弓签约。根据原文“任凭风就在旁边,听见商客们这么一说不由哈哈大笑”“司马弓带人直奔客厅,见到薄家如此 热闹,想到自家的冷清,更加气愤,大声喊叫……”“司马弓听见夏鱼儿这么一说,又看看一大群客商,也顾不上什么面子了,不禁愤怒地骂道……”“司马弓见状,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愤怒地大叫:‘大家别忘了,今年我是瓷王’”“任凭风笑道:‘司马老兄,你今天好像很沉不住气嘛’”“任凭风不慌不忙地说道”可知,使情节波澜起伏。从情节发展过程来看,任凭风的出现,引出了司马弓的第三次争吵,让小说产生波澜,情节摇曳变化。根据原文“这时任凭风忽然脸色一正……司马先生,你意下如何”“司马弓一时气结……司马弓像一只斗败的公鸡,灰溜溜地走出薄家”可知,将矛盾冲突推向高潮并圆满收束。任凭风当众揭露司马弓弄虚作假的事实,并要求见官,司马弓落荒而逃,矛盾冲突得以平息。七、语言运用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这时“甲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乙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丙也猜着了,亦不敢说。丁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丙听了,忙把丁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请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A.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B.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宝玉C.史湘云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D.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甲处应是王熙凤,凤姐是说戏子像林妹妹,并非林妹妹像戏子。一语点破了老太太非常喜欢这个戏子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像林妹妹而已。非常巧妙地道出了黛玉在老太太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句拍马屁的话更是拍到了贾母的心坎里。她准确地道出了贾母的心意,体现了她的精明。乙处应是薛宝钗,她善于自我把握,城府很深,故“不肯说”。丙处应是贾宝玉,他体恤黛玉,关心黛玉,所以“不敢说”。丁处应是史湘云,她的率真爽直,有话就说。故选D。22.请以“人间烟火”为主题描写学校食堂你最喜欢的一道菜,或者描写你家乡的一道美食。要求:具体形象,有感染力。200字左右。 【答案】示例:我家乡的汤圆,家乡人爱吃,外乡人也爱吃,吃了都赞不绝口呢!家乡的汤圆是用水磨的糯米做的,搓得圆滚滚的,柔柔的,大的有乒乓球那么大,小的就像桂圆那么大。刚搓好的汤圆雪白雪白,像一只只小雪球,水开了,把它倒进锅里,一会儿汤圆形状各异,有的像白云,有的像鸡蛋……汤圆又香又甜,揭开锅盖很远就能闻到一股扑鼻的香味,闻到这种味道时,谁都会馋涎欲滴的!用勺子把汤圆送到嘴里,只要轻轻用牙齿一碰,甜甜的,香喷喷的馅儿就会流出。每年新春佳节,家家户户都吃汤圆,汤圆甜津津的,意味着生活一年比一年好,汤圆圆圆的,象征着家家户户的团圆,在外的亲人吃着汤圆,更会引起一种思念亲人之情。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微写作能力。这是一道描写类微写作题目。注意主题词是“人间烟火”,要求描写学校食堂你最喜欢的一道菜,或者家乡的一道美食。如何描写美食?可从色香味角度描写自己观察、品尝的感受;可描写它的制作过程,注意步骤清晰。无论怎么写,要在字里行间体现对这道美食的喜爱之情,进而表达对学校或者家乡的感情,再进一步体现“人间烟火”的美好。作文以描写为主,考生可以使用比喻、通感、对比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美食的外观特点;同时还可以通过自己以及他人对美食的态度侧面凸显美食的味道或其它独特之处。总之,要让你的描写有感染力。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虚室生白”,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所有过往,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虚室生白”之意。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于满满当当之时,就会停下生长的脚步,由满入虚,直至下一个年轮的开始。秋冬的萧条,由满入空。而这样的虚与空,为来年的生,腾出了空间。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的思考写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虚室生白,空而后生 房子虽大,若装满陈年旧物,则杂乱暗淡,逼仄压抑,令人窒息。心亦如室,如果长满杂念的荒草,充满欲望的烈焰,则灵性尽失,生意全无。因此,我们要及时清空贪欲杂念,还内心以空灵,让人生充满生机佛家说,众生皆为“有情”,作为有情有识的芸芸众生,必然有七情六欲、爱憎取舍。受过伤,虽然愈合了伤口,但对疼痛的记忆还在,让人刻骨铭心,难以释怀;赢得过辉煌,虽然新的征程开启了,但那份成功带来满足与自豪还在,令人一再回味,难以割舍。这是人性,有了这些爱与恨的交织、取与舍的权衡,人生才有滋味,生活才多姿多彩。然而,人生短暂,人的心灵空间有限,如果心灵被杂念愚妄填满,灵窍就会被堵塞,难以再生慧心。三国刘备,本是聪明谨慎之主,但却被为兄弟复仇的怒火烧昏了头脑,最终换来夷陵惨败,这是嗔怒之情堵塞了心灵带来的败局。唐明皇李隆基,统治的前半期缔造了开元盛世,但后来躺在功劳簿上沉湎声色犬马,换来了安史之乱,这是愚痴妄念填满了心灵带来的恶果。警界傅政华,位高权重,却知法犯法,贪污受贿,这是贪念充斥了内心带来的堕落。不论是对辉煌的留恋,还是对失败的憎恶,都能让我们心灵蒙垢。所以,我们不要做柳宗元笔下的蝜蝂之虫,而要学会清空与割舍。要像苏轼那样,清空痛苦的记忆:他一生之中遇到了那么多政敌,比如王安石,比如章惇,却总能在渡尽劫波之后,放下不快,与曾经的对手重新成为朋友。他清空了怨怼,宽恕了别人,也让自己的人生一片明朗,让自己的心灵超迈自由。要向居里夫人那样,割舍对荣誉的贪恋:把诺贝尔奖牌,当作玩具送给女儿。之所以要放下荣誉的包袱,是因为她需要轻装上阵,把心灵的空间留给新的梦想,从而让自己的科研生命重新焕发活力。人生短暂,时间宝贵,怎么能让过去的思想包袱将自己的心灵空间挤压?作为心有大志的年轻人,也不能让心灵超载,要学会给自己的心灵减负,给自己的人生减压,跟过去的愉快或不快说再见,腾出空间,让心灵活化,让生命飞扬。我们要把庄子的话记在心里:虚室生白;我们要坚信,空而后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首先需透彻理解“虚室生白”的内涵。“生止于满,而源于虚”,“满”可理解为生命的顶峰,成功的顶峰,能力的顶峰等;而“虚”则正好与之相对。对于四季而言,“满”就是“夏季”,生命生长到“满”的状态;而“冬”则为“虚”,为来年“春季”的“生”积蓄力量。对于生命而言,到了一定年龄,看透了世间人情冷暖,很难再有生活的激情,是为“满”;而彻悟之后删繁就简,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主动放弃了很多东西,是为“虚”,而这时的“虚”则意味着人生的蜕变 。对于人的追求而言,到达一定阶段,再难进益,是“满”;而彻底放下过去的荣耀,重新开始,是“虚”,是另一段征程的开始。注意提示语“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这旨在引导考生从自身出发,思考在成长的道路上,应该如何发展。实际上此则材料在警示我们要以谦虚的态度,及时清空自我,勇于归零,勇于学习,勇于挑战,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永不停止谦虚学习的脚步。写作过程中,学生要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空而后生。再进一步联想,这也是我们悠久的文化:凡事留白。留白才有改写和进步的空间。人生如树,由虚入满,由满入虚,虚满轮回,才是人生。学会清空自我,才能更好的起飞。另外,作为一篇演讲稿,写作时要注意遵照演讲稿的格式来写:开头,称谓要得当,问候语要得体,开场白要能把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演讲的主题上来;正文部分要层次分明、逻辑清晰;结尾部分应具有鼓舞性,表达清空自我、勇于学习的决心。立意:1.挑战自我,永不满足。2.清空自我,正是进步的开端。3.忘却过去,才能更好地开始。4.不断学习,与时俱进。5.归零,重新出发。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怀柔区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 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荣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政治选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北京市怀柔区青苗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8:0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2.0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