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南京市第九中学阶段学情调研试卷高二语文2023.10注意事项:1.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班级填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3.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4.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由于基因编辑的影响涉及到人类对疾病与健康的理解,对人伦关系的判断,甚至对生命本质的认识,即便未来它在技术上不再存在不确定性和风险,甚至使用价格不再昂贵,在人身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也仍然需要进行慎重的伦理省思。基因编辑技术引起的伦理忧虑之一,是使用基因编辑技术是否会破坏我们对人类同一性的认识。虽然关于“人”的本质学术界并没有形成共识,但从生物的角度来认识“人之为人”至少是一个可供参考的方案。当我们为了某种目的改变某个人的基因,很可能会破坏他之所以为人的基因结构。在这种情况下,即便他的外貌与人类还很相似,行为也未曾有所不同,但我们是否还可以认定他是“人”?基因编辑技术的运用也容易破坏传统的人伦关系。血缘关系、人伦秩序是建立在一定的基因相似度基础之上的。如果父母基于某种考虑,修改甚至重新编辑了胎儿相应的遗传基因,可能会导致父母和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以及整个家族之间的人伦关系发生程度不一的变化。那么,传统的基于人伦关系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将面临巨大冲击,人们的道德责任、权利和义务也需要重塑。基因编辑技术是对基因进行修改或编辑的技术,而一旦对目标基因进行修改、编辑,就意味着该基因本身不符合人们的期望。采用基因编辑技术修改有缺陷的基因,固然可以在个体甚至家庭层面上消除疾病带来的痛苦,但在社会层面上却可能强化我们对基因缺陷的价值偏见。我们很可能不再对基因疾病患者抱有同情之心。因为基因编辑技术已经可以安全高效地帮助我们解决基因上的疾病,而那些患有基因疾病却没有接受基因编辑技术编辑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将会被当作另类,甚至可能受到歧视或被社会抛弃。 此外,如果一些人不满足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任意扩大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范围,拓展到消除残疾和小毛病,修饰外在的容貌,甚至进行各种基因强化,基因编辑技术便会成为基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段。当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导向“定制”更强大、更完美的婴儿时,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于是,那些拥有政治特权、经济地位的人,他们的孩子最有可能被改造成拥有最完美的基因,最有可能获得成功。长此以往,社会分化、贫富差距等可能越拉越大,最重要的社会价值如平等、公正等将会消失得无影无踪。而那些接受基因编辑的胚胎在基因结构上会越来越相似,所孕育出来的婴儿表现出来的特征也会越来越趋向同一,这将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以及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构成严重的阻碍。科学探索和技术应用没有止境,相关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也应该与时俱进。基因编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应既为社会大众的健康造福,又能严格防范伦理不端行为的发生,防止将人与人类置于可疑的危险之中。(摘编自孙伟平、戴益斌《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反思》)材料二随着基因技术的变革,科学将逐渐赋予人类改变和创造自身的能力,人们可以通过基因增强的方式来追求完美。基因编辑使人能够充当上帝的角色,成为自身的造物主,既再造“上帝”,也再造完美的“后人类”,这是人的自由神话的最高期盼。但是,当医生和科学家着手从根本上来改变人的个性的物质基础即基因排序时,人便从自由神话跌落为物质材料的存在,变成了“一袋细胞"和“DNA基因图谱”,人格本身就不再具有尊严。事实上,人毕竟不是以完美形式的神性存在,而是有限的和不完善的。人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通过努力和生命实践活动抵达善,以不同形式无限趋向完美,这才是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人类是无法逃避技术发展的“命运”的,但技术的本质并不应该是对人类的“操控”,而是技术与人类的共存。我们既不能盲目地受控于技术,甚至以“普罗米修斯式”的辩护支持基因编辑技术,但也不能一味地反对和对抗技术,把所有的技术进步都当作“恶魔”来加以诅咒。人在面对技术和诱惑时不能失去理智,要在实践和道德的意义上寻找技术的界限和规范性。在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在与技术共存中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在后人类的时代,人的尊严需要建立在“自由者共在”关系的基础之上。如果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父母与基因编辑婴儿之间应该并不是设计者和产品的关系,而是共同构成了交往共同体的“我们”。父母不能仅仅从“我”的自我决定和自由选择出发,而要从与基因编辑婴儿共享的“我们”出发。这种“自由者共在”的交往共同体,并不是权利主体之间的讨价还价,即“我应当拥有什么”,而是责任和敬重,即“我们应当做什么”。由此,在这种不断扩充的交往共同体的“我们”中,推出的更是对“自由的未来他者”的责任和对人类的责任。(摘编自刘静《基因编辑与人的尊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使用基因编辑技术会影响我们对人类同一性的认识,当人类为了某种目的改变某个人的基因时,就会破坏“人”的基因结构。B.基因编辑技术无法为普通大众的健康造福,只是因为它已经成为了基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段,造成所需成本非常昂贵。C.随着基因技术的变革,人的基因排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人们实现了神话般的自由,但人成为物质材料的存在,丧失了尊严。D.人类不应被技术“操控”,而应与技术共存,在面对技术革命时,要有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2.下列对两则材料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基于基因编辑涉及到的多种认识判断,提出了在人身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需要伦理省思。B.材料一在论证结构上,先表明中心论点,再以并列式分条阐述理由,最后指出解决问题的办法。C.材料二将理论推想与存在事实对比,目的是论证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无限趋向完美。D.材料二既指出基因编辑技术可能会带来的弊端,又肯定了它的积极意义,体现出论证的思辨性。3.下列对基因编辑的设想,不会引发“伦理忧虑”的一项是()A.利用基因编辑技术识别新冠肺炎病毒,追踪、鉴定潜在靶点。B.改变特定的基因性状,能够消除身体因基因疾病带来的痛苦。C.对胚胎进行个性、体质、容貌等基因改造,孕育完美的后代。D.将不同动物的优势基因编辑给人类,加快人类生命文明进程。4.两则材料都提及“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论述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5.2021年7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WHO)下属专家委员会发布《人类基因组编辑管治框架》和《人类基因组编辑建议》,首次提出了将人类基因组编辑作为公共卫生工具的全球建议。请你结合两则材料,给该委员会提出三条参考意见。【答案】1.D2.C3.A4.①材料一侧重于论述“基因编辑婴儿”成为基因编辑者追逐利润的手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②材料二侧重于论述“基因编辑婴儿”的父母与婴儿之间的关系和“基因编辑婴儿”的父母所应承担的责任。5.①维护人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②明确基因编辑技术的界限和规范性,完善相关的伦理和法律原则;③建立监督机制,对可能会出现的伦理、法律等问题进行管治; ④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基因编辑技术水平,确保安全无风险。【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概括材料信息的能力。A.“就会破坏‘人’基因结构”错误,说法绝对,原文是“很可能会破坏他之所以为人的基因结构”。B.“它已经成为了基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段”错误,原文是“基因编辑技术便会成为基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段”,原文是“未然”,选项是“已然”。C.“人的基因排序已从根本上发生了变化,人们实现了神话般的自由,但人成为物质材料的存在,丧失了尊严”错误,变未然为已然,由“这是人的自由神话的最高期盼”可知,这些都没有实现。故选D。【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C.“目的是论证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在于无限趋向完美”错误,原文是“人要根据自身特点,不断通过努力和生命实践活动抵达善,以不同形式无限趋向完美,这才是人的自由和生命存在的意义”。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A.“识别新冠肺炎病毒,追踪、鉴定潜在靶点”是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应对疫情,不会引发“伦理忧虑”。B.“改变特定的基因性状”“消除身体因基因疾病带来的痛苦”会导致“但在社会层面上却可能强化我们对基因缺陷的价值偏见。我们很可能不再对基因疾病患者抱有同情之心”。C.“孕育完美的后代”会导致“人便从自由神话跌落为物质材料的存在……人格本身就不再具有尊严”。D.“将不同动物的优势基因编辑给人类”导致“很可能会破坏他之所以为人的基因结构”。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分析文本侧重点的能力。材料一的标题是“《关于基因编辑的伦理反思》”,再根据“当我们为了某种目的改变某个人的基因,很可能会破坏他之所以为人的基因结构”“传统的基于人伦关系的伦理原则和伦理规范将面临巨大冲击,人们的道德责任、权利和义务也需要重塑”“那些患有基因疾病却没有接受基因编辑技术编辑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将会被当作另类,甚至可能受到歧视或被社会抛弃”等中心句可知,材料一侧重“基因编辑婴儿”成为基因编辑者追逐利润的手段所造成的严重后果。由“人便从自由神话跌落为物质材料的存在,变成了‘一袋细胞’和‘DNA基因图谱’,人格本身就不再 具有尊严”“在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在与技术共存中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在后人类的时代,人的尊严需要建立在‘自由者共在’关系的基础之上”“父母不能仅仅从‘我’的自我决定和自由选择出发,而要从与基因编辑婴儿共享的‘我们’出发”可知,材料二侧重论述基因编辑与人的尊严的关系,以及面对“基因编辑婴儿”的父母所应承担的责任。【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探究提出见解的能力。由材料二人便从自由神话跌落为物质材料的存在,变成了‘一袋细胞’和‘DNA基因图谱’,人格本身就不再具有尊严”“在面对技术革命的冲击和挑战时,我们需要新的生命哲学和伦理观念,在与技术共存中维护‘人之为人’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可知,面对基因编辑,人类应当维护人的尊严,坚守人类生命自由发展的本性。由材料一“那些患有基因疾病却没有接受基因编辑技术编辑的患者大多数情况下将会被当作另类,甚至可能受到歧视或被社会抛弃”“如果一些人不满足于预防和治疗疾病,任意扩大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范围,拓展到消除残疾和小毛病,修饰外在的容貌,甚至进行各种基因强化,基因编辑技术便会成为基因编辑实施者赚取利润的手”等面对基因编辑可能存在的问题可知,应当建立监督机制,对可能会出现的伦理、法律等问题进行管治。由“当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导向‘定制’更强大、更完美的婴儿时,父母选择基因编辑婴儿的现象就会层出不穷”“科学探索和技术应用没有止境,相关的伦理原则和法律规范也应该与时俱进”“人在面对技术和诱惑时不能失去理智,要在实践和道德的意义上寻找技术的界限和规范性”等可知,明确基因编辑技术的界限和规范性,完善相关的伦理和法律原则。目前基因编辑技术尚不完善,在基因编辑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风险,因此应当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基因编辑技术水平,确保安全无风险。(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十五棵向日葵徐怀中山庄静静的,何湘去叫门,出来一个十多岁的男孩子,引她穿过牛栏,扶着独木梯爬上二层平房,那孩子喊道:“阿妈!是一个‘全珠玛米’(解放军)姑姑!”随即便听到一个女人在讲汉语:“噢!解放军同志,请进来呀!”何湘弯腰钻进去,她看见那女人露出两排整齐洁白的牙齿微笑着,眯起细长的两眼打量着她。一条夹 带着红绒线的长辫子,依照藏人的习俗在脑袋上盘了两圈。她斜躺在垫子上,下身盖着一条半旧的灰毛毯。矮桌上放了几张汉文报纸,何湘心想,这许是她找来糊窗子用的吧。转眼,那孩子端来一碗膻味扑鼻的酥油茶待客,母亲随即吩咐道:“朗嘎!快换一碗清茶,再去把柜子里的水果糖端来!”回头又对何湘说:“你瞧我这样,也不能起来招待客人,腿受了伤!”何湘说:“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扎玛伊珍。"“唔!扎玛伊珍。怎么你的汉话讲的这样好?跟你丈夫学的吧?!”“怎么跟他?我是汉人哪!”“真的是吗?你来这里几年了?”扎玛伊珍向门外指着,她反问说:“你看,土墙那边,长着一排向日葵。请你数数看,总共是多少棵?”从门口望去,矮墙旁边的一排向日葵,长得高大挺直,一棵一棵间隔相等,像是排列整齐的一队士兵。阳光灿烂,映照着一朵朵金色的花葵。何湘回答说:“大约有十二三棵吧!”“你数错了,姑姑!”在烧火的朗嘎认真纠正说:“那是我阿妈种的向日葵,是十五棵。”“十五棵,我到这里整整十五年了!”扎玛伊珍的语气是那么沉静,那么庄严,何湘已经猜测出了八九分,问道:“早就听人讲,二万五千里长征的时候,有些老红军同志留在了这一带。你是不是……”“什么老红军!”女主人摆手说,“我就怕听这个话。参加革命的时候,我父亲对我说:‘去吧!红军是我们干人(穷人)的队伍!你就算是顶替我吧,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可是,我掉队了,没有走完两万五千里。十五年了,我还活着,可我没有给革命做一点点事,这还不够我心里惭愧的吗?”“唉!十五年了,我常常抱着朗嘎念叨:‘好孩子,你快些长吧!长大了好去顶替妈妈,我们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在红军里,我是宣传队一名小队员。那时候我们什么都学着干:唱歌、跳舞、写标语、慰问伤兵、行军鼓动,有时候还化装到敌人那边去割电线,侦察地形。”“你是怎么留下来的呢?”何湘问。“我身体本来就不太好,翻雪山开始吐血了。只能抓着马尾巴上山,上到山哑口,我昏倒了。后来是收容队用床单把我抬下山的。无论怎么,上级总还是不愿意丢下一个人。可是我走不动了。没法子,只好留下。师长亲自把留下的人安置到藏民家,送给每家二百块藏洋,两丈土布,还有些针线。”“这位解放军女同志!我全都告诉你吧!”扎玛伊珍把散开的辫子重新盘了盘,坦白地说:“队伍就要开拔了,我们宣传队的一个男同志来了。他长得挺高的个子。比我大一两岁,比我懂事得多,无论工作上生活上,总是帮助我,照顾我,保护着我。下雨,两人共用一把伞,露营,共铺一块油布。他来跟我告 别,好久,一句话也没讲出口。最后,他把一包葵花籽往我衣袋里一塞,转身就跑走了。那时候,能弄到一把生葵花籽是很难很难的,到最后时刻,一把葵花籽就是救命粮呀!他跑出去好远站住了,转回身对我说:‘想法子活下去!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我们部队开拔的当夜,马步芳的队伍来搜查了。我撞开门就往外跑。他们在背后开枪。我死命跑,跑上堤坝,下面是好大的一条冰河,眼睛一闭,就跳下河去了。“等我醒过来,就躺在这屋子里。唔!我还没有告诉你,他叫蔡旺泽登,是个木匠。红军长征经过此地,他在‘博巴’政府做事,跟朱德总司令很熟识的。那天他正巧为我们队伍带路返回,从河滩里把我救了,烧辣椒汤喂给我喝,还用麝香治好了我浑身的伤。“就这样,我在这个家里住下来了。有人看见就问,‘这个女人是谁?’蔡旺泽登说:‘她叫扎玛伊珍,从青海那边领来的,花了一百二十块银元。’“我的伤慢慢好起来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种向日葵。我什么都丢光了,只有一包生葵花籽,随身收藏着。第一年,我种一棵,第二年我种两棵,第三年种三棵……“人们慢慢也知道了,我是女红军。见面就悄悄地问:‘红军真的还会回来吗?’又有传言说:‘听讲国民党后面追剿,日本人前边堵截,红军都死完了!是这样的吗?’我说:‘死完没死完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红军总是要回来的!’不过老实讲,我心里也真有些七上八下的。向日葵种到三棵,不见回来,种到五棵了,还不见回来。不是说三五年就能回来的吗?解放了,我算计了一下,可不是吗?讲三五年,一点不错,三五一十五年,到了年数,果然就回来了!”扎玛伊珍边说,边爽朗地大笑起来,眼睛噙满两颗闪闪发光的泪珠。(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男孩称何湘为“金珠玛米姑姑”,而扎玛伊珍称何湘为“解放军同志”,暗示了她自己的红军身份。B.扎玛伊珍一家生活贫困,十分节俭,所以要用汉文报纸来糊窗子,待客时也只能把酥油茶换成清茶。C.扎玛伊珍的父亲对她说“当红军就要当到底”,她也这样对儿子朗嘎说,体现了革命精神的代代传承。D.扎玛伊珍把“三五”年理解为“三五一十五”,这是她经历了漫长等待后,豁然开朗的无奈与自嘲。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对宣传队的男同志、扎玛伊珍的丈夫这两个人物的描写较为简略,但他们和扎玛伊珍一起,共同构成了战争时期藏汉人民团结斗争的人物群像。B.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既有“干人”“博巴”这些地方色彩浓厚的方言词,也有较多亲切随意的口语词,呈现出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C.小说以细腻生动的笔调,描摹了扎玛伊珍离开红军队伍后复杂的心路历程,反映了人性的美好,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D. 小说结尾描写扎玛伊珍爽朗大笑,眼里却噙着闪闪发光的泪珠,这一细节描写,生动而传神地表达了女主人公真实而丰富的情感世界。8.作品是怎样叙述扎玛伊珍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9.请结合金文,阐释“十五棵向日葵”的丰富内涵。【答案】6.C7.C8.①对话形式,在交淡中引出扎马伊珍的故事,自然真实亲切(或:使故事集中紧凑)。②通过何湘的观察视角呈现扎马伊珍的故事,新颖独特。③通过追述(回忆)的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9.①小说叙述扎玛伊珍每年种一棵向日葵,坚持整整十五年,喻示她对红军漫长而坚定的等待;②向日葵种子是红军宣传队同志赠送,喻意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③向日葵具有“向日”的习性,象征着各族人民追求光明和解放的愿望。【解析】【分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暗示了她自己的红军身份”错误。扎玛伊珍称何湘为“解放军同志”,是表明何湘的身份,表达对何湘的尊重。B.“待客时也只能把酥油茶换成清茶”错误。待客时把酥油茶换成清茶,并不是因为扎玛伊珍一家生活贫困,十分节俭,而是扎玛伊珍怕何湘喝不惯酥油茶。D.“豁然开朗的无奈与自嘲”错误。虽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但是她仍然充满信心,她相信红军终有一天会回来的,表现了她乐观的革命精神。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C.“充满了革命浪漫主义色彩”错误。扎玛伊珍日思夜盼红军回来,每年种一棵向日葵,每棵向日葵都是整整一年的期盼,是望穿云山的年轮,种到十五棵时,当年的红军,此时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回来了。这些都是写实的,并非想象和夸张,所以并没有充满革命浪漫主义色彩。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叙事特点的能力。 “请问你叫什么名字?”“我叫扎玛伊珍。”“唔!扎玛伊珍。怎么你的汉话讲的这样好?跟你丈夫学的吧?!”“怎么跟他?我是汉人哪!”“真的是吗?你来这里几年了?”通过何湘和扎玛伊珍的对话,引出了扎马伊珍的故事。所以文章以对话形式,在交淡中引出扎马伊珍的故事,自然真实亲切。结合句子“扎玛伊珍边说,边爽朗地大笑起来,眼睛噙满两颗闪闪发光的泪珠”可知,扎玛伊珍爽朗地大笑,眼睛噙满两颗泪珠,这些都是通过何湘看到的。文章通过何湘的观察视角呈现扎马伊珍的故事,新颖独特。扎玛伊珍离开红军队伍后的生活都是她回忆的,文章通过追述(回忆)的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的含义的能力。扎玛伊珍日思夜盼红军回来,每年种一棵向日葵,每棵向日葵都是整整一年的期盼,是望穿云山的年轮,虽然经历了漫长的等待,但是她仍然充满信心,她相信红军终有一天会回来的。小说叙述扎玛伊珍每年种一棵向日葵,坚持整整十五年,喻示她对红军漫长而坚定的等待;由文章“他来跟我告别,好久,一句话也没讲出口。最后,他把一包葵花籽往我衣袋里一塞,转身就跑走了”和“他跑出去好远站住了,转回身对我说:‘想法子活下去!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可知,向日葵种子是红军宣传队同志赠送,宣传队同志最后说“我们三五年就会回来的”,喻意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从向日葵的特点来说,向日葵具有“向日”的习性,象征着各族人民追求光明和解放的愿望。二、古代诗文阅读(47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7小题,30分)10.下列加点词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何莫学夫诗微夫人之力不及此B.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学不可以已C.天下归仁焉自牧归荑,洵美且异D.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都是代词,那、那个、那些。句意分别为:为什么没有人学那些诗呢?/假如没有那个人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B.都是动词,停止。句意分别为: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学习不能停止。C.第一句“归”,动词,称赞、赞许;句意为:天下的人就会赞许你为仁人了。/第二句“归”通“馈” ,赠送,动词;句意为: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D.都是动词,反省。句意分别是:看见没有德行人,自己的内心就要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故选C。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完全相同的一项( )A.跨者不行B.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C.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D.可谓好学也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A.不行:古义,走不远、行走不稳;今义,不可以。句意: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B.平地:古义,填平洼地;今义,平坦地方。句意:好比填平洼地,虽然才倒了一筐土,但继续堆下去,那是我自己在往前努力。C.从事:古义,做事;今义,做,投身到(事业中去),(按某种办法)处理。句意: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受失败。D.好学:喜欢学习。句意:这样可算是喜欢学习了。故选D。12.选出下列选项中,句式与其他三项句式不同的一项()A.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B.敏于事而慎于言C.请买其方百金D.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特殊句式的能力。A.状语后置句,应为“古之欲于天下明明德者”。句意:自古以来那些想要让全天下人都显明其明德的人。B.状语后置句,应为“于事敏而于言慎”。句意: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C.状语后置句,应为“请(以)百金买其方”。句意:愿意用百金的高价收买他的药方。 D.定语后置句,应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之宋人”。句意:宋国有一善于调制不皲手药物的人家。故选D。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明君者,非遍见万物也,明于人主之所执也。有术之主者,非一自行之也,知百官之要也。知百官之要,故事省而国治也。明于人主之所执,故权专而奸止。奸止则说者不来,而情谕矣。情者不饰,而事实见矣。至治之世,其民不好空言虚辞,不好淫学流说,贤不肖各反其质。行其情不雕其素蒙厚纯朴以事其上。若此,则工、拙、愚、智、勇、惧可得以故易官,易官则各当其任矣。君服性命之情,去爱恶之心,以听有用之言,谓之朝。凡朝也者,相与召理义也,相与植法则也。上服性命之情,则理义之士至矣,法则之用植矣,枉辟邪挠之人退矣,贪得伪诈之曹远矣。故治天下之要,存乎除奸;除奸之要,存乎治官;治官之要,存乎治道;治道之要,存乎知性命。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上计,言于襄子曰:“中牟有士曰瞻胥己,请见之。”襄子见而以为中大夫。相国曰:“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为中大夫,若此其易也?非晋国之故。”襄子曰:“吾举登也,已耳而目之矣。登所举,吾又耳而目之,是耳目人终无已也。”遂不复问,而以为中大夫。襄子何为?任人,则贤者毕力。人主之患,必在任人而不能用之,用之而与不知者议之也。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释父兄与子弟,非疏之也;任庖人、钓者与仇人、仆虏,非阿之也。持社稷立功名之道,不得不然也。犹大匠之为宫室也,量小大而知材木矣,訾功丈而知人数矣。夫成王霸者固有人,亡国者亦有人。非其人而欲有功,譬之若夏至之日而欲夜之长也,射鱼指天而欲发之当也。舜、禹犹若困,而况俗主乎?(节选自《吕氏春秋》)13.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行A其B情C不D雕E其F素G蒙H厚I纯J朴K以L事M其N上。14.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故,旧例、成规的意思,与《鸿门宴》“君安与项伯有故”中的“故”意思不一样。B.曹,辈、等、属,相当于“们”,杜甫诗句“尔曹身与名俱灭”的“曹”意思与之相同。C.见,同“现”,显现、显露的意思,与《老子》中“自见者不明”的“见”意思不相同。D.毕,全,“毕力”即竭尽全力,成语“殚精毕力”“同心毕力”的“毕力”都是这个意思。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贤能的君主,并非事事都亲力亲为,而是能抓住执政的关键,懂得治官的根本,这样事少而国家治理得好,奸邪之人也不会到来。B.赵襄子任命任登为中牟令,任命瞻胥己为中大夫,相国不赞同赵襄子的做法,认为任人太容易,对他们的才能未真正考查清楚。 C.理想的政治社会,百官能各任其职,臣民能以真情真诚来对待君主。而君主应善于听取有用的言论,明理义,立法度,远小人。D.工匠建宫室的比喻,论证了君主善于用人的道理;夏至日想让夜长、射鱼冲着天想射中的比喻,则形象论证了不善用人的情况。16.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绝江者托于船,致远者托于骥,霸王者托于贤。(2)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3)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4)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答案】13.CGK14.C15.B16.(1)横渡长江的人依靠的是船,到远处去的人依靠的是良马,成就霸业的人依靠的是贤人。(2)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德,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3)不是为着要来结交这小孩的爹娘,不是为着要在同乡中间博取名誉,也并非因为厌恶孩子的哭声才这样。(4)反而愁它太大无处可容呢?可见你还是见识不通达啊!【解析】【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行为真诚,朴实不雕饰,敦厚淳朴,以此来侍奉君主。“行其情”中“行”是谓语,“其情”是偏正结构做宾语,结构完整,宾语后断开,故在C处断开;“不雕其素”中“素”是“不雕”的宾语,结构完整,后断开,故在G处断开;“蒙厚纯朴”中“蒙厚”和“纯朴”是并列的短语,中间不断开,故在K处断开;故在CGK三处断开。【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意思不同。旧例、成规;旧交情。句意:这不是晋国的成法。/你怎么和项伯有旧交情。B.正确。意思相同。辈、等、属,相当于“们”。句意:贪婪伪诈的人。/待你辈的一切都化为灰土之后。C.错误。意思相同。都是通假字,显现、显露。句意:事实就能显现了。/喜欢自我表现的人,缺乏自知之明。D.正确。意思相同。全。句意:那么贤能的人就把力量全部献出来了。/尽心竭力。/齐心尽力。故选C。 【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对他们的才能未真正考查清楚”错,“意者君耳而未之目邪!”相国认为赵襄子对这个人只是耳闻,尚未亲眼见到他才能如何吧,不是没有考查清楚。故选B。【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绝”,横渡;“托”,依靠;“致”,到;“霸王”,成就霸业的人。(2)“道”,宗旨;第一个“明”,彰明;“止”,达到。(3)“所以”,用来……;“内”,通“纳”,结交;“要”,求取;“然”,这样。(4)“忧”,担忧、长愁;“瓠落”,宽大空廓的样子;“蓬之心”,不通达的见识。参考译文:贤明的君主,不是普遍地明察万事万物,而是明察君主所应掌握的东西。有道术的君主,不是一切都亲自去做,而是要明了治理百官的根本。明了治理百官的根本,所以事情少而国家太平。明察君主所应掌握的东西,所以权势集中而奸邪止息。奸邪止息,那么游说邪道的人不来,真情也能了解了。真情不虚饰,事实就能显现了。政治最完美的社会,百姓不喜好空话假话,不喜好邪说流言,贤能的人和不贤能的人各自都恢复其本来面目。行为真诚,朴实不雕饰,敦厚淳朴,以此来侍奉君主。这样,巧的、笨的、愚蠢的、聪明的、勇敢的、懦弱的,都可以因此而变动官职,官职调整好了,他们各自就能胜任自己的职务了。君主依照生命的天性行事,去掉爱憎之心,听取有用的言论,这叫做听朝。凡是听朝,都是君臣共同招致理义,共同确立法度。君王依照天性行事,那么讲求理义的人就会到来了,法度的效用就会确立了,乖僻奸邪的小人就会退去了,贪婪伪诈的人就会远离了。所以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除掉奸邪;除掉奸邪的关键,在于治理官吏;治理官吏的关键,在于研习方法;研习方法的关键,在于懂得生命的天性。赵襄子当政时,用任登担任中牟令。任登向上汇报政事时,对赵襄子说:“中牟有位士人叫瞻胥己,请您召见他。”赵襄子接见了他并任命他为中大夫。相国说:“我猜想您对这个人只是耳闻,尚未亲眼见到他才能如何吧!当中大夫,竟是这样容易吗?这不是晋国的成法。”赵襄子说:“我提拔任登时,已经耳闻并且亲眼见到他的情况了。任登举荐的人,我又要亲耳听、亲眼看他的实际情况,这样用耳朵听、用眼睛观察人就无尽无休了。”于是就不再询问,任用瞻胥己为中大夫。赵襄子还需做什么呢?他只是任用人,那么贤能的人就把力量全部献出来了。君主的弊病,一定是委任人官职却不让他做事,或者让他做事却与不了解他的人议论他。横渡长江的人依靠的是船,到远处去的人依靠的是良马, 成就霸业的人依靠的是贤人。不任用父兄与子弟,并不是疏远他们;任用厨师、钓鱼的人与仇人、奴仆,并不是偏爱他们。治理国家、建立功名的原则,要求君主不得不这样。这就如同大工匠建造宫室,度量一下大小就知道需要的木材了,量度版筑的数量和长度就知道要用多少人工。成就霸业的固然有人,亡国的也有人在。任用的人不恰当却想要建立功业,这就好像在夏至这一天却想让夜长,射鱼时冲着天却想射中一样。舜、禹对此尚且无可奈何,更何况普通的君主呢?(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风入松①刘克庄归鞍尚欲小徘徊。逆境难排。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②。萧瑟捣衣时候,凄凉鼓缶③情怀。远林摇落晚风哀,野店犹开。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逆旅主人相问,今回老似前回。【注】①此词作于刘克庄从建阳罢官归莆田,途经福清之际。②金罍:金质的酒器。③鼓缶:据《庄子·至乐》,庄子妻死后,庄子“箕踞鼓缶而歌”。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萧瑟捣衣时候”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悼念。B.“野店犹开”四字,似乎带有某种有节制的欣喜,使词情稍稍扬起,将前词所表现的悲哀稍稍冲淡了一些。C.“多情”一句是说自己于旅店住宿,虽然孤独寂寞,但有店主守灯陪伴,勉强可以得到安慰。D.“今回老似前回”,重在一个“老”字,这一形貌上的变化,是通过逆旅主人的眼光反映出来的。18.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写道:“夜来幽梦忽还乡。”同是悼念亡妻,苏轼在梦中都想回到千里之外的故乡,而现实中的刘克庄“归鞍”却“徘徊”?请结合诗句分析刘克庄“归鞍”却“徘徊”的原因。【答案】17.C18.①“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但如今唯有萧瑟秋风,却再无捣衣之人,再不闻捣衣之声。由此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之情,渴望回乡悼念亡妻。(或“多情惟是灯前影,伴此翁同去同来”,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伴,那位陪伴着作者“同去同来”的夫人已经不在了,勾起了作者对亡妻的思念,渴望回乡悼念亡妻。)②“逆境难排”,作者因削职归来,政治上陷于逆境,仕途失意,使他困扰,使他彷徨。③“人言酒是消忧物,奈病余孤负金罍”,酒是解忧之物,然而病余之身不宜饮酒,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但有店主守灯陪伴”错误。词中“灯前影”是指作者自己的影子,“老翁”指的是作者自己,不是店主,“多情”句意在表现形影相吊、形单影只的境遇。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词的上片开头即写词人骑马归来、彷徨歧路的痛苦。曰“归鞍”,曰“徘徊”,曰“逆境难排”,初非出于悼亡,其中暗含政治上失意的悲愤。“逆境难排”一句正说明词人因削职归来,仕途上陷于逆境。这里词人把对亡妻的悼念之情与政治上的失落感糅合在一起,自然浑成,不着痕迹。“萧瑟捣衣时候”,正是捣衣的时节,作者回想起了妻子为他捣衣的情景,是运典写景,兼点时令。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勾起对昔日生活的回忆,抒发深沉的掉念。词人身处孤馆,唯有一盏寒灯作为伴侣,一种孤寂之感,悼念之情,凄然流于言外。词人借景抒情,全词中处处洋溢着词人对妻子的深情厚意和绵绵不绝的思念,让读者读来自然真切,凄美悲痛。倒霉情绪难排解,人说饮酒可忘忧,奈何我病后体弱不敢挨。“人言”二句,用事而能浑化。有病,一可悲也;病而有忧,二可悲也;有忧而不能饮酒,三可悲也。作者无法借酒消愁,忧闷如绳索缚住他的内心,难排难解。(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4小题,8分)1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鱼雁传书”的典故寄予了人们美好的理想,《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以之含蓄地表达了书信不能往来的相思之苦。(2)李白《将进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面上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充满无限的信心,但实际上也是仕途失意时的自慰之辞。(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用“___________”解释了颜渊什么是“仁”的疑惑,并强调一旦做到这一点,就能达到“___________”的效果。(4)上至一国之君,下至黎民百姓,都需要以修养自身的品德心性为根本,《大学之道》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强调这个道理。【答案】①.鸿雁长飞光不度②.鱼龙潜跃水成文③.天生我材必有用④.千金散尽还复来⑤.克己复礼为仁⑥.天下归仁焉⑦.自天子以至于庶人⑧.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雁”“材”“焉”“壹”。三、语言文字运用(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史湘云还没搬来贾府长住前,袭人按宝玉吩咐给湘云送盒吃的,不过简单两个小食盒:新鲜的红菱和鸡头,桂花糖蒸新栗粉糕。一个小食盒,只淡淡说一句红菱和鸡头,不过几个字,背后就带了特定的产地、时令、历史传承和食用方式。中国的语言表达始终讲究,不懂的人听了并不在意,但懂的人自然赞叹,知道这是“早秋苏州四角水红菱直送北京”,所以名贵。我们现在有物流和电商,贾家那时只有运河。但是在贾家,春天有南京时兴吃的芦蒿和枸杞芽儿,秋天有螃蟹、水红菱、桂花糕和鸡头米,冬天有鹿肉和羊羔肉;早上吃茶泡饭,宴席上有茄鲞;喝酒有苏州的惠泉酒,下酒菜有糟鹅掌、糟鸭舌;点心盒子里有螃蟹小饺儿、牡丹花样的精致小面果、松子鹅油小花卷,真是。这是什么?这就是随便积累的关于吃的讲究。非三代富极,很难有这样的见识。贾府的食不厌精,不是一般人想象中的大鱼大肉、,而是讲究“时鲜”二字。不到时令不吃,而到了时令,就挑产地最好、质量最佳的吃。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含蓄蕴藉 应有尽有 山珍海味B.耐人寻味 数不胜数 山珍海味C.含蓄蕴藉 数不胜数 饕餮大餐D.耐人寻味 应有尽有 饕餮大餐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我深深理解了古人一首情诗里的句子:“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B.痛苦了,唱“慢板”,揪心裂肠的唱腔却表现了多么有情有味的美来。C.阿Q不独是姓名籍贯有些渺茫,连他先前的“行状”也渺茫。D.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20.A21.B22.构成:由三个“……有……”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表达效果:从春天、秋天、冬天三季讲述贾府的食材,凸显了贾家在吃上的讲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解析】【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一空,“含蓄蕴藉”,含蓄不露,耐人寻味。“耐人寻味”,形容值得让人仔细体会、琢磨。语境强调中国的语言表达讲究含蓄不露,故选“含蓄蕴藉”。第二空,“应有尽有”,形容应该有都有,形容十分齐备。“数不胜数”,数都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很难计算。语境指点心多而齐备,故选“应有尽有”。第三空,“山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饕餮大餐”,形容“丰富的,丰盛的,大量的”等意思。语境与“大鱼大肉”并列,强调贾府的饮食并非一般人所理解的珍贵和丰富,故选“山珍海味”。故选A。【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时鲜”表强调。A.表示引用。B.“慢板”表强调。C.“行状”表示特殊含义。D.“不列颠尼亚”表示特定称谓。故选B。【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的能力。“春天有南京时兴吃的芦蒿和枸杞芽儿,秋天有螃蟹、水红菱、桂花糕和鸡头米,冬天有鹿肉和羊羔肉”,“春天有……”“秋天有……”“冬天有……”,连用三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构成排比。“春天有……”“秋天有……”“冬天有……”,从春天、秋天、冬天三季讲述贾府的食材,凸显了贾家在吃上的讲究。句式整齐,富有节奏感。四、作文(60分)2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柏拉图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老子·第六十四章》中也有句千古名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天空中没有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说:“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 有人认为起点虽然不决定结果,但对最后的结果会有影响;也有人认为,人生重要的是注重过程,有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即使失败了,也能享受过程,体验人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注重过程,灿烂人生过程比结果更重要,过程是做一件事情中获得感悟与升华的基石,正是因为有了过程才让生命变得更加精彩,即使结果是失败的,也会让人敬佩,注重过程,灿烂人生。 一滴水从冰雪消融开始了它的历程,它欢乐的与其他水滴一起汇成了潺潺的小溪,越过了山岗,穿过丛林,流入小河;沿着河流的轨迹跨过高原,走过田野,经过村庄,流入江河;和着滔滔江水欢快的穿过城市,淌过平原,最后汇入大海,得到永生。 水滴的这一过程,看似平淡,但对水滴而言却是意义非凡的。试想:一滴水很快就会被蒸发,而一河水,一江水,一个太平洋呢?水滴欢快的汇聚在一起,用集体的力量与自然抗衡,无论结果怎样,或被蒸发,或被饮用,或被冲洗……但其过程是值得称颂的,此时的过程我认为比结果更重要。 “女排精神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喊出了为中华崛起而拼搏的时代最强音。”习近平总书高度赞扬中国女排展现出的祖国至上、团结协作、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精神面貌,号召大力弘扬新时代的女排精神,让亿万人民深受鼓舞。中国女排的魅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凝结为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偶像力量。有多勇毅的行动,就有多壮丽的征程;有多坚定的信念,就有多光明的未来。新时代是大有作为的时代。越是对梦想充满渴望,就越需要振奋民族自信心,鼓起奋斗精气神,汇聚发展正能量,团结协作、顽强拼搏,争取事业新胜利。再艰难的跋涉,只要坚持不懈努力奋斗,终将抵达梦想彼岸。“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愈发懂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的厚重内涵,感受到“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的时间紧迫。人可以平凡的生,平凡的死,但平凡的过程却往往有许多不平凡的经历,这些经历也就是我要讲的过程。譬如,人在青少年时期上学的经历,事业有成的经历……都是你一生所经历的过程,那么经历这个过程比起结果不是更重要吗?人越明白“过程”的重要,越能感受出“过程”的乐趣。钟爱“过程”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不管吃再大的苦,受再多的累,他们都能坦然面对,怡然自得,心境如水。因为,在他们看来,无论什么事情,不管结果如何,只要自己亲自经历了,参与了,付出了,就已经“享受”了,就已知足了。注重过程,灿烂人生。 【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一强调起点对结果的重要性;材料二形象地诠释了“飞过”所代表的过程的意义,即享受过程,体验人生;引用郞平的话,说明了过程与结果不可分割的关系。总体而言,这里涉及到起点、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其中蕴含着三者之间的思辨关系,结果是终点,是目标,起点与过程是能否达到或实现这一终点或目标的关键,写作者可选取“起点”与“过程”二者中的一个或者两个都选来立意,注意突出其中蕴含的思辨关系,皆符合题意。这道作文题目侧重考查辩证思维能力,考生不可孤立地谈起点或过程的重要,而忽略它们与结果之间的辩证关系。【立意】1.立足起点:(1)赢在起点,成就人生;(2)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2.立足过程:(1)享受过程远比结果更重要;(2)注重过程,灿烂人生;3.立足起点与过程:在人生的漫长旅程中,起点与过程缺一不可,二者都与结果密切相关。【素材】1.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行的。民族复兴征程,本身就内含着“精神力”的塑造和比拼。竞技体育没有常胜之师,比夺得金牌更有价值的是展现顽强拼搏的勇气,比赛事输赢更重要的是砥砺超越自我的追求。一路走来,中国女排获得过胜利和荣耀,也经历过失败与挫折,但她们胜不骄、败不馁,从不言弃。靠着那么一股不服输的拼劲、打不垮的韧劲,中国女排重登巅峰再创辉煌。2.1986年,在墨西哥城奥运会上,坦桑尼亚选手艾哈瓦里在参加马拉松比赛进程中受伤,当他缠着绷带,拖着流血的伤腿一瘸一拐地最后一个人跨过终点线时,数万人的会场,全场肃穆,观众起立,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那是一个感人至深的场面。虽然此时离枪响已经近4个小时了,天色也渐渐暗淡下来,但人们仍然向这位勇士表达了他们最崇高的敬意。当被问及为什么不索性退出比赛时,艾哈瓦里笑了笑,只轻轻说了一句:“我的祖国派我到这里是要我冲过终点的。”这句话与他的名字从此成为奥运会历史上的一个经典,是啊,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而成就了艾哈瓦里这位令人敬佩的勇士,所以说结果往往不是最重要的,而过程才是重点。在人的一生中,过程往往也演绎着比结果更为重要的角色。3.当太阳冲破地平线,放射出万丈光芒时,这是新的起点;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开始第一声哭喊时,这是新的起点;当我们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未来就在我们的前面。新的起点,意味着新的开始。因为“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南京市临江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开学检测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试卷(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英语试卷(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苏省南京市第九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7:0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3.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