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南开区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高一年级语文学科语文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第Ⅰ卷本试卷共9小题,每小题3分,共27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时至寒露,蝉噤荷残,霜浓气冷,日照减少,风起叶落。①“寒露”是天气转凉的象征,开始出现凝结的现象,显得寒光四射。此时节,北方已呈深秋景象,南方也秋意渐浓。古人如何记录这深秋之景呢?让我们走进天津博物馆,从文物中感受“寒露”之美。民谚有“立秋核桃白露梨,寒露柿子红了皮”,此时的柿子恰好成熟,正是吃柿子的好时候。②在中国文化中,因“柿”与“事”谐音,柿蒂四面出萼,萼片呈心形,极像四个如意云头,一音与形咭合,蕴含着“事事如意”的祝愿。天博馆藏清代高凤翰的《山水花卉册》共十一开。册中第五开绘一枚柿子挂在树枝上,构图简洁明朗,线条果断有力,柿子颜色鲜艳,叶子饱满圆润,叶脉有弧度,枝条顿挫、有力,质感强烈。天博书画研究部副主任邢晋说:“此册以指代笔,虽然失去了毛笔的弹性,但笔墨传达更直接酣唱。”寒露后,景象变幻万千,枫叶渐红,枯荷摇曳。天博馆藏清代朱耷的《荷花双禽图》,画面荷叶以大写意手法描绘,荷茎曲折。③此画所绘是残叶败荷,画面传达出一股荒凉、寂寞而又伤感的意境,这是朱耷凄凉身世、冷落情怀的恰当表现。我国古代将寒露分为三候:一候鸿燕来宾;二候雀入水为蛤;三候菊有黄华。菊花为寒露时节最具代表性的花卉。天博馆藏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齐白石的《墨笔菊花图》,画中菊花千叶万瓣繁复多姿,花头如球,布置张驰有度,“秀雅”之情隐现。④整幅作品将人淡如菊的艺术品质通过精妙的笔法、严谨的结构和逼真的写真呈现出来。(节选自《今晚报》,有删改)1.文中加点词语的字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蝉噤(jìn)民谚(yàn)蕴(yùn)含B.顿挫(cuò)酣(hān)唱摇曳(ì)C.朱耷(dā)荷茎(jìng)鸿燕来宾(bīn)D.曲(qǔ)折三候(hòu)张驰有度(dù)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①句画线的语句没有语病。B.②句画线的语句排序不当,应把“因‘柿’与‘事’谐音”调到“极像四个如意云头”之后。C.③句画线的语句表达准确。D.④句画线语句的“精妙”应换为“美妙”,“严谨”应换为“严格”。3.下面所列信息,对应错误的一项是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郭沫若自由体诗《女神》“五四”新文化运动B.《百合花》茹志鹃短篇小说通讯员解放战争C.《登高》杜甫七言律诗忧国伤时唐代D.《劝学》荀况诸子散文性善说战国末期二、(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材料一“数字游民”,是指过着数字游牧生活的人,最初源于新千年左右一本名为《数字游牧》的书。书中论述了一个观点:“技术可能会让社会回归游牧的生活方式”。游民表征一种超出定居定点生活的状态。互联网技术打破了以工厂、公司为主要单位的工作场景,解构了那种流水线串联起来的封闭空间,似乎让更多“打工人”奔逐到了自由广袤、水草丰美的地方。尤其是,这种状态是生活与工作一体的,审美与谋生一体的,似乎消解了工厂、公司场景下分工对生活的异化,何其动人。因此在招聘平台的调研报告中,76.4%的00后愿意成为“数字游民”,2022年全球“数字游民”已经达到3500万人。和这个庞大的意愿相比,“数字游民”提供的可能只是一条狭窄的通道。“数字”二字,已经标定了这个概念是基于技术媒介存在,而技术本质上是由资本驱动的。技术媒介展现的是资本的高阶逻辑,流量让资本加速流动、热搜不断创造着资本变现的时刻,一个要在这当中谋生的人,其实要遵守更为严苛的资本增殖逻辑,比如粉丝量、转化率、外链数量,以及各个平台不同而繁琐的推量规则。这些,各平台的博主、网红、UP主、KOL已经深有体会。打破了工厂和公司的边界,媒介生存者仍然处于一个封闭的资本空间中,只不过,绩效评价规则不同了,是更大的自由承诺之下的高阶绩效管理。如果仅讲择业,“数字游民”肯定是一个新的选择,新的机会。如果在择业上增加自由向度,甚至寄寓诗与远方的希望,估计它不免会让向往者失望。数字技术常常带来自由错觉,尤其在互联网普及早期的时候,也许现在,更应该看到它控制性的一面。(摘自光明网《当个“数字游民”,怎么样》,有删改)材料二数字遗产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数字资产,如游戏装备、虚拟货币等;另一类则是具有人格属性的数字遗物,如朋友圈、聊天记录、相册等。国内已有互联网企业上线对“逝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者账号”的保护功能。比如,微博此前发布了关于保护“逝者账号”的公告,提到为了保护逝者隐私,防止逝者账号被盗,站方将对逝者账号设置保护状态。设置为保护状态的账号不能登录、不能新发内容、不能删除内容、不能更改状态。不具有人身性的“数字遗产”,如支付宝账户内的资产、购物券等,法律应允许继承。具有人身性的“数字遗产”,如社交账号一般不允许继承。微信和支付宝就明确,其账号仅供用户本人使用,不得赠与、借用、转让、继承等。民法典中有对数据和网络虚拟财产保护的指引性规定,即“法律对数据、网络虚拟财产的保护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业内专家提出,社交账号、游戏装备等是由平台和个人共同生产的,对于类似的虚拟财产,法律应当研究规范赋予各方何种权利,在虚拟财产继承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求得平衡的问题。(节选自《北京日报》赵莹莹《网络世界留下的足迹能继承吗》有删改)材料三在互联网环境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开辟了人们生活和生存的新空间。我们不仅生活在现实世界,已然生活在虚拟世界,并生活在知识、信念所构成的精神世界。简单地说,现实世界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物理空间,人们需要在其中饮食、呼吸、睡眠等,满足物质性的需求。而虚拟世界(数字世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在这个虚拟世界,个人的真实身份被模糊,甚至被隐藏。人们在虚拟世界进行阅读、学习、交流、娱乐等活动,主要满足社会性需要。我们日常使用的微信、博客、微博、QQ等就是虚拟世界的代表。虚拟世界的未来就如元宇宙,它是三维的,个人可以凭借拥有自己形象的高仿机器人,在虚拟世界里控制数字身份、数字形象、数字资产,进行价值交换、变现和永久保存。虚拟世界是现实世界在虚拟空间中的投射。而精神世界是人实践活动的结果所生成的个人世界,是人的意识活动及其活动结果的总和,包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既然技术发展带来了虚拟世界,融合发展可以理解为“传统行业+互联网技术”,其本质是虚实互动,可行的路径就是建立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通道,进而为真实的现实世界服务,实现经济增值,最终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节选自唐俊杰、李朝明《出版业融合发展的现实思考和路径探索》)4.根据材料一,下列与“数字游民”相关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游民是基于数字媒介,让社会回归游牧生活方式的人,他们在择业上自由向度增加,完全可以追求诗与远方。B.数字游民的生存状态打破生活与工作的边界,将审美与谋生融为一体,消解了工厂、公司场景下分工对生活的异化。C.数字游民的出现满足了年轻人对自由生活的渴求,在数字媒介的加持下,年轻人谋生通道一定会更加宽广。D.数字游民本质上还是“打工人”,也会有“打工人”的烦恼,这是受资本驱动并遵守严苛的资本增殖逻辑的必然结果。高一语文第3页共8页 5.根据材料,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数字游民离世后,其数字遗产中某些资产可以被继承,如支付宝中的财产,而支付宝明确规定,其账号不能被继承。B.民法典对虚拟世界留下的虚拟财产受到保护有明确的规定,所以数字游民对自己创造出来的数字资产有独享权。C.数字游民既生活在现实世界,同时活在虚拟世界,而含有游牧式生活方式的知识和信念又构成了他们的精神世界。D.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技术融合,架起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之间的桥梁,为真实的现实世界服务,实现经济增值,以提高人类的生活品质。6.根据材料三,下列不属于“传统行业+互联网技术”融合的一项是A.一部从天津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探索之路的历史人文纪录片《津门往事》,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B.2023年8月22日,在《十竹斋笺谱》己亥重刊版基础上,十竹斋发布《十竹斋笺谱》数字版,让百年古籍重获新生。C.中秋国庆期间,以“玩转振兴·数享国庆”为主题、数实互生的“乡村元宇宙”旅游新模式落地山西长治上党振兴小镇。D.在2023北京国际设计周·台湖舞美国际论坛上,国内首部扩展现实数字戏剧《麦克白》宣布十月下旬亮相。三、(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二十一日,宗元白:辱书云欲相师,仆道不笃,业甚浅近,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虽尝好言论,为文章,甚不自是也。不意吾子①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仆自卜固无取,假令有取,亦不敢为人师。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孟子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独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作《师说》,因抗颜而为师。世果群怪聚骂,指目牵引,而增与为言辞。愈以是得狂名,居长安,炊不暇熟,又挈挈而东。如是者数矣。屈子②赋曰:“邑犬群吠,吠所怪也。”仆往闻庸蜀之南,恒雨少日,高一语文第4页共8页 日出则犬吠,予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然雪与日岂有过哉?顾吠者犬耳。度今天下不吠者几人?而谁敢炫怪于群目,以召闹取怒乎?(节选自柳宗元《答韦中立论师道书》)【注】①吾子:第二人称,您,即韦中立,他是潭州刺史韦彪之孙,欲拜柳宗元为师。②屈子:对屈原的敬称。7.下面各句中“师”的解释,全部具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①吾从而师之②吾师道也③辱书云欲相师④因抗颜而为师⑤因环顾其中,未见可师者⑥人益不事师A.①②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③④⑥8.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以召闹取怒乎B.不意吾子自京师来蛮夷间,乃幸见取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人之患在好为人师蚓无爪牙之利D.而谁敢炫怪于群目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9.下面对文言文阅读材料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肯定自古以来师对任何人总是不可少的,因为人不能“生而知之”。因此,他认为师并不是什么特殊人物,而是一种“传道受业解惑”的人。B.韩愈认为人人都可以为师,没有地位(贵贱)与年龄(长少)的限制,只问他有没有“道”,有就可以为师。C.韩愈提出的“师道”思想,招致顽固的“士大夫之族”的反对和嘲讽,这在柳宗元的文章中得到了证明。D.柳宗元在文章中一方面对韩愈“抗颜为师”进行声援,另一方面以韩愈为师的遭遇作为前车之鉴,暗示韩愈的做法不可取。第Ⅱ卷本卷共9小题,共73分。四、(21分)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1)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分)(2)为众人师且不敢,况敢为吾子师乎?(3分)11.材料二的第二段,柳宗元用形象生动的喻体分别比喻韩愈和他自己,请你分别指出其使用的喻体,然后说一说使用这种比喻论证想要证明的论点是什么?(3分)高一语文第5页共8页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7分)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①〔唐〕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注】①潮州在今广东东部,距长安八千里之遥,韩愈到达离京师长安不远的蓝田县时,他的侄孙韩湘,赶来同行。韩愈此时,悲歌当哭,写下这首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左迁”指调职,诗人因为上表违逆皇帝,“朝”上奏,“夕”就被贬八千里之外,首联对仗,交代获罪原因,B.颔联韩愈直书“除弊事”,认为自己是正确的,申述了自己忠而获罪和非罪远谪的愤慨。C.颈联,融情于景。“云横秦岭”,诗人回首,不见家,不见长安;“雪拥蓝关”,诗人前瞻,联想前路艰险。D.结尾二句,向侄孙韩湘交代后事,语意紧扣第四句“肯将衰朽惜残年”,进一步流露出凄楚难言的激愤之情。(2)鉴赏“横”与“拥”二字是如何体现颈联意境雄阔特点的。(2分)(3)请结合全诗,用三个词语准确概括出诗人韩愈的形象。(3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题1分)(1),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2)艰难苦恨繁霜鬓,。(杜甫《登高》)(3)山不厌高,海不厌深,,。(曹操《短歌行》)(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苏轼《念奴娇》)(5)《沁园春·长沙》下片以“携来百侣曾游。”开启,由独立寒秋、故地重游所看到的景色,联想到以前与“同学”一起来游玩的情景,于是过渡到对往昔生活及“同学少年”的回忆中。五、(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还乡路遥天还没有明时,高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他匆匆走过没有人迹的街道,步履踉跄,神态麻木,高挑的个子不像平时那般笔直,背微微地有些驼了;失神的眼睛深陷在眼眶里,没有一点光气,头发也乱蓬蓬的像一团茅草。整个脸上像蒙了一层灰尘,额头上都似乎显出了几条细细的皱纹。高一语文第6页共8页 早晨的太阳照耀在初秋的原野上,大地立刻展现出了一片斑斓的色彩。庄稼和青草的绿叶上,闪耀着亮晶晶的露珠。脚下的土路潮润润的,不起一点黄尘。高加林在路上摇摇晃晃地走着、走几步就站下、站一会再走……离村子还有一里路的地方,他听见河对面的山坡上,有一群孩子叽叽喳喳地说话,其中一个男孩子大声喊:“高老师回来……”他知道这是他们村的砍柴娃娃,都是他过去的学生。突然、有一个孩子在对面山坡上唱起了信天游——“哥哥你不成材、卖了良心才回来……”孩子们都哈哈大笑,叽叽喳喳地跑到沟里去了。这古老的歌谣,虽然从孩子的口里唱出来,但它那深沉的谴责力量,仍然使高加林感到惊心动魄。他知道,这些孩子是唱给他听的。唉!孩子们都这样厌恶他,村里的大人们就更不用说了。他走不远,就看见了自己的村子。一片茂密的枣树林掩映着前半个村子;另外半个村伸在沟口里,他看不见………他忍不住停下了脚,忧伤地看了一眼他熟悉的家乡。一切都是原来的样子——但对他来说,一切又都不一样了……就在这时,许多刚下地的村里人,却都从这里那里的庄稼地里钻出来,纷纷向他跑来了。他不知道这是怎么一回事,村里的人们就先后围在了他身边,开始向他问长问短。所有人的话语、表情、眼神,都不含任何恶意和嘲笑,反而都透着真诚。大家还七嘴八舌地安慰他哩。“回来就回来吧,你也不要灰心!”“天下农民一茬子人哩!逛门外和当干部的总是少数!”“咱农村苦是苦,也有咱农村的好处哩!旁的不说,吃的都是新鲜东西!”“慢慢看吧,将来有机会还能出去哩。”亲爱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在一个人走运的时候,也许对你躲得很远;但当你跌了跤的时候,众人却都伸出自己粗壮的手来帮扶你。他们那伟大的同情心,永远都会给予不幸的人!高加林忍不住热泪盈眶。他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人们问候和安慰了他一番,就都又下地去了。当高加林再迈步向村子走去的时候,感到身上像吹过了一阵风似的松动了一些。他抬头望着满川厚实的庄稼,望着浓绿笼罩的村庄,对这单纯而又丰富的故乡田地,心中涌起了一种深厚的情感,就像他离开它已经很长时间了,现在才回来……当他从公路上转下来,走到大马河湾的岔路口上时,腿猛一下子软得再也走不动了。他很快又想起,他和巧珍第一次相跟着从县城回来时,就是在这个地方分手的——现在他们却永远地分手了。他也想起,当他离开村子去县城参加工作时,巧珍也正是在这个地方送他的。现在他回来了,她是再不会来接他了……他坐在一块石头上,身上像火烧着一般烫热。他用两只手蒙住眼睛,头无力地垂在胸前。他真不知道往后的日子怎么过呀?他嘴里喃喃地说:“亲爱的人!我要是不辜负你就好了……”泪水立刻像涌泉一般地从指缝里淌出来了…(节选自路遥《人生》,有删改)高一语文第7页共8页 4.阅读这篇小说,梳理概括出高加林在还乡的过程中内心经历了哪些变化?(4分)5.小说叙写下地的村里人对高加林的问候和安慰有何作用?(3分)6.请探究第一段“天还没有明时,岛加林就赤手空拳悄然地离开了县委大院”的丰富意蕴。(3分)7.请结合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第一章《乡上本色》,说一说高加林还乡这一情节体现出乡土社会怎样的特点?(2分)六、(40分)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闻一多人类发展进程中,总有一些人不计回报,不问收获,默默耕耘。他们或平凡,或伟大,都值得被书写。请你抓取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人物和这样的事迹,写一篇记叙文。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文体特征明显;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阶段性质量监测(一)答案1.AB酣畅摇曳(yè)C荷茎(jīng)鸿雁来宾D曲折(qū)张弛有度2.CA有语病,第二、三分句暗换主语B排序得当D不能更换,搭配得当3.D应为“性恶说”4.DA原文为“如果在择业上增加自由向度,甚至寄寓诗与远方的希望,估计它不免会让向往者失望"。B原文为“这种状态是生活与工作一体的,审美与谋生一体的,似乎消解了工厂、公司场景下分工对生活的异化"。C原文为“和这个庞大的意愿相比,“数字游民”提供的可能只是一条狭窄的通道"。5.B原文“业内专家提出,社交账号、游戏装备等是由平台和个人共同生产的,对于类似的虚拟财产,法律应当研究规范赋予各方何种权利,在虚拟财产继承和个人信息保护之间求得平衡"。6.A7.A④和⑥句中的“师”均无活用现象8.B“乃”均表转折,竟然、却9.D“另一方面以韩愈为师的遭遇作为前车之鉴,暗示韩愈的做法不可取"理解错误10.(1)我学习道理(我学习的是道),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小呢?(“师”的活用,“庸知……乎"固定句式,“生于吾"状语后置句,各1分!(2)(我)做一般人的老师尚且不敢当,何况做您的老师呢?(“众人”古今异义,“且”虚词,“况……乎”固定句式,各1分)11.韩愈被喻为“蜀之曰",柳宗元被喻为“越之雪”(各1分)。 证明的论点: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以为狂人。(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即现在的社会不尊师,出现对为师者嘲讽的风气,意对即可,1分)12.(1)A“左迁"指贬官,首联不对仗(2分)(2)“横”,写出秦岭上空云层覆盖之广(1分);“拥”,写出蓝关周围白雪厚积之高(1分)。二字有力地表现“云横雪拥”之景的雄阔。⑶(每点1分,词语概括意对即可)①敢于直谏(或刚直不阿),由“朝奏”“除弊事“等得出;②不愿苟活(或老而弥坚),由“肯将衰朽惜残念"等得出;③命途多舛(或仕途坎坷),由“夕贬”“家何在"“马不前"等得出。13.略(每题1分)14.失落、迷惘———难堪、愧疚感激、自责———悔恨、懊恼。(每点1分)15.①与上文孩子唱歌的嘲讽形成鲜明对比;②减轻了高加林还乡的心里负担;③表现庄稼人的善良、宽厚与真诚;④丰富了人物形象,深化文章的主旨。(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16.①赤手空拳离开县委大院,说明高加林进城发展不成功,不能衣锦还乡;②选择天未明出发,高加林怕被熟人看到,怕被嘲笑而刻意躲避人群;③悄然离开,说明城里人不在意高加林,他灰心失落;④回到家乡,找回做人的淳朴本质;⑤回乡路途远,需要早出门。(每点1分,答出3点即可,若有其他合理解释也可酌情给分)17.①高加林是村里人,当城里没有容身和发展之地时,必然想家,所以还乡是他的第一选择,这与《乡土中国》中乡下人离不开土地,眷恋自己家乡的特点相符合;②高加林还乡遇到孩子和大人们的不同对待,说明高加林的遭遇他们都知晓,这与《乡土中国》中乡土社会是一个“熟悉”的社会的特点相符合。(每点1分)18.略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3:30: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34.8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