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夏区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宁夏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卢良恕在农业战线上旺盛的生命力源于其深厚的爱国精神。他的童年,遭逢七七事变,山河沦丧、民族危亡,他感慨最多的就是在贵阳看到农民“半年糠菜半年粮”的穷苦生活。“民众连饭都吃不饱,国家怎么能富强呢!”不久,学农成为卢良恕自觉自愿的救国行动,他回忆说:“我研究的是粮食作物种植,不是搞瓜果蔬菜的园艺学,因为我最想解决的还是人民吃饱饭的问题。于是,卢良恕立下了“效仿后稷济万家”的志向,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和食物营养结构问题,为中国农业现代化的问题而孜孜不倦,奋斗一生。23岁投身农业科研工作,卢良恕成为我国早期的小麦育种与栽培学家,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主持选育了早熟、抗锈、丰产的“华东6号”等系列小麦优良品种,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增产显著。他深入各地调查研究,注重了解第一手材料并进行深入细致的思考和分析,从祖国的台湾到西藏——卢良恕成为我国第一个走遍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的农学家。要解决粮食问题,光靠小麦是不够的。卢良恕的心中从未停息过对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农业这一宏大课题的思考。卢良恕从实践出发,亲自组织、领导了建设“太湖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的工作,亲手种植现代化样板田。1982年8月,卢良恕被任命为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他回忆说:“调我到京担任这号称‘万人科技大军总指挥’的国家农科院院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此后,“新技术革命与农业现代化”“中国农业现代化理论、道路、模式研究”“中国粮食与经济作物发展研究”“中国中长期食物发展战备研究……卢良恕所主持的许多农业研究项目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大跨度的农业宏观战略性研究,无一不关系国计民生。他总结毕生经验,提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他总结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他不仅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一名在农业战线上冲锋向前的战士,雷厉风行,不断攻克难题。“文盲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科盲问题正在引起重视,而营养盲问题仍然被忽视,必须尽快引起关注。”卢良恕说。进入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居民基本实现了温饱,但是单一的粮食生产一度使部 分地区出现区域性、结构性粮食过剩的情况。从2004年开始,卢良恕又为制定我国2011-2020年即全面小康社会时期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做科学调研和规划工作。等闲风餐露宿,走遍大江南北,卢良恕79岁时一年仍跑12个省。为了学习国外先进农科经验,他的足迹遍布英、美、法、日等20多个国家的田野。这位心系民生的农学大家,在他80周岁生日时写下了这样两句话:“老牛自知夕阳晚,不需扬鞭自奋蹄。”(摘编自马爱平《卢良恕:为“三农”奉献桑榆一寸心》相关链接:“如何使城乡人民吃饱、吃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食物资还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卢良恕说。源和结构调整不好,不仅影响国民经济发展,而且还会引发社会不安定。这不仅是个学术问题,而且还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卢良恕说。“卢良恕院长总能以科学大家胸怀和人格魅力团结最广大的顶尖专家,在跨学科、跨部门的战略交流中,发挥了很大的协调作用。”中国工程院领导高中琪说,“中国工程院筹备之初,可谓一切从头开始。卢良恕院长先前在农业战略咨询这块做了大量工作,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摘编自王方《卢良恕:一生耕耘在沃土》)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良恕童年时,祖国处于艰难时期,他目睹农民的穷苦状况,这激发了他的爱国热情,他立下了“效仿后稷济万家”的志向。B.为了解决我国的科盲、营养盲问题,卢良恕为制定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时期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做科学调研和规划工作。C.卢良恕所主持的农业研究,与国计民生有关,他主持的许多农业研究项目是涉及多学科、多部门大跨度的农业宏观战略性研究。D.二十世纪,由卢良恕主持选育的系列小麦优良品种“华东6号”在长江中下游大面积推广,增产显著,但卢良恕并没有因此而止步。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卢良恕深入调查研究,注重从实践出发。他曾亲自走遍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特别行政区,亲手种植现代化样板田。B.晚年的卢良恕老骥伏枥,在全国各地奔波,为学习外国先进农科经验踏遍20多个国家的田野,充满豪情壮志。 C.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在卢良恕的领导下,我国居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粮食过剩的问题。D.卢良恕以科学大家的胸怀和人格魅力团结最广大的顶尖专家,为筹备中国工程院做了很多工作,获得高度评价。3.作为一名杰出的农业科学家,卢良恕在终身不懈为农业的奋斗过程中,提出很多农业观念,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B2.C3.①他认识到,要解决粮食问题,光靠小麦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中国实际,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农业。②他认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要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主要任务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③他认为,要调整食物资源和结构,使人民吃饱、吃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为了解决我国的科盲、营养盲问题”强加关系,卢良恕为制定我国全面小康社会时期的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做科学调研和规划工作,可以反映出他很重视营养盲问题,与科盲无关,更不是“为了解决我国的科盲、营养盲问题”。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在卢良恕的领导下,我国居民已解决了温饱问题”分析错误,原文说的是“基本实现了温饱”,“在卢良恕的领导下”夸大其词,并无依据。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要根据题干意思在文中找到“农业观念”相关内容:结合“要解决粮食问题,光靠小麦是不够的。卢良恕的心中从未停息过对如何结合中国实际,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农业这一宏大课题的思考”概括出:他认识到,要解决粮食问题,光靠小麦是不够的,必须要结合中国实际,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建设现代农业。结合“他总结毕生经验,提出“现代集约持续农业”是建设中国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他总结出: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概括出:他认为,建设现代农业,必须要走“现代集约持续农业”之路,主要任务是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结合“‘如何使城乡人民吃饱、吃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食物资还是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卢良恕说”概括出:他认为,要调整食物资源和结构,使人民吃饱、吃好吃得科学、吃得健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回家马兰莲火车像一条长龙,穿行在连绵不断的山脉中,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絮,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肖锦云坐在靠窗的座位,怀里抱着一个大大的包裹。她表情淡漠,甚至有些木然,她的眼睛里流出一种奇妙的神色,说不上是喜悦还是忧伤。她一动不动,静静地坐着,像一尊雕塑。她的对面坐着一对年轻夫妻,好像刚结婚不久,女人依偎在男人的怀里,甜甜地睡着了。从她嘴角露出的微笑,足以证明,她正做着美梦。男人一手搂着女人,一手拿着手机,拇指不停地在手机屏幕上滑动着,女人动了一下,盖在身上的衣服掉了下去。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肖锦云看着他们,脸上呈现出一种复杂的表情,说不出是羡慕还是嫉妒,男人抬起头,刚好与她的目光相撞,便问道:“大姐,你去哪?”肖锦云显然没想到男人会跟她搭讪,怔了一下,淡淡地说:“回家。”男人还想说话,肖锦云把目光移向了窗外。火车转过一个弯儿,“呜呜”地鸣叫着,钻进一个隧道里,闹哄哄的车厢里安静了许多。肖锦云的脑子里开始翻江倒海了……六年前一个飘雪的日子,肖锦云接到男朋友打来的电话,筹备了大半年的婚事又要推后。这已经是第三次了。肖锦云知道男朋友的工作性质特殊,她决定自己去南方把婚事办了。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肖锦云被两家的父母送上了南下的火车……“呜——”火车发出一声长鸣,咣当咣当地跑出隧道,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男人轻描淡写地说:“这算什么,老家的雪比这漂亮多了。”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老公,我想吃鸭脖。”“你就是个馋猫。”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女人像饿狼扑食一样自顾自地吃起来。男人抬头看了看肖锦云,试探着问:“大姐,你喝点儿水吧。” 肖锦云摇摇头说:“谢谢,我不渴。”“喝点儿吧,坐了几个小时了。”男人把水硬塞给肖锦云。肖锦云推辞不过,只好接住。她没有打开瓶子,只是怅然地望着窗外。女人吃了几口,好像要吐的样子,男人急忙拍着她的后背问:“老婆,怎么了?是不是吃得太猛了?”女人喝了口水,娇嗔地说:“傻瓜,你要当爹了。”“真的?!”男人高兴得有些忘乎所以,一下子紧紧地抱住女人。肖锦云听着他们的轻声私语,闭上了眼睛。男人紧握着女人的手,温柔地说:“你说,咱儿子长得像谁?取什么名呢?”女人说:“我生的,当然像我,姓也得跟我的。”男人不服气地说:“凭什么?孩子都跟爸爸的姓。”“既然跟爸爸的姓,那爸爸怎么不生呢?”女人一副蛮不讲理的样子。男人气呼呼地说:“真是不可理喻。”小两口儿争吵完,都噘着嘴,相互不理睬。肖锦云听他们吵完了,问道:“刚结婚吧?”男人说:“是的,结婚半年。”媳妇还是个孩子,挺任性的。肖锦云看着女人。男人笑了笑,问道:“大姐,你怎么一个人?”肖锦云长长地叹了口气说:“我跟先生一起来的。我先生是一名缉毒警察,常年奔走在边境线上,我们结婚六年,先生第一次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男人好奇地问:“那你先生呢?”肖锦云指着怀里的包裹说:“在这里。他太累了,睡着了。”男人瞪大眼睛怔怔地看着肖锦云半天:“大姐,对不起。”肖锦云微微一笑说:“没什么。”“老公”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男人把她揽进怀里。火车进了一个小站,缓缓地停下了。肖锦云说:“我到站了。”肖锦云抱着包下了车。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列车上的年轻夫妻,生活中虽有小小的争吵,更多的却是宠溺与关爱、温馨与甜蜜,从他们身上可以看到生活的幸福和美好。 B.肖锦云眼睛里流出一种不知喜忧的奇妙神色,脸上呈现出不知羡慕还是嫉妒的复杂表情,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C.“女人紧紧地抓住男人的胳膊,眼眶里溢满了泪水。”这里既写出女人深切感受到肖锦云内心无法言说的痛苦,也暗含着她对自己幸福生活的重新认知。D.“回家”一词意蕴丰富,既指肖锦云带着牺牲的丈夫回家,也暗示警察的牺牲换来了无数人能够回到温馨的家庭,拥有幸福的生活。5.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一个单纯、率性、善良、内心充满幸福的新婚女子形象。B.肖锦云一家是英勇牺牲的缉毒警察家庭的一个缩影,小说以小见大,突出主题,引发读者对现实生活的思考。C.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对发生在火车上的故事进行叙述,展现两对夫妻的生活经历,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典型人物。D.小说尾段叙写了两位老人在风雪中等待儿子回家的情景,既呼应了题目,又增强了小说的悲凉色彩。6.“雪”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请结合小说内容谈谈它的丰富内涵。7.你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请从情节安排、人物塑造、主题表达三方面进行分析。【答案】4.B5.A6.①美丽轻盈、晶莹剔透的雪花喻指宁静、美好的现实生活。②寒风中的雪暗指肖锦云一家遭受重大变故,以及充塞心中的悲痛。7.参考答案一:缉毒警察。①情节安排:以“警察回家”作为说主线贯穿始终。②人物塑造:肖锦云、年轻夫妻、老人都是侧面衬托伟大的缉毒警察。③主题表达:小说的主旨是赞美缉毒警察的伟大,引发人们对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的深刻思考。参考答案二:肖锦云。①情节安排:以“肖锦云带丈夫回家”作为小说主线贯穿始终。②人物塑造:小说用大量笔墨从正面、侧面刻画了肖锦云的开象。③主题表达:小说是通过默默付出、隐忍坚强的肖锦云,表达对英雄家人的崇高敬意这一主题。【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B.“是因为丈夫的牺牲让她感到生活无助,人生茫然”错误。结合小说的情节可知,肖锦云抱着丈夫的骨灰回家,“这次回来,就不走了,可以好好地陪我了”,肖锦云的内心是悲伤的,却并非无助茫然。故选B。 【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A.“小说运用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手法,塑造了……”错误,小说在塑造新婚女子的形象时,有语言描写“老公,雪下得好大,雪花真美。”,有动作描写“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并没有运用心理描写的手法。故选A。【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中环境描写内涵的能力。解答本题,应在小说中找到描写“雪”的内容,分析其特点,再结合具体的情境来分析其内涵。如,小说开头“雪花零零散散地从天空飘落下来,像飞,像蝉翼,清澈洁净,晶莹剔透”“外面的雪似乎有些大了,山坡上、树枝上落满了白茸茸的雪花”,两处“雪”美丽、轻盈,与“好像刚结婚不久……男人放下手机,捡起衣服盖在女人的身上”“女人醒了。她揉了揉眼睛,惊喜地叫道”“女人撒起娇来,搂着男人的脖子说”“男人从背包里拿出一个袋子,又拿出两瓶冰红茶”夫妻的宁静甜蜜美好,此处的“雪”喻指宁静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肖锦云回忆中“下了半个月的雪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和结尾“不远处,两位老人等在风雪中”,这两处的雪可以说是寒冷的,结合肖锦云丈夫的牺牲和肖锦云带着丈夫的骨灰回家来看,这“雪”是指肖锦云一家的变故以及他们心中的悲伤。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和探究能力。本题探究的方向指向小说的主人公。首先找出小说中涉及的人物,分析人物的特点,接着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小说的主旨,看哪个人物与情节、主旨相关,以此确定主人公。首先看小说写了哪几个人物,有肖锦云、缉毒警察(肖锦云的丈夫)、小夫妻等;然后梳理小说的情节,小说的标题是“回家”,开头写肖锦云抱着“包裹”回家,中间写肖锦云的丈夫没有时间回家,最后写肖锦云带着丈夫回家,由此看来,“肖锦云”和“丈夫缉毒警察”都与情节相关,如从肖锦云角度来看,全篇是围绕“肖锦云带着丈夫回家”展开,如从丈夫缉毒警察的角度来看,全篇是围绕“缉毒警察回家”展开。接着分析人物形象,文中缉毒警察没有出场,但由肖锦云回顾六年前丈夫因工作性质推迟婚期以及对面小夫妻的幸福宁静的生活来看,可以看出缉毒警察的伟大,因为如果没有缉毒警察的牺牲就没有这样宁静美好的生活,而作为缉毒警察妻子的肖锦云,丈夫没有时间回来结婚,她亲自去,丈夫牺牲了,她亲自带回家,整个过程中肖锦云是平静的,由这些内容可以看出肖锦云的默默付出和隐忍坚强。最后分析小说的标题,如果从缉毒警察的角度来看,小说是赞美缉毒警察的伟大,告诉人们幸福生活的来 之不易,如果从肖锦云的角度来看,小说是表达对英雄家人默默付出的崇高敬意。考生可以选择一个人物,从这些方面作答。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两篇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乙】文帝之后六年,匈奴大入边。乃以宗正刘礼为将军,军霸上;祝兹侯徐厉为将军,军棘门;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细柳:以备胡。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乎,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周亚夫军细柳》)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居无何(经过)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停留)B.使人称谢(致意,表示问候)长跪而谢之(道谢)C.又何间焉(参与)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然) D.其将固可袭而虏也(必,一定)汝心之固(顽固)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下视其辙其真不知马也B.可以一战静以修身C.称善者久之公将鼓之D.成礼而去濯清涟而不妖10.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甲文详细地记叙了战争的整个过程,它生动地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取胜的必要条件。B.甲文写的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长勺之战。此文节选自《左传》(《春秋左氏传》)。《左传》,儒家经典之一,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编年体史书。C.乙文节选自《史记》。《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传记文学有深远的影响。鲁迅先生称此书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D.甲文中鲁庄公礼贤下士,虚心听取意见;乙文中文帝深明大义,识才敬才。两位君主都有值得肯定之处。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2)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答案】8.B9.C10.A11.(1)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2)将军周亚夫手执兵器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用军礼参见。”【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经过;停留。句意:过了没多久。/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B.错误。致意,表示问候;道歉,谢罪。句意:派人致意说。/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C.参与;间或、偶然。句意:你又何必参与呢?/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D.必,一定;顽固。句意: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你的心顽固。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代词,指齐军;语气副词,恐怕。句意:向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恐怕是真的不认识千里马吧!B.介词,凭借;连词,来。句意: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C.都音节助词,不翻译。句意: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D.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句意: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故选C。【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A.“甲文详细地记叙了战争的整个过程”错,甲文重点写曹刿“论战”,而不是战争经过。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牺牲”,供祭祀用的牲畜;“加”,虚报数目;“信”,诚信。(2)“兵”,兵器;“拜”,行跪拜礼;“请”,请允许我。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穷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 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汉文帝后元六年,匈奴大规模侵入汉朝边境。于是,朝廷委派宗正官刘礼为将军,驻军在霸上;委派祝兹侯徐厉为将军,驻军在棘门;委派河内郡太守周亚夫为将军,驻军细柳,以防备匈奴侵扰。皇上亲自去慰劳军队。到了霸上和棘门的军营,直接驱车而入,将士都下马迎送皇帝。随即来到了细柳军营,只见官兵都披戴盔甲,手持锋利的兵器,开弓搭箭,弓拉满,戒备森严。皇上的先行卫队到了营前,不准进入。先行的卫队说:“皇上将要驾到。”镇守军营的将官回答:“将军有令:‘军中只听从将军的命令,不听从天子的命令。’”过了不久,皇上驾到,也不让入军营。在这种情况下皇上就派使者拿符节去告诉将军:“我要进营慰劳军队。”周亚夫这才传令打开军营大门。守卫营门的官兵对跟从皇上的武官说:“将军规定,军营中不准驱车奔驰。”于是皇上的车队也只好拉住缰绳,慢慢前行。到了大营前,将军周亚夫手持兵器,双手抱拳行礼说:“穿戴着盔甲之将不行跪拜礼,请允许我按照军礼参见。”皇上因此而感动,脸上的神情也改变了,俯身扶着横木上,派人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劳军礼仪完毕后辞去。出了细柳军营的大门,许多大臣都深感惊诧。文帝感叹地说:“啊!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先前的霸上、棘门的军营,简直就像儿戏一样,匈奴是完全可以通过偷袭而俘虏那里的将军,至于周亚夫,难道能够侵犯吗?”长时间对周亚夫赞叹不已。(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夏至后得雨苏辙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干春泽匝,禾槁夏雷坠。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12.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当麦子快要干枯,禾苗快要枯槁的时候,上天降下甘霖,作者认为上天有好生之德,不会让人走投无路。B.如果一年中没有春泽和夏雨,糊口的粮食真的难以为继,作者认为自己之所以能够填饱肚子,是上天赏赐。C.作者在失去了俸禄的十多年间,幸亏在颍川有自己的田地,虽然无力亲自耕种,但获得了不少粮食,作者颇感骄傲。 D.虽然诗歌的标题是“夏至后得雨”,但内容更多的是写雨泽带给自己的恩惠及作者居住在颍川时的生活境遇、感受。13.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答案】12.C13.①对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②对上天眷顾得以填饱肚子的感激之情。③对自己无力耕种却享受人间收获的惭愧之情。④对自己不能揣测圣意,得到朝廷重用的自嘲之情。【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C.“作者颇感骄傲”错,“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是说自己上不能以文武艺报效国家,下又无力躬耕,但却享受着人间的收获,于是深感惭愧。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对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由诗歌前四句“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麦干春泽匝,禾槁夏雷坠”可知,正当天旱得非常厉害的时候,雨就来了。夏雷滚滚,雨水落下,干枯的麦苗得到了雨水的滋润,诗人高兴得感慨:上天真是不让人处于困境之中啊。表达了对久旱逢雨的喜悦之情。对上天眷顾得以填饱肚子的感激之情。诗歌五至八句,先是写这一年中该下雨的春夏两季都没有下雨,粮仓空乏,真是难以为继。后两句写自己本就是处于困境之中的人,没想到得到上天的庇护,能够填饱肚子,真是上天的恩赐啊,表达了对上天眷顾得以填饱肚子的感激之情。对自己无力耕种却享受人间收获的惭愧之情。九至十二句回忆自己被夺俸禄已经十五年了,幸好颍川边有田地。只是自己无力耕种却能得到不少收获,内心感到十分惭愧。表达了对自己无力耕种却享受人间收获的惭愧之情。对自己不能揣测圣意,得到朝廷重用的自嘲之情。最后四句写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能够修修房屋,养养猪狗。而国家长久地养着我这样无用的人,不知道上天这样安排是什么用意。表达了对自己不能揣测圣意,得到朝廷重用的自嘲之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9分)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琵琶行并序》一诗中不止一次出现月亮这个意象,借月烘托琵琶女独守空船的凄清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曹操《短歌行》中有“何以解忧,唯有杜康”,而杜甫《登高》诗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反其意而用之。(4)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黑云翻墨未遮山”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景象相似。(5)《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年轻时即使打拍子将银钗敲碎,饮酒弄脏衣服也不在意,借以表现她年轻时欢乐奢华生活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认为北伐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刘义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是“____________”的结局。(7)《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独坐无聊、内心苦闷之状,用口语化的词句,异常贴切地将词人那孤凄、无聊、苦闷、激愤、无望的复杂心绪极其传神地表达了出来。(8)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神仙们驾着风云而来,画面神奇而飘逸。(9)《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沉痛之情。(10)在《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对偶和比喻表达自己身在宦海却心系田园的心情。【答案】①.去来江口守空船②.绕船月明江水寒③.惟觉时之枕席④.艰难苦恨繁霜鬂⑤.潦倒新停浊酒杯⑥.云青青兮欲雨⑦.水澹澹兮生烟⑧.钿头银篦击节碎⑨.血色罗裙翻酒污⑩.封狼居胥⑪.赢得仓皇北顾⑫.守着窗儿⑬.独自怎生得黑⑭.霓为衣兮风为马⑮.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⑯.佛狸祠下⑰.一片神鸦社鼓⑱.羁鸟恋旧林⑲.池鱼思故渊【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绕、惟、艰、繁、鬂、潦、澹、钿、篦、胥、赢、仓皇、霓、佛狸、羁、渊。三、语言文字运用(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憎恶(zèng)阡陌(mò)契合(qì)鼓瑟(sè)B.潦倒(liáo)多财善贾(gǔ)传记(zhuàn)杳无音信(miǎo)C.澹澹(dàn)渌水(lù)起哄(hònɡ)早籼稻(càn)D.恍然(huǎnɡ)訇然(hōnɡ)伎俩(liǎnɡ)拘泥(nì)【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识记常用字字音的能力。A.“憎恶”的“恶”应读“zēng”;B.“杳无音信”的“杳”应读“yǎo”;C.“早籼稻”的“籼”应读“xiān”。故选D。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渚清沙白鸟飞回渚:水中小洲(陆地)B.我欲因之梦吴越因:于是C.青青子衿衿:衣服的交领D迷花倚石忽已暝暝:昏暗【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B.因:依据。句意:我依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吴越。故选B。17.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边落木萧萧下萧萧:树叶被风吹落的声音。B.潦倒新停浊酒杯潦倒:政治上不得志。C.元嘉草草草草:轻率D.憔悴损损:这里相当于“极”,表示程度很深【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意义的把握。B项,“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意思是时世艰难,生活困苦,我常恨鬓如霜白。浊酒销忧,却怎奈潦倒,以至需要停了酒杯。其中“潦倒”指年老因疾病困顿。故选B。18.下列几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云青青兮欲雨A.必先苦其心志B.月明星稀,乌鹊南飞C.列缺霹雳D.鼓瑟吹笙 【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能力。例句:名词活用为动词,下雨。句意: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A.使动用法,使……痛苦句意:一定先要使他心意受苦。B.名词作状语,向南。句意:月光明亮星光稀疏,一群寻巢乌鹊向南飞去。C.使动用法,使……裂开。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D.名词活用为动词,弹奏。句意:弹琴吹笙奏乐曲。故选D。19.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赢得仓皇北顾B.列缺霹雳C.一尊还酹江月D.契阔谈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无通假字。句意:结果只落得自己回顾追兵,仓皇失措。B.列,同“裂”,裂缝,指闪电。句意:电光闪闪,雷声轰鸣。C.尊,同“樽”,酒杯。句意: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D.讌,同“宴”,宴饮。句意:久别重逢,欢饮畅谈。故选A。2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故国神游B.多情应笑我C.因为长句,歌以赠之D.可堪回首【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古今异义。A项,故国:古义,赤壁古战场;今义,历史悠久的国家,或指祖国、故乡。B项,多情:古义,多愁善感;今义,重感情(多指爱情)。C项,因为:古义,因此创作;今义,表示原因或理由,通常与“所以”搭配成最常用的关联词。D项,回首:古今都是“回顾,回忆”的意思。故选D。 (二)语言表达(4分)21.文学短评,是就作品的形象、思想情感、语言及艺术特色等进行评论。杜甫的《登高》被推为“古今七言律第一”,请就该诗,自选一个角度,写一段文学短评,不超过80字。【答案】示例:《登高》妙字佳句动人心。“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仅仅14个字,就把地之远、时之凄惨、久旅、羁旅、迟暮、衰疾、无亲朋和高迥处八层意境展现在我们眼前。【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特色、写文学点评的能力。高中学生写文学短评,一般只要求对具体的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这种文学短评虽然篇幅短小,但是它也应该是一篇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观点鲜明、语言流畅、短小精悍的文章。写作时要以文艺理论为指导,以作品材料为依据,紧扣作品,有的放矢,评析原文的主要内容或主要特色。要亮明观点,然后从文中筛选整合相关例子进行分析评价。如从用词角度评析。颈联两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仅仅14个字,就把地之远、时之凄惨、久旅、羁旅、迟暮、衰疾、无亲朋和高迥处八层意境展现在我们眼前。“作客”异乡本就令人心绪凄迷,然而诗人却是常作客,心境自然更加悲凉。对句转而写“百年”,结合出句的羁旅之情,一个迟暮之人却仍道路受阻不得归家,悲凉之情又添一笔。如果身体康健也就算了,可悲的是诗人此时却又是一多病之躯。最后又转而写独登台。一个迟暮之人,贫病缠身,流落异乡,在本该与亲友团聚的重阳佳节,却无亲无朋陪伴,“独”自登高,便又是悲上加悲了。如从意象角度评析。《登高》诗开篇即以急风、远天、猿啼、凄清的沙渚、不住回旋的鸟等物象,勾画出夔州之秋的肃杀之景。六个意象叠加,便将一幅雄浑旷远、肃杀凄凉的画面动形象的描绘了出来。其他角度亦可,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教过两代人的山村小学教师,抗击疫情护佑生命的医护人员,精心擦拭每一块玻璃的保洁阿姨,春耕秋收辛勤劳作的农民,等等。生活中,有很多平凡的劳动者值得我们关注,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少事也可能触动我们的心灵。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歌颂,他们的形象真实而丰满。写一篇记叙文,展现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描写人物时要关注事例和细节。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一片中医壤,一袭中药香 母亲身上有一股经年萦绕的中药味。每当晨光泛起,路灯渐隐之时,母亲就会披上她那年久泛黄的白大褂——那中药味也被沾在了身上,去往诊所,打开药房那一盏暖黄的灯光,一天的工作于此开始。一个个抽出药格,如对待自己的稀世珍宝般,用四指浅浅地捻一小撮出来,大拇指轻动,药便如珠玉落盘般,一点一点落在秤盘上,待称杆稳稳当当地平衡后,剩余的还要原封不动地放回药格。这些被称量出的药,母亲会将它们小心翼翼地倾倒在四方平整的牛皮纸上。有的会被熬成汤药,一文小火慢熬,母亲手中的蒲扇轻扇,药香便更加馥郁,充盈了整间屋子;有的会被搓成药丸,母亲先是把那些药捣成泥,药泥在她的手中盘滚,最后变得浑圆,她便会把那些药丸整整齐齐地码在纸板上,拿到阳台上晒干。她便如此赋予中药以生命,中药香也如此在积年累月中浸透衣衫。“吱呀”一声,门被推开,第一个病患到来。母亲便理理白大褂的衣襟,端坐在诊台前。中医讲究望、闻、问、切,母亲会先扫一眼患者的容色,然后开口不疾不徐地询问。她的声音总有一种平定人心的力量,让患者从焦虑的心情中抽离。诊脉时,她将脉枕轻向前推,待病人将手放好后,再轻轻搭上去。一霎时,整个世界被按下静音键。我想母亲此时的世界里,也可能只有一声声跳动的脉搏。须臾,母亲松开了把脉的手,略加沉思,便在药笺上写下一串串药名。她对那些中药了如指掌,什么病应该用什么药,开什么方,她都烂熟于心。我见过病人送来的“妙手回春”的锦旗挂满她的房间;见过被治好的病人握着她的手感激得痛哭流涕。但我也见过她贴了满墙的便利贴,上面是零碎的医药知识点;我也见过密密麻麻的笔记本,上面记着她孜孜不倦向老中医讨来的经验之谈。我知道她总是在睡前手捧一本中药大部头著作;我也知道她常常在饭桌上或是回家的路上,与旁人侃侃而谈《黄帝内经》中的五行相生,或是一首汤头歌中的奥秘玄妙。谈这些的时候,家中明亮的顶灯,或是黯淡昏黄的路灯总会照在她身上,她的眼里盛满了光。母亲只是一名中医,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劳动者。她深深扎根于这片她所热爱的中医之壤,用奋斗的汗水与甘霖浇灌出一朵璀璨的生命之花。可平凡与伟大之间从没有万里之遥,一片中医壤,一袭中药香,母亲便是那平凡中的伟大。【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任务驱动型作文。材料的关键词是“平凡”“劳动者”“触动我们的心灵”,三个词语概括了材料的主旨。材料列举的山村小学教师、医生、保洁阿姨、农民正是我们生活中平凡的劳动者,但就是这些平凡的劳动者,他们身上有值得我们尊敬和学习的精神品质,他们做的行为、做法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如山 村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保洁阿姨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农民的辛勤耕作,医生的救死扶伤等等。这些平凡的劳动者暖心的举动、无瑕的品格、柔软的内心、敬业的操守,都是触动我们心灵的地方。从“写一个你熟悉的劳动者”可知,文体是记叙文。“一个”意味着不可以写多个人,“你熟悉的”意味着从“我”的角度切入,“劳动者”意味着事件需扣紧“劳动”的内涵。“劳动”可以理解为教书育人、救死扶伤、清扫卫生、洗衣做饭、春种秋收、科学实验等不同职业的脑力劳动或者体力劳动。在具体行文上,可以通过以“动作”为主的具体的细节,书写这位劳动者劳动的过程,传达这位劳动者对自己心灵的触动;也可以以某个物象为载体,承载“我”对劳动的理解,对这位劳动者的感情;还可以运用欲扬先抑的构思,突出劳动者给自己的震撼,对自己认知的影响。立意:1.平凡小护士,大爱护苍生。(写住院时那个温暖自己心灵的医护工作者)2.致敬城市化妆师。(叙述自己看见的那个黎明中清扫街道的身影,给自己的心灵震撼)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4 02:15: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51.42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