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固原市第五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固原五中2023--2024学年(上)高一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40分)(一)现代诗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色彩闻一多生命是张没价值的白纸,自从绿给了我发展,红给了我热情,黄教我以忠义,蓝教我以高洁,粉红赐我以希望,灰白赠我以悲哀,再完成这帧彩图,黑还要加我以死。从此以后,我便溺爱于我的生命,因为我爱他的色彩。1.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项是()A.“绿”是小草发芽的颜色,“黑”是人生的辉煌,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B.色彩代表美,有了美。牛命才可爱、珍贵,值得“溺爱”,他的诗高唱为艺术而献身的精神。C.诗人正视“黑还要加我以死”,对生命可谓既珍惜又豁达,使读者切实体会到对生命的感悟。D.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赋予颜色各种意义,揭示色彩的价值,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之情。2.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人将抽象生命予以不同色彩,完善了生命内涵。告诉人们要热爱生活,重视生命价值。B.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把生命的白纸色彩化,具体化。C.诗人注重语言的色彩感,他把绘画色彩作为创造诗形美的一种手段,使诗更具有直观性。D.诗歌将各种色彩都引入诗中,每一种色彩构成一个声部,全诗则成为一个色彩的大合唱。3.联系诗歌内容,你感悟到哪些人生哲理? 【答案】1.A2.B3.生命中不仅有希望也有失望,不仅有快乐也有悲哀;生命不仅意味着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惟其如此,才要更加珍惜生命!【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的内容的能力。A.“‘黑’是人生的辉煌”“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巅峰的过程”错误。黑色是灰烬、煤炭的色泽,由绿到黑,生命正好经历了由生到死的过程。故选A。【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的能力。B.“作者运用了比喻、反复、排比等修辞手法”错误。诗中没有运用“反复”修辞手法,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故选B。【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这是一首富有哲理的小诗,诗人通过大胆想象,赋予色彩以各种象征意义,从而揭示色彩的价值,说明生命便是色彩的结合,表达了对七彩生命的热爱之情。该诗是对生命意义的探求。诗人在三重关系中思考人生的意义:生命与色彩、色彩与意义、生命与意义。诗歌中,生命的“色彩”有深刻的哲理。色彩点染原本苍白的世界,令世界五彩缤纷;色彩象征人生的喜怒哀乐,令人的生命和情感变得更加丰富而有价值。生命是短暂的,人的生命历程中不仅有忠义、高洁、希望,也有悲哀、失望,甚至死亡,经历过酸甜苦辣的人生才是充实的人生、有意义的人生。诗人用色彩比喻生活中的各种品格和情绪,甚至死亡,它告诉读者:生命中不仅有希望也有失望,有快乐也有悲哀;不仅意味着活着,同时也意味着死亡。(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家庭农场“一码通”是农业农村部对全国家庭农场赋予、归集展示家庭农场信息,作为家庭农场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以下简称“名录系统”)管理的唯一标识,其编码具有唯一性,一经赋予,在该家庭农场存续期间保持不变。“有了这个码,相当于给农场办了‘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认证的渠道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 产品信息,这对于我们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升很有帮助。”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陈晨家庭农场负责人陈晨告诉记者,去年他的农场参与了“一码通”全国试点,将编码印在产品包装上,“效果不错,全年卖了45万斤梨,收入较上年增加了很多。”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发家庭农场“一码通”赋码系统,对全国3115个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进行赋码试点,在帮助家庭农场开展品牌宣传、获得金融保险服务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在总结试点经验基础上,《通知》对深入开展家庭农场赋码工作、全面实行“一码通”管理服务制度作出具体部署。(摘自《家庭农场能办“身份证”了》,新华网,2023年4月4日)材料二:据介绍,江西省鹰潭市上清镇板栗种植面积达5000多亩,累计带动1200多户农民增收,其中包括53户脱贫户。“当地的小板栗成长为大产业,一路走来并非一帆风顺。”童庆锋坦言,原先出村的路不好走,运输时间长,加上没有冷链物流车,好多板栗烂在半路上,损耗很大。加上板栗在11月份集中成熟,保鲜期很短,储运压力很大。“政府积极协调,解了我们的燃眉之急。”童庆锋介绍,近年来,上清镇加快补齐道路、物流等基础短板,不断增加冷库库容,让板栗“住”进了安全舱。随着仓储冷藏设备不断完善,板栗销售期从“一季卖”拓展到了“全年卖”。“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未来应当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产地下沉,加工产能向县域布局。(摘自《挖掘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2023年3月27日)材料三:“大家好,瞧瞧这刚摘下来的西红柿,口感酸甜,营养丰富,现在下单,下午就能发货咯……”手机这头,主播边品尝、边讲解;屏幕那头,消费者纷纷点赞下单。振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杰能介绍,借助直播带货,这段时间特色农产品的日均发货量达3000件,年产值预计达到500多万元。在黄杰能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以往特色农产品一直面临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把山里的果子卖出去,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黄杰能说。改变源自一根网线。最初,黄杰能在手机上做微商,有时一天纯收入能有1000多元。尝到甜头后,他开始学习电商运营。公司一步步壮大,员工增加到现在的20多人,实现了芒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的网上销售,助力田东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都提高了不少。当前,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2022年,全国农产品网络零售额达5313.8亿元,同比增长9.2%,增速较2021年提升6.4个百分点,为农民增收创 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动力。(摘自《挖掘产业优势,推进乡村振兴》,《人民日报》,2023年3月27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庭农场“一码通”是纳入全国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管理的唯一标识,编码具有唯一性,在任何时候它都保持不变。B.家庭农场“一码通”由农业农村部组织开发,在2022年进行试点,在试点中取得了较好效果,将继续推行。C.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有利于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农业产业链的延长有利于农民增收。D.当前,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零售额在2022年较上一年有提升,为农民增收和农村发展提供动力。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买到江苏省射阳县海河镇陈晨家庭农场的梨,可以通过家庭农场“一码通”编码查到梨的相关产品信息。B.鹰潭市上清镇农户种植的板栗,过去要集中在一个时段中销售,并且销售时间比较短,农户损失比现在大。C.当下,农村直播带货等电商销售形式已经普遍,能够完全改变以往农产品销售面临的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D.田东县芒果、西红柿等特色农产品的销量和价格,在电商运营的新的销售形式下,有了不少的提高,农民也从中获益。6.结合材料分析,如何促进农村产业发展,为农民增收。【答案】4.A5.C6.①实行家庭农场“一码通”提升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保障产品质量,让消费者信任,愿意购买农产品。②延长产业链,把农产品的销售日期增长,链接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销售量。③用直播带货等各类涉农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的销量增长。【解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编码具有唯一性,在任何时候它都保持不变”过于绝对,原文“在该家庭农场存续期间保持不变”。此处将“在该家庭农场存续期间”说成了“在任何时候”。 故选A。【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能够完全改变以往农产品销售面临的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说法太绝对。原文只提到“振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杰能介绍,借助直播带货,这段时间特色农产品的日均发货量达3000件,年产值预计达到500多万元”“在黄杰能的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田东县,大部分农村地处偏远山区,以往特色农产品一直面临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把山里的果子卖出去,是我一直以来的愿望。’黄杰能说”。并未提到“能够完全改变以往农产品销售面临的销售难、价格低的困境”。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由“有了这个码,相当于给农场办了‘身份证’,消费者可以通过官方认证的渠道便捷获取家庭农场及产品信息,这对于我们的信誉度和知名度提升很有帮助”可得出:实行家庭农场“一码通”提升产品的信誉度和知名度,保障产品质量,让消费者信任,愿意购买农产品。由“‘延链、补链、壮链、强链,是发展乡村产业的主攻方向。’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凤忠认为,未来应当向前端延伸带动农户建设原料基地,向后端延伸建设物流营销和服务网络,推动农产品加工业进一步向产地下沉,加工产能向县域布局”可得出:延长产业链,把农产品的销售日期增长,链接好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提高销售量。由“振东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黄杰能介绍,借助直播带货,这段时间特色农产品的日均发货量达3000件,年产值预计达到500多万元”“当前,订单农业、农村电商、视频直播等农业新业态方兴未艾,各类涉农电商超过3万家……为农民增收创收、农村发展创新等提供了动力”可得出:用直播带货等各类涉农电商平台,实现农产品的销量增长。(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树下铁凝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不久,老同学项珠珠调至老于的城市做了副市长。于是,老于的老婆就说,能不能跟市长说说,给咱们找两间有暖气的房。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此时全家正吃晚饭,老于盯住女儿的双手,手肿着,青一块紫一块的。再看看孩子的耳朵,也冻了。女儿前不久刚参加全省高中组奥林匹克数学竞赛,拿了个第二,回家后她对老于说,她的目标是北大、清华,非这两个学校不考。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 项珠珠副市长。第二天他特意早些上班,趁同事们还没进教研室,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电话里的项珠珠很热情,问老于是不是有什么事找她。这边老于连连说着没事没事真没什么事,声音挺大,就好像谁说有事谁就是诬陷了他似的。那边项市长说有事也没关系只要她能帮忙。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这晚老于骑了五十分钟自行车,从城郊赶到项副市长家。在项副市长温暖的家中,项珠珠就穿了一件薄薄的开司米圆领衫。老于一下子意识不到这些,他甚至看不见客厅里都摆列了些什么。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这些和老于无关,或者,越是置身此情此景,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他想起中学时的项珠珠是喜欢文学的,初次把陀思妥耶夫斯基介绍给她的正是他老于。果然,如今的项珠珠对文学仍然保持着并不虚假的爱好,她很轻易地就说出了一大串当代作家的名字和他们的小说,并和老于探讨这些作家的作品。老于谈着自己的见解,他发现项珠珠脸上是信服的神态,她的表情使老于很满意自己,当他满意自己的时候也开始焦虑:房子呢?房子的请求他究竟什么时候才能开口呢。他滔滔不绝地讲着,却也发现自己越来越无法对付自己,心中的另一个老于在同他捣蛋。他的话题越是宽泛,他说出房子的可能就越是狭窄;他谈话的内容越是高雅,他的房子问题就越是俗不可耐;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他不知道他这是怎么了,他在点点滴滴、一分一寸地折磨自己枪毙自己,他同情自己又痛恨着自己,可是他必须一直往前讲。时间已经十一点了,他的事还没说呢,可他已经没有理由再说下去了。他站了起来,项珠珠也站了起来。以她的经验和洞察力,会猜出他是有求于她的,于是她又问老于真的没有别的事么?没有没有没有真的没有……老于边摆手边大步向门口走,叫人觉得你若再问反而是你对他的不礼貌了。项珠珠没有再问。出得门来,老于的脑子很乱。他解开棉袄领扣,让冷风吹一吹他那燥热的心。他推起自行车在便道上走了几步,站在一棵龙盘槐下。他是来求项珠珠解决两间带暖气的房子的,可他一晚上都说了些什么呀!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老于回到家时,已是夜半时分。他站在院子里没有立即进屋,因为他发觉自己又把另一个难以启齿的请求带回了家来:他准备请求老婆和女儿再也别让他去请求副市长了。(节选自《铁凝作品集》,有删改)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老于是个爱孩子的人,看到女儿双手发肿,耳朵也冻了,终于下定决心放下自尊出门找担任副市长的老同学项珠珠。 B.看到项副市长家“房间阔大,地板很亮;果盘里的水果鲜美,杯中的绿茶馨香……”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副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C.老于跟项副市长大谈文学时,一方面急切地想提出请求,一方面又碍于脸面而难以启齿,所以到最后都没能说出请求。D.老于最后对一棵龙盘槐倾诉,是寻求精神自足的做法,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的直接批评。8.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老于想请老同学项副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整个故事就在这两种心理的交叉冲突中展开。B.作者运用语言、神态、动作描写来刻画老于,如电话联系项副市长时“声音挺大”“高声坚持说没事”,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C.小说使用第三人称的视角,叙述方式灵活;平实细腻的语言描写,展现了老于内心矛盾复杂的斗争和辛酸无奈的心理。D.标题具有象征意义,可理解为儿女需要老于这棵树的庇护得以健康成长。9.作品主人公老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10.请结合全文,探究“树”的深刻意蕴。【答案】7.C8.B9.①老于是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又生活在底层的知识分子。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心灵受到损伤。②老于深爱着自己的家人。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想到今年是女儿高考的关键一年,他还是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请求解决两间有暖气的房子,以此来支持女儿。③做事犹豫不决。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10.①树是老于真实生存状态的见证者。这棵树下,有着知识分子清高的人格。②树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老于面对“树”倾吐了苦水和欲求。③树是老于“请求”的对象,有“遮蔽”“庇护”的作用。树不仅能遮蔽物质世界的伤害,还能满足精神上的自尊。④树象征“权力阶层”。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成为人民的“大树”,让像老于一样的普通知识分子在“树下”生活得更好。【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有关内容分析和理解的能力。A.“终于下定决心放下自尊出门找担任副市长的老同学项珠珠”说法有误。文中说“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从“也许”一词可见老于并没 有下定决心放下自尊出门找担任副市长的老同学项珠珠。B.“老于自感寒碜,为迎合项副市长的爱好,只好大谈文学”说法有误。老于“自感寒碜”不准确,且文中说他谈文学是要“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所以老于谈文学,是为了讨好项市长。D.“也是对当今项副市长之类的干部目中无人、脱离群众的现实的直接批评”说法有误,从原文来看,文中的项副市长并非“目中无人”,也不能直接看出她“脱离群众”这一点。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B.“显示出他说话时的自豪心理”错,并不是他有自豪心理,而是为了掩饰自己有求于人的一种自尊心理的体现。故选B。【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老于是一个自尊心极强而又生活在底层的知识分子。①现实生活中感到困惑,心灵受到损伤。“他不能再将这请求原封带回家去。他应该说出来,他必得说出来,他鼓动着自己又朝龙盘槐靠近了一点儿,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老于想请老同学项副市长帮忙却不好意思开口,但女儿正处于学业的关键阶段又让他觉得自己必须开口。小说表现老于的矛盾与纠结,困惑与对自己的失望。②老于深爱着自己的家人。“自从儿子去北京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明年女儿高中毕业,最关键的一年,老于拿什么来支持女儿的关键时刻?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为了供儿子念大学,老于连烟都戒了。为了女儿高考,他打算硬着头皮去找老同学项市长找两间有暖气的房。③做事犹豫不决。“老于说,怕不好开这个口”“也许真应该去找老同学项珠珠副市长”“他给项副市长打了电话……这边老于仍高声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老于便越要使自己的谈话配得上这气氛和这气氛中的女市长。他于是就谈文学”“他越是想说出房子的事,就越是说不到房子上去”自认为难以向项市长开口,为了家人还是决定去求项市长;打电话给项市长,但又坚持说没事,只是想见面聊聊;见了面又只谈文学,始终没说出房子的事情。【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多角度探究意蕴、鉴赏文学作品物象的能力。①这棵龙盘槐树目睹了老于的来与往,它见证了老于真实的生活境况,文中写道“他把满心的重负卸在了这棵树下,然后骑车离开了它”,它沉默不语,使得老于可以放心倾诉,可以不必担心自尊的问题,它见证了老于作为知识分子不愿求人的清高人格。 ②从象征意义上去考虑,“他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老于面对“树”倾吐了苦水和欲求,树是老于最好的倾诉对象,无关名利和身份处境等差别。③“站在一棵龙盘槐下”说明树比较高大,对于老于来说有“遮蔽”的作用。“把这棵树想成了项珠珠,他对着树说出了他那难以启齿的请求”,说明老于这是把树当成了自己请求的对象,希望树能给自己“庇护”作用,有点阿Q精神胜利法的性质,虽然是自欺欺人,但也算是排解了苦闷,释放了心理压力。④能给老于庇护的显然不是树,而是像项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所以此时的“树”具有“权势”的意义,寓意着像项副市长一类的政府官员,应该造就一棵浓荫的“大树”,使类似老于的这些普通知识分子在这棵浓荫的“树”的“庇护”下生活得更好。二、古代诗文阅读(32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2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节选自《左传》)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佚之狐说“师必退”,表现了佚之狐对烛之武的了解与信任,使读者未见其人,先知其才,从侧面表现了烛之武的才能。B.大兵压境,国家危在旦夕,佚之狐向郑伯举荐烛之武,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C.烛之武见到秦君后,先坦言知亡,然后指出灭郑国只对晋国有利而对秦无益,并挑拨离间秦晋关系,最终让秦君退兵。 D.文章通过语言等描写表现了烛之武不仅能言善辩,而且深明大义、机智勇敢的性格特点。12.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晋军函陵军:驻扎B.朝济而夕设版焉济:渡河C.失其所与,不知知:知道D.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赐:恩惠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夫:官职等级名。夏商周时,官分卿、大夫、士三级,大夫又分上、中、下三等。后来成为对有官位者的通称。B.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春秋初期,周天子分封天下,一般就是功劳大的,分得土地多,爵位就高,就可以分封为公爵,比如晋文公、秦穆公、齐桓公等。C.执事:办事的官吏,也用于对对方的敬称。D.《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1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15.烛之武因何事见秦君,结果如何?【答案】11B12.C13.D14.(1)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2)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15.原因: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结果:①秦郑订立盟约;②秦国驻兵守郑;③晋国退兵。【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经过佚之狐的一番劝说,烛之武最终答应去见秦君”错误,是郑伯去劝说烛之武。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C.知:同“智”,明智。句意: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故选C。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第一部编年体史书”错误,《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故选D。【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鄙”,把……作为边邑;“远”,远方的国家;“陪”,增加。(2)“因”,依靠;“敝”,损害;“所与”,同盟者;“知”,明智。【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原因:由原文“晋侯、秦伯围郑”“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可知,秦晋联军攻打郑国,郑国危在旦夕。结果:①由原文“秦伯说,与郑人盟”可知,秦郑订立盟约;②由原文“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可知,秦国驻兵守郑;③由原文“(晋)亦去之”可知,晋国退兵。参考译文:烛之武退秦师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哪里用得着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大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取得它贪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而使晋国得利,希望您考虑一 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5小题,10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中,运用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方法描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明月来表达对人生美好祝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山舞银蛇②.原驰蜡象③.到中流击水④.浪遏飞舟⑤.但愿人长久⑥.千里共婵娟⑦.春蚕到死丝方尽⑧.蜡炬成灰泪始干⑨.海日生残夜⑩.江春入旧年【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以下字的书写:驰、婵娟、生、残。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毛泽东诗词植根于中国优秀文化的深厚土壤,蕴含着丰富多彩的中国文化元素,从文化名人到历史典故,从民间故事到神话传说,从哲学思维到日常习俗,字里行间,。毛泽东诗词中反复使用的意象,比如日月江河、风雪云雾、苍松蜡梅、旌旗鼓角、炮声弹洞等,要么是历代文人骚客托物言志的传统物象,要么是现代作家用来描绘战争风云的常用素材。(),具有不同于别国民族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诗坛上,很少有人能像毛泽东那样深刻地体现我们这个东方文明古国的民族特色,产生如此广泛深远的影响。毛泽东诗词蕴含着充满激情的理性,炽热而深邃,呈现出鲜明的现实主义特征。毛泽东诗词史诗般地反映了特定时期 的社会风貌,使读者能够全面客观地体察中国人民的疾苦与心声,剖析中国革命的形势与任务。重温20世纪中国历史的与沧桑巨变,追溯毛泽东跌宕起伏的奋斗足迹和心路历程。毛泽东诗词又洋溢着充满理性的激情,深沉而浓郁,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毛泽东诗词想象独特、语言奔放、亦真亦幻、意味深长,在平淡中彰显神奇,在黑暗中散发光明,在困难中看到前途,在曲折中展现刚毅。正因为如此,毛泽东诗词读来使人,能够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塑造人。毛泽东说过:“词有婉约、豪放两派,各有兴会,应当兼读。”“我的兴趣偏于豪放,不废婉约。”豪放派气势磅礴、意境雄浑,婉约派婉转含蓄、缠绵悱恻。毛泽东诗词明显偏重于豪放格调,包含寰宇、,凸显出大国气象和伟人气度。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俯拾即是波澜壮阔回肠荡气贯通古今B.鳞次栉比波澜壮阔感人肺腑通今博古C鳞次栉比云谲波诡回肠荡气通今博古D.俯拾即是云谲波诡感人肺腑贯通古今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B.它们既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也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C.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D.它们既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也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有着广泛的认同性、易交流性和易理解性19.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沁园春”是词的词牌,它规定了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是词的标题,与词的内容有关。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文学样式,又名“长短句”“曲子词”等。它盛行于宋代。C.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依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D.《沁园春·长沙》这首词,按词的字数多少分类,属于“中调”;按词的段落多少分类,属于“双调”;按词的艺术风格分类,属于“豪放派”。【答案】17.A18.C19.D 【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第一处,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多而易得。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着一个地排列着。多形容房屋等密集。根据使用对象,这里是形容物象与素材很多,应选“俯拾皆是”。第二处,波澜壮阔:形容声势雄壮浩大。云谲波诡:形容房屋建筑形式就像云彩和波浪那样,千姿百态。后多用来形容事物或文笔变幻莫测。根据上下文语境,这里形容中国历史,使用“波澜壮阔”。第三处,回肠荡气: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感人肺腑:使人内心深受感动。因前面有“使人”,故选用“回肠荡气”。第四处,贯通古今:将古代和今天连接在一起。通今博古: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这里形容毛泽东的词贯通了古代与今天,内容丰富,应用“贯通古今”。故选A。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此题两处需要注意:一是这些意象首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工具,然后才是读者寄寓情感意念的载体,因为只能诗人先创造,读者才能借此寄寓情感,所以排除AB;二是“广泛的认同性、易理解性和易交流性”的正确语序,因为要先产生一定的认同感,从而进行理解,才会更易于交流,排除D。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属于‘中调’”错,词以字数的多少,可以分为三类:小令在58字及以下,中调在59-90字之间,长调在91字及以上。《沁园春·长沙》上阕有56个字,下阕有58个字,一共有114个字,属于“长调”。故选D。(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今年秋季开学起,劳动将从原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完全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中小学一门独立课程。 这一消息很快成为热搜话题。有人感叹,几十年前中小学生熟悉的劳动课又回来了;也有人问,劳动课怎么上,上什么?这些都反映了人们对上好劳动课的期待。我们希望通过劳动课让孩子学到的,不只是简单地学会煮饭、洗衣、打扫卫生。劳动创造了人。无论在人类社会发展中,还是个人成长过程中,劳动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些年来,青少年中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不在少数,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也不少,学生更多在“纸面上、屏幕里”完成“成长”。劳动单列出来开课,强化劳动教育,就是对这类现象的纠偏,具有现实针对性。劳动促成价值观养成,使孩子能够明辨是非,这在思想观念多元的时代具有特殊重要性。通过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这样,今天的中小学生,未来就会是国家建设者、劳动人民一员,是为美好生活而辛勤劳动的力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通过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B.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C.通过劳动,能使孩子不仅自觉抵消“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D.劳动不仅能使孩子自觉抵制“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等错误观念的影响,还能让其自小形成热爱劳动的正确价值观。21.请根据材料内容,概括出劳动教育的三点意义。每点不超过10个字。【答案】20.D21.①掌握生活技能:②纠偏不良现象;③促成价值观养成。【解析】【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横线句子存在两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通过……能使……”导致句子缺少主语,可将“通过劳动,不仅能使……”改为“劳动不仅能使……”;二是搭配不当,“抵消……错误观念的影响”动宾不搭配,应将“抵消”改为“抵制”。修改正确的只有D项。故选D。【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压缩语段的能力。概括劳动教育的意义,应抓住文段中的关键词句,然后进行压缩。材料分为三段,其中第二、三、四段分别涉及劳动教育的意义。由“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劳动课上学到的,不仅是简单地煮饭、洗衣、打扫卫生”概括出:掌握生活技能。由“强化劳动教育,就是对这类现象纠偏”概括出:纠偏不良现象。由“劳动促成价值观养成”概括出:促成价值观养成。四、写作(60分)2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台湾电影史上的扛鼎之作《搭错车》主题曲《酒干倘卖无》里面有一句歌词:“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宋代苏轼《江城子》里有一句词:“不思量,自难忘!”古今诗人的心灵都是相通的,表达的都是同一种情感:刻骨钻心!有些事,有些人,有些东西,有些地方,是烙在骨子里,永远也不会忘记的。要求:请以“永远也不会忘记”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答案】例文:永远也不会忘记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漫无目的地行走在大街上。像是被什么神秘的力量所指引,我抬头,发现自己已不知不觉间来到一座熟悉的老屋前。它,还是原来的样子啊,一点没变。木质的大门,泥灰的墙面,瓦片的屋顶。我走上前,伸出手,轻轻地抚摸着门上被时光印染得深深浅浅的划痕。那是我成长的见证呵!推开沉重的大门,一缕澄黄的阳光从门缝中倾泻而出,亮得能看见空气中浮动的尘埃。思绪的闸门被忽地拉开,回忆如潮水一般奔涌而来。记得在我五六岁时,父母工作太忙,没有时间照看我。于是,爷爷就担负起照顾我的职责。那时,每天下午幼儿园放学,校门口便会准时出现一个瘦削的身影。校门一开,我和伙伴们蜂拥而出,在第一时间,那身影准确无误地找到我,拉着我的手走出人山人海。然而,一旦走出人群,我就快速地挣脱那只手,因为爷爷的手布满了细小的裂纹,非常粗糙,有时甚至在指甲里还嵌着一些脏物。爷爷见此从不生气,伸出手想摸摸我的头,我却闪电般的躲开了。他站在原地,尴尬地搓着手,无奈地笑了,然后朝我招招手,向前走去。我如释重负,一蹦一跳地赶上爷爷,走在他的身旁。夕阳的余晖将一老一少的身影拉得很长很长……回到家中,不等换上鞋子,我便迫不及待地来到门前,脚跟紧贴门框,身子站得笔直。“爷爷,爷爷,快来量一量,看看我是不是长高了?”爷爷一边答应着,一边笑呵呵地走来,拿起一枚细小的钉子,眯着眼,认真地在门板上划下一道痕迹。我转过身,惊喜地发现这印痕比上回的高出一点,“ 爷爷快看!我又长高了呢!”爷爷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他将我拉到怀里,摸着我的脑袋,低头对我说:“长高好,长得高好哇!”望着一脸慈祥的爷爷,不知为何,这次我没有躲开。爷爷的话语回响在我的脑海里,久久没有散去……如今,我屏息凝神,静静地侧耳倾听,似乎有声音从远处传来,清晰可闻。我伸出手,阳光洒满掌心,手中紧紧握住的不是虚无,而是满满的温暖。就像几年前那个傍晚一样,虽淡,却永远不会忘记。老屋,还是那座老屋;门,还是那扇门,那些划痕犹在,却少了划痕的人。【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命题方式:命题作文。审题要点:第一步,审材料。命题作文中的审题重点放在材料上。一般注意材料中的关键词,材料的主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此题可根据材料中的关键词和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进行立意。其次,抓住材料关键词:事,人,东西,地方,烙,骨子,永远,不会,忘记。分析要素关系:试题分析:这是一道材料命题作文。这是可以引发读者悠远想象的材料。要想写好这篇由富有哲思的话引发出来的作文,首先就要深层次地挖掘话语的含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人是需要忘记才能前行的,而不能忘记的就沉淀成回忆,尘封的人事总会在不经意间开启肆意的扩大,供自己或他人咀嚼,从中让人感知情感的幸福,痛苦;心灵的遗憾错过,滋润丰富。因此构思之前必须选择那些曾经在你心灵留下鲜明印记的情愫,人事来描述。而不是普通人共性的东西。否则就落入俗套而惨遭“杀戮”的危险。材料很简单,人生中有很多很多的事情都必将伴随时间的流逝而忘却,而那些被时间掩埋的人和事,情和理或许被某件事某个物的出发点燃时,会探出头来激荡心扉,滋润生命,丰富情感。每一次抚今思昔,或痛彻心扉,或鼓荡情思,或催人奋进,或启迪心智。即使拨动念珠的禅师看似心境止水也在滚滚红尘的喧嚣中独自辟开一方净土追求某种境界。那么我们这些芸芸众生一定有许多值得回望的激动心迹的人事情缘。如何围绕“永远也不会忘记”来构思文章,可以写不忘记让人感知情感的幸福或痛苦;心灵的遗憾错过,滋润丰富。因此构思之前必须选择那些曾经在你心灵留下鲜明印记的情愫,人事来描述。而不是普通人共性的东西。立意角度要跳出材料的,给人眼前一亮、耳目一新之感。注意题干的要求,具体写作时,还应避免抽象的描写,大而无边的空泛议论。选择议论文,应小切口,深分析。写散文或记叙文,应情感饱满,写得形象、具体、生动,有灵性。【立意】①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位老师。②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个朋友。③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一次帮助。 【素材】1、坐在操场上,望着远处那高大不知的杨树,纸条随着风声不停地摇动,暖流从心底中流了出来,过头,看着关老师,她正如这杨树般高大,直指苍穹,我的初中生活在关老师这颗大树的荫蔽下度过,尽情地享受每一天。2、入学的第一天,我骄傲地跨过七年四班的门槛,“我就是传说中的关老师。”她自我介绍这,我直视着她,眼睛里透出威严而由慈祥,给人一种不可侵犯的气质:“这三年的初中生活,我们在一起度过。”她愉快地说话语中带着新见的喜悦,长辈的庄严和小孩般的调皮,我又打量了一下,胖胖地她戴着一副眼镜,额眉之间有一个“川”字,头发弯弯曲曲,卷在脑后。第一次见面,关老师的身影成了一座不可磨灭的雕像,立在心头。3、“给,我妈给你的”。关老师的女儿手拎着一袋肯德基向我走来,我接了过来,充满疑惑,猛然间想起关老师的一句话:“你考学年第一,哪天我请你。”恍然大悟,边吃边回味着老师的话,越想就越发地感动,一个学生,学好习是自己的天分,然而在自己成功是,本该感激答谢自己的老师,是他赐予了我只是,但却是老师为了鼓励学生,来请学生吃饭。4、中午,老师让我去语文组检查作业,走进语文组,却看见关老师手里握着这一把药,白的黄的,许多,只见她把要放进嘴里,拿起水杯,皱了一下眉头,咽了下去。下午却微笑着,安然自若的给我们上课,好像没事似的,可是她有心脏病啊!谁又知道微笑的背后又怎样地一把药?5、从此,那把药成了心中挥之不去的残阳,使余辉映在天边,这成了一个我对老师尊敬的标志。“要想保送,还应该继续努力,知不知道?”他在走廊中对我说。“头抬高点儿,你练超级近视眼呢?”他推了我一下头,“这道题你还能错?我挠死你的了!”她调皮地笑了笑,往我后背上轻轻地挠了挠。“做一个人应该有一个良好的习惯。”她亲切地对我说。6、这,便是我的恩师,给了我这个初二的学生多少启迪,感动与欢乐。我的词语不华丽,语言也不是很生动,但我在用一个初二学生的心声谱写一个最美丽的乐章,以此来表达我对关老师深深地敬意。初二的学生文笔很稚嫩,但是心中的文章却不息,借它来表达自己对老师深深地爱,因为有了这份情谊,再幼嫩的文笔也会谱出天下独有的美文!因为有些爱,因为有位人,因为有处情,这就是我的恩师,给予我人生的启迪,和爱的方向。她是我永远也不会忘记的人。【结构】记叙文可用线形结构。即全文只写一件事情的记叙文形式。就是将一件事情从开端、发展、高潮到结局一条线写下来。按照我回到老屋——我回忆起爷爷陪伴我——我和爷爷的美好时光——爷爷不在,思念爷爷。重点放在爷爷与我的美好时光,及我对爷爷的思念之情。在高考考场,要想写出代表高三水平、符合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要求的优秀的“线形结构的记叙文”必须至少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符合记叙文文体特征——善于描写,有意识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语言生动有表现力,适当的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增加文学意蕴。【点睛】 考场作文,首先要审清要求,把握好关键词,弄明白作文的立意。保证不偏离,不跑题。其次列提纲,对考场作文来说,这项很重要。最后表述成文。要想文采飞扬,逻辑缜密还需平时多读多练、多留心,多积累素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2-23 23:55: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51.2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