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语文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一部分专题突破练练习3现代文阅读Ⅰ--连续性访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4

2/4

剩余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练习3 现代文阅读Ⅰ——连续性访谈[2023·黑龙江省大庆市三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宋硕夫:周大新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访谈!我想从地域与您的作品之间的关系开始谈起。虽然在北京生活多年,您的作品中依然有很多家乡南阳的文化特点。从这一点来说,您和石黑一雄有些相似,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关注。但我更感兴趣的是您的作品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关系。您觉得北京的城市性格、城市文化与您的作品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能请您具体谈谈北京对您创作的影响吗?周大新:我是1995年到北京的。北京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影响,其中首要的一点是让我的眼界变得更加宽阔了。我出生在南阳邓州的农村,后来当兵,在部队的机关里工作。我的童年和军旅生活都相对单一,与社会接触不多,文学创作的视野也就窄一些。到北京以后,我参加文学活动的机会多了,买到翻译过来的新书的机会多了,和其他作家老师们交流创作的机会也多了。这些给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帮助。宋硕夫:《走出盆地》是您出版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主要从女性的视角展开叙述。您在这部作品中,将女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活灵活现。请问您是如何准确把握女性心理的?相对于男性心理来说,在刻画女性心理时,是否会有不一样的困难?周大新:我的作品中的主人公常常是女性,这与我小时候的经历有关。在我的成长经历中,男性留给我的印象不太好,他们经常酗酒、骂人甚至打架。女性却相反,她们时常关心我。我小的时候,村里有很多姑姑、婶婶、嫂子,她们对我都很好。我现在还记得小时候吃饭的情景。过去我们南阳人吃饭的时候,一般都会把盛好的饭菜端到门外,和大家一起吃。有时候她们就会从自己碗里夹一些菜给我,或是拿一根筷子,在香油瓶里蘸点香油滴在我的碗里。这些很小的生活琐事,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我就愿意把她们,把女性作为写作和歌颂的对象。我平时也会观察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举动,来作为写作的参考。当然,我无法确切地告诉你,她们内心精神世界的真实情况是什么样子,或者我描写的究竟准不准确。我的描写是比较理想化的,其中也带有一些站在男性角度想象的成分。宋硕夫:《走出盆地》中,随着故事的发展,出现了三个版本的神话,这三个神话中的主人公都渴望走出盆地,但都失败了。而小说的主人公邹艾,曾经走出了盆地,最后却又选择回到盆地。我认为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矛盾。  ①  周大新:我塑造邹艾这个形象,就是希望女性能够走出去见识外面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一生被束缚在一个地方。由于各种各样的限制或者约束,虽然邹艾的身体曾走出去了,但是她的观念最终还是没能走出去。这是很令人遗憾的。总的来说,《走出盆地》这部书传达了我对改变人生境遇的一种呼吁,寄予了我对人们往远处走的希望。宋硕夫:除了刚才提到的神话之外,您还有很多作品中包含有类似的神秘色彩,比如多线相交的图案、大鸟、黑色的人影等,这些或神秘或浪漫的因素都丰富了作品的表现力,也增加了作品的思想深度。您认为怎样才能处理好象征、想象、神秘等和现实主义的关系?周大新:这和我自己对人生的看法有关系。我觉得人生有时候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把握的。这种不可把握就体现出一种神秘性,仿佛冥冥之中有一种神秘的力量在左右着每一个人的人生。比如说,富有的人可能会因为某个突发事件而一无所有,贫穷的人则可能因为子女争气而过上好日子。当我创作现实主义作品的时候,我不能单纯依靠我的想象,把某一个人的人生写得非常完美,或者把另一个人的人生写得非常糟糕,因为这些都不符合生活的真实。但是我又无法解释清楚造成人生无定的原因,只好借用这种神秘的手法,寄托我对人生的一种思考。希望读者朋友能够理解我的这个认识。宋硕夫:我了解到,《第二十幕》最初的书名是《想望辉煌的世纪》,其中上中下三册的原名分别是《有梦不觉夜长》《格子网》和《消失的场景》。请问您为何将书名改为《第二十 幕》?是取“20世纪”之意,还是为了放宽读者的阅读期待,留给读者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周大新:当时我是分卷写的。我每写完一卷,出版社就要求我定一个书名,以便于把它及时出版出来。但我很早就有把它们合成一个新的书名的打算。我就把整个20世纪变成一幕戏,表现一个家族的兴衰,并进一步,从这个小的切口进入,然后铺开来表现整个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沉浮。中华民族在20世纪起起伏伏,这个起伏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力量在起作用?我想通过这部书,把我对这个问题的思考传达给读者朋友。所以这部书写的不仅仅是一个人,也不仅仅是一个家族,而是写给我们中华民族的。宋硕夫:我注意到《21大厦》这部书中,宋晶明的日记里有很多简笔画,请问这些图案的用意是什么?是为了反映她的精神状态吗?周大新:是的。她在思考一些问题,或者说幻想一些事物时,经常会下意识地把它画出来。《天黑得很慢》里面的画是我请人画的,画得比较好。这个是我自己画的,我不会画,画面看起来比较混乱。但这样恰好把她不稳定的、混乱的精神状态表现了出来。宋硕夫:您刚才提到了《天黑得很慢》。这部书可以说是您还原老年人现实和心理生活的最新力作,我读后非常感动。我发现小说以介绍通过科技手段来实现虚拟的外在的“返老还青”为开头,最后却以萧伯伯因患阿尔兹海默症而在事实上、心理上的“返老还青”为结尾。两者之间似乎存在巨大的反差。“返老还青”的理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您设置这种差异是为了表达什么?周大新:我当时写这本书,是想表达我对生命的一些感悟。我活到现在这个年纪,就觉得生命中的痛苦太多了。特别是衰老,它能把生命中的乐趣一点一点地剥夺走。我就把生命衰落期间的种种变化写出来,用这种变化展现衰老的残忍。就像你所说的,一开始这个人物是不服老的,他吃药、染头发、染眉毛,这一系列行为都是他追求外表上的返老还青的尝试和努力。但身体的衰老实际上是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只有让心理变得年轻才是能够和衰老搏斗一番的唯一途径。所以这个人物最终传达出的是一种对人生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态度。宋硕夫:您已发表的作品涉及军事、城乡、情感等多种题材,也尝试了多种叙事结构。这些都表明您是一位勇于创新,也不断创新的作家。  ②  周大新:我最近在创作一部新的长篇小说,现在还没有写完,所以还不好回答。我写一部长篇小说一般需要三年时间。但是现在越写越慢,也越写越吃力,所以这可能是我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一个作家必须要能够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要确保选材的新鲜,还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视角、语言运用、氛围制造等方面都要有所变化。如果没有这个自我超越,那还不如不写。只有读者觉得有新意,有吸引力,作家的思考才能真正传达出去。所以作家必须要不断地创新。这一部作品我会有新的写作尝试。宋硕夫:我们非常期待您的新作。再次感谢您能接受我的采访!(摘编自《知识分子的博爱、求索与担当——周大新访谈录》)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硕夫认为周大新与石黑一雄相似,是因为两个人的作品中都带有很多家乡的文化特点。B.周大新的童年和军旅生活单一,与社会接触少,所以他的文学创作的视野就显得非常窄。C.周大新在刻画女性心理时,会观察女性的日常生活,十分理想化地站在女性角度来描写。D.周大新有时候觉得人生是难以完全把握的,于是借用了一种神秘的手法来寄托对人生的思考。2.下列关于本篇访谈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访谈从地域和作品之间的关系开启,这样更易拉进双方之间的距离,消除陌生感。B.访谈主体部分有时用直问,明确集中;有时用推问,引导受访者说出更多的信息。C.访谈围绕周大新的作品展开,问题指向明确,逻辑清晰,体现了卓越的访谈技巧。D.访谈的语言准确平实又不失幽默风趣,能够展现采访者与受访者较高的文学素养。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大新在《走出盆地》中希望女性能够走出去,他塑造的邹艾这一形象和易卜生《玩偶之家》中的娜拉有相似之处。B.周大新常把女性作为写作和歌颂的对象,在教材中也有以女性为主人公的文学作品,如《氓》《荷花淀》《窦娥冤》等。C.周大新的长篇小说《第二十幕》和巴金的小说《家》《春》《秋》都以小见大,以一个家族的兴衰来反映社会的变迁。D.周大新创作的《天黑得很慢》和史铁生的《我与地坛》中都有对生命的感悟,都传达出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态度。4.你如果是采访者宋硕夫,会在空缺处各提出一个什么问题?每处不超过24个字。(4分)答:                                                                        5.选文的出处为《知识分子的博爱、求索与担当——周大新访谈录》,知识分子的这三种特质体现在材料中的哪些地方?请简要概括。(6分)答:                                                                         练习3 现代文阅读Ⅰ——连续性访谈1.答案:A解析:B项原文对应“我的童年和军旅生活都相对单一,与社会接触不多,文学创作的视野也就窄一些。到北京以后,我参加文学活动的机会多了,买到翻译过来的新书的机会多了,和其他作家老师们交流创作的机会也多了。这些给我的文学创作带来了不小的帮助”,可见后续的人生经历为他的创作提供了帮助,所以选项以偏概全。C项“十分理想化地站在女性角度来描写”错误,根据原文“我的描写是比较理想化的,其中也带有一些站在男性角度想象的成分”可知,“理想化”的程度不同,“男性角度”被换成了“女性角度”。D项“有时候觉得人生是难以完全把握的”错误,根据原文“我觉得人生有时候不是自己能够完全把握的”可知,“有时候”应指“人生有时候不能完全把握”,而非我“有时候”产生的想法。2.答案:D解析:“幽默风趣”文中无依据。文中的语言都很平实,如宋硕夫的提问“周大新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接受访谈!我想从地域与您的作品之间的关系开始谈起”和周大新的回答“我是1995年到北京的。北京给我的创作带来了很多有益的影响,其中首要的一点是让我的眼界变得更加宽阔了”,没有“幽默”的特点。3.答案:D解析:“都传达出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态度”错误。《我与地坛》并未传达出看似乐观、实则悲观的态度。4.答案:①请问您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②请问您未来有什么尝试新题材或者新结构的计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归纳访谈内容和结构思路的能力。由宋硕夫前面说“小说的主人公邹艾,曾经走出了盆地,最后却又选择回到盆地。我认为这两者之间似乎存在矛盾”,接下来应该围绕作者这样设计情节的原因来提问;再根据周大新的回答“我塑造邹艾这个形象……寄予了我对人们往远处走的希望”,这是在解释他这样安排情节的目的,想要传达什么思想情感。由此可提问:请问您这样安排的用意是什么?由宋硕夫的话中“您已发表的作品涉及军事、城乡、情感等多种题材……也不断创新的作家”的关键词“题材”“叙事结构”“尝试”和“创新”可预测他提问的应该是关于周大新未来创作题材或者结构的创新方面的计划;由后文周大新的回答“要确保选材的新鲜,还要在人物塑造、情节安排、叙述视角、语言运用、氛围制造等方面都要有所变化”“所以作家必须要不断地创新。这一部作品我会有新的写作尝试”也可印证这个内容。由此可提问:请问您未来有什么尝试新题材或者新结构的计划?5.答案:①博爱体现在对女性的命运、老人现实和心理生活的关注。②求索体现在勇于尝试,不断创新的文学创作态度。③担当体现在努力向读者传达自己对人生、民族命运的思考。解析:回答本题,要根据文中内容找体现周大新“博爱、求索与担当”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主要是根据周大新的回答来组织答案。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12-23 16:15:02 页数:4
价格:¥2 大小:23.59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