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2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4
2
/14
剩余1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安庆一中龙山校区2022届高三历史测试卷一、选择题部分,每小题2分共24小题满分48分1.1976年,陕西出土了西周中期青铜器“史盘墙”,盘底铭文颂扬文、武、成、康、昭、穆诸王的功业,“上帝降懿德大”……“迨受万邦”“厚福丰年”“万年永寶用”。与《史记》的记载基本吻合。该铭文反映了A.文武之道影响历代B.周人文化自信提升C西周诸王崇尚儒学D.制度创新加强皇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上帝降懿德大”……“迨受萬邦”“厚福豐年”“萬年永寶用”可得出,周人认为周代可以存世万年,反映出周人自信的提升,B项正确;“历代”的说法从材料中看不出,排除A项;当时没有儒学,儒学产生于春秋,排除C项;当时还没有皇帝,排除D项。故选B项。2.《仪礼.乡饮酒礼》记录了周代乡人以时聚会宴饮礼仪:宾席要设于窗前,面向南,而主人席设于阼阶上,面向西。众宾皆独坐,设席有主次之分,身份地位不同的人席位不能连接。这些规定A.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B.强化了统治的神权色彩C.遵循了严格的等级秩序D.体现了理想化政治诉求【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所述为周代聚会宴饮的礼仪。在宴饮中,严格按照不同的身份和地位就坐,礼仪有着严格的限制.这些规定意在维护等级秩序,故C项正确;儒家思想出现于春秋末期,创始人是孔子,排除A项;题干没有涉及神权的相关信息,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了理想化政治诉求,排除D项。故选C项。3.东汉尚书台“总领纪纲,无所不统”。魏文帝“改秘书为中书,“尚书疏外矣”。东晋时,“又有门下,而中书之权始分矣。”这说明A.宰相权倾朝野B.行政效率提高C.君权有所加强D.中枢机构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改秘书为中书,“尚书疏外矣”“又有门下,而中书之权始分矣。”可得出宰相的权力从无所不统,到被不断分权,反映出君主专制有所强化,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整个变化过程,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效率,排除B项;成熟的说法不能证明,排除D项。故选C项。 4.下表为对王安石变法的若干评价“今介甫(王安石字)为政……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北宋)司马光《传家集》“国家一统之业,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南宋)罗大经《鹤林玉露》“适应于时代之要求而救其弊,其良法美意,往往传诸今日莫之能废”(晚清)梁启超《王安石传》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A.《传家集》是一手史料,作者立场最权威客观B.《鹤林玉露》属于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C.《王安石传》为近代学者所著,评价较为全面D.从《传家集》到《王安石传》,评价具有时代色彩【答案】D【解析】【详解】“士吏兵农工商僧道无一人得袭故而守常者,纷纷扰扰,莫安其居”说明北宋司马光反对王安石变法,这是从司马光的利益集团的角度而评价的;南宋罗大经认为王安石变法不利于国家统一,这与当时南宋偏安有关;晚清梁启超肯定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其变法而服务的。三人的评价都与当时的时代有关,D项正确;司马光的立场不一定客观,排除A项;文学作品也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排除B项;史料不能以时间的远近来判断其历史价值,排除C项。故选D项。5.北宋时,大量“行市”在东京汴河两岸兴起,这种商业模式渐渐得到了朝廷的认可。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这说明北宋A.打破坊市时空限制B.城市经济功能增强C政府财政危机严重D.朝廷打压私商经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官府为了盈收,也参与到商业竞争中,如开设果子行、面行、肉行等”可得出这反映出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也是城市商业功能增强的体现,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坊市时空,排除A项;材料与危机无关,排除C项;朝廷参与并没有打压,排除D项。故选B项。 6.下表为历代状元籍贯分布表(单位:名)地区唐五代北宋南宋辽金元明清北方小计40628061451110南方小计171027740027888这一局面主要反映了A.统治集团刻意为之B.南北状元分布趋于平衡C.科举制度走向僵化D.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在南宋时期完成南移,南方经济水平超过北方。而南方出身的状元数量在明清时期远远超过北方,由此可知经济水平影响文化发展,故选D项;南方籍的状元超过北方并不是统治集团刻意为之的结果,排除A项;有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南方籍的状元数目在逐渐超过北方,排除B项;根据状元的籍贯出身无法说明科举制走向僵化,排除C项。故选D项。7.图1、图2分别是宋代和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示意图。这一变化A.促使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B.促进了跨区域贸易的繁荣C.改变了南北漕运经济格局D.推动了江浙自然经济解体【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宋代时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是天下粮仓,但到了明清时期,太湖流域出现了棉桑与粮食作物争地的情况,粮食不能自给,所需粮食由湖广地区供应,于是促进了长江中下游之间跨区域粮食贸易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表明宋代到清代东南地区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而农业生产结构性变迁不一定引起专门工商业市镇出现,故A项错误;南宋时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由宋到清南北漕运经济格局未曾改变,故C项错误;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故D项错误。8.鸦片战争后,魏源《海国图志》判断中西关系仍为华夷秩序,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相对具体的筹海策。徐继畲《瀛寰志略》则意识到中西关系己面临“大变局”,应“取法泰西文明”“以商贾为本计”,提出较为长远的自强说。二者皆A.坚守传统华夷观念B.直接推动洋务运动兴起C.代表新兴阶级利益D.启迪国人寻求御侮之路【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和相对具体的筹海策”、“应‘取法泰西文明’‘以商贾为本计’,提出较为长远的自强说”等信息可知,魏源和徐继畲都提出了挽救民族危机的措施,说明他们都启迪国人寻求御侮之路,故选D项;二者都寻求向西方学习,没有坚守华夷观念,排除A项;他们二人没有掀起洋务运动,排除B项;二者都是地主阶级的代表,没有代表新兴阶级的利益,排除C项。故选D项。9.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痛感中国“人无弃才不如夷,地无遗产不如夷,君民不隔不如夷”;继而明确提出了内政、外交、军事、文化改革的必要,主张“采西学”“制洋器”。这一思想A.尚未摆脱“天朝上国”的桎梏B.表达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愿望C.最早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D.为戊戌变法奠定了理论基础【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据材料可知,冯桂芬认为中国不仅要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更应该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和政治制度,这一思想表达了全面学习西方的愿望,故答案为B项;冯桂芬在提出“不如夷”说的基础上,继而主张全面向西方学习,实际上已经摆脱了“天朝上国”的观念,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这是最早提出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思想,排除C项:为戊戌变法奠定理论基础的是康梁维新思想,排除D项。10.中共某次党代会指出,当前中国资产阶级是幼稚的,无产阶级和农民应援助民主主义革命运动,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因此,当时中国共产党A.提出了民主革命纲领B.否定资本主义的发展C.确立农村为革命重心D.承认社会性质的变化【答案】A 【解析】【详解】根据“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民主共和国。”可得出这是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即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问题,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革命道路,排除C项;材料中并没有涉及到社会性质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是中国1915—1922年间民族工业发展基本状况,结合所学判断,形成图中所示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年代布机(台)煤炭(吨)生铁(吨)纱锭(枚)1915年2254128797702675137000141922年12456213188254295482221000A.欧洲列强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B.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C.提倡国货的群众运动蓬勃开展D.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广泛开展【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信息可看出,与1915年相比,1922年中国的民族工业有了明显的增长,这体现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根据时间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主要是这一时期欧洲列强忙于一战,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故选A项;1915年时清政府早已不复存在,排除B项;根据各项数据的变化无法体现提倡国货运动的开展,排除C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开展的,排除D项。故选A项。12.下表为1914—1927年中国的净进口货值和净出口货值(单位:千海关两)年份净进口货值净出口货值入超1914589,241356,227213,0151915454,476418,86135,6151917549,519462,93286,5871919646,998630,80916,1881920762,250541,631220,61919261,124,221864,295259,926 19271,012,932918,62094,312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国半殖民地的程度不断加深B.中国的进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C.中国产品在一战后失去竞争力D.进出口贸易深受时局变动的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从1914—1919年,由于一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民族资本主义迎来短暂的春天,因此净出口货值增多、入超减少,一战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资本主义迅速萧条,因此1920年净进口货值和入超增多,净出口货值下降,随着国民革命的高涨,反帝斗争蓬勃发展,使得净进口货值和入超下降,净出口货值增多,D正确;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题目中的时期1914—1927年不适用半殖民地程度加深,并且根据表格入超数据的变化,有增多也有减少,不能以此推断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排除A项;表格数据反映了进出口货值的变化,不能反映进出口产品结构如何,排除B项;一战后的1920—1927年净出口货值快速上涨,不能说明中国产品失去竞争力,排除C项。13.1939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开始独立举行成吉思汗祭祀典礼,“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祭祀典礼还包括黄帝,延续数年,成为新的革命礼仪传统。举行祭祀典礼意在A.增强领导革命的正统性B.调整新民主主义政策C.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抨击国民党一党独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日寇逞兵,为祸中国。不分蒙汉,如出一辙。……艰苦奋斗,共产党人。煌煌纲领,救国救民。”可得出这一活动强调的是团结各族人民抗战,增强领导革命的正统性,A项正确;材料与新民主主义政策无关,排除B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确立,排除C项;当时国共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14.在抗战期间,八路军.新四军、华南人民抗日游击队,共作战12.5万余次,歼灭日军52.7万人,歼灭伪军118.7万人,缴获各种枪69.4万余支(挺)、各种炮1800余门,军队发展到130余万人,建立了约100万平方千米、近1亿人口的抗日根据地。这表明中国共产党的抗战A.奠定了民主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C.彻底改变了国共双方的力量对比D.加速了土地革命进程 【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在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等消灭了日军大量的有生力量,同时壮大了人民的力量,人民力量的壮大为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B、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B、C、D项。故选A项。15.1953年蔡振华创作的宣传画《把更多的钢铁送到祖国建设的最前线》,画面上的钢铁工人,豪情万丈,干劲十足,努力生产更多的钢铁。该画揭示的时代主题是A.抗美援朝战争的爆发B.建国初期工业化基础的奠定C.工业生产的全面跃进D.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时间1953年和材料“更多的钢铁”“钢铁工人,豪情万丈,干劲十足,努力生产更多的钢铁",可知图画反映的是一五计划期间的工业化建设,为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B正确;抗美援朝战争开始于1950年,排除A;工业的大跃进是在1958年,排除C;对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排除D。16.1963年,毛泽东提出了“两步走”战略构想,即“第一步,搞15年,建立一个独立的完整的工业体系,使我国工业大体赶上世界先进水平;第二步,再用15年,使我国工业接近世界的先进水平。”这则材料可用来说明A.“一五”计划理论背景B.极左思潮泛滥的严重影响C.社会主义建设的“调整”D.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毛泽东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相对之前的工业计划更加的务实,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调整”,故选C项;“一五”计划在1957年就已经完成,排除A项;毛泽东的“两步走”战略是符合实际的,并不是极左思想泛滥影响的结果,排除B项;毛泽东提出的不是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排除D项。故选C项。17.梭伦宣称:“我们制定了不分贵族,一视同仁的法律,为每个人都规定了公平的正义”。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这说明了当时雅典A.公民范围狭小B.民主制度存在较大局限C.限制商业贸易D.平民与贵族实现了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可得出梭伦的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这反映出雅典民主存在弊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范围,排除A项;材料与贸易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18.罗马法虽然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但是它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因而能成为工业社会的法的先声。这表明,罗马法A.代表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B.脱离当时社会发展的状况C.合乎世界各国的司法现状D.体现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答案】D【解析】【详解】罗马法“仍能阐明在进行交换过程中法人的各种规定”,说明罗马法规范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商品经济的基本要求,故D项正确;罗马法代表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故A项错误;罗马法“是与交换还不太发达的社会状态相适应的”,故B项错误;C项错在“世界各国”。19.下图出自《欧洲全球霸权之前:1250到1350的世界体系》,西方学者珍妮特·阿布卢格霍德,绘制了一批相互重叠的贸易区域。据图,解读合理的是 A.世界市场已经形成B.商业和地理扩张明显C.区域经贸均衡发展D.西方中心论色彩浓厚【答案】B【解析】【详解】据图示内容可知,1250—1350年间已经出现了一批相互重叠的贸易区域,而这都是区域性商业区不断扩张的结果,故选B项;世界市场到20世纪初才形成,排除A项;各商业区域的大小不一,不能说明均衡发展,排除C项;根据商业区域的重叠情况无法看出西方中心论的意思,排除D项。故选B项。20.16世纪,欧洲的黄金数量从大约55万公斤增加到119万公斤;白银数量从700万公斤增加到2140万公斤。西班牙的物价上涨4倍多,谷物价格上涨5倍多,英、法、德三国物价平均上涨2倍多。这一现象出现导致()A.新航路开辟发现新大陆B.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C.地中海贸易中心的巩固D.工业革命时代迅速到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开辟后,大量贵重金属涌入欧洲导致欧洲出现了货市贬值、物价上涨的现象,被称为“价格革命”,这种现象加速了资产阶级的资本原始积累进程和封建阶级势力的衰落,阶级力量对比发生变动,B项正确;新航路的开辟使早期殖民扩张出现,从而导致了“价格革命”,排除A项;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贸易中心从地中海东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C项;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时间上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1.17世纪末,牛顿科学革命发生之后,人们发现了“人的理性的伟大”。牛顿认为基督不是神,根据他的研究,他“发现"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个机械装置,各个天体之间都是靠引力维系。据此可知,这一认识A.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B.动摇了上帝在人们心中的地位C.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D.奠定了近代天文学建立的基础 【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题干所述为牛顿力学的相关知识。牛顿的力学理论认为整个物质世界就是一个机械装置,各个天体之间都是靠引力维系,这就对天主教会的神学统治造成重大冲击,故C项正确;哥白尼日心说的提出震撼了科学界和思想界,动摇了封建神学的理论基础,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A项说法错误;B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为近代天文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D项排除。故选C项。22.1787年,美国制宪代表在制定联邦宪法时,把分权与人民的意志联系在一起,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这一“重要的考虑因素”落实在A.总统行使权力须国会批准B.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C.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D.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材料“代表人民的意志行使权力成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体现了人民主权,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能够体现人民的意志,故选C;国会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议员组成,但不是人民意志的直接体现,排除A;参议院和众议院都是人民选举出来的议员组成,不是人民意志的直接体现,排除B;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反映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人民的意志”,排除D。【点睛】23.1958年法兰西第五共和国宪法及其修正案规定:“总统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之,任期七年”“总统于咨询总理及国会两院议长后,得宣告解释国民会议”。与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相比,1958年宪法A.造成了内阁更迭频繁B.适应了经济发展需要C.确立了议会制共和国D.扩大了政府首脑权力【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总统由全民直接投票选举之,任期七年”“总统于咨询总理及国会两院议长后,得宣告解释国民会议”可以看出,总统的产生方式得以改变,不再由议会联席产生,而由选民直接选举。同时可以宣告解释国民会议,反映出其权力增强,D项正确;“更迭频繁”不能得出,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与经济的关系,排除B项;1875年就已经确立了议会制共和,排除C项。故选D项。24.1959年,美苏各自在对方国家举办展览会。苏联宣传“共产主义苏联赶超资本主义的成就”,主要展示科技成果,包括发射成功的人造卫星。美国以“民主社会的美好生活” 为主题,展示了彩色电视机、洗碗机等民用工业。据此可知A.苏联科技全面领先B.美国重点发展轻工业C.美苏建交缓和对峙D.交流仍蕴含冷战思维【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美苏都是意图以举办展览会,展示经济成就的方式来与对方对抗,由此可知美苏的交流中仍然蕴含着冷战思维,故选D项;根据题意无法看出苏联科技全面领先,排除A项;美国重点展示民用工业不代表其重点发展轻工业,排除B项;材料中主要体现了美苏的对抗思想,没有说明美苏通过建交以缓和对峙,排除C项。故选D项。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明朝时期政府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将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明初政府颁布禁令:“非入贡即不许其互市”“禁濒海民不得私出海”。原因是政府考虑到沿海居民的胡作非为,“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者居十七”。但官方的“朝贡贸易”却十分兴盛,“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暹罗、占城、扶桑、琉球、朝鲜等。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回赠的物品价值往往超过对方数倍。——摘编自李凤琼、秦超超《明朝与清朝前期的对外贸易情况比较》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为了迅速恢复和扩大对外贸易,中央贸易部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如丝绸会议、茶叶会议、钨锡会议等,研究大宗出口产品的产销情况,通报国际行情,制订1950年出口计划和具体的保证措施。促进了1950年度出口的恢复和发展,基本达到了或超过了历史上的最好水平。同时,贸易部还召开了全国进口会议,专门讨论民用品的进口问题。根据会议制定的方针政策,既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西方列强向中国倾销产品的局面,又根据国内的需要掌握进口。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外贸,政府在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的同时,还注意发挥当时占较大比重的私营外贸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作用,实现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摘编自孙玉琴《中国对外贸易史下卷》(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初对外贸易特点并进行简要评价。(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举措并说明其作用。【答案】(1)特点: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官方朝贡贸易兴盛;民间贸易受限制;外贸范围广;以朝贡贸易为主。 简要评价: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彰显了明朝大国外交的气势;彰显了明朝先进的生产技艺;但厚往薄来的赏赐贸易,消耗国力,难以持久开展。(2)主要举措:召开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通报情况,制定计划;召开进口专项会议,制定方针政策;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和发挥私营和外资企业的作用。作用:有利于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明朝时期政府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将贸易分为官方的“朝贡贸易”和民间贸易。”得出实行贸易的双轨制度;根据“但官方的“朝贡贸易”却十分兴盛”得出官方朝贡贸易兴盛,民间贸易受限制;根据“前来朝贡的国家有十多个,如暹罗、占城、扶桑、琉球、朝鲜等。”得出外贸范围广;根据“每次使团前来带来的都是该国的贵重礼物,但因生产力落后,“进贡之物,大都草率不堪,甚者尤极不堪,而朝廷所赐缯、帛、靴、帽之属……”明朝采取“厚往薄来”的原则”得出以朝贡贸易为主。简要评价:根据所学可从有利于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彰显了明朝大国外交的气势;彰显了明朝先进的生产技艺;但厚往薄来的赏赐贸易,消耗国力,难以持久开展等多角度概括。(2)主要举措:根据“中央贸易部召开了一系列有关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得出召开出口的全国性专业会议,通报情况,制定计划;根据“同时,贸易部还召开了全国进口会议,专门讨论民用品的进口问题。”得出召开进口专项会议,制定方针政策;根据“为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发展外贸,政府在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的同时,还注意发挥当时占较大比重的私营外贸企业以及外资企业的作用”得出大力发展国营对外贸易和发挥私营和外资企业的作用。作用:结合材料的信息可从有利于恢复和发展新中国的对外贸易;有利于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经济封锁;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人民政权的巩固;有利于改善人民的生活等方面概括。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论语》中记载:对于战争和疾病,孔子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把人的生命视为至高无上的存在。“未知生焉知死”,与其关注死不如把眼光放在当下,积极创造生命的意义。强调理性看待生命,追求“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面对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自得其乐;面对生命的差异,先秦儒家追求“和而不同”。——摘编自《论语》等材料二想评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产生的历史学家和想评述无情地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工业化的先驱们的行为的历史学家,面对的是两个不同的问题。在前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可能会说资本主义的产生是一个进步的事实;而在后一种情况中,那位历史学家则一定会对人的苦难表现出同情。这是不是意味着一种价值评述的两重性呢?——摘编自(波兰)耶日·托波尔斯基《历史学方法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先秦儒家生命观产生的历史背景及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世界的“进步”与“苦难”主要表现。【答案】(1)背景:①铁犁牛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②先秦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重视;③兼并战争激发了人们对生命尊严伦理道德的关注;④新兴“士”人追求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理想抱负。意义:①有利于推动农耕经济发展;②主张活在当下,提高了生命的价值和质量;②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④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进步:①文艺复兴等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②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世界市场的雏形;③工业革命促进人类生产飞速发展;④开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模式。苦难:①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给亚非拉地区的传统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深重的灾难;②劳动者生活状态的恶化和贫困;③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解析】【详解】(1)综合材料内容可知,先秦时期儒家生命观的背景应该结合先秦时期的社会背景进行作答,即铁犁牛耕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先秦思想家对“天人关系”的重视;兼并战争激发了人们对生命尊严伦理道德的关注和新兴“士”人追求实现自身的生命价值和理想抱负。意义:根据“强调理性看待生命,追求‘孔颜乐处’的人生境界,面对困境时能够泰然处之,自得其乐;面对生命的差异,先秦儒家追求‘和而不同’”可知先秦儒家的生命观的提出有利于推动农耕经济发展;主张活在当下,提高了生命的价值和质量;追求崇高的人生境界;有利于儒家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对后世影响深远。(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16到18世纪资本主义的进步主要表现在思想、经济和政治等方面,包括文艺复兴等推动了社会思想解放和科学进步;新航路开辟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世界市场的雏形;工业革命促进人类生产飞速发展;开启人类社会现代化发展模式。带来的苦难则主要是资本主义发展对亚非拉落后地区的冲击和对底层劳动者的压榨,同时还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殖民扩张和三角贸易给亚非拉地区的传统社会带来了极大的破坏和深重的灾难;劳动者生活状态的恶化和贫困;现代工业对自然环境的破坏。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自从人类有了精神活动以来,就开始了精神不断进化的过程。但是精神进化发生质变,在人类历史上仅有两次。一次是在公元前600至前300年间的文明轴心时代,另一次则发生在近代社会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从这个意义上说,精神进化的确是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面对这样一个超长时段的概念,人们要扣问的是,在精神进化的过程中,精神内核的变化或曰精神核心价值的变化是什么?人类精神进化的过程与“开放”的概念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它主要体现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是在开放的时代,人类精神进化的步伐会更快些,涵盖的内容也会更多些;另一方面是人类精神进化的内涵当中,本身就包含着丰富的开放文化观念。——摘编自梁景和、殷定泉《文化开放时代的精神进化》 围绕材料,结合中外相关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答案】【示例1】论题:人类的精神进化需要一个漫长过程。阐述:在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柏拉图的思想蕴含着西方人文主义的萌芽;到14世纪以后,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不断成长,文艺复兴在意大利兴起,人文主义逐渐传播;此后,16世纪的宗教改革运动和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形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思想解放运动,猛烈冲击着封建制度和基督教会,民主自由平等和科学的思想成为资产阶级建立自己理想社会的思想武器。结论:从以上史实可知,从人文主义萌芽到人文主义发展,再到资产阶级理性主义盛行先后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人类的精神进化是渐进的,不断发展的。【示例2】论题:由闭关到开放促进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阐述: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入侵打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闭关走向开放;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要求,推动了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地主阶级开明分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师夷长技以启强”,资产阶级先后提出变法维新、民主共和、民主科学等思想,无产阶级先进分子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最终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性质,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结论:从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轨迹可知,近代中国走过了一条由闭关自守到向西方寻求救国方案的道路,虽然几经曲折,但最终探索出符合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解析】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考数学热身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历史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龙山校区2021-2022学年高一化学下学期3月阶段性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英语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安庆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18:00:02
页数:14
价格:¥2
大小:553.0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