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1

2/11

剩余9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辽宁名校统考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1月期中大联考历史试题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在仰韶文化中晚期的青台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发现是由九个栽立陶罐组成的“北斗九星”图案。这一被天文学家确认为天文类祭祀遗迹的发现,将中国观象授时的历史提前了近千年。这反映出,仰韶文化中晚期A.农耕文明领先世界B.诞生了早期国家C.开始萌生天人观念D.文明化程度较高2.南北朝时期,家族门第的形成机制迥然有别。大抵南方偏重约定俗成的伦理认同,强调社会属性;而北方仰赖权势功绩,大搞行政评比,凸显官僚的特性。这反映了南北方A.政治环境的差异B.对门第认知的差别C.政权对峙的后果D.对儒学态度的不同3.唐朝统治集团内部成员中胡汉通婚较为普遍,同时朝廷众多文武官员也源自边疆各族(见表1)。表1据表1可知,这A.反映了唐代婚姻习俗变动B.展示了盛唐尚武风貌C.有利于协调处理边疆事务D.消除了民族隔阂偏见4.考古人员在宋代“南海I号”沉船挖掘出大量蕴含香文化的文物,如德化窑青白釉香炉、香瓶以及铜熏炉盖等,其器表多饰有菊、兰、梅等超然、高雅意象的纹样,几何形纹饰使构图更加规范化。这反映出宋代A.丝路贸易繁荣B.理学的审美意趣C.世俗风情兴盛D.崇文抑武的国策5.朝鲜文献《入沈记》这样描述乾隆年间的盛京:“过此(大东门)以西,市肆益繁庶。门外皆作翼棚,高出檐端”,“棚外立招牌,漆面金书,高至数丈”,“车载扁担,来往相续,人肩车,几乎相戛”。据此可知,当时盛京A.城镇经济呈现繁荣景象B.军事战略地位尤为重要 C.边境贸易日益趋向活跃D.是东北的贸易网络中心6.1816年,英国政府派遣阿美士德使团通过实地考察侦察并收集了中国沿海和内陆的岸防、地理、水文、气象和清军布防及实力的情报。其间,清政府不少地方官员为迎合嘉庆帝彰显“国威”的旨意,主动满足使团四处参观考察的要求。这些现象可说明①英国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②清朝摒弃了天朝上国观念③清廷上下国家安全意识淡薄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根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7.1912年10月,孙中山强调:与外国人订立承包修筑铁路合同,“纯为商业性质,不稍含政治意味”,“中国可不俟期满,得备价赎回”。后来,他又指出,关于雇用外国人员,“必以教授训练中国之佐役,俾能将来继承其乏”。这体现了孙中山A.认为临时政府应关注国计民生B.独立自主发展民族工业的愿望C.改善民族工业发展环境的诉求D.强调学习西方先进的经营理念8.近代以来,对于中国人新人格、新形象的设计几乎从未间断。梁启超倡导培育国民独立自由之人格的“新民说”,陈独秀主张培养文武双全的“新青年”,毛泽东提出改造社会的“新人说”。这些思想A.服务于社会改造的需要B.成为当时社会主流思想C.弥合了新旧思想的矛盾D.反映了教育优先的观念9.毛泽东在某次大会上发表演讲:“有些同志以为我们的红帽子戴了十年,今天又戴三民主义帽子,就表示老不愿意……但如果旧帽子换上了新内容,那事情就变化了,不是不可戴的,反而变为可戴的了。”毛泽东的这一论述,旨在A.号召建立国民革命统一战线B.结束“左”倾错误的统治C.团结一切力量应对时局变化D.实现和平建国的政治目标10.1949年10月10日,廖冰兄发表了漫画《在工农联盟的基础上前进》(见图1)。作者意在表达图1A.期待土地改革开展的心情B.旧社会农民翻身做主的喜悦 C.对新民主主义国家的认识D.新中国推翻三座大山的成就11.图2为新中国成立初期主要工农业产品发展情况。图2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化建设取得突出成果B.借鉴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C.计划经济体制确立和发展D.贯彻了科学合理的经济指导思想12.公元前5世纪伯利克里执政时期,雅典执政官、议事会成员的生活费都由国家负担,但他们的工薪却低于普通的手工业者。这种做法的目的是A.维护民主政治的平等原则B.避免公职人员独裁C.提高普通民众的政治地位D.减轻国家财政负担13.古罗马针对希腊城邦和希腊化王室的不同特点进行外交控制和分化,先后击败马其顿王国和塞琉古王国,并与小亚细亚的帕加马王国、埃及的托勒密王朝等希腊化国家形成特殊的“依附”关系,能够通过“遗嘱继承”获得这些国家的土地。这表明,当时罗马A.获得希腊化国家广泛支持B.以法律维护统治的合法性C.实现了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领土扩张方式具有多样性14.8—10世纪,得益于大量叙利亚基督教学者参与,阿拔斯王朝统治下的阿拉伯帝国掀起了对希腊经典著作的翻译,其中,被翻译最多、影响最大的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古希腊医学家盖伦和希波克拉底的著作。这说明,阿拉伯文化A.局限于哲学与医学领域B.促进了东西方文化交流C.具有开放与包容的特质D.发展过程中缺乏创新性15.13世纪,西欧封建领主普遍将自营地租给条件还过得去的农奴;到15—16世纪,领主已普遍将整个庄园都出租给较为富裕的农民或包买商人。这A.说明领主在向资产阶级转型B.为西欧农业近代化奠定基础C.稳定了西欧小农经济的发展D.使得庄园经济能够长期维系16.据学者研究,印加帝国的每个公民都能从国家仓库领到生活必需品,包括食品、工具、原材料和服装。如果一些必需品不能在当地生产,印加人会在特定商品的特定生产区建立殖民地并开展长途贸易,但商品的生产、分销和使用由政府集中控制。据此可知,印加帝国A.统治疆域辽阔B.尚未产生阶级分化C.贸易体系完备D.国家控制能力强大 二、非选择题:共52分。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人类的旅行是促进世界联系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某学者为了研究公元前3500年至公元前2000年尼罗河—印度河谷地区人类的早期旅行,利用了如下史料:表2材料二公元3世纪到10世纪,数以千计的中国僧侣向西前往印度圣地,于是佛教促进了世界史上第一个以旅行为特点的新型宗教交流框架的形成。僧侣的旅行,帮助巩固佛教在亚洲数国的重要地位,并且刺激产生更多的贸易联系。图3玄奘的旅行(1)根据材料一,判断该学者力图用这些史料得出怎样的结论,并分别说明表格中三则史料 的史料价值。(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僧侣旅行对亚洲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18.近代中国女性社会教育的发展状况,是衡量社会进步的标尺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材料—1898年5月,中国第一所女学堂上海中国女学堂正式创办。女学堂办学“中西并重”,“堂中功课,中文西文各半,皆先识字,次文法,次读各门学问启蒙粗浅之书,次读史志、艺术(格致)、治法、性理之书”。学校章程规定:“学堂之设,悉遵吾儒圣教……为大开民智张本,必使妇人各得其自有之权,然后风气可开。”学堂将续《汉书》、作《女诫》流传后世的班昭作为典范,期待女学生们“处处贤惠,知书达理,博古通今”。(注:堂中一切捐助、创始及提调、教习,皆用妇女为之。)材料二20世纪初,伴随着“女权”概念的输入,女性独立的呼声陡然高涨,进步之士对班昭的批评屡见报端。新女性追随的典范转而变为一批外国女杰,赞誉尤高者为“批茶女士”(《黑奴吁天录》的作者斯托夫人)和法国的罗兰夫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女革命家)。1904年,广东香山女校在“学约”中鼓舞学生:“美国放奴,批茶之力,我辈女流,曷不瞻仰?”1907年,《时报》发表《哭秋女士》诗,将秋瑾与罗兰夫人相提并论。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夏晓虹《晚清女性与近代中国》(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上海中国女学堂的办学特点,并谈谈你对其“中西并重”办学方针的认识。(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外国女杰榜样流传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5分)19.重视城乡关系的协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走向成功的宝贵经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材料一向农村派驻工作队,是中国共产党联结城乡、开展革命的重要机制。20世纪20年代,中国共产党通过农民运动讲习所培养了一大批“特派员”派驻乡村,发动农民参加国民革命,由此开始探寻农民动员的系统性战略。20世纪30年代,中央苏区推行巡视员制度,下派巡视员到各县乡指导工作,定期向中央汇报情况。在全面抗战和解放战争时期,各种形式的工作队机制成为中国共产党动员农民与实施政策的利器。——摘编自[美]裴宜理《工作队:苏联经验的中国化》材料二毛泽东曾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城乡必须兼顾,必须使城市工作和乡村工作,使工业和农业,紧密联系起来。”但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从1958年起,严格的人口流动限制、农产品统购统销和人民公社等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中国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管理等方面形成了城乡隔离分治局面。—摘编自王大伟等《中国百年城乡关系:从农村包围城市到城乡融合发展》材料三改革开放初期,城市文明距乡村社会非常遥远,却深刻地影响着农民的心态和价值观,世代相袭的农人一扫离乡悲情,将“出走”看作成功的标志和家族的希望。中国的城市化最早是从“心理”开始的,不同于西方的现代进程,它的始发者不是机器,不是商业活动,而是一个个离乡出走的脚步。——摘编自李小江《梦中飞地:城乡夹缝中的性与女性》(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实施乡村工作队机制产生的影响。(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后期城乡关系变化的原因。(4分)(3)你是否赞成“中国的城市化最早是从‘心理’开始的”这一观点?说明理由。(5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为了具体地、科学地探讨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问题,张涛光研究团队收集了从公元前650年到公元1800年的618项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并进行逐项评分,以每50年为一个计时单位,将每一计时单位的科学技术成果总分取对数,制作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发展曲线图(见图4),其中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计时单位时间总分对数值。图4——摘编自张涛光《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态势》该研究团队的成果有助于提升我们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态势的认识,请提炼一个认识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认识明确,史实准确,论据充分,表述清晰。)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16:20:02 页数:11
价格:¥2 大小:2.8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