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联考高二年级历史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为出土于陕西郿县礼村的大盂鼎。鼎内刻有铭文291字,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还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作为重要的史料,它可用来研究()A.原始民主制B.子产“铸刑书”C.内外服制D.分封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鼎内有铭文,内容包括周康王向盂讲述文王、武王建国的经验,告诫盂要忠心辅佐王室,并记载了赐予盂的器物与人口等信息”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周王将土地、人口以及青铜器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诸侯在其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也有服从天子命令、定期朝贡、提供军赋和力役、维护周室安全的责任,因此,该文物可以用来研究的制度是分封制,D项正确;原始民主指的是商周时期,国家在遇到重大问题时,主要征求平民“国人”的意见,国人也可以通过舆论来影响朝政,材料没有涉及,排除A项;子产“铸刑书”是春秋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内外服制度是商朝时期管理地方的制度,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2.春秋战国时期,“天下共苦战斗不休”。秦国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相继灭掉六国,进而开创了“海内为郡县”“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的局面,这表明() A.分封制度的终结B.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C.宗法制度的湮灭D.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形成的重大转变【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春秋战国至秦朝(中国)。据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分裂动荡,秦统一六国,开创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的基本模式形成,B项正确;分封制度在之后的朝代中,仍有实行,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治理模式的基本形成,并不是突出宗法制度的湮灭,排除C项;秦朝并不属于早期国家形态,排除D项。故选B项。3.中国古代职官既有继承又有发展,下表中的职官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参知政事、三司使、提点刑狱司②太尉、中朝尚书、护乌桓都尉③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奴儿干都指挥使司④监察御史、军机大臣、直隶总督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参知政事、三司使、提点刑狱司出现于宋朝;太尉、中朝尚书、护乌桓都尉出现于汉朝;文渊阁大学士、礼部尚书、奴儿干都指挥使司出现于明朝;监察御史、军机大臣、直隶总督出现于明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②①③④,C项正确;ABD项排序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4.中国历代统治者都非常重视地方管理。以下对于地方行政制度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②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③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 ④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A.③①②④B.①③②④C.③②①④D.②③①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①根据山川形势把全国划分为10道,作为中央派出的监察机构是唐朝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②设置行中书省,作为中书省在地方的派出机构,掌管一省政务是元朝时期地方行政制度,③郡设太守为一郡最高长官,其下设郡尉、郡丞分别协掌军事、行政是秦朝时期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④省之下设府(州),府之下设县(州),形成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是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应为③①②④,A项正确;按照时间顺序排序应为③①②④,BCD项排序错误,排除BCD项。故选A项。5.论及商鞅变法,有学者指出:“变法的意义不仅是单纯的改变法令规章,不仅是单纯的改变上层建筑,而是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下列文献史料,可以佐证此说法的是()①“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②“令民为什伍,而相收(牧)司连坐”③“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④“始班俸禄”,规定“禄行之后,脏满一百匹者死”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彻底的改革——军事改变、政治改变、政府组织和社会结构改变、风俗习惯改变”可知,需要选取商鞅变法中能促进社会转型的措施:①是奖励军功,有利于削弱贵族政治,属于军事上的改变,符合题意,②是什伍连坐,有利于加强对社会的控制、加强集权,符合题意,③是废井田,实行土地私有制,有利于社会转型,符合题意,①②③符合题意,A项正确;“始班俸禄”,规定“禄行之后,脏满一百匹者死”是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故选A项。6.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各郡、国上计于朝廷的计簿中,有关于各郡、国的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的数量,也有关于各郡、国的盗贼多少以及边郡地区的戍卒、设施等不同簿籍.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并“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据此可知汉初()①承秦制,以上计为官员考核办法②官员考核归属相府(尚书省)吏部③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相结合④上计考核的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A.②③B.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刘邦建汉恢复调整秦朝上计制度,令张苍以列侯居相府,领主郡国上计”可知汉承秦制,以上计制作为官员考核的办法,①正确,根据“以分田里,以令贡赋,以造器用,以制禄食,以起田役,以作军旅”可知,经济管控与吏治建设相结合,③正确,根据“课其(指地方官)殿最,奏行赏罚”可知上级考核结果是官员赏罚的依据,④正确,C项正确;①正确,排除B项;根据“丞相受计(有时皇帝亲自主持)”可知官员考核由丞相或皇帝主持,汉初没有尚书省,②错误,排除AD项。故选C项。7.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是历代统治者为巩固其统治秩序,保证国家机器正常运行而设立的一项根本性政治制度。下面为中国古代监察地方官员的体系演变图,其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A.①御史大夫②行御史台③六科给事中B.①御史台②府州军监③按察使司C.①御史中丞②都察院③巡抚巡按D.①监御史②肃政廉访司③监察御史【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时空是:古代(中国)。据材料“下面为中国古代监察地方官员的体系演变图”可知,材料缺失部分为各时期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制度,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以御史监郡,称监御史,监察地方官员,①为监御史,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在地方设行御史台和肃政廉访司,②可能为御史台或肃政廉访司,明朝设监察御史,代皇帝巡按各省,监察地方官员,③为监察御史,D项正确;明朝六科给事中与六部对应,监察中央官员,排除A项;御史台是元朝的中央监察机构,并非秦朝设置,排除B项;督察院是明清时期的监察机构,并非元朝设置,排除C项。故选D项。8.时空定位是历史的基本能力。在地图上标注中国古代某朝代边疆管理的措施,空白处应填入() A.宣政院辖地B.设伊犁将军C.设驻藏办事大臣D.设提督四夷馆【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朝(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尼布楚条约》是清朝和俄国签订的第一份边界条约,也是中国的第一份国际条约。可知,材料展现的是清朝的疆域图,空白位置位于西藏地区,结合所学可知,清朝对西藏的治理是设驻藏办事大臣,册封达赖和班禅,C项正确;宣政院,初名总制院,是中国元朝时期设立的一个直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国家机构,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地区的军政事务。排除A项;伊犁将军是对新疆地区管理的措施,排除B项;提督四夷馆是明官署名,排除D项。故选C项。9.据不完全统计,近代中国某一时期国内新成立的公开团体共有682个,其中政治团体就有312个,政党政治的前景开始显现.但是,政党太多也难以实践政党政治,所谓“政党少则国事举,政党多则国事废”下列有关这一历史现象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A.政党随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而纷纷建立B.政党之间为谋求议席而展开激烈的竞争C.国民党通过“二次革命"组成责任内阁D.通过议会斗争实现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政党太多也难以实践政党政治”、“政党少则国事举,政党多则国事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政党众多,但党派之间竞争激烈,对国家发展益处不大,B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建立内阁,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图为“新中国不同时期新增建交国家数量示意图”。对其前四个阶段解读正确的是() A.阶段①外交成就得益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B.阶段②时期我国与英国升格为大使级的外交关系C.阶段③时期我国实现同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D.阶段④时期打开外交新局面源于中苏关系正常化【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1964年,中法正式建交,法国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阶段③时期我国实现同西方大国外交关系的突破”符合史实,C项正确;1953年12月,中印两国政府就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一些问题举行谈判,周恩来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6月,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缅甸,发表的联合声明中确认了这五项原则,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承认。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与阶段①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972年3月13日,我国与英国外交关系升为大使级,与阶段②的时间不符,排除B项;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苏关系实行正常化,与阶段④的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11.如表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法治建设进程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与意义对应关系准确的是()序号事件意义①1954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③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治国方针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④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 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A.①B.②C.③D.④【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2020年,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基础性地位,④说法正确,D项正确;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1982年宪法,排除A项;中共十五大报告提出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不代表就此形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排除B项;中共十八大以来,我国贯彻“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治国方针说明我国的全面依法治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12.2022年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时指出,要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表明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A.凸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B.促进各民族全方位的一致C.确保少数民族的高度自治D.重视基层民主制度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各族群众逐步实现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体现了新时代党和国家在处理民族问题方面坚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A项正确;“全方位的一致”说法错误,排除B项;高度自治的是特别行政区,不是少数民族地区,排除C项;材料内容与基层民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13.罗纳德·塞姆在其著作《罗马革命》中提到,“显贵们不仅警惕地把守着进入元老院门槛,他们还试图垄断执政官这一职位……罗马共和国,所谓的罗马人民的公共财产,自始至终都是一个空洞的名号。”由此可知罗马共和国()A.元老院已经名存实亡B.政治具有贵族寡头特征C.公民被剥夺了参政权D.执政官掌握了最高权力【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罗马共和国(西方)。根据材料“显贵们仅警惕地把守着进入元老院的门槛,他们还试图垄断执政官这一 职位”可知,罗马共和国的元老院和执政官都被贵族垄断,这说明罗马共和国的政治具有贵族寡头特征,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元老院被贵族垄断,并不是名存实亡,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公民的参政权,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执政官的权力,排除D项。故选B项。14.路易十四之前的法国,国王的影响力一度局限在巴黎。路易十四投巨资花14年时间建造了凡尔赛宫,并邀各地贵族来居住。凡尔赛宫最直观的标识是“太阳”,墙上、栏杆上、表盘上,到处都可以看到,“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宝座就安排在阿波罗厅。路易十四此举意在()A.炫耀奢华的宫廷生活方式B.彰显王权,建立专制统治C.推动巴黎成为时尚之都D.拉拢贵族,打造民族国家【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目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的法国。根据材料“凡尔赛宫最直观的标识是‘太阳’”“‘太阳王’路易十四的宝座就安排在阿波罗厅”可知,路易十四以太阳自居,并且在凡尔赛宫突出太阳的地位,主要是为了强化王权,B项正确;炫耀奢华的方式、拉拢贵族属于表象,排除AD项;材料与推动巴黎成为时尚之都无关,排除C项。故选B项。15.按照天主教的传统教义,劳动是谋生而不是谋利的手段,超出生存必需限度的财富,在道德上就是可疑的、甚至是可耻的,为上帝所不快。而马丁·路德认为,任何正当的职业,在上帝看来,都具有完全同等的价值,都是为了恪尽个人在尘世的义务。据此可知,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旨在()A.适应资产阶级经济诉求,鼓励人们发财致富B.深刻痛斥了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C.主张新教徒通过自己阅读《圣经》理解教义D.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的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和目的题。时空是宗教改革时期(德国)。据材料“马丁·路德认为,任何正当的职业,在上帝看来,都具有完全同等的价值,都是为了恪尽个人在尘世的义务”,可知马丁·路德认为正当的职业,在上帝面前都是一样的,都应当去追求财富,追求幸福生活,适应了资产阶级经济诉求,A项正确;仅从材料,无法得出其对罗马教廷推销赎罪券的欺骗行为的态度,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鼓励人们致富,并未提及阅读《圣经》,排除C项;宗教改革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但是材料并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A项。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 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6.关于某部重要典籍的编修缘起,《唐会要》中记载:“开元十四年,右丞相张说奏曰:‘《礼记》汉朝所编,遂为历代不刊之典。今去圣久远,恐难改易。今之五礼仪注,贞观、显庆两度所修,前后颇有不同,其中或未折衷。望与学士等更讨论古今,删改行用。’制从之。”以下关于该典籍的叙述正确的是()A.继承汉以来立法经验,礼法结合的典范B.推广魏晋以来家训经验,强化基层教化C.我国现存最早的行政法典——《唐六典》D.成为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者【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可知是正向题。根据时间信息可知准确的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题干信息,从“开元十四年”,以及张说上奏的内容中汉朝《礼记》、“今之五礼仪注”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该典籍是礼仪法典《大唐开元礼》,分为吉、宾、军、嘉、凶五礼,成为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者,D项正确;A项说的是《唐律疏议》,排除A项;B项是唐政府在社会层面提倡礼治的具体做法,与典籍的编修无关,排除B项;《唐六典》属于行政法典,不是礼仪法典,排除C项。故选D项。17.18世纪,英国马嘎尔尼使团来到中国。关于英王给乾隆的信函,英王称“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马嘎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这表明()A.清朝官员维护朝贡体系B.英国追求片面最惠国待遇C.清朝对外关系开始转型D.英国希望完全的平等贸易【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英国马嘎尔尼使团访华是为了和中国进行通商和交流,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则翻译成“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表明清朝官员仍在坚持和维护朝贡体系,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最惠国待遇,排除B项;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当时并没有改变闭关锁国政策,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英国坚船利炮下才被迫打开国门,排除C项;从材料中不能看出英王追求王权的平等贸易,排除D项。故选A项。18.观察下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解读正确的有() ①边区参议会、政府、法院并立制衡②边区政府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③边区政权建设适应了土地革命的需要④边区政权建设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组合选择题。时空范围为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②根据材料中“陕甘宁边区政府组织机构关系”图可以看出,当时边区政权结构中有参议会、边区政府,而且边区政府的委员由边区参议会选举产生,正确;④边区的政权结构这是适应当时民族解放战争需要,是抗日民主制度的体现,正确,D项正确;①边区参议会产生边区政府,边区政府中产生边区法院,三者并非并立制衡关系,错误;③当时处于抗战时期,而非土地革命时期,错误,排除A、B、C项。故选D项。19.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也是20世纪之前欧洲最具毁灭性的战争,德意志失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这场恐怖的战争之后,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下列各项中,属于这套“外交体系”的有()①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②确立了“大国一致”原则③建立了外交人员衔级制度④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这是一场由德意志的新教同盟和天主教同盟冲突引发的战争”“交战各国创建了一套外交体系,借此维系相互竞争的独立国家之间的秩序”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618年,德意志的新教同 盟和天主教同盟之间爆发战争,欧洲各国卷入其中。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签订,结束了欧洲混战的局面,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①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签署于二战后期的《联合国宪章》确定了‘大国一致’原则”;1815年维也纳体系形成后,外交人员衔级制度建立起来;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三项。故选B项。20.查士丁尼一世最大的功绩是将古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这部民法大全于529年发表。它提取了此前遗留下来的私人和公共的收集中的法律条文。该法典:()A.确立了法律至上、王权有限的原则B.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C.标志着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的形成D.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查士丁尼一世最大的功绩是将古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提取了此前遗留下来的私人和公共的收集中的法律条文。”可知,查士丁尼将古罗马的法律编成一部法典,提取了此前遗留下来的私人和公共的收集中的法律条文,对之后法律及法学思想的发展就有重要的意义和深远的影响,D项正确;13世纪,英国通过《大宪章》,确立了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的原则,排除A项;《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排除B项;《法国民法典》和《德国民法典》标志着以罗马法为基础的大陆法系的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21.梁启超说:“鉴别间接史料,其第一步自当仍以年代为标准。……不特此也,又当察其人史德何如,又当察其人史识何如,又当察其人所处地位如何。要而论之,吾侪读史作史,既不能不乞灵于间接的史料,则对于某时代某部门之史料,自应先择定一两种价值较高之著述以作研究基本选择之法,合上列数种标准以衡之,庶无大过。至于书中所叙史实,则任何名著总不免有一部分不实不尽之处。质言之,则无论何项史料,皆领打几分析头。”其意在说明()A.史才、史学、史识应该是史家的必备品格B.历史研究必须以直接史料为依据C.文字记录的历史因年代远近而价值不同D.以怀疑精神审慎辨别史料真伪【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对鉴别间接史料,梁启超认为要从不同角度鉴别该史料,反映了梁启超的怀疑精神审慎辨别史料的真伪,D项正确;史才、史学、史识只是在材料中有所提到,但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主张从不同角度辨别间接史料,排除A项;“必须”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主张从不同角 度辨别间接史料,而不是强调C项,排除C项。故选D项。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其中第22题20分,第23题20分,第24题12分,共52分)22.人类自进入文明社会以来,各国都通过某种特定的政治制度来实现社会治理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要求制度变革的呼声甚高,却无法得以实施。直到武帝时期,才大刀阔斧地推行了制度变革,在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等重大领域,汉武帝都进行了制度创新和变革。——摘编自孙家洲等《制度变革与汉武帝盛世的造就》材料二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材料三瑞雪兆丰年,飞雪迎春到。1978年12月18日,在北京罕见的大雪天里,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隆重召开,给严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会议决定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全党的工作着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自此以后,中国人民在富起来、强起来的征程上不断向前迈进。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2021年,我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摘编自《改革开放史》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汉初制度多有不切实际”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表现,并分别指出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强化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所进行的政治变革。(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的含义并分析光荣革命前后两种体制的联系与区别。(3)根据材料三,简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划时代意义”。根据所学,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答案】22.汉初制度:郡国并行制。变革:颁布“推恩令”;设立中朝;实行察举制和刺史制度等。 23.含义:君主立宪制。联系:国王都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有限王权。24.意义: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优势: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制度中在地方行政制度上实行郡国并行制,王国拥有极大自主权,威胁中央集权。政治变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为协调地方与中央的关系颁布“推恩令”,削弱地方王国势力,为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建立中朝,制衡丞相为首的外朝,削弱相权,为加强对官僚队伍的管理和建设实行察举制和刺史制度等。【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对比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含义:根据材料“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并结合所学可知,君主立宪制。联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王都是国家元首,是国家的象征;有限王权。区别:根据材料“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可知,前:主权在君;后:议会主权。【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意义:据材料三“奏响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春之序曲”结合所学得出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据材料三“会议决定停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结合所学得出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3.官员的选拔是古今中外国家制度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科举每年皆考,自北宋宋英宗始定三年一考,从而为考生精心准备考试、提高文化素养提供了时间保证。唐代取士分“常科”和“制科” 两类,前者有明经、进士、秀才、明书、明法、明算等科,后者则多达八十余科。宋照宁后则罢诸科,最终仅由进士一科取士。唐代科举分“馆学、乡贡试”和“省试”两级考试,宋代则分“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明朝永乐二年,在殿试基础上增加了从二、三甲进士中选拔庶吉士的“馆选”,正统年间又增加了选拔乡试考生的“科考”,从而形成了包括“科考”“乡试”“会试”“股试”和“馆选”在内的“五级考试体系”。——郭培贵《中国科举制度改革》材料二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责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赐权来任用官员。到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腐败泛滥。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选拔彻底有效的人员班子来充实政府职务。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三我国传统干部人事制度创立于民主革命时期。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十一届三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党的十三大报告指出,“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与此同时,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摘编自角解舒晴《中美两国公务员制度比较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隋唐之后科举考试的变化趋势,并分析这些变化的意义。(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19世纪英国文官制度建立的历史背景。根据材料和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特点。(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推动我国公务员制度改革主要因素,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颁布的影响。【答案】23.考试间隔时间扩大;科目由多到少;考试类型由两级考试到三级考试再到五级考试;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体系。意义:有利于保证考生考试时间,提高其文化素养;使得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选拔有实学的人才;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有利于巩固统治;形成重学风气;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24.背景:原有选官制度的弊端;工业革命的推动;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特点:考试录用、职务常任、政治中立。25.改革因素: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局限;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求;新时期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党和政府对改革人事制度的重视;学习借鉴西方制度。影响: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 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隋唐之后(中国)。变化趋势:依据材料一“隋唐科举每年皆考,自北宋宋英宗始定三年一考”可以得出考试间隔时间扩大;依据“前者有明经、进士、秀才、明书、明法、明算等科,后者则多达八十余科。宋照宁后则罢诸科,最终仅由进士一科取士”可以得出科目由多到少;依据“唐代科举分‘馆学、乡贡试’和‘省试’两级考试,宋代则分‘发解试’‘省试’和‘殿试’三级考试”、“从而形成了包括‘科考’‘乡试’‘会试’‘股试’和‘馆选’在内的‘五级考试体系’”可以得出考试类型由两级考试到三级考试再到五级考试;综合材料信息可以得出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体系。意义:依据材料信息,结合第一问的变化和所学可知,考试间隔时间扩大,有利于保证考生考试时间,提高其文化素养;科目由多到少,考试类型由两级考试到三级考试再到五级考试,使得科举制进一步发展完善,选拔有实学的人才;促进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繁荣;结合所学从有利于巩固统治;形成重学风气;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性等角度进行补充。【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英国)。背景:据材料二“19世纪初,英国的官吏任用制度仍受封建恩赐的影响,或实行个人赡徇制,或实行政党分肥制”可知,原有选官制度的弊端;据材料二“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急需清廉高效的政府为其经济的扩张出谋划策”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们受教育程度提高,要求平等参与政府工作的愿望日益强烈。特点:据材料“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可知,考试录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文官制度的特点还有职务常任、政治中立。【小问3详解】本题是背景类、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现代(中国)。第一小问改革因素,根据材料“新中国建立后,随着国情发展变化,干部老龄化、文化素质较低、不利于专门化管理等问题逐渐显露”可知,传统干部人事制度的局限;根据材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需要担任更多的服务角色,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可知,适应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的需求;根据材料“当前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建立国家公务员制度。”可知,新时期政府职能扩大的需要;党和政府对改革人事制度的重视;根据材料“政府派遣了大批人员考察包括公务员制度在内的西方的政治制度”可知,学习借鉴西方制度。第二小问影响,根据材料“《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的颁布标志着公务员制度进入全面成熟的阶段”可知,标志着公务员制度正式形成;结合所学可知,公务员考录工作正式进入法制化轨道;公务员政治、文化素质不断提升,为国家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增添活力。2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答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推动了现代化建设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热情和干劲;改革开放后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80年代,五讲四美三热爱,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20世纪90年代,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的三大系列创建活动,1994年,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2001年颁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2006年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战略任务,2007年中共十七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中共十八大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神文明建设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强大的精神力量,推动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解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11:20:07 页数:16
价格:¥2 大小:1.1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