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3
2
/13
剩余11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安徽省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二期中考试历史一、选择题1.唐贞观三年,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政事堂。通常是中书令取旨后,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讨论结束后秘书协助“执笔”,综合整理成诏敕文书。凡属皇帝命令,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据此可知,政事堂的设置()A.体现出中央集权逐渐强化趋势B.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C.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D.折射出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设立宰相共同议事机构”“执行主席(轮流担任)于政事堂主持讨论”“必须经政事堂会议正式议决通过,并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方可颁行生效”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政事堂的设置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并对皇帝政令具有一定制约作用,这有助于保障中央决策的合理性,C项正确;材料强调君主专制加强,并未体现“中央集权强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政事堂集体决议,并未反映侵夺了尚书省长官的行政权力,排除B项;政事堂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防止皇权滥用的作用,促进决策的合理性,并不意味着君主专制受到极大挑战,排除D项。故选C项。2.独立战争后,美国国会和总统因为争夺对战败州的处置权而在法律上进行了辩论。民主党约翰逊总统认为对战败州的处置属于总统专属权力,各州包括国会不得干预。而美国国会为了保卫独立战争的胜利成果,拒绝南方各州代表加入,国会还以总统违反《任期法》进而弹劾总统。国会弹劾总统体现出美国()A.两党政治的弊端日益的凸显B.总统和国会之间权限不明C.政治运行中的权力制约原则D.南北矛盾和政治妥协并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民主党约翰逊总统认为对战败州的处置属于总统专属权力,各州包括国会不得干预”“拒绝南方各州代表加入,国会还以总统违反《任期法》进而弹劾总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事件体现出美国政治运行中的权力制约原则,C项正确;“两党政治的弊端”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主要体现的是权力的制衡,并未体现“总统与国会之间的权限不明”,排除B项;独立战争前南北矛盾和政治妥协并存,南方保留了黑人奴隶制,但独立战争后,废除了奴隶制,排除D 项。故选C项。3.南京临时政府创建之初,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斯时并无“总理”一职。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规定“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A.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B.提高政府的行政治理效能C.缓解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D.满足多党民主参政的诉求【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期(中国)。根据材料“实行的是总统制,政府各部部长由总统任命,对总统负责”“改总统制为责任内阁制”“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均称为国务员…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附署之”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改制主要是为了限制袁世凯的专制独裁,捍卫民主共和,即为了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A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要目的是为了限制袁世凯,并不是为了提高行政治理效能,排除B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与新旧势力之间关系不大,材料所述变化主要目的是为应对国内政治局势的变化,排除C项;材料强调责任内阁制建立的目的,与多党民主参政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4.1982年,国务院提出以“适应工作重点转移,提高政府工作效率”为核心的机构改革。1993年围绕规范机构类别,明确机构职责等内容,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2个调整为41个,直属机构由19个调整为13个。2013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这反映出我国()A.社会主义建设开始进入新时代B.基本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行政改革D.通过精简机构完善基本政治制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根据材料“1993年,国务院组成部门由42个调整为41个……非常设机构由85个减少到26个”“2008年,国务院设置组成部门27个正部级机构减少4个”“2013年,除国务院办公厅外,国务院组成部门减至25个”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后,为实现简政放权,要求国家进行行政改革,说明改革开放推动政府的行政改革,C项正确;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A项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仍在开展,并没有基本实现,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基本政治制度”,排除D项。故选C项。5.如表所示为秦朝、唐朝和明朝考核官吏的标准。这些标准() 秦朝“五善五失”“五善”,即忠信敬上、清廉毋谤、举事审当、喜为善行、恭敬多让;“五失”即夸以世、责以大、擅裚割、犯上弗知害、贱士而贵货贝唐朝“四善二十七最”四善,即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恪勤匪懈;“二十七最”是不同部门和工作的最高标准,如“铨衡人物,翟进贤良,为选司之最”清朝“四格八法”“四格”,即守(德)、才(能)、政(勤、绩)、年(年纪);八法,即贪、酷、不谨、浮躁、疲软、才力不及、年老、有疾A.凸显统治者对官员综合素质的重视B.反映出官吏考核体系日趋完备C.折射出选官标准的法律化和制度化D.体现出儒家伦理渐居支配地位【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唐朝、明朝(中国)。根据材料“五善五失”“四善二十七最”“四格八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标准包括对官员品德、业绩等方面的考核,反映出统治者注重官员的综合素质,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官员考核的标准,并未体现官员考核体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标准化,“法律化”和“制度化”材料并未反映,排除C项;儒家伦理在汉朝就已占据支配地位,无法反应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6.中国历代对从事监察的官员,有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如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其父兄在籍起文赴补,及后虽升任者,有子弟现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补各部郎中。”这一规定()A.扩大了监察官员的权力B.利于提升监察制度的效能C.保障了地方吏治的清明D.推动了监察体制的制度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有严格的亲族回避制度“凡父兄现任三品京堂、外省督抚,子弟不准考选科道”“有子弟现任科道,皆令回避,改补各部郎中”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实行严格的亲属回避制度,这有利于避免监察官之间及其与其他官员之间相互勾结,促进了监察制度效能的发挥, 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通过相关规定提高监察制度的效能,并非扩大监察官员的权力,排除A项;中国古代监察制度不能“保障”吏治的清明,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监察体制的“制度化”,排除D项。故选B项。7.美国高级文官大多是专业技能较高的精英,主要被安置在行政部门的高层政治和管理职位上。他们在联邦政府中主要被总统、内阁成员所依赖,根据其专长处理复杂行政事务,并在颁布的行政规章、条例和阐释政策方面极大凸显知识精英的身份。据此判断,美国高级文官制度()A.阻碍了平民进入政府任职B.在行政权与司法权的博弈中发展C.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结合D.为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创造了条件【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美国)。根据材料“高级文官大多是专业技能较高的精英,主要被安置在行政部门的高层政治和管理职位上”“根据其专长处理复杂行政事务,并在颁布的行政规章、条例和阐释政策方面极大凸显知识精英的身份”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有利于专业精英发挥作用,有助于提高国家治理水平,D项正确;任用精英并不代表会阻碍平民进入政府任职,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权和司法权的博弈,排除B项;文官制度应该是促进了政治与管理的分离,C项说法有误,排除C项。故选D项。8.1937年之前,国民政府对于经过考试拟录用的公务人员,对其有无工作经历和选派学习的标准非常严格。之后,国民政府考试院变通考试原则与考试方法,简化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实行宽进严出的政策,文官培训层次和水平也呈现出高级化的趋势。国民政府的这一变化()A.具有较强的党派性和政治性B.体现了中西方官制结合的特点C.说明文官晋升机制较为完善D.顺应了民族战争对人才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范围为1937年的中国。根据材料“1937年之前”“国民政府对于经过考试拟录用的公务人员,对其有无工作经历和选派学习的标准非常严格”“简化考试程序,增加录取人数”“文官培训层次和水平也呈现出高级化的趋势”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有利于国民政府选拔人才,顺应了民族战争对人才的需要,D项正确;“党派性”强调的是党与党之间的派系,材料并未反映,排除A项;材料未提到中西方官员制度的结合,排除B项;材料只涉及选拔官员和官员培训,并未涉及“文官晋升机制”,排除C项。故选D项。 9.下表所示为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一些重要法律条文。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出处法律条文汉简《二年律令·告律》“子告父母、妇告威公(公婆)奴婢告主”则“勿听而弃告者市”《唐律疏议·斗讼律》“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大明律》“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A.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B.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C.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D.地方司法权力受到制约【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考查中国古代的法律。根据材料“告祖父母、父母者,绞”“弟不证兄、妻不证夫、奴婢不证主”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法律条文表明中国古代儒家理论对司法审判的影响,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专制皇权的问题,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不是法律制度的随意性较强,排除B项;材料不涉及中央司法或者地方司法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0.罗马的最高裁判官始设于公元前366年,因其具有发布告示的权力,于是便有了“裁判官法”。裁判官运用告示,事先将根据现实生活变化而拟就的办案原则公之于众,就职期间再以告示确定的原则指导审判实践。这体现出罗马法()A基于统治需要而进行适时调整B.是平民和贵族间长期斗争的结果C.彰显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D.法律内容变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根据现实生活变化而拟就……办案原则”得出罗马法基于统治需要而进行适时调整,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罗马法一定程度上维护平民利益,不涉及罗马法与平民和贵族斗争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主要讲罗马的最高裁判官通过发布告示完善罗马法,不涉及“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等罗马法的原则,排除C项;罗马的最高裁判官根据司法实践经验,借鉴其他地区法律,来修正完善罗马法,促进了罗马法的发展,并不“随意”,排除D项。故选A项。 11.在中世纪的西欧,基督教会开办了一些学校,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宣扬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为主要内容的“十诫”。这反映了中世纪基督教()A.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B.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社会教化功能C.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D.实现教会对人思想意识的绝对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学校以其宗教信仰、道德为主要教育内容”,教会学校以“孝敬父母、不可杀人、不可奸淫、不可偷盗、不可贪恋别人的财物”等“十诫”内容来告诫,规范人的言行,可以说中世纪基督教宗教伦理具有一定的教化功能,B项正确;中世纪的基督教会开设学校以道德伦理为教育内容,带有教化目的,实质上体现出一种世俗化,因此把世俗文化排斥在教育之外不符合材料,排除A项;教会的训诫凌驾于法律之上这一说法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C项;实现教会对人思想意识的绝对控制,这一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2.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个人所得税法》《商标法》等法律。1984年通过的《国营工厂法》规定:“在思想政治方面,党委起到领导责任,但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这些法律()A.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B.推动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C.规范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D.促进了“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全国人大相继制定并通过了《中外合资企业法》《个人所得税法》《商标法》等法律”、“工矿企业的生产和指挥,以及正常的经营管理都由厂长负责”等信息可知,这些基本法律为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环境的改善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也就是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A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对外开放才刚刚开始,属于初始阶段,并非进入“新阶段”,排除B项;材料中列举的是多项法律文件,并未直接涉及到“企业的生产经营方式”,谈不上“规范了”,排除C项;“依法治国”方略是在1997年提出的,这一时期尚未提出方略,无法“促进”实施,排除D项。故选A项。13.由于汉代屯田的逐步开展,河西地区屯戍点相继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据考古发现,“居延城仓”“城仓”“北仓”等粮仓,一般都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候官仓”“候仓”等粮仓设在候官所 在地,“部仓”一般设在候官以下的各部候长的驻防地。汉代的这一举措()A.根本目的是发展边疆的经济B.为维护边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C.为丝绸之路的开通铺平道路D.刺激了中原民众向北方的大量迁移【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河西地区屯戍点相继设立了与之配套的粮仓体系”“一般设在都尉府直接驻辖之地”“设在候官所在地”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把粮仓根据屯戍点的设置设立粮仓体系,这一举措有利于中央政府对边疆的统治,为维护边疆的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B项正确;根本目的是维护汉朝的统治,排除A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且材料并未反映,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粮仓的设置,并没有涉及中原民众向北方大量迁移,排除D项。故选B项。14.马丁·路德率先用大众化的语言于1543年译出德文本《圣经》;宗教改革家威克里夫把《圣经》译成英语,他主张《圣经》是信仰的唯一根据;捷克宗教改革家胡司主张用捷克民族语言做礼拜,并对《圣经》的捷克文本进行字斟句酌的校订。这一现象()A.实现社会生活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B.促使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C.有利于推动欧洲民族意识的发展D.提高了中世纪世俗王权的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世纪(西欧)。根据材料“用大众化的语言于1543年译出德文本《圣经)》……译成英文……主张用捷克民族语言做礼拜”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现象反映了对民族语言的重视,有利于强化民族认同,有利于推动欧洲民族意识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国家的形成,C项正确;实现社会生活由神性到理性的转变,在材料并未反映,且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A项;促使国家之间的利益纷争加剧,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材料并没有反映“世俗王权”,排除D项。故选C项。15.经过众多国家的一致行动,《联合国宪章》规定各会员国在其国际关系,上不得武力使用或威胁,其中“大国一致原则”和“核均衡”是禁止使用武力条款赖以实施的“双支柱”。同时,联合国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如自决权、人权、经济与社会发展及公正的国际秩序,但是这些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联合国的这些举措()A.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发展B.颠覆了欧洲旧有的国际法规C.体现出大国之间协调合作加强D.带有帝国主义强权政治色彩【答案】A【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大国一致原则”“核均衡”“主张和推动其他价值……均不能以战争或武力来达成”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的这些举措意在促进国际安全机制的发展,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C、D两项并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排除。故选A项。16.新中国成立后,彻底铲除了旧的奴役统治制度—盟旗制度,但在内蒙古自治区仍然保留了盟、旗的称谓,盟是在自治区之下、县之上的自治地方,相当于其他自治地方的自治州,旗是县级自治地方。这一措施()A.体现了原则性和适用性结合B.加强了对各民族地区的统一管理C.符合民族杂居融合的现实国情D.奠定了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基础【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正向、本质、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根据材料“铲除了旧……制度”“仍然保留了盟、旗的称谓”“相当于其他自治地方的自治州”“县级自治地方”等可知,新中国在内蒙古推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保留了传统民族特色(盟、旗),又根据新中国的政治实际进行新的设计,体现了原则性和适用性的结合,A项正确;题干所给信息并未反映“各民族”的管理,并且我国对各民族地区并未进行统一管理,而是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民族杂居融合的国情,无法得出相关结论,排除C项;D项夸大了这一措施的作用,排除D项。故选A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美国民主共和制作为人类政治文明史上较完备的民主制度,曾引起世人的向往与研究。法国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美国民主共和得益于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民主习惯,在这个问题上,梁启超也注重对美国历史传统的研究。托氏认为地方分权制度对于一切国家都是有益的,而对于一个民主的社会更是最为迫切的需要,梁氏也认为地方自治是民主共和制之基础。托氏认为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各司其职,不至于越权;梁氏认为在美国政治实践中,“如果行政部权限太狭,则……不能自由以行其政策;反之,行政部则将滥用其职权,而反于共和政治之本意”。托氏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进行考察是为法国人民寻求一套实现民主的机制与原则,而梁氏研究美国民主共和制之目的在于说明美国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此类条件。——摘编自张顺昌《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比较研究》材料二17、18 世纪,法国和英国在海外殖民地上进行了长期的对抗,但法国落后的封建专制制度致使其败于英国,并加剧了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一些游历英美的法国先进人士开始寻求良策。法国是一个政治思潮紛繁复杂的国家,启蒙思想、保王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法国国内局势也容易受欧洲影响,比如在路易十六被处死后,为扑灭法国革命火焰,英国联合他国组成反法同盟,而巴黎人民推翻无力抵抗的吉伦特派的统治后,雅各宾派趁机上台执政,他们实行恐怖政策,无数的无辜人被送上断头台。从1789年到1875年,法国政体经历了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交替转换,一共颁布了12部宪法,并且每一个时期的权力机关内部派别林立,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虽然几经波折,但它(共和政体)仍旧是法国一直追寻的理想政体。——摘编自卓健君《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托克维尔与梁启超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认知的异同,并简要说明其认识不一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1789~1875年法国政治转型的因素和特点。【答案】(1)同:都认为美国民主共和政体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地方自治与实行民主共和制有着密切的关系;分权制衡原则在美国民主共和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异:托克维尔考察的重点在于形成民主共和的机制,而梁启超则重点考察形成民主共和的条件。(异同各答一点即可)原因:托克维尔针对法国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模式几经反复,试图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则是为了说明共和制度之路在中国行不通,坚持君主立宪制度。(2)因素:国内:启蒙运动的兴起;国内政治动荡,财政危机加剧;阶级矛盾尖锐。国际: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殖民霸权的争夺;英美革命的影响。(国际国内背景各答一点即可)特点:思潮混乱多变;政体确立艰难;党派斗争复杂;转型的趋势是民主化,最终确立民主共和制。(任答两点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为对比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9世纪(美国)。同:根据材料“法国托克维尔(1805~1859)认为美国民主共和得益于英裔美国人的法律和民主习惯,在这个问题上,梁启超也注重对美国历史传统的研究”可知,都认为美国民主共和政体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根据材料“托氏认为地方分权制度对于一切国家都是有益的,而对于一个民主的社会更是最为迫切的需要,梁氏也认为地方自治是民主共和制之基础”可知,地方自治与实行民主共和制有着密切的关系;根据材料“托氏认为分权制衡的原则使得各司其职”“如果行政部权限太狭,则……不能自由以行其政策;反之,行政部则将滥用其职权,而反于共和政治之本意”可知,分权制衡原则在美国民主共和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异:根据材料“托氏对美国民主共和制进行考察是为法国人民寻求一套实现民主的机制与原则,而梁氏研究美国民主共和制之目的在于说明美国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此类条件。”可知,托克维尔考察的重点在于形成民主共和的机制,而梁启超则重点考察形成民主共和的条件。第二小问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托克维尔针对法国革命后建立的民主共和模式几经反复,试图学习和借鉴美国的民主共和制度;根据材料“梁氏研究美国民主共和制之目的在于说明美国民主共和制在中国行不通,他认为当时的中国不具备此类条件” 可知,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则是为了说明共和制度之路在中国行不通,坚持君主立宪制度。【小问2详解】本题为背景类材料题。时空范围为1789~1875年(法国)。第一小问因素:国内:根据材料“法国是一个政治思潮紛繁复杂的国家,启蒙思想、保王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可知,启蒙运动的兴起;根据材料“从1789年到1875年,法国政体经历了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交替转换,一共颁布了12部宪法,并且每一个时期的权力机关内部派别林立,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内政治动荡,财政危机加剧;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法国阶级矛盾尖锐。国际: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时期工业革命的兴起与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殖民霸权的争夺;根据材料“一些游历英美的法国先进人士开始寻求良策”可知,英美革命的影响。第二小问特点:根据材料“启蒙思想、保王主义、社会主义等各种思想交织在一起”可知,思潮混乱多变;根据材料“从1789年到1875年,法国政体经历了君主制、君主立宪制、帝制和共和制的交替转换,一共颁布了12部宪法,并且每一个时期的权力机关内部派别林立,代表着不同集团的利益”可知,政体确立艰难;党派斗争复杂;根据材料“虽然几经波折,但它(共和政体)仍旧是法国一直追寻的理想政体。”可知,转型的趋势是民主化,最终确立民主共和制。(任答两点即可)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出处内容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因为科举制的作用,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亦因为印刷术的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渗透到下层去加特拉夫《开放的中国》科举制是至今最合理的选才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遥远的榜样”关娴娴《科举制的废除与清末绅士的命运》废除科举制……不断壮大的绅士阶层已经可以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由于绅士阶层与清政府的离心,间接推动了立宪派势力的膨胀,促进立宪运动的高涨杨齐福《近代士人文化心态的变化》随着读书做官信仰体系的崩溃,许多人对科举制功名的态度也渐趋冷漠。读书人“往往羡慕商人,以为吾等读书,皆穷困无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上面材料是不同学者对科举制的评价,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者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论题:科举制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阐述:隋唐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官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沿袭下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社会各阶层开放,以个人才能而不是家世背景为依据,有相对公正的考试形式的科举制应运而生。经过宋元明清历朝的发展直到清末,科举制都是中国的主要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实行,为国家选取了大量人才,对历代封建国家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传统的选官制度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成为近代中国各种矛盾的焦点。1905年废除科举制对于清政府的统治产生了严重影响,比如绅士阶层的地位下降以及他们对政府失去了向心力,但是总体而言,废除科举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总之,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是一种相对合理公正的选官制度,虽然因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而消亡,但它所秉承的择优录取、尊重人才等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因为科举制的作用,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亦因为印刷术的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渗透到下层去”“科举制是至今最合理的选才制度,是英国文官制度“遥远的榜样””可见封建社会前期,科举制发挥了较大的积极作用,科举制将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打破了贵族的特权垄断,保证了官僚阶层始终不断的有新鲜血液予以补充,扩大了社会的统治基础。根据材料“废除科举制……不断壮大的绅士阶层已经可以与清政府分庭抗礼。由于绅士阶层与清政府的离心,间接推动了立宪派势力的膨胀,促进立宪运动的高涨”“随着读书做官信仰体系的崩溃,许多人对科举制功名的态度也渐趋冷漠。读书人‘往往羡慕商人,以为吾等读书,皆穷困无聊,不能得志以行其道’。”可见工商业经济的发展,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影响等使得科举制逐渐走向衰落直至废除。故可以“科举制的演变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作为论题展开论述,在阐述时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可阐述为:隋唐时期,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对官员的能力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沿袭下来的九品中正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因此,对社会各阶层开放,以个人才能而不是家世背景为依据,有相对公正的考试形式的科举制应运而生。经过宋元明清历朝的发展直到清末,科举制都是中国的主要选官制度。科举制的实行,为国家选取了大量人才,对历代封建国家的稳定发挥了巨大作用,同时也为西方文官制度提供了借鉴。随着中国近代民族危机日益严重,传统的选官制度不能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成为近代中国各种矛盾的焦点。1905年废除科举制对于清政府的统治产生了严重影响,比如绅士阶层的地位下降以及他们对政府失去了向心力,但是总体而言,废除科举制推动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总之,科举制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是一种相对合理公正的选官制度,虽然因不能适应时代发展而消亡,但它所秉承的择优录取、尊重人才等理念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在历朝历代的不断重视下,逐渐形成了其特有体制与独特优势,有效促进 了法律知识的普及与伦理教化功能的实现。简单的生产生活方式只需简单的法律法令即可,因此.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便遵循这一“简本普及”传统。具体实施中,针对儿童有注重教化的“蒙学教育”;针对德高望重之人.有隆礼重德的“乡饮酒礼”;针对官吏,有朝廷重视的“明法律令”。自战国以来,法律考核在商鞅的主张下极其严苛,掌法官吏在回答其他官吏或百姓的咨询时,必须按法定程式回答。此外,明清两代都规定百官必须熟读法律,京师内外各部门官吏都要接受其上司的法律考核,倘若不能通过则受到惩罚。——摘编自谢宝仪《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优势与当代借鉴——以基层普法为视角》材料二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而西方从古希腊起,不同的权力中心同时共存有很长的历史,因此.西方法系总体上是由多个法律体系组成的组合性系统。在法律结构方面.古代中西方法律都在奴隶制和封建制下维护不平等的身份等级秩序;但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在法治终极目标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以结果平等、社会关系和谐为目标;西方法律传统则注重程序正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其主要的目标实现方式。在法治认识论方面,中国古代个人依附在家庭和国家之下;西方法律传统更看重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是法律关系的基石。在国家与社会的治理模式方面,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宽猛相济;而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中世纪以降,长期采取宗教至上、法律为辅的社会治理方式。——摘编自冯玉军《中西法律文化传统的形成与比较》(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宣教制度的主要特征。(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西方法律的主要不同点,并说明其历史原因。【答案】19.特征:“简本普及”传统;有较强针对性;监督考核严明。20.不同:中国属于一元法,皇帝拥有最高立法和司法权,西方属于多元法,法律由多个体系构成;中国法律伦理等级色彩浓厚,西方伦理色彩淡薄,强调平等;中国注重实质正义,西方注重程序正义;中国法律强调集体主义,以为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服务,西方注重对个人权利的维护;中国法律强调德主法辅,西方法律强调教主法辅。历史原因:古代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思想上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而西方中世纪受宗教思想影响,近代受人文主义和民主平等思想影响。【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据材料一“中国古代的法律宣教,便遵循这一‘简本普及’传统”可知,“简本普及”传统;据材料一“ 针对儿童有注重教化的‘蒙学教育’;针对德高望重之人,有隆礼重德的‘乡饮酒礼’;针对官吏,有朝廷重视的‘明法律令’”可知,有较强针对性;据材料一“自战国以来,法律考核在商鞅的主张下极其严苛,掌法官吏在回答其他官吏或百姓的咨询时,必须按法定程式回答”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监督考核严明。【小问2详解】本题对比类、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为古代(中国和西方)。第一小问不同,据材料二“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而西方从古希腊起,不同的权力中心同时共存有很长的历史,因此.西方法系总体上是由多个法律体系组成的组合性系统”可知,中国属于一元法,皇帝拥有最高立法和司法权,西方属于多元法,法律由多个体系构成;据材料二“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法律伦理等级色彩浓厚,西方伦理色彩淡薄,强调平等;据材料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注重实质正义的实现,以结果平等、社会关系和谐为目标;西方法律传统则注重程序正义,通过诉讼解决纠纷是其主要的目标实现方式”可知,中国注重实质正义,西方注重程序正义;据材料二“中国古代个人依附在家庭和国家之下;西方法律传统更看重个人,个人权利和个体自由是法律关系的基石”可知,中国法律强调集体主义,以为维护国家的统治秩序服务,西方注重对个人权利的维护;据材料二“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提倡德主刑辅、礼法并重、宽猛相济;而西方法律传统特别是中世纪以降,长期采取宗教至上、法律为辅的社会治理方式”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法律强调德主法辅,西方法律强调教主法辅。第二小问历史原因,综合材料二“中国古代皇帝既是口衔天宪的最高立法者,还是最高的司法权威”“西方法律传统在文艺复兴及近代法律变革之后,出现了平等化、非歧视化的浪潮”等信息,结合所学,运用唯物史观,从经济、政治和思想等角度思考可得出,造成中西方法律差异的历史原因主要有,古代中国小农经济长期处于主导地位,而西方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政治上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而西方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推动民主政治发展;思想上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而西方中世纪受宗教思想影响,近代受人文主义和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宁波市五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滁州市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六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滁州九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合肥市六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杭州市六县九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02:00:02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1.3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