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辽宁省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度(上)六校协作体高二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初期,苍葛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主张用德行来安抚中原国家,用刑罚来威慑四夷;春秋晚期,孔子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对以和平方式进入华夏文化疆域的部落,宽容接受,且平等对待。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家思想影响了民族间交流B.戎狄蛮夷已逐渐融入华夏族C.春秋时期民族交融出现高潮D.中原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缓和2.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长官可以世袭。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该学者认为A.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B.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D.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3.“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4.如表为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四位膏腴子弟降等拜谒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人物家世背景世资均值理论起家起家官起家官品资料出处穆绍祖、父皆一品公爵一品五品太子舍人七品汇编282杨元让祖一品公爵,父一品仪同三司一品五品太学博士六品墨志174李挺曾祖、祖皆一品公爵,父二品侯—品五品奉朝请六品疏证350 爵王偃祖、父皆二品侯爵二品五品奉朝请六品汇编354A经济发展冲击了士庶界限B.九品中正制开始走向没落C.身份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D.凭君臣之义易获晋升捷径5.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的制度。户帖由是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反映了()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B.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C.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了两税法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6.万历年间乐安县儒学教谕为受到巡按御史旌表的孝子陈子民颁发“孝著一乡”的匾额。雍正帝认为“朕为君国之道,必崇孝理化民之本,务重尊亲”,亲自为《孝经》作序,并下令颁行全国。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儒学士人是教化的主要承担者B.《孝经》成为教化乡里的范本C.注重推动儒教伦理与谕令合流D.教化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7.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认为留学生只是通夷言、夷字;20世纪初,清政府专门组织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赐予其进士、举人出身,并分配相应的官职。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B.赴欧美留学的风气日盛C.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8.在1912—1913年的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在众议院中取得269席,参议院中占123席,合计占有两院议席392个;共和党仅175席,统一党24席,民主党24席。这反映出,民国初期()A.政治格局混乱不堪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C.建立共和成为潮流D.国人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9.“帝国主义是要消灭我们的,没有各国无产阶级,首先是苏联的援助。巩固是不可能的--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这反映了()A.美苏争夺加剧世界动荡B.外交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C.中苏结盟符合双方利益D.对外宣传应加强政策引导10.1950年10月1日,周恩来强调:“对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其他群众性的风俗习惯,人民政府和人民 解放军坚持不干涉的原则。”同年12月2日,政务院发布通令: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三大节日食用的牛羊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这表明党和政府()A.重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B.推行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C.以和平方式推动移风易俗D.尊重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11.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手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主张“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与123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文化往来等。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材料说明()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拓展国家利益边界B.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和文化自信的增强C.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D.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12.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13.战后历届美国总统往往会通过一系列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扩张权力,例如在与外国缔结一些重要的条约时,总统为了绕过国会,常常采取行政协定的形式。其数量大大超过了条约的数量,并且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战后美国()A.行政权力得到了迅速扩张B.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C.国会对外宣战权出现转移D.议会负责制度遭到了破坏14.14世纪以来,贵族的铺张浪费、乡绅和中产阶级的模仿攀比等过度消费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高度警觉。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订了11部禁奢法令,详细规定了全国各阶层的饮食、服饰消费标准,如1336年的饮食禁奢法令规定所有人平时每餐最多可以享用两道菜。禁奢法令()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B.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D.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15.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关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以下符合这种国际体系发展特征的是() A.亚非拉地区的深重灾难B.教会的权威地位被打破C.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形成D.国际局势趋于相对缓和16.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知()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B.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 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材料二201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保障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摘编自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加强监察立法的意义。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大革命以来,虽然颁布了一些民事法律、法令,且1791年宪法也明文规定“应制定一部为全国所共同遵循的民法典”,但由于政局动荡,法典编纂不可能系统地进行,加之有关法典编纂的意见纷纭,难以统一,故由著名法学家康巴塞雷斯领导起草的1793年、1794年和1795年三个民法典草案都未能获得议会通过。直到1799年拿破仑上台建立执政府,有了稳定的政治秩序,制定民法典的时机才最终成熟。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将若干个单行法合并一起,定名为《法国民法典》公布施行。——摘编自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律史研究》材料二具体就当时国家尚未统一的德意志人而言,拿破仑战争使他们认识到共同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1814年,法学家蒂堡提出了应仿照《法国民法典》尽快编纂德意志人的统一民法典。他认为:“每一位爱国者便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一个愿望,即通过德意志人自己的力量完成一部简单明了的法典,它最终可以根据民众的需要而恰当地建立和巩固我们的民事状况;还有,要有一个由所有德意志政府共同组成的爱国组织,使得整个帝国永恒地得到相同的民法制度所带来的幸福。”他还认为:“这部法典有望在两三年或最多四年之内完成,因为在普鲁士、奥地利和法国的法典中,在萨克森和拜恩不久前制定的法律中,已经有了那么多极为有益的准备工作,以至于现在就可以说很多问题已经被解决了。”然而,该提法的落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几番论战,伴随着欧洲形势变化、德国统一进程的加速以及几代法律人的不懈努力,1900年《德意志民法典》正式施行。——摘编自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民法典出台背景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蒂堡主张的影响。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许多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丰厚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具体表现如下(部分)。 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内容1中央集权政治凝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德主刑辅的法治体系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尚贤用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4民本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严格吏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摘编自卜宪群《彝伦攸叙与守正创新: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就表中所列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中任选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3-2024学年度(上)六校协作体高二联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春秋初期,苍葛说“德以柔中国,刑以威四夷”,主张用德行来安抚中原国家,用刑罚来威慑四夷;春秋晚期,孔子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主张对以和平方式进入华夏文化疆域部落,宽容接受,且平等对待。这一变化反映出()A.儒家思想影响了民族间交流B.戎狄蛮夷已逐渐融入华夏族C.春秋时期民族交融出现高潮D.中原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缓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春秋时期。由材料中“主张用德行来安抚中原国家,用刑罚来威慑四夷”“主张对以和平方式进入华夏文化疆域的部落,宽容接受,且平等对待”等信息可知,从春秋初期到春秋晚期,中原对四夷的态度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从侧面反映出中原与周边民族关系的缓和,D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春秋晚期孔子创立儒学,这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战国时期,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排除B项;战国时期,民族交融出现高潮,排除C项。故选D项。2.有学者认为: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秦国设郡,最初地位低于县。战国县的数量逐渐增多,需要建立起更高一级的管理机构,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该学者认为A.郡县制形成具有社会转型特征B.战国开始加强对地方的管理C.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D.郡县制强化西周的集权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县直属于国君,其任命的长官可以世袭”“于是形成了郡县两级管理体制”表明战国形成郡县制,地方长官只属于诸侯国国君,具有奴隶社会的贵族政治向封建社会的官僚政治过渡的特点,A正确;B不符合材料“春秋时期,县直属于国君”,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郡县制度的正式建立始于秦朝,排除C; 西周时期中央权力尚未形成高度集权,D错误。3.“直诉”是古代吏民自下而上沟通诉求的一种特殊方式。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政府行政效率的提升B.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C.原始民主遗风的复苏D.君主专制权力的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秦汉时期。根据材料“秦代‘直诉’文书由御史长官代理审核,汉代内廷的尚书逐步替代外朝御史,协助天子处理‘直诉’文书。”及所学可知,汉朝时期外朝御史的权力逐渐被中朝的尚书所夺取,提高了尚书的地位,这是专制皇权加强的表现,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的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中枢权力机构的异化”只是表象,不是本质,排除B项;材料与原始民主遗风无关,选项表述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4.如表为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四位膏腴子弟降等拜谒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人物家世背景世资均值理论起家起家官起家官品资料出处穆绍祖、父皆一品公爵一品五品太子舍人七品汇编282杨元让祖一品公爵,父一品仪同三司一品五品太学博士六品墨志174李挺曾祖、祖皆一品公爵,父二品侯爵—品五品奉朝请六品疏证350王偃祖、父皆二品侯爵二品五品奉朝请六品汇编354A.经济发展冲击了士庶界限B.九品中正制开始走向没落C.身份固化阻碍了社会进步D.凭君臣之义易获晋升捷径【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中国)。从材料中可看出,北魏时期最有代表性的四位膏腴子弟按照家世理论上起家的官品最低为五品,但是实际上的起家官品却是六品或七品,即出现了降等做官的现象,结合表格中的六品、七品官的特征:太子舍人辅佐太子(未来的君主),太学博士可供皇帝咨询,“奉朝请”是定时参加朝会的御前显要官职,这些官职虽官品不高,但地位显要,日后更易获得政治提升,因此士族莫不趋之若鹜,故题干反映的是这些官品凭借君臣亲近关系更容易获得政治上的升迁,这是做官的一条捷径,D项正确;题干中涉及的是士族子弟实际的起家官品与理论上存在降等的现象,但未涉及经济发展与士庶界限的关系,排除A项;士族子弟的起家官品降等不代表九品中正制走向没落,排除B项;题干强调的是士族降等做官的现象,并未涉及士族身份阻碍了社会进步,排除C项。故选D项。5.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是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反映了()A.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逐渐加深B.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C.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了两税法D.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户帖制度……征收赋税的依据……资产固定”可知,此时赋税征收以资产为主要标准,说明此时已经实施了两税法,C项正确;据所学可知,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指的是农产品进入市场流通比例的增大,这与户帖制度无关,排除A项;两税法使得赋税征收标准由人丁转向财产,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B项;唐代工商业者的地位没有得到提高,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6.万历年间乐安县儒学教谕为受到巡按御史旌表的孝子陈子民颁发“孝著一乡”的匾额。雍正帝认为“朕为君国之道,必崇孝理化民之本,务重尊亲”,亲自为《孝经》作序,并下令颁行全国。由此可见,明清时期()A.儒学士人是教化的主要承担者B.《孝经》成为教化乡里的范本C.注重推动儒教伦理与谕令合流D.教化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 时空是:明清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国家重视宣扬孝道,利用孝道文化的道德教化功能和政治伦理功能维护国家统治,D项正确;材料强调明清时期教化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未体现儒学士人是教化的主要承担者,排除A项;材料仅说明雍正帝亲自为《孝经》作序,并下令颁行全国。不能体现《孝经》成为教化乡里的范本,排除B项;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教化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未体现儒教伦理与谕令合流,排除C项。故选D项。7.19世纪七八十年代,清政府认为留学生只是通夷言、夷字;20世纪初,清政府专门组织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赐予其进士、举人出身,并分配相应的官职。这一变化说明当时()A.传统选官制度不合时宜B.赴欧美留学的风气日盛C.新式教育体制全面确立D.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四伏【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中国。根据材料“20世纪初,清政府专门组织留学生考试,根据考试结果赐予其进士、举人出身,并分配相应的官职”可知,清政府对留学生的态度经历了从不承认到承认的过程,这说明清政府已经意识到传统的选官制度难以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并未对留学生的留学地点进行介绍,排除B项;新式教育体制的全面确立需要经历漫长的过程,排除C项;清政府对留学生学历的认可说明当时清政府正在逐渐进行自我改革,以迎合统治的需要,无法体现其统治危机四伏,排除D项。故选A项。8.在1912—1913年的第一届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在众议院中取得269席,参议院中占123席,合计占有两院议席392个;共和党仅175席,统一党24席,民主党24席。这反映出,民国初期()A.政治格局混乱不堪B.资产阶级革命力量的强大C.建立共和成为潮流D.国人进行政党政治的尝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12—1913年(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在民国初期的国会议员选举中,国民党、共和党、统一党、民主党均参与竞争并取得议会席位,说明当时政党政治的出现,D项正确。材料只提到不同的政党,无法说明政治格局混乱不堪,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资产革命派的实力,无法说明革命力量强大,排除B项;不同的政党出现说明政党政治出现,无法说明建立共和成为潮流,排除C项。故选D项。9.“帝国主义是要消灭我们的,没有各国无产阶级,首先是苏联的援助。巩固是不可能的--中苏关系是密切的兄弟关系,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只要有机会就要公开发表文告说明这一点。” 这反映了()A.美苏争夺加剧世界动荡B.外交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C.中苏结盟符合双方利益D.对外宣传应加强政策引导【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可知是本质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现代。由材料中“没有各国无产阶级,首先是苏联的援助,巩固是不可能的”“我们和苏联应该站在一条战线上,是盟友”等信息可知,在当时国际局势下,帝国主义要消灭我们,因此中国在外交上只有推行“一边倒”方针,并站在苏联一边,这实际上反映了国际局势对外交政策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美苏争夺加剧世界动荡”,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中苏的兄弟关系是受到国际环境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和宣传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0.1950年10月1日,周恩来强调:“对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其他群众性的风俗习惯,人民政府和人民解放军坚持不干涉的原则。”同年12月2日,政务院发布通令: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族人民三大节日食用的牛羊免征屠宰税,并放宽检验标准。这表明党和政府()A.重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B.推行各民族一律平等政策C.以和平方式推动移风易俗D.尊重民族地区的宗教信仰【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50年中国。据材料“对于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其他群众性的风俗习惯,坚持不干涉的原则”可知,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对待各族的宗教信仰不加干涉,D项正确;材料主旨不是党和政府重视发展民族地区的经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尊重各族宗教信仰自由,材料不涉及民族政策,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建国初期党和政府尊重各族宗教信仰自由,材料不涉及党和政府如何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的风俗习惯,排除C项。故选D项。11.文化外交是主权国家利用文化手段实现对外文化战略目标的一种外交手段。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主张“求同求和与全面参与”。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中国与123个国家签订文化合作协定,与160多个国家文化往来等。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如“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材料说明()A.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拓展国家利益边界B.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和文化自信的增强C.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 D.冷战已经结束,但冷战思维仍然存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根据材料“但在国际上中国文化外交仍然存在很大挑战”、“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及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综合国力在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但中国的文化外交仍然受到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国家的诋毁,说明当今世界冷战虽然已经结束,但仍然存在冷战思维,D项正确;我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拓展国家利益边界”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国家方针政策的调整,未强调文化自信的增强,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我国加强文化外交的多维度创新,体现不出积极搭建多边交流平台的相关信息,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2.从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一些奴颜婢膝“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单凭王室支持登上相位,用国王恩赐官职的润滑剂维持着行政机构的运行。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国王违背《权利法案》中议会至上的原则B.英国行政权力脱离了议会监督C.英国近代政体中长期保留了传统政治色彩D.英国还没有建立责任内阁制【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来看,英国政府在光荣革命到19世纪初这一段时间内,国王的权力依旧在政府中扮演一定的角色,体现出近代体制中依然留有一定的封建残余,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A选项错误,材料中说明的是一些奴颜婢膝的“国王之友”和政治掮客,而不是国王直接参政;B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议会的态度,无法得出这样的结论;D选项错误,与材料反映内容相悖。点睛:在近代西方国家代议制过程中君主立宪制保留了君主,这就势必造成封建势力参与在历史的发展中的挣扎,这是不可避免的,但这种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无法与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制度相抗衡,我们要清楚这一点。13.战后历届美国总统往往会通过一系列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扩张权力,例如在与外国缔结一些重要的条约时,总统为了绕过国会,常常采取行政协定的形式。其数量大大超过了条约的数量,并且仍然具有法律效力。这反映出战后美国()A.行政权力得到了迅速扩张B.三权分立的体制遭到破坏C.国会对外宣战权出现转移D.议会负责制度遭到了破坏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美国)。根据材料“战后历届美国总统往往会通过一系列法律上的模糊地带扩张权力”可知,二战后美国总统利用法律的模糊定义使其权力得到了扩大,A项正确;三权分立体制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三权分立的体制并未遭到破坏,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总统在外交方面的权力扩大,并不是对外宣战权,排除C项;材料只是强调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大,议会负责制遭到破坏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14.14世纪以来,贵族的铺张浪费、乡绅和中产阶级的模仿攀比等过度消费引起英国统治阶级的高度警觉。14-16世纪英国议会制订了11部禁奢法令,详细规定了全国各阶层的饮食、服饰消费标准,如1336年的饮食禁奢法令规定所有人平时每餐最多可以享用两道菜。禁奢法令()A.体现了人文主义思想影响B.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C.反映了人民生活水平提升D.旨在维护封建等级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禁奢有利于形成较为理性的消费习惯,有利于资本原始积累,B项正确;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主张人欲,与题干主题不符,排除A项;禁奢法令将贵族的铺张浪费及乡绅和中产阶级的模仿攀比作为立法重点,不是为了维护封建等级制度,与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无关,排除C、D两项。故选B项。15.一般认为,现代意义上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之后这种以欧洲民族国家关系为蓝本的国际体系逐步蔓延到全世界。以下符合这种国际体系发展特征的是()A.亚非拉地区的深重灾难B.教会的权威地位被打破C.法西斯主义思想的形成D.国际局势趋于相对缓和【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7世纪(欧洲)。据本题材料“现代意义上的国际关系源于17世纪欧洲的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在欧洲大陆建立了一个相对均势状态的格局,所以符合这种国际体系发展特征的应该是国际局势趋于相对缓和,D项正确;.欧洲的殖民扩张及掠夺为亚非拉地区带去了沉重灾难,这并不是这种国际体系发展的特征,排除A项;文艺复兴时期教会的权威地位就已经被打破,排除B项;法西斯主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鼓吹种族主义、专制和扩张的政治理论、运动和政权形 式,排除C项。故选D项。16.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知()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B.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65年(法国)。根据材料可知,法国为了应对美元对法国的经济剥削,宣布用黄金去美元化,表达了法国实现战略自主的意愿,B项正确;美国可以利用美元掠夺其他国家的资源,这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导致的结果,与国际关税贸易体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以黄金取代美元只是法国一个国家的态度,并不能代表其他欧洲国家的立场,无法现欧洲一体化的趋势,排除C项;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的主要标志是美元与黄金脱钩,各国货币与美元不再保持实行固定汇率材料未体现这些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均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并作出陈奏说明,并派人质、侍从来中国,以此表示臣服;还要定期向中华帝国朝廷进献贡品,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通过向中原王朝称臣纳贡,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摘编自简佳星《浅谈朝贡体系》等材料二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政府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目标,积极开展主场外交,深度参与全球治理,频频提出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继承和发展了我们党几代中央领导集体一以贯之的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而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近年来,中国政府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下,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承担起越来越大的国际责任,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摘编自赵晓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下的中国外交创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朝贡体系的特点。(2)结合材料一、二,指出古代朝贡体系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国际意识”上的不同之处,并谈谈你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的理解。【答案】(1)特点: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具有等级色彩;崇尚睦邻友好,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2)不同:前者追求“万邦来朝”的天朝意识(中心意识);后者致力于探索互利共赢新模式,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理解: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当今世界依然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可得出以中华为中心的区域性国际体系;根据材料一“朝贡国从中原王朝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学习到先进的中原文化,获得中原王朝的安全保护”可得出形成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多重制度性联系;根据材料一“朝贡国接受中华帝国朝廷的诘问”“表示臣服”“中国要对其进行封赏以体现皇恩浩荡、天朝恩典”可得出具有等级色彩;根据材料一“朝贡体系是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19世纪末,在东亚、东南亚和中亚地区以儒家价值为基础而建构的国际关系体系”“德化来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得出崇尚睦邻友好,结构稳定,持续时间长。(2)不同:根据材料一“中原王朝的统治者通过‘万邦来朝’的形式来彰显自身‘德化来远’,以此证明自身统治的合法性”可得出前者追求“万邦来朝”的天朝意识(中心意识);根据材料二“致力于探索打造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可得出后者致力于探索互利共赢新模式,解决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理解:根据材料一“中国和平外交思想,也是基于对当今世界大势的准确把握”可得出,世界全球化迅猛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当今世界依然面临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治理赤字”的严峻挑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根据材料二“这一目标不仅反映了中国国家利益的追求,同时也契合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于和平发展的共同诉求”可得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中国国家利益的要求,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诉求。1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规定:“监察院为国民政府最高监察机关。”1932年,国民政府通过《监察委员保障法》,保障委员的监察权力。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1937年,国民政府在各省 设监察区,派遣监察使。监察使不但行使弹劾权,且负责各区内公务员的行动、人民疾苦和冤情、区内公署之设备等事项。——摘编自张爱华、王占华《南京国民政府的监察实践初探》材料二2018年3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保障了我国反腐败工作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摘编自陈光中、兰哲《监察制度改革的重大成就与完善期待》(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加强监察立法的意义。【答案】(1)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的影响:《国民政府组织大纲》的影响;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在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2)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根据孙中山先生所创建的民主共和国方案和1925年《国民政府组织大纲》中“设置监察部”的规定,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可得出,孙中山民主共和国方案和《国民政府组织大纲》影响南京国民政府推进监察工作;根据材料“监察委员的监察对象上至总统下至地方小吏,凡违反国家法令、贪赃枉法,损害社会和人民利益的,均可弹劾”可知,遏制国民政府官员违法及腐败行为的现实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国民政府推动监察工作是迎合抗日战争期间推动全民族抗战和统战的需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工作的推进有助于巩固国民政府统治的需要。(2)意义:根据材料“这对于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监察体系,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可知,实现改革与立法的衔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完善,同时构建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进一步健全了国家治理体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监察立法的推进能够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监察立法的推进是为了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法国大革命以来,虽然颁布了一些民事法律、法令,且1791年宪法也明文规定“应制定一部为全国所共同遵循的民法典”,但由于政局动荡,法典编纂不可能系统地进行,加之有关法典编纂的意见纷纭,难以统一,故由著名法学家康巴塞雷斯领导起草的1793年、1794年和1795年三个民法典草案都未能获得议会通过。直到1799年拿破仑上台建立执政府,有了稳定的政治秩序,制定民法典的时机才最终成熟。1804年3月21日拿破仑签署法令,将若干个单行法合并一起,定名为《法国民法典》公布施行。 ——摘编自何勤华主编《外国法律史研究》材料二具体就当时国家尚未统一的德意志人而言,拿破仑战争使他们认识到共同地位,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1814年,法学家蒂堡提出了应仿照《法国民法典》尽快编纂德意志人的统一民法典。他认为:“每一位爱国者便不由自主地发出这样一个愿望,即通过德意志人自己的力量完成一部简单明了的法典,它最终可以根据民众的需要而恰当地建立和巩固我们的民事状况;还有,要有一个由所有德意志政府共同组成的爱国组织,使得整个帝国永恒地得到相同的民法制度所带来的幸福。”他还认为:“这部法典有望在两三年或最多四年之内完成,因为在普鲁士、奥地利和法国的法典中,在萨克森和拜恩不久前制定的法律中,已经有了那么多极为有益的准备工作,以至于现在就可以说很多问题已经被解决了。”然而,该提法的落实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几番论战,伴随着欧洲形势变化、德国统一进程的加速以及几代法律人的不懈努力,1900年《德意志民法典》正式施行。——摘编自哈斯巴根《中国民法典民族性的型塑》(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德两国民法典出台背景的共同之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蒂堡主张的影响。【答案】(1)共同之处:罗马法的影响:原有法律体系庞杂、混乱;民族认同感增强;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2)影响:有利于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增强了德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为《德意志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法国、德国)。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的渊源有习惯法、罗马法等,德国的民法典仿照《法国民法典》,所以两者都受到罗马法的影响;据材料一“著名法学家康巴塞雷斯领导起草的1793年、1794年和1795年三个民法典草案”和材料二“通过德意志人自己的力量完成一部简单明了的法典”可知,原来原有法律体系庞杂、混乱;据材料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及所学知识可知,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战争推动了法国和德国民族认同感增强;结合所学唯物史观知识可知,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法国和德国两国民法典出台的根本原因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近代(德国)。影响:据材料二“激发了他们的民族主义情绪。1814年,法学家蒂堡提出了应仿照《法国民法典》尽快编纂德意志人的统一民法典”可知,有利于德意志统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有利于增强德国民众的民族认同感;据所学唯物史观知识可知,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蒂堡的主张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要求,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据材料“伴随着欧洲形 势变化、德国统一进程的加速以及几代法律人的不懈努力,1900年《德意志民法典》正式施行”可知,为《德意志民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理论基础。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许多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丰厚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具体表现如下(部分)。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精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内容1中央集权政治凝聚党的集中统一领导2德主刑辅的法治体系特点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3尚贤用能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4民本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5严格吏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摘编自卜宪群《彝伦攸叙与守正创新: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国理政思想的历史基础》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就表中所列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中任选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示例]论题:古代严格吏治的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借鉴。 阐释:在官员选拔方面,汉代的察举制、隋唐的科举制等官员选拔制度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中央用人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与时俱进、广纳人才的精神;在官员考核方面,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明朝的考满和考察制度,清朝的考课制度,等等,体现了官员考核方法与考核法规逐步完善,保障了考核的制度性、全面性、权威性与真实性;在官员监察方面,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刺史以巡视监察地方,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宋朝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元朝监察机构严密,明清设“科道”以行使监察权,国家监察机构传承有序,监察法规系统逐渐完善,有效发挥了监察机构在权力制衡、惩恶扬善上的积极作用。总之,领会传统吏治思想,总结传统吏治实践经验,推进新时代中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示例”仅作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就表中所列的中国古代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相关内容中任选一点拟定一个论题。据材料“中国传统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具有许多跨越时空的文明精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丰厚土壤,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治理体系构建提供了丰富的历史借鉴”可知,中国古代的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为当今社会提供了借鉴。据材料“严格吏治”“完善全面从严治党”可概括论点:古代严格吏治的经验为新时代中国完善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借鉴。在论述中主要结合中国古代澄清吏治的主要措施和经验及其对当今社会从严治党的借鉴方面进行论述,重点梳理中国古代官员选拔、监察上的措施。可进行论述如下:在官员选拔方面,汉代的察举制、隋唐的科举制等官员选拔制度体现了以儒家思想为指导、维护中央用人权的基本原则,体现了与时俱进、广纳人才的精神;在官员考核方面,唐朝以品德和才能为标准考核官员,明朝的考满和考察制度,清朝的考课制度,等等,体现了官员考核方法与考核法规逐步完善,保障了考核的制度性、全面性、权威性与真实性;在官员监察方面,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汉武帝设刺史以巡视监察地方,隋唐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构,宋朝地方划分路为监察区,元朝监察机构严密,明清设“科道”以行使监察权,国家监察机构传承有序,监察法规系统逐渐完善,有效发挥了监察机构在权力制衡、惩恶扬善上的积极作用。总之,领会传统吏治思想,总结传统吏治实践经验,推进新时代中国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2 07:20:02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9.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