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湖北省部分普通高中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卷考试时间:2023年11月14日上午7:45-9:00试卷满分:10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6X3=48)1.下图是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复原图。该遗址是由5个大家族组成的一个氏族公社。它有氏族公共墓地,但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由此反映出姜寨文化()A.种植玉米,兼有饲养家畜B.刀耕火种,形成青铜文明C.阶级出现,形成早期国家D.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2.“夷夏之辨”在春秋时期曾经是诸侯争霸的舆论利器,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的殊死较量中,已经几乎被遗弃了。这主要反映了先秦时期()A.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B.农耕文明的扩展C.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D.三公九卿制的施行3.春秋时期,孔子周游列国,宜扬德治;孟子游说诸侯,推行仁政;墨子聚众讲学,抨击暴政;韩非著书立说,开创法家;孙武远徙吴国,大展治军之才。他们共同的出发点是()A.顺应变革潮流施行仁政B.铲除周制弊端加强集权C.出谋划策改善君王统治D.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4.汉武帝实行盐铁专营,在全国设立铁官49处,垄断铁器的生产与买卖。时人评论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材料认为,盐铁官营()A.促进了家庭手工业的发展B.造成了官府管理的不方便C.不利于铁农具的推广运用D.推动了盐铁市场的活跃发展5.辟除,亦称辟举、辟召,是中央和地方长官可自行任用属员的一种任官制度。西汉规定,长官降举百石以上小吏,要报中央,东汉后,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直接辟用下属,无需报请中央批准,因此公府辟举之风更盛。这一变化说明()A.监察体系完善B.社会阶层流动C.中央集权削弱D.选官制度成熟6.孟获是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少数民族政权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诸葛亮“七擒孟获”,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这一事件反映了蜀汉()A.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B.采取了和平友善的民族政策C.完成了江南地区的统一D.加强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7.陆俟(本姓步六孤)是北魏鲜卑八大贵族之一,他的第二代陆丽“好学爱士”;第四代陆恭写文章诗赋一千多篇;第六代陆卬“在席赋诗,卬必先成”;卬子乂“于五经最精熟”,许多汉族士大夫也不及他。陆氏家族的发展反映了()A.汉族精英文化日趋衰落B.民族交往交融深入发展C:科举考试推动文学发展D.世卿世禄制度逐步确立8.唐初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州的数目多而辖地较小,小的州辖县仅二三个,人口仅几万至十几万。史载,唐太宗曾把300多位州刺史的名字写在卧室屏风上,经常检查他们的政绩以决定奖惩升降。材料表明唐初()A.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B.地方政治自主性得到增强C.皇权与相权矛盾日趋激化D.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9.下图反应唐代:()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A.中外经济贸易繁荣B.货币体系多元C.朝贡贸易发达D.重农抑商政策松弛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0.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佛教()A.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B.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C.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D.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11.下表为唐代文艺领域呈现的新现象现象一元(稹)白(居易)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现象二散文以散化骈,接近口语,易懂实用现象三大量表现城市生活而迎合市民心理的传奇和词崛起现象四骈文俗讲、绝句和词为伶伎、僧俗广泛演唱据表可知,唐代()A.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文艺低俗B.佛教世俗化的程度不断提高C.文艺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D.士人与平民文艺分野消失12.北宋时期,由于土地所有权的转换加速,农民不再世代依附于某一地主,佃客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离开原地主而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同时,客户购买少量土地之后,就可以自立户名,成为封建国家的税户。据此可知()A.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衰落B.佃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C.商品经济推动土地流转D.北宋时土地兼并异常激烈13.宋人梅尧臣在其诗中描述过这样一种现象,“山园茶盛四五月,江南窃贩如豺狼,顽凶少壮冒岭险,夜行作队如刀枪。浮浪书生亦贪利,史箭经箱为盗囊,津头更卒虽捕获,官司直惜儒衣裳。却来城中谈孔品,言语便欲非尧。”这首诗从侧面反映出()A.宋代的专制统治已经瓦解B.宋朝的商品经济相当活跃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威胁D.宋朝的营商环境完全放松14.下面为公元2—1078年我国人口变化情况示意图。这从本质上反映了()A.黄河流域战乱不断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C.国家人口持续增长D.经济重心不断南移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5.宋代瓷器较前代更加丰富,有碗、盘、碟、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渣斗、炉、枕等。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它们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这反映出宋代瓷器()A.生产工序较复杂B.主要服务于下层民众C.兼具实用性和审美性D.商品化程度较高16.唐代书法艺术“尚法”,积极浪漫且感性,楷书、草书多样发展,法意相参;宋代书法艺术“尚意”,向内收敛,消极沉静,理性行书大兴,以闲适为主调,意趣兼备。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A.商品经济的发展B.书法技巧的成熟C.政局变动的频繁D.理学思想的影响二、材料分析:(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边疆治理】(12分)材料一下表是汉朝中央政府为经略边疆而设立的不同机构。机构管理范围职能郡县北疆、东北疆、西南地区、南疆管理民政、防务和屯田属国脱离本民族主体而迁徙到内地的边疆民族设属国都尉,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酋长负责都护府、校尉、中郎将、将军等不具备设置郡县管理的边疆地区管理民政、军政和屯田材料二汉王朝在广阔的边疆地区以长城为主干,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以及时掌握边疆地区的情况,也可以防御来犯之敌。对强大的匈奴先后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纳降、内徙、分化瓦解等政策;对西域诸国则是先后采取了频繁遗使者往来、武力征服、和亲、屯田、册封官爵等措施;对南方诸族则采取了郡县制和羁縻统治并行、“毋赋税”等政策。从边疆稳定、民族关系和睦的角度看,汉王朝的边疆政策是较为成功的。—以上材料均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和边疆治理》(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汉朝经略边疆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6分)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18.【选官制度】(14分)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与完善,影响着中国社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代“四科取士”。“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汉官仪》材料二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宜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晋书》材料三贫苦子弟,类皆廉谨自勉,埋首窗下……即纨绔子弟,亦知苦读;以获科第,否则虽富不荣……因此之故,前清时代,无分冬夏,几于书声遍野,夜静三更,钻研制义。是皆科举鼓励之功有甚于今日十万督学之力也。—邓嗣禹《中国考试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三则材料体现的选官制度及其标准。(6分)(2)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启示。(8分)19.【社会经济】(14分)材料一(东京)朱雀门外……以南东西两教坊,铩皆居民或茶坊……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物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北山子茶坊……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摘编自[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材料二马端临在《文献通考》指出,“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与前朝相比,宋代不仅有完善的征税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的征税网点,而且形成了完善的商税法律体系;宋朝政府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包括市舶司、盐井监、酒务(酿酒厂)造船务、纺织院、染院、磨坊、茶磨等,具有金融功能的经济部门就有榷货务、便钱务、交子务、市易务、检校库、抵当所等。—摘编自王红雷《宋代商税征收管理制度》(1)根据材料一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指出宋代的“市”与前代相比有何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商业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在国家经济思想和经济职能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6分)20.【中外交往】阅读材判,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古代中国对外交往中的历史事件(部分)时期史实秦汉张骞出使西域,甘英出使大秦(罗马帝国)自波斯湾而还,中国的铸铜和制漆传到朝鲜。隋唐唐朝时盛行高丽装,玄奘西行,胡椒、波斯枣、无花果、开心果等传入中国。日本参照汉字草书和楷书的偏旁,创制了自己的文字。宋元设置节舶式管理海外贸易,指南针、火药相继传到欧洲,刺桐港(泉州港)成为世界第一大港,阿拉伯数字传入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表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层次清晰,阐述须史论结合。)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高一历史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1--5DACCC6--10DBAAD11--15CBBDC16D1.D【详解】陕西临潼姜寨聚落遗址,有氏族公共墓地,各个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说明姜寨文化已经定居生活,形成原始聚落,D项正确;明朝时期玉米传入我国,排除A项;材料不能体现青铜文明,排除B项;墓葬的随葬品不多,差别也不大,说明还没有出现阶级,也没有形成早期国家,排除C项。故选D项。2.A[解析]据所学可知,秦国是边陲小国,在当时被其他诸侯国视为“夷狄之国”。据材料“而在战国晚期秦与六国殊死较量中,已经完全被遗弃了”并结合所学可知,在战国时期诸侯兼并战争中,秦灭六国,统一中国,昔日的“夷狄之国”成为中原的霸主,体现了秦国的封建化,也说明华夏文化的认同加强,A项正确;B项不是材料主旨;材料主要是“夷夏”观念的变化,C、D两项与材料无关。3.C[解析]据题干可知,孔子宣扬德治;孟子宣扬仁政;墨子抨击暴政;韩非开创法家,主张“以法治国”;孙武在吴国大展治军之才。说明这些思想家共同的出发点是恢复社会秩序,为改善君王统治出谋划策,故C项正确;儒家、墨家、法家、兵家的思想都是立足现实并提出改造现实的主张,“施行仁政”是儒家主张,A项错误;“铲除周制”与孔子恢复周礼的主张不符,B项错误;辅佐各国诸侯富国强兵是法家的主张,不属于儒、墨、法、兵四家学派共同的出发点,D项错误。4.C[解析]根据“盐铁价贵,百姓不便,贫民或木耕手耨”可知,盐铁官营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导致“贫民或木耕手耨”,这不利于铁农具的推广运用,故选C项;根据题意可知,盐铁官营不利于家庭手工业的发展,排除A项;盐铁官营加强了官府对经济的管理,排除B项;盐铁官营政策有利于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加强对经济的管理,但不利于推动盐铁的市场发展,排除D项。5.C[解析]根据东汉“地方各级行政长官都可直接辟用下属,无需报请中央批准”,可知东汉时中央集权收到削弱。故选C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三国时期(中国)。根据材料“采取攻心战策略,达到了孟获投降、南中平定、蛮族归心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时期,蜀汉地区统治往西南地区,加强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治理,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蜀汉对地方的控制力和行政管理,不能得出中央集权加强,排除A项;根据材料南中平定等信息可知,不全然是和平手段,存在武力征服,排除B项;蜀汉区域范围主要是在西南,并非江南,排除C项。故选D项。7.B[解析] 题干说明北魏鲜卑贵族深受中原文化的影响,反映了民族交融的深入发展,故B项正确。汉族士大夫只是作为参照对象,并非材料主旨,故排除A项。科举考试尚未确立,C项排除;世卿世禄制度确立于先秦时期,故排除D项。8.A[解析] 由材料“唐初地方实行州县两级制,州的数目多而辖地较小”“唐太宗曾把300多位州刺史的名字写在卧室屏风上,经常检査他们的政绩以决定奖惩升降”可知,唐初对各州事务的管理体现了中央集权强化的特点,故A项正确;唐初地方行政制度与隋朝基本相同,仍为州县两级制,人事任免权归于中央,削弱了地方自主权,故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并没有涉及皇权与相权的矛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盾,故排除C项;州的数量过多,中央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项。9.A解析:从唐代墓葬出土的波斯、阿拉伯、东罗马金银币图可以看出,唐朝与外部的经贸往来频繁,因此才会出现这么多种类的外币,故A项正确;墓葬中出土的不是唐朝本土的货币,没有体现货币体系多元,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出朝贡贸易,也与重农抑商政策松弛无关,故排除C、D两项。10.D[解析] “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D项正确,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完全融为一体,排除B项。11.C[解析] 根据“浅俗的诗歌风靡朝野内外”“接近口语,易懂实用”“迎合市民心理”“广泛演唱”等信息可知,唐朝的文学出现通俗易懂、迎合市民需要的特点,呈现出世俗化的倾向,故选C项;材料反映唐代的文艺是通俗,而非低俗,排除A项;是文艺的世俗化程度提高,而非佛教的世俗化程度提高,排除B项。“分野消失”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D项;12.B【详解】北宋时期,农民不再世代依附于某一地主,佃客可以佃种别的地主的土地,也可购买土地自立,说明佃客人身依附关系削弱,B项正确;北宋时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继续发展,并未衰落,A项错误;“商品经济”推动土地流转在材料中没有体现,C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北宋时土地兼并“异常激烈”,D项错误。13.B【详解】材料反映出宋代走私现象严重,受到商业发展的影响,书生也贪利,因此材料从侧面反映了宋朝商品经济的发达和活跃,故B项正确;由材料“江南份吸如豺浪,项凶少壮冒岭险,夜行作队如刀枪”。但A项表述材料没有涉及;魏晋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遭到冲击,宋朝理学的出现使幅学的正统地位得以巩固,故C项错误;题干无法直接反映宋朝商业环境完全放松,故D项错误。14.D【详解】由图片数据可知,公元2——1078年我国人口比重由黄河流域为主到长江流域为主。这从本质上反映了经济重心不断南移,故D正确;材料不能反映出黄河流域战乱不断,故A错误;材料也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均衡发展,故B错误;材料不是强调国家人口持续增长,故C错误。15.C【详解】宋代瓷器较前代更加丰富,有碗、盘、碟、洗、盏、托、瓶、壶、罐、钵、尊、盆、渣斗、炉、枕等,这体现了宋代瓷器的实用性;工匠们利用粗细、横直、长短、弯曲不同的外部轮廓线,组合成不同形体,它们有的匀称秀美,有的轻盈俏丽,这反映出宋代瓷器的审美性,故C正确;材料信息未涉及生产工序,故A错误;材料中没有服务对象和商品化程度较高的信息,故BD错误。16.D【详解】由材料可知,宋代书法艺术相较于唐代书法而言,更加内敛和强调理性,这是受到宋代理学强化道德修养的影响,故选D项;商品经济的发展更强调艺术家个性的表达,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A项。宋代书法追求理性,这不能表明书法技艺的成熟,故排除B项;C项表述不符合材料,故排除C项;17.(1)特点: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边疆民族有较大自主权;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6分,任答3点即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朝经略边疆的意义。(6分)意义: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有利于边疆稳定;促进了边疆开发;推动了民族交融;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任意答3点满分)(6分)[解析] (1)综合材料信息“管理不同地方设置不同机构”可得出“因地制宜,设置不同管理机构”;据“设置完善的由塞、障、亭、燧组成的瞭望、预警和防御为一体的边防体系”可得出设立“完善的边疆防御体系”;据“对强大的匈奴……对西域诸国……对南方诸族”可得出“因俗而治,采用不同民族政策”;据“其内部事务仍由该内迁民族的酋长负责”可得出“边疆民族有较大自主权”;据职能一栏可得出“多措并举,采用政治、经济、军事等措施”。(2)可结合所学从边疆开发与治理、民族关系、国家对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地方的控制、国家的发展等角度概括。18.(1)(6分)察举制:以德行为标准;九品中正制:门第为标准;科举制:公开考试,择优录取(考试成绩)(2)(8分)①.“以德取人”的价值取向,因能授任、量才取人,现代人才选拔更应该注重德才兼备。②.人才选拔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促进社会公平。③.要扩大人才选拔范围;④.提高用人的合理性;不断完善,维护制度权威性;5.不断提高人才的素质,保障人才队伍的廉洁性。6.并适度对弱势群体进行倾斜。为保证地区间的和谐发展,人才选拔应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以实现规则公平和对弱者的保护。(任答4点满分。言之有理即可)19.(1)变化:政府对置市的限制有所放宽;打破了市坊界限,市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商业区;文化娱乐有所发展。(任意答3点6分)趋势:商业管理日趋开放和自由。(2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在国家经济思想和经济职能方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影响:①经济思想:从与民争利到与民分利;②经济职能:国家经济职能加强;③承担角色:在经济活动中逐渐承担起管理者而非经营者的角色。[解析]:(1)史料一信息反映了宋代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主要表现在“市”的发展上。(2)影响:经济思想:根据材料“古人之立法,恶商贾之趋末而欲抑之;后人之立法,妒商贾之获利而欲分之。”可知,与前代相比,宋代从与民争利到与民分利;经济职能:根据材料“宋代不仅有完善的征税管理机构、遍布全国的征税网点,而且形成了完善的商税法律体系;宋朝政府设立非常多的经济部门参与市场管理”可知,国家经济职能加强、在经济活动中逐渐承担起管理者而非经营者的角色。20.(12分)示例:看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论述: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历史悠久,自古以来,中外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全面交流。汉武帝时开辟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中外传统贸易的重要通道。活跃在丝绸之路上的中外使者、商人络绎不绝。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传入中国,中外贸易互通有无,贸易品种多样,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促进了中外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综上所述,中国古代对外交往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详解】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解题的思维过程是:首先,认真阅读表格,提出自己的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予说明原因即可。“看法”,由表格信息可知,中国古代秦汉、隋唐、宋元等时期的对外交往促进了中外文明之间的交融,即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促进中外文明的交融。“说明”,依据所学知识从汉武帝以来的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在促进丝绸、瓷器、茶叶、四大发明等传到国外的同时,国外的胡椒、波斯枣、高丽乐等也传入中国,从而丰富了中外人民的生活、有利于中华文化圈的形成和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共同进步等角度分析。高一期中联考历史试卷(共6页)第9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14:10: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697.4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