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0
2
/10
剩余8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巴市一中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年级历史试题试卷类型:A说明:本试题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考试时间为60分钟,卷面总分为100分,第Ⅰ卷应涂在答题卡上,考试完毕后,只交答题卡。第I卷(选择题,共8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龙山文化遗址中的陶寺墓地,其墓区划分较为分明:大型墓和中型墓集中分布在墓地中部,其中5座随葬石磬、彩绘花盘等礼器的大墓呈4排集中在一片;而墓地北部,则密集分布着大量简陋的小墓。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早期国家已经产生B.手工技术先进C.礼乐制度较为完善D.阶级分化明显2.在地方管理上,从商朝附属国内居民多是聚族而居的内外服制度,到西周“封建亲戚,以藩屏周”的分封制制度,再到秦汉实行郡县制度,这一发展轨迹A.推动血缘政治向地缘政治转向B.意味着华夏认同观念逐渐增强C.使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得到遏制D.反映了主流意识形态最终确立3.贾谊在《过秦论》中认为:“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而立私爱……秦离战国而王天下,其道不易,其政不改,是其所以取之守之者无异也。”作者认为秦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A.统治理论出现了失误B.没有恢复西周分封制C.秦实行暴政丧失民心D.统一六国时机不成熟4.隋末唐初杰出的军事家李靖曾称:“天之生人,本无番、汉之别,然地远荒漠,必以射猎为生,故常习战斗。若我恩信抚之,衣食周之,则皆汉人矣。”这一主张体现了A.兼收并蓄的文化观念B.开放的对外政策C.边疆治理理念的革新D.开明的民族观念5.宋仁宗宝元(1038—1040)年间,西夏向北宋边境发起进攻。北宋朝野本打算“重拳出击”,一举摧毁西夏政权。然而,辽朝却趁机向北宋“索取关南十县之地”,不仅讹了北宋“岁币银十万两、绢十万匹”,更断送了其攻略西夏的最后希望。这反映出A.北宋的民族政策过于软弱B.辽夏联合威胁北宋的边境C.北宋的外部环境较为险恶D.宋代奉行守内虚外的政策 6.西北地区的党项族主要从事畜牧业和狩猎。西夏建国(公元1038年)后,夏景宗李元昊亲自主持修筑了兴庆府黄河灌区(从今宁夏吴忠市至石嘴山市惠农区),从而使贺兰山东部兴庆府、灵州一带沙漠变为重要的粮食产地。西夏的这一措施A.增强了宋夏之间的水利技术交流B.促进了西北边疆的开发C.适应了经济重心变化的总体趋势D.得益于庆历和议的达成7.元朝后期,燕山支脉居庸南口过街塔楼的壁面上镌刻了很多题记,包括用梵文、八思巴字蒙古文、回鹘文、藏文、西夏文和汉字书写的陀罗尼经经文,以及用后五种书面语记载的建塔功德记。这一现象可以用来佐证元朝A.存在跨地域的文化交流B.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发展C.中原生活习俗受到推崇D.大一统国家意识的形成8.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A.政府废除重农抑商政策B.元大都的商业职能突出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D.宽松环境助推商业发展9.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A.呼应“存天理,灭人欲”主张B.推动儒家思想新发展C.体现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D.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10.明朝册封鞑靼首领俺答汗,在西藏设行都指挥使司,在黑龙江流域设奴儿干都司。清朝设台湾府,蒙古族地区设盟、旗,新疆设伊犁将军,派驻藏大臣,西南改土归流,设理藩院等。明清时期的这些举措A.导致中央集权的弱化B.奠定中国的疆域版图C.促进经济发展及繁荣D.反映辉煌与挑战并存11.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晚清取代昆曲成为主流戏曲形式,主要是因为A.文人品味发生变化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C.京剧艺术发展成熟D.封建制度走向衰落12.据清代学者赵翼所说:“天子无日不与大臣相见,承旨诸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是因为清代A.废除了宰相B.形成了内阁C.创奏折制度D.设立军机处13.“郑和时代的中国,则是真正承担了一个文明大国的责任:强大却不称霸,播仁爱于友 邦,宣诏颁赏,厚往薄来。”从材料中不能解读出的信息是A.为明王朝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B.明朝国力强盛C.加强了中国同海外各国的友好关系D.郑和传播了和平和友谊14.如表是《中国历史纲要》(上)的中国古代史目录。可以提炼的主题是单元标题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B.传统经济结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C.科技成就居于世界领先地位D.民族往来和对外交往的日益活跃15.洪仁玕主张向西方学习,一个根本性的内容,就是主张实行资本主义的经济立法,促使新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和发展,希图中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这一主张A.满足农民阶级的阶级需要B.通过立法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C.继承了《天朝田亩制度》D.实际上否定了空想农业社会主义16.1871年,李鸿章和曾国藩联名上书,奏请派出留学生,学习“军政、船政、步算、制造诸学……使西之擅长之技,中国皆能谙熟,然后可以图自强。”可见洋务运动时期派遣留学生A.抵制列强的经济侵略B.实现富国强兵为目的C.适应国家近代化需要D.打破传统的教育体系17.19世纪下半叶,在清政府的倡导、默许下,捐纳入仕成为一种常态。“内则京捐局,外则甘捐、皖捐、黔捐等,设局遍各行省”,捐纳人持有的“原籍地方官查具清白册”可由诸省捐局授权的金融机构代办,“实官执照”由省捐局签发。这表明当时A.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B.官僚政治体制面临危机C.列强入侵制约官僚选任D.选官用人体制灵活高效18.历史学家汤志钧评价近代中国某人物:“他在资产阶级上升时期,革命高潮未曾掀起以前,反映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愿望,有其重要贡献;但等到资产阶级革命运动迅速开展,他的思想仍旧停留在原地上,就成为历史的障碍。”该人物A.以托古改制方式宣传资产阶级思想B.领导中国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农民战争C.建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D.通过和平手段结束了满清王朝的统治 19.甲午中日战争后,康有为写道:“窃近者朝鲜之衅,日人内犯,致割地赔饷……然辱国之事小,外国皆启觊觎,则瓜分之患大,割地之事小,边民皆不自保,则瓦解之患大。”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A.促进资产阶级革命的兴起B.诱发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C.加速清政府中央集权瓦解D.助推民族资产阶级的崛起20.在与保皇党进行论战时,孙中山针对保皇党成员将形容汤武革命的“天下归心”也用来形容华盛顿(称“十三州人民归心也”),明确予以批驳,华盛顿“为十三州国民之一分子,虽职有等差而分皆平等,同心一致以赴公义,固无所谓谁归心于谁也”。孙中山的批驳A.强调了古今革命具有相通性B.意在论证反清民族革命的合理性C.体现了其民权主义的精神内涵D.说明美国独立战争缺乏群众基础21.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新政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推动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危机D.传播西方思想22.有学者指出1912年2月12日清帝退位虽是“新旧势力的相互博弈及妥协”的结果,但其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成果,使原有的疆域和各族民众基本得到维持,避免了国家分崩离析的解体命运”。此观点A.凸显了政治妥协的积极性B.全面肯定辛亥革命的价值C.忽略了辛亥革命的局限性D.强调清帝退位的历史意义23.孙中山指出:“中国为地球上最老之文明国……国土统一已数千年矣;中间虽有离析分崩之变,然为时不久复合为一。近世五六百年……从无分裂之虞”。他始终认定“吾国必须统一”,并确信“中国终究能统一”。这表明孙中山A.以民族主义实现国家的统一B.认为近代以来未发生分裂事件C.要求铲除军阀和列强的统治D.依赖帝国主义的势力统一中国24.一战期间,14万华工“以工代兵”,远渡重洋前往欧洲前线,使得英法诸国免除了人力资源匮乏的后顾之忧,极大地巩固了协约国的防线。因为华工们的辛勤工作和牺牲,中国外交官可以在巴黎和会上向全世界提出捍卫中国主权的要求。一战华工出国A.迫使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B.为中国成为战胜国作出重大贡献C.用艰辛劳动改变欧洲的政治格局D.助力段祺瑞在府院之争取得胜利25.北洋政府建立后,袁世凯要求修订各项经济法规,即使是前清制定,若与民国国体没有抵触,应即遵照适用。对于各项工矿实业,一切商办公司,“务须加以保护”‘设法维持”, 农林、工商两部亟应修订法律以利实业发达。这表明当时A.实业救国思潮助推经济发展B.经济改革助长了复辟帝制图谋C.法规的制定规范了市场秩序D.政府力图创造宽松的经济环境26.《新青年》上发表的文章,涉及众多的思想流派与社会问题……作为思想文化杂志,《新青年》视野开阔,兴趣极为广泛,讨论的课题涉及孔子评议、欧战风云、女子贞操、罗索哲学、国语进化科学方法、偶像破坏以及新诗技巧等。这体现出A.思想文化的鼎故革新B.“孔子热”现象的兴起C.民主共和制度的巩固D.民国社会秩序的混乱27.上海乡镇旧志丛书中写道:“昔商贾不衣锦,中产家妇女无金珠罗绮,士大夫一筵之费不过一二千钱;今(民国九年前后)则无论士庶舆台(奴仆),但力所能为,衣服宴饮,越次犯分不为怪。”这反映了,民国时期的上海A.尚奢成为主流价值B.等级观念趋于淡化C.服饰西化现象严重D.民众生活水平提升28.1919年,陈独秀创办的《每周评论》指出:自俄国布尔什维克主义战胜后,欧洲劳农两界,忽生最大的觉悟,人人出力和资本家决斗……俄、匈、德等国的劳农都出来组织新政府,实行社会共产主义。这体现了当时A.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新探索B.中国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C.传统纲常礼教遭受到沉重打击D.共产主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29.在中共一大起草实际工作计划时,关于对其他政党的态度问题曾产生过争论。一方认为,“无产阶级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应该始终与其他政党作斗争”;另一方认为,“应在行动上与其他政党合作反对共同的敌人,我国的军阀是社会上一切其他阶级的敌人”。这表明建党之初A.以工人运动为革命中心B.全面认识到社会主要矛盾C.关注革命统一战线问题D.确定无产阶级革命的目标30.中国共产党曾想向俄国学习,在大城市发动起义建立政权,但接连失败。毛泽东在攻打长沙受挫后,改变了原定部署,到敌人控制薄弱的井冈山,开创了一条有别于“城市中心论”的革命道路。这表明A.中共完全放弃了“城市中心论”B.中共自主探索革命的道路C.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D.井冈山地区的群众基础好31.1922—1923年中国铁路工人的英勇斗争,一方面显示了工人阶级的组织力量和革命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证明了工人阶级如果没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就无法战胜全副武装的反动派。为此,中国共产党 A.制定民主革命纲领B.促成实现国共合作C.领导创建人民军队D.大力开展土地革命32.1925年,中共“四大”决议指出:“我们参加民族运动……若是忘了无产阶级在民族革命中自己阶级革命之准备,而沉溺在资产阶级性的民族德谟克拉西运动中,便遗无产阶级不容易挽救的大害,并且足以减少民族革命之革命性。”这说明中共认识到A.国共合作中应保持党的独立性B.反帝反封建革命任务的艰巨性C.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主要问题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重要性33.有学者评论道:“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由此可见,该学者认为国民革命A.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熟C.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D.推动了中国的政治现代化34.八一南昌起义失败后,周恩来和叶挺等部分领导人在10月上旬转移到香港,在这里总结教训,决定命令起义军余部“各就所在地与农民结合,努力实行农村斗争”。材料表明A.党的工作重心向农村转移B.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C.中共停止“城市中心论”的苏俄式革命道路D.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开辟35.“秋收起义原计划要去打长沙,……可是长沙打不下来,目前长沙那样的城市,还不是我们蹲的地方,那就不要去了。我们要到敌人管不着或难得管的地方去,到乡下去,在乡下站住脚跟,养精蓄锐,发展我们的武装力量。”据此可知,中国共产党人在这一时期所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B.制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C.开始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D.确立毛泽东在党内的核心领导地位36.1929年,古田会议指出: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它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这一决议A.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B.反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重要性C.促进了工作重心的转移D.表明了反“围剿”形势的严峻37.1931年9月,著名经济学家马寅初就主张:“中国求自卫应统制经济。”另一学者张素民也认为:“为纾解民困,为速行工业化计,我国必须实行统制经济”。国民政府于1935年制定了《三年国防计划》。这表明统制经济A.为罗斯福新政提供制度经验B.导致国民经济发展艰难C.适应对内忧外患的现实国情D.抑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38.1927年,日本一面策划“满蒙”独立,一面出兵济南阻止国民革命军北伐。日本内阁接着召开“东方会议”,制定了《对华政策纲领》,确立了先占东北、内外蒙古,进而侵占全中国的扩张政策。随后,首相田中义一在给天皇的奏折中明确提出“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的扩张总战略蓝图。这一系列事件表明A.中国无法抵抗日军进攻B.国民革命军北伐加快了日本侵华C.日本侵华战争不可避免D.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已经开始39.1937年8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根据这一指示,中国共产党A.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B.深入敌后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C.推动以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D.全力参与国民党正面战场会战40.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根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这一精神的贯彻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20分)二、材料解析题(41题20分,共20分)41.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民主革命,经历了两次大的反复,两次历史性的伟大转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革命失败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历经艰难探索出了革命新道路,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并没有被党中央认可和重视,反而遭到中央的点名批评。1930年6月9日召开的政治局会议上,主张城市中心论的李立三就点名批评了毛泽东。他说:“在全国军事会议中发现了妨碍红军发展的两种障碍:一是苏维埃区域的保守观念,一是红军狭隘的游击战略。最明显的是四军毛泽东同志,他有整个的路线,他的路线完全与中央不同。”——刘宝东《从城市到乡村——中国特色革命道路的开辟及意义》材料二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而长征结束时,大家都有了坚强的信心。……一切都变了,这是分水岭——毛泽东牢牢地掌握了领导权,并且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宣布独立于莫斯科的指挥棒。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二十几个人在这里开会,是为了正式确定长征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则是中国共产主义革命运动的领导和方向的彻底改变。后来很多人都说,这是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摘自哈里森、埃文斯索尔兹伯里《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大革命失败后,党内关于中国革命道路的不同观点。并结合所学,简析支撑毛泽东观点的主要依据。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指出“长征是在怀疑、猜忌、阴谋与恐惧的气氛中开始”的原因。材料二中的“分水岭事件”是指什么?结合所学分析它被视为“整个中国革命史上最重大的一个事件”的原因。(20分) 巴市一中2022—2023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题高一年级历史试题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2分,共80分)123456789101112131415DAADCBABCBBDAAD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BBABCAAABDABACB31323334353637383940BADBCACCBB二、材料解析题(41题20分,共20分)41.(20分)(1)观点:毛: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或:“工农武装割据”理论);(2分)李:城市中心论。(2分)依据:汲取南昌起义等失败教训;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性质或国情决定(城市中敌人力量过于强大,农村里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等);井冈山等农村革命根据地成功实践。(6分)原因:‘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路线,导致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使红军损失惨重。(2分)事件:遵义会议。(2分)原因:结束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中央的统治,在事实上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6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江苏省2022学年镇江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期末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安徽省安庆市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安徽省桐城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东省泰安新泰市第一中学(东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附答案)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甘肃省天水市秦安县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2-11 09:20:02
页数:10
价格:¥2
大小:31.3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