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地理试题(选考)(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2

2/12

剩余1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高二地理试卷(选考)(时间:7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读“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及近日点、远日点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下列关于二分二至日的判断正确的是()A.甲秋分B.乙冬至C.丙春分D.丁冬至2.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关于安徽省宿州市昼夜长短的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昼渐长,夜渐短B.昼渐短,夜渐长C.先是昼渐短,夜渐长;然后昼渐长,夜渐短D.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昼渐短,夜渐长【答案】1.D2.D【解析】1题详解】在二分二至地球位置示意中,根据地轴倾斜方向判断,乙位置的地轴北极靠近太阳,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位于远日点附近,因此乙表示夏至日地球的位置;丁位置的地轴北极远离太阳,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且位于近日点附近,因此丁表示冬至日地球的位置,结合地球公转方向判断,甲是春分,丙是秋分。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2题详解】前题判断可知,图中甲、丙分别表示为春分日、秋分日地球的位置,因此当地球由甲到丙的运动过程中,即由春分日经过夏至日到秋分日,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后向南移,根据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可知,此期间北半球应先是昼渐长、夜渐短,然后是昼渐短、夜渐长,由此判断,D正确,A、B、C错误。故选 D。【点睛】夏至日(6.22)至冬至日(12.22):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冬至日(12.22)至夏至日(6.22):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增长,南半球大部分地区白昼缩短。下图为甲、乙两地某日从日出到日落太阳高度角日变化示意图,其中甲地位于北半球。3.据图推测,乙地位于()A.东半球赤道上B.东半球北回归线上C.西半球赤道上D.西半球北回归线上4.据图推测,该日应该是北半球的()A.春分日B.夏至日C.秋分日D.冬至日5.甲、乙两地实际距离大约是()A.1万千米B.2万千米C.3万千米D.4万千米【答案】3.C4.B5.B【解析】【分析】试题分析:【3题详解】甲地位于北半球,此日甲地昼长为12小时16分,北半球处于夏半年,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乙地昼长恰好为12小时,乙地只能位于赤道上。乙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24点,可计算出乙地经度为60°W,乙地位于西半球。C正确。【4题详解】此日赤道上正午太阳高度为66°34′,且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可计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H=90°-当地与直射点的纬度差=90°-(0°+X°),即X=23°26′,故B正确。【5题详解】夏至日时甲地昼长接近12小时,故甲地接近赤道,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2点,故甲地位于120°E上,与乙地位于同一经线圈,两者的距离约为赤道长度(4万千米)的一半。故B正确。 考点定位: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下图示意某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虚线为晨昏线。回答下列各题。6.此时,①地的盛行风向为()A.东北风B.东南风C.西北风D.西南风7.与①地相比,②地()A.气温年较差较小B.正午太阳高度较大C.昼长年变化较小D.较早进入新的一天8.图示现象可能出现在()A.1月B.2月C.7月D.8月【答案】6.C7.D8.A【解析】【分析】该题考查气压场中风向的判定以及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6题详解】 根据经纬线形状判断,该图是极地俯视图,且极地地区为海洋,所以推断此图中心为北极点。在北极俯视图上,绕极点逆时针方向是自西向东,指向极点的方向为北方,远离极点的方向为南方。①地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大致自西向东(图中自右向左),在北半球右偏,风向为西北风,故C项正确。【7题详解】①地位于北美洲北部,②地位于亚欧大陆北部,二者相比,①地陆地面积较小,又有海湾深入陆地内部,受海洋影响大,气温年较差较②地要小;与①地相比,②地纬度高,昼长年变化更大,正午太阳高度角较小;②地位于东经90°以东,要比①地更早进入新的一天,故D项正确。【8题详解】图中北半球海洋上主要是受低气压控制,说明此时为冬季,且北纬70°及其以北为极夜。自冬至(12月22日前后)到春分(3月21日前后),极夜范围从66°34′N收缩到90°N,说明极夜范围每月移动纬度8°左右,此时北纬70°及其以北为极夜,应该为1月,故A项正确。布哈河发源于祁连山,以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是青海湖最大的入湖河流。下图为布哈河流域所在地区1976--2016年气温距平累积曲线图(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据此完成下列各题。9.1992一1999年气温距平值A.始终为正距平B.由负距平到正距平C.始终为负距平D.由正距平到负距平10.与2000年相比,2016年布哈河A.丰水期推迟B.枯水期提前C.汛期延长D.汛期缩短【答案】9.B10.C【解析】【分析】本题注重考查学生对新概念的理解和图表的分析能力【9题详解】 根据材料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分正距平和负距平,若距平为负值,则距平累计值逐渐减少,反之逐渐增加,据此判断,1992-1999年间气温距平值由负距平到正距平,B正确。【10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与2000年相比,2016年实际温度高于平均值,2000实际气温低于平均值,2016年气温高于2000年,又由布哈河发源于祁连山,以冰雪融水和降水补给为主,气温升高高山冰雪融雪的时间增长,融雪量增加,河流的流量增大、汛期延长,丰水期会提前,枯水期会推迟,A、B、D错误,C正确。读某时亚洲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完成下面小题。11.甲和乙两地间的锋面类型和乙侧气流运动特征是A.冷锋被迫抬升B.暖锋被迫抬升C.冷锋缓慢爬升D.暖锋缓慢爬升12.关于图示季节丙、丁两地降水多少及其主要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A.丙比丁多,对流运动强B.丙比丁多,暖流增湿C.丁比丙多,距海较近D.丁比丙多,地处迎风坡【答案】11A12.D【解析】【11题详解】图中显示,甲和乙两地间的锋面位于气旋向西延伸的低压槽,应为冷锋,图示地区为北半球,乙侧气流为暖气团,在冷锋天气系统中,暖气团是被迫抬升,选项A符合题意,排除B、C、D。12题详解】图中显示,图示区域西北部出现强大的高气压中心,根据经纬度位置判断,高气压中心位于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应为冷高压,由此判断,图示季节为北半球冬季。冬季,丙、丁两地盛行西北季风,丙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背风海岸,降水少,而丁地位于西北季风的迎风坡,西北季风经日本海增温增湿后,在丁地迎风坡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选项D符合题意。冬季,丙和丁气温都较低,对流运动弱,不易形成对流雨,排除A。图中显示,丙和丁均受暖流影响,差异不大,排除B 。图中显示,丁和丙都位于沿海地区,距海都较近,不会因海陆位置产生降水差异,排除C。【点睛】锋面气旋中,由气压中心向西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冷锋,由气压中心向东延伸出来的低压槽往往形成暖锋,南北半球锋面类型相同,但移动方向相反。某地地层经历多次地质作用,出露不同时期地层。图为“该地地质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3.丙地河床的主要成因是()A.差异侵蚀B.流水溶蚀C.褶皱凹陷D.地层断陷14.从第一次砂砾岩形成时期到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时期,该地地层()A.持续抬升B.先下沉后抬升C.持续下沉D.先抬升后下沉【答案】13.A14.B【解析】【13题详解】由图可知,丙地河床所在的岩层是角砾岩和砂岩,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易受外力侵蚀成谷地,A正确,C错误;角砾岩和砂岩可溶性弱,流水溶蚀作用弱,B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发生断裂,D错误。故选A。【14题详解】由图可知,第一次砂砾岩形成时期与第二次砂砾岩形成时期期间,沉积了石灰岩。由所学知识可知,砂砾岩形成于陆地环境,石灰岩形成于浅海环境,因此形成了第一次砂砾岩后,该地地层下沉,在海洋环境中沉积形成石灰岩,而后地壳抬升,在陆地环境中沉积形成了第二次砂砾岩。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从形态上看,背斜岩层一般向上拱起,向斜岩层一般向下弯曲。从岩层新老关系上看,背斜中心部分岩层较老,两翼部分岩层较新;向斜中心部分岩层较新,两翼部分岩层较老。鸡鸣岛位于山东省荣成市,是该市主要岛屿。鸡鸣岛四周海水较深,其东岸矗立着一根高达十几米的玄武岩石柱(如图所示),由于形似半截扁担,被称为“扁担石”,是鸡鸣岛的标志之一。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推测鸡鸣岛的形成原因是()A.岩浆活动B.海岸泥沙堆积C.冰川侵蚀D.海水浸淹地表16.随着地表形态的演化,未来的“扁担石”会()A.随地壳运动而升高B.风化形成肥沃土壤C.倒塌形成块状碎石D.与鸡鸣岛逐渐分离【答案】15.A16.C【解析】【15题详解】由材料信息“其东岸矗立着一根高达十几米的玄武岩石柱”可知,玄武岩是岩浆喷出地表冷却凝固形成的,由此可推测该岛形成原因是岩浆活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6题详解】由于鸡鸣岛四周海水较深,“扁担石”在海浪等外力作用下,海水波浪长期侵蚀着石柱的根基,导致这根石柱倒塌并破碎,未来会倒塌形成块状碎石,C正确;ABD错误。故选C。【点睛】玄武岩是由火山喷发出的岩浆在地表冷却后凝固而成的一种致密状或泡沫状结构的岩石,玄武岩耐久性甚高,节理多,且节理面多成五边形或六边形,构成柱状节理,性脆。玄武岩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风化后不会直接形成肥沃土壤。二、问答题(共3大题,共计52分)1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下图为春季T时刻亚洲部分地区的海平面气压分布图。 (1)指出控制图示区域的两个气压系统及位置关系。(2)T时刻该区域的锋面数量发生了变化。推测T时刻前该区域锋面的数量,并分别说明锋面形成的原因。(3)预测P点将要发生的天气变化。(4)说明该区域春季天气系统活跃的原因。【答案】(1)高压;低压;高压位于低压西北(2)3个。(冷)高压内的冷空气东移南下,形成冷锋。在低压(气旋)中,四周空气汇集,北上的暖空气与南下的冷空气之间形成锋面,气旋逆时针旋转,形成冷锋和暖锋两个锋面。(3)暖锋过境,降水概率高,气温升高;暖空气控制,天气转好,气温较高;冷锋过境,气温下降,可能有降水,风力加强;冷空气控制,晴朗,气温低。(4)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解析】【分析】本题以锋面气旋为背景材料,涉及天气系统、锋面数量及其关系,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特征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及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等压线图可知,根据图中数据的变化,可知图的左上角有个不完整的等压线部分,其数据由外而内增大,则为高压;图中间有一个由外而内等压值减小的部分,则为低压。高压位于低压的西北方。【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锋面的排列推测锋面数量为3个;图中左、右的冷锋和暖锋是因气旋中心气流水平辐合,导致冷暖气流相遇而成,北边的冷锋是西北侧的高压(反气旋)气流顺时针水平辐散,冷空气东移南下而形成 的。【小问3详解】从图中看,P点位于暖锋锋前,西北方较远处又有冷锋锋面,因此其分别受暖锋过境、暖空气控制、冷锋过境、冷空气控制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答出其相应的天气状况(阴、晴、雨、雪等)和气温变化即可。暖锋过境时,多连续性降水,气温升高;单一暖空气控制时,天气转晴,气温升高;冷锋过境时,气温下降,可能阴天、降水,风力加强;单一冷空气控制时,天气晴朗,气温降低。【小问4详解】该区域处于中低纬亚欧大陆东岸,春季时,太阳直射点北移,中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已经增大,白昼也在增长,中低纬度已经气温开始回升。而此时,高纬度地区受冷空气影响仍然很明显,高纬度尚未明显增温,因此春季时南北温差较大,产生较大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运动快,致使该天气系统活跃。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大约2亿年前,南美大陆西岸板块开始剧烈运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其南段被称为巴塔哥尼亚山脉(如下图所示),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形成了“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7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1)阐述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2)从板块运动角度预测巴塔哥尼亚地区的海拔变化并说出判断依据。(3)巴塔哥尼亚高原交通网稀疏,试分析原因。【答案】(1) 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使地壳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脉;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岩浆活动侵入地壳内部裂隙,冷凝形成花岗岩;地壳抬升,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上覆岩层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在风化、冰川侵蚀作用下,花岗岩山体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2)海拔变化:继续升高。判断依据:该地位于板块交界处,且板块运动一直很活跃(火山活动一直持续至今),巴塔哥尼亚地区处于地壳相对抬升隆起区,所以该地区海拔会继续升高。(3)高原相对高度和坡度大,修建交通线成本高、难度大;地质构造复杂,火山、地震频发,对交通线及维修人员危害大:荒漠、戈壁广布,人烟稀少,对交通运输需求小等。【解析】【分析】本题以南美洲巴塔哥尼亚山脉为背景设计试题,涉及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交通运输的区位因素等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素养。【小问1详解】巴塔哥尼亚山脉‘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过程,需要关注两个问题:一是巴塔哥尼亚山脉的形成,另一个是山上“崖壁垂直,尖峭挺立”地貌景观的形成。山地的形成可以用板块构造原理来解释,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碰撞挤压、隆起形成高大的巴塔哥尼亚山脉;根据材料“巴塔哥尼亚山地主体由花岗岩组成”分析,在板块交界处还要进一步考虑岩浆活动侵入地壳内部冷凝形成花岗岩的过程,然后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地壳抬升、上覆岩层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被侵蚀,花岗岩出露地表;最终花岗岩体在风化、冰川侵蚀等外力作用下崩解破碎,渐渐形成“崖壁垂直,尖峭挺立”的地貌景观。【小问2详解】读图可知,巴塔哥尼亚山脉沿海岸线呈南北方向延伸,山脉中火山、山峰众多。读材料“7000万年前,该地区还爆发过大规模火山活动,并一直持续至今”可知,巴塔哥尼亚山脉的形成与板块运动密切相关。由于该地处于板块的消亡地带,板块仍在持续碰撞挤压,火山活动依然旺盛,很多火山仍在喷发,故推测山脉仍处在持续的隆升状态,海拔还会继续升高。【小问3详解】由材料和图片信息可知,巴塔哥尼亚高原是板块碰撞挤压导致地壳抬升形成的,地质条件复杂,多地震、火山等活动,且海拔高,相对高度大、地表坡度较大,修建交通线路的施工难度大,建设成本高,施工人员和工程本身的安全难以保障;高原位于西风带的背风坡,气候干旱,属于大陆性气候,为荒漠和戈壁景观,人口分布稀疏,交通运输的需求小,没有必要在巴塔哥尼亚高原兴建交通网。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黄河冲积扇是中国面积最大的河流冲积扇,该地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下图为黄河冲积扇分布图及城市A到B一线冲积扇剖面示意图。 (1)简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2)描述城市A到B一线沉积颗粒粒径和沉积厚度的分布特征,并说明其形成原因。(3)该区域古城多分布在河流冲积平原上,分析冲积平原为古城提供的有利条件。【答案】(1)在山区,地势陡峭,水流速度快,河流挟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河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麓地带沉积下来,形成冲积扇。(2)分布特征:沉积物颗粒逐渐减小,沉积物厚度逐渐变小。形成原因:黄河冲出山口后,流速逐渐降低,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3)河流可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可作为交通运输通道,方便对外联系和运输;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便于耕作(或农业发达),可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解析】【分析】本大题以黄河冲积扇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经度、地方时计算、太阳直射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体现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地理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读图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冲积扇上游为地势起伏大的山区,河流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携带大量泥沙。当河流从山地流向山麓地带时,由于地势变得平坦,河流流速减缓,河道宽阔,流速进一步下降,河流搬运的泥沙逐渐在此沉积下来,形成了冲积扇。【小问2详解】沉积物颗粒大小与沉积厚度与河流流速还有沉积的地形有关。流速减小,搬运能力逐渐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且沉积较多,颗粒小的后沉积且沉积较少。越往冲积扇外缘,沉积物质逐渐减少。【小问3详解】城市建造的区位因素可以从交通、地形、还有资源来叙述,黄河冲积扇区的河流口以提供充足的生产、生活用水,河流还可以行船,还可以交通运输,加强对外联系和运输,促进经济发展,冲积平原地势平坦, 河流带来大量营养物质,土壤肥沃,利于农作物生长,利于耕作。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8 01:20:02 页数:12
价格:¥2 大小:1.44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