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3

2/23

剩余2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5届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地理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页至第10页,第Ⅱ卷第11页至第12页。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选择题(本大题共44小题,每小题1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生物进化与环境演化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乙图中的数字序号时期所表示的地理事物或现象正确的是()A.⑤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B.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C.③恐龙灭绝D.②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2.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A.哺乳动物时代B.蕨类植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爬行动物时代【答案】1.A2.D【解析】【1题详解】根据左右图的时间对应关系,可知⑤为新生代,如今地球上的一些高大山脉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等都是在这一时期形成的,A正确;④为中生代,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在地球表层发生在早古生代,B错误;③为古生代,中生代末期恐龙灭绝,C错误;②为元古宙,科学家将硬体生物的大量出现,作为划分一个新的地质年代的标志,并将这一地质年代命名为寒武纪,故D错误。故选A。【2题详解】 根据上题判断可知,④为中生代,这一时期爬行动物盛行,而新生代进入哺乳动物时代,A错误,D正确;晚古生代,蕨类植物繁盛,被称为蕨类植物时代,B错误;早古生代在生物演化史上称为“海洋藻类时代”和“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C错误。故选D。【点睛】地球的演化史:1.太古代(距今25亿年以前),出现了原始细菌、蓝绿藻类。2.元古代(距今25亿~5.41亿年),藻类日益繁盛。3.古生代(距今5.41亿~2.5217亿年),①早古生代:三叶虫、珊瑚等空前繁盛,被称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时代”,后期出现鱼类。②晚古生代动物:鱼类→两栖类植物:蕨类植物繁茂。4.中生代(距今2.5217亿~0.66亿年),蕨类植物衰退,裸子植物迅速发展,“裸子植物时代”动物:恐龙等爬行动物繁盛,被称为“爬行动物时代”。5.新生代(距今0.66亿年至现在),被子植物为主,被称为“被子植物时代”动物:哺乳动物繁盛,被称为“哺乳动物时代”第四纪出现了人类。莫尔格勒河又称莫日格勒河,河意为“弯弯曲曲的河”或“碰头河”。左图为莫尔格勒河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的某一河段。结合“曲流与牛轭湖发展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丙处为凸岸,水流速度慢B.乙、丁处为凸岸,岸坡既陡又深C.甲、丙处为凹岸,流水侵蚀作用为主D.乙、丁处为凹岸,流水沉积作用4.曲流与牛轭湖发展的先后过程为()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③①④D.②④①③【答案】3.C4.D【解析】【3题详解】由图可知,甲、丙位于凹岸,水流速度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河岸坡度较陡,C正确,A错误。乙、丁位于凸岸,水流速度慢,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河岸坡度较缓,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河流最初形成是直流,对应②。水流在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北半球的水流开始发生向右偏转不断侵蚀右岸形成凹岸,河流流动过程中,凹岸水流流速快,在惯性作用下容易受到侵蚀,凸岸水流流速慢,不易受到侵蚀,以堆积为主,形成凸岸,对应④。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流弯曲度不断变大,最终截弯取直,对应①。原有弯曲河道水量减少,淤积增加,沉积物暴露地表,形成牛轭湖,对应③。D正确,A、B、C错误。故选D。【点睛】牛轭湖的形成,主要经历以下四个阶段:河道弯曲:河流一开始流动,便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发生偏转;不断弯曲:凹岸不断侵蚀、凸岸不断堆积,河道越来越弯曲;截弯取直:雨季来临时,河水流速突然增加,弯曲河道的临近处,被河水冲破,发生“截弯取直”;截弯取直后,原有河道被废弃,流速变慢,泥沙沉积,成为牛角状的湖泊,即为“牛轭湖”。 人口流动情况通常能反映一个地区经济活力与竞争力。随着重庆市经济快速发展,人口流动越来越频繁。图为2018年重庆市人口外迁目的地占比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5.下列因素中,四川省较江苏省,更吸引重庆市人口迁入的是()A.地缘文化B.经济水平C.公共服务D.自然环境6.近年,重庆市迁入人口不断增多,对其产生的影响有()①减轻环境压力②提供更多劳动力③促进文化交流④加剧人口老龄化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5.A6.B【解析】【5题详解】对比四川省与江苏省的区域异同可知,四川省更靠近重庆市,地缘文化相近,对人口的吸引力较强,A正确;相比之下四川省在经济水平、公共服务、自然环境下并不占据优势,BCD错误。故选A。【6题详解】重庆市人口不断迁入,加重其环境压力,大量青壮年涌入城市,可以缓解其人口老龄化问题,①④错误;人口进入城市为城市提供更多劳动力,促进多种文化交流,②③正确。综上所述,B正确,ACD错。故选B。【点睛】人口迁移的影响①对迁出地:有利影响:加强了和外界社会的经济、科技、思想、和文化联系,减轻了人口压力,缓解当地人地矛盾,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收入保护生态环境等产生积极地影响;不利影响:造成了人才外流。②对迁入地:有利的影响:弥补了劳动力不足,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节约了教育和培训费,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带动经济的发展.;不利的影响:引发种族冲突,影响社会治安,给自然和生态环境、人口与城市带来巨大的压力(如西部大开发对西部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传统民居是乡村聚落中最具特色的景观,是该地聚落与环境协调统一的结果。下图示意我国四地传统民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车马屋上行,院落地下藏,苍土覆我台,平地起炊烟”描写的是()A.①B.②C.③D.④ 8.图示四民居中为了防潮通风而建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7.C8.D【解析】【7题详解】“车马屋上行,院落地下藏,苍土覆我台,平地起炊烟”描述的是黄土高原上的窑洞景观,③为窑洞,C正确,ABD错误,故选C。【8题详解】福建土楼墙体多较厚,隔热保温,冬暖夏凉。该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屋顶多以倾斜屋顶覆盖,防止雨水对建筑的破坏和遮挡过量的日照,该建筑不是为防潮通风而建,A错误;北京四合院位于北京老城,形成主要受历史因素的影响,受自然环境影响相对较小,B错误;窑洞主要因为黄土高原地区,土层深厚,土壤直立性好,利于窑洞建设,该建筑不是为防潮通风而建,C错误;云南竹楼位于热带地区,蚊虫较多、湿气较重,故用竹木支撑,底层架空,便于空气流通,防止虫害,体现了为防潮通风而建,D正确。故选D。【点睛】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民居文化最能反映地理环境特征。我国南北纬度跨度广,南北热量差异明显,体现了从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到寒温带的过渡;东西经度范围广,从东部沿海到西北内陆,降水差异十分显著,体现了从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到干旱地区的过渡。这种复杂、巨大的气候差异深刻地影响分布其中的民居建筑。榴莲(如图)凭借金黄的色泽,香甜软糯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有“水果之王”的美称。日平均温度22℃以上可正常生长,泰国是最大的榴莲出口国。以前市面上销售的榴莲绝大多数都来自国外,2023年6月,海南省农业科学院海南三亚基地内的首批国产榴莲已上市并销往全国。完成下面小题。9.海南省能够锚定“全国热带新奇特优农产品的核心产区”目标的条件有()①土壤疏松肥沃②昼夜温差大③受寒潮影响小④气候较湿热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0.与从泰国进口的榴莲相比,海南榴莲在中国市场的优势体现在()A.新鲜度高B.种植成本低C.品种更优D.品牌更优【答案】9.D10.A【解析】【9题详解】海南省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土壤质地黏重、贫瘠,①错误;海南位于热带,昼夜温差小,②错误;海南纬度低,距离冬季风源地较远,受寒潮影响小,③正确;海南为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高温,年降水量大,气候较湿热,有利于热带农产品的种植,④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海南榴莲产自国内,与进口榴莲相比,贸易流程少,可省去通关时间,运输速度更快,运输时间短,消费者可以购买到新鲜度高的榴莲,A正确;我国的榴莲种植历史较短,种植成本较高,B错误;农业受气候影响较大,与海南相比。泰国的纬度更低,年均温更高,泰国生产的榴莲品种更优,C错误。泰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榴莲出口国,品牌优势更明显,D错误。故选A。【点睛】榴莲属于热带水果,年降水需保持在1000毫米以上,土壤透气、肥力充沛,光照充足。榴莲属于热带水果,对热量条件要求较高,生长需要大的热量,种植的地区温度要稳定,日平均温度为22℃以上,年均积温为7000-7500℃以上,并且全年基本无霜冻,适合榴莲生长的最佳温度一般是在25-30°C左右,最低温度最好不要低于10°C。我国热带地区面积小,故种植面积有限。浙江中部的浦江县素有“书画之乡”之称。上世纪80年代,随着水晶玻璃打磨技术的传入,浦江县水晶玻璃家庭小作坊遍地开花,水晶工艺品远销全国各地,成为“水晶玻璃之都”。与此同时,打磨水晶玻璃的废水未经处理排入江河,污染严重。2013年以后,浦江县实施环境整治,众多水晶加工作坊被关停并转。整合后的企业更新工艺设备,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挡次,积极开拓欧美市场。完成下面小题。11.浦江成为“水晶玻璃之都”最主要的先决条件是()A.劳力资源充足B.水晶原料丰富C.地理位置优越D.文化底蕴深厚12.2013年后促使浦江水晶产业加快升级的直接原因是()A.市场变化B.政策引导C.产业转移D.技术创新【答案】11.D12.B【解析】【1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浙江中部的浦江县素有“书画之乡”之称,说明浦江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因此浦江成为“水晶玻璃之都”最主要的先决条件是文化底蕴深厚,D正确;劳力资源充足、水晶原料丰富、地理位置优越都不是浦江成为“水晶玻璃之都”最主要的先决条件,A、B、C错误。所以选D。12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2013年以后,浦江县实施环境整治,众多水晶加工作坊被关停并转,整合后的企业更新工艺设备,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档次,积极开拓欧美市场,说明2013年后促使浦江水晶产业加快升级的直接原因是政策引导,B正确;市场变化、产业转移、技术创新都不是浦江水晶产业加快升级的直接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点睛】工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地理位置、土地、水源。(2)经济因素;原料、燃料、市场、交通、劳动力、农业基础、技术。(3)社会因素:政策、个人偏好、工业惯性、社会协作条件、国防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历史条件等。中东铁路是“中国东方铁路”的简称,是沙俄修筑的西伯利亚铁路在中国境内的一段,于1897年8月开始施工,1903年7月正式通车运营。在中东铁路修筑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很少修建大型隧道,列车要通过大山,就不是穿越,而是形成展线,使线路沿着山坡逐渐盘绕而上,最终达到终,点,盘旋行驶的列车与周围山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景致。下图为兴安岭展线平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3.中东铁路中展线的设计,是为了()A.减少能源消耗B.降低爬升坡度C.提升营运效率D.增加沿线美景14.在中东铁路修筑中,采取展线而不开挖隧道,是因为()A.修建技术的落后B.货物运输的减少C.铁轨宽度的增加D.植被破坏的减少【答案】13.B14.A【解析】【13题详解】中东铁路所处的蒸汽机车时代,机车的牵引力不足,线路的坡度就不能太大,否则火车会爬不上去,且爬升坡度过大影响列车运行安全,因此在翻越大山时,修筑展线,要先爬上大山再爬下大山,降低爬升坡度,B正确。展线设计使铁路长度增加,能源消耗增大,A错误。展线设计使列车运行距离增长,耗时增多,营运效率降低,C错误。盘旋行驶的列车与周围山水形成独特的景致,是铁路展线设计客观上营造出的美景,不是刻意为之,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中东铁路修筑时间为1897年,为铁路刚刚传入中国的清末时期,此时修建技术比较落后,无法大规模开凿隧道,A正确。铁路修建是为了缓解客运、货运的运力不足,随着铁路的修建,货物运输量会增多,B错误。铁轨宽度对铁路修建爱去展线或隧道没有影响,C错误。展线设计,铁路修建在地表,造成的植被破坏多于开挖隧道,D错误,故选A。【点睛】铁路修建中采取展线还是开挖隧道受施工技术、成本、安全性、地形地质等方面影响。2022年冬奥会于2月4日--2月20日在北京和张家口举行。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小题。15.某观众在当地区时2月3日9时在德国法兰克福(50°02′N,8°34′E)乘国际航班直飞北京,在北京时间2月4日5:00到达国际机场。该航班全程飞行时间为()A.9小时B.10小时C.13小时D.14小时16.该飞机在首都国际机场降落时,全球处在3日的范围占全球面积比例的()A.八分之三B.四分之三C.八分之五D.二分之一【答案】15.C16.C【解析】【15题详解】根据法兰克福经度可知其位于东1区,比北京时间(东8区)晚7小时,飞机起飞时当地区时为2月3日9时,此时北京时间(东8区)为2月3日16时,到达北京国际机场的北京时间为2月4日5时,由 此可以计算出航班飞行的时间为为2月4日5时-2月3日16时=13小时。C正确,ABD错误。故选择C。【16题详解】该飞机到达首都国际机场的时间为2月4日5时,此时东12时区区时(180°经度的地方时)为2月4日9时,可得出此时全球处于2月4日的范围为9小时,2月3日的范围为15小时,因此此时全球处于3日的范围占全球面积比例为15╱24即八分之五,C正确,ABD错误。故选择C。【点睛】日期的分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0时(或24时)经线,一条是人为界线——国际日界线。注:为了避免日期的紊乱,规定原则上以180º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并把这条分界线叫作“国际日期变更线”,现改称“国际日界线”。对日影和太阳高度变化的观测可以判断地理位置、地方时等要素。图1示意甲地某日日出至日落期间标杆的日影变化,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图2示意乙地同一日正午时刻的太阳高度。图中时间均为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7.当日()A.甲地昼短夜长B.乙地昼长大于甲地C.乙地日出东北D.甲地位于乙地西南18.一周后的相同时刻,再次测量标杆日影发现影长变长,则第二次测量日期可能是()A.3月28日前后B.6月29日前后C.9月30日前后D.12月29日前后【答案】17.D18.C【解析】【17题详解】读图可知,甲地太阳从正东升起,正西落下,昼夜平分,A错;甲地正午日影朝北,说明太阳直射点没有直射甲地。据此可知,该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甲乙两地昼夜等长,B错;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地方时6时日出,18时日落。甲地北京时间6:40日影朝正西,正值日出,因此可推知甲地位于110°E;乙地日影朝正北方向时为正午12:00,对应北京时间12:20,可知乙地位于115°E,因此甲地位于乙地偏西方。甲乙两地该日正午日影均朝北,说明两地位于北半球。甲地当日影朝正北方向时,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说明其正午太阳高度为45°,而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30°,小于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因此甲地纬度更低,位于乙地偏南方。综上所述,甲地位于乙地的西南方,D对;此日为春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乙地日出正东,C错。故选D。 【18题详解】读图可知,当标杆长度与其日影长度相等时,可得出太阳直射赤道,时间大约为春秋分日。一周后的相同时刻旗杆的影长变长,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可知第二次观测日期为秋分日之后,为9月30日前后,C对,排除ABD。故选C。【点睛】太阳直射点纬度的计算公式:H=90°-|直射点的纬度-当地纬度|(纬度,北半球为正,南半球为负)。日出、日落方位(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东南)、日落西北(西南)。(3)正好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魔鬼塔高约264米,位于美国怀俄明州东北部地区,是由一个个多棱形岩浆岩岩石柱构成的巨石景观,在塔基周围分布着由大量破碎的柱体形成的岩屑斜坡。图1为魔鬼塔景观示意图,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甲、乙、丙、丁表示不同类型岩石或中间物质。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9.魔鬼塔岩石类型对应图2中的()A.甲B.乙C.丙D.丁20.图2中可以表示魔鬼塔周围岩屑斜坡形成过程的是()A.③B.①C.④D.②【答案】19.B20.A【解析】【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魔鬼塔主要由岩浆岩构成。结合图2可知,甲可以成为同一类型的两种乙岩石,说明甲应为岩浆,乙为岩浆岩,乙、丁和变质岩都可以转化为丙,故丙为沉积物,则丁为沉积岩,故魔鬼塔对应图2中的乙,B正确,ACD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结合图2可知,甲为岩浆,则①应为冷却凝固,②为地壳抬升,要形成沉积物丙,则③为外力作用,丙要成为丁沉积岩,则④为固结成岩,沉积岩丁转化为变质岩,需要经过变质作用,则⑤为变质作用,变质岩通过重熔再生转化为新的岩浆,则⑥为重熔再生。在塔基周围分布着由大量破碎的柱体形成的岩屑斜坡,说明魔鬼塔周围的岩屑斜坡主要是岩浆岩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的,故对应图2的③过程,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岩浆岩分为侵入岩和喷出岩,侵入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侵入地壳上部,冷却凝固而成。而喷出岩是岩浆在地下压力作用下喷出地表,冷却凝固而成。新西兰东南部的母拉基海滩上约有50个圆形巨石(图),最大直径逾两米,重达数吨。它们距今已有6000万年历史。据研究,圆石的形成原因与珍珠类似,由围绕着核心物质(如贝壳、珊瑚碎片等)的 钙和碳酸盐慢慢结晶层层凝聚而成,直径两米左右的圆石要覆盖10到50米厚的海泥才能提供充分的矿物质。某些圆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完成下面小题。21.导致圆形巨石表面形成龟甲状花纹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化作用B.海浪侵蚀C.风力作用D.海浪堆积22.未来,摩拉基海滩圆形巨石可能发生的变化有()①受风化、剥蚀影响,体积变小②矿物质继续结晶,体积变小③海平面上升,巨石被淹没④受风化影响,崩解破碎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答案】21.A22.B【解析】【21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某些巨石长期暴露在水面之上的部分会开裂,并逐渐形成龟甲状花纹。由于巨石长期出露水面,受昼夜温差大等外力因素的影响,岩石开裂,形成龟甲状花纹,其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化作用,而风力作用可能只是岩石表面开裂的影响因素之一,C选项表述并无A选项准确全面,排除C,A正确。出露水面以上的巨石有龟甲状花纹,所以与海浪侵蚀无关,B错误。该岩石的花纹特点的形成与海浪堆积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22题详解】未来,该地的石头受到持续受到外力风化,剥蚀的影响,其体积可能变小。同时,随着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巨石可能被淹没。巨石受风化作用的影响,也可能崩解破碎,①③④正确。根据前面分析可知,矿物质继续结晶需要覆盖很厚的海泥条件,需要漫长的地质时间演化,同时矿物质继续结晶,体积变有可能变大,②错误。结合选项可知,B正确,ACD错误。故选B。【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桑干河为永定河上游,是海河重要支流,流经土家湾峡谷段时河道蜿蜒曲折,河床有大量沉积物。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下图为“谷中谷”地貌剖面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土家湾地区“谷中谷”的形成过程是()①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②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型宽谷③地壳抬升速度加快④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V”型狭谷A.①②③④B.③④①②C.①④③②D.④③①②24.推测图示区域聚落分布的位置及原因正确的是()A.甲纬度较低,海拔较高气候凉爽B.乙海拔较高,有利于防御外敌C.丙河流凸岸,泥沙沉积土壤肥沃D.丁位于山腰,可预防汛期洪灾【答案】23.A24.C【解析】【23题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当地两岸是“V”形狭谷上叠置“U”形宽谷的“谷中谷”地貌,由此可知应是先形成“U”形谷,再形成“V”形谷,故其形成过程应是:早期,土家湾地区地势平缓,地壳抬升较慢,桑干河侧蚀作用明显,下蚀缓慢,形成“U”形宽谷,在经历比较长的平静期后,地壳抬升速度加快,使得该地地势落差加大,河流流速变快,河流下蚀作用增强,最后形成“V”形狭谷。由此分析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24题详解】由于该图为地形剖面图,故甲乙丙丁四地纬度差异不大,虽然甲地海拔高,气候凉爽,但其坡度较大,不适合聚落分布,A错误;乙地虽然海拔也较高,但其处在谷地中,地势较低,不利于防御外敌,地势较高处有利于防御外敌,B错误;据图可知,丙地濒临桑干河,该处河床坡度较缓,说明其地处河流凸岸,且有黄土沉积物分布,土壤较为肥沃,适合发展聚落,C正确;丁位于山腰的谷地处,易积水不利于防御洪灾,D错误。故选C。【点睛】聚落形成主要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有利农耕、交通、城镇建设;自然资源丰富,有林、渔、矿等;交通便利,交通沿线的交汇处、沿海港口等。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城市2022年连续4天的天气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5.该城市4天内天气要素变化的实际状况可能是()A.云量迅速增多B.气温快速下降C.气压持续下降D.风速不断增大26.推测影响该城市的天气系统,可能是()A.B.C.D.【答案】25.B26.B 【解析】【25题详解】读图可以看出,1月19日至22日期间,云量是先增多后减少,A错误;白天最高气温由14℃快速下降至2℃,B正确;由于气温是持续下降的,推断是冷锋活动,其气压前后变化是一直升高的,C错误;读图风速变化是先增大后减小的,D错误。故选B。【26题详解】读图可知,由于该地气温是持续下降的,推断是冷锋活动,B表示的是冷锋天气系统,B正确;A是暖锋,C是北半球气旋,D是北半球反气旋,都不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冷锋,是指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锋。冷锋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锋,它可以活动于全国各地。由于冷锋和高空槽的配置,移动快慢等不同,冷锋附近云和降水的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别,有的主要出现在锋后;有的则主要出现在锋前。下图为局部地区气压带和风带形成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7.关于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A.①为气流受热上升形成B.②为高空南风C.③为气流遇冷下沉形成D.④为东南信风28.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巴西高原绿草茵B.我国大部分地区丹桂飘香C.亚洲中部寒冷干燥D.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答案】27.A28.D【解析】【27题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图示为北半球低纬环流图,①是赤道地区空气受热形成的上升气流,A正确;②为高空西南风,并在北纬30度高空最终偏转为西风,排除B;③为受动力因素产生的下沉气流,排除C;④为受水平气压梯度力产生的东北信风,排除D;故选A。【28题详解】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当③形成的气压带被大陆上的气压中心切断时亚欧大陆上形成低压中心,为北半 球夏季,当北半球夏季时,南半球为冬季,巴西高原进入干季,草木枯黄,排除A;我国桂花盛开为秋季,排除B;北半球的夏季,亚洲大部分地区温度高,排除C;北半球夏季,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D正确。故选D。【点睛】影响气候的因素:大气状况:热量交换(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天气系统、热力环流),气象条件(晴天雨天)地形地势:海拔、坡向、阻挡(类型、走向、封闭)下垫面性质:地表反射率、热力性质差异(海洋和陆地、植被和裸地)、洋流(暖流寒流)人类活动:改变大气成分、改变土地利用下图为世界某地气候资料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29.该气候类型最可能是()A.热带雨林气候B.热带草原气候C.热带沙漠气候D.地中海气候30.该地7-9月降水少的主要原因是()A.受东南信风带控制B.东北信风带北移C.极地东风带南移D.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答案】29.B30.A【解析】【29题详解】根据图示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最冷月平均气温高于15℃,6-8月气温低,故该地位于热带地区,故该气候类型不可能为地中海气候,故D选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该地降水量多,季节变化大,干湿季分明,故该气候类型不可能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和热带沙漠气候(全年炎热干燥),该气候类型最可能是热带草原气候,故AC选项错误,B选项正确。故选B。【30题详解】根据上题分析可知,该地地处南半球热带地区,故不可能受东北信风和极地东风带影响,故BC选项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一般,热带草原气候的成因是受赤道低气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7~9月为北半球夏季,全球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地受东南信风带控制,降水少,故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故选A。【点睛】热带草原气候又称热带干湿季气候、萨瓦纳气候、热带稀树草原气候等,大致分布在南北纬10°至南北回归线之间,以非洲中部、南美巴西大部、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东部为典型。本类型分布区处于赤道低压带与信风带交替控制区。全年气温高,年平均气温约25°C。当赤道低压带控制时期,赤道气团盛行,降水集中;信风带控制时期,受热带大陆气团控制,干旱少雨。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有明 显的较长干季。读“海—气相互作用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31.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2.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下列海域为大气提供的水汽最多的是()A.中纬海域B.低纬海域C.高纬海域D.中高纬海域33.海洋将热量以____的形式传递给大气()①长波辐射②短波辐射③潜热释放④潜热吸收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31.C32.B33.A【解析】【31题详解】由所学知识可知,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环节是蒸发和降水,从图中来看,③蒸发④降雨正确,①太阳辐射、②径流并没有实现海—气水分交换,C正确,A、B、D错误。故选C。【32题详解】海水通过蒸发,不断向大气输送水汽。低纬海区表层水温高,蒸发量大,向大气提供水汽最多,中高纬度地区,温度低于低纬地区,蒸发量有限,B正确,A、C、D错误。故选B。【33题详解】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和潜热增温后,通过长波辐射和潜热释放的形式将热量传递给大气,①③正确。海水的温度较低,波长较长,②错误。潜热吸收不能将热量传递给大气,④错误。①③正确,故选A。【点睛】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阿拉伯海位于图中断面甲与断面乙之间,该海区多年得到与失去的淡水总量基本相等。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它是阿拉伯海得到淡水的重要来源之一。下图示意阿拉伯海及其周边区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4.阿拉伯海与近海面大气之间全年水热交换的总体特征为()A.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B.降水量大于蒸发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C.降水量大于蒸发量,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D.蒸发量大于降水量,大气向海洋输送热量35.下列不属于阿拉伯海淡水来源是()A.印度半岛西部的径流B.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C.断面甲的海洋淡水输入D.断面乙的海洋淡水输入【答案】34.A35.C【解析】【34题详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阿拉伯海主要受到季风环流的影响,冬季吹的东北季风来自内陆地区,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很少;夏季西南季风来自印度洋,水汽较多,给阿拉伯海域带来的降水较多,但因阿拉伯海纬度低,气温较高,故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故BC错误;结合下垫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阿拉伯海下垫面是海洋,故热量是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故D错误,A正确。答案选择A。【35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印度半岛西部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通过地表径流为阿拉伯海提供淡水,故A属于,不符合题意;阿拉伯海的大气降水,也能为其提供淡水,故B属于,不符合题意;根据材料“海洋淡水输入是指从低盐度海区流入高盐度海区的海水”,断面甲西北是盐度更高的波斯湾,不会给阿拉伯海输入淡水,故C不属于,符合题意;断面乙以南的印度洋海域降水多,盐度低于阿拉伯海,所以能为阿拉伯海输入海洋淡水,故D属于,不符合题意。本题要求选择不属于阿拉伯海淡水来源的选项,故选C。【点睛】季风环流是在一个大范围地区内因地表陆地、海洋的分布,形成陆地和海洋吸热、散热速度不同,而此情况延伸到长时间的季节时,也因季节天气的不同,其盛行风向或气压系统有明显的季度变化,便形成了季风环流。主要季风系统包括西非季风系统、南亚季风系统、东亚季风系统和澳洲季风系统等。图左为麦金利山位置示意图,图右为该山峰南北坡自然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36.图左中东西部两支洋流对沿岸的影响分别为()A.增温减湿B.降温减湿C.增温增湿D.降温增湿37.麦金利山南北坡植被分布上限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①海拔②光照③土壤④水分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答案】36.A37.C【解析】【36题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左图中东西部两只支洋流分别为阿拉斯加暖流和千岛寒流,两者对沿岸的影响分别是增温、减湿,A正确,BCD错误。本题应选A。【37题详解】麦金利山南北坡海拔差异不大,①错误;该山地纬度较高,南坡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南坡森林分布上限较北坡高,②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该山的土壤条件,③错误;受暖流和西风的影响,南坡水分条件较好,雪线较低,苔原带分布上限较北坡低,④正确,由此可知C正确,ABD错误。本题应选C。【点睛】麦金利山南坡,既是阳坡,又是迎风坡,但水分条件的影响超过了热量条件的影响,因此雪线高度南坡比北坡低(两种条件矛盾时一般是看主导因素降水,即迎风坡)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罗斯海拥有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冰架--罗斯冰架,是南极大陆周边冰山输出最强的海区,洋流环境复杂。随着全球变暖,近年来罗斯冰架崩离、消融明显。完成下面小题。 38.从罗斯冰架崩解输出“冰筏”最多的月份是()A.1月B.4月C.7月D.9月39.对图中罗斯环流描述正确的是()①a性质暖湿②b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③b性质暖湿④a主要受极地东风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38.A39.C【解析】【38题详解】由材料可知,从冰架分离后漂浮在海上的冰山被形象地称为冰筏。从罗斯冰架崩解输出“冰筏”最多的月份应为南极洲气温最高的月份,为1月份,BCD错误,A正确。故选A。【39题详解】罗斯环流受到南极洲附近冰冷海水影响,为寒流,①③错误;b自西向东流动,且纬度较低,主要受盛行西风影响;a自东向西流动,且纬度较高,主要受极地东风影响,②④正确。故选C。【点睛】南北半球月份相同,季节相反。洋流的主要动力为盛行风,其流动方向还受到陆地轮廓、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读国家海洋局某年5月上旬海温预报图,完成下面小题。 40.在我国近海海域中,水温受大陆影响最大的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41.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A.渤海B.黄海C.东海D.南海【答案】40.A41.D【解析】【40题详解】读图可知,渤海海域封闭,等温线密集,水温受大陆影响大,A正确。故答案选A。【41题详解】纬度越低,气温越高,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越活跃,由图可知,南海地区水温最高,所以,南海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D正确。故答案选D。【点睛】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在大片水域、决定性因素是纬度、即太阳辐射。影响因素是洋流。在、海峡地区影响海水温度的关键因素是气流,在海湾影响海水温度的的关键因素是海岸环山高度。土壤排放的CO₂主要来源于土壤中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以及生物残体的分解,土壤CO₂的排放量与土壤温度、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呈正相关。下图示意我国长白山区不同植被类型(阔叶林、针叶林、灌木、草本)土壤在一段时间内CO₂排放量和峰值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2.丙植被类型为()A.阔叶林B.针叶林C.灌木D.草本43.甲植被类型的土壤CO₂排放量峰值时间最晚,主要是因为()A.光照强度大B.枝叶茂密C.土壤湿度大D.根系发达44.全球气候变暖促使冬季长白山土壤CO₂的排放量减少的原因可能是()A.雪期缩短B.降水增加C.蒸腾加剧D.土温升高【答案】42.D43.B44.A【解析】【42题详解】土壤排放的CO2主要来源于土壤中生物残体和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CO2的排放量和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土壤温度呈正相关。甲CO2排放量大,植被生物量大,土壤中生物残体多,土壤微生物丰富,应为阔叶林,A错误;丙较少,应为草本,D正确,BC错误。故选D。【43题详解】阔叶林树叶茂密,林下光照较弱,土壤升温慢,土壤CO2排放量峰值时间最晚,A错误,B正确;土壤湿度和根系的影响较小,CD错误;故选B。【44题详解】土壤CO2的排放量和土壤中的植被残体数量、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土温升高,雪期缩短,A正确;降水增加、蒸腾加剧与CO2排放量关系较小,排除BC;雪期缩短,植物的光合作增强,土壤CO2的排放量减少,D错误;故选A。【点睛】土壤是地球陆地的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土壤是陆地上具有肥力并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第Ⅱ卷(综合题,共56分)注意事项:第Ⅱ卷用黑色碳素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4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滦河流出燕山山脉后,在山前地带形成冲积扇,在入海口形成三角洲,冲积扇-三角洲在成因上是一个完整的沉积体系。2500年前滦河发育了以迁安为顶,点的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之后发育了以滦州市为顶点的新滦河冲积扇-三角洲。某科研团队对新、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的形成过程、冲积扇与三角洲的 界线确定、三角洲发育规模的影响因素等课题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诸多成果(下图)。(1)说明图示区域滦河冲积扇-三角洲体系的形成与演化过程。(2)指出影响滦河三角洲发育规模的主要因素。(3)冲积扇与三角洲的沉积物差异显著。与滦河冲积扇相比较,从物质来源的角度说明滦河三角洲沉积物的特点并分析原因。【答案】(1)河流挟带大量碎屑物质,流出燕山后,地势变缓,流速减慢,碎屑物不断沉积形成冲积扇;入海口处受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500年之前,主要向西南(或南偏西)方向发育;之后,由于滦河改道,主要向东南(或南偏东)方向发育。(2)河流输沙量;入海口处地形(或入海口处地形的变动或地壳的升降):海平面的变动(或升降);海水(或潮流)的侵蚀、搬运强度。(3)特点:沉积物来源包括陆地和海洋两类(或有来自海洋的沉积物或有海洋生物化石)。沉积物来源包括陆地和海洋两类的原因:受河流和海洋的共同影响。【解析】【分析】本题以滦河自然地理特征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自然环境整体性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分析能力,读图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滦河流出燕山山脉后,在山前位置坡度较缓,流速减慢,大量碎屑物质不断在此沉积,形成冲积扇;而在河流入海口处,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缓,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泥沙沉积,形成三角洲;2500年前,滦河发育了以迁安为顶点的老滦河冲积扇-三角洲,主要向西南方向偏移;之后由于滦河改道,然后向东南方向发育。【小问2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影响三角洲发育规模的主要因素,包括河流输沙量的多少,入海口处地形是否平坦,入海口处的地壳运动;海水的侵蚀搬运作用强度,影响三角洲进一步扩大;同时,海平面的升降在一定程度上也 会影响三角洲泥沙的沉积。【小问3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冲积扇和三角洲的沉积物差异较为显著,对比冲积扇,三角洲的沉积物往往颗粒较小且沉积物来源来自于河流和海洋两种。原因在于三角洲位于陆地和海洋的交界处,受河流和海洋共同影响形成。4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海雾是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特定条件下出现在海上或沿海地区上空低层大气的一种水汽凝结现象。北大西洋海雾多发生在4~9月(7月发生频率最高),10月至次年3月发生频率低。北大西洋的海雾类型多为平流冷却雾(暖湿空气遇到冷海面形成)。对北大西洋海雾的时空规律进行研究和监测预报,有利于保障相关经济活动的安全性。图为北大西洋7月份海雾频率分布图(单位:%)。(1)从洋流的角度,说明M海域海雾发生频率高的原因及海雾形成过程。(2)M海域7月盛行的西南风,是该海域海雾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说明M海域7月西南风的成因及其对海雾形成的影响。(3)M地曾有著名渔场,简述其成因及海雾对该地区渔业捕捞的影响。【答案】(1)原因:位于寒暖流交汇处。形成过程: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形成海雾高发区。(2)成因: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或受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影响),盛行西南风。影响: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冷海面上,形成海雾。(3)成因: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或北大西洋暖流)交汇,使营养物质上泛,形成巨型渔场。影响:渔业活动频繁,海雾多发,影响出海安全。【解析】【分析】该题以北大西洋海雾分布为背景材料,涉及等值线的判读,海雾的成因、影响,等压线与风向的判读、洋流的影响等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及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的核心学科素养。【小问1详解】一般来说:气温下降或空气水汽含量升高,达到饱和,就会凝结,形成雾。此处是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湾暖流交汇处形成的海雾,也就是暖流上空的暖湿空气平流至寒流上空,气温下降,水汽易凝结,形 成海雾高发区。【小问2详解】M海域位于40°N--60°N之间北美大陆西岸,地处西风带;7月气压带、风带北移,北大西洋南部受副热带高压控制,M海域位于副热带高压北部,水平气压梯度力从南指向北,在气压梯度力、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形成西南风。影响:海洋表层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西南风将中低纬度的暖湿气流带到冷海面上,水汽遇冷凝结,形成海雾。【小问3详解】结合图示可知M地位于拉布拉多寒流与墨西哥暖流在此交汇,海水搅动,营养物质上泛,鱼类饵料丰富,形成世界四大渔场之一---纽芬兰渔场,渔业捕捞活动多。分析材料可知,该地多雾日,运输繁忙、渔业捕捞量大,海雾对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运输和渔业捕捞影响大。北美洲东北部沿海地区海雾发生频率高,海雾发生时,大气能见度差,影响航海安全。4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地球海—气相互作用是复杂且影响深远的,太平洋东部一次风力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候造成影响。人们对地球海—气异常现象的研究一直在进行。图为某次异常现象发生时太平洋表层水温异常示意图。材料二:下图为南美洲不同年份某季节大气环流示意图。(1)指出材料一图异常现象的名称,并描述图中所示太平洋海域表层水温变化特点。(2)材料二图中,表示材料一图现象的图是____(填“A”或“B”)图。说明该现象发生时,①海域海—气相互作用发生的主要变化_____,并分析太平洋西部可能有的降水变化及原因____。【答案】47.现象:厄尔尼诺。特点:赤道附近中东部洋面增温最显著,由此向南北两侧(西北和东南方向)递减;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局部海域有降温现象。48.①.A②.海洋水温升高,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海—气间水分交换活跃,蒸发量增大,海洋向 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上升气流增强,大气降水增多③.太平洋西部的降水变化:降水减少。原因:东南信风减弱,西部海域变冷;上升气流减弱(或盛行下沉气流),导致降水减少,干旱频发【解析】【分析】本大题以厄尔尼诺现象太平洋水温异常图和不同年份南美洲大气环流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厄尔尼诺的形成及其影响、海—气相互作用的相关知识点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突出考查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和人地协调观的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结合图示等值线进行分析。如果等值线为正值,则水温升高,数值越大,增温越明显,反之则相反。由图可知在太平洋的中部及东海岸为正值,且数值较高,说明增温最明显,并呈现出向南北两侧递减的趋势;赤道以北、以南远离大陆的大洋中局部海域出现负值,说明有降温现象。太平洋的中部及东海岸增温显著,秘鲁寒流减弱,属于厄尔尼诺现象。【小问2详解】厄尔尼诺年份秘鲁寒流位置偏西,信风弱,故表示厄尔尼诺年份的图是A图。该现象发生时,①海域的变化主要有海洋水温异常升高,蒸发加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增多;由于温度升高,海—气间水分交换变得活跃,使得蒸发量增大,海洋向大气输送的水汽增多;海洋表面温度升高,上升气流增强,对流增强,大气降水增多等。对于太平洋西部而言,由于东南信风减弱,东部海域水温较高,而西部海域水温变冷,水域表面温度较低,上升气流减弱,盛行下沉气流,导致降水较常年减少,甚至发生干旱。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8 12:30:02 页数:23
价格:¥2 大小:1.19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