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钱塘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地理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5

2/15

剩余1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学年第一学期钱塘联盟期中联考高一年级地理学科试题考生须知:1.本卷共7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2.答题前,在答题卷指定区域填写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准考证号并填涂相应数字。3.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只需上交答题纸。选择题部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资料中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A.一个B.两个C.三个D.四个2.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A.是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B.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C.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D.是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答案】1.B2.B【解析】【分析】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1题详解】资料中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地球在离太阳很近的第三条轨道上运行。涉及到的天体系统层次有两个,地月系和太阳系,B对。A、C、D错。【2题详解】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特殊的行星,主要体现在其是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行星,B对。八大行星中体积最大的行星是木星,A错。既有自转运动,又有公转运动是八大行星共同特征,C错。八大行星中质量最小的行星是水星,D错。下图为一种便携式太阳能夹克,夹克上有太阳能电池板,能给手机等设备充电。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选项中,与便携式太阳能夹克利用的能源来源不同的是()A.风能B.煤炭C.核能D.水能4.从资源条件的角度,最适宜新型太阳能衣服使用的地区是()A.东北平原B.四川盆地C.青藏高原D.东南丘陵【答案】3.C4.C【解析】【3题详解】核能的能量来源于放射性物质衰变,与太阳辐射无关,C正确;太阳辐射是地球上水、大气运动的主要动力,动植物地质时期内固定的太阳能形成煤、天然气等矿物燃料,故风能、水能及煤炭与太阳辐射有关,ABD错误。故选C。【4题详解】在四个地区中,青藏高原的海拔最高,空气较为稀薄,晴天最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最强,太阳能最为丰富,且该地区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最适宜使用新型太阳能衣服,C正确;四川盆地和东南丘陵都是亚热带季风气候,阴雨天较多,太阳辐射弱,该衣服的使用效果相对较差,BD错误;东北平原为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较多,冬季白昼较短,该地区与青藏高原相比,其太阳辐射强度相对较弱,故A错误。故选C。【点睛】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少,晴天多,日照时间长,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因此太阳能丰富。据外媒2022年8月报道,随太阳活动逐渐接近最大值,在短短两周内,太阳已经发生了36次日冕物质抛射,爆发了14次太阳黑子和6次耀斑。这意味着太阳目前正处于第25次太阳周期之中,预计将在2025年年中达到顶峰。完成下面小题。5.2022年8月的日冕物质抛射和耀斑爆发给地球带来的影响有()A.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长波通信B.影响地球各地的降水情况,全球粮食将减产严重C.高能带电粒子“轰击”高层大气,浙江看到美丽的极光 D.出现磁暴现象,指南针出现剧烈的震动6.试推断,太阳黑子数目第24次峰值年及造成的主要影响是()A.2014年,亚热带地区温度降低B.2011年,粮食全面减产C.2014年,太阳常数发生异常D.2011年,北半球降水量剧增【答案】5.D6.C【解析】【5题详解】太阳活动可以干扰地球高空的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A错误;太阳活动异常的年份会导致气候异常,有的地方降水增多,有的地方降水减少,有的地方粮食产量增加,有的地方粮食产量减少,B错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轰击”高层大气,会在两极地区产生极光,C错误;当太阳活动产生时,会扰动地球磁场,出现磁暴现象,会使得指南针出现剧烈的震动,甚至失灵,D正确。所以选D。【6题详解】太阳黑子的活动周期平均为11年,第25次太阳活动将在2025年达到顶峰,由此推断第24次太阳活动顶峰大约发生在2014年。太阳黑子数目增多会使地球上的极端天气增多,温度变化、粮食产量、降水量可能与太阳活动有关,但其影响的正负相关性存在区域差异,太阳活动强烈的时候,太阳常数会发生异常,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点睛】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有:扰乱地球大气层,使地面的无线电短波通讯受到影响,甚至会出现短暂的中断;高能带电粒了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使磁针剧烈颤动,不能正确指示方向;当高能带电粒子流高速冲进两极地区的高空大气层时,会产生极光现象;引发自然灾害,比如地震、水旱灾害等。7.读西藏至准噶尔(沿85°E)的地形与莫霍面剖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莫霍面是一条水平直线B.莫霍面是地壳和岩石圈分界线C.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减小D.总体上,海拔越高莫霍面分布越深【答案】D【解析】【详解】读图可知,莫霍界面在不同区域的深度不同,是一条曲线,A错误。莫霍界面是地壳与地幔的分 界线,岩石圈包括地壳与上地幔顶部,B错误。在莫霍面,纵波速度突然增大,C错误。由图可知,海拔越高,莫霍面下凹,海拔越低,莫霍面上凸,总体上,海拔越高莫霍面分布越深,D正确,故选D。北京时间2021年10月2日6时48分,四川乐山市犍为县(29.25°N,103.96°E)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0千米。下图为“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8.岩石圈()①包含地壳及上地幔②位于软流层以上③由坚硬的岩石组成④包括水圈的全部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9.此次地震的震源最可能位于()A.Ⅱ圈层B.Ⅳ圈层C.莫霍界面以下D.古登堡界面以下10.关于图中各圈层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A.Ⅰ圈层的根本热源是地面辐射B.Ⅲ圈层存在形式全部为液态C.Ⅱ圈层是岩石圈D.Ⅳ圈层为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答案】8.C9.A10.D【解析】【8题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由坚硬的岩石组成,软流层以上的地球内部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②③正确,①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9题详解】根据材料,此次地震发生在四川,震源深度为10千米,震源应位于地壳,根据图中信息,II圈层为岩石圈,Ⅳ圈层地核(外核),A正确,B错误;莫霍界面以下为地幔,古登堡界面以下为地核,CD错误。故选A。【10题详解】Ⅰ圈层为大气圈,根本热源是太阳辐射,A错误;Ⅲ圈层为水圈,由固态、液态、气态水体组成,B错误;Ⅱ圈层是地壳,岩石圈的一部分,C错误,Ⅳ圈层为外核,由液态或熔融状态物质组成,D 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内部被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部分。软流层又叫软流圈,位于上地幔上部岩石圈之下,深度在80-400km之间,是一个基本上呈全球性分布的地内圈层。软流层一般被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2023年5月,浙江渔民在杭州湾滩涂发现中华鲎(图b)。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出现在地球上。图a为地质年代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1.鲎出现在地球上的地质年代是()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12.下列地球演化历史特点,发生在中生代的是()A.蕨类植物繁盛B.出现三叶虫C.哺乳动物繁生D.恐龙大繁生【答案】11.B12.D【解析】【11题详解】由材料“鲎有“生物活化石”之称,早在距今4亿年左右就生活在地球上”,可知其生活年代约为4亿年左右,再根据地质年代示意图可知,2.52-5.41亿年为古生代,推知鲎出现的地质年代是古生代,B正确,ACD错误,故选B。【12题详解】蕨类植物在古生代泥盆纪、石炭纪繁盛,A错误;三叶虫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在古生代早期达到顶峰,此后逐渐减少至灭绝,B错误;哺乳动物繁生在新生代,C错误;恐龙大繁生主要出现在中生代,D正确,故选D。【点睛】地球上的生命,从最原始的无细胞结构状态进化为有细胞结构的原核生物,从原核生物进化为真核单细胞生物,然后按照不同方向发展,出现了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植物界从藻类到裸蕨植物再到蕨类植物、裸子植物,最后出现了被子植物。动物界从原始鞭毛虫到多细胞动物,从原始多细胞动物到出 现脊索动物,进而演化出高等脊索动物──脊椎动物。脊椎动物中的鱼类又演化到两栖类再到爬行类,从中分化出哺乳类和鸟类,哺乳类中的一支进一步发展为高等智慧生物。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示意图”,近年来,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3.关于石钟乳的形成原因是()A.流水侵蚀作用B.化学沉积作用C.化学溶蚀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14.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可能是()①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②火山喷发③游客的呼吸④碳酸钙沉积时所释放的二氧化碳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答案】13.B14.D【解析】【13题详解】钟乳石的形成过程需要从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生成碳酸钙沉积等方面回答。含有丰富碳酸氢钙的地下水,由溶洞顶部渗漏下来时,由于温度升高、压力减少,水中二氧化碳逸出,生成碳酸钙沉积在溶洞顶部,形成钟乳石。因此属于流水的化学沉积作用,B正确,ACD错误。故选B。【14题详解】读图,可知,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主要有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地下河(水)中碳酸钙沉积释放;根据材料信息“随着溶洞的旅游开发及该地区的工矿城市建设,溶洞的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二氧化碳浓度上升,地下河水位下降等”可知,溶洞中二氧化碳的来源,还有游客的呼吸;洞外空气中二氧化碳进入洞内积累等,①③④正确;溶洞保持完好,说明没有火山喷发活动,②错误。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喀斯特地貌:在适当条件下,可溶性岩石的物质溶于水并被带走,或重新沉淀,从而在地表和地下形成形态各异的地貌,统称为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又称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的类型:地表喀斯特地貌主要有:溶沟、洼地、峰林等;地下喀斯特地貌:以溶洞为主。海坛岛是福建省第一大岛,海滩、海蚀柱、海蚀崖、海蚀台地等奇特地貌应有尽有,堪称海岸地貌博物馆(如图a)。图b示意海坛岛某处海岸地貌,③地为滨海沙滩。完成下面小题。15.如果④可以一直存在,长期来看,②与④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A.逐渐变近B.逐渐变远C.先变远,后变近D.先变近,后变远16.海坛岛③地沙滩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B.流水沉积C.海浪侵蚀D.海浪沉积【答案】15.B16.D【解析】【15题详解】②处为海蚀穴,随着海浪侵蚀作用的不断进行,其位置会向陆地方向后退,如果④可以一直存在,长期来看,②与④之间距离的变化趋势是逐渐变远,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16题详解】风力沉积地貌一般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海坛岛在我国东南沿海,气候湿润,A错误;图中没有显示河流,主要外力作用不是流水沉积,B错误;③处沙丘是沉积地貌,不是侵蚀作用形成的,C错误;③处附近有海面,海浪往陆地运动过程中,将携带的泥沙沉积至海岸,D正确。故选D。【点睛】不同外力作用的空间分布规律及相应的地貌:(1)干旱、半干旱地区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力侵蚀地貌和风力堆积地貌。(2)湿润、半湿润地区流水作用显著,多流水侵蚀地貌和流水沉积地貌。(3)高山地区多冰川作用,多角峰、冰斗、“U”型谷、冰碛丘陵等地貌。(4)沿海地区多海浪作用,常见海蚀柱、海蚀崖和沙滩等地貌。大气对流层顶的海拔由赤道至极地逐渐下降。国外某科研团队研究发现,北半球对流层顶的海拔从1980年至2020年间逐渐上升,2001年至2020年上升速度加快。完成下面小题。17.该科研团队研究对流层顶海拔的上升,需要的对流层数据有() ①气压②温度③湿度④氧离子数量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8.对流层顶海拔上升主要原因可能是()A.对流层温室气体的增多B.流星对地球大气的干扰C.冰川融化D.高层大气的厚度变薄【答案】17C18.A【解析】【17题详解】大气垂直分层划分的主要依据是大气的温度、运动状况和密度,其中大气运动状况与气压、气温关系密切,空气湿度与密度相关性强,与氧离子关系不大,①②③正确,④错误,C正确,ABD错误。故选C。【18题详解】由于对流层温室气体的增多,全球气候变暖趋势显著,大气对流运动更为旺盛,使对流层顶海拔上升,A正确;冰川融化会使得海平面上升,但是对对流层气温影响较小,C错误;流星主要出现在高层大气,高层大气厚度对对流层没有影响,BD错误。故选A。【点睛】大气自下而上分别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对流层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对流运动显著,对流运动越旺,对流层越厚。热反射涂层材料是指涂覆在物体外表面,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从而可降低物体表面及内部温度的一种功能性材料。目前,热反射涂层材料也被用于覆盖沥青路面。下图为沥青路面热反射涂层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9.沥青路面涂覆热反射涂层可以增强()A.太阳辐射B.地面反射C.大气辐射D.大气反射20.城市道路热反射涂层技术的广泛使用能够()A.缓解热岛效应B.增加空气湿度C.增大城市风速D.增大昼夜温差【答案】19.B20.A 【解析】【19题详解】由材料可知,热反射涂层材料对太阳辐射具有高反射率,可降低物体表面及内部温度。沥青路面涂覆热反射涂层可以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反射,进而降低路面的温度,B项正确;涂覆热反射涂层不会影响太阳辐射,A项错误;大气辐射与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有关,沥青路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则地面辐射减弱,大气辐射也会减弱,C项错误;大气反射主要和云层等有关,D项错误。故选B。【20题详解】结合上题分析可知,城市道路涂覆热反射涂层,可以增强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进而降低城市道路地面的温度,起到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作用,A项正确;该项技术的广泛使用可以降低城市白天地面温度,从而减小昼夜温差;由于城市温度的降低,使城郊之间的气压差异减弱,使热力环流减弱,能够减小城市风的风速,但对城市空气湿度影响不大,B、C、D项错误。故选A。【点睛】热力环流是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它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如果地面受热多,近地面空气膨胀上升,这样,近地面的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上升的空气到上空聚集起来,使上空的空气密度增大,形成高气压。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是由于地面的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二、选择题Ⅱ(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2022年11月8日,我国大部分地区夜空上演了“月全食+红色月亮”的奇观。如下图所示,当月球、地球、太阳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整个月球全部在地球的影子里,便形成了月全食。完成下面小题。21.图示天文现象最可能发生的时间是农历()A.初一B.初七C.十五D.廿二22.下列关于此次红色月亮的说法,正确的是()A.全球皆可观测到B.显现红色是由于极光的影响C.显现红色是由于地球大气的散射作用D.显现红色是由于地球大气的反射作用【答案】21.C22.C【解析】 【21题详解】由材料可判断此时发生了月全食,此时地球位于月球与太阳之间,且月球的昼半球正对地球,故地球上看到的月相应为满月,时间为农历十五,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22题详解】夜间在一定的区域可观测到红色月亮,A项错误;极光是太阳活动产生的高能带电粒子使得地球两极地区的空气电离的现象,与红色月亮无关,B项错误、由所学知识可知,月球表面没有大气层,月球本身不会发光,是反射的太阳光,结合红色月亮发生时地球、太阳、月球的位置,推测红色月亮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散射作用有关,C项正确;反射作用不会出现红色月亮,D项错误。所以选C。【点睛】月全食是月食的一种,当月亮、地球、太阳完全在一条直线上的时候,地球在中间,整个月亮全部走进地球的影子里,月亮表面变成暗红色,形成月全食。福建平潭岛东北部的沙地底村北部分布着一座巨大沙丘,沙丘虽与村庄近在咫尺,但沙丘却从不移动,形成“沙不袭村,村不毁沙,人沙和平共处”的地理奇观。沙丘上长有稀疏的植被,覆盖一些黑色碎石,图a为游客拍摄的沙丘景观图,图b为沙丘附近地形地貌图。岛上常年盛行东北风,风力达六、七级。完成下面小题。23.该沙丘的沙源最可能来自()A.从内陆来的气流的搬运B.海滨的沙滩C.岩石就地破碎D.人为堆积24.形成该沙丘的直接原因最可能是()A.海水堆积B.流水堆积C.风力侵蚀D.风力堆积【答案】23.B24.D【解析】【23题详解】由材料分析可知,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B 正确。该地区气候湿润,如果岩石风化,其风化物经长时间生物作用应形成土壤而不是沙丘,C错误。人们不会在村庄附近堆积巨大的沙丘,D错误。内陆地区离平潭岛距离遥远,且东南地区气候湿润,风沙天气少,沙源来自内陆的可能性小,A错误。故选B。【24题详解】该沙丘的形成主要是因为该地区盛行的东北风,搬运海滨沙滩的泥沙遇到君山阻挡,气流抬升风力减弱,最终泥沙原地下沉,风力堆积而形成,D正确。海水堆积和流水堆积不能直接形成沙丘,AB错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风蚀地貌,沙丘为风积地貌,C错误。故选D。【点睛】风成地貌一般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风力堆积形成的地貌有:黄土高原、沙丘、沙垅等。风力侵蚀形成的地貌有:雅丹地貌、风蚀城堡、风蚀洼地、风蚀柱等。25.大理洱海盆地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南边缘地区,海拔高度差异悬殊。某日天气预报大理天气晴朗无风,但午后游客在洱海东部的A地感觉有风吹过,到B地时风力明显增强,B地风力明显增强的原因是()A.谷风和湖风叠加B.山风和陆风叠加C.山脉阻挡作用小D.地表温度差减小【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白天时,洱海和陆地海陆差异明显,洱海比热容较大,升温速度较慢,温度相对较低,气压值较高;陆地比热容较小,升温速度快,温度相对较高,气压值较低。因此近地面风由洱海吹向陆地,B地附近风由洱海吹向陆地,为湖风,同时B地位于山地一侧,白天山谷地区由于受热不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吹谷风,此时湖风和谷风叠加,风力明显增强,A选项正确,排除B选项;山脉存在使本地山谷风增强,就局地风而言阻挡作用发挥并不明显,与其关联性小,排除C选项;地表温差小,风力减弱,与题干不符,排除D选项。故选A选项。非选择题部分三、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5分)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图a为宇宙天体系统示意图,图b为太阳系局部图(乙代表小行星带)。 ____材料二我国古代科学典籍《梦溪笔谈》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治平元年(1064年),常州日禺时,天有大声如雷,乃一大星,几如月,见于东南。少时而又震一声,移著西南。又一震而坠在宜兴县民许氏园中。远近皆见,火光赫然照天,许氏藩篱皆为所焚。是时火息,视地中有一窍如杯大,极深。下视之,星在其中,荧荧然。良久渐暗,尚热不可近。又久之,发其窍,深三尺余,乃得一圆石,犹热,其大如拳,一头微锐,色如铁,重亦如之”。(1)写出图a中序号表示的天体系统名称:①____,②____。(2)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____,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____。(3)图b中甲行星的名称是____。丙行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____。(4)材料二中的文字叙述了____现象的全过程。【答案】26.①.太阳系②.河外星系27.①.月球②.太阳28.①.火星②.自西向东29.流星【解析】【分析】本题以宇宙天体系统示意图和太阳系局部图为材料设置题目,涉及天体和天体系统、八大行星的公转方向等知识点,考查学生对相关内容的掌握程度。【小问1详解】①天体系统在银河系以内,级别低银河系一个系统,结合其与其他恒星系并列可知为太阳系;②与银河系并列,按其级别可知是河外星系(星系)。【小问2详解】距离地球最近的自然天体是月球,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小问3详解】小行星带在火星和木星之间,其中图b中甲行星的名称是火星。丙行星木星绕日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小问4详解】 闯入地球大气层的流星与大气剧烈摩擦燃烧,降落到地面形成陨石。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河流地貌指河流作用于地球表面所形成的各种侵蚀、堆积形态的总称,包括沟谷等河流侵蚀地貌和冲积平原、三角洲等河流堆积地貌,图a为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材料二黄河入海口渤海湾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图b为黄河流域某河段地貌景观图。(1)图b中甲区域的河流地貌类型____,甲区域地貌对应于图a①②③中的____,其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2)图b中流经A、B两城市附近河流流速A____B(大于/等于/小于),请根据AB两城市附近的沉积物的特征写出两条判断依据____。(3)黄河三角洲是我国面积增长最快的三角洲,分析其增长速度快的自然原因。【答案】27.①.冲积扇##洪积扇②.①③.流水堆积##流水沉积##流水冲积28.①.大于②.由A到B颗粒物越来越小,沉积厚度越来越小29.黄河下游含沙量大,河流输沙量大;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河流分叉,再加上海水顶托作用,流速非常缓慢,泥沙沉积显著;入海口处水域封闭,海浪侵蚀作用弱。【解析】【分析】本地以河流流域地貌示意图以及黄河流域某河段地貌景观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堆积地貌,水循环环节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评价能力、读图分析能力,体现了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甲区域位于太行山山前位置,由于地势低平,流速减缓,泥沙堆积形成冲积扇或洪积扇,主要的外力作用为流水堆积(沉积)作用。①地位于河流出山口,会形成冲积扇地貌。【小问2详解】根据图中信息可知,从A到B泥沙颗粒物粒径越来越小,沉积物厚度越来越少,流速越慢沉积物颗粒越 细,因此,从A到B河流流速越来越慢。小问3详解】黄河中游河段流经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沙量大,进入下游泥沙多,河流输沙量大;根据材料信息“海底平坦,多为泥沙和软泥质”可知,黄河入海口处地形平坦,河流流速较慢,河道多分叉,再加上河流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河流流速降低,泥沙沉积下来,形成三角洲地貌;根据材料信息“黄河入海口渤海湾是一个近封闭的内海,被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环抱”可知,该海域相对封闭,受到海浪的侵蚀作用较小,三角洲发育较快。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绿绒嵩生长于我国横断山区海拔3000米至4000米以上的流石滩和冰川前缘,花色多样,花朵看起来十分的柔弱,但是它的生命力却十分的顽强,可以适应严寒的气候环境。材料二图a为游客拍摄到的绿绒嵩景观图,图b示意滇西北横断高山区6月份绿绒蒿花瓣因特定开合状态所呈现的环境与花内的温度变化走势。(1)滇西北横断高山区的海拔比同纬度浙江北部地区____(高/低),6月份日最低温比同纬度浙江北部地区____(高/低),根据其海拔特点,运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分析滇西北日最低温特点的成因____。(2)根据图b温度变化走势,推断绿绒蒿花瓣开合状态是____(开/合)。(3)相较于环境昼夜温差大小,绿绒嵩花瓣内昼夜温差有何特点?结合第(2)题花瓣开合结论,阐述该特点的形成过程。【答案】28.①.高②.低③.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作用弱;大气逆辐射弱29.合30.花瓣内昼夜温差小于环境昼夜温差。白天,花瓣闭合可以减少到达花瓣内的太阳辐射,使花瓣内升温速度慢于环境升温速度;夜晚,花瓣闭合可以减少花瓣内热量散失,使花瓣内降温速度慢于环境降温速度。【解析】【分析】本题以绿绒蒿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大气的受热过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 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小问1详解】横断山区海拔3000至4000米,同纬度浙江北部地区靠近长江三角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滇西北横断高山区的海拔较高。海拔高,气温低,横断高山区的日最低温比同纬度浙江北部平原地区较低。大气的直接热量来源是地面辐射,横断高山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作用较弱,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弱,气温低。【小问2详解】绿绒蒿花瓣打开时,内外热量交换充分,温差小,花瓣闭合时,内外热量交换少,温差大,图中环境温度与花内温度温差较大,花瓣呈闭合状态。【小问3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地理
发布时间:2023-12-02 12:00:02 页数:15
价格:¥2 大小:2.61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