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生物试题(解析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4
2
/24
剩余22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三)生物学本试题卷包括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广告语或生活认知无科学性错误的是()A.服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您的宝宝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B.来自深海生物的稀有核酸片剂,满足您对特殊核酸的需求C.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多多食用有益健康D.XX牌口服液含有丰富的N、P、Zn等大量元素【答案】A【解析】【分析】组成细胞的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等,微量元素有:Fe、Mn、Zn、Cu、Mo、B等。【详解】A、维生素D有助于钙的吸收、储存及利用。鱼肝油富含维生素D有助于婴幼儿骨骼健康,促进骨骼发育,A正确;B、核酸片剂在人体的消化道被分解成核苷酸,不能满足人对特殊核酸的需求,B错误;C、胆固醇存在于动物细胞的细胞膜上,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不宜过多摄入,过多摄入会造成血管堵塞,对健康不利,C错误;D、N、P是大量元素,Zn是微量元素,D错误。故选A。2.秸秆的纤维素经酶水解后可作为生产生物燃料乙醇的原料。生物兴趣小组利用自制的纤维素水解液(含5%葡萄糖)培养酵母菌并探究其细胞呼吸(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开始时向甲瓶中加入溶有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以便检测乙醇生成 B.乙瓶的溶液由黄色变成蓝色,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C.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D.实验中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可以提高乙醇最大产量【答案】C【解析】【分析】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详解】A、应在充分反应后(葡萄糖消耗完),从甲瓶中取适量滤液,加入重铬酸钾以便检测乙醇生成,因为葡萄糖也能与酸性的重铬酸钾发生反应,A错误;B、乙瓶的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表明酵母菌已产生了CO2,B错误;C、用对比实验法(有氧和无氧条件)可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类型,仅根据该实验结果不能完全确定酵母细胞呼吸的方式,C正确;D、由于培养液中葡萄糖的含量一定,因此增加甲瓶的酵母菌数量不能提高乙醇最大产量,D错误。故选C。3.脂滴是酵母菌细胞内的一种膜性细胞器,是储存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等物质的主要场所,分布于水果表面的海洋红冬孢酵母能分泌多糖裂解酶,可以分解果肉细胞细胞壁中的果胶等成分。研究发现在饥饿诱导下,酵母菌细胞内会形成多个自噬体囊泡,它们与液泡融合后,囊泡中的内含物被降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能推测出脂滴膜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B.脂滴与酵母菌细胞的能量供应有关C.多糖裂解酶在酵母菌的内质网中合成D.酵母菌的液泡中可能含有多种水解酶【答案】C【解析】【分析】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因此磷脂在形成生物膜时是呈双层排布的,因此生物膜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根据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的特性,可知细胞内包裹甘油三酯、胆固醇酯的脂滴膜最可能由单层磷脂分子构成。【详解】A、脂滴是是储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等物质的主要场所,由于磷脂分子头部亲水,尾部疏水,故推测脂滴膜由一层磷脂分子构成,A正确;B、脂滴是是储存甘油三酯和胆固醇酯等物质的主要场所,甘油三酯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故脂滴与酵母 菌细胞的能量供应有关,B正确;C、多糖裂解酶的本质是蛋白质,故多糖裂解酶在酵母菌的核糖体上合成,C错误;D、自噬体囊泡与液泡融合后,囊泡中的内含物被降解,推测酵母菌的液泡中可能含有多种水解酶,D正确。故选C。4.存在于海洋中的海洋牛筋菌被认为是目前已知最大的细菌之一。海洋牛筋菌的体长可达数厘米,外观类似于一条扭曲的牛筋。它们通常寄生在鱼类的肠道中,并利用鱼类排泄物作为营养来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海洋牛筋菌与支原体都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拟核等结构,体现了细胞的统一性B.海洋核污染可能会诱导海洋牛筋菌发生突变和基因重组C.海洋牛筋菌利用鱼的小肠细胞核糖体合成自身蛋白质D.海洋牛筋菌和鱼体细胞中均存在着DNA和RNA,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D【解析】【分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有细胞壁、细胞膜、拟核、核糖体等结构。【详解】A、支原体无细胞壁,A错误;B、突变包括染色体变异和基因突变,海洋牛筋菌无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B错误;C、细菌均利用自己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C错误;D、海洋牛筋菌和鱼体细胞中均存在着DNA和RNA,遵循相同的碱基互补配对原则,D正确。故选D。5.研究人员将红色玫瑰花瓣细胞制成的同等大小的原生质体(去除细胞壁后剩余结构的总称)均分为五组,分别放入以下四种溶液(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且低于细胞液浓度)和蒸馏水中,观察溶液和蒸馏水变色所需要的时间(单位:分钟),结果如下图: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玫瑰花瓣原生质体对氯离子的吸收速率可能小于醋酸根离子 B.玫瑰花瓣细胞的细胞膜上运输甘油的载体比运输乙醇的载体少C.从实验开始至细胞破裂,在氯化铵溶液中发生破裂的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最大D.实验结果说明,玫瑰花瓣细胞原生质体对乙醇的需求最大【答案】A【解析】【分析】原生质层由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二者之间的细胞质组成;原生质体是指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之后的所有结构;根据题意分析可知:红色玫瑰花瓣细胞制备的原生质体放入不同等渗溶液中,溶质分子会进入细胞,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而细胞内渗透压升高又导致吸水膨胀,最终导致原生质体发生破裂,而出现溶液和蒸馏水变色现象。【详解】A、同种细胞的原生质体,吸水量越大,原生质体吸水发生破裂引起溶液变色所需时间越短,表格中原生质体在氯化铵溶液中变色的时间长于在醋酸铵溶液中,说明花瓣细胞对氯离子的吸收速率可能小于醋酸根离子,醋酸根离子吸收速率快,细胞液的溶质增多速率更快,细胞吸水更快,破裂使得外界溶液变色时间更短,A正确;B、甘油和乙醇是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的,不需要载体蛋白,B错误;C、同种细胞的初始体积及膜的流动性等性质接近,因此在各溶液中发生破裂的细胞体积变化基本一致,C错误;D、实验说明乙醇进入细胞的速率较快,但不代表细胞对乙醇需求高,只能说明乙醇更容易进入细胞,D错误。故选A。6.关于酶的催化机制,“过渡态理论”认为反应过程中,底物需要经过一个中间的过渡状态,然后才转化成产物。酶与底物的结合可以促进底物形成过渡态,过渡态和酶紧密结合,降低反应活化能,反应速率加快。以下依据中不支持该理论的有()A.在酶促反应进程中,确实有高能量的中间状态存在B.用底物类似物作为抗原,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够催化反应的进行C.酶与底物过渡态的亲和力要远大于酶与底物或产物的亲和力D.使用底物过渡态类似物作抑制剂,抑制率小于底物类似物抑制剂【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作用机理是能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酶的特性:①高效性:酶能显著降低反应活化能,加快反应速率;②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③酶的作用条件温和。 【详解】A、底物需要经过一个中间的过渡状态,然后才转化成产物,酶与底物的结合可以促进底物形成过渡态,过渡态和酶紧密结合后,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因此在酶促反应进程中,确实有高能量的中间状态存在,之后才会降低反应活化能,A正确;B、用底物类似物作为抗原,诱导产生的特异性抗体能与底物类似物特异结合,形成过渡态,能够催化反应的进行,支持该理论,B正确;C、酶与底物过渡态的亲和力要远大于酶与底物或产物的亲和力,支持过渡态和酶紧密结合,C正确;D、过渡态能和酶紧密结合,使用底物过渡态类似物作抑制剂,抑制率应该大于底物类似物抑制剂,D错误。故选D。7.马奶酒是利用鲜马奶发酵酿制而成的一种饮料。某些微生物能将马乳中的乳糖分解为半乳糖和葡萄糖,酵母菌则将这些单糖发酵为酒精。科研人员研究马奶酒酵母菌和野生型酵母菌的发酵情况,结果分别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发酵前期酒精浓度增长较慢,此时期酵母菌增殖速度可能较快B.马奶酒酵母菌优先利用半乳糖发酵,野生型酵母菌优先利用葡萄糖进行发酵C.推测野生型酵母菌比马奶酒酵母菌能更好地适应富含乳糖的生活环境D.快速产酒精阶段,马奶酒酵母菌能同时快速利用葡萄糖和半乳糖【答案】C【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H],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是[H]与氧气反应形成水,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与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相同,都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H],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H]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是乳酸,发生在细胞中基质中。【详解】A、从图中可以看出,前期酵母菌降糖缓慢,酒精浓度增长较慢,原因可能是此时发酵容器中有一定量氧气,酵母菌通过有氧呼吸提供大量能量以迅速增殖,A正确; B、据图可知,左图中半乳糖先下降,右图中葡萄糖先下降,说明马奶酒酵母菌优先利用半乳糖发酵,野生型酵母菌优先利用葡萄糖进行,B正确;C、由实验结果可知,马奶酒酵母菌与野生型酵母菌的营养利用方式有所不同,即马奶酒酵母菌能够利用半乳糖进行快速发酵,故可推测马奶酒酵母菌比野生型酵母菌能更好地适应富含乳糖的生活环境,C错误;D、在快速产酒精阶段,马奶酒酵母菌组葡萄糖和半乳糖均快速下降,说明马奶酒酵母菌能同时快速利用葡萄糖和半乳糖,D正确。故选C。8.某些癌细胞中多药耐药(MDR)基因高度表达后,会使这些癌细胞对化疗药物抗性增强。MDR基因表达产物是糖蛋白(P-gp),该蛋白位于细胞膜上,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可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使细胞获得耐药性。而P-gp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较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人的染色体上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B.选用P-gp高亲和的药物治疗效果会更好C.化疗药物可提高MDR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D.P-gp转运药物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答案】B【解析】【详解】A、人和动物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这些基因存在于染色体上,A正确;B、选用P-gp高亲和的药物会导致药物更多得转运到细胞外,因而会导致治疗效果下降,B错误;C、题中显示,P-gp低水平表达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较高,说明MDR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存活比例高,即MDR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具有耐药性,而化疗药物的使用可对耐药性的癌细胞进行选择,因而化疗药物可提高MDR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比例,C正确;D、由于P-gp有ATP依赖性载体蛋白活性,说明将药物转运至细胞外需要载体协助,且消耗能量,所以转运方式为主动运输,D正确。故选B。【分析】糖蛋白的合成需要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的协调配合。糖蛋白(P-gp)位于细胞膜上有ATP依赖性跨膜转运活性,说明此蛋白的运输需要消耗能量。P-gp低水平表达的癌细胞内,某些化疗药物的浓度较高,说明化疗药物需要进入细胞内起作用,而MDR基因高度表达的癌细胞中化疗药物的浓度较低,因而具有耐药性。 9.拟南芥染色体组蛋白第三亚基中的4号赖氨酸甲基化会激活开花抑制因子(FLC)基因的表达,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会导致FLC基因沉默。适宜的低温刺激会使4号赖氨酸甲基化替换为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适宜的低温处理会解除FLC的抑制作用而促进开花B.低温通过改变组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影响FLC基因的表达C.拟南芥甲基化酶突变体的花期对温度的响应不同于野生型D.组蛋白的甲基化在不改变遗传信息的情况下增加了表型的多样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FLC是开花抑制因子,4号赖氨酸甲基化可以激活FLC基因的表达,而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会导致FLC基因沉默,从而促进开花;而低温也可促进开花。【详解】A、结合分析可知,4号赖氨酸甲基化可以激活FLC基因的表达从而影响开花,而适宜的低温刺激会使4号赖氨酸甲基化替换为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从而使FLC基因沉默,对于开花抑制的作用解除,进而促进开花,A正确;B、据题意可知,4号、9号和27号赖氨酸甲基化影响FLC基因表达,该过程并未改变氨基酸序列,B错误;C、甲基化是遗传物质不发生改变的前提下发生的性状改变,拟南芥甲基化酶突变体的花期对温度的响应不同于野生型,C正确;D、组蛋白的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表观遗传在不改变遗传信息的情况下增加了表型的多样性,属于可遗传变异,D正确。故选B。10.等位基因(A/a)位于某种昆虫的常染色体上,该种昆虫的一个数量非常大的种群在世代传递过程中,a基因的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曲线Ⅰ、Ⅱ、Ⅲ分别代表AA、aa、Aa的基因型频率B.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可以改变基因频率 C.A基因频率为0.5时,AA、aa的基因型频率为0.25D.该昆虫种群基因型频率发生了改变,说明该种群在进化【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图中曲线可知,曲线Ⅰ随a基因频率的增大而下降,对应AA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Ⅱ随a基因频率的增大而增大,对应aa基因型频率的变化,曲线Ⅲ对应Aa基因型频率的变化。【详解】A、当a的基因频率为0时,A基因的基因频率为1,AA的基因型频率为1,因此曲线Ⅰ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当a基因频率为1时,aa的基因型频率为1,因此曲线Ⅱ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则Ⅲ代表Aa的基因型频率,A正确;B、突变、自然选择、迁入和迁出等可以改变基因频率,随机交配不改变基因频率,B正确;C、A基因频率为0.5时,a基因频率为0.5,由图可知Aa的基因型频率为0.5,且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相等,都为0.25,C正确;D、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该种群a基因的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说明了该种群在进化,D错误。故选D。11.苯丙酮尿症是由pH基因编码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已知人群中染色体上pH基因两侧限制性内切酶MspⅠ酶切点的分布存在两种形式(下图1)。一对夫妻婚后生育了一个患有苯丙酮尿症的孩子,②号个体再次怀孕(下图2)。为确定胎儿是否正常,需要进行产前诊断,提取该家庭所有成员的DNA经MspⅠ酶切后进行电泳分离,并利用荧光标记的pH基因片段与酶切片段杂交,得到DNA条带分布情况如图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体现了基因对性状的直接控制B.推测④号个体一定是pH基因杂合体C.图3中DNA条带分布图应出现4kb条带D.若再生一个孩子,其DNA经处理后同时含19kb、23kb的条带的概率为1/2【答案】D 【解析】【分析】1、根据题意和图2分析可知:③为患病女孩,而其父母正常,说明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①、②、③号分别为杂合子、杂合子、隐性纯合子。2、根据题意和图3电泳DNA条带分布情况可知,①号个体体内含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一条含有正常PH基因,一条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③号个体体内含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都是异常隐性PH基因;一条来自①号个体,一条来自②号个体;②、④号个体体内含有一条23Kb的DNA条带,一条19Kb的DNA条带。由此可知,②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一定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则19Kb的DNA条带就含有正常PH基因。④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应该来自①号个体,所以可能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也可能含有正常pH基因,19Kb的DNA条带来自②号个体,就含有正常PH基因,所以④号个体可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概率各为1/2。【详解】A、苯丙酮尿症是由于苯丙氨酸羟化酶异常引起的一种遗传病的,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间接控制,A错误;B、①号个体体内含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一条含有正常PH基因,一条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③号个体体内含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都是异常隐性PH基因;一条来自①号个体,一条来自②号个体;②、④号个体体内含有一条23Kb的DNA条带,一条19Kb的DNA条带。由此可知,②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一定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则19Kb的DNA条带就含有正常PH基因。④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的DNA条带应该来自①号个体,所以可能含有异常隐性PH基因,也可能含有正常pH基因,19Kb的DNA条带来自②号个体,就含有正常PH基因,所以④号个体可为显性纯合子或杂合子,B错误;C、含有3个限制酶MspⅠ酶切点的23kbDNA酶切后,4kb条带因不含pH基因,不能与标记基因杂交从而显示出来,C错误;D、①号个体体内含有两条23Kb的DNA条带,②号个体体内含有的23Kb和19Kb的DNA条带,若再生一个孩子,其从②号个体获得19Kb的DNA条带的概率是1/2,①号个体一定提供23kb的条带,故其DNA经处理后同时含19kb、23kb的条带的概率为1/2,D正确。故选D。12.为体外培养某肝癌晚期小鼠的细胞,配制含有5mmol/L葡萄糖的培养液模拟小鼠细胞的体液环境,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A.静脉输入白蛋白配合利尿剂可快速缓解肝癌晚期小鼠腹部组织水肿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C.培养液再加入5mmol/L葡萄糖溶液后渗透压不变D.1mol/LNaCl溶液和1mol/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大小相等 【答案】A【解析】【分析】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单位体积中溶质微粒的数目,溶质微粒越多,即溶液浓度越高,溶液渗透压越高。【详解】A、静脉输入白蛋白可提高血浆渗透压,促进组织液重新吸收回血浆,利尿剂有利于人体排出多余的水分,二者配合使用有利于消除组织水肿,A正确;B、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取决于血浆中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B错误;C、加入5mmol/L葡萄糖溶液后培养液的渗透压变大,C错误;D、1mol/LNaCl溶液渗透压大于1mol/L葡萄糖溶液的渗透压,D错误。故选A。二、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13.有丝分裂过程中SMC3蛋白在着丝粒区大量富集。研究者通过构建玉米SMC3基因突变体,观察野生型和突变体有丝分裂过程,部分结果如图(A、B同一时期,C、D同一时期)。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主要作用于图中A所处时期的下一个时期B.图中C所示的细胞中可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推测SMC3蛋白可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粘连D.图中A和C相比,同源染色体对数和核DNA分子数都相等【答案】C 【解析】【分析】题图分析,A、B处于同一时期,其细胞中含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的排列在细胞中,故处于有丝分裂前期;C、D处于同一时期,C图中的染色体都移向细胞两极,故CD期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详解】A、A图的染色体具有染色单体,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央,应该是有丝分裂前期,此时染色体和纺锤体形成,而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因而作用于有丝分裂的前期,即A时期,A错误;B、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而图示为有丝分裂过程,因此细胞中不会发生基因的自由组合,B错误;C、玉米SMC3基因突变体的B图中,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再根据题干信息“有丝分裂过程中SMC3蛋白在着丝粒区大量富集”,说明当SMC3蛋白存在时可维持姐妹染色单体间的粘连,C正确;D、A图示有丝分裂前期,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相同;C图是有丝分裂的后期,此时细胞还未完全分裂为2个,因此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故同源染色体的对数也加倍,A、C中的同源染色体对数不同,核DNA分子数相同,D错误。故选C。14.影响细胞呼吸的因素有内因和外因,其中外因有温度、水等,一些有毒的化学物质也会影响细胞呼吸。如一些事故现场泄漏出来的氰化物是一种剧毒物质,其通过抑制[H]与O₂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而陷入内窒息。下图以植物根尖为实验对象,研究氰化物对细胞正常生命活动的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由题意可推测氰化物通过减少运输K⁺的载体蛋白的合成来降低K+的吸收速率B.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Cl⁻的跨膜运输方式C.实验乙中4h后由于不能再利用氧气,细胞不再吸收K+D.叶肉细胞可通过光合作用合成ATP,氧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无影响。【答案】ACD【解析】【分析】分析甲图:细胞置于蒸馏水中,氧气消耗速率不变,当加入KCl后,氧气消耗速率先逐渐升高 后又逐渐降低,说明根尖吸收钾离子是需要能量的主动运输。分析乙图:在加入氰化物之前,钾离子的吸收速率不变,加入氰化物之后,钾离子的吸收速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详解】A、加入氯化钾后,氧气的消耗速率增加,氰化物的作用是抑制[H]与O2的结合,使得组织细胞不能利用氧,细胞呼吸产生能量受阻,耗能的主动运输被抑制,从而使K+吸收速率降低,A错误;B、结合图甲和图乙,不能判定植物根尖细胞吸收Cl-的跨膜运输方式,B正确;C、主动运输所需能量的供应不仅来自主动运输消耗氧气的环节,有氧呼吸第一、第二阶段以及无氧呼吸均可提供,细胞还是能吸收部分K+,C错误;D、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ATP不能用于叶绿体以外的生命活动,氰化物对叶肉细胞生命活动有影响,D错误。故选ACD。15.如图所示的染色体来自同一个二倍体生物,字母表示基因,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A.染色体1、2、3、4中可能有同源染色体B.染色体4、5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C.染色体1、2、3、4不可能在一个细胞中同时出现D.染色体2、4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联会【答案】ABD【解析】【分析】分析图示,可以判断其中1、2为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3、4也是分开的姐妹染色单体,在染色单体分开前应为同源染色体,5为非同源染色体。染色体4含有的基因是FGHK,对比染色体1、2、3、5,基因K可能来自5,5含有的基因是JmnO,J基因可能来自4,染色体4和5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详解】A、染色体1、2、3、4形态相似,含有相同的基因或具有显隐性关系的基因,它们中有同源染色体,A正确;B、染色体4含有的基因是FGHK,对比染色体1、2、3、5,基因K可能来自5,5含有的基因是JmnO, J基因可能来自4,染色体4和5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即在4和5之间发生了易位,B正确;C、在有丝分裂的后期,染色体1、2、3、4可同时出现在一个细胞中,C错误;D、染色体2、4可能为同源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可能会发生联会,D正确。故选ABD。16.科研人员用去除脑部保留脊髓的“脊蛙”为实验材料,进行反射活动相关实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分组处理实验结果甲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趾部皮肤左、右后肢均出现屈腿反射乙剥去后肢趾部部分皮肤,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去除皮肤的左后肢趾部左、右后肢均不出现屈腿反射丙破坏蛙左侧大腿的部分神经,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脊蛙”左后肢趾部皮肤左后肢无屈腿反射,右后肢有屈腿反射丁破坏脊髓,用1%的硫酸溶液刺激保留皮肤的左后肢趾部不出现屈腿反射戊用神经麻醉剂可卡因棉球处理脊蛙的某处坐骨神经(含传出神经纤维和传入神经纤维),过一会用稀硫酸刺激趾尖,无屈腿反射;再将蘸有稀硫酸的纸片贴在腹部脊蛙用后肢去挠被刺激的部位,过一段时间后,该动作消失A.乙组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B.由丙组结果推测最可能被破坏的是传入神经C.由戊组实验结果可推知可卡因先麻醉了传出神经纤维,再麻醉传入神经纤维D.实验证明只有保持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完整才可能完成反射活动【答案】AD【解析】【分析】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其结构基础是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部分构成。传入神经又叫感觉神经,能把外周的神经冲动传到神经中枢里。神经中枢在接受传入神经传来的信号后,产生神经冲动并传给传出神经。传出神经又叫运动神经,把神经中枢产生的神经冲动传给效应器。2、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位于椎管里面,上端连接延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体 壁和内脏;脊髓里有许多简单反射的中枢;脊髓的结构包括位于中央部的灰质和位于周围部的白质;白质内的神经纤维在脊髓的各部分之间、以及脊髓与脑之间,起着联系作用。【详解】A、乙组剥去后肢趾部部分皮肤,皮肤中有感受器,后肢不出现屈腿反射的原因是感受器被破坏,A正确。B、丙组实验分析:刺激蛙左后肢,若左后肢不收缩而右后肢收缩,说明左后肢受到的刺激产生的兴奋,能传递到右后肢的效应器,但不能传递到左后肢的效应器,因此伤及的是传出神经,B错误;C、戊组实验分析:将含有一定浓度的可卡因棉球放在脊蛙的神经处,刺激趾尖无屈腿反射,说明可能是传入神经或传出神经被麻醉;这时将有稀硫酸的纸片放在腹部,出现搔扒反射,说明传出神经正常,再过一段时间,搔扒反射也消失,说明传出神经也被麻醉了,据此推测可卡因对坐骨神经麻醉的顺序为:先麻醉传入神经纤维(感觉神经),后麻醉传出神经纤维(运动神经),C错误;D、实验证明只有保持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完整才可能完成反射活动,任何位置破坏,都不能形成反射,D正确。故选AD。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三、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番茄植株不耐高温,其生长适宜温度和光照分别为15~32℃、500~800μmol。我国北方日光温室夏季栽培过程中常遭遇35℃亚高温并伴有强光辐射,会造成作物减产。(1)图1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PSⅡ中的色素吸收光能后,将H₂O分解,产生的物质有___________。据图1分析,建立类囊体薄膜两侧H⁺浓度差的过程有__________________。(2)为研究亚高温高光强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将番茄植株在不同培养环境下培养5天后测定相关指标如下表。 组别温度光照强度(μmol·m⁻²·s⁻¹)净光合速率(μmol·m⁻²·s⁻¹)气孔导度(mmol·m⁻²·s⁻¹)胞间CO₂浓度(ppm)Rubisco(酶)活性(U·mL⁻¹)对照组(CK)25℃50012.1114.2308189亚高温高光强组(HH)35℃10001.831.244861结合表中数据及图1,你认为净光合速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植物通常会有一定的应对机制来适应逆境。D1蛋白是PSⅡ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对维持PSⅡ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已有研究表明在高温高光强下,过剩的光能可使D1蛋白失活。研究者对D1蛋白与植物应对亚高温高光强逆境的关系进行了如下研究。①利用番茄植株进行了三组实验,1组的处理同(2)中的CK,3组用适量的SM(SM可抑制D1蛋白的合成)处理番茄植株并在亚高温高光强(HH)下培养。定期测定各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Pn)。实验结果如图2,请写出2组的处理: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解释植物缓解亚高温高光强抑制光合作用的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②Dcg蛋白酶位于类囊体腔侧,主要负责催化受损D1蛋白的降解。研究者通过抑制Dcg蛋白酶的活性,发现在亚高温高光强下番茄光合作用受抑制程度会加剧,结合上述研究结果和信息,请给出一种合理的解 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综合以上信息,提出一个改良番茄品种的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H+、O2、e-②.水的光解产生H+和NADPH的合成消耗H+(2)Rubisco酶活性的下降导致②和③(暗反应)的速率下降,NADPH和ATP含量增加,引起光反应减慢,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此时细胞呼吸速率可能加快(3)①.2组番茄植株在亚高温高光强(HH)下培养②.当用SM处理抑制D1蛋白合成后,在亚高温高光强下,3组比2组净光合速率下降得更明显,因此番茄植株通过合成新的D1蛋白以缓解亚高温高光强对光合作用的抑制(要有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才给分)③.Dcg蛋白酶的活性被抑制后不能降解失活的D1蛋白,导致新合成的D1蛋白不能替补受损的D1蛋白和修复PSⅡ的结构和功能(4)通过基因工程(或诱变育种)培育亚高温高光强下D1蛋白(或Dcg酶)高表达的植株【解析】【分析】(1)分析表格: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高温高光强组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isco活性都下降,胞间CO2浓度却上升。(2)分析坐标图:实验的自变量是番茄是否用SM处理、培养条件是否为亚高温高光强,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坐标曲线显示的净光合速率为1组>2组>3组。【小问1详解】分析图1可知,在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PSⅡ中的光合色素吸收光能后,将水光解为氧气和H+,同时产生的电子(e-)传递给PSⅠ,可用于NADP+和H+结合形成NADPH。导致类囊体薄膜两侧H⁺浓度差的过程有:水的光解产生H+和NADPH的合成消耗H+。【小问2详解】为研究亚高温高光强对番茄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光照强度。表中数据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亚高温高光组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Rubisco活性都下降,但胞间CO2浓度却上升,据此可知亚高温高光强条件下净光合速率的下降主要原因是:Rubisco酶活性的下降导致②和③(暗反应)的速率下降,NADPH和ATP含量增加,引起光反应减慢,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此时细胞呼吸速率可能加快。【小问3详解】①利用番茄植株进行的三组实验中,自变量是番茄是否用SM处理、培养条件是否为亚高温高光强,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1组的处理同(2)中的CK,在常温、适宜光照下培养,为对照组;3组用适量的可抑制D1蛋白合成的SM处理番茄植株并在亚高温高光强(HH)下培养,由此可知2组番茄植株不需要用SM处理并在亚高温高光强(HH)下培养。1组、2组的番茄植株均能正常合成D1蛋白,3组的番茄植株D1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图2显示的实验结果是:2组番茄植株的净光合速率低于1组、高于3组,说明亚高温高光强对净光合速率有抑制效应,而亚高温高光强对番茄植株净光合速率的抑制是因为抑制了D1蛋白的合 成,说明通过合成新的D1蛋白可以缓解亚高温高光强对光合作用的抑制。②由题意可知,D1蛋白是PSⅡ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对维持PSⅡ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失活的D1蛋白被降解后由新合成的D1蛋白来替换。Dcg蛋白酶的活性被抑制后不能降解失活的D1蛋白,导致新合成的D1蛋白不能替补受损的D1蛋白和修复PSⅡ的结构和功能,致使在亚高温高光强下番茄光合作用受抑制程度加剧。【小问4详解】D1蛋白是PSⅡ复合物的组成部分,对维持PSⅡ的结构和功能起重要作用。番茄植株可以通过合成新的D1蛋白来缓解亚高温高光强对光合作用的抑制;Dcg蛋白酶可催化受损D1蛋白的降解,使新合成的D1蛋白能及时替补受损的D1蛋白和修复PSⅡ的结构和功能。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基因工程(或诱变育种)培育亚高温高光强下D1蛋白(或Dcg酶)高表达的植株来改良番茄品种。18.最近我国科学家通过实验证实转录因子KLF5(是一类蛋白质)能诱导乳腺癌细胞IGFL2-AS1和IGFL1基因的转录。同时,在炎症因子TNFα刺激下,KLF5和IGFL2-AS1可以共同诱导IGFL1的表达,促进乳腺癌细胞增殖,作用机制如下图所示:(miRNA是真核生物中广泛存在的一种小分子RNA,可调节其他基因的表达)(1)据图可知,转录因子KLF5通过_______________(细胞结构)进入细胞核后能特异性识别基因的调控区,并与_______________酶结合启动基因IGFL2-AS1和IGFL1的转录过程。敲除KLF5基因的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将明显受到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2)经研究发现,miRNA在细胞中通常与核酸酶等蛋白结合成诱导沉默复合物(RISC-miRNA复合物),复合物活化后与靶RNA结合,产生RNA干扰(通过小分子RNA调控基因表达的现象)。结合上图分析,miRNA干扰的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据此推测,IGFL2-AS1基因转录的RNA竞争性地与miRNA结合会_______________(填“促进”或“抑制”)该过程,从而增强IGFL1的表达,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 (3)请结合上述信息,为研发治疗乳腺癌新药提供两种新思路: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核孔②.RNA聚合③.抑制(2)①.通过诱导RISC-miRNA复合物中的核酸酶活化后使IGFL1转录的mRNA降解,从而抑制其翻译过程②.抑制(3)设计抑制IGFL2-AS1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药物;设计抑制IGFL1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药物;或研制出抑制转录因子KLF5活性的药物;或研制出抑制(降低)炎症因子TNFa活性的药物(任答两点)【解析】【分析】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其中转录是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该过程主要在细胞核中进行,需要RNA聚合酶参与;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该过程发生在核糖体上,需要以氨基酸为原料,还需要酶、能量和tRNA。【小问1详解】核孔是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转录因子KLF5能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启动子是位于转录起始位点上游特殊的DNA序列,能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转录,进入细胞核后的转录因子KLF5能特异性识别基因的启动子,并与RNA聚合酶结合启动基因IGFL2-AS1和IGFL1的转录过程;由图可知,敲除KLF5基因后,乳腺癌细胞的转录和翻译受到抑制,故小鼠乳腺癌细胞增殖将明显受到抑制。【小问2详解】miRNA在细胞中通常与核酸酶等蛋白结合成诱导沉默复合物,由图可知,通过诱导RISC-miRNA复合物中的核酸酶活化后使IGFL1转录的mRNA降解,从而抑制其翻译过程;据此推测IGFL2-AS1基因转录的RNA竞争性地与miRNA结合会抑制上述过程,从而诱导乳腺癌细胞增殖。【小问3详解】结合上述信息,可通过设计抑制IGFL2-AS1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药物;设计抑制IGFL1基因表达(转录、翻译)的药物;或研制出抑制转录因子KLF5活性的药物;或研制出抑制(降低)炎症因子TNFa活性的药物来研发治疗乳腺癌新药。19.某动物的毛色同时受三对等位基因控制,当个体的基因型中每对等位基因都至少含有一个显性基因时(即D_E_F_)表现为褐色。育种专家筛选得到三个隐性突变体,突变体甲(ddEEFF)呈白色,突变体乙(基因型未知)也呈白色,突变体丙(DDEEff)呈灰色,利用上述三种突变体进行杂交实验,子代表型及比例如下表所示。实验杂交组合F₁表型F₂表型及数量 1乙×丙褐色褐色(271)灰色(89)白色(121)2甲×丙褐色褐色(241)灰色(119)白色(120)(1)由实验1可判断F₁中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_______________种,若用实验1的F₁进行测交实验,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其子代的表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下图为实验2杂交所得F₁的部分染色体示意图,基因F、f的位置已标出,在图中标出F₁中基因D/d可能的位置___________。(3)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确定D/d基因和E/e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__(填“一对”或“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判断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9.①.16②.褐色:灰色:白色=1:1:220.21.①.两对②.实验2可判断D/d基因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1可判断控制突变体乙的E/e基因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D/d基因和E/e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实验1F2表型及比例为褐色:灰色:白色=9:3:4,为9:3:3:1的变形,可判断F1产生了4种比例相同的配子,雌雄配子结合方式有16种。若用实验1的F1进行测交实验,即与ddeeff杂交,产生4种比例相同的基因型的子代,结合实验1F2表型为9:3:3:1的变形,测交子代表型及比例为褐色:灰色:白色=1:1:2。【小问2详解】 实验2F1的基因型为DdEEFf,F2表型为褐色:灰色:白色=2:1:1,所以D/d基因和F/f基因的遗传不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两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D、F在一条染色体上,d与f在一条染色体上,F2应该只有两种表型,与结果不符,所以D与f在一条染色体上,d与F在一条染色体上,具体位置如图所示。【小问3详解】实验2可判断D/d基因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D/d基因和E/e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即3对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则实验1不可能出现类似9:3:3:1的变形。实验1可判断控制突变体乙的E/e基因和F/f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实验2可判断D/d基因和F/f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D/d基因和E/e基因分别在两对同源染色体上。20.普通小麦是目前世界各地栽培的重要粮食作物,遗传学理论可用于指导农业生产实践。回答下列问题:(1)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导致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普通小麦的形成包括不同物种杂交和染色体加倍过程,如图所示(其中A、B、D分别代表不同物种的一个染色体组,每个染色体组均含7条染色体)。在此基础上,人们又通过杂交育种培育出许多优良品种。在普通小麦的形成过程中,杂种一是高度不育的,原因是___________。已知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条染色体。 (3)蓝粒小麦是小麦与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杂交得到的,其细胞中来自长穗偃麦草的一对4号染色体(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替换了小麦的一对4号染色体。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的和来自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互换。某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为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研究人员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仅考虑育性基因,亲本不育小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填“TT”或“Tt”)。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随机分配。F₃中基因型为hh的蓝粒不育株占比是_______________。F₄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F₄蓝色不育株体细胞中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符合育种要求。【答案】(1)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2)①.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无法形成配子②.42(3)①.Tt②.1/16③.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解析】【分析】育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和设计是为育种目的服务的。本育种过程的目的是获得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最好的方案是使T和E基因能够位于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据题目条件,一是T基因和E基因位于不同植物的染色体上,二是h基因纯合(hh)的个体可以诱导细胞中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联会配对,并发生交叉互换,得到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个体。【小问1详解】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在不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情况下,导致基因重新组合的途径有两条,分别是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导致染色单体上非等位基因重组和减Ⅰ后期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导致非等位基因重组。【小问2详解】杂种一是由一粒小麦(AA)和斯氏麦草(BB)杂交产生的,基因型为AB,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不能进行正常的减数分裂,无法形成配子,因此是不育的。杂种二是由拟二粒小麦(AABB )和滔氏麦草(DD)杂交产生的,基因型为ABD,染色体数目为7×3=21条。普通小麦是杂种二染色体加倍形成的多倍体,普通小麦体细胞中的有21×2=42条染色体。【小问3详解】据题意,亲本雄性不育小麦(HH)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所以其基因型为TtHH,仅考虑育性基因,亲本不育小麦的基因型是Tt。F2中的蓝粒不育株的4号染色体一条来自小麦,一条来自长穗偃麦草,其余染色体均来自小麦,为同源染色体,所以其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20个正常的四分体。不同来源的4号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随机分配,仅考虑T/t、E基因,若两条4号染色体移向一极,则同时产生基因型为TE和O(两基因均没有)的两种配子,若两条4号染色体移向两极,则产生基因型为T和E的两种配子,所以F2中的蓝粒不育株共产生4种配子。F2中的蓝粒不育株产生TE配子的概率为1/4,产生h配子的概率为1/4,所以F3基因型为hh的蓝粒不育株占比是1/4×1/4=1/16。在F3中,关于h的基因型为hh的个体,h基因纯合使4号染色体发生交叉互换,使T和E基因可以位于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其与小麦(HH)杂交,F4中的蓝粒不育株的T和E基因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t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与小麦(HH)杂交,后代表型及比例为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即F₄蓝色不育株体细胞中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符合育种要求。21.糖尿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常见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尿糖,可导致多种器官功能损害。糖尿病有1型和2型之分,1型由胰岛B细胞受损,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2型胰岛B细胞并未受损,能正常分泌胰岛素。2型糖尿病的成因和治疗是近年的研究热点。(1)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由于2型糖尿病患者常常较肥胖,有人提出2型糖尿病是一种肠道疾病,是因高糖高脂饮食,导致肠道内的一些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激素发生变化。为研究其成因,某研究组对大鼠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造糖尿病模型鼠,并检测其体内的一种肠源性激素(GLP-1)的水平。GLP-1作用机理如下图所示:GLP-1分泌后,一方面可以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方面可以促进肝细胞分泌FGF21,抑制_________________来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 (3)另有研究表明,口服葡萄糖比静脉注射葡萄糖引起更多的胰岛素分泌,回肠切除的大鼠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据此,有人提出假说,认为小肠后端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为验证该假说,研究者选择生理状况良好的同种大鼠若干,随机平均分为5组,检测血糖变化,其中部分进行高糖高脂饮食等诱导制成糖尿病模型大鼠。部分实验方案如下。组别对照组实验组编号12345大鼠种类及处理正常大鼠正常大鼠+假手术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请将上述实验方案补充完整,2号:____________________;5号:____________________。若以上五组小鼠的餐后血糖水平大小顺序为2>4>5>3=1,则支持该假说。(4)研究人员研发新一代降糖药物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根据上述作用机理推测,索马鲁肽_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治疗1型糖尿病,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2)①.促进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②.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3)①.糖尿病模型大鼠②.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GLP-1(4)①.不能②.索马鲁肽是GLP-1的类似物,降糖时主要作用于胰岛B细胞,1型糖尿病胰岛 B细胞受损,降低索马鲁肽的疗效【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GLP-1可增强胰岛素的合成和分泌,同时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岛素的作用是机体内唯一降低血糖的激素,胰岛素能促进全身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能促进糖原分解,并促进一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升高。【小问1详解】检测血糖最好在空腹时进行,要排除进食引起血糖升高的干扰。【小问2详解】图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可以看出GLP-1分泌后,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FGF21会抑制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阻止血糖上升,维持血糖稳定。两者的作用都是降低血糖,因此具有协同作用。【小问3详解】回肠切除的大鼠表面的葡萄糖转运蛋白的表达量明显下降,因此4号的血糖较正常大鼠高而比糖尿病小鼠低,作为对照,应该有正常大鼠、2号糖尿病模型大鼠、正常大鼠+假手术;小肠后端的内分泌细胞及其分泌的GLP-1对血糖的控制至关重要,要验证这一假说,第5组应设置为正常大鼠+切回肠手术+GLP-1,且血糖应较第4组低。若假说正确,即GLP-1有降低血糖的作用,则血糖浓度为2>4>5>3=1。【小问4详解】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一)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物理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月考(二)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语文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数学试卷(Word版附答案)
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解析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2-01 16:20:02
页数:24
价格:¥3
大小:1.27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