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生物(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8

2/18

剩余16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30小题,每题1.5分,共45分)1.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稳态指内环境的温度、pH、渗透压等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B.胰岛素、血浆蛋白、尿素、乙酰胆碱和氧气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C.肺泡表面干燥且伸缩性很大,有利于气体的交换D.稳态是指机体各个器官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2.如图甲、乙、丙表示三种细胞,A、B、C代表细胞生活的三种液体环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细胞通过A、B、C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B.B中含有气体,乙细胞不一定消耗和产生气体C.A、B、C的渗透压和酸碱度都与其中的某些离子有关D.C中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会导致B中液体的量增多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单细胞生物没有内环境B.淋巴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C.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D.内环境是细胞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4.如图甲表示动作电位产生过程示意图,图乙、图丙表示动作电位传导示意图(箭头表示兴奋传导方向),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甲图的c点将降低B.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b、②、⑦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高于细胞膜内侧D.K+外流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膜蛋白5.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的形态与功能的改变有关B.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C.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却小便失禁,是因为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 6.下图1表示信息在细胞间的传递,图2是图1中某结构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结构①是树突,结构②可能是树突的膜B.结构④中所含物质释放的方式是胞吐C.刺激X处,产生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双向传导D.结构③中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7.将记录仪的两个电极分别放置在神经纤维膜外的a、c两点,c点所在部位的膜已被损伤,其余部位均正常。如图是刺激前后的电位变化,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兴奋的产生与膜对Na+的通透性改变有关B.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C.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不偏转D.实验结果可表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8.下列关于神经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有几项(  )①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②神经胶质细胞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二者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③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④神经元是可以接受刺激,产生信号并传递信号的神经细胞⑤多数神经元有一个树突和多个轴突⑥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A.一项B.二项C.三项D.四项9.用脊蛙(去脑留脊髓的蛙)进行反射弧分析实验,破坏缩腿反射弧在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观察双侧后肢对刺激的收缩反应,结果如下表:刺激部位反应破坏前破坏后左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不收缩右后肢左后肢收缩右后肢收缩左后肢不收缩右后肢收缩上述结果表明,反射弧被破坏部分不可能是(  )A.感受器和效应器B.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C.感受器和传入神经D.传入神经和效应器10.中风是指脑部缺血造成脑细胞死亡,会造成脑功能异常。中风症状和受损部位有关,以下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若症状为呼吸和心率改变,受损部位应为脑干B.若症状为身体平衡稳定性下降,受损部位应为小脑C.若症状为思维意识混乱,受损部位应为大脑皮层D.若症状为听不懂谈话,自己却会讲话,受损部位应为言语区W区 11.在对照实验中,控制自变量可以采用“加法原理”或“减法原理”。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利用了“加法原理”B.摘除狗的胰腺,造成实验性糖尿病,利用了“减法原理”C.给予糖尿病狗注射从萎缩胰腺中提取的提取物,病狗的血糖恢复正常,利用了“加法原理”D.给阉割公鸡移植睾丸,雄性性征恢复,利用了“加法原理12.下列关于生物体稳态调节的描述,符合图曲线走势的是(  )A.若横轴代表甲状腺激素浓度,则纵轴代表促甲状腺激素浓度B.若横轴代表血糖浓度,则纵轴代表胰岛素浓度C.若横轴代表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则纵轴不能代表尿量D.若横轴代表环境温度,则纵轴代表人体内细胞中酶活性的变化13.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②和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表示垂体,b表示甲状腺,c表示下丘脑B.激素③可作用于多种器官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升高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增加D.幼年时激素③过少可能会导致呆小症14.下图①②分别代表不同组织或器官的细胞,A表示物质,符合该模型的是(  )A.①睾丸,②全身细胞,A雄激素B.①小肠黏膜,②胰腺,A促胰液素C.①中间神经元,②传入神经元,A神经递质D.①下丘脑,②垂体细胞,A生长激素15.在受到食物刺激后,人体胃酸分泌有两条调节途径:途径1是胃黏膜壁细胞在迷走神经的直接刺激下分泌胃酸;途径2是迷走神经等神经细胞刺激幽门黏膜G细胞,幽门黏膜G细胞再分泌一种激素——胃泌素,胃黏膜壁细胞在胃泌素的调节下分泌胃酸。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  )A.食物刺激后,通过途径2促进胃酸分泌是体液调节B.迷走神经细胞和胃黏膜壁细胞之间存在组织液C.食物刺激才能让胃酸分泌,胃酸分泌属于条件反射D.胃泌素进入胃黏膜壁细胞后,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过程16.跳水运动员在跳水过程中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生命活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肌肉酸痛与内环境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有关B.跳水过程中副交感神经传出信息导致心跳加快C.跳水过程中骨骼肌产热增加使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D.跳水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需要大脑和小脑同时参与17.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那么下列对实验组小鼠注射药物的顺序,正确的是(  )A.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葡萄糖溶液B.先注射葡萄糖溶液,再注射胰岛素溶液C.先注射胰岛素溶液,后注射生理盐水D.先注射生理盐水,后注射胰岛素溶液 18.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病从口入”是因为消化道没有第一道防线,病原体直接进入人体引起疾病B.组织液、血浆和唾液中的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了第二道防线C.巨噬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D.免疫自稳、监视功能主要依靠第一、二道防线,免疫防御功能主要依靠第三道防线19.埃博拉出血热是由埃博拉病毒(EBV)侵染引起的。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被EBV感染后,人体可通过细胞免疫彻底清除病原体B.细胞免疫产生的细胞毒性T细胞可识别并消灭被EBV侵染的细胞C.抗EBV抗体与EBV结合,可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D.吞噬细胞在对抗EBV的特异性反应和非特异性反应中均起作用20.糖尿病的形成原因有多种,如图中的①②③表示由三种机体免疫异常引起的糖尿病。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抗体Y1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后,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B.抗体Y2使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胰岛素分泌减少,血糖浓度升高C.抗体Y3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使靶细胞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转化能力减弱D.从免疫学角度分析,三种糖尿病都是自身免疫病,③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达到治疗目的21.2011年3月,因多名婴幼儿接种疫苗后死亡,辉瑞与赛诺菲安万特的两款疫苗在日本被停用。如图表示人体注射该疫苗后,机体发生的免疫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2、细胞3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成熟B.细胞4合成物质a的过程中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和线粒体C.②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D.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从而发挥重要作用22.下列有关免疫失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和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能力不足引起的疾病B.易过敏体质者,初次接触过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C.艾滋病(AIDS)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D.器官移植中,器官植入后发生的排斥反应是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所产生的反应23.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针对近年爆发的新冠病毒疫情,我国科研团队已成功研制出多种新冠疫苗,并为全国人民免费接种。下列关于免疫与接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浆细胞识别B.由于新冠病毒变异,导致接种疫苗者仍可能患病C.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接种新冠疫苗会加强疫苗的效果D.B细胞受到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24.下列关于激素,酶、抗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激素、酶和抗体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B.激素、酶和抗体发挥作用时都具有特异性C.酶可以多次发挥作用,而激素和抗体不能D.酶和抗体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激素不一定是蛋白质25.某医院近期成功完成国际首例1型糖尿病受试者化学重编程诱导多潜能干细胞(CiPSC)分化的胰岛样细胞(胰岛细胞的前体细胞)移植手术。移植后第10天,该受试者的血糖稳定,每日胰岛素需要量已经降低至移植前的一半。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CiPSC在受试者体内可分化成胰岛细胞的前体细胞B.胰岛样细胞和胰岛细胞内表达的基因种类有差异C.移植后,该受试者无需再注射胰岛素进行辅助治疗D.CiPSC既有分裂能力,又有分化成各种体细胞的能力26.如图所示,a、b、c为对胚芽鞘做不同处理的实验,d为一胚芽鞘被纸盒罩住,纸盒的一侧开口,有单侧光照射。下列对实验结果的描述正确的是(  )A.a中胚芽鞘直立生长,b、c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B.a、b中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胚芽鞘背光弯曲生长C.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一段时间后,胚芽鞘向左弯曲生长D.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则胚芽鞘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27.下图1为棉花植株结构示意图,图2表示不同浓度生长素对棉花植株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在棉花栽培过程中,插条均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避免蒸腾作用过度B.将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①表现为背地生长,与根部生长素的作用效果相同C.若图1中①处生长素浓度为图2中的c,则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c~e范围D.据图2可知,生长素既抑制植物生长,也能促进其生长,且促进作用与其浓度呈正相关28.我国劳动人民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并在实践中应用。生产和生活中常采取的一些措施如下。关于这些措施,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①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②烟草种植过程中烟农要适时摘除烟草的顶芽③开花传粉遇上连续阴雨天,对作物及时喷洒一定浓度的生长素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A.措施①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激素B.措施②依据的原理是解除顶端优势,可促进烟草上部叶片增大C.措施③可以用于连续阴雨天气油菜传粉失败的补救,提高油菜种子的产量D.措施④中这种“气”是乙烯利,其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成熟29.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植物来说,光既是能量来源,也是一种信号B.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不受环境影响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似 D.光敏色素和光合色素都是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30.苹果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呼吸作用突然增强,然后又突然减弱,这种现象称为呼吸跃变,呼吸跃变标志着果实进入衰老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随着呼吸作用增强,果实内乳酸含量增多B.用乙烯处理,可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可使呼吸跃变延迟发生D.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各种酶的活性都会下降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题3分,共15分。)31.如图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图中数字1所示)与内环境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协助扩散B.血液流经1后,氧气含量会升高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D.5内含有的蛋白质比3内的多32.下图是某反射弧结构的模式图,其中乙表示神经中枢,甲、丙未知。神经元A、B上的1、2、3、4为四个实验位点。现欲探究A是传出神经元还是传入神经元,某研究小组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入神经元B.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则A为传出神经元33.直接注射抗体或注射疫苗都可以使人体获得免疫。如图是某人获得抗破伤风杆菌抗体的两种途径及其抗体的变化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途径①注射的是破伤风疫苗B.正常情况下,途径②曲线在7天后逐渐下降,主要是由记忆B细胞数目减少造成的C.当破伤风杆菌第一次侵入人体时,进行免疫的有效途径是途径①D.破伤风杆菌再次侵入人体内时,相比上图人体内抗体出现峰值的时间比途径②早34.下列有关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电信号和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化学信号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神经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体液调节起主导作用D.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神经调节 35.某研究性课题小组的同学对植物生长素非常有研究兴趣,设计了图甲、图乙所示实验探究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图甲可知单侧光使生长素分布不均,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B.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单侧光使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C.如果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则说明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D.胚芽鞘尖端对胚芽鞘弯曲没有作用,因为弯曲在尖端下面一段第II卷(非选择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36.(除标注外每空2分,计16分)下列甲图表示缩手反射相关结构,乙图表示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分析回答问题:(1)乙图是甲图A、B、C、D中的亚显微结构,图甲的神经中枢中,这样的结构有个。已知F释放的物质可使G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2)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3)神经纤维B在A中的细小分枝叫做,用针刺A时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4)在B处膜外安放了如图所示的灵敏电流计(位置可移动),若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证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请简要说明设计思路及实验结果(4分):。37.(每空2分,计12分)如图所示为哺乳动物(人体)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过程存在着调节。(2)为了验证甲状腺激素具有促进新陈代谢的生理作用,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善实验步骤,并预测实验结果。①材料和用具:日龄相同、体重相近的雄性成年大白鼠若干只,甲状腺激素溶液,蒸馏水,灌胃器,耗氧量测定装置等。②方法与步骤: A.将实验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甲组为实验组,乙组为对照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B.每天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给予乙组鼠,饲养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结果。③结果预测:A步骤的测定结果是;B步骤的测定结果是。38.(每空2分,计12分)新冠病毒(Cov-19)侵入人体后,通过识别细胞表面ACE2受体侵染细胞。具有ACE2受体的细胞主要分布在肺部以及肠道。临床新冠重症患者,往往会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其免疫细胞遇到Cov-19会产生过量的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可以用于召集、激活免疫细胞,而新来的免疫细胞又可以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进而形成细胞因子风暴。细胞因子风暴发生在肺部会导致肺泡内部渗透压升高,肺泡产生积液,进而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新冠重症主要死因。细胞因子种类繁多,其中白介素6(IL-6)介导的细胞因子风暴机理如图。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注:图中细胞均为免疫细胞,Th即为辅助性T细胞。白细胞介素(IL),干扰素(IFN)均属于细胞因子。(1)新冠病毒入侵机体后,A处细胞可以是(举两例)。(2)从图中病理来看,细胞因子风暴形成的过程需要依赖Th细胞对自身的反馈调节。(3)无症状感染者被新冠病毒感染后,常常伴随扁桃体红热肿痛等症状,扁桃体是人体重要的外周免疫器官。参照ARDS成因,分析无症状感染者扁桃体组织肿大的原因:(3分)。(4)在了解细胞因子风暴是新冠重症患者重要致死原因之后,研究出如何在临床快速降低重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的治疗方案刻不容缓。科学家制备了一种单抗、“托珠单抗”,已知托珠单抗特异性地结合目标后可以将其凝集沉淀。以IL-6、IL6受体蛋白(IL-6R)托珠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并对每组沉淀物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结果如图  注:“+”代表添加了相应物质,“-”代表没添加。由图推测托珠单体特异性结合的对象是,简述该单抗可以缓解新冠重症患者病情的原因是(3分)。 长春外国语学校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生物试题解析1.B【详解】A、内环境稳态包括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相对稳定,A错误;B、胰岛素、血浆蛋白、尿素、乙酰胆碱和氧气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B正确;C、肺泡表面潮湿且伸缩性很大,有利于气体的交换C错误;D.稳态是指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D错误。故选B。2【答案】D【分析】由图可知,C单向箭头指向A,A单向箭头指向B,说明A为淋巴(液)、B为血浆、C为组织液。【详解】A、A、B、C分别为淋巴(液)、血浆和组织液,三者均属于细胞外液,细胞外液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A正确;B、B为血浆,其中含有气体,在血浆中生活的成熟红细胞进行无氧呼吸,既不消耗氧气也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C、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与Na+、Cl-有关,酸碱度与HCO3-、HPO42-等离子有关,C正确;D、C为组织液,没有血浆蛋白,D错误。故选D。3.D【详解】A、单细胞生物就没有内环境,内环境是对多细胞生物体而言的,A正确;B、淋巴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液循环,淋巴液中的淋巴细胞进入血浆中,故淋巴液和血浆中都有淋巴细胞,B正确;C、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浆、组织液等内环境中,所以抗原与抗体的特异性结合发生在内环境中,C正确;D、内环境是指血浆、淋巴液以及组织液,它们是细胞的生活环境,供给细胞所需的营养,但是生命活动和细胞代谢的场所主要在细胞内部,D错误。故选D。4.C解:A、c点表示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大值,所以若将离体神经纤维放在高于正常海水Na+浓度的溶液中,则Na+内流量增多,甲图的c点将提高,A错误;B、神经纤维受刺激时,Na+内流,所以图甲、乙、丙中发生Na+内流的过程分别是a-c、③-⑤、⑧-⑥,B错误;C、图甲、乙、丙中c、③、⑧点时,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但整个细胞膜外侧钠离子浓度仍高于细胞膜内侧,C正确;D、K+外流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需要膜蛋白协助,D错误.故选:C.5.C【分析】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种类蛋白质的合成。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A正确;B、大多数人主导语言功能的区域在大脑的左半球,逻辑思维也主要由左半球负责,B正确;C、排尿反射的低级中枢是脊髓,高位截瘫的人意识清醒,说明不是因为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受损,而是因为兴奋不能从脊髓传递到排尿反射的高级中枢,导致排尿不受意识控制,C错误;D、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下部,会引起头部器官的运动,D正确。故选C。 6.D【分析】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突起又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而多,轴突长而少.突触是指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构成。图示中结构①是树突,结构②是树突膜或胞体膜,结构③是突触小体膜,结构④是突触小泡。【详解】A、分析图示可知:结构①是树突,结构②为突触后膜,而突触后膜可以是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A正确;B、结构④为突触小泡,其中所含的神经递质是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到突触间隙,B正确;C、在神经纤维上,兴奋可以进行双向传导,C正确;D、结构③为突触前膜,其中的信号变化是电信号→化学信号,D错误。故选D。7.C【分析】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详解】A、神经纤维静息时,K+外流,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神经纤维受刺激后,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使Na+内流而产生的兴奋,造成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内正外负,A正确;B、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膜外(a、c两点)为正电位,指针应不偏转,但从图中可以看出,神经纤维未受刺激时,指针向右侧偏转,说明c点为负电位,由此推测被损伤部位c点的膜外电位为负电位,B正确;C、当在a点左侧给予刺激时,a点先发生电位变化,膜外由正变为负,当传至b点时,a点又恢复为正电位,而此时c点由于受损仍为负电位,故兴奋传到b点时记录仪的指针将向右侧偏转,C错误;D、根据刺激前后记录仪指针的偏转情况可推测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形式传导,D正确。故选C。8.答案】C【分析】神经元(又叫神经细胞)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细胞体内有细胞核。神经元的突起一般包括一条长而分支少的轴突和数条短而呈树枝状的树突,轴突以及套在外面的髓鞘叫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细小分支叫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分布在全身各处,神经元的功能是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和传导冲动。【详解】①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可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其数量多于神经元,不具有接收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的能力,①错误;②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其与神经元共同完成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②正确;③神经元的长轴呈纤维状,外表大多套有一层髓鞘,构成神经纤维,③错误;④神经元是可以接受刺激,产生信号并传递信号的神经细胞,即为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④正确⑤多数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⑤错误;⑥神经元一般包含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树突和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叫作神经末梢,它们分布在全身各处,⑥正确。故选C。9.【答案】C【分析】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等)组成。反射活动需要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来实现,如果反射弧中任何环节在结构或功能上受损,反射就不能完成。【详解】由题中表格信息可知,缩腿反射弧有4个:①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左后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②左后肢感受器→左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右后肢传 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③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右后肢传出神经→右后肢效应器;④右后肢感受器→右后肢传入神经→神经中枢→左后肢传出神经→左后肢效应器。破坏左后肢的部分结构,若被破坏的结构是感受器或传入神经,那么刺激右后肢,左后肢应收缩,与题干反应不符,所以被破坏的部分不可能是感受器和传入神经,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D【详解】A、脑干有许多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如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等。因此若症状为呼吸和心率改变,受损部位应为脑干,A正确;B、小脑有维持身体平衡的中枢,因此若症状为身体平衡稳定性下降,则受损部位应为小脑,B正确;C、人类能进行语言,思维、意识等高级神经活动,都与大脑皮层有关,若症状为思维意识混乱,则受损部位应为大脑皮层,C正确;D、S区受损,不能讲话,H区受损,不能听懂话,若症状为听不懂谈话,自己却会讲话,受损部位应为言语区H,D错误。故选D。11.A解析 在艾弗里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中,每个实验组特异性的去除了一种物质,从而鉴定出DNA是遗传物质,利用了“减法原理”,A错误。故选A。12.A【分析】据图分析,曲线表示随着横坐标增长,纵坐标逐渐降低,最后保持相对稳定状态。【详解】A、由于甲状腺激素对下丘脑和垂体有负反馈调节的作用,所以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时,会抑制垂体释放促甲状腺激素,使促甲状腺激素浓度降低,A正确;B、血糖浓度升高时,胰岛素浓度也随之升高,B错误;C、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所以抗利尿激素的浓度增大时,尿量随之减少,横坐标能表示尿量,C错误;D、由于人是恒温动物,所以环境温度升高时,体内细胞中酶活性保持相对稳定,D错误。故选A。13.C【分析】本题考查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可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而甲状腺激素可通过反馈作用于下丘脑和垂体。故由图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是促甲状腺激素,③是甲状腺激素。【详解】A.由图分析可知,a是垂体,b是甲状腺,c是下丘脑,A正确;B.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可作用于多种细胞和器官,B正确;C.激素③甲状腺激素含量下降,对下丘脑和垂体的抑制作用减弱,会引起激素①分泌增加,C错误;D.幼体时③甲状腺激素过少会导致成年后身体矮小、智力低下,D正确。14.B解析:雄激素是类固醇激素,其靶细胞受体位于细胞内,细胞膜上没有该激素的受体,A错误;如果①是小肠黏膜,小肠黏膜分泌促胰液素,促进②胰腺的分泌,B正确;①是中间神经元,A是神经递质,则②应当是传出神经元,C错误;如果①是下丘脑,②是垂体细胞,则A可以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D错误。故选B。15.B【分析】神经调节是指在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下所实现的生理功能调节过程,是人体最重要的调节方式。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题为胃酸分泌调节过程,该调节有途径1 神经调节(只有迷走神经的直接刺激),途径2神经-体液调节(迷走神经和胃泌素均参与)两种调节方式。【详解】A、途径2既有迷走神经细胞参与,又有激素-胃泌素参与,所以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A错误;B、迷走神经可直接刺激胃黏膜壁细胞,使其分泌胃酸,故两者间存在突触间隙,突触间隙属于组织液,B正确;C、条件反射是人和动物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胃酸分泌不属于学习得来的后天性反射,故该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D、胃泌素是一种激素,激素只起传递信息、调节细胞代谢的作用,不直接参与细胞代谢过程,D错误。故选B。16.D【分析】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脑分为大脑、小脑和脑干;外周神经系统包括脊神经、脑神经、自主神经,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详解】A、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而不是在内环境中进行,A错误;B、跳水过程中通过交感神经传出信息导致心跳加快,B错误;C、通过调节能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态,在跳水过程中机体体温维持相对稳定,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错误;D、小脑维持身体的平衡,大脑是机体运动的高级神经中枢,因此跳水过程中的一系列动作需要大脑和小脑的同时参与,D正确。故选D。17.【答案】A【分析】实验的目的是“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观察指标是“小鼠活动状况”,注射胰岛素溶液后,血糖含量下降,小鼠组织细胞特别是脑组织细胞因血糖供应减少,能量供应不足而发生功能障碍,从而出现低血糖症状,注射葡萄糖后,低血糖症状消失,通过自身前后对照说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详解】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如果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应先注射胰岛素溶液,若胰岛素的浓度对小鼠体内的血糖有降低的作用,那么小鼠被注入胰岛素溶液后会因为血糖供应不足进入昏迷状态,若小鼠注射葡萄糖溶液后恢复正常,则证明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含量的作用,A正确,BCD错误。故选A。18.C【分析】人体的三道防线: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还有杀菌的作用。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溶菌酶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扁桃体、淋巴结、胸腺、骨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吞噬细胞等)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详解】A、第一道防线是皮肤、黏膜及其附属物和分泌物,消化道中的黏膜和杀菌物质属于第一道防线,A错误;B、唾液中的溶菌酶属于第一道防线,B错误;C、免疫细胞包括吞噬细胞和淋巴细胞(T细胞和B细胞)都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而来,C正确;D、三道防线是统一的整体,共同承担起免疫系统的防御、自稳和监视功能,D错误。故选C。19.A解析 被EBV 感染后,人体需要先经过细胞免疫裂解宿主细胞,使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再利用体液免疫产生抗体,抗EBV抗体与EBV结合,使EBV失去进入宿主细胞的能力,最终被其他免疫细胞吞噬消化,A项错误,B、C项正确;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直接吞噬病原体而发挥作用;在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可对病原体进行摄取和处理,暴露其表面抗原,D项正确。故选A。20.D【分析】血糖的升高会刺激下丘脑的感受器进而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但同时血糖的升高也会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胰岛素分泌的增多:①会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②促进糖类的氧化的分解③促进血糖转化为肝糖原、肌糖原④促进糖类转化为脂肪、非必需氨基酸。血糖降低,刺激下丘脑和胰岛B细胞,而下丘脑也会通过神经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会促进储能物质向血糖的转化,进而提高血糖。【详解】A、由图可知,抗体Y1与胰岛B细胞膜上识别葡萄糖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A正确;B、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胰岛B细胞受损,导致其分泌的胰岛素减少,使血糖浓度升高,B正确;C、抗体Y3作用于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使之不能识别胰岛素,导致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靶细胞对葡萄糖摄取、利用和储存能力减弱,C正确;D、从免疫学角度来分析,这三种情况都是自身产生的抗体导致自身功能出现异常,属于自身免疫病,其中①②都是由于自身分泌胰岛素减少而导致血糖浓度升高,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维持血浆中胰岛素的正常浓度,而③是由于胰岛素受体不能识别胰岛素,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D错误。故选D。21.B【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体液免疫的过程,细胞1表示吞噬细胞,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细胞4表示浆细胞,细胞5表示记忆细胞,物质a表示抗体。【详解】A、细胞2表示T细胞、细胞3表示B细胞,它们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分别在胸腺、骨髓中发育成熟,A正确;B、细胞4表示浆细胞,浆细胞能分泌抗体,即图中的a,抗体属于分泌蛋白,抗体分泌过程中经过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该过程中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B错误;C、②、③抗原呈递过程依赖细胞间的直接接触完成,与细胞膜上的蛋白质有关,C正确;D、细胞5为记忆细胞,在二次免疫过程中,细胞5记忆细胞能迅速增殖、分化为细胞4浆细胞,浆细胞能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从而发挥重要作用,D正确。故选B。22.D【分析】1、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时,有时会发生引发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的免疫反应,这样的免疫反应称为过敏反应。2、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对自身成分发生反应,如果自身免疫反应对组织和器官造成损伤并出现了症状,就称为自身免疫病。3、由机体免疫功能不足或缺乏而引起的疾病,称为免疫缺陷病;艾滋病(AIDS)属于此病。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疾病,而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能力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4、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是是指阻止和清除入侵病原体及其毒素的功能,其作用对象是外来的物质;器官移植时发生的排异反应是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的正常反应。【详解】A、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能力过强引起的疾病,而免疫缺陷病都是免疫能力不足或缺乏引起的疾病,A错误;B、易过敏体质者,二次接触过敏原时,易发生过敏反应,B错误; C、T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艾滋病(AIDS)是HIV病毒主要侵染T细胞而导致人体免疫功能下降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患者存在严重的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缺陷,C错误;D、器官移植中,移植器官是非自身器官,器官植入后免疫系统发生的排异反应是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所产生的反应,D正确。故选D。23.C【分析】注射疫苗,引起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在体内产生抗体和记忆细胞,进而获得了对该抗原的抵抗能力,因为记忆细胞能存活时间长,所以人可以保持较长时间的免疫力。【详解】A、浆细胞没有识别能力,新冠疫苗进入人体后,不能被浆细胞识别,A正确;B、由于新冠病毒变异,现有疫苗可能变得无效或效果减弱,导致接种疫苗者仍可能患病,B正确;C、感染过新冠病毒的人,由于体内有对抗新冠病毒的抗体,所以接种新冠疫苗后,效果比较差,C错误;D、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细胞,D正确。故选C。24.D【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在细胞内外都起作用,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神经递质是指神经末梢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它能作用于支配的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膜上的受体,从而完成信息传递功能。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详解】A、激素(内分泌细胞)、酶(活细胞)和抗体(浆细胞)都是在细胞内合成的,A正确;B、激素、酶和抗体发挥作用时都具有特异性,激素要与特异性受体结合,酶与特定底物结合,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B正确;C、酶在使用前后性质不发生改变,可以多次发挥作用,而激素和抗体不能,C正确;D、酶大部分是蛋白质,少数是RNA,D错误。故选D。25.B26.D解析:a中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的运输受到玻璃片的阻断,所以胚芽鞘直立生长;b中琼脂片不影响单侧光引起的生长素的运输,所以胚芽鞘向光弯曲生长;c中无尖端感受单侧光刺激,含生长素的琼脂块在左侧,左侧生长素多,所以胚芽鞘向右弯曲(背光)生长;d中如果固定胚芽鞘,旋转纸盒,胚芽鞘总是右侧受光,则向右弯曲生长;d中如果将纸盒和胚芽鞘一起旋转,胚芽鞘总是在开口部位受光,则其会向纸盒开口方向弯曲生长。综上所述,D项正确。故选D。27.A【分析】图1中①为顶芽,②为侧芽;图2表示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详解】A、当插条上叶片较多时,蒸腾作用过于旺盛,导致插条失水过多死亡,因此应剪去多数叶片以降低蒸腾作用,A正确;B、图1棉花植株水平放置后,由于受重力影响,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于远地侧,芽对生长素敏感性较弱,因而导致近地侧生长比远地侧更快,芽背地生长;根部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由于根对生长素敏感性强,近地侧生长反而受抑制,根向地生长,因此生长素的作用效果不同,B错误;C、图1中棉花芽的生长体现了顶端优势,①处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②处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因此②处生长素浓度处于e~f范围,C错误;D、由图2 可知,在一定范围内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呈正相关,超过一定浓度后,促进作用反而下降,D错误。故选A。28.B【分析】植物体内的激素有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脱落酸、乙烯等五类,相应的有人工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①细胞分裂素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细胞分裂和组织分化。②乙烯的主要生理作用:促进果实成熟,乙烯存在于植物体的各个部位。③脱落酸的作用: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④植物的生长和发育的各个阶段,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详解】A、芽和幼叶能合成生长素(而非生长激素),利于插条生根,因此,扦插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A错误;B、措施②烟草种植过程中去除顶芽可解除顶端优势,促进枝条上部侧芽生长,烟草上部叶片增大,提高烟草的产量,B正确;C、种植油菜是为了收获种子,如果没有授粉就不能形成种子,喷施生长素不能获得种子,C错误;D、④“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这种“气”是乙烯(植物激素),乙烯利是植物生长调节剂,D错误。故选B。29.A【分析】植物的光敏色素可以接受光信号,通过吸收红光和远红光改变自身结构,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详解】A、对于植物来说,光合作用的能量来源是光能,同时,植物体内有光敏色素,可作为一种信号,调控植物生长发育,A正确;B、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同时也受环境影响,B错误;C、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不一定与植物激素类似,但生理效应与植物激素类似,C错误;D、光敏色素是色素-蛋白复合体,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光合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D错误;故选A。30.C【分析】乙烯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此外含有促进老叶等器官脱落的作用,植物各部分都能合成乙烯。【详解】A、苹果果实细胞无氧呼吸不产生乳酸,产生的是酒精和二氧化碳,A错误;B、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和衰老,因此用乙烯处理,可使呼吸跃变现象提前出现,从而起到催熟的作用,B错误;C、果实贮藏在低温条件下,酶的活性比较低,细胞更不容易衰老,能延缓呼吸跃变现象的出现,C正确;D、呼吸跃变发生后,果实中与此过程相关的酶的活性会上升,D错误。故选C。31.ABD【分析】据图分析:1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2是红细胞,3是是血浆,4是组织液,5是淋巴液。内环境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组成,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详解】A、由题图可知,1为小肠绒毛上皮细胞,4为组织液,5为淋巴液,3为血浆。葡萄糖进入1的方式是主动运输,A错误;B、3是血浆,血浆渗透压过高不会引起组织水肿,B错误;C、由2携带的氧到组织细胞内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6层生物膜,包括1层红细胞膜、2层毛细血管壁细胞膜、1层组织细胞膜、2层线粒体膜,C正确;D、5淋巴液内含有的蛋白质比3血浆内的少,D错误。 故选ABD。32.ABC【分析】1、反射弧通常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组成,已知乙表示神经中枢,则甲、丙中,一个是感受器、一个是效应器,A和B中,一个是传入神经、另一个是传出神经,而兴奋在神经元上可以双向传导,在神经元之间只能单向传递,据此分析。/2、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钠离子内流,形成内正外负的动作电位,兴奋部位和非兴奋部位形成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兴奋传导的方向与膜内电流方向一致。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详解】AB、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B传向A,则A为传出神经元,A错误,AB、将微电流计的两个电极分别搭在位点2和位点3的神经纤维膜外侧,刺激位点4,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可由B传向A,则A为传入神经元,B错误;C、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说明兴奋可由A传向B,因此A为传入神经元,C错误;D、刺激位点1,若微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说明兴奋不能从A传向B,因此A为传出神经元,D正确。故选ABC。33.CD【分析】途径①体内抗体含量从注射时起逐渐减少,故途径①注射的是抗体。途径②体内抗体含量从注射时起先逐渐增大,后减少,故途径②注射的是破伤风疫苗。【详解】A、注射破伤风疫苗后,机体识别抗原,产生特异性免疫效应,体内抗体先增多,再逐渐减少,对应途径②,A错误;B、途径②是机体首次接触抗原时发生的,B细胞会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B细胞,7天后抗体减少的原因是浆细胞减少,B错误;C、途径①体内抗体含量从注射时起逐渐减少,是直接注射抗体后体内抗体的变化特点,当病原体已经侵入人体后,再注射疫苗已经不能快速发挥作用,所以有效途径是途径①,C正确;D、抗原再次侵入人体时,记忆B细胞识别抗原,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分泌抗体,出现峰值的时间比首次免疫早,即比途径②早,D正确。故选CD。【点睛】了解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两种免疫方式,对图表进行分析准确判断各个选项便可。34.A【分析】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1、作用途径:神经调节为反射弧、体液调节为体液运输;2、反应速度:神经调节更迅速、体液调节较缓慢;3、作用范围:神经调节更准确但比较局限、体液调节较广泛;4、作用时间:神经调节较短暂、体液调节比较长。【详解】A、神经调节的信号有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和神经递质的化学信号,而激素调节仅有激素的化学信号,A正确;B、神经调节结果是使效应器作出反应,而激素调节的结果是使靶细胞的生理活动发生改变,激素调节作用范围较广泛,B错误;C、在人与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C错误;D、CO2可通过体液运输,因此给病人输氧时混入5%的CO2 以维持呼吸中枢的兴奋属于体液调节,D错误。故选A。35.AB【分析】分析题图:本题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转移了还是将生长素分解了。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详解】A、题图甲中,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胚芽鞘都应向光弯曲生长,但插入盖玻片的一组胚芽鞘直立生长,说明单侧光并没有将生长素分解,而是盖玻片阻挡了生长素的转移,使胚芽鞘直立生长,所以由题图甲可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生长素分布不均匀,从而引起胚芽鞘弯曲,A正确;B、若单侧光使胚芽尖端的生长素发生转移,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B正确;C、若单侧光将生长素分解了,则琼脂块中生长素的含量A=B,C<D,即C<A=B=D,胚芽鞘的长度关系为c<a=b=d,C错误;D、胚芽鞘尖端产生的生长素向下运输,促进尖端下部伸长,没有胚芽鞘的尖端,胚芽鞘下部不生长,D错误。故选AB。36.(1)C2神经元持续兴奋(2)与相关(特定或特异性)受体的结合(3)感受器(感觉或传入神经末梢)大脑皮层(4)将电流计置于B处,刺激D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D处,刺激B点指针偏转【分析】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完成需要完整的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会引起膜电位发生变化,从而发生电位差,产生电流;突触是神经元之间进行兴奋传递结构基础,具体通过神经递质完成。【详解】【详解】(1)乙图是突触的结构,乙图是甲图A、B、C、D中C的亚显微结构。甲图中有三个神经元,在神经中枢中可构成2个突触。已知F释放的物质可使G兴奋,当完成一次兴奋后,该种物质立即被分解。某种药物可以阻止该种物质的分解,这种药物的即时效应是G(突触后膜或突触后神经元)持续性兴奋。(2)某药物能阻断突触传递,如果它对神经递质的合成、释放和降解(或再摄取)等都没有影响,那么导致神经冲动不能传递的原因可能是该药物影响了神经递质与特定受体的结合。(3)神经纤维B在A(感受器)中的细小分枝叫做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躯体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用针刺A时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大脑皮层,当B上某点受到适当刺激后,在兴奋部位,Na+离子大量流向膜内,因此兴奋部位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即使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外负内正。(4)兴奋在细胞间只能单向传递,利用题中已有条件设计实验,设计思路:将电流计置于B处,刺激D点指针不偏转;将电流计置于D处,刺激B点指针偏转。37.(1)分级调节和(负)反馈(2)②相同时间内的耗氧量灌喂适量甲状腺激素溶液(用灌胃器)灌喂等量的蒸馏水③甲、乙组耗氧量相近甲组耗氧量大于乙组【分析】分析题图: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则图示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其中A是下丘脑、B是垂体。①②③为分级调节过程,④⑤为负反馈调节过程。甲状腺激素的分级反馈调节:下丘脑通过释放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来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TSH),TSH则可以促进甲状腺的活动,合成和释放甲状腺激素,当甲状腺激素达到一定浓度后,这个信息又会反馈给下丘脑和垂体,从而抑制两者的活动,这样甲状腺激素就可以维持在相对稳定水平。 【详解】(1)(1)若图中所示腺体为甲状腺,身体的温度感受器感觉到寒冷刺激,则通过如图①②所示的调节过程,血液中的甲状腺激素浓度升高,使机体的产热增加,抵御了寒冷,适应了环境。从图中可以看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着分级调节,也存在着反馈调节。(2)甲状腺激素能促进新陈代谢,所以在实验中可通过测定耗氧量为指标,实验设计要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将实验鼠随机分为数量相等的甲、乙两组,并分别用给出的仪器测定并记录它们相同时间内的耗氧量。每天用灌胃器给予甲组鼠灌喂甲状腺激素溶液,给予乙组鼠灌喂等量的蒸馏水,饲养一定时间,测定并记录结果。甲乙两组实验鼠是随机分配,所以开始时测量甲、乙组的耗氧量相近,而甲状腺激素能促进代谢,所以实验后甲组的耗氧量大于乙组。38.3.(1)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B细胞(2)正(3)扁桃体其内有很多免疫细胞,病原体感染后会诱发免疫细胞产生大量的细胞因子,渗透压升高,扁桃体组织水肿(4)IL-6R托珠单抗特异性与IL6受体蛋白结合,阻断辅助性T细胞正反馈扩大细胞因子,降低了重症患者体内细胞因子总量,缓解病情BDDCCDCCCDAACBBDACADBDCDBDABAC31.ABD32.ABC33.CD34.A35.AB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英语
发布时间:2023-12-01 10:05:02 页数:18
价格:¥2 大小:673.9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