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生物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0

2/20

剩余18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宜宾市四中2023年秋期高二期中考试生物试题本试卷共6页,25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第Ⅰ卷选择题(4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血浆中的水来自()A.消化道、组织液、淋巴B.组织液C.淋巴、组织液D.组织液、消化道【答案】A【解析】【分析】1、血液并不全是体液,因为血液中既有液体部分——血浆,也有大量的血细胞,血浆是血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动脉中的血浆沿着动脉流入毛细血管的动脉端,其中的物质会透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组织液是存在于组织细胞间隙的液体,又叫细胞间隙液。绝大多数组织的细胞都浸浴在组织液中,与组织液进行物质交换,因此组织液是体内绝大多数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2、组织液为组织细胞提供营养物质,细胞的代谢产物也透过细胞膜进入组织液,组织液中包括细胞代谢产物在内的各种物质,大部分能够被毛细血管的静脉端重新吸收,进入血浆,小部分被毛细淋巴管吸收成为淋巴液,也叫淋巴。3、毛细淋巴管内的淋巴汇集到淋巴管中,经过淋巴循环由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中进入心脏,参与全身的血液循环。【详解】A、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消化道和淋巴,A正确;B、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是这只是一方面,不全面,B错误;C、由于淋巴可以回流到血浆中去,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淋巴,同样这也是一方面,不全面,C错误;D、消化道的水分可以经过吸收而进入血浆中,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消化道,血浆可以和组织液相互渗透,因此血浆中的水可以来自组织液,但这只是一部分来源,不全面,D错误。故选A。2.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血浆pH主要靠Na+、Cl-维持 B.组织液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少C.体液中约2/3的成分属于内环境D.内环境中的各种成分均可相互转化【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够保持稳定,与它含有的缓冲物质有关;(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详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Na+、Cl-)、蛋白质的含量有关,A错误;B、血浆蛋白质含量高于组织液,B正确;C、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体液中约1/3的成分属于内环境(细胞外液),2/3的成分属于细胞内液,C错误;D、组织液与血浆可相互转化,组织液可单向转化为淋巴液,淋巴液单向转化为血浆,D错误。故选B。3.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体剧烈运动后,血浆的pH会明显下降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内环境,故内环境的稳态至关重要C.血浆渗透压与无机盐离子含量有关,与蛋白质含量无关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答案】D【解析】【分析】1、人体的内环境(细胞外液)主要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2、由于机体中含有H2CO3/NaHCO3、NaH2PO4/Na2HPO4等缓冲物质而使pH稳定在7.35-7.45。【详解】A、人体剧烈运动后会产生乳酸,但由于乳酸进入血液后,与血液中的NaHCO3发生作用,生成乳酸钠和碳酸,从而使血浆pH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没在内环境中,B错误;C、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生活的环境,故细胞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同时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D正确。 故选D。4.脑脊液是存在于大脑细胞间隙的液体,正常脑脊液具有一定的压力,对维持颅内压力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大脑细胞释放的CO₂能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B.脑脊液可以为大脑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力降低D.脑脊液的渗透压与蛋白质有关,与离子无关【答案】B【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主要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此外还有脑脊液等。【详解】A、脑脊液属于内环境,其中含有的缓冲物质使其pH保持相对稳定,A错误;B、脑脊液可以为大脑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C、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力升高,C错误;D、脑脊液的渗透压与蛋白质、离子等均有关,D错误。故选B。5.关于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A.条件反射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B.人的脑神经共12对,其中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C.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没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D.脑干一旦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答案】C【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是调节人体内脏功能的神经装置,所以也叫内脏神经系统,因为其功能不完全受人类的意识支配,所以又叫自主神经系统。【详解】A、条件反射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大大提高了动物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A正确;B、人的脑神经共12对,脊神经共31对,脑神经和脊神经中都有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B正确;C、狼在追捕猎物的过程中,有自主神经系统的参与,C错误;D、脑干中也有许多重要的调节内脏活动的基本中枢,脑干一旦受到损伤,各种生理活动即失调,严重时呼吸或心跳会停止,D正确。故选C。 6.下列关于膝跳反射的叙述,正确的是()A.膝跳反射的感受器和效应器是同一个结构B.传出神经末梢可支配骨骼肌和内分泌腺C.靠一个神经元无法完成膝跳反射D.反射弧都是由神经元组成【答案】C【解析】【分析】反射弧由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感觉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运动神经)和效应器。膝反射的反射弧是只有一个感觉神经元和一个运动神经元组成的二元反射弧,效应器为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所支配的股四头肌。【详解】A、膝跳反射的感受器是肌梭,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的股四头肌,A错误;B、膝跳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股四头肌,无内分泌腺,B错误;C、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传入和传出两种神经元,靠一个神经元无法完成,C正确;D、膝跳反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及其支配的肌肉细胞,反射弧还有其他种类细胞参与组成,D错误。故选C。7.下列与神经细胞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突触后膜一定为轴突膜B.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需要消耗能量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需要消耗ATP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消耗ATP【答案】A【解析】【分析】兴奋在两个神经元间传递是通过神经递质来完成的,突触间隙处的液体为组织液,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突触前膜能释放神经递质,使得突触后膜处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需要消耗能量。【详解】A、突触后膜可以是轴突膜或细胞体膜,A错误;B、神经递质在突触前膜释放的方式是胞吐,需要消耗能量,B正确;C、突触后膜上受体蛋白的合成是吸能反应,需要消耗ATP,C正确;D、神经细胞兴奋后恢复为静息状态的过程中有K+外流和排钠吸钾(钠钾泵)过程,其中后者为逆浓度梯度运输,需要消耗ATP,D正确。故选A。 8.兴奋性神经递质多巴胺参与奖赏、学习、情绪等大脑功能的调控,毒品可卡因能对大脑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如图是突触间隙中的可卡因作用于多巴胺转运体后干扰人脑兴奋传递的示意图(箭头越粗表示转运速率越快,反之则慢)。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多巴胺作用于突触后膜,使其对Na+的通透性增强B.多巴胺通过多巴胺转运体的协助释放到突触间隙中C.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多巴胺转运体回收到突触小体D.可卡因阻碍多巴胺回收,使大脑有关中枢持续兴奋【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可卡因与突触前膜上的多巴胺转运体结合,阻止多巴胺的回收,导致其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持续结合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持续兴奋。【详解】A、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其兴奋,钠离子通道打开,促使钠离子内流,膜电位变为内正外负,A正确;B、神经递质是通过胞吐释放的,不需要载体的协助,只需要膜的流动性和细胞供能,B错误;C、由图可知,多巴胺发挥作用后,被突触前膜的多巴胺转运体运到突触小体内,C正确;D、据题干信息可知,可卡因可作用于多巴胺,抑制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后膜持续兴奋,D正确。故选B。9.下列关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由脊髓参与的眨眼反射,不需要位于大脑中的中枢参与也能够完成B.大脑皮层第一运动区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C.运动精细程度越复杂大脑皮层代表区的面积就越大D.下丘脑中有调节血糖平衡、体温和水平衡的中枢,且与摄食,生物节律等的控制有关【答案】A【解析】【分析】人的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外周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大脑、脑干和小脑)和脊髓。【详解】A、当物体在眼前突然出现时,迅速眨眼,这是由脑干中的中枢参与的眨眼反射,A错误; B、大脑皮层中央前回各代表区的位置与躯体各部分的关系是倒置的,如下肢的代表区在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顶部,B正确;C、皮层代表区范围的大小与躯体的大小无关,而与躯体运动的精细复杂程度有关,即运动越精细复杂的器官,其皮层代表区的面积越大,C正确;D、下丘脑既是体温调节中枢,也参与血糖调节和生物节律等的控制,D正确。故选A。10.大脑皮层是整个神经系统中最高级的部位,它除了感知外部世界以及控制机体的反射活动,还具有语言、学习和记忆等方面的高级功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学习和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密切相关B.人类的记忆过程分为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四个阶段C.重复训练是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时记忆的重要措施D.如果某人听不懂别人的讲话,可能是大脑皮层的S区出现问题【答案】D【解析】【分析】学习和记忆:(1)人类的记忆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和第三级记忆。其中前两个阶段属于短时记忆,后两个阶段属于长期记忆。(2)短时记忆可能与神经元之间即时的信息交流有关,尤其是与大脑皮层下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长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海马脑区是大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功能是参与高等动物的学习与记忆,A正确;B、人类的记忆过程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根据记忆的阶段性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感觉性记忆、第一级记忆、第二级记忆、第三级级记忆,B正确;C、人的记忆可以分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可以通过短时记忆的不断重复达到,C正确;D、如果听不懂别人说的话,是大脑皮层的H区出了问题,D错误。故选D。11.下列关于激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灭活B.寒冷刺激时,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减少C.激素调节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D.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答案】B【解析】【分析】1.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因此,体内需要源源不断地产生激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 2.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详解】A、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所以肾上腺素发挥作用后一般会被灭活,A正确;B、寒冷刺激时,机体代谢活动增强,TRH分泌增多,TSH分泌增多,甲状腺激素增多,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维持体温相对稳定,B错误;C、激素调节过程存在反馈调节,从而维持激素的相对稳定,如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中,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C正确;D、内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的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息,因此,临床上常通过抽取血样来检测内分泌系统的疾病,D正确。故选B。12.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它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对脂肪及体重的调节方面。肥胖症患者注射瘦素有一定的减肥效果,如图是瘦素调节作用的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瘦素通过体液运输到有特定受体的靶细胞相结合并发挥作用B.图中与a激素呈现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肾上腺素C.注射瘦素可以治疗由于细胞上的瘦素受体出现问题所引起的肥胖症D.与瘦素的合成分泌有关的具膜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答案】C【解析】【分析】1、人体血糖的调节以体液的调节为主,同时又受到神经的调节。当血糖含量升高的时候,下丘脑的相关区域兴奋,通过副交感神经直接刺激胰岛B细胞释放胰岛素,并同时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从而使血糖降低。当血糖含量降低时候,下丘脑的另一项区域兴奋,通过交感神经作用于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并抑制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使得血糖含量上升。2、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是神经中枢是否位于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最高级中 枢,低级中枢要受到高级中枢的调控。【详解】A、由题图可知:瘦素被分泌到内环境后,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相结合并发挥作用,A正确;B、由题图可知:a激素作用于靶细胞后能促进糖原分解加强,故图中a激素为胰高血糖素,与a激素呈现协同作用的激素有肾上腺素,也能升高血糖,B正确;C、瘦素与其受体的识别出现问题,瘦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所以不能通过注射瘦素治疗该类疾病,C错误;D、瘦素是一种由脂肪组织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在核糖体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线粒体提供能量,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都是具膜细胞器,D正确。故选C。13.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往往会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下列浮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的是()A.营养不良引起的组织水肿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导致的组织水肿C.有蛋白尿的肾炎患者出现的组织水肿D.局部组织代谢旺盛导致的组织水肿【答案】D【解析】【分析】题意分析: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过敏、肾小球肾炎、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淋巴循环受阻等。胎儿从母体获得大量的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造成孕妇身体浮肿主要是因为母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而引起浮肿。【详解】A、孕妇身体浮肿的原因是胎儿从母体血浆获得了大量蛋白质,导致母体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减小,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吸水,从而出现浮肿现象。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一样,A不符合题意;B、过敏引起毛细血管壁通透性增大,血浆蛋白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液,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一样,B不符合题意;C、蛋白尿是由于肾脏病变,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与孕妇身体浮肿原理一样,C不符合题意;D、局部组织代谢旺盛,排到组织液,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 血浆蛋白浓度没有发生变化,与孕妇身体浮肿的原理不一样,D符合题意。故选D。14.下图是人体局部组织的模式图,①~⑤代表不同的结构或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为血浆,与①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B.图中①产生的CO2进入②中至少需穿过8层磷脂分子C.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则B端比A端CO2浓度低D.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则B端比A端血糖浓度高【答案】C【解析】【分析】由图可知,②为血浆,③为组织液,④为淋巴液,三者共同构成细胞外液(内环境)。【详解】A、②③④共同构成人体的内环境,①是细胞内液,A错误;B、图中①产生的CO2进入②中,至少需穿过5层膜(线粒体双层膜、细胞膜、毛细血管壁细胞2层膜),10层磷脂分子,B错误;C、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肺泡细胞,通过肺部的气体交换B端比A端CO2浓度低,C正确;D、若图中组织细胞为胰岛细胞,代谢需要消耗葡萄糖作为能源物质,因此B端比A端的血糖浓度低,D错误。故选C。15.科学家发现切除胰腺的狗会患糖尿病,但是注射胰腺提取物后无治疗效果;而阻塞胰管引起胰腺萎缩却不会导致狗患糖尿病,经检测发现该胰腺中胰岛保持完好。基于以上信息,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胰腺的狗进食后血糖会出现异常上升B.胰腺分泌的胰液通过胰管进入肠腔消化食物C.胰腺提取物中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分解D.上述研究结果表明胰岛对血糖浓度具有双向调节 【答案】D【解析】【分析】分析题干可知,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胰腺对狗降低血糖的效果,实验的自变量胰腺的有无,因变量是狗是否患糖尿病。【详解】A、胰腺中的胰岛B细胞可以分泌胰岛素,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故切除胰腺的狗进食后血糖会出现异常上升,A正确;B、胰腺分泌的胰液属于消化液,属于胰腺的外分泌部,属于外分泌腺,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小肠腔内的,B正确;C、胰岛素的本质是蛋白质,酶具有专一性,故胰腺提取物中胰岛素会被胰蛋白酶分解,C正确;D、上述实验结果说明胰腺存在可避免狗患糖尿病,说明胰岛可以降低血糖,不能说明胰岛对血糖浓度具有双向调节,D错误。故选D。16.人体的体温调定点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为37℃。流感病毒感染可能引起体温调定点升高,导致人体发热。如图为发热体温上升期,机体体温调节过程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温上升期,皮肤血管收缩、手脚冰凉的现象导致散热减少B.体温升高到38.5℃之后的持续期,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TRH和TSH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D.体温调节过程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答案】C【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为体温调节过程,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下丘脑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进垂体分泌的促甲状腺激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图中增加产热的方式有骨骼肌收缩和甲状腺激素调节使代谢增强,减少散热的方式是皮肤血管收缩。【详解】A、在体温的上升期,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发出的冲动,经交感神经而引起皮肤血管收缩,浅层血流减少,手脚冰凉,导致散热减少,A正确;B、体温升高到38.5℃之后的持续期,体温恒定,人体的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正确;C、TRH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直接作用于垂体细胞,TSH 是促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甲状腺,促进其分泌甲状腺激素,C错误;D、体温调节中枢是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需要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等的参与,是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体现了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是相互联系的,D正确。故选C17.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两个神经元以突触联系,并连有电表I(电极分别在Q点细胞内外侧)、Ⅱ(电极分别在R、S点的细胞外侧),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则电表I的指针右偏幅度增大B.刺激P点,电表I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分别为图乙和图丙C.刺激P点,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点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D.刺激P点,电表I和电表Ⅱ均发生一次指针偏转,且方向相同【答案】D【解析】【分析】1、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K+外流,细胞膜内外的电荷分布情况是外正内负,当某一部位受刺激时,Na+内流,其膜电位变为外负内正。2、由于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因此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只能是单向的。【详解】A、静息时,若升高细胞外K+浓度,K+外流减少,则电表Ⅰ的指针右偏幅度减小,A错误;B、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所以刺激P点,兴奋只能传到Q点、R点,不能传到S点,所以电表Ⅰ、Ⅱ的指针均只能发生1次偏转,电表Ⅰ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乙基本相同,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的④基本相同,不发生⑤,B错误;C、刺激P点,Na+内流产生动作电位,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点膜外Na+浓度仍高于膜内,C错误;D、由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向的,只能由突触前膜到突触后膜,所以刺激P点,兴奋只能传到Q点、R点,不能传到S点,所以电表Ⅰ、Ⅱ的指针均只能发生1次偏转,且方向相同,D正确。故选D18.下图为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过程中的模式图,下列叙述符合该模型的是() A.若甲为下丘脑细胞,A表示炎热环境,则B可为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B.若甲为鼻腔中黏膜,A表示尘埃中的病原体,则B可为病原体被黏膜细胞吞噬C.若甲为骨骼肌细胞,A表示兴奋性神经递质,则B可为骨骼肌舒张D.若甲为肾上腺皮质细胞,A表示血钠含量升高,则B可为醛固酮分泌增加,血钠含量降低【答案】A【解析】【分析】1、炎热环境下,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使皮肤的血管舒张,皮肤血流量增多,汗腺的分泌增多,以增加散热。2、当血钾含量上升或血钠含量下降时,醛固酮的分泌量会增加,以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吸钠泌钾。【详解】A、在炎热环境中,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和肾上腺等腺体的分泌,使机体表现为血管舒张,汗腺分泌增多,从而使机体散热量增多,A正确;B、鼻腔中的黏膜属于第一道防线,具有阻挡外界病原体的作用,但不具有吞噬病原体的作用,B错误;C、兴奋性递质作用于骨骼肌细胞,骨骼肌收缩,C错误;D、血钠含量降低,肾上腺皮质分泌的醛固酮增加,进而血钠含量恢复正常,D错误。故选A。19.脑脊液是存在于脑室、蛛网膜下腔和脊髓中央管内的一种无色透明液体,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脑脊液是由血浆在脑室脉络丛处滤过产生的,并可经蛛网膜处重新流入静脉。在血液和脑脊液之间存在着“血脑屏障”,该屏障使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从而阻挡了一些物质从血管进入脑脊液。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脑脊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B.脑脊液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C.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颅内压下降【答案】D【解析】【分析】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详解】A、脑脊液属于细胞外液,其中含有大量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是脑脊液渗透压的主要来源,A正确;B、脑脊液是脑细胞和脊髓细胞生存的直接环境,可以为脑细胞和脊髓细胞提供营养,运输代谢废物,B正确;C、体液中存在多种缓冲物质,大脑深度思考时呼吸作用释放的CO2不会使脑脊液pH明显降低,C正确;D、脑脊液循环通路受阻会导致代谢废物无法排除,颅内压升高,D错误。故选D。20.科学家用小鼠做实验材料,完成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相关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切除垂体及胰腺可减小、减弱相关内源激素对实验的影响B.给实验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可以促进小鼠体重的增加C.该实验结果表明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在小鼠体重方面具有协同作用D.增大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注射量,小鼠体重的增加将更显著【答案】D【解析】【分析】该实验对小鼠的不同操作属于自身前后对照,由曲线可知,生长激素和胰岛素都能促进小鼠的生长,两者具有协同作用,激素在体内属于微量化合物,过多会导致实验失败。【详解】A、本实验研究的是生长激素和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实验前切除垂体和胰腺的目的是减小、减弱小鼠自身生长激素和胰岛素对实验的影响,A正确;B、从图中信息可知,给实验小鼠注射适量的胰岛素可以促进小鼠体重的增加,B正确;C、在同时注射生长激素和胰岛素时,体重增加更明显,说明这两种激素在小鼠体重方面具有协同作用, C正确;D、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增大激素的注射量,实验效果更显著,D错误。故选D。第Ⅱ卷非选择题(60分)21.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①⑤表示细胞,②③④表示液体环境,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内环境是指_____,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_____。(填标号)(2)②③④分别表示_____、_____和_____,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3)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_____和_____的含量有关。Na+可与_____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_____。(4)若人体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会引起图中哪个部分的液体增多_____(填标号),其结果将会引起_____现象,其水的来源为_____、_____(填标号)。【答案】(1)①.由细胞外液构成液体环境②.③④(2)①.血浆②.组织液③.淋巴液④.②中含有蛋白质的量比③中高(3)①.蛋白质②.无机盐③.④.7.35-7.45(4)①.③②.组织水肿③.①④.②【解析】【分析】1、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也称为内环境,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2、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之间的关系为:血浆和组织液之间可以穿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可以 穿过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淋巴,淋巴液通过淋巴循环进入血浆。3、内环境稳态是指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和化学成分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小问1详解】内环境是指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其中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题图中的③组织液和④淋巴液。【小问2详解】内环境包括题图中的②血浆、③组织液和④淋巴液,②血浆和③组织液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②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高于③。【小问3详解】②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蛋白质和无机盐的含量有关,Na+可与 HCO−3等无机负离子共同存在于血浆中,一起参与缓冲物质的构成。人血浆pH的正常范围是7.35∼7.45。【小问4详解】若人体长期营养不良,血浆中蛋白质含量降低组织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组织液回流减弱,组织间隙液体增加,导致组织水肿现象,即引起图中③的液体增多,组织水肿中组织液中的水来自细胞内液和血浆。22.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图中序号代表的结构:①为___________;②为__________;④为__________。(2)神经元的树突较___(填“长”或“短”),其主要功能是____;轴突较____(填“长”或“短”),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3)神经元的细胞体大都分布在脑和脊髓,这两部分构成_________;神经纤维大都分布在脑神经和脊神经,这两部分构成_________。由此可见,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基本单位。【答案】(1)①.树突②.细胞体③.轴突(2)①.短②.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③.长④.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3)①.中枢神经系统②.外周神经系统③.结构④.功能 【解析】【分析】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结构包括细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突起包括轴突和树突,据功能分:神经元包括传入神经元(感觉神经元)、中间神经元、传出神经元(运动神经元)。题图分析,表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①表示树突;②表示细胞体;③表示髓鞘;④表示轴突。【小问1详解】如图为神经元结构模式图,根据图示的结构可知,①为树突,②为细胞体,③为髓鞘,④为轴突。【小问2详解】神经元的树突较短,主要功能是接受信息并将其传导到细胞体;轴突较长,主要功能是将信息从细胞体传向其他神经元、肌肉或腺体。【小问3详解】神经系统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组成中枢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组成外周神经系统。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3.学习、记忆是动物适应环境、使个体得到发展的重要功能。通过电刺激实验,发现学习、记忆功能与高等动物的海马脑区(H区)密切相关。请分析回答:(1)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_________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2)如果在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100次/秒、持续1秒的强刺激(HFS),在刺激后几小时之内,只要再施加单次强刺激,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都会比未受过HFS处理时高2~3倍,研究者认为是HFS使H区神经细胞产生了“记忆”,下图为这一现象可能的机制。如图所示,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被激活后,Ca2+会以_______________方式进入胞内。Ca2+与__共同作用,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图示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的是________(填对应的序号)①谷氨酸的释放②Ca2+与N受体结合进入海马细胞③A受体的磷酸化 (3)为验证图中所示机制,研究者开展了大量工作,如:①对小限H区传入纤维施以强刺激HFS,休息30min后,检测到H区神经细胞的A受体总量无明显变化,而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该结果为图中的___________(填“I”、“Ⅱ”或“Ⅲ”)过程提供了实验证据。②为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min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该实验方案存在两处缺陷。请并加以完善:第一___________,第二___________。【答案】(1)神经递质(谷氨酸)(2)①.协助扩散②.钙调蛋白③.①③(3)①.Ⅱ②.第一,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③.第二,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解析】【分析】依题意和分析题图: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A受体结合后引起Na+通过A受体进入海马脑神经细胞内,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N受体结合后引起Ca2+以协助扩散的方式通过N受体进入海马脑神经细胞内,说明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进入海马脑神经细胞内的Ca2+与钙调蛋白结合后C酶被激活。激活的C酶促进了A受体胞内肽段(T)转变为A受体的Ⅱ过程,进而使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增加,由此推知:H区神经细胞产生“记忆”可能是A受体在细胞膜上的数量增多所致。【小问1详解】在小鼠H区的传入纤维上施加单次强刺激,传入纤维末梢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相关受体,突触后膜出现一个膜电位变化。【小问2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Ca2+通过N受体进入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ATP,属于协助扩散或易化扩散。Ca2+进入细胞后与钙调蛋白结合,激活C酶,使C酶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C酶被激活。①谷氨酸是一种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泡中,以胞吐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此过程需要消耗能量,①正确;②Ca2+通过N受体进入海马细胞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需要载体,不消耗能量,②错误;③A受体的磷酸化需要ATP水解提供能量,③正确。故选①③。【小问3详解】①由图示信息,根据“细胞膜上的A受体数量明显增加”可推出有比较多的A受体胞内肽段转变成了A受体,该过程就是过程Ⅱ。②为了验证T的磷酸化能增强神经细胞对刺激的“记忆”这一假设,将T的磷酸化位点发生突变的一组小鼠,用HFS处理H区传入纤维,30分钟后检测H区神经细胞突触后膜A受体能否磷酸化,还应补充一组对未突变小鼠同样处理的对照实验;检测的实验结果应可操作,膜A受体是否 磷酸化不易检测,应补充施加HFS后检测和比较以上两组小鼠突触后膜的电位变化的实验。24.运动员在马拉松长跑过程中,机体往往出现心跳加快,呼吸加深,大量出汗,口渴等生理反应。马拉松长跑需要机体各器官系统共同协调完成。回答下列问题:(1)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属于______反射。长跑过程中,运动员感到口渴的原因是大量出汗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渗透压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到______,产生渴觉。(2)长跑结束后,运动员需要补充水分。研究发现正常人分别一次性饮用1000mL清水与1000mL生理盐水,其排尿速率变化如图甲所示。图中表示大量饮用清水后的排尿速率曲线是______,该曲线的形成原因是大量饮用清水后血浆被稀释,渗透压下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的角度,建议运动员运动后饮用______。(3)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会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4)兴奋剂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它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试分析兴奋剂的作用机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答案】(1)①.条件②.大脑皮层(2)①.曲线A②.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③.淡盐水(3)①.神经—体液②.作用时间较长(4)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解析】【分析】1、缩手反射和膝跳反射都是与生俱来的,但也有一些反射是需要经过训练才能形成的。出生后无需训练就具有的反射,叫作非条件反射;出生后在生活过程中,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形成的反射叫作条件反射。2、当兴奋传导到一个神经元的末端时,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作突触小体。突触小体可以与其他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等相接近,共同形成突触,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在神经元的轴突末梢处,有许多突触小泡。当轴突末梢有神经 冲动传来时,突触小泡受到刺激,就会向突触前膜移动并与它融合,同时释放一种化学物质--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经扩散通过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的相关受体结合,形成递质-受体复合物,从而改变了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这样,信号就从一个神经元通过突触传递到了另一个神经元。【小问1详解】听到发令枪声运动员立刻起跑,这一过程是后天学习和训练习得的,属于条件反射;所有感觉的形成部位都是大脑皮层,渴觉的产生部位也是大脑皮层。【小问2详解】图甲曲线A表示的是饮用清水的曲线,判断的依据是:饮用清水后,引起血浆渗透压降低,从而减轻对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的刺激,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使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减少,引起尿量增加;运动员运动后会大量排汗,汗液含有无机盐和水,为维持机体血浆渗透压稳定,应饮用淡盐水,以同时补充水分和无机盐离子。【小问3详解】运动员出发后心跳加快,是在紧张、兴奋的状态下肾上腺素分泌增加,同时细胞呼吸加速,产生二氧化碳增多,使体液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引起脑干呼吸中枢及心跳相关调节中枢兴奋,使心跳呼吸加速,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运动停止后心跳并不会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即激素通过体液运输,发挥作用后被灭活需要一定的时间。【小问4详解】某些化学物质能够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例如,有些物质能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有些会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有些会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依据题干信息,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其作用位点往往是突触,故兴奋剂的作用机理可能是促进神经递质的合成和释放速率;干扰神经递质与受体的结合;影响分解神经递质的酶的活性。25.20世纪之前,生物学家普遍认为,人和动物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是由神经系统调节的。法国学者沃泰默对胰腺分泌胰液的调节做了系列经典实验:①稀盐酸→上段小肠(十二指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注射狗的静脉中→胰腺不分泌胰液;③稀盐酸→上段小肠肠腔(切除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留下血管)→胰腺分泌胰液。请根据上述系列实验,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1)在沃泰默的实验设计中,①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比较①和②的实验,说明稀盐酸必须刺激__________________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①和③实验,自变量为______________。三组实验中因变量是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结果,沃默泰固执地认为,胰腺分泌胰液仍属神经调节。(2)另外两位科学家重复了沃泰默的实验,他们的假说是:在盐酸的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了一种化学物质,该物质被吸收进入血液后,随血液循环到胰腺,引起胰液的分泌。他们设计了严谨的实验检验 假说,实验过程是:小肠黏膜+______________+砂砾研磨→制成提取液→______________→胰腺分泌胰液。他们将这种化学物质命名为促胰液素。这种调节属于_____________,而不是神经调节。【答案】(1)①.对照②.小肠黏膜③.小肠神经的有无④.胰腺是否分泌胰液(2)①.稀盐酸②.注射狗静脉中③.激素调节【解析】【分析】1、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为因变量,实验过程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2、体液调节指激素等化学物质(除激素以外,还有其他调节因子,如CO2等),通过体液传送的方式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小问1详解】分析实验,①作用是对照,①和②实验的区别是稀盐酸是否经过小肠,经过小肠则能分泌胰液,否则不能分泌胰液,这说明稀盐酸必须刺激小肠黏膜才能引起胰腺分泌胰液。比较①③可知,③中切除了通向该段的小肠神经,而①中存在小肠神经,说明自变量是小肠神经的有无,三组实验中因变量都是胰腺是否分泌胰液。【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英语
发布时间:2023-12-01 08:35:01 页数:20
价格:¥2 大小:1.23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