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高考
>
模拟考试
>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2023-2024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19
2
/19
剩余17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吕梁市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本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答案一律写在答题卡上)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3.考试作答时,请将答案正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Ⅰ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在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良渚文化遗存中最为突出的现象是玉器种类丰富和制作精美。这些玉器,一般出现在大型墓葬中,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则很少见到。据此可知,当时()A.社会成员的地位发生分化B.社会分工得到发展C.已经进入了早期国家阶段D.礼乐制度初步形成【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据材料“这些玉器,一般出现在大型墓葬中,中型及小型墓葬中则很少见到”及所学知识可知,原始社会后期墓葬中陪葬品的多少,反映的是社会成员的等级差异,A项正确;材料中无法体现社会分工问题,排除B项;良渚文化不是早期国家,排除C项;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没有形成礼乐制度,排除D项。故选A项。2.考古发现商代的中型墓都有殉葬人,少者数人,多则十余人,最多有二三十人;而西周早期墓殉葬人较少,一般仅数人,有的甚至没有。这种现象反映出西周早期()A.社会经济遭到破坏B.国家政治走向文明C.儒家民本思想盛行D.君主权力相对有限【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与商代相比,西周早期墓葬中,人殉规模明显减少,甚至不再使用人殉,说明西周早期统治者较重视人的价值,反映出国家政治在逐渐走向文明,B项正确;人殉现象的减少反映了奴隶主统治的进步,并非社会经济遭到了破坏,排除A 项;据所学,儒家思想直到春秋时期才诞生,排除C项;仅凭材料信息无法对商周君主权力的大小作出判断,排除D项。故选B项。3.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平原君门客四千,孟尝君门客三千,信陵君门客三千,春申君门客三千等。这些现象()A.推动了官僚体制形成B.强化了贵族阶层力量C.加剧了诸侯间的纷争D.推动了社会阶层流动【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可知,春秋战国的养士之风,而士来自不同阶层和地域,反映的是社会的流动性增强,D项正确;士不一定成为国家官僚,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贵族阶层力量弱化,排除B项;养士之风是诸侯间纷争的产物,并非养士之风加剧了诸侯间的纷争,排除C项。故选D项。4.孔子认为“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而孟子建议梁惠王“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孟子的观点反映了战国时期A.各国的现实统治存在着差异性B.传统礼乐制度受到冲击C.民众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作用D.各国变法重视人才储备【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和“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可知,孟子比孔子更加重视民众的力量,孔子认为国家大事不需要与庶人商议,而孟子却认为国家的大事需要与国人商议,这种表明现实政治中民众的力量在崛起,C项正确;材料中无法看出每个国家的差异性,排除A项;材料中与礼乐制度无关,排除B项;材料中的国人未必都是人才,排除D项。故选C项。5.云梦秦简中的《金布律》规定了市场上出售布匹的尺寸,若“其广袤不如式者,不行(流通)”;商品价值一钱以上者必须“各婴(通攫,悬挂)其贾(价)”;对奴婢、马牛的买卖程序也做了明确规定,并辅之以相应的惩罚措施。这表明秦朝法律()A.受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B.缓和了当时的社会矛盾C.体现了严刑峻法治国理念D.推动了商业的有序发展【答案】D 【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朝(中国)。据本题材料“规定了市场上出售布匹的尺寸”和“对奴婢、马牛的买卖程序也做了明确规定,并辅之以相应的惩罚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律规范了商业活动中的许多领域,而这些领域能够推动商业的有序发展,D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显示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的重农抑商思想,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对商业活动的规范,并未对当时的社会矛盾展开论述,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显示严刑峻法,而体现了秦律如何推动社会有效治理,排除C项。故选D项。6.唐初,科举考试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开元二十四年,唐玄宗诏令由礼部侍郎主持科举考试,中举及第的士人还要参加由吏部主持的以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铨选合格后才有资格被授官。这一变化反映了唐玄宗前期()A.官员的实际才能受到重视B.事权分散导致行政效率低下C.君主专制制度在逐步加强D.中枢权力机构间的相互制衡【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代(中国)。材料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提高了主持科举考试人员的官员等级,同时完善了科举考试的程序,要求中举的士人还要参加身言书判为内容的铨选考核,而“身言书判”强调了官员的实际才能,A项正确;材料中看不出行政效率低下,排除B项;材料中强调的是选官制度的完善,而不是君主专制加强的问题,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枢各机构之间的相互制衡,排除D项。故选A项。7.陆游写到“伏闻天圣以前,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寇准持之尤力,故南方士大夫沉抑者多。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视,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于是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皆为一时名臣……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复有沉抑之叹。”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两宋时期()A.科举制度的完善B.国家政策的调整C.区域经济的发展D.内忧外患的环境【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材料“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皆为一时名臣……及绍圣、崇宁间,取南人更多”可知,南方士大夫的地位在逐步的崛起,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南方的区域开发推动了文化的南移,C项正确;科举制的完善、国家政策的调整和内忧外患的环境对南北地区的影响相似,不能产生科举制中南北较大的差异,排除ABD项。故选C项。8.《武林旧事》记载:宋代城市的小手工业者和表演艺人组织了各种会社。手工业者的会社有锦体社(花 绣)、净发社(梳剃)、奇巧饮食社等。而表演艺人的组织则有绯缘社(杂剧)、清音社(清乐)、角抵社(相扑)、圆社(蹴鞠)等。这些会社组织的兴盛反映了宋代()A.政府加强了社会基层治理B.社会经济的发展C.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D.崇文抑武的方针【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据材料“宋代城市的小手工业者和表演艺人组织了各种会社”可知,材料中手工业者和表演艺人组成的社团,体现的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手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使之形成了相应的团体,B项正确;材料中的社会组织与政府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社会成员身份问题,且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社会成员身份并不平等,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手工业者和表演艺人组织,没有涉及重文抑武的方针,排除D项。故选B项。9.(元)文宗(1304年—1332年)建奎章阁,“命儒臣进经史之书,考帝王之治”。为此搜罗才俊,其中既有汉族学者虞集、宋本等,也有蒙古族燕铁木儿、朵儿直班等,还有色目学者忽都鲁儿迷失、赵世延等。这表明奎章阁的修建()A.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流B.推动了元朝教育的发展C.强化了理学的正统地位D.化解了民族之间的矛盾【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为此搜罗才俊,其中既有汉族学者虞集、宋本等,也有蒙古族燕铁木儿、朵儿直班等,还有色目学者忽都鲁儿迷失、赵世延”可知,文宗修建奎章阁,搜罗汉族、蒙古族以及色目人的学者,这客观推动了民族之间的交流,A项正确;奎章阁不是教育机构,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理学思想,排除C项;元朝时期并没有化解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图为明朝前中期朝贡次数统计表。图中数据急剧下降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的发展B.国家政策的调整 C.西方列强入侵D.宗藩体系的解体【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见明朝永乐朝后,朝贡次数大大减少,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的朝贡贸易,往往“厚往薄来”“倍尝其价”,目的在于宣扬国威和扩大政治影响力,满族统治者对异域珍宝的追求,这就需要强大财政实力的支撑,但后来由于财政能力下降,无力支撑对“藩属国”的赏赐,国家政策进行调整,故朝贡次数减少,B项正确;材料所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排除A项;朝贡次数急剧下降的主要原因并非是因为西方列强的入侵,排除C项;“解体”的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11.1860年春,太平军将领联名照会英法联军统领,“久闻麾下已破仙城(广州),革除吏弊,施行仁政,大得民心,弟等曷胜欣幸,意欲刻即统兵前来,大齐斟酌,共展鸿图。”这反映了太平天国将领()A.初步具有了近代外交理念B.受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C.缺乏民族国家的主权意识D.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太平天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意欲刻即统兵前来,大齐斟酌,共展鸿图”可知,太平军将领对英法联军攻陷广州城,表示出应该联合打击清政府的意图,而未看到侵略者的本质,这是因为缺乏国家主权概念,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太平天国缺乏近代外交理念,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了太平天国想要联合英法联军,没有体现受传统夷夏观念的束缚,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太平天国向西方学习的愿望,排除D项。故选C项。12.1861年,奕诉等上奏折设立总理衙门时,就明确了“俟军务肃清,外国事务较简,即行裁撤”的基调。可事实是总理衙门不仅没裁撤,反而越办越庞大,越办越规范,最终在清末新政中发展为外务部。其主要原因是A.民族矛盾的激化B.西方政体的影响C.汉族官僚的崛起D.国家治理的需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中国)。据材料“总理衙门不仅没裁撤,反而越办越庞大,越办越规范,最终在清末新政中发展为外务部”可知,总理衙门的设立由临时到正式再到规范,最后地位提升,它反映的是晚清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的重大变化,相应的需要国家政府职能的调整,以此来提升国家治理的能力,D项正确;材料今体现了总理衙门的发展,没有涉及民族矛盾和汉族官僚的崛起,排除AC 项;西方政体可能影响了中国国家机构的设立,但本质来讲,还是因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需要,排除B项。故选D项。13.维新变法期间,针对废八股改策论的问题,张之洞与湖南巡抚陈宝箴呈递的奏折中称“救时必自求人才始,求才必自变科举始,……特是科举一事,天下学术所系,即为国家治本所关,若一切考试节目未能详酌妥,则恐未必能遽收实效,而流弊亦不可不防”。这种主张旨在()A.明确反对变法维新B.坚守传统意识形态C.务实处理改革事宜D.重视新式人才培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可知,张之洞与陈宝箴的奏折不是反对废除科举,而是主张妥善处理废除八股以后的可能带来的问题,尽可能减少改革带来的社会震荡,C项正确;据材料可知,两人并不反对变革科举制,排除A项;材料中无法体现传统的儒家思想,排除B项;材料中侧重点是废除八股文以后的相关措施,而不是人才培养问题,排除D项。故选C项。14.孙中山在《临时大总统就职宣言书》中指出:“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武汉首义,十数行省先后独立。所谓独立,对于清廷为脱离,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这表明孙中山意在()A.构建近代民族国家B.揭露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C.否定君主专制制度D.获取列强对新政权的承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方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对于各省为联合,蒙古、西藏,意亦同此,行动既一,决无歧趋,枢机成于中央,斯经纬周于四至,是曰领土之统一”可知,孙中山的宣言书强调的是中华民国需要实现民族统一与国家统一,这是民族国家的重要特征,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揭露清廷的民族压迫政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对列强是否承认新政权提出要求,排除D项。故选A项。15.1921年1月,北京大学的先进学生组织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学校简章规定“以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的完全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高尚人格为宗旨”“概不收学费”。这所学校的创办()A.适应了民族经济发展需要B.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C.表明党高度重视群众工作D.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理念【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学校简章规定‘以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的完全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高尚人格为宗旨’‘概不收学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了先进青年学生组织深入工人宣传教育,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B项正确;工人补习学校不是针对工人的技术培训,排除A项;1921年1月,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与科学,而材料中是新文化运动的后期,主要宣传的是马克思主义,排除D项。故选B项。16.国民政府某高官认为:江西环境最利于共产党发展……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北伐成功后,人民对于改善政治环境的要求很高,希望非常之大。不想当时国家统一徒俱虚名,军阀割据,内乱迭起,政府对于改善地方政治,有心无力。人民的希望破灭了,在艰苦中挣扎生活,似乎毫无出头之日。这反映出当时共产党()A.拥有开展土地革命的社会基础B.重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C.利用了国民大革命的积极影响D.能够适时调整革命策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材料“民国以来,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为各省之冠在……人民的希望破灭了,在艰苦中挣扎生活,似乎毫无出头之日”可知,高官的观点讲的是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江西的社会治理非常失败,人民生活痛苦,所以江西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统一战线问题,排除B项;江西遭受军阀的摧残,人民生活痛苦,这不是国民大革命的积极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讲的是江西的社会状况,而未体现出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革命战略问题,排除D项。故选A项。17.1943年一位学者说:至于史学,此间(指北平)风气亦变。从前专重考证,事变后颇趋重实用,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讲《日知录》,亦欲正人心,端士习,不徒为精密之考证而已。此盖时势为之。可见,影响史学研究方向的主要因素是()A.个人学术的旨趣B.优秀的史学传统C.社会环境的变迁D.理论研究的突破【答案】C【解析】 【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从前专重考证,事变后颇趋重实用,近又进一步,颇提倡有意义之史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七事变以后,此学者提倡有意义的史学,为的是在民族危机严重的情况之下,发挥学者的力量,即“盖时势为之”,体现了社会环境的变迁影响了史学研究方向,C项正确;个人学术的旨趣并不是影响史学研究方向的主要因素,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社会环境对历史研究的影响,而不是优秀的史学传统对史学研究方向的影响,排除B项;理论研究的突破与材料所述影响史学研究方向的因素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某位科学家回忆,1951年他在陕西关中平原就如何防治(小麦)吸浆虫进行了深入调查,每到一处就开群众大会,宣传有关吸浆虫的科学防治知识,揭穿有些地主富农说什么“土改了,天降灾了”的谣言,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和科学的威信。这些举措有利于()A.新政权的巩固B.社会经济的恢复C.解放区的土改D.大众教育的普及【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据本题材料“宣传有关吸浆虫的科学防治知识,揭穿有些地主富农说什么‘土改了,天降灾了’的谣言,在群众中树立了党和科学的威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科学家用科学知识揭穿政治谣言,不仅仅是科学问题,更是严肃的政治问题,这推动了人民对国家的认同,以此巩固了新生政权,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通过揭穿政治谣言巩固新生政权,没有涉及经济方面,排除B项;材料时间为新中国成立之后,并非解放区的土改,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期大众教育尚未普及,排除D项。故选A项。19.建国后,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1985年,政府提出对国家招生计划内的学生实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分配制度。就业政策的转变()A.促进了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B.推动了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C.解决了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D.保障了高等教育的持续发展【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据材料“以政府编制计划与高校实施计划相结合”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由本人选报志愿、学校推荐,用人单位择优录用”可知,我国就业政策的转变,由计划经济模式转变为提升企业与个人的自由选择,而劳动力的自由选择,是生产力的重要因素,A 项正确;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是在21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B项;分配制度的变化没有解决政企职责不分的弊端,排除C项;招生政策有利于高等教育的发展,但无法保障持续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20.“IMF份额”决定了成员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项决定中的投票权。2010年12月IMF理事会会议上,通过了第十四次份额改革,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这反映出()A.欧美丧失国际金融主导地位B.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C.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世界)。据材料“金砖国家和新兴市场国家的份额从9.8%提高到14.3%,中国的份额上升至6.39%,成为第三大会员国”可知,金砖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中国份额的提高,决定了其在IMF投票中的权力,这有利于打破发达国家控制国际金融组织的局面,反映了全球治理民主化趋势加强,B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当今世界欧美仍旧主导国际金融,排除A项;材料反映了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向更公正化、合理化方向发展,而非强调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亟待改革,排除C项;据所学知识可知,布雷顿森林体系在20世纪70年代就已经解体,排除D项。故选B项。21.《汉谟拉比法典》第8条说“自由民窃取牛,或羊,或驴,或猪,或船舶,倘此为神之所有物或宫廷之所有物,则应被科以30倍之罚金,倘此为穆什金努(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所有,则应科以10倍之罚金;倘窃贼无以为偿,则应处死。”据此可知古巴比伦王国()A.社会成员开始分化B.重视商品经济的发展C.法律制度很不完善D.用法律维护等级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巴比伦)。据所学解读材料信息可知,在阶级社会是等级森严的社会,自由民和没有公民权的自由民在相同行为之下判决不同,体现了社会成员的法律地位是不平等的,统治者利用法律来维护等级秩序,D项正确;社会成员在原始社会就产生分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关于商品经济发展问题的相关论述,排除B项;窃贼在“无以为偿,则应处死”情况下处死,并不代表法律制度不完善,排除C项。故选D项。22.下表为不同时期的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二战前的德国学者亚历山大是半人半神的英雄,是希特勒所鼓吹的“北方民族”的代表。1927年英国历史学家威廉·塔恩亚历山大是传播希腊文化、在近东广大地区从事改革的斗士。亚历山大的东侵给近东带去文明与进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一些学者亚历山大精于算计、是不择手段加强自己权势野心家。希腊人统治者和近东居民之间只存在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历史环境造就了亚历山大及其成功。A.历史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客观B.文献史料应与文物史料相互印证C.历史研究受到学者所处时代的影响D.多元史料有助于史学研究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亚历山大帝国)。综合材料信息可知,学者所处时代、国家、立场等影响学术观点,二战后亚非拉民族国家纷纷建立,打击了西方殖民实力,这影响了对西方历史人物的评价,C项正确;历史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未必就逐渐客观,排除A项;文物史料并非总是存在,排除B项;材料没有提到多元史料,只涉及不同时期学者对亚历山大的评价,排除D项。故选C项。23.据1178年出版的某份文件记载,英格兰王室的日常开销均取自王室庄园,还要求维兰(农奴)定期提供劳役。不堪重负的维兰向宫廷申诉劳役地租的种种弊端……最后国王按照货币形式征缴地租。这推动了()A.庄园经济兴盛B.商品经济发展C.民族国家兴起D.西欧城市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古时期(欧洲)。据材料“最后国王按照货币形式征缴地租”及所学知识可知,劳役地租转变为货币地租,一方面推动了人身依附关系的松弛,另一方面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项正确;中世纪中后期,庄园经济走向衰落,排除A项;材料中未出现王权加强等民族国家形成的标志,排除C项;材料中未出现城市,不能得知城市发展,排除D项。故选B项。 24.下图为伊斯兰国家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占比。推动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拜占庭帝国鼎盛B.奥斯曼帝国的崛起C.文艺复兴的推动D.阿拉伯帝国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阿拉伯帝国)。据材料可知,该国家为伊斯兰国家,该国家在7世纪到11世纪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占比呈现增加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到8世纪建立了地跨欧亚非的大帝国,阿拉伯人吸收了被征服地区的文化,广泛翻译古代波斯、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文献,材料中出版书籍中科学类著作的变化正是阿拉伯帝国发展的表现,D项正确;拜占庭帝国并非伊斯兰国家,排除A项;奥斯曼帝国兴起与13世纪,排除B项;文艺复兴开始于14世纪,排除C项。故选D项。第Ⅱ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5题12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4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某学者指出,从历史发展的动态过程看,必然性与偶然性结合的模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即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和几率优选型。说明:螺旋推进型的特点是:历史必然性的发展方向比较明显和有力,历史偶然性使历史必然性的发展方向左右摇摆,上下波动,但在总体上不能使它离开前进的方向。筛选进化型的特点是:历史必然性在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中,表现为历史出现多种发展道路可供选择,其中每一条道路都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也就是说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并不总是最优化的发展道路,它也可能是一种劣势选择,选择的是发展缓慢而又艰难的道路。 几率优选型的特点是:反映的历史必然性是丛状的,数量比较多,又没有在内力上占优势的,所以其选择主要决定于历史的偶然性。在这种类型中,偶然性与必然性的结合有很大的随机性,所以其发展的方向是不明朗的,常常会因为某个突发的事件,决定历史发展的进程。——摘编自何成刚《论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在教学中的应用》列举至少四个与某一模式关联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指出这些史实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并对其进行解读。(要求:史论结合,逻辑严谨。)【答案】螺旋推进型史实:秦朝: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在全国推广郡县制;汉朝:汉武帝即位后,政治上,颁布“推恩令”;唐朝:755年,安禄山、史思明发动叛乱;元朝:在地方管理上,实行行省制历史发展趋势:中央集权在摇摆波动中不断强化。解读:秦朝全面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发展趋势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使得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如汉代颁布推恩令和划分州部,分设刺史监察、宋朝在地方设“四监司”和通判、元朝推行的行省制度、期间虽有过汉之七国之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的中央集权受到冲击和削弱。但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出台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后,基本上就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分裂的条件,特别是元代的行省制使得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得到优化,明清两代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创制了督抚制度,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更有效的管辖,中央集权空前强化。自此,国家再没有出现大分裂。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发展。筛选进化型史实:孟子认为人性善,提倡“仁政”;法家代表韩非主张法、术、势,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历史发展趋势:治国理政思想由百家争鸣到一家独尊解读: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各家治国理政的思想主张的提出都反映历史的必然性。统治者基于富国强兵争霸兼并战争的现实利益考量,冷落儒家和其他家的思想,重视和践行法家思想,进行变法改革,最终由改革最彻底秦完成了统一。完成统一后,秦朝实行了“焚书坑儒”,法家思想一统天下。秦汉王朝更迭后,汉初国家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使得国家经济得到恢复,道家思想一度兴盛。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其他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被统治者接受并把儒家思想置于独尊地位,儒家治国理政思想自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几率优选型史实:春秋后期到战国前期,形成了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大国;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纷纷分开展富国强兵的变法改革;公元前356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公元前230-前22 年,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的策略,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第一个统一的王朝—秦朝历史发展趋势:秦国崛起结束分裂割据建立统一的王朝解读:战国时期,秦国由弱到强,最终统一全国,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代表了历史的必然性,即各地的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当时的其它的诸侯国,也都在顺应大势变法图强。楚国经过吴起改革,国力强盛,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力量也异常强大,都有统一的可能性,同样也代表了当时的历史必然性。秦最后完成统一,取决于秦统治者的雄才大略,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物质基础雄厚;秦赵之间赌上国运的长平之战,秦国最终取胜等诸多的因素。秦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设问要求列举四个与材料中某一模式关联的中国古代史实史实,并对这些史实反映的历史趋势进行解读。据材料“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和几率优选型”可知,可选择螺旋推进型、筛选进化型和几率优选型三种模型进行举例和解读。如选择螺旋推进型,可结合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的关系进行举例,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呈现出螺旋推进,可选择秦朝、汉初、汉武帝时期、唐朝、宋朝、元朝中央与地方的史实进行论证。可进行论证如下:秦朝全面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其发展趋势是不断调整、改革地方行政结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严密管辖,使得中央集权不断强化。如汉代颁布推恩令和划分州部,分设刺史监察、宋朝在地方设“四监司”和通判、元朝推行的行省制度、期间虽有过汉之七国之乱,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分裂割据,唐朝中后期的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使的中央集权受到冲击和削弱。但自从宋太祖赵匡胤出台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后,基本上就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分裂的条件,特别是元代的行省制使得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得到优化,明清两代继承和发展了元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创制了督抚制度,清朝对边疆地区进行了更有效的管辖,中央集权空前强化。自此,国家再没有出现大分裂。中央集权的空前强化,促进了统一的民族国家的发展。如选择筛选进化型,可结合中国古代统治思想发展进行举例,中国古代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战国时期和秦朝选择了法家,汉初选择了黄老之学,汉武帝选择了儒家,此后儒家思想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可进行说明如下: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各家治国理政的思想主张的提出都反映历史的必然性。统治者基于富国强兵争霸兼并战争的现实利益考量,冷落儒家和其他家的思想,重视和践行法家思想,进行变法改革,最终由改革最彻底秦完成了统一。完成统一后,秦朝实行了“焚书坑儒”,法家思想一统天下。秦汉王朝更迭后,汉初国家尊奉黄老无为思想,使得国家经济得到恢复,道家思想一度兴盛。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其他家的思想,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适应了统治者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建立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被统治者接受并把儒家思想置于独尊地位,儒家治国理政思想自此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促进 了各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如选择几率优选型,可结合从春秋到战国时期,诸侯国逐渐减少,战国时期形成战国七雄,之后秦国灭掉六国统一中国的基本史实进行说明。可进行说明如下:战国时期,秦国由弱到强,最终统一全国,并不仅仅是因为它代表了历史的必然性,即各地的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所带来的阻碍;长期的战乱给社会带来巨大灾难,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当时的其它的诸侯国,也都在顺应大势变法图强。楚国经过吴起改革,国力强盛,赵国经过赵武灵王的胡服骑射的改革,军事力量也异常强大,都有统一的可能性,同样也代表了当时的历史必然性。秦最后完成统一,取决于秦统治者的雄才大略,采取了远交近攻的策略;秦有优越的地理位置,物质基础雄厚;秦赵之间赌上国运的长平之战,秦国最终取胜等诸多的因素。秦的统一,促进了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一位学者,对明朝海禁政策展开了探究,并撰写了如下记录:一、①海禁令在朱元璋时,周全又完备,到成祖永乐时虽不断重申,但他更关心的似乎是诏谕海外诸番,宣扬国威,显示皇恩浩荡。此后宣宗、英宗、景帝虽然恪守祖训,厉行禁海,但基本流于形式。明政府也许不曾想到,这场严厉的海禁相反却刺激了海上走私贸易的勃兴。因为沿海地区地贫土瘠,人口日增,人民生活困苦,至隆庆时终于被下诏废止。沿海地区人们纷纷出海谋生,维持生计。至于天启—崇祯年间,政治腐败,朝政混乱,内忧外患,则使海禁更是成为一纸空文。【1】②嘉靖年间,倭寇依旧,浙江巡抚朱纨以严刑峻法惩治“通倭大滑”“巨奸”,以加严海禁,结果反被罢黜下狱而死。1560年,凤阳巡抚唐顺之并请于浙、闽、广三省复设于嘉靖初罢废之市舶司,对外国商船管理,部议从之。二、③历史的吊诡在于,西欧白银太多,明朝商品过剩。恰巧中国1567年“隆庆开海”正成为举国上下的开放共识,朝贡贸易开始让位于民间私人贸易,走私贸易从此变为合法贸易,东南沿海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出现了。明朝商品不仅价廉物美,种类繁多,而且生产量大,规模效应强,涉及丝绸、瓷器、茶叶和药材、食糖类,可以说,【2】④“正是中国的市场及其在制陶、纺织和一些农产品(茶叶)加工方面工业的发展,才创建了国际贸易的基础”。⑤就在短短的5年后,崇祯用一根绳索把大明王朝缢死在一棵老枯树上。历史以无情的现实再度诠释了“成也海禁败也海禁”的辩证法。该学者探究中所运用到的参考资料:【1】《明史食货志》,卷八十一,第57页【2】樊树志《全球化视野下的晚明》,《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在该学者撰写的①②③④⑤条记录中,哪几条属于对历史事实的陈述?哪几条属于探究者(包括他人)的评价?(写序号)(2)根据记录的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变迁进行评析。【答案】(1)历史事实的陈述:123评价:45 (2)评析:海禁,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通商,具体实施随着时间变迁而有张有弛,即“严禁”及“弛禁”之分。海禁目的是消灭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及走私,保障社会稳定。海禁政策实施之初,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使得中国周边环境的相对安定,起了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然而,此政策的持续推行,本国对外的贸易及渔业受到严重打击,海盗和走私商人的活动亦反而因为海禁而更加猖獗,他们与日本倭寇相互勾结,造成了严重的倭患,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隆庆元年(1567年),正式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很快就发挥了积极作用,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公开且合法的正常发展道路,不仅走私行为和倭患得到有效抑制,朝廷还获得了大量的税收。明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广受世界各国欢迎,于是大量白银流入明朝,有力促进了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总之,通过明朝海禁政策变迁的历史,我们可知,消极的闭关自卫并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安全,只有积极的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开放迎接世界,壮大自身实力,才能应对外部挑战。【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朝(中国)。据所写知识可知,历史陈述指的是对历史事件的叙述,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和历史事实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材料中①②③分别是对海禁实施和开放海禁的叙述,④⑤是对开放海禁的评价。【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明朝(中国)。设问要求根据记录和所学知识对明朝海禁政策的变迁进行评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初年实施海禁,至隆庆时期开放海禁,在对这种海禁政策的变迁进行评析时,主要结合海禁的概念,明朝前期海禁的背景、表现和影响,明朝后期海禁开放的背景、表现和影响三个方面进行说明。可进行论证如下:海禁,是一种锁国政策,旨在禁止民间私自出海通商,具体实施随着时间变迁而有张有弛,即“严禁”及“弛禁”之分。海禁目的是消灭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及走私,保障社会稳定。海禁政策实施之初,维护了明朝的封建统治,使得中国周边环境的相对安定,起了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促进了官方朝贡贸易的发展,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官营手工业的发展。然而,此政策的持续推行,本国对外的贸易及渔业受到严重打击,海盗和走私商人的活动亦反而因为海禁而更加猖獗,他们与日本倭寇相互勾结,造成了严重的倭患,对中国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隆庆元年(1567年),正式宣布解除海禁,允许民间进行海外贸易,史称“隆庆开关”。隆庆开关很快就发挥了积极作用,民间海外贸易进入了公开且合法的正常发展道路,不仅走私行为和倭患得到有效抑制,朝廷还获得了大量的税收。明朝的丝绸、瓷器和茶叶广受世界各国欢迎,于是大量白银流入明朝,有力促进了国内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总之,通过明朝海禁政策变迁的历史,我们可知,消极的闭关自卫并不能真正维护国家的安全,只有积极的顺应历史发展趋势,开放迎接世界,壮大自身实力,才能应对外部挑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据新华社报道,3月27日下午,马英九率团抵达上海,并赴南京。中共中央台办、上海市委有关负责人到机场迎接。报道称,马英九此次来大陆祭祖、参访,并带领台湾青年学生前来交流,将到访南京、武汉、长沙、重庆、上海等地。马英九此次来大陆祭祖、参访引发了人们对国共两党关系和海峡两岸关系的历史的广泛关注。下面为各个时期作战示意图,这些作战示意图中蕴含着国共两党关系走向的信息。图1图2图3图4根据各个时期的作战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的走向”从整体或者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答案】范例(仅做评分参考)论题:国共两党合则民族之光,分则民族之殇 阐述:国民革命期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也收回了一些国家主权,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结束。此后中国出现了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局面。国共十年内战,损耗了中国的国防力量,给日本大规模侵华制造了有利时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此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了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中国再次陷入的内战,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并且形成了台湾和大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共两党关系的走向说明,两党应该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再度携手合作。【解析】【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本题是论述题之探究结论论证题,时空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设问要求根据材料中几个时期的作战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围绕“国共两党的关系的走向”从整体或者局部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阐述。据材料信息可知,图1反映了国民党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围剿,图2反映了国共双方合作抵抗日本侵略,图3反映了渡江战役的情况,综合三幅图片可知,国共两党合作赶走了日本侵略者,但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的敌对使中国陷入内战,据此可概括乱点:国共两党合则民族之光,分则民族之殇。在阐述中主要结合国共两党合作抵抗日本侵略的史实和影响、土地革命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对立及影响进行说明。可进行阐述如下:国民革命期间,国共两党首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促进了北伐的胜利进军,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同时,也收回了一些国家主权,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1927年,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国共合作结束。此后中国出现了国共两党十年内战的局面。国共十年内战,损耗了中国的国防力量,给日本大规模侵华制造了有利时机。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此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挑起了内战,第二次国共合作结束,中国再次陷入的内战,给社会和人民带来灾难,并且形成了台湾和大陆长期分裂的局面。国共两党关系的走向说明,两党应该从中华民族的利益出发,精诚团结,共同为祖国的统一大业的完成和中华民族的振兴再度携手合作。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字则普遍通行于高丽,高丽王室以《资治通鉴》为教本,安晌则以获于大都的《朱子全书》授于太学。高丽秘书省又据权溥之议,刊行朱熹《四书集注》,使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诞生了李谷、李齐贤等理学大师。高丽还行科举之制,以儒学取士。至元二十六年(1289 ),元朝还专门设置了高丽儒学提举司,秩从五品,高丽王也多次遣使入元求书。元初,高丽博士儿衍曾从江南购得经籍一万零八百卷回国,仁宗时,元廷一次赠给高丽宋秘阁所藏善本书四千三百多册。元朝还应高丽之邀,屡派名医至其国。——摘自林德春《略论蒙元与高丽的关系》材料二980年,基辅大公圣弗拉基米尔接受了东正教……蒙古人的到来,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却在无意之中隔断了俄罗斯与西欧剩下的联系。这种隔绝持续了两个多世纪。15世纪,由于藐视和忽视正在欧洲其余地区的伟大变革,东正教统治下的俄罗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为异教的天主教徒所污染。1472年,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后,大量引进拜占庭文化,包括复杂的宫廷礼仪、专制君主制度和双头鹰国徽等,原来的大公也改称沙皇,原来的公国也改称帝国。这样,当1480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摘自王崇梅《俄罗斯古代文化中的东方性》(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高丽、俄罗斯对外来文化不同态度及其表现。(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蒙古人在高丽和俄罗斯的活动进行简评。【答案】(1)不同态度:俄罗斯对外来文化吸收与排拒并存,高丽则高度认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表现:俄罗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中心;俄罗斯对拜占庭文化的大量吸收;对西欧地区的文化存在藐视的心态。高丽:中国的思想文化在高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典章制度在高丽得到高度认同和借鉴;(2)简评:蒙古人在俄罗斯的活动:在既扩大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又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的同时,也进一步促成欧洲地区文化的断裂,是当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交恶的历史文化因素之一。在高丽的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高丽的影响,高丽进一步融入中华文化圈。【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高丽、俄罗斯)。不同态度:据材料一“汉字则普遍通行于高丽,高丽王室以《资治通鉴》为教本,安晌则以获于大都的《朱子全书》授于太学……刊行朱熹《四书集注》,使理学在高丽广泛传播……高丽还行科举之制……高丽王也多次遣使入元求书”可知,高丽高度认同积极吸收中华文化;据材料“由于藐视和忽视正在欧洲其余地区的伟大变革,东正教统治下的俄罗斯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不为异教的天主教徒所污染”和“大量引进拜占庭文化,包括复杂的宫廷礼仪、专制君主制度和双头鹰国徽等,原来的大公也改称沙皇,原来的公国也改称帝国”可知,俄罗斯对外来文化吸收与排拒并存,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俄罗斯,拜占庭帝国灭亡后,俄罗斯成为东正教中心;俄罗斯对拜占庭文化的大量吸收;但同时对西欧地区的文化存在藐视的心态。在高丽,据材料“诞生了李谷、李齐贤等理学大师。高丽还行科举之制”可知,中国的思想文化在高丽得到广泛传播;中国的典章制度在高丽得到高度认同和借鉴; 【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列举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高丽、俄罗斯)。简评:据材料“蒙古人的到来,在打开俄罗斯与亚洲交往的大门同时,却在无意之中隔断了俄罗斯与西欧剩下的联系”和“当1480年蒙古人退出时,俄罗斯文明已经和西欧文明大相径庭”可知,蒙古人在俄罗斯的活动:在既扩大了东方文化的影响力,又促进了欧亚大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民族的融合的同时,也进一步促成欧洲地区文化的断裂,是当今俄罗斯与西方国家关系交恶的历史文化因素之一。据材料“元初,高丽博士儿衍曾从江南购得经籍一万零八百卷回国,仁宗时,元廷一次赠给高丽宋秘阁所藏善本书四千三百多册。元朝还应高丽之邀,屡派名医至其国”可知,在高丽的活动:扩大了中华文化在高丽的影响,高丽进一步融入中华文化圈。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2022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英语下学期三模试题(Word版含答案)
山西省运城市、吕梁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历史5月模拟考试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英语5月模拟考试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2022届高三语文5月模拟考试三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2023届高三数学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数学三模试题(B卷)(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吕梁市2023届高三语文二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西省吕梁地区2023-2024学年高三英语上学期一模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考 - 模拟考试
发布时间:2023-11-30 21:05:02
页数:19
价格:¥3
大小:2.05 M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