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5

2/5

剩余3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高二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教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国语·鲁语上》记载:“先王制诸侯,使五年四王、一相朝。终则讲于会,以正班爵之义,帅长幼之序,训上下之则,制财用之节……元侯作师,卿帅之,以承天子。诸侯有卿无军,帅教卫以赞元侯。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慝。”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强化了周王与诸侯国的隶属关系B.激化了各封国之间的矛盾C.实现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有效管理D.奠定后世王位继承的原则2.商鞅变法时,“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者同赏,匿奸者与降敌者同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这些措施A.利于促进国家实力的增强B.激发了地方强宗大族斗志C.阻碍了社会阶层间的流动D.旨在提高平民的社会地位3.云梦秦简中《秦律十八种》规定:“凡为吏之道,必精洁正直,慎谨坚固,审悉无私,微密纤察,安静毋苛,审当赏罚”;“君鬼臣忠,政之本也;志彻官治,上明下圣,治之纪也”;还强调,为官为吏要有“怵惕之心”即戒备畏惧之心。由此可见秦朝A.强调忠君爱国B.提倡以吏为师C.注重吏治建设D.加强思想控制4.东晋偏安江南,得到士族的鼎力相助,司马睿扪心自问“寄人国土,心常怀惭”。琅琊王氏家族中的王导、王敦等人控制了东晋政局,民间出现了“王与马,共天下”的童谣。颖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先后控制朝廷中枢。上述现象表明A.政治体制呈现出多元化趋势B.皇权受到地方割据势力制约C.东晋在南北对峙中处于优势D.东晋皇权专制受到极大限制5.下表所示是唐代地方政府层级的变迁情况。这反映出唐代时间内容太宗贞观元年(627年)全国划为十道,每道派遣监察官员,即巡察使,巡抚使等,对州(郡)县二或行政区进行监察睿宗景云二年(711年)更巡察使等为按察使,并且将原来的差遗制变为常置制玄宗天宝年间(742—756年)设置十个节度使辖区,式遏四薨之事,不与民政;使采访使兼任黜陟使,掌握着地方官吏的黜陟权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改采访使为观察使,并以观察使兼任节度使,道(方镇)州(郡)县三级制渐渐成形A.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与演变B.分权导致地方行政效率降低C.县作为基层机构权力稳定D.地方行政机构沿袭前代传统6.唐代的吏又称为流外官,是在朝廷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担任低级职务的人员。具备一定资历的流外吏员可以通过经史考试而升迁为流内品官,当时“尚书省二十四司及门下、中书都事、主书、主事等”,往往从流外吏员中选任。据此可知,当时A.科举考试是入什的正途B.选官兼顾才学和从政能力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减缓D.门阀士族政治影响力下降7.“谏官”又称“谏臣”,指规谏君过之臣、劝谏天子过失之官。到了宋代,谏官的监督对象由皇帝转向朝中文武百官,特别是以中书、枢密院等执政大臣为主要目标。这可说明宋代A.权力制衡机制得到完善B.中枢机构存在大量冗员C.皇权制约体制严重弱化D.宰相职权受到严重削弱8.如图为中国古代铜钱铸造量统计图(单位:万贯)。其中B-C段铜钱铸造量大减主要是由于A.商品经济迅速发展B.外国白银大量流入C.货币形态革新变化D.战乱不断铜矿不足9.“善书”是中国古代劝民为善的一类著作。下表是宋至清代公开印行的“善书”数量变化情况。这说明时间宋元明清数量8部2部20部35部A.社会新价值观逐步形成B.儒家伦理日益得到强化 C.基层治理模式走向创新D.民众法律意识空前增强10.1638年,清朝设立理藩院,主要管理漠南蒙古事务,清朝入关后,成为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机构,举凡少数民族的封爵、会盟、宗教、刑法、土田、游牧、射猎、征发、纳贡等事项均由理藩院管理。此外,还兼管对俄交涉等外交事务。理藩院的设立A.加强了北部边疆的防御力量B.大大强化了清朝闭关锁国政策C.极大削弱了内阁的决策权力D.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11.1909年,清政府成立直隶咨议局,选举出议长和副议长、常驻议员等,负责本省应行应革事件,议决岁出入预、决算和税法及公债,直隶咨议局成立后成为地方势力和立宪派发起国会请愿的大本营。这表明直隶咨议局的成立A.体现了清政府探索中央集权体制改革B.表明民主共和已成为大势所趋C.有利于推动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D.反映出维新派获得政治主导权12.1912年,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防止袁世凯独裁;不久,国民党在国会选举中获胜,宋教仁成为国会中多数党的领袖,将负责组织责任内阁;宋教仁被刺身亡和二次革命惨遭镇压后,国会被迫选袁世凯为正式大总统。这反映民国初期政治的特点是A.一党专政、实行独裁统治B.通过党派选举之争、实行君主立宪C.多党合作、建立民主政权D.尝试组织政党内阁、实行议会政治13.1928年,国民党通过的《训政纲领》规定,“在人民未经政治训练及未完全了解实行三民主义以前,唯有党能代表全国人民负建国之大任”,“以国民党独负全责,领导国民,扶植中华民国之政权治权,而使之发展,以入宪政之域,固至为明显”。这一规定A.意在构建国民党“一党专政”的合法性B.反映出国民党执政能力的提升C.表明孙中山的宪政思想得到彻底执行D.标志政党政治在中国完全破灭14.全面抗战爆发后不久,毛泽东提出:“我们要造就大批的民族革命干部,他们是有革命理论的,他们是富于牺牲精神的,他们是革命的先锋队。只有依靠成千成万的好干部,革命的方针与方法才能执行,全面的全民族的革命战争才能出现于中国,才能最后战胜敌人。”毛泽东在此强调了A.民族革命激发出干部对理论的诉求B.中共干部选拔标准凸显德才兼备C.干部队伍是民族革命成功的重要保障D.民主革命路线影响干部队伍素质15.下表是不同历史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国家制度构建的论述。对材料中的内容理解最全面的是时间主张文献1927年3月一切权力归农会《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最高政权为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0年1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保障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论》1954年1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制度构建与各历史时期的革命任务相适应B.制度构建是中国民主革命走向胜利的保证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D.人民民主的贯彻有效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16.1982年,宪法修改委员会秘书处,根据全民讨论中提出的大量各种类型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又进行了一次修改。许多重要的合理的意见都得到采纳,原来草案的基本内容没有变动,具体规定作了许多补充和修改。这表明A.宪法修改有民意基础B.民主政治的迸一步完善C.民主集中制得到健全D.人民群众民主意识增强17.屋大维统治时期,对元老院进行清洗,获得“元首”称号,不久元老院授予他“奥古斯都”(意为至圣至尊)尊称,并取得罗马帝国的军政大权。据统计,在屋大维执政的后20年,仅有4项法令由公民大会通过,而皇帝发布的敕谕、敕裁、敕示和敕答都被视为法律,不受任何机关的制约。这反映出该时期罗马A.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B.统治者实行独裁统治C.重视发挥元首在法律中的作用D.强化了社会等级差异18.在中世纪的英国,新国王加冕典礼上的加冕宣誓是一个重要环节。国王的宣誓内容包括:“确保基督教会的安全”“严禁劫掠或无故侵犯他人”在司法审判中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等。这些誓词被认为是国王必须遵循的治国原则。材料表明中世纪的英国A.王权在道义上受到制约B.“王在法下”原则被普遍遵循C.基督教会权力日益膨胀D.封建制度得到发展和完善19.14 世纪初,法国国王为与教皇对抗,召开了由高级教士、世俗贵族和富裕市民代表组成的三级会议,此后,三级会议逐渐成为法国政治生活中的一部分。但该会议往往是在国王需要征收新税或需要各等级代表的支持处理一些重大问题时才召开。这说明当时三级会议A.代表了新兴阶级利益B.旨在实现世俗王权与教权的分离C.有利于加强王权统治D.标志着法国确立了议会君主制度20.下表所示为1689~1884年英国政治的发展情况(部分)。这反映出该时期英国时间内容1689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法律由议会制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得征税和招募常备军1701议会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和罗马教廷教会和好或保持交往者不能继承王位1721罗伯特·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责任内阁制开始形成1832第一次议会改革,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1867第二次议会改革,使小资产阶级和部分工人取得了选举权1884第三次议会改革,基本实现了成年男子的普选权A.法律是保障国家权力的重要武器B.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滞后C.君主立宪制度具有明显贵族色彩D.民主政治发展具有渐进性21.在美国三权分立体制下,三个权力主体相互制约,任何一方都不拥有凌驾于其他两权之上的优势。但是,一旦其他权力主体不肯予以合作,就会出现僵局,而当权力的行使带来严重后果时,易导致责任的互相推诿。这说明美国的三权分立体制A.解决了集体决策权力分配问题B.强化了联邦政府的行政权力C.直接导致两党交替执政的格局D.对政治运行具有双重的影22.如表所示为英国文官制度形成和发展进程(部分)。由如表可知,英国文官制度1805年英国财政部开始设立事务官1830年英国其他各部也相继设立事务官,以解决工业革命带来的新的社会事务管理问题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为文官制度启动奠定了基础1854年英国议会提出了《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又称为《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该报告奠定了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基础1855年帕麦斯顿内阁颁布《关于录用王国政府文官的枢密院令》,决定成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独立主持文官考试1870年颁布了关于国家文官制度的第二个枢密院令,补充规定,凡未经考试并持有文官事务委员会颁发的及格证书者,一律不得从事任何事务官职。至此,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文官制度在英国正式确立A.受社会经济和政治变化影响B.发展过程历经曲折C.使复杂的社会矛盾得以缓解D.主导政党政治发展23.1356年,伦敦市长宣布法庭诉讼使用英语;1362年,英国大法官兼上议院议长用英语宣布议会开幕,爱德华三世首次用英语致辞,以便让平民院的议员听懂。应平民院的请求,爱德华颁布了关于法庭审讯必须用英语的法令。这一现象反映了A.世俗王权得到强化B.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C.大学教育得到普及D.区域文明的多元共存24.国际法院成立之初被视为联合国系统中最不成功的机构,认为它为发达国家的霸权地位合法化提供了法律保障。20世纪70年代,国际法院重申法官背景的多元化,进行诉讼程序的改革,并尽可能减少大国政治对于司法的影响。国际法院的改革A.推动大国一致原则的形成B.利于推进国际社会法治化C.确立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D.表明美国构建单极世界遭到抵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4小题,第25题14分,第26题14分,第27题14分,第28题10分,共计52分。)25.(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战国中期,随着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国君对各级官吏的报酬,一般已不采用分封土地的办法,而是以一定数量的粮食作为俸禄,有时赏给部分钱币或黄金。以官位的高低定俸禄的多少。在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下,除皇帝世袭、皇族按其与皇帝亲疏分别享有高卑不等的爵禄特权外,广大的官僚,则是皇帝按其统治的需要,通过各种途径从贵族、平民中选拔出来,任以职位,颁给俸禄。职官不能世袭,俸禄随任免而给除。这种任职获禄,对官僚而言,实际上只是其为皇帝进行统治所付出的劳绩心力的一种物质报酬。——摘编自黄惠贤、陈锋《中国俸禄制度史》材料二:古代官史俸禄表。唐代大致有禄米、俸钱、职田和禄力等项。以安史之乱为界,前期基本实行年禄、月俸双轨制,年禄给粮食,月俸主要给铜钱;后期基本上只实行月俸制。月俸虽仍以钱计算,但在支付时,常以谷帛等实物充给宋代大体可分为正俸、加俸和职田三大类。正俸包括俸钱、衣赐、禄粟。俸钱按月支给,自使相40万文,下至郢、唐、复州内品300文;衣赐按年颁给绫、绢、布匹;禄粟月给,使相200石,至入内班官1石。加俸主要有职钱和随从衣粮、餐钱等明代由实物、货币和土地三部分组成。以洪武二十年(1387年)所定岁禄为“定例”,正一品岁禄米1044石,月给87石;从九品岁禄米60石,月给5石。岁禄本色虽以米计,但发放时却或以钞折米,或以绢折米,且京官与外官有别。至明中期,官员俸给分为本色、折色两种。“本色”(岁俸米)又分月米、折绢米和折银米,月米不分官品,每员1石;折绢米绢1匹当银6钱;折银米银6钱5分折米1石。“折色”仍以石计量,又分折银与折钞,各有不同的折算标准俸禄的支给,虽说是“银米兼支” 清代,但主要以支银为主。俸禄的支给标准,也主要以银两来衡定——摘编自曾宪阳《浅议古代官吏的俸禄》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俸禄制度产生的原因,并对俸禄制度进行简要评价。(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宋以来俸禄发放标准物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俸禄发放变化的原因。(6分)26.(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顺治四年(1647年)三月,“大清律成”。它基本上承袭了《大明律》的内容,后经康熙、雍正两朝屡次增删,于雍正三年(1725年)基本上稳定下来。清代经常起作用的是例而不是律,因时所需,皇帝的谕旨、内外的奏准均可定为条例。乾隆年间,定三年修例一次,后改为一年一修,因而旧例不断删改,新例不断增加。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刑部议定,成为清代法律实践的一个重要特点。有些讼狱案件的处理,没有相应的条例依照,就用“比照法”去“比引科断”。例如“奴婢诽谤家长,比依骂家长律,绞”。奴婢说主人的坏话,就等于说犯了谩骂家长之罪,应处以绞刑。对人们集会结社、聚众罢市、喧闹公堂、编写或演唱违禁词曲,以及一切有碍于封建统治的言行,都严加禁止。满、汉人在法律上的量刑标准不一样。——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南京临时政府一成立,就很重视其法制的建设与改革。它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和“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为指导,制定了30来件除旧布新的法律、法令。主要有:1.行政法规;2.保护私有财产,振兴实业法令;3.维护人权、严禁贩卖“猪仔”法令;4.维护治安、整顿军纪法令;5.改革司法法令。与此同时,还先后颁布了晓示人民限期剪辫、劝禁缠足、厉行禁烟和禁赌等命令。南京临时政府曾拟出了《中央裁判所官制令草案》《律师法草案》,有些地区已实行合议制、律师辩护制度、陪审和审判公开等制度,又颁布了《禁用前清各书通告各省电文》等改革教育的法令,宣称:将从前各类“学堂”一律改为学校,“堂长”一律称校长;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法律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期法律的重大发展,简析清朝和民国法律建设的历史启示。(8分)27.(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有关抗日根据地政权问题的指示中,规定各根据地普遍实行“三三制”。淮北抗日根据地在中共的指示下,逐级逐步地改造乡村政权,直到1942年正式宣布废除地主掌权的保甲制度,实行代表制。在实施减租减息并有了充分的群众基础后,根据地进入到由点到面、大范围的以乡选为主要形式的基层政权建设中来。从根据地基层政权人员党派成分上来看,非党员占比达到60%多,在组织形式上都是由民主集中制的代表会构成。中国共产党在淮北根据地开展的基层政权建设首先是一场联合各抗日阶级、阶层力量的政治动员,为淮北根据地的对敌斗争输送了最大程度上的群众力量,与此同时,基层群众的生活得到了改善,中国共产党的力量也彻底扎根乡村。——摘编自胡又伊《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941~1945)》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党和政府通过积极应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央对混迹在农村中的敌特分子进行彻底清除和坚决打击,同时领导人民大力发展生产。中国共产党通过整党整风运动、思想教育,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通过土改、农业合作化运动,彻底消灭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关系和剥削制度,改变了农村的社会结构、阶级力量对比和社会关系,解放了被严重束缚的农业生产力。针对农民生活境遇低下、文化素质不高且沿袭着几千年来的封建陋习的问题,中国共产党依靠强有力的国家机构,通过对农村的阶级动员和社会整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对传统农村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摘编自李春峰《建国初期的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淮北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的特征及成效。(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条件。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近现代中国农村基层建设的认识。(8分)28.(10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摘自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图中实际人口数与统计人口数或基本一致或差距很大。根据图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上述历史现象做出说明。(10分) 2024届高二期中(上)历史试卷答案1-5:AACDA6-10:BCCBD11-15:CDACA16-20:ABACD21-24:DABB25.(14分)(1)原因: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分封制宗法制逐渐走向瓦解;铁犁和牛耕的使用,推动生产力水平发展;士阶层崛起,并逐渐受到各国君主的重用;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社会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型。(5分)评价:俸禄制度是古代官僚制度的重要内容;官吏俸禄制取代了世卿世禄制,推动了社会进步;俸禄制度是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下的产物。(3分)(2)变化:由实物、钱币兼给(佐以土地等),到以支给银两为主;在实际支付时,则根据国家财政收入(主要租赋)和支出的情况而时有改变。(2分)原因: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逐渐走向强化;商品经济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法定货币;赋税制度调整,赋役征银政策的推行;科举制逐渐走向成熟,形成数量庞太的官僚集团。(4分)【解析】(1)根据材料一可知,俸禄制度产生的时间是战国时期,根据所学知识从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角度分析原因即可整理答案。俸禄制度是官僚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评价,即既是社会进步的表现,冲击世卿世禄,又是维护专制集权的工具。(2)根据材料二总结,俸禄发放物的变化是由实物、钱币兼给(佐以土地等),到以支给银两为主;根据唐宋明清政策的变化,可以看到政府不断调整。明清时期的变化主要是俸禄发放逐渐形成白银为主的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货币白银化的现象等。26.(14分)(1)特点:承袭前代法律;不断增删且相对较稳定;判例起到重要作用;维护封建等级;具有民族歧视和压迫的特色。(6分,任答三点)(2)重大发展:立法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加强各领域立法;保护私有权、人权;否定前朝的法律。(4分)历史启示:要善于继承或学习前代、外国法律制度、法律思想;要根据社会发展,不断修订、制定法律;法律不仅要保护公权,更要保护私权;法律要为社会发展保驾护航。(4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27.(14分)(1)特征:渐进性;贯彻“三三制”原则;因地制宜。(2分,任答两点即可)成效:整合了乡村社会资源,动员了民众支援抗战;改善了乡村人民生活;巩固和发展了根据地;培育了公民意识,增强了政治认同;巩固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力。(4分,任答两点即可)(2)条件:农村中的国民党残余与反革命势力的基本肃清;农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对根据地基层政权建设探索的经验。(4分,任答两点即可)认识: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核心;农业现代化和土地制度的变迁,是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根本所在;清除旧思想、旧习俗,树立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是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的文化动力与思想支撑。(4分,任答两点,言之有理即可)28.(10分)示例:统计人口数长期低于实际人口数。(2分)说明:地方分裂割据,基层治理体系被破坏,户籍管理较难,缺乏统一统计数据;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缺乏对流动人口统计;现有户籍人口的赋役负担较重,进而导致农民依附豪强地主或流亡。如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时期)。(8分)两者数据基本一致。(2分)说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流动人口少;中央集权加强,政府为征发赋役,重视户籍管理,重视对人口的统计与控制;赋税政策的调整,人头税取消,隐匿户口减少,“摊丁人亩”的实施。如清朝。(8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16:40:02 页数:5
价格:¥2 大小:246.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