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历史
>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附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6
2
/6
剩余4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命题教师:一、选择题(每题2分,总计60分)1.红山文化牛河梁遗址对研究中国上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史、传统文化史、思想史、宗教史、建筑史、美术史都具有重大学术价值。下列关于牛河梁遗址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已经产生了私有制②遗址所处时代已经进入阶级社会③出土了精美的玉器④出现了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西周时期,天子按嫡长子继承制世代相传,是“大宗”,其他不能继承王位的庶子、次子也是王族,分封为诸侯,他们是从属“大宗”的“小宗”,依此类推。从而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以天子为根基的宗法系统。西周实行宗法制的根本目的是( )A.确保分封制的顺利实施B.维护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C.保障周王室的内部团结D.消弭王朝内部不稳定因素3.《礼记·祭法》记载: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日神。有天下者祭百神。这说明殷商时期( )A.带有浓郁的神权色彩B.以血缘关系为纽带C.商王大宗地位神圣化D.血缘政治趋向淡化4.西周时期楚王熊渠自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而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子囊则说“赫赫楚国……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这一变化反映了( )A.国家统一趋势的加强B.礼崩乐坏局面C.儒家思想受诸侯认同D.华夏认同增强5.河北辉县战国墓出土铁器179件,其中有锄36件,犁4件,镰1件;在石家庄市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生产工具中,铁质农具占到65%;北到辽宁、南到广东、东到山东、西到四川和陕西均有战国中期的铁农具出土。这些材料能说明战国时期( )A.广泛使用铁农具生产B.法律保护官营冶铁业发展C.牛耕提高了生产效率D.商鞅变法增强了秦国实力6.儒家提出“学而优则仕”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兼爱”“非攻”“尚贤”“尚同”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 )A.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B.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C.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D.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7.春秋时期秦楚等国因地处偏僻,被中原诸侯国视为蛮夷之国。战国时期秦楚却成为七雄中的强国与其他诸侯争雄,僻处西部的秦国更是“六王毕、四海一”,建立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上述变化( )①增进了华夏认同的民族意识②展现了宗法分封制的政治影响力③强化了中华民族大一统观念④推动了阶级分化和中华文明诞生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8.下表为秦汉制度对照表。据表可知,这些时期( )秦汉皇帝制度创立皇帝制度,定种种专用称谓、名号,出现文书避讳制度,皇帝独尊,居于至高无上的地位。沿用不废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名称、职司略有改变玺印制度以和氏璧制成御玺,方四寸,交五龙,李斯书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秦亡入汉,曰“传国玺”军功爵制沿用商鞅变法确定二十等爵制沿用不废,爵号有所变更郡县制秦并天下,废分封,设36郡,约1000个县,郡置“一监一守一尉”县“万户以上为令、不及万户为长。”郡县如秦制,另有封国制与之并行,郡国增至103个,县1587个。A.中枢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中央强化对地方的管理C.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D.政治制度在继承中发展9.下面两图为中国古代重要工程建设。它们的修筑( ) A.抵御了外族侵扰B.有利于小农经济C.促进了南北交流D.加强了皇权专制10.下图是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这反映了( )A.三公成为决策机构B.尚书剥夺外朝行政权C.中朝有效抑制相权D.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11.下表为东汉中后期皇帝继位和寿命的统计表,这一现象导致东汉后期( )皇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继位年龄1011311281512149卒年27231303936341454A.政治日益腐败B.皇权趋于衰落C.相权逐渐强化D.豪强地主势重12.汉文帝时期采纳贾谊“众建诸侯”的建议,分割王国;汉景帝采纳御史大夫晁错“削藩”的建议,引发了“七国之乱”;汉景帝平定叛乱后,继续推行“众建诸侯”策略,并且分封自己的儿子为王。这折射出( )A.分封符合时代发展趋势B.汉初王国问题的严重性C.汉承秦制原则遭到破坏D.儒家思想有利于大一统13.据文献记载,西晋时期的“八王之乱”,导致“百姓流亡,中原萧条,千里无烟,饥寒流陨,相继沟壑。”这可用于说明( )A.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的体现B.阶级矛盾化带来的恶果C.南北朝对峙局面形成过程D.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14.十六国时期,匈奴贵族刘渊在发动反晋起兵后不久,向部众宣称自己受命于上天,已具备“德”,并建国号为“汉”,继而将得天下。前秦统治者苻坚也在强调了“受命”“有德”后进一步统一黄河流域。这可以用来说明十六国时期( )A.华夏认同观念得到进一步发展B.少数民族统治者的道德修养较高C.儒学思想得到华夏族群的认同D.南北统治政权积极谋求国家统一15.迁都洛阳前,北魏壁画中的人物着装多为鲜卑等少数民族服饰。迁都洛阳后,在洛阳龙门石窟《北魏帝王出御图》(见下图)中,北魏帝王、贵族皆着汉人服饰。这种变化说明北魏( )A.正在用武力统一黄河流域B.境内各民族矛盾已经消失C.孝文帝改革成效十分明显D.政权由汉族世家大族控制16.隋唐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科技都有了长足的发展,出现了盛世局面。下列有关隋唐盛世局面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吏治相对清明,选贤任能②儒学和乐府诗成为文化主流③经济快速发展,民族交融④科技成果突出走在世界前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7.问号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A.民族交往B.制度变革C.经济发展D.商贸往来18.安史之乱爆发后,唐政府形成了“科敛之名凡数百”的局面。另据唐大历四年(769年)《宜禾里手实》记载,陇右道敦煌县悬泉乡二十三户中,减除已除户和全家都已死亡者外,实际存在的十七户内,已有九户大多逃亡或全部逃亡。这些现象表明唐代( )A.土地兼并现象日益严重B.战乱破坏农业生产方式 C.战乱导致户籍管理失序D.进行赋税改革的必要性19.政治制度的核心是权力的分配,而权力的核心是用人权。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经历了从察举制到科举制的转变,这反映出( )A.社会实现了公平、公正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门阀政治退出历史舞台D.中央集权得到加强20.唐代中期,随着封建经济的发展,官僚、贵族、地主、商人都疯狂兼并土地。在人口大量流散、田亩转换、贫富分化很大的情况下,唐王朝既失去了征收赋税的土地,又失去了交纳赋税的人丁,必须以一种新的赋税制度来代替。这种新的赋税制度( )A.以均田制的实施作为其前提条件B.完全废除以人丁为主的收税标准C.以财产作为征收赋税的主要依据D.使得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加强21.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但又择他官参加议政,也是宰相。唐中叶以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才是真正的宰相,三省长官先后被排斥出宰相行列,成为荣誉职务。这一变化反映了( )A.宰相制度的废除B.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高C.皇权的逐渐加强D.官员队伍的不断扩大22.魏晋时期,僧人多用老庄哲学的概念比附佛经的名词概念,甚至不惜违背佛理解释佛经。这一做法( )A.引发统治阶层灭佛行动B.造成三教合一局面的形成C.源自儒学独尊地位瓦解D.有利于减少佛教传播阻力23.陈寅恪认为,中国诗虽短,却包括时间、人事、地理三点,说明一个时代之关系,纠正一件事之发生及经过,可以补充和纠正历史记载之不足。元白(元稹、白居易)诗证即是利用中国诗之特点来研究历史的方法。其旨在强调中国诗( )A.还原当时真实历史B.蕴含历史时空要素C.具备一定史学价值D.反映特定物情风貌24.唐代时,各国使者、教派所带来的文化融入唐朝,同时唐朝的律令制度、汉字文化、儒家文化等波及东亚乃至东南亚,其文化影响甚至远及大食(阿拉伯)、拂林(今东地中海一带)等地。这表明唐朝( )A.科技成就领先世界B.深受外来文化影响C.政治制度优越先进D.包容开放影响世界25.宋太祖将二十余万禁军的一半部署在京师,其余一半分散到外地驻扎;驻屯京师的禁军和驻扎外地的禁军经常调动,轮流换防;军队将领也须经常更换。这些举措( )A.分散了中枢机构的权力B.体现了崇文抑武C.遏制了藩镇势力的坐大D.强化了中央集权26.北宋时期,地方州县财政经常入不敷出,中央只能默许州县政府超越制度许可范围去开辟税源。这一现象反映出( )A.经济衰败导致税源枯竭B.边患加重地方财政压力C.养兵政策造成财政恶化D.体制运行影响财政收支27.对于主持变法的王安石,南宋以后的学者多将他看作“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异端,而近代资产阶级学者则把他捧到天上,好像在千年前他就是一个为资本主义世界设计的大人物。20世纪50—70年代,史学界普遍接受列宁的评价“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进入80年代以后“抑王扬马”的观点又流行一时。900多年来,对王安石变法的评价跌宕起伏、毁誉不一,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反映着900多年的“社会气候”。下列对此理解最合理的是( )A.南宋学者因距离变法的时间最近,故理解最为准确B.近代学者因可供研究的资料较多,故观点更为合理C.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可能会受到特定时代背景的影响D.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28.图1为辽朝国家体制示意图。由此推知关于辽朝国家体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体现了蕃汉分治的特点②不利于强化君主政治权威③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政策④源于农牧复合的经济形态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 29.下列是关于辽、金、西夏官制的史料,据此可知,辽、金与西夏( )政权制度建设出处辽(契丹)官分南、北,以国制治契丹,以汉制待汉人……北面治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县、租赋、军马之事。因俗而治,得其宜矣《辽史》卷45志第15《百官》金天辅七年以左企弓行枢密院于广宁,尚踵辽南院之旧。天会四年,建尚书省,遂有三省之制《金史》卷55志第36《百官》西夏其官分文武班,曰中书,曰枢密,曰三司,曰御史台,曰开封府,曰翊卫司,曰官计司,曰受纳司,曰农田司,曰群牧司,曰飞龙院,曰磨勘司,曰文思院,曰蕃学,曰汉学《宋史》卷485列传第244《外国一·夏》A.中央机构都有本民族和汉族官称B.制度建设显示出民族发展的差异C.社会上出现华夷同风的价值取向D.实现了疆域内各民族的平等对待30.元朝,各行省重大事务必须上报中央,由中央作出决定,但地方也可对处于职责范围内的事务自行裁量,并不需要全部上报中央。由此可知,行省制( )A.不利于地方政治稳定B.容易造成国家的分裂C.避免政府决策失误的出现D.兼顾中央集权与行政效率二、材料分析题(31题11分,32题8分,33题7分,34题14分,总计40分)31.(11分)多元起源的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不断向一体化迈进,维持着和平、统一的主流,保持着对中华文明较高的认同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高帝将宗室女奉献给单于,又约定每年向匈奴贡献一定数量的丝绸酒米,以求苟安。文帝时匈奴再次南下掳掠,并不断在边境侵扰,汉朝不能抵御,仍维持既定之议。武帝元朔二年(前127年),大将军卫青率大军北击匈奴,再次收复河南地,移民十万驻朔方。元狩二年(前121年),汉将霍去病率领大军先后越过焉支山(甘肃山丹境)和祁连山,大败匈奴军,斩俘四万余人——摘编自蔡美彪著《中华史纲》材料二唐朝前期氆域与边疆各族分布图(1)根据材料一,指出西汉政府处理与匈奴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待边疆各族的策略并归纳其特点。(8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8分)材料一《漫画中国通史故事》 材料二学派代表人物主要治国主张儒家孔子①②实行“仁政”;民贵君轻道家老子③④韩非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材料三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催生了一场历时三百多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这场大辩论,留下了那么多宝贵的思想文化遗产让我们受益至今。——摘编自易中天《先秦诸子文化》(1)依据材料一判断漫画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分)(2)材料二为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进行“治国主张”的研究性学习任务表。请你结合所学在表格①②③④处填上相应的内容。(4分)(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回答,这一“跨世纪大辩论”的影响。(2分)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材料一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康各一人”。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康,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据阎步克《汉选官制变迁史稿》材料二曹魏黄初元年,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通典》材料三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之人。……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吕思勉《中国制度史》(1)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汉至唐三种选官制度的选官标准。(3分)(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科举制的影响。(4分)34.“任何一制度,绝不能有利而无弊;任何一制度,亦绝不能历久而不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一直要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材料二五代时期,政治上有两大祸患:一是心腹之患,即禁兵;二是肢体之患,即藩镇。……为解决“肢体之患”,宋初名相赵普献上了“三大纲领”即“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纲领实施后,“朝廷以一纸下郡县,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叱咤变化,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张其凡《中国大通史·宋》(1)阅读材料一,写出“封建的统一”所指的制度。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大变动”的相关史实。(7分)(2)阅读材料二,指出宋初“制其钱谷”的具体措施。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述宋初“三大纲领”实施的影响。(7分) 银川一中高一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参考答案(2024上)一、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CBADAAADB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ABDACCADDC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CDCDDDCCBD二、材料分析题31.(1)变化:从和亲(或:和)到战争(或:战;北击匈奴)。(2分)原因: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1分)(2)策略:军事征服(或:战争);设立军政机构;册封少数民族首领;实行和亲;结为会盟;加强经济文化交流。(6分,一点1分)特点:因俗而治,因地制宜;威德兼施,恩威并施。(2分)32.(1)历史现象:百家争鸣(有错别字不得分)(2分)(2)①以德治国;②孟子;③无为而治;④法家。(有错别字不得分)(4分)(3)影响:百家争鸣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答出任意两条即可)(2分)33.(1)标准:汉朝以德行为标准;魏晋以门第为标准;唐朝以考试成绩为标准。(3分,1点1分)(2)影响: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提高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和繁荣;防止了结党营私之弊;限制了徇私舞弊发生(有利于公平公正)。(4分,任意两点即可)34.(1)制度:分封制。(1分)史实:中央—创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推行郡县制。(6分)(2)措施: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保证各州赋税绝大部分上交朝廷。(2分)影响:积极:强化中央集权,预防内部动乱,巩固国家统一;(4分,任意两点即可)消极:影响行政效率,助长因循保守的政治风气。(1分)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Word版附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英语(Word版附答案)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物理(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Word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30 12:20:02
页数:6
价格:¥2
大小:775.60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