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丘市商丘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3-2024学年上期期中联考高一历史试题,(考试时间:75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哪幅地图所反映的时期奠定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2.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3.2023年4月22H(农历三月初三,星期六),贺卯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省郑州市新郑黄帝故里举办(下图),纪念华夏人文始祖轩辕。拜祖大典体现了我国古代
A.分封制B.宗法制C.皇帝制D.禅让制4.《吕氏春秋》有言:“乱莫大于无天子,无天子则强者胜弱,众者暴寡,以兵相划,不得休息。”下列主张与之相符的是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治世不--道,便国不法古”C.“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D.“尽地力之教”5.北京大学赛克勒博物馆收藏-件泰权(秤砣),上面刻着秦朝通行的文字“廿六年(公元前221后),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一)娠疑(疑惑不明)者,皆明壹之。”该文物无助于研究A.秦朝制度B.秦始皇功绩C.古代文字演变D.秦朝灭亡原因6.据《汉书.刑法志》载:“及孝文即位,躬修玄默,劝趣农桑,减省租赋。而将相皆田功臣,少文多质,惩恶亡秦之政,论议务在宽厚一一-更安其官,民乐其业,蓄积岁增,户口寝息。”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A.汉初统治集H吸收秦朝教训废除秦制B.北魏孝文帝积极推行汉化政策C.董仲舒尊崇偶术为汉初统治思想提供理论来源D.汉初统治者积极推行黄老之术7.汉初,为了满足中央和皇室的需求,各郡国都必须把本地的土特产品作为贡物输送中央,这不仅要征用大量农民从事劳役,妨碍农业生产,而且贡物运到京师后按市价售卖,还不足以偿付车船的运费。为为克服这些弊端,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桑弘羊升任治粟都尉来领大农令后,采取哪项措施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A.算缗B.告缗C.均输D.平准8.东汉末年,朝廷糜烂,战乱频繁,疫病盛行,百姓“或阖门而殪,或覆族而丧”。这一时期涌现出不少名医事迹,医学成就非凡,下列属于东汉药物学著作的是A.《黄帝内经》B.《本草纲目》C.《伤寒杂病论》D.《神农本草经》9.据《魏书》载:“显祖(献文帝)平青齐(山东一带),徙其族望于代。时诸士人流移远至,率皆饥寒。”孝文帝即位后,则“选尽物望,河南人士,才学之徒,咸见申擢”,自此,“平齐民”摆脱了卑贱的地位,取得了人仕求宦的权力。孝文帝的这一举措A.意在制衡鲜卑贵族的政治权力B.有效促进了各民族的相互交融C.顺应了政权封建化转型的需要D.折射出北魏社会矛盾逐渐缓和10.《晋书.刘毅传》记载:“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通典.选举二》记载:“当时(隋文帝时)之制,尚书举其大者,侍郎铨其小者,
则六品以下官吏,咸吏部所掌。自是,海内一命以上之官,州郡无复辟署矣。”上述选官制度的变化反映A.士族丧失做官资格B.社会阶层流动有限C.选拔权力收归中央D.选拔人才客观公正11.有学者说:“隋代大运河的出现不是炀帝一时心血来潮,而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把握时代的航向,不失时机地兴建了这--雄伟工程,完成了时代赋予的重大使命。”该学者得出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应是隋朝时期A.南方经济地位不断提高B.国家统一国力强盛C.南北文化认同日益深化D.商品经济繁荣发展12.下表所示为安史之乱主要原因的记载。据此可知A.角度不同影响历史事件的解释B.历史研究需要对史料进行甄别C.史料互证才能还原历史的真相D.成书晚的著作可信度相对较低13.唐朝时期,许多胡人来到长安开铺经商。李白《少年行》中写道: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落花踏尽游何处,笑人胡姬酒肆中。元稹在《法曲》中说: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这反映了唐代A.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B.胡风诗歌成为文学的主流C.开放包容的社会风气D.丝绸之路推动了民族交融14.宋熙宁年间,经常出现枢密院奏事退、王安石留身独对的局面。凡外交方针、将帅任用、军需供应,大多由神宗与宰相王安石商定。保甲法、将兵法等军政改革均在中书发动,尽管遭到枢密院的抵制,但并未因此停止推行。这表明宋朝A.实施重文抑武的基本国策B.枢密院失去了军队调遣权C.实行军政与民政分治的政策D.王安石变法的强兵效果明显15.金胡建立后,不断向辽朝发起攻击,金连连告捷,宋朝决定联金灭辽。于是,朱金之间签订了“海上之盟”,双方约定:朱、金南北夹击辽,金取得长城以北的土地,宋取得长城以南的土地;辽灭亡后,宋把原来给辽的“岁币”(赔款)全部交给金。由此推知,“海上之盟”A.使北宋收复燕云十六州B.加速了统-局面的到来C.利于形成宋金友好局面D.加速了北宋的灭亡16.辽人自称中华儿女,并不否认宋人也是中华儿女。辽人自称“北朝",称北宋为“南朝”,认为“南朝”“北朝”是-一家。金人进入中原后,即援引“中原即中国”“懂礼即中国”等汉儒学说和理论,自称“中国”,但没有将宋人排除在中国之外。辽、金的“中国观"表明A.彻底突破了地理和族群界限B.民族交融的开始出现C.因俗而治的统治政策D.多元一体意识的增强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满分52分。)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始皇接受李斯的建议,在以武力夺来的广袤土地上普遍建立郡县,
形成了一套严密的地方行政管理体系。然而,郡县制对于专制统治者个人来说也有不利的一面。异姓的地方官吏多数是些见风使舵的势利之徒,他们往往在王朝危难之时为自己着想,不全力去拱卫统治者濒危的社稷。“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西汉各侯国的权力较大,但经汉景帝和汉武帝的努力,诸侯国势力大为削弱。——摘编自万昌华《论郡县制度的嬗变与实质》材料二元朝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出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王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力过重的弊端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摘编自孟广網《蒙古民族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到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景帝和汉武帝为解决王国威胁采取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元代行省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行省制度形成的积极影响。(8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材料一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材料二(1)根据材料一,概述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材料体现了改革中的哪些措施?(8分)(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片所反映的民族政策及其产生的意义。(8分)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汉武帝元光元年“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举后直接授官,充分适应了君子贤人任官以“轨德立化”的思想。自东汉光武帝始,察举实施中“授试以职”,举主对秀才、孝廉先委以一定职务,以此检验其是否“便习官事”,合格者方举至中央。顺帝阳嘉元年考试经术笺奏,从而出现了一个新环节,构成了察举制向科举制演进的初阶。——摘编自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材料二科举制改变了传统选官制度中自下而上、权力下移的性质。再同以往的察举、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是一种由中央确定标准、决定取舍的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比如说,唐代的“乡贡",已经完全不同于察举制下的推荐,更不同于辟除制下的自行任免,地方官不再掌握推荐的权力,只不过是奉命行事,按照中央规定的具体选官标准进行资格审查和预选而已。
明清的“乡试”,实际上已经成为全部由中央操办的全国统一的分区考试。这种统一的选官标准和方式,排除了地方长官对政策的解释权力,即自行解释人才标准和按个人好恶取舍人才的因素。——摘编自刘文瑞、杨柯《试论科举制对中央集权体制的历史作用》(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察举制的选官原则及东汉察举制的发展表现。(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的积极影响。(4分)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中国文化,表现在中国以往全部历史过程中,除却历史,无从谈文化。....我们应在历史进程之全时期中,求其体段,寻其态势,看他如何配搭组织,再看他如何动进向前,庶乎对于整个文化精神有较客观,较平允之估计与认识。——摘自钱穆《中国文化导言.允言》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