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滕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考试试卷(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2024届高三定时训练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作答时,请将选择题答案按要求涂写在答题卡上,其他试题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在艺术方面,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格律的起源都是归纳的,格律的应用都是演绎的。它本来是自然律,后来才变为规范律。专就诗来说,我们来看格律如何本来是自然的。韵是音节中一个成分。音节除韵以外,在章句长短和平仄交错中也可以见出。章句长短和平仄交错的存在理由也和韵一样,都是顺着情感的自然需要。分析到究竟,情感是心感于物的激动,和脉搏、呼吸诸生理机能都密切相关。这些生理机能的节奏都是抑扬相间,往而复返,长短轻重成规律的。情感的节奏见于脉搏、呼吸的节奏,脉搏、呼吸的节奏影响语言的节奏。诗本来就是一种语言,所以它的节奏也随情感的节奏于往复中见规律。最初的诗人都无意于规律而自合于规律,后人研究他们的作品,才把潜在的规律寻绎出来。例如“诗大半用韵”“章句长短大半有规律”之类。这本来是一种自然律,后来作诗的人如法炮制。从前的诗人多用五言或七言,他们于是也用五言或七言;从前的诗人五言起句用仄仄平平仄,次句往往用平平仄仄平,于是他们也用同样的次第。这样一来,自然律就变成规范律了。诗的声韵如此,其他艺术的格律也是如此,都是把前规看成定例。艺术上通行的作法是否可以定成格律,以便后人如法炮制呢?这是一个很难的问题,绝对肯定和绝对否定都不免有流弊。从历史上看,艺术的前规大半是先由自然律变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为死板的形式的。一种作风在初盛时,自身大半都有不可磨灭的优点。后来闻风响应者得其形似而失其精神,有如东施学西施捧心,在彼为美者在此反增其丑。流弊渐深,反动随起,于是文艺上有所谓“革命运动”。文艺革命的首领本来要把文艺从格律中解放出来,但是他们的闻风响应者又把他们的主张定为新格律。这种新格律后来又因经过形式化而引起反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翻新、翻新为陈的轨迹。格律都有形式化的倾向,形式化的格律都有束缚艺术的倾向。知道这个道理,就应该知道提倡格律的危险。但是提倡不要格律也是一桩很危险的事。我们固然应该记得格律会变为死板的形式,但是也不要忘记第一流艺术家大半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比如陶渊明的五古、李白的七古、王维的五律以及周邦彦诸人所用的词调,都不是出自作者心裁。提倡格律和提倡不要格律都有危险,这岂不是一个矛盾吗?这并不是矛盾。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也绝不足以言创造。诗和其他艺术都是情感的流露。情感是心感于物所起的激动,一方面有群性,一方面也有个性,群性是得诸遗传的,是永恒的、不易变化的;个性是成于环境的,是随环境而变化的。环境随人随时而异,所以人类的情感时时在变化;遗传的倾向为多数人所共同,所以情感在变化之中有不变化者存在。艺术是情感的反照,它也有群性和个性的分别,它在变化之中也要有不变化者存在。单拿诗来说,四言、五言、七言、古、律、绝、词的交替是变化,而音节的需要则为变化中的不变化者。变化就是创造,不变化就是因袭。把不变化者归纳成为原则,就是自然律。这种自然律可以用为规范律,因为它本来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的需要。但是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也就不能产生艺术。末流者忘记这个道理,往往把格
律变成死板的形式。格律在经过形式化之后往往使人受拘束,这是事实,但是这绝不是格律本身的罪过,我们不能因噎废食。格律不能束缚天才,也不能把庸手提拔到艺术家的地位。如果真是诗人,格律会受他奴使;如果不是诗人,有格律他的诗固然腐滥,无格律它也还是腐滥。古今大艺术家大半都从格律入手。艺术须寓整齐于变化。一味齐整,如钟摆摇动声,固然单调;一味变化,如市场嘈杂声,也还是单调。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从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来是求新奇而结果却仍还于单调。古今大艺术家大半后来都做到脱化格律的境界,从束缚中挣扎得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方法,全赖人能活用。善用格律者好比打网球打到娴熟时,虽无心于球规而自合于球规,在不识球规者看来,球手好像纵横如意,略无迁就规范的痕迹;在识球规者看来,他却处处循规蹈矩。孔夫子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要死的时候才做到这种境界。可见循格律而能脱化格律,大非易事了。(摘编自朱光潜《谈美创造与格律》)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作为一种语言,其章句长短、平仄交错和韵都合乎情感节奏,它的起源符合自然律。B.尽管格律在形式化后会变的死板,出现束缚艺术的倾向,但我们不能以此就否定格律。C.一种作风在初盛时都有不可磨灭的优点,然后被闻风响应者如法炮制,视为定例,翻新为陈。D.人类情感的群性和个性,导致情感在变化中存在不变者,艺术的自然律从而可以变成规范率。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绝对肯定把艺术前规视为定例的做法,会使格律被不断因袭而陷入到一波波新陈往复的循环中。B.人们对待格律截然相反的两种态度,表面上看似乎矛盾,实际上内在统一于艺术创造的过程中。C.善打球者无心于球规而又合于球规和“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道出了善用格律的道理和境界。D.格律有利有弊,黛玉认为“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说明她已突破了格律弊端。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观点的一项是(3分)A.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B.曾国藩在《家训》里说:“凡作诗最宜讲究声调,须熟读古人佳篇,先之以高声朗诵,以昌其气;继之以密咏恬吟,以玩其味。”C.陈子昂在《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里指出“文章道弊五百年”,提出“风雅兴寄”和“汉魏风骨”。D.沈约在《宋书谢灵运转论》中说:“至于高言妙语,音韵天成,皆暗于理合,匪由思至。”4.王国维说:“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结合这句话,简要分析本文对格律的阐述。(4分)5.本文论述具有怎样的特征?(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白洋淀上①(节选)关仁山这个秋天是令人陶醉的。秋分这一天,白洋淀的芦苇熟了,空气里流荡着芦苇成熟的气息,甜丝丝、醉醺醺的。早上,褚忠良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准备德县地下管廊招标。这次工程量大增。大吨位吊装还在这里进行,冲击新的标高。技术总监肖寒一走,谁来弥补这个技术空缺?王决心心里犯了嘀咕。这时,一个声音出现了,王决心扭头一看,路海生推着鲁大林师傅进来了。“决心,决心。”鲁大林喊着,喉咙口一热。王决心异常地惊喜,急忙扑了过去:“师傅,我可见到您啦!”王决心看着鲁师傅瘦了,脸色蜡黄,但师傅的眼睛依然炯炯发光。鲁大林说:“海生、决心你们两个好好谈谈。”路海生微笑着说:“决心同志,我们的项目负责人,祝贺你的飞跃式的进步。”王决心愣了愣。他皱着眉头苦苦地思索,路海生怎么变了?他离开的半年,都经历了什么?一个傲慢自私的人,怎么从里到外全变了?鲁大林说:“决心,你协助肖寒突破大吨位技术的时候,海生去巴基斯坦找我了。他在那里,摸爬滚打,任劳任怨,真正长大了。”“原来是这样啊!”王决心吃了一惊,“过去我对路总有误解,多有冒犯,盼路总多多包涵。”路海生内心隐隐作痛,咧着厚嘴唇说:“决心,不是误解,我踩到红线啦,你做得对,如果不是你及时提醒,我说不好就被别有用心的人给套牢啦!我应该谢谢你。”王决心瞬间明白了。看来总部决定,接替肖寒的是路海生。能够跟路总比肩搭档,王决心忽然感觉有些得意,非常自豪,仿佛自己像个大人物了。他当年,就像一块生铁疙瘩,锉了又锉,逐渐成形了。如果在“千年秀林”工程建设的时候,他想都不敢想啊!人的变化,是一个问题,很复杂,一言难尽。他也是一路蜕变,终于从危险的思想怪圈里走了出来。王决心微笑着说:“路总,我也是在反思自己,对不起。我们都在成长啊,我真心为你高兴。这次我们跟吊装行业龙头老大哈特集团竞争,一定要打败他们!”路海生望着王决心说:“决心,我回到白洋淀,感觉真的大不一样了,不是多了工地,不是立起了多少楼房,而是我的内心。我也要跟你说,这次我们并肩作战,意义重大。”王决心说:“是啊,我们有骨气,我们有信心。”路海生说:“我过去年轻气盛,傲慢,随性,如今我都明白了,一切都是虚的。在央企干,像大林兄一样,凭的是实干,凭的是业绩。决心,你走得很稳,我祝贺你的成功。”路海生从包里拿出了一盒画轴,说:“决心,这是我送给你的见面礼,也是咱们哥俩握手言和的见证。这幅《梅花》来自北京一个名画家。‘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你的身上就有这个劲头,我要送给你。”画轴哗地打开,一幅国画《梅花》。王决心接过画轴,分外感动:“谢谢路总,我珍藏。我要送你一幅我们白洋淀的芦苇画儿,就是洁白的荷花儿和鲤鱼,年年有余。”鲁师傅欣赏着梅花图,眯着眼笑一笑:“决心,还有一层意思,梅花香自苦寒来,决心为了练电焊,吃了不少苦。”王决心说:“应该的,向师傅学,干一行爱一行。这回我要好好向路总学习,提高技术水平。水平提高了,既是对工友们的保护,也是对国家财产的保护。”下午突然来个任务,地下管廊即将交付使用,还有几处需要焊接。王决心、齐师傅和小四川十几个人接受了任务。
下了地下管廊,王决心推着鲁师傅走。鲁师傅不动眼珠地看着错落有致、雄浑壮观的管廊,想象着艰苦的吊装,脸上有泪痕闪烁。值班工人将王决心他们领到了通气管子焊接的地方。齐师傅和小四川打开焊枪,即将操作。王决心嗅了嗅鼻子,感觉味道不对,大喊一声:“停,有情况。”他扑了过去。突然唰的一下,地下管廊没电了,周边异常黑暗。王决心喊了一声:“师傅,我闻到了甲烷的味道。”王决心打开手机照亮,凑到了鲁大林身边。鲁大林说:“这种气体不能焊接,容易发生爆炸。决心,赶紧给路海生打电话,尽快关闭阀门。”管廊里的毒气越来越浓。王决心脑袋开始晕眩,对小四川说:“我处理漏气,你带师傅上去,我去寻找。”他说这话的时候,来电了,灯唰地亮了,管廊依旧看不清晰,像飘着厚厚的雾。王决心检查带下来的包裹,找到了气体测试仪,埋头测试。这个时候,突然一声巨响,有地方爆炸了。水泥板啪地拍了下来。王决心一滚,推开了鲁大林师傅,他的身体没有被砸到。王决心终于找到了漏气的地方。漏气口很大,他拿湿衣服缠上,拿铁丝扎紧。人们松了口气,又一块水泥板砸下来,砸在钢管上,火星飞溅,像夜萤的光亮。王决心接到了路海生的电话,他说明了紧急情况,路海生马上关掉阀门,组织救援。王决心猛烈地咳嗽着,他感觉气体越来越浓,有爆炸的危险,必须赶快找到疏通口。鲁大林极为清醒,水泥制件是他一手盯着浇筑的,他知道紧急通风口位置。他抬手指着,王决心就爬上去极速打开。王决心感觉有硬东西挤了手,双手鲜血淋漓,他大口喘气,随时就要晕倒。飞过来的东西将他们拍晕了。王决心醒来发现自己脸上流血了,他带着几十个人往外闯。由于事故,地下管廊出口堵住了。褚忠良等人现场组织救援,水和气体阀门关闭了,工人们用机械打开通道。王决心背着鲁大林往外走,一点一点爬上来。他的身后跟着十几个工人,路海生都分不清他们的模样了。人们热泪盈眶,欢呼起……这个秋天,王决心迎来了人生两大喜事。他和路海生主导的管廊投标,一举击败了德国哈特公司以及国内同行,成功中标。还有一个喜事。王决心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预备党员。听说王决心入了党,二叔王永山从望乡岛匆匆赶回来。王永山郑重地说:“我娘走之前,有一样传家宝留了下来,决心,我今天要送给你。”王决心愣了愣,看着二叔。王永山缓了缓,小心翼翼拿出一个画轴。他徐徐打开画轴。王决心不动眼珠地望着,心里紧张起来,他琢磨可能是奶奶留下来的名画,像那只值钱的大碗一样。画轴在阳光里展开了,一团模模糊糊的红色从暗中浮现出来。画轴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信仰!王决心和乔麦都愣住了,“信仰”两字,写得不是那么端正,颜色发黄,却是那般耀眼。王永山脸色变得庄严,严肃地说:“决心。这是咱祖上的英雄王学武就义前,咬破手指写下的血书。解放后,你奶奶托人在保定莲池书院装裱好。虽然发黄,血失去了它的味道和鲜红的色泽,但是,这个颜色是真实的。”“你奶奶再三叮嘱,咱们王家的后代,谁入党了,就把这个画轴交给谁。没有牺牲的信仰,不叫信仰。王学武做到了,你爹王永泰做到了。我看好决心,你能在央企入党,证明王家后继有人。我就遵照娘的旨意,交给你吧,你再一代一代往下传。”王决心喉咙一热,鼻子酸酸。他庄严地跪地,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感觉。他将画轴高高地
举过头顶……[注]①《白洋淀上》是一部全景式表现新时代华北社会生活变革的鸿篇巨制,入选中国作协“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获2022年度人民文学奖特别奖。全书三卷百余万字,以2017年至2022年白洋淀新区成立和乡村振兴为大背景,讲述白洋淀王家寨打鱼人王永泰、王决心父子投入家乡建设,以及由此展开的生活新变,反映时代变化和本质。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路海生给王决心送画是为了弥合二人的嫌隙,也有对王决心美好品格夸赞之意。B.王决心身上体现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如良好的技术、吃苦耐劳、奉献精神等。C.在事故救援中,王决心勇于担当、不怕牺牲,带领大家脱险,起了决定性作用。D.王永山和王决心叔侄间庄严传送画轴的场景,感人至深,使家族精神代代传承。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前文路海生王决心和好,冰释前嫌,为后文事故中他们密切配合与成功救援做了铺垫。B.选文通过三个典型事例将科技创新意识觉醒与人物命运、价值关怀和精神追求结合起来。C.画轴展开时王决心和乔麦愣住的神态,表现了二人的深感意外和强烈震撼而非失望之情。D.“梅花香自苦寒来”,此处引用体现了鲁大林和路海生对王决心苦练电焊的肯定和鼓励。8.《光明日报》认为这篇小说“在叙述中找到了‘国之大者’理念下大与小的融合与平衡”,请分析选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观点的?(4分)9.运用“指导”、“成长”、“传承”这几个关键词,分析鲁大林在选文中的作用。(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涂。”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尝窃观阴阳之术,大祥而众忌讳,使人拘而多所畏;然其序四时之大顺,不可失也。儒者博而寡要,劳而少功,是以其事难尽从;然其序君臣父子之礼,列夫妇长幼之别,不可易也。墨者俭而难遵,是以其事不可遍循;然其彊本节用,不可废也。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名家使人俭而善失真;然其正名实,不可不察也。道家使人动合无形,赡足万物。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指约而易操,事少而功多。儒者则不然。以为人主天下之仪表也,主倡而臣和,主先而臣随。如此则主劳而臣逸。至于大道之要,去健羡绌聪明,释此而任术。夫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敝。形神骚动,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上大夫壶遂曰:“昔孔子何为而作《春秋》哉”?太史公曰:“余闻董生曰:‘周道衰废,孔子为鲁司寇,诸侯害之,大夫雍之。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贬天子,退诸侯,讨大夫,以达王事而已矣。’子曰:‘我欲载之空言,不如见之于行事之深切著明也。’夫《春秋》,上明三王之道,下辨人事之纪,别嫌疑,明是非,定犹豫,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存亡国继绝世,补弊起废,王道之大者也。拨乱世反之正,莫近于《春秋》。万物之散聚皆在《春秋》。《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察其所以,皆失其本已。故《易》曰‘失之毫厘,差之千里。’故曰‘臣弑君,子弑父,非一旦一夕之故也,其渐久矣’。故有国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前有谗而弗见,后有贼而不知。为人臣者不可以不知《春秋》,守经事而不知其宜,遭变事而不知其权。为人君父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蒙首恶之名。为人臣子而不通于《春秋》之义者,必陷篡弑之诛,死罪之名。其实皆以为善,为之不知其义,被之空言而不敢辞。故《春秋》者,礼义之大宗也。夫礼禁未然之前,法施已然之后;法之所为用者易见,而礼之所为禁者难知。”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有删改)10.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善善A恶恶B贤贤C贱D不肖E存F亡国G继H绝世,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省,觉悟,明悟。与荀子《劝学》中“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的“省”用法不同。B.俭同“检”,拘束,约束。与《齐桓晋文之事》“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的“检”含义相同。C.敝,破坏,损坏。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因人之力而敝之”的“敝”含义和用法相同。D.雍同“壅”,遮蔽,壅塞。与《谏太宗十思疏》中“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的“壅”含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易大传》说,天下学派追求是一致的,而学说却多种多样,目的相同而采用的途径不一样。B.选文分类评价先秦诸子学说,认为阴阳、儒、墨、名等学说对人施加主观约束,各有优劣。C.《春秋》记录了万物聚散,用具体历史事件阐述了孔子思想,远比只用空话记载更加深刻。D.《春秋》是关于礼义的经典著作,太史公提醒读者关注,它能够发挥礼防患于未然的作用。13.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其为术也,因阴阳之大顺,采儒墨之善。(2)孔子知言之不用,道之不行也,是非二百四十二年之中,以为天下仪表。14.请简要概括孔子创作《春秋》的缘由。(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5~16题。水调歌头·汪德邵无尽藏①张孝祥淮楚襟带地,云梦泽南州,沧江翠壁佳处,突兀起红楼。凭仗使君胸次,与问老仙②何在,长啸俯清秋。试遣吹箫看,骑鹤恐来游。欲乘风,凌万顷,泛扁舟。山高月小,霜露既降,凛凛不能留。一吊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横槊,兴废两悠悠。此意无尽藏,分付水东流。【注】①宛敏灏《张孝祥词笺校》:“乾道二年(1166)秋,孝祥自桂林罢归,取道洞庭入江东(今湖北黄冈县),为州守汪德邵所建无尽藏楼作此词。”②老仙:即苏轼,苏轼曾提举成都玉局观,故有苏玉局或玉局老仙之称。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描绘了山川水景、翠壁和红楼,把汪德邵与苏东坡并举,感慨州郡长官建楼之功,也追忆起当年苏轼神采。B.上阙以“长啸俯清秋”引起下文,又用弄玉吹箫、骑鹤云游典故,表现了自然之境的美丽和飘飘欲仙的旷达。C.此词与《念奴娇·过洞庭》作于同一时期,虽有飞仙之超然洒脱,但因气候凛冽,诗人感到悲凉,没有久留。D.词人与古人心念相通,多追摩苏轼,除了上阙化用苏轼词句外,下阙还隐括了苏轼前后《赤壁赋》的语词。16.南宋陈应行认为张孝祥词有“潇散出尘之姿,自在如神之笔,迈往凌云之气”,请结合本词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中国自古以来热情好客,当有客人远道而来,我们可以用《短歌行》的“,”谦逊地赞美客人的到来。(2)对于历史事件,古人常有不同角度的看法。《六国论》中“,”说明燕国灭亡的原因,也对荆轲刺秦提出了不同于传统史传的评价。(3)“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青年重责在肩,前途无量,更要以《论语》中曾子所说“,”以自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通讯作品所展示的主人公的精神风貌,只有和时代精神融为一体时,才是深刻的、动人的。要反映时代,就必须把所写人物放在时代的宏观背景下观察、认识、表现。唯其如此,才能够准确地把握主人公先进思想的本质,才能够正确地估量主人公先进事迹的社会价值;唯其如此,在先进人物的精神中才能在时人的心中引起火花,撞出共振,才能起到教育人、感染人的作用。掌握分寸,就是①地分析、评价、表现先进人物,不要拔高,不要极端化。不要一说好,就一好遮百丑,把人写成了神;而当人物一旦有了失误,又一丑盖顶,把他说得②先进人物的先进思想和业绩,是和群众的支持分不开的;先进人物工作中有了失误,除主观因素外,也有客观因素,要学会两分法,正确评价其功过是非。在改革年代,新事物、新问题扑面而来,需要开拓,需要尝试,先进人物会层出不尽,其失误也会③,在报道其成功与失误时,都要掌握分寸,褒抑得当。(选自康文久《实用新闻写作》,有改动)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写出修改后的正确句子。(6分)(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四合院是一个盒子。北京人理想的住家是“独门独院”。北京人也很讲究“处街坊”。“远亲不如近邻。”“街坊里道”的,谁家有点事,婚丧嫁娶,都“随”一点“份子”,道个喜或道个恼。不这样就不合“礼数”。但是平常日子,过往不多,除了有的街坊是棋友,“杀”一盘;有的是酒友,到“大酒缸”(过去山西人开的酒铺,都没有桌子,在酒缸上放一块规成圆形的厚板以代酒桌)喝两“个”(大酒缸二两一杯,叫作“一个”);或是鸟友,不约而同,各晃着鸟笼。到天坛城根、玉渊潭去“会鸟”(会鸟是把鸟笼挂在一处,既可让鸟互相学叫,也互相比赛)。此外,“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北京人易于满足,他们对生活的物质要求不高。有窝头,就知足了。大腌萝卜,就不错。小酱萝卜,那还有什么说的。臭豆腐滴几滴香油,可以待姑奶奶。虾米皮熬白菜,嘿!我认识一个在国子监当过差,伺候过陆润庠、王垆等祭酒的老人,他说:“哪儿也比不了北京。北京的熬白菜也比别处好吃——五味神在北京。”五味神是什么神?我至今考察不出来。但是北京人的大白菜文化却是可以理解的。北京人每个人一辈子吃的大白菜摞起来大概有北海白塔那么高。北京的胡同在衰败,没落。除了少数“宅门”还在那里挺着,大部分民居的房屋都已经很残破,有的地基柱础甚至已经下沉,只有多半截还露在地面上。有些四合院门外还保存已失原形的拴马桩、上马石,记录着失去的荣华。有打不上水来的井眼、磨圆了棱角的石头棋盘,供人凭吊。西风残照,衰草离披,满目荒凉,毫无生气。(选自汪曾祺《胡同文化》,有删改)20.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横线处句子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想要练就古诗文的“童子功”,多读多记是必要条件。B.几位“大师”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送出国门,叫作发扬国光。
C.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D.凤娇照例跑到第三节车厢去找她的“北京话”。21.请指出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22.汪曾祺写作追求“俗可耐”,请结合此评价,分析选段的语言风格。(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交响乐,结构宏大,音响饱满,气势磅礴,被誉为音乐中的音乐。它的本来意思是“声音齐鸣”,即充分发挥并调和各种乐器的功能和表现力来塑造音乐形象。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