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潍坊高密市第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级高一10月份学习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50分班级:姓名: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念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月光写相思,以秋霜写乡愁,一片月光,一方秋霜,象征了异乡人最凄凉的心境。短短四句诗中,就出现了“月亮”和“月光”两个意象。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为什么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呢?这背后有着深层次的文化原因。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24- 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月亮”在诗歌中就能完全表达个人的所思所想,甚至是深藏在心底的个人情感。(摘编自周庆艳《“月亮”在中外诗歌中的意象对比研究》)材料二: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他笔下的月亮,充满灵机异趣,明月可乘:“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秋浦歌》十二);可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可衔:“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可揽:“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可问:“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甚至可赊:“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生花妙笔,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天地。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李白天才放逸,飘然不群,以其超凡的创造力,向人们展示了一个个清新超逸而又迷离浪漫的月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自然与社会,物境与我境交织融合,使诗人那豪放飘逸的诗风放射出耀目的光彩。(摘编自霍雅娟《从李白的月亮诗看其豪放飘逸的诗风》)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常常被借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写月诗不断出现在读者面前。-24- B.虽然中国古代诗人很少用“月”来表达夫妻之间的温情,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C.雪莱的《回声》以温柔的笔触,直接把月亮与爱情联系在一起,足见其情怀无比浪漫。D.李白天才放逸,创造了“可乘”“可寄”“可衔”“可揽”……一系列“月”的意象,清新超逸。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静夜思》中出现了“月亮”“月光”两个意象,触动了无数游子的心,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论说了中外古诗中“月”这一意象寄寓的情思以及不同特点。C.如果中国古代诗人使用“月”这一意象仅仅是用来表达个人的私情,那么就很难得到主流文化的认可。D.材料二引用了《古朗月行》一诗,这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材料一第二段论据的一项是()A.万里乡为梦,三边月作愁。(岑参《送人赴安西》)B.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C.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李白《太原早秋》)D.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4.在“月”这一意象上,中国诗歌与西方诗歌寄寓的情感有什么区别?原因是什么?诸简要概括。5.对待文化遗产,既要继承,又要创新,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李白的写月诗在“继承”和“创新”上表现在哪里。【答案】1.B2.C3.B4.情感区别:中国诗歌常用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西方诗歌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2分)原因:中国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承载着“载道”的重任,如果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将得不到主流文化认可;西方诗歌多追求艺术上的“真”,以及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束缚。(2分)5.继承:①继承了“借月抒怀”的手法,即用“月”这一意象来寄托思念、思乡等情感。②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3分)创新: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超越了前人月亮诗中表达思念、思乡等常见情感,赋予月更为丰富的蕴含,如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的象征,以此来寄托情感,表现风节。(3分)-24- 【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B.“但是杜甫的《月夜》却开了先河”错误,无中生有。根据文中“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可知只是列举杜甫的《月夜》表达了“夫妻之间的温情”,并没有说这是开先河之作。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A.“它是李白写‘月’诗的最高峰”错误,于文无据。根据文中“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而李白的月亮诗表现得尤其突出”,可知李白写月的经典诗句很多,很难说哪一首诗是最高峰。B.“材料一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形式”错误,材料一首先写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紧接着写与中国诗歌相对比,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最后分析东方的“月亮”善于传达思念之情,西方的“月亮”常用于表达爱情的深层次的文化原因,采用的是层层深入的递进式结构。D.“为了证明李白擅长把丰富的内涵赋予‘月’这一典型意象”判断错误,根据文中“李白还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使他的月亮诗可以超越时空,将现实和梦境幻境、人间和仙界鬼域打成一片,诗歌既充满浓郁的文化内蕴,又熔铸了诗人的自我人格情趣,具有独特的意味。如其《古朗月行》”,可知是为了证明李白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以此寄寓一种禅心与禅趣。而第二段的论点是通过“月”表达“思乡”之情,所以不适合作为论据。故选B。【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24- 根据文中“诗人在借助月亮表达思念、思乡之情的同时,也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多半是夫妻之间的温情。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挚动人”,可知区别是中国诗歌常用来表达思念、思乡之情,偶尔用来表达男女之情。根据文中“在西方的文化背景里,‘月亮’在诗歌中常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从文艺复兴到现在,在西方的文化里,月亮几乎总是和爱情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影相随。比如雪莱的《回声》,直接把月亮和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爱情有更真实的回声,比一切回声要更美妙,月亮周围闪着星星,笛声琴声,柔和的吉他声,反复地奏起爱情的曲调。’诗人在该诗中将月亮与人类最温柔的情感——爱情相提并论,足见其浪漫的情怀和温柔的笔触”,可知区别是西方诗歌常用来描写浪漫唯美的爱情,或与爱情有关的美丽女性。根据文中“中国历来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诗歌作为中国古代主要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除了抒情咏志、传承文化这个功能之外,还承载着‘载道’的重任。中国的诗歌如果单纯追求文化艺术上的‘真’,仅仅用来抒发个人私密的情感和表达浪漫的情事,而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那这样的诗歌将得不到主流文化的认可。所以,我们今天见到的中国古代诗歌中,‘月亮’多用于表达非私人化的情感”,可知原因是中国诗歌受儒家思想影响深远,承载着“载道”的重任,如果忽略政治伦理教化作用,将得不到主流文化认可。根据文中“而西方的诗歌意象多追求艺术上的‘真’:对事物逼真的描写与细腻的刻画、对真实思想感情的表现。因此西方诗歌能够将情感与思想如实地表达出来。与此同时,西方讲求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体现在艺术形式上就是直抒个人胸臆,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的影响,因此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个痛快”,可知原因是西方诗歌多追求艺术上的“真”,以及以个体为中心的个人本位,在表达过程中不受集体意识和世俗礼仪束缚。【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文中“文人常常借助月亮来表达思乡之情”,“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此词是中秋赏月遣怀之作,表达了苏轼对胞弟苏辙的无限思念”,“这首家喻户晓的《静夜思》,古往今来不知触动了多少漂泊在外的游子,勾起了那离乡别亲的愁绪和思乡念亲的乡泪”,“比如杜甫的《月夜》:‘今夜廊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作者望月抒怀,离乱之痛和内心之忧熔于一炉,对月惆怅,忧叹愁思,以此来表达对远方妻子和儿女深切的挂念之情,以及对安定美好的幸福生活的期待和向往,情真意切,真-24- 挚动”,可知,“借月抒怀”的手法很多诗人运用,李白继承了“借月抒怀”的手法,即用“月”这一意象来寄托思念、思乡等情感。这是其诗继承的表现。根据文中“如其《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诗人对月亮的描写完全是在神话和想象中展开的:诗歌以儿时对月的遐想开篇,既充满童真童趣,又使人对月产生无限遐想。诗以童趣为引导,引出诗人无穷的奇妙新颖的想象,展现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突出体现了李白诗歌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特色”,可知,继承指擅长从神话、传说和历史典故中吸取营养,撷取形象。这也是其诗继承的表现。根据文中“李白诗中的月亮已不单纯是客观的物象,而是具有丰富的蕴含。冰清玉洁的月,更象征着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诗人把自己的‘梦’、自己的喜怒哀乐都寄寓其中,使‘月’这一富有阴柔之美的意象,具有独特的审美内涵”,“李白的诗歌擅长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抒发他那吞五岳、纳四海的胸怀,宣泄他恣纵汹涌的情感,表现出超凡绝俗的才能和高标独致的风节”,可知,创新是指运用非凡奇特的想象,超越了前人月亮诗中表达思念、思乡等常见情感,赋予月更为丰富的蕴含,如一种情操、一种人生追求的象征,以此来寄托情感,表现风节。这是其诗创新的表现。(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林掌柜贾大山林掌柜的“义和鞋庄”不大,只有两间作坊,两间门市。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是,在我的记忆里,那把小铡刀从来没有用过,只是那么放着,并且总是擦得明晃晃的。一天,我正骑着石头狮子玩耍,杨跛子过来了,一跛一跛地走到林掌柜的柜台前面,说:“买鞋!”顾客不少,林掌柜见他来了,赶忙拿出几双鞋,让他挑选。他拿起一双鞋,朝柜台上一扔:“铡一双看看!”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不敢铡?”“敢铡。”“不敢铡就不是好货!”-24- “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杨跛子真的不客气,白白拿走一双鞋!顾客们都很气愤,林掌柜却依然笑着,说:“只当铡了一双。”父亲和林掌柜是至交。遇到下雪下雨的天气,或是生意不忙的时候,林掌柜便来我家杂货铺子里闲坐。两人到了一起,就要喝一点酒,“老哥,喝点儿?”“喝点儿,老哥。”他们到里间屋里,在炕上放个小桌,对面坐了,慢慢地喝。——我家卖酒,也卖松花、咸蒜、豆瓣酱。每次分别的时候,两人总要互相奉承一句:“我最馋你的豆瓣酱。”“我最服你的小铡刀。”我也深深喜爱林掌柜的小铡刀。有一次,他们喝着酒,我问:“林大叔,你那小铡刀快不快呀?”“快呀,飞快飞快。”“一年铡多少鞋?”“早先铡一些,后来就不铡了。”“既然不铡了,要它干什么?”“放着。”父亲说,“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林掌柜乐了,举起酒杯说:“知我者,老哥也!”他们每次喝酒,总是这么快活。那年腊月的一天,天很晚了,父亲站在货架子前面,正自盘算什么,林掌柜把门一推,头上顶着几片雪花进来了。父亲说:“你也没睡?”“睡了,又起来了。”林掌柜结着扣子说,“我想喝两盅。”林掌柜自己下手,弄了一碟韭菜花儿,弄了一碟豆瓣酱,然后从酒坛里舀了一小壶酒,说是一醉方休——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可是,他刚抿了一口酒,突然皱起眉头:“酒里掺水了?”“没有。”父亲一愣。他又抿了一口,红着脸嚷起来:“掺水了,肯定是掺水了!”父亲尝了一口,脸也红了,急得拍着桌子说:“咦,这就奇了!老地方进的酒呀!”-24- “最近,谁来打过酒?”“昨天,前天……杨跛子!”“披一件破大袄?”“披一件破大袄!”“要赊账?”“要赊账!——三斤的瓶子灌满了,提下柜台,才说要赊账。我说不赊账,他就不打了……”“酒呢?”“我又倒回去了!”“坏了!”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父亲听了,也被气笑了:“你说,这半坛酒……”“洒了!”“洒了?”“再卖倒字号。”“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人也有字号!”我赶紧开开门,抱起酒坛子,把“酒”洒到街里去了。林掌柜拍着我的头顶笑了笑,说:“这小子长大了做买卖能发财。”我要去给他们打好酒,他说不用了,父亲也说不用了,催我去睡觉。我不想睡觉,看他们喝酒,听他们说话。鸡叫头遍了,他们的话还没有说完。最后三举杯:头杯酒,三十年打早抹黑,苦巴苦干,两家都有吃有穿,没饿着没冻着,喝了;二杯酒,两家相识相知,老不哄少不欺,谁也没有做过亏心的买卖,喝了;最后一杯没有喝,他们把酒洒在地上,敬了天地财神,算盘和秤,还有那把小剑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林掌柜对杨跛子的挑衅笑而不语,既表现了他对自己鞋子质量的自信,也表现了他对杨跛子的同情。B.文中对林掌柜的一系列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既丰富了小说的人物形象,又深化了小说的主题思想。-24- C.文中描写了杨跛子买鞋和买酒的两个事件,通过他坑蒙拐骗的行为,展现了一个无赖的卑鄙无耻的灵魂。D.父亲不舍得洒了被杨跛子掺了水的酒,对此林掌柜表现出了他的愤怒,这意在说明林掌柜对诚信经营的重视。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本以契合人物职业身份的“鞋”和“酒”为道具来串连情节,并由此构设画面感极强的送鞋和喝酒场面,构思巧妙,文脉清晰。B.“世界上有些东西,一定得有,用到不用的时候,便是用好了”,这是父亲对“我”的教育,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C.小说结尾聚焦于父亲与林掌柜的三举杯,这一情景极具仪式感,既是雪夜酒叙情节的收束,也是全文的升华,带给读者无限遐思。D.小说多用简短而又鲜活的人物对话,“赖货”“打早抹黑”“苦巴苦干”等方言词语也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整体语言风格质朴自然。8.“小铡刀”在文中多次出现,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9.小说中林掌柜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答案】6.A7.B8.①小铡刀多次出现,使情节更加曲折,有助于推动情节发展。②小铡刀体现了林掌柜对鞋子质量的严格要求,代表着他的坚守与追求,有助于更好地塑造人物形象。③小铡刀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营的营商理念,有助于突显小说主题。9.①追求质量。林掌柜在柜台上摆着铡刀,用以检验鞋底材料,被人们称为“铡刀林”,足见其对鞋子质量的追求。②大度、善良。面对杨跛子的“讹鞋”,林掌柜不躁不恼,明知对方不会付钱,还是送对方一双。③讲究诚信。自家鞋店摆放小铡刀,劝父亲倒掉掺水的酒,可见一个生意人的诚信。④乐观坦然。小说中的林掌柜总是笑口常开,一副坦然。【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人物形象和主题的分析的能力。A.“也表现了他对杨跛子的同情”错误,依据不足。结合“-24- 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他说,杨跛子打酒,惯用此法:他的破大袄里另外藏着一只瓶子,里面装满凉水……”可知,杨跛子做人不正派,并不值得同情。故选A。【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鉴赏的能力。B.“也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错误。不是“父亲对与林掌柜深厚情谊的肯定”,而是对小铡刀作用的肯定,是对林掌柜诚信经营品质的肯定。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文章中物象的作用的能力。从情节发展角度看,小说中,“小铡刀”分别出现在开头、中间和结尾,开头交代小铡刀的作用,中间杨跛子要用小铡刀铡鞋,林掌柜与父亲谈话揭示小铡刀的意义,结尾用酒敬小铡刀,从情节发展来看,小铡刀多次出现起到了使情节曲折、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从塑造人物的角度来看,林掌柜用小铡刀来证明鞋子的质量,表明自己坚守信誉和质量的态度,所以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林掌柜诚信经营形象的作用。从表达主题来看,“小铡刀”具有象征意义,它象征着保证质量、诚信经商的理念,因此写“小铡刀”起到了突出主题的作用。【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追求质量。结合“门市柜台上,除了放着算盘、笔砚、账簿,还放着一把特制的小巧玲珑的铡刀。据说,只要顾客问一声:‘掌柜的,鞋底里面,垫的是纸是布呀?’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咔嚓一声,把鞋铡作两截,送到顾客眼皮底下看——林掌柜又叫‘铡刀林’”可知,林掌柜在柜台上摆着铡刀,用以检验鞋底材料,被人们称为“铡刀林”,足见其对鞋子质量的追求。大度、善良。结合“‘这么着吧,爷们儿!’林掌柜拿起那双鞋,一面用纸包着,一面笑着说:‘这双鞋,拿去穿,钱,不忙给;鞋底磨通了,鞋帮穿烂了,好货赖货一看便知。’话儿也柔和,手儿也利落,话说完了,鞋也包好了,朝他怀里轻轻一扔,‘别客气爷们儿,拿着,穿坏了再来拿’”可知,面对杨跛子的“讹鞋”,林掌柜不躁不恼,明知对方不会付钱,还是送对方一双。-24- 讲究诚信。结合“‘洒了!’‘洒了?’‘再卖倒字号。’‘半坛酒,总有七八斤呀……’‘不喝了,睡觉!’林掌柜好像生气了,起身要走,父亲赶忙拦住他:‘怎么了,老哥?’‘人也有字号!’”可知,自家鞋店摆放小铡刀,劝父亲倒掉掺水的酒,可见一个生意人的诚信。乐观坦然。结合“林掌柜便微微一笑,一手接过鞋,一手抬起小铡刀”“林掌柜望着他,笑而不语”“林掌柜仰起脖子,咯咯咯地笑起来,笑得没了声音没了眼睛”“林掌柜心地坦和,总是那么快乐”可知,小说中的林掌柜总是笑口常开,一副坦然。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甫,字子美,少贫不自振,客吴越、齐赵间。李邕奇其材,先往见之。举进士不中第,困长安。天宝十三载,玄宗朝献太清宫,飨庙及郊,甫奏赋三篇。帝奇之,使待制集贤院,命宰相试文章、擢河西尉,不拜,改右卫率府胄曾参军。数上赋颂,因高自称道,且言:“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有臣如此,陛下其忍弃之?”会禄山乱,天子入蜀,甫避走三川。肃宗立,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为贼所得。至德二年,亡走凤翔上谒,拜左拾遗。与房琯为布衣交,以客董延兰,罢宰相。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帝怒,诏三司亲问。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是不甚省录。时所在寇夺,甫家寓鄜,弥年艰窭,孺弱至饿死,因许甫自往省祝。从还京师,出为华州司功参军。会严武节度剑南东、西川,往依焉。武再帅剑南,表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武以世四,待甫甚善,亲至其家。甫见之,或时不巾,而性褊躁做诞,尝醉登武床,瞪视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亦暴猛,外若不为忤,中衔之。武卒,崔旰等乱,甫往来梓、夔间。因客耒阳。令尝馈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年五十九。甫放旷不自检,好论天下大事,高而不切也。与李白齐名,时号“李杜”,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人怜其忠云。赞曰:唐兴,诗人承陈、隋风流、浮靡相矜,至宋之问、沈佺期等,研揣声音,浮切不差,而号“律诗”-24- ,竞相沿袭,逮开元间,稍裁以雅正,然恃华者质反,好丽者壮违。至甫,浑涵汪芒,千汇万状,兼古今而有之。他人不足,甫乃厌余。残膏剩馥,沾丐后人多矣,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昌黎韩愈于文章慎许可,至于歌诗,独推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诚可信云。(节选自《新唐书·杜甫传》,〔宋代〕宋祁撰)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B.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C.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D.故元稹曰/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甫又善陈时事/律切精深至千言/不少衰/世号诗史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奇其材”的“奇”是“以……为奇”的意思,其用法与《桃花源记》“渔人甚异之”的“异”是一样的。B.“伏惟天子哀怜之”的“惟”和《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惟觉时之枕席”的意思不同。C.“因客耒阳”的“因”可理解为“于是、就”,与《琵琶行》中“因为长句,歌以赠之”相同。D.“自鄜州羸服欲奔行在”,羸服,指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和“江州司马青衫湿”中“青衫”的意思类似。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杜甫少时家贫不能够养活自己,旅居于吴、越、齐、赵之地。李邕对他的才学感到惊奇,先前去见他,参加科举考试落第之后困居长安。B.唐玄宗朝拜献祭于太清宫,祭祀天地和祖宗,杜甫进献了三篇赋,后又多次献上赋和颂,大力赞扬自己。C.杜甫和房琬是平民之交,房琬因为受他的门客董延兰牵累,被罢免了宰相职务;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D.严武和杜甫是世交老友,严武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他为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很多时候对杜甫的放肆行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臣赖绪业,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2)数尝寇乱,挺节无所污。为歌诗,伤时桡弱,情不忘君。14.杜甫在给皇帝的赋颂中,认为自己该受重用的理由是什么?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答案】10.A11.D12.C-24- 13.(1)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2)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14.①学识、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辈的熏陶,家学渊源深厚;②自己有改变地位低下命运的强烈愿望;③文思敏捷、卓有才干。【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所以元镇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写上千言的诗歌也不会有一点衰减,世人称为“诗史”。“故”在句中作句首连词,与后文不断开;“曰”是对话标志,在“曰”后断开,排除BC。“至千言”在句中是“不少衰”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正确。“奇”和“异”都用作意动用法。以……为奇,以……为异。句意:为他的才华感到惊奇。/渔人对此感到十分诧异。B.正确。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恭敬;只有。句意:(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C.正确。句意:于是客居耒阳。/于是写了(这首)(七言)诗,作歌用来赠给她(琵琶女)。D.错误。“羸服”指破旧的衣服。“青衫”指唐代低级官员的服装。两者意义不同。句意: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江州司马的眼泪沾湿了青衫!故选D。【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杜甫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说法有误。根据原文“甫上疏言:‘罪细,不宜免大臣。’……宰相张镐曰:‘甫若抵罪,绝言者路。’帝乃解。甫谢,然帝自不甚省录”可知,文中没有说极力救助,皇帝此后没再起用他,但并未将其免职。故选C。【13题详解】-24-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1)“赖”,依靠;“绪业”,遗业、祖宗所传的事业;“属辞”,作诗;“且”,将近;“窃”,暗中。(2)“尝”,饱尝,遭遇;“挺节”,坚持气节;“桡”,同情。【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根据“先臣恕、预以来,承儒守官十一世,迨审言,以文章显中宗时。臣赖绪业……”可知,学识、思想深受先祖和父辈的的熏陶,家学渊源深厚;根据“自七岁属辞,且四十年,窃恐转死沟壑。伏惟天子哀怜之”可知,自己有改变地位低下命运的强烈愿望;根据“臣之述作虽不足鼓吹《六经》,至沉郁顿挫,随时敏捷,扬雄、枚皋可企及也”可知,杜甫认为自己“文思敏捷、卓有才干”。参考译文:杜甫,字子美,杜甫年轻时家贫不能维持生活,就漂泊在吴、越、齐、赵等地。李邕为他的才华感到惊奇,杜甫就先去谒见他。杜甫考进士考落榜,困处长安城中。天宝十三年,玄宗到太清宫朝献,祭祀宗庙,并到郊外祭天,杜甫献上赋颂三篇,皇上觉得他很有才能,就让他在集贤院待诏,命宰相考考他的文章。提拔杜甫为河西县尉,尚未到职,又改授右卫率府胄曹参军。杜甫多次献上赋颂,称扬自己,并且说:“从先臣杜恕、杜预以来,我家传承儒业保持官职已有十一代了。到杜审言时,以文章称显于世。我依靠祖宗所传的事业,从七岁起开始作诗,近四十年了,暗想恐怕早晚弃尸山谷。(向您)伏拜恳请天子哀怜我。我的文章,即使不足以宣扬《六经》,至于深沉蕴积、抑扬有致,顺应时势、思维敏捷,达到扬雄、枚皋的水平是没有问题的。有这样的臣子,陛下能忍心放弃吗!”恰逢安禄山叛乱,玄宗入蜀,杜甫逃到三川避难。肃宗即位后,杜甫身穿破旧衣衫,从鄜州想要投奔肃宗所在之地,被叛军俘获。至德二年,杜甫逃到凤翔,呈上名贴,被任命为左拾遗。杜甫和宰相房琯是平民时的朋友,房琯因窝藏琴师董廷兰之故被撤了宰相职。杜甫呈上奏章说:“罪行轻微,不应该免去大臣的职务。”肃宗太怒,下旨让三司共同治杜甫的罪。宰相张镐说:“杜甫要是拿来顶罪,就不会有人再提意见了。”肃宗才平息了怒气。杜甫向皇帝谢罪,然而皇帝此后也就不再起用他了。-24- 当时叛军到处抢掠,杜甫的家寄居在鄜州,长年生活贫寒困苦,幼年的孩子甚至要饿死了,于是朝廷允许杜甫自行回家看望家人。后来杜甫随朝廷迁回京城,又出京任华州司功参军。适逢严武统辖剑南东西两川兵马,杜甫前往归附他。严武再次统领剑南时,上表推荐杜甫为参谋,担任检校工部员外郎。严武因为与杜甫是世交老友,对待杜甫非常友好,亲自到杜甫家探望。杜甫见严武,有时竟不戴头巾,而性格狭隘急躁傲慢,曾经酒醉登上严武的坐床,瞪着眼说:“严挺之竟然有这样的儿子!”严武也是暴躁勇猛的人,表面上看不在意,可是内心却恨杜甫。严武死后,崔旰等作乱,杜甫往来于梓州、夔州之间。于是客居耒阳。当地县令送给他牛肉和白酒,一天杜甫大醉后死去,享年五十九岁。杜甫为人旷达放荡不能自我约束,喜好谈论天下的大事,高谈而不贴合实际。年轻时与李白齐名,当时号称为“李杜”。多次饱尝寇贼作乱的痛苦,坚持自己的气节不被玷污。做诗歌,感伤世事同情弱者,忠诚不忘君主,人们爱他的忠义。评价道:唐朝兴起以来,诗人们继承南朝陈及隋朝的诗风余韵,崇尚浮华绮丽的文风并相互夸耀。到宋之问、沈佺期等人,研究揣摩音韵,做到平仄没有差池,称之为‘律诗’,(以后)人们竞相沿袭,到了开元年间,渐渐地以典雅中正来衡量诗歌。然而倚仗形式华美的,其内容就会空虚,喜欢绮丽风格的,就会有违于雄壮。到了杜甫,他的诗歌雄浑开阔无比深广,融合千万风格为一体,古今诗体兼善。其他诗人不足之处,杜甫却能做到绰绰有余。即便是他所遗留下来的文学遗产,也让后人受益很多。所以元稹说道:“有诗人以来,没有比得上杜子美的。”杜甫又善于铺陈时事,对格律押韵的把握非常精深,以至于他(即使)写上千言的诗歌也不会有一点衰减,世人称为“诗史”。昌黎韩愈对于(杜甫的)文章慎重地许可,至于诗歌,唯独推崇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确可以相信他们说的。(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下面小题。听蜀僧濬弹琴李白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注: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这位琴师来自峨眉山,一个“下”字写出了琴师的气派,表达了诗人对他的倾慕。B.颔联中“为我”二字体现了琴师与听琴之人的友情,“挥手”出自嵇康“伯牙挥手,钟期听声”。C.“霜钟”二字用典,又点明时令,与后面的“秋云暗几重”-24- 照应,这句诗写琴声与钟声交响,也兼寓有知音的意思。D.律诗讲究平仄、对仗,格律比较严格。而李白的这首五律语言庄重典雅、深沉顿挫,用典巧妙而又不着痕迹。16.同为表现欣赏音乐感受的作品,试分析这首诗在描写音乐的手法上与白居易的《琵琶行》有何相似之处。【答案】15.D16.①都用了比喻的手法。白居易用了七个比喻,以形喻乐,化抽象之声为具体形象,将演奏的全过程细腻真切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李白用了一个比喻“如听万壑松”来描摹琴声。②都用了反衬法称赞演奏者技艺的高超。《琵琶行》中的“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听蜀僧濬弹琴》中的“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内容及手法的综合赏析能力。D.“语言庄重、典雅”错,庄重典雅指语言格调,它给人以庄严肃穆、高雅严谨、沉稳典雅、雄浑壮丽的感觉。比较讲究,格律工整、引经据典多。而本诗清新、明快、自然,好像没费一点力气,有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自然美,所以这首诗的语言风格属于清新、明快,不属于庄重典雅的特点。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比较不同诗歌并鉴赏诗词的表现手法异同的能力。《琵琶行》描写音乐用了比喻的手法。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大弦弹出的声音深沉悠长,像阵阵疾雨;小弦弹出的声音轻细柔慢,就好像人在窃窃私语。自此至以下十四句,借助语言摹写音乐的时候,都运用了各种生动的比喻以加强形象性。而《听蜀僧濬弹琴》颔联写弹琴,以大自然的万壑松涛声比喻琴声之清越宏远。两首诗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只是数量和摹写的程度不同。《琵琶行》中“主人忘归客不发”“东船西舫悄无言”“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几句有共同点,都是从听众的角度来写。“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如此动心移情,让人流连忘返。“东船西舫悄无言”琵琶声停了,却余音袅袅不绝如缕,听众仍沉醉其中,如醉如痴,创设出了曲止情续、余意无穷的艺术境界,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满座重闻-24- 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琵琶愤激幽怨的曲调引发了诗人强烈的感情共鸣,既有对琵琶女沦落天涯的同情,又有对自己遭遇贬谪的伤感,伤人、亦伤己,两重感伤交融在一起,诗人怎不悲怆满怀,泪洒青衫?这几句也是以人衬声,以听众反应来写音效,衬托琵琶声强烈的艺术魅力。《听蜀僧濬弹琴》中“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尾联两句写诗人听完蜀僧弹琴,举目四望,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青山已罩上一层暮色,灰暗的秋云重重叠叠,布满天空。这是以感觉时间过得快来表现听者沉浸于琴声达到入神的状态,衬托出弹者技艺高超。两首诗的共同之处是运用侧面描写,以听众的反应表现演奏技艺的高超。(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体现抒情主人公鄙夷权贵的性格的语句(或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登高》中表现抒情主人公客居他乡,疾病缠身,孤独失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顶真是指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的修辞手法。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用了这种手法,写琵琶曲乐音暂时停顿,为曲终前的高潮蓄势。【答案】①.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②.使我不得开心颜③.万里悲秋常作客④.百年多病独登台⑤.冰泉冷涩弦凝绝⑥.凝绝不通声暂歇【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注意重点字词写法,如“摧”“作”“涩”“歇”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今天,越来越多的人____,李白是一个一生都在用世的士子。李白一生的诗歌固多归隐出世之语,甚至及时行乐的思想与行动也随处可见,那么如果考虑李白一生的行踪,再仔细观察到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我们就会明白,李白一进长安遇冷后,其所有放浪形骸的诗歌背后,都有其____的痛苦与郁闷,()这是性格使然,也是主流社会思潮的个体呈现,士子就是士子,士子的社会功用理想流淌在他们每个人的血液与灵魂里。越是仕进不成,李白越是要我行我素不受羁束爱自由,希图用____的名士风范仕进成功以实现自己用世的生命需求。所以,李白的“-24- 求仙”非为求仙,他的“访道”也非为____,虚幻不是李白人生的目的。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发现难以言说卓尔不群隐居B.发现一言难尽不同凡响遁世C.承认难以言说不同凡响遁世D.承认一言难尽卓尔不群隐居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那么如果仔细考虑李白一生的行踪,再观察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B.但如果考虑到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再仔细观察李白一生的行踪C.那么如果考虑到整个社会的风尚和文化思潮,再仔细观察李白一生的行踪D.但如果仔细考虑李白一生的行踪,再观察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他表面上的归隐之语,怎能掩饰着急用世的灵魂?B.一个着急用世的灵魂之前,都站着他所有的归隐之语C.一个着急用世的灵魂,是表面上的归隐之语难以遮掩的D.他所有的归隐之语背后,都站着一个着急用世的灵魂【答案】18.B19.B20.D【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结合具体语境及词语的意思从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分析即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和语境。需要注意色彩不明,断词取义,对象误用,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望文生义等错误使用类型。“发现”,第一次看到或知道;由于对一个目标研究或经验而找到。“承认”,表示肯定、同意、认可,国际上指肯定新国家、新政权的法律地位。根据“李白是一个一生都在用世的士子”,可知应该用“发现”。“难以言说”,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一言难尽”,意思是形容事情曲折复杂,不是一句话能说清楚的。横线处词语搭配“痛苦与郁闷”,突出说不尽,应该用“一言难尽”。“卓尔不群”,指才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也可以用来强调不同。“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横线处词语用来修饰“名士风范”,应该用“不同凡响”。“隐居”,意思是退居乡里或乡野,深居不肯出仕;或指出世,不关注世俗之事的生活。“遁世”,意为独自隐居,避开俗世。李白的“访道”突出动作行为特征,用“遁世”更为贴切。综合看,B项更符合题干要求。-24- 故选B。【19题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做此类题目,要注意明确病句的类型,以及典型的错例,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分析句子,对照记忆中的错例,找到错误。从句间关系看,AC项用“那么”,BD项用“但”,联系前文“李白一生的诗歌固多归隐出世之语,甚至及时行乐的思想与行动也随处可见”,再看后文“李白一进长安遇冷后,其所有放浪形骸的诗歌背后,都有其____的痛苦与郁闷”,可推知应该用“但”,排除AC项。联系后文“这是性格使然,也是主流社会思潮的个体呈现”看,划线句侧重表达在“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下看李白的表现,用“如果考虑到文化思潮与整个社会的风尚,再仔细观察李白一生的行踪”,衔接更为连贯,可依此排除D项。故选B。【20题详解】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照应前文“其所有放浪形骸的诗歌背后,都有其____的痛苦与郁闷”和后文的“士子的社会功用理想流淌在他们每个人的血液与灵魂里”看,括号内应该先填“归隐之语”,再在此基础上解读其“着急用世的灵魂”,按顺序看,应该排除BC项,后文用“这”指代括号里的内容,用肯定句式表意更为恰当,排除A项。故选D。【点睛】高考对病句的类型明确界定为六种: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平时应把握考查要点并切实领会实质,有针对性地进行考点复习。辨析病句方法:1、语感审读法。调动语感,在审读的过程中,从感性上察觉语句的毛病,即按习惯的说法看是否别扭,如别扭,则注意分析比较,明辨原因。2、紧缩法。去掉句子的枝叶部分(定、状、补)紧缩出主干,看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果主干无问题,再检查枝叶部分。3、造句类比法。仿照原句的结构造日常用的句子,经过比较,有无问题便清楚了。4、逻辑意义分析法。有的语病从语法上不好找毛病,就得从概念使用、判断、推理方面考虑是否得当,看语句的前后顺序、句间关系是否合适。(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①,从建安直到晋宋,从中下层直到皇家贵族,在相当-24- 一段时间中和空间内弥漫开来,成为整个时代的典型音调。曹操有“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王羲之有“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②,却深藏着对生命的强烈欲求和留恋,是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是与其建功立业“慷慨多气”结合交融在一起的,也有人企图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去找寻人生慰藉。《古诗十九首》、建安风骨直到陶渊明的自挽歌,③,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是生命对人的意义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B.是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追求、把握、发现和思索C.是人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D.是生命对人的意义的重新追求、把握、发现和思索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对生死的重视、哀伤;②看似颓废、悲观的感叹中;③对生死的悲伤并不让人灰心丧气【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连贯衔接的能力。根据前文“深藏着对生命的强烈欲求和留恋”“内在人格的觉醒和追求”可知,语境中强调的是“人的觉醒”,对生命意义有了新的认识,排除A、D;“追求”“把握”“发现”“思索”语序应该为“发现、思索、把握和追求”,排除B。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根据前文“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和后文所举曹操与王羲之的诗文及“对生命的强烈欲求和留恋”“建安风骨的人生哀伤”等内容可知,语境中强调的是对生死的悲伤,可填入“对生死的重视、哀伤”之类的句子。②处,由后文表示转折的“却”可知,此处所填内容与后文所讲的深层内涵意义相对,前面所举的这些诗文,从内容上看,体现了一种悲观、颓废的情绪,故可填入“看似颓废、悲观的感叹中”-24- 之类的句子。③处,根据横线后“相反,获得的恰好是一种具有一定深度的积极感情”可知,此处语境表达的是一种哀而不伤的情感,可填入“对生死的悲伤并不让人灰心丧气”之类的句子。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漫溯中华民族的“清明上河图”,无论是设坛讲学,还是街谈巷议,好的故事均在其中穿针引线,讲述着生活的经历和体验,传递着鲜活的精神和意念。作为一名炎黄子孙,我们踏着几千年的祥云,从故事中来。亦将在娓娓道来、润物无声的传承中走到故事中去,或轻言细语,或慷慨激昂,让好故事成为那只撬动地球的杠杆。中华民族是一个有故事的民族,于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随便撷取一朵浪花,便是上好的故事。这些俯拾皆是的故事,滋养得这片热土钟林毓秀,人杰地灵。亦让嗷嗷待哺的新生代,一落地便精神富足。钱锺书先生说:“中国诗是早熟的。”套用这句话,中华民族亦是早熟的。当很多民族还处在茹毛饮血的蒙昧状态中时,聪慧的古人已用女娲补天、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讲述着他们战胜自然、改造天地的壮举和决心。当艰深的道理无法深入人心的时候,睿智的先哲竟用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拔苗助长等寓言故事,表达着他们诠释天地、追求真理的收获和心得。当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通透的先民就用大禹治水、勾践灭吴、昭君出塞等历史故事,引领着他们血脉相连、朴实善良的同辈和后嗣……中华民族从故事中走来,将美好的愿望、优良的品质、宝贵的经验寓于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哺育得代代子民骨骼清奇,气节峭拔,于儒雅中充满力量,生生不息。今日,我们幸运地享受着前辈好故事带来的饕餮盛宴,汲取着先人美好故事蕴含的丰富营养,但我们并未豪横地躺在前人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历览前贤,穷追不舍,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创造着亘古未有的新神话。-24- 习近平总书记说:讲好我们的故事,传承中华精神。的确,我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江梦南,以几近失聪的糟糕状态,书写了一个身残志坚的女孩逆袭命运的励志故事。白衣天使们,用医者父母心的职业操守,创造了一个救死扶伤的群体迎击灾难的感人故事。可爱的祖国,凭血浓于水的手足深情,讲述了一个强大有力的国家多次撤侨成功的传奇故事……放眼望去,今日华夏,一个人,一个群体,一个国家,从故事中走来,又翻身走入故事,你方唱罢我登场,用身体力行,用无疆大爱,讲述着我们自己的美好故事,传承着我们优良的中华精神。当然,我们的好故事不应只在这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流传,而应推广开来,讲给天下人听,也听天下人讲故事,听马丁•路德•金讲,听德国总理勃兰特讲,听曼德拉讲……我们互相融合,彼此借鉴,各美其美,亦美美与共,让美好的故事于无声处发芽,于无声处发力,撬动这美丽的星球开启一个浪漫的星际旅行。而我辈青年,出生于盛产故事的国度,更应爱听故事,能讲故事,会写故事,让我们的美好故事薪火相传,美丽无边,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中最亮丽的风景线。【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则引语式材料作文题。材料比较简单,由两句话构成。第一句话从两个角度指出好的故事的价值和意义:从浅层次的角度来说,有利于沟通,引人思索;从深层次的角度来说,可以改变个人命运,展现民族形象;省略号,给考生留下了很大的思维拓展空间。最后一句话归纳概括,指出故事是有力量的。材料中的两句话构成总分关系,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话的归纳总结,可见材料的主旨句是“故事是有力量的”,考生可以围绕这一句话展开思索。首先考生必须明确的是,“故事”可以是古人的、他人的、已有的,也可以是今人的、自己的、创造出来的。这里的故事主要指的是“好的故事”。什么样的故事是好的故事,是有力量的故事?这个需要辩证看待。能够给人正面引领的、有积极暗示的、引人向上的、注入正能量的、带来无限希望的、激发创造力的、具有哲理性的故事,是有力量的好故事。反之,有负面影响的、有消极暗示的、引人向恶的、充满负能量的、颓废丧气的故事,是有力量的坏故事。若能把坏故事作为警醒世人或自己的反面教材,坏故事也能变成有力量的好故事。为什么好故事是有力量的?因为有的故事寄予着美好的愿望,能给人带来希望,激发人的自信心和创造力。有的故事是很好的示范和引领,能寓教于乐,利于表达和沟通,促进人们积极向上,-24- 完善自我,甚至改变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有的故事具有警示作用,告诫人们引以为戒,不重蹈他人覆辙。有的故事富有哲理性,内涵丰富,能引人深思,促人自省。有的故事感人至深,能触动人们内心美好的情感,引人向善。力量就体现在好故事的吸引力、影响力、改造力和爆发力上。那么,我们如何讲好故事,让好故事的力量发挥出来呢?首先我们可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用故事中正面向上的内容完善自我,激励他人,引领社会。用其中负面糟粕的部分,提醒自我,告诫他人,警示社会。其次,我们还可以将好故事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听到看到,倡导人们扬其长避其短,扩大其影响力和辐射面。再次,“讲”的内涵可以是用语言讲述,可以是用行动去创造。新时代的青年,要懂得书写自己的故事,书写这个时代的故事,用这些好故事去改变他人,影响社会,美化祖国,提高国民素养。从“联想和思考”可知,文体可以是记叙文或议论文。若写记叙文,考生选材要紧紧围绕“故事”展开,或是书写自己的故事,或是讲述他人的好故事,写人叙事中可以运用细节刻画、心理描写、对比衬托等多种手法。来凸显好故事带来的改变,体现其影响力。结尾可以通过人物之口,卒章显志,点出好故事的力量。若写议论文,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论述什么样的故事是好故事,为什么好故事是有力量的,我们应该如何讲好故事。也可以运用并列式或层进式结构,选取其中一个点来论述。立意:1.好故事润物细无声。2.好故事,于说中显魅力,于听中得力量。3.做听故事的人,更做有故事的人。4.会听故事,亦善写故事。-24- -24-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2 18:00:02 页数:24
价格:¥2 大小:94.96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