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郑州市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郑州外国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期期中考试试卷语文(150分钟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革命文化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文化支撑和精神标识,它承载了党和人民对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的时代诉求和革命行动,传承和升华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一部革命文化的产生、发展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的斗争史。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革命文化源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有了革命斗争实践才有革命文化。研究革命文化,必须研究革命斗争,包括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这些革命斗争实践为革命文化的产生提供了土壤,其蕴含的不畏牺牲、乐于奉献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奋斗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都成为革命文化的重要特质。同时,革命文化也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例如,延安精神来源于党在延安时期坚持敌后抗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加强思想理论建设,开展大生产运动的革命实践;其存在和发展的根本价值,正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要素对延安时期乃至今天的奋斗实践产生的指导、鼓舞和借鉴意义。没有理论自觉就没有文化自信。毛泽东指出,自从中国人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以后,中国人在精神上就由被动转入主动。从这时起,近代世界历史上那种看不起中国人,看不起中国文化的时代应当完结了。马克思主义是揭示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写在自己的旗帜上。革命实践与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其蕴合的核心要素都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观点。比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始终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包含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富内容。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的主体,革命文化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群众创造的,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才有了中国革命,才孕育和形成了革命文化。在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曲折艰辛的探索中,中国共产党结合革命不同历史阶段的目标与任务,充分坚持和尊重人民群众的社会历史主体地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坚持用革命理论武装干部、群众的头脑,系统地领导人民群众在以不同方式参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革命事业的过程中,共同创造了革命文化。毛泽东说:“人民,只有人 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120周年诞辰座谈会上指出,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由于革命文化是我们党领导亿万人民群众不断创造和丰富发展的,因此它能够最大限度地调动最广泛人民群众的革命积极性、创造性,成为文化自信的力量之源。(摘编自朱喜坤《革命文化是文化自信的重要源头》)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文化属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它源于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等革命实践。B.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树立当代的文化自信,必须着眼于和立足于革命文化。C.党领导人民所进行的军事斗争、经济斗争等革命实践,孕育了伟大的革命文化。D.革命文化和革命实践是共生互促关系,因而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宗明义,明确指出了革命文化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和地位。B.文章用延安精神举例论证了“革命实践孕育革命文化”,并阐述革命文化的作用。C.文章从理论自觉的层面,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D.文章中间部分展开论证,结尾照应开头,使全文形成“总-分-总”的结构方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革命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革命精神,还包括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等。B.若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没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就难以产生革命文化。C.人民群众是革命实践主体,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D.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两种群众观念,不属于革命精神和革命文化。【答案】1.D2.C3.B【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本题中,D项,“共生”不符合文意,原文意思是革命文化源于革命实践,两者不是共生关系;“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表述错误,原文提到革命文化为革命实践的发展提供动力,并没有明确指出“革命文化指引着革命实践取得成功”。故选D。【2题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 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本题中,C项,“列举事例论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而形成革命文化”表述错误。C项内容对应文章第三段文字,这一段引用毛泽东的观点并进行分析,属于道理论证。另外,这一段主要论述了革命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取得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容是包含在革命文化中的,所以“进而形成革命文化”错误。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A项,强加关系,原文中革命文化包含的革命精神、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是并列关系,选项中的“主要……,还……”给它们分了主次,改变了原文的逻辑;C项,“只要参加革命实践,人民群众就能创造革命文化”缺少前提“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组织”;D项,“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作为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蕴含的鲜明的群众观念,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因此,其体现着革命精神,也应属于革命文化。故选B。【点睛】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解答此类试题首要的就是整体阅读,把握中心论点或论题,找出文中所用论据,分析论证方法,明辨论据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仅要明辨中心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更要明辨各个分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最后提炼整合。同时还要注意论述类试题设题常见陷阱:答非所问、以偏概全、混淆时态、因果混乱、主次颠倒、混淆是非、无中生有、张冠李戴,曲解文意等等。对于试题选项内容一定要在原文中找到对应信息区间,然后再进行判断。(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材料一:《伟大的转折》用镜头寻觅红军战士的闪光足迹,用艺术丈量惊心动魄的血色距离,力图通过一幕幕以少胜多的浴血搏战、一场场殊死战役的惨烈与凶险,叩问如今的人们:我们当年为什么出发的初心可还记得清?红军在长征路上书写的壮烈史诗可还读得懂?《伟大的转折》选择深入植根史实,坚持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尽量对长征的真实状态做历史和艺术的还原——艰难的抉择、艰苦的跋涉、艰窘的生活和浴血的战斗。作品讲述的是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即湘江战役后,转战黔、滇、川等地的5个月发生的事情。应当说,这是我党的一次思想解放,是我党带领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走向胜利与复兴的伟大转折和起点。经过80多年的岁月淘洗、时空化合,长征精神已不仅仅属于一个军队、一个政党、一片地域,它已 经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成为人类战胜邪恶所表现的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伟大的转折》真实地再现历史,艺术地揭示历史经验,这是为了坚守和传承留存在历史中的高贵英雄主义精神,以期其成为今天的思想烛照和精神钙质。当然,这部剧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制作不够精致、特型演员的形似与神似拿捏得不够到位等。长征有着说不尽的深厚历史内涵、思想内涵、人文内涵,它在历史长河中渐渐远去,但艺术创作的长征任重道远。(摘编自李树声《让长征精神成为我们的精神之钙》,2019年11月5日《光明日报》)材料二:80多年前,长征的胜利促使当时大批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投身革命事业,这直接促进了我们党和军队在抗日战争中的大发展。80多年后的今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新的长征。长征精神没有丢,不能丢,更不会丢,因为它具有更多新的时代意义。长征途中,“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革命战士为何有如此英雄气概?答案是他们坚守着共产主义信仰追求。正所谓:心有所信,才能行远;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走过的这95年,又何尝不是一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伟大长征?80多年前的长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自信与文化自信,这种“走自己的路”的自信正逐渐沉淀升华为中华民族前进的强大定力和深厚历史底蕴。正如毛泽东同志后来所说:“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不算很大,有什么了不起呀!比起万里长征,爬雪山过草地,总要好一点吧。”长征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只有高扬理想信念的风帆,保有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胜信念,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摸索中、自省中、挫折中、成功中获得自信,才能从容应对各种考验,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向前进。.“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当年的红军既尊重客观规律,又永葆斗志和毅力;既勇于直面困难,又敢于接受挑战。长征的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长征不常有,长征亦常态。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精神懈怠的危险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我们应明确关键时期还会有许多新的“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许多新的“金沙江”“大渡河”需要征服。绝不能看到困难就畏首畏尾、喊苦喊累,提条件讲难度,向挫折和压力妥协,否则,任何工作都只能受困于“泥沼”,寸步难行。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在红军途经少数民族地区时,很多少数民族同胞主动为红军带路、送粮草、救护伤病员。可以说,长征精神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红军是人民的军队,人民群众是红军的胜利之本。80多年前的长征有终点,中国共产党人、中国人民的长征没有终点。中国梦的具体表现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它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但幸福不会从天而降,美梦不会自动成真。只有把党的战略目标变成群众的自觉实践,不忘密切联系群众,不断调动人民群众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 聚合众力、融合众智,以实现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摘编自《新时期长征精神的时代意义》,2016年12月《大庆社会科学》)材料三:长征是“当今时代无与伦比的一次史诗般的远征”。令人感叹的是,长征其实也是“一群年轻人的进发”。因为在这支一往无前的队伍里,大约54%的人是24岁以下的年轻人。在江西信丰,中央红军长征路上牺牲的第一位师长洪超只有25岁;在湖南道县,死守湘江阵地的陈树湘只有29岁…就是这群胸怀理想的年轻人,在这条淬火成钢的道路上舍生忘死、抛洒热血,谱写了一曲壮丽的青春之歌。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青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摘编自盛玉雷《激扬新长征的青春力量》,2019年6月24日《人民日报》)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B.长征精神启示我们,只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才能克服精神懈怠的危险,在新时代阔步前行。C.长征的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D.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5.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A.《伟大的转折》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聚焦红军长征最关键的一段时间,引发人们的思考。B.用艺术再现历史,更利于大众接受,也益于传承长征精神,但艺术并不代表历史。C.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D.新时代的年轻人,依然需要“长征”,只不过“长征”的含义有所变化,它更强调精神和价值。6.我们应该如何传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答案】4.B5.C6.①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②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③ 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④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解析】【分析】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A项,“长征精神表现出了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因而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错误,选项因果关系错误,在材料一第三段中,“成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部分”与“成为……敢于牺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应该是并列关系,而非因果关系。B项,正确。C项,“只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建立政权”错误,这一说法在文中没有依据,由原文“在长征前,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就是要向群众宣传,做群众工作,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长征途中,红军用实际行动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群众路线”可知,材料只是说长征前红军的任务之一是“帮助群众建立政权和地方党组织”。D项,“要想走好未来的路,就要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说法绝对,“以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的英雄故事”只是今天的年轻人切身感受长征的一种做法。故选B。【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分析概括内容要点能力。C项,“年轻人重走长征路,不仅可以用脚步与先辈对话,还可以确定未来之路的方向,探寻成功的密码”错误,选项曲解文意,材料三第二段说的是“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文中是“怎么看待来时的路”,而不是“重走长征路”。故选C。【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由原文“对今天的年轻人来说,怎么看待来时的路,往往决定了能否走好未来的路。让人欣慰的是,不断有年轻人回到长征路上,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切身感受这一传奇史诗”可知,重走长征路,用脚步与先辈对话,在心底与先辈共鸣,了解红军英雄们的艰辛;由原文“一名20多岁的网络主播,用直播的形式挖掘红军艰苦卓绝的英雄故事,观察长征路上变化与发展中的今日中国;一名95后大学生在重走长征路时,为过去不了解红军的艰辛而流泪。精神是可以传承的,这条地球红飘带孕育的英雄的基因,感染与召 唤着一代又一代人在这条曲折而顽强的道路上努力奔跑、奋力前进,探寻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密码”可知,积极主动地组织或参加不同形式的红色教育活动,了解更多的红军故事,从中汲取精神营养,使自己的人生思想得到升华;由原文“有人曾提出疑问,今天的年轻人还用‘长征’、还能‘长征’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因为长征除了是脚步的丈量,更是精神的洗礼、思想的升华”可知,生活中,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想想当年红军长征的不易,鼓励自己勇敢向前;由原文“年的人生目标会有不同,职业选择也有差异,在成长和奋斗中会收获成功和喜悦,也会面临困难和压力。只有把自己的小我融入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可知,坚定理想,不断追求,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不断奋进。(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流光似水加西亚·马尔克斯①圣诞节,男孩子们又要求买一艘划艇。他们的爸爸说:“没问题,我们回到卡塔吉娜再买。”但九岁的托托和七岁的乔尔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他们齐声说:“不,我们现在就要。”他们的母亲说:“但是,这儿只有淋浴间的水可以划船。”她和丈夫的话都没有错。他们在卡塔吉娜的家有个带海湾船坞的院子,还有一个可容纳两艘大游艇的棚舍。但是,他们在马德里这边是挤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的公寓五楼里。可是他俩曾经答应孩子们:如果他们得了全班第一,就送他们一艘有六分仪和罗盘针的划艇,孩子们做到了,所以到头来父母都无法拒绝。于是爸爸把这些都买来,没跟太太说半句——太太是比他更不愿意还“赌债”的。那是一艘漂亮的铝艇,吃水线有一道金色条纹。午餐的时候,爸爸宣布:“小艇在车库。问题是,没有办法由电梯或者楼梯把它搬上来,车库也腾不出多余的空间了。”可是下一个星期六下午,孩子们请同学来帮忙把小艇搬上楼梯,好不容易才搬到女佣房。爸爸说:“恭喜!现在呢?”男孩子们说:“我们只是要把小艇搁在房间里,现在已经放进来了。”星期三,爸爸妈妈照例看电影去了。孩子们成了家里的大王兼主子,他们关上门窗,打破客厅里一盏亮着的电灯灯泡。一股清凉如水的金光流泻出来,他们任由它流到近三尺深。然后,他们开着电灯,拿出划艇,就在屋内的“小岛”之间随意航行。这次荒诞的奇航是我参加一期家居用品诗歌研讨会,说了几句玩笑话的结果。托托问我为什么一碰开 关灯就会亮,我没有多思考。“光就像水,你一扭开龙头,它就出来了。”我说。于是他们每星期三晚上都行船,学习使用六分仪和罗盘针,等他们的父母看完电影回家,总发现他们在干干的地上睡得像天使。几个月后,他们渴望走得更远,就要求全套的潜水装,包括面具、鳍状肢、氧气筒和压缩空气枪。他们的父亲说:“你们把一艘不能用的划艇放在女佣房间已经够糟了,现在你们还要潜水装备,岂不更糟糕?”“如果我们第一学期赢得金栀子花奖呢?”乔尔说。他们的母亲惶然地说:“不,已经够了。”他们的父亲责备她太强硬。她说:“这两个孩子该尽本分的时候,连根钉子都赢不到。可是为了得到他们要的东西,他们什么奖都拿得到,连老师的职位都能抢到手。”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了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那天下午,他们没有再开口,就在卧室里发现两套未拆封的潜水用具。下一个星期三,他们的父母在电影院观赏《巴黎最后的探戈》的时候,孩子们把公寓注满了深达十二尺的金光,房间里像温驯的鲨鱼在床铺等家具底下潜游,从光流底部可以打捞出不少几年来迷失在黑暗里的东西。在年终颁奖大会上,两兄弟被赞誉为全校典范,获得杰出奖。这次他们用不着开口,父母主动问他们要什么。他们非常讲理,只要求在家开个宴会招待同班同学。他们的父母单独在一起的时候,满面春风。“这证明他们成熟了。”他说。再下一个星期三,他们的父母正在观赏《阿尔及尔战役》时,卡斯特拉纳街的行人都看见一道光瀑从一幢树影掩映的老建筑里流泄下来,溢出阳台,一股一股沿着房屋正面倾泻而下,金色洪流急奔大道,一路照亮了市区,直亮到瓜达拉巴。救火队面对这个紧急状况,撞开五楼的门,发现公寓里满是金光,一直淹到天花板。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像一条金黄色的软骨鱼,不停地扇动。家居用品诗意盎然,好像长了翅膀,在厨房的上空飞翔。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从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那些鱼是浩瀚的金色光海里唯一活生生而且快快乐乐的动物。大厅那一头,托托戴着潜水面具和仅够抵达港口的氧气,坐在船尾,随浪潮摆动,手握紧双桨,正在找灯塔;乔尔浮在船头,还在用六分仪寻找北极星;满屋子漂浮的是他们的三十七个同学,有的正在窥视天竺葵盆栽,有的正在唱改了歌词来嘲弄校长的校歌,有的正打开爸爸的酒瓶偷喝一杯白兰地酒……就这 样化为永恒。他们同时扭开太多灯,公寓泛滥成灾,医院传教士圣茱丽安纪念小学的整整两个班学生,最终淹死在卡斯特拉纳街四十七号五楼——在西班牙的马德里,一个夏天像火烧、冬风冷如冰、没有海洋也没有河流、居民永远学不会光海航行术的遥远城市。(节选自《异乡客》,宋碧云译,有删改)[注]:①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作家、记者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品《百年孤独》。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中的兄弟俩为了得到他们想要的东西,“远比父母想象中来得坚决”、“齐声说”,体现了兄弟俩执拗的性格特点。B.文中划横线句子是兄弟俩母亲的抱怨之词,可以看出她十分清楚兄弟俩并不是真正的好学进取,而是看重最后的奖励。C.小说中多次出现“星期三”,这段时间正是兄弟俩学习划船的时间,隐喻着一个摆脱一切世俗束缚与标准的自由时空。D.小说以梦想成就卓越为主题,暗示父母应给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间来追逐梦想,但在自由的同时,还需要有节制的理性。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在开头用“男孩子们”、“他们的爸爸们”等称谓,体现了小说的叙事角度,即从一个旁观者的视角叙事。B.小说通篇以时间为线索展开故事,写孩子们的父母每星期三都去看电影,为故事的结局埋下伏笔,推动情节发展。C.小说多处以细节传神,通过对兄弟俩的肖像、语言、动作和心理等方面的描写,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的内在特征。D.小说采用“重复轮回”的时间设置,形成一个循环的叙事结构,增加了故事的神秘感,使故事情节富有戏剧色彩。9.加西亚·马尔克斯是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家,他曾宣称:“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请结合这句话,从“魔幻”与“现实”的关系的角度,简要分析本文的写作特点。【答案】7.B8.C9.①魔幻的故事情节有现实依据。如“光海航行”的现实原型就是“大海航行”;②魔幻的细节生动逼真,与现实之间没有违和感。如写“光海”里的潜游,漂浮着各种物件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身临其境;③魔幻的事物和现象象征、暗示着现实生活。如在“光海”里航行,象征现实中人类对梦想的追逐,以及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解析】【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B.“可以看出她十分清楚兄弟俩并不是真正的好学进取”错误,由下文“最后,父母既没有答应,也没有拒绝。可是到了七月,托托和乔尔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可知,在父母没有答应的情况下,他们照样各获得一个金栀子花奖,且获得校长公开表扬,说明他们还是积极向上、好学进取的。故选B。【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的艺术特色的能力。C.“心理等方面的描写”错误,根据文章内容可知,对于兄弟俩的描写没有用“心理描写”。故选C。【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艺术创作手法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结合题干引用马尔克斯说的“在我的小说里,没有一个字不是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的”这句话,可知小说虽然是魔幻小说,但依然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细节描写追求生动逼真,与现实没有距离感,文本中“光海航行”的现实原型就是“大海航行”;文中写了孩子们在“光海”里潜游,漂浮着各种物件,如原文“豹皮沙发和安乐椅在吧台流出的酒瓶和大钢琴间高高低低漂浮着,钢琴上的马尼拉罩巾时起时落……家用品诗意盎然……孩子们跳舞用的军乐队乐器,在从母亲水族箱里游出来的彩色鱼儿间漂来漂去”等情境真实生动,让读者如临其境,宛若真实;魔幻的事物和现象需要具有象征性的意义,能够暗示现实生活,理解文意后,不难发现在光里航行实则象征着现实生活中孩子们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探索。二、古代诗文阅读(46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汉乾佑中,登进士第,时年十八。周显德初,解褐授济阴主簿,考功员外郎张义荐为淄州团练判官。宋初赴调,引对便殿。仲宣气貌雄伟,太祖悦之,擢授太子中允,受诏知北海军。仲宣度其山川形势、地理广袤可以为州郡,因画图上之,遂升为潍州。初,议建牧马监,令仲宣行视诸州,颇得善地。从征并门,掌给纳,四十余州资粮悉能集事。帝益知其强干。开宝四年,知荆南转运事。及征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兵数十万,供馈无阙。南唐平,以漕挽功拜刑部郎中。中谢日,召 升殿奖谕,赐绯。九年,诏知永兴军府事。太宗嗣位,迁兵部郎中,驿召赴阙,赐金紫。授西川转运使,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仲宣亲至大度河,谕以逆顺,示以威福,夷人率服。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改广南转运使,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不待报,即以兵分屯诸州,开库赏赐,草檄书以谕交州。交州即送款内附,遣使修贡。仲宣复上章待罪,帝嘉之。八年,仲宣为左谏议大夫。未几,召还,以本官权度支。仲宣性宽恕,倜傥不检,有心计。初,为济阴主簿时,令与簿分掌县印,令畜嬖妾,与其室争宠,令弗能禁。嬖欲陷其主,窃取其印藏之,封识如故,以授仲宣。翌日署事,发匣,则无其印,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令闻之,仓皇失措,仲宣处之晏然,人服其量。尝从征江南,都部署曹彬令取陶器数万,给士卒为灯具。仲宣已预料置,奉之如其数。其才干类此。淳化元年,卒,年六十一。(节选自《宋史·许仲宣传》)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B.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C.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D.会言事者/云江表用兵时/仲宣干没官钱/召还/令御史台尽索财计簿钩校/凡数年/而毕无有欺隐。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可以为州郡”与“可以一战”(《曹刿论战》)两句中的“可以”含义相同。B.“驿召赴阙”与“略无阙处”(《三峡》)两句中的“阙”含义不同。C.“属西南夷寇钞边境”与“名属教坊第一部”(《琵琶行》)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D.“给士卒为灯具”与“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两句中的“为”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许仲宣才貌兼备,历仕数朝。后汉时年仅十八岁的他就进士及第;后周时历任数职;宋朝初年赴朝廷听候调遣,受到太祖赏识,被提拔任用。B.许仲宣精明强干,政绩斐然。征伐并门时,他负责钱财和粮食供应,能保障军需;曹彬需要数万陶器给士兵做灯具,他能预先料到,按数交付。C.许仲宣审时度势,决策果断。征讨交州时,未得到朝廷答复就分驻军队,打开国库赏赐士卒,并起草文书晓谕交州。D.许仲宣处变不惊,颇有器量。在他掌管县印时,发现县印丢失,他从容处置,逮捕了县府所有小吏,最终找到了县印,受到了众人的钦佩。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征交州,其地炎瘴,士卒死者十二三,大将孙全兴等失律,仲宣因奏罢其兵。(2)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下狱鞫问,果得之于令舍灶突中。【答案】10.C11.A12.D13.(1)正值征伐交州,那里炎热有瘴气,死去的士兵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2)许仲宣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句意: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言事者云”为主谓结构,后面应停顿;“江表用兵时”是下句的状语,应在“云”后停顿。排除BD。“数年而毕”是偏正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A.“含义相同”错误。“可以”:能够。句意:能够立为州郡。/“可以”:可以凭借。句意:可以凭借这些条件打一仗。可见,两句中的“可以”含义不同。B.正确。“阙”:朝廷。句意:乘坐驿马召赴朝廷。/“阙”:通“缺”,缺口。句意:几乎没有中断的地方。可见,两句中的“阙”含义不同。C.正确。“属”:恰逢。句意:恰逢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入侵掠夺边境。/“属”:登记。句意:名字登记在教坊的第一部里。可见,两句中的“属”含义不同。D.正确。“为”:做。句意:给士兵做灯具。/“为”:以为,认为。句意:我私下以为大王不应该采取这种做法。可见,两句中的“为”含义不同。分析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逮捕了县府所有小吏”错误。原文是“因逮捕县吏数辈及令、簿家人”,意为“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是逮捕了几个小吏,并不是全部的小吏。故选D。 【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正值,正赶上;“十二三”,十分之二三;“失律”,行军无纪律;“仲宣因奏(朝廷)罢其兵”,省略句。(2)“(许仲宣)因逮捕县吏数辈”,省略句;“数辈”,几个;“县吏数辈”,定语后置句,“数辈县吏”;“鞫问”,审问;“得之于令舍灶突中”,状语后置句,“于令舍灶突中得之”。参考译文:许仲宣,字希粲,青州人。后汉乾佑年间,进士及第,当时十八岁。后周显德初年,初入仕授官为济阴主簿,考官员外郎张义推荐他担任淄州团练判官。宋朝初年,许仲宣赶赴朝廷听候调遣,皇帝在便殿召见他询问对答。许仲宣气概容貌雄伟,太祖喜欢他,提拔他为太子中允,领受诏命为北海知军。许仲宣估量这个地方的山川地势、土地广袤可以立为州郡,于是画图上呈皇帝,就升任潍州知州。起初,议论设立牧马监,下令许仲宣出行视察各州,获得很多好地。跟随征伐并门,掌管出纳,四十多州的钱财和粮食全部能够调集。皇帝更加知道他能干。开宝四年,主管荆南转运事。等到征伐江南,又兼南面随军转运事,军队几十万,供应不缺。南唐平定,靠运输粮饷的功劳升任刑部郎中。受职入朝谢恩时,召他升殿奖励表彰,赐给绯色的官服。九年,下诏主管永兴军府事。太宗继位,许仲宣升为兵部郎中,乘坐驿马召赴朝廷,赐金紫。授官西川转运使,恰逢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入侵掠夺边境,许仲宣亲自到大度河,把叛逆和归顺的利害告诉他们,这些少数民族全部归服。适逢言事官说,江南用兵时,许仲宣吞没国家钱财,因此召回朝廷,下令御史台搜集全部财务会计簿查对,总共几年才完毕,许仲宣没有欺骗和隐瞒。改任广南转运使,正值征伐交州,其地炎热有瘴气,士卒死的达到十分之二三,大将孙全兴等人行军无纪律,许仲宣因此上奏朝廷,请求罢兵。(许仲宣)不等朝廷的答复,就把军队分别驻扎到各州,(并且)打开钱库赏赐士卒,草拟文书来告谕交州。交州就表示投降归附,派遣使臣献纳贡品。许仲宣又上疏待降罪,皇帝嘉奖了他。太平兴国八年,许仲宣任左谏议大夫。不久,召回,以本官暂时代理度支一职。许仲宣性情宽厚仁恕,倜傥而不约束自己的言行,有心计。当初,任济阴主簿时,县令与主簿轮流掌管县印。县令养宠妾,与妻室争宠,县令不能禁止。宠妾想陷害她的主人,私下盗取他的县印藏起来,封存的标记和原来一样,把它(印匣)交给许仲宣。第二天办理公事,打开印匣,则没有县印,于是逮捕县府的几个小吏以及县令、主簿的家人,投入监狱审问,果然在县令住房的烟囱中找到。县令听到这件事,仓皇失措,许仲宣处之安然,人们佩服他的器量。他曾经跟随征伐江南,都部署曹彬下令取来陶器几万件,给士兵做灯具。许仲宣预先料到准备好,按数交给他。他的才干就像这样。淳化元年,去世,享年六十一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小溪李纲①脉脉寒溪彻底明,临流聊复濯吾缨②。风微静爱琉璃色,竹密遥闻环佩声。漾月下摇金潋滟,涵虚不动镜澄泓。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①李纲:两宋之际抗金名臣,宋高宗即位初,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②濯吾缨:取自屈原《楚辞·渔父》中的“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脉脉”句描写小溪清澈见底,又以“寒”形容小溪,给人冷寂之感。B.“临流”句用典,既侧面写出小溪的清澈,又暗示自己对节操的坚守C.颔联运用视听结合的描写手法,生动形象表现了小溪的“色”与“声”。D.颈联中“涵虚不动”一句以镜作比,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15.柳宗元被贬柳州所写《小石潭记》中说“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本诗结尾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试做赏析。【答案】14.D15.两者都是借凄清的景色抒发被贬后凄楚之情。(1)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外出游玩,描写了“小石潭”周围凄清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诗人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2)本诗作者李纲力图革新内政,但多次遭罢免,作者最后说“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表达了自己身为逐客,不宜久留冷清之地的感伤凄楚之情。【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D.“以溪面的平静映衬诗人内心的宁静”错,诗人以溪面的平静反衬诗人被罢免后内心不宁之情。故选D。【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意思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这句话出自唐朝诗人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是作者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官后,外出游玩时所作。作者用“其境过清”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2)本诗作者李纲,一度被起用为相,力图革新内政,但为投降派排斥,多次遭罢免。诗作最后说“自怜逐客难淹泊,不为溪山景太清”,表达了诗人被贬官后,借溪边冷清的山景,抒发自己不宜久留此地的 感伤凄楚之情。综上分析,本诗结尾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借凄清的景色抒发被贬后凄楚之情。16.名篇名句默写。(1)在《<论语>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将进酒》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诗运用夸张手法极写人生短暂,真是妙笔生花。(3)《老子》第二十四章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4)《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春江花月夜》中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月光无处不在,门帘怎么卷都卷不去、捣衣砧怎么拂都拂不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燕歌行并序》运用对比手法把矛头直指将帅纵情享乐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李凭箜篌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乐声传到天上,正在补天的女娲听得入了迷,竟然忘记了自己的职守,结果石破天惊,秋雨倾泻,表现音乐的震撼。(8)《锦瑟》中诗人化用庄周、望帝的典故来营造朦胧迷离、悲凄哀怨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书愤》中回忆作者曾经经历过的激烈的战场画面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④.朝如青丝暮成雪⑤.自伐者无功⑥.自矜者不长⑦.朝菌不知晦朔⑧.蟪蛄不知春秋⑨.玉户帘中卷不去⑩.捣衣砧上拂还来⑪.战士军前半死生⑫.美人帐下犹歌舞⑬.女娲炼石补天处⑭.石破天惊逗秋雨⑮.庄生晓梦迷蝴蝶⑯.望帝春心托杜鹃⑰.楼船夜雪瓜洲渡⑱.铁马秋风大散关【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有:焉、矜、菌、晦朔、蟪蛄、捣、砧、拂、帐、娲、炼、鹃、洲、渡。三、语言文字应用(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2021年8月,美军在喀布尔无人机袭击行动中误杀了10名阿富汗平民,美国空军“监察长”却称此 行为未违反包括战争法在内的任何法律,没有人要对此负责。美国一直宣称最为重视民主和人权,如果诚如其所言,就不该______阿富汗人的生命和人权。而现在这10名阿富汗平民白白丧生,美国却_______,这与其标榜的尊重民主、保护人权的理念_________,又一次暴露了美方在人权问题上的傲慢虚伪和双重标准。美方的调查结果是对3200多万饱受战火蹂躏的阿富汗民众最冷酷无情的“判决”。事实上,在过去20年间,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等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80万人死亡,其中平民约33.5万。国际社会迄今未看到美国对此进行调查,更无人为此承担责任,这是国际人权史上无法抹去的污点。美方应彻底纠正打着民主、人权旗号_____干涉他国内政的做法,()。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A.漠视百般推脱南辕北辙任意B.漠视强词夺理背道而驰肆意C.忽视百般推脱背道而驰任意D.忽视强词夺理南辕北辙肆意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B.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C.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D.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切实尊重和保护人权,防止侵犯人权的事件再次发生19.请简要分析材料是如何使用归谬法(反证法)来驳斥美国宣称重视人权的。【答案】17.B18.C19.①先提出美国重视人权的假定,②然后推出美国应该重视阿富汗人的生命和人权的结果,③最后以美国杀害阿富汗平民的事实否定了美国重视人权的假定。【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能力。第一空,漠视:冷淡地对待;不在意。忽视:不注意;不重视。根据语境,美国误杀平民且不肯为此负责,是对于“生命和人权”的冷漠对待,故选“漠视”。第二空,百般推脱:想尽或用尽一切方法推卸。强词夺理:本来没有道理,硬说成有道理。根据前文,美国“称此行为未违反包括战争法在内的任何法律,没有人要对此负责”,这不是“推卸”责任,而是没有道理硬说自己没有任何责任,故选“强词夺理”。第三空,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背道而驰:朝着相反的方向走,比喻方向、目标完全相反。根据语境,“其标榜的尊重民主、保护人权的理念”与误杀平民而不负责的行为是完全相反的,但“南辕北 辙”指举动和意图相反的景象,但美国发动战争,其意图本身就不是其理念所说的“尊重民主、保护人权”,故用在此处不妥,应选“背道而驰”。第四空,任意:没有拘束,不加限制,爱怎么样就怎么样;没有任何条件的。肆意:不顾一切由着自己的性子,多含贬义。语境对美方干涉他国内政的态度显然是贬义,故选“肆意”。故选B。【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从句子内部看,“特别是……”是递进关系复句的第二个分句,不应该放在句首,排除AD。“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权”应该是“尊重和保护人权”的进一步阐释,其语序应在“尊重和保护人权”后,排除B。故选C。【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逻辑推理的能力。归谬法是指先提出跟定理中结论相反的假定,然后从这个假定中得出跟已知条件相矛盾的结果来,这样就否定了原来的假定而肯定了定理。文段中先提出“美国一直宣称最为重视民主和人权”的假设,由此推出“如果诚如其所言,就不该漠视阿富汗人的生命和人权”,即美国应该重视阿富汗人的生命和人权的结果。然而事实却是“美军在喀布尔无人机袭击行动中误杀了10名阿富汗平民”“却称此行为未违反包括战争法在内的任何法律,没有人要对此负责”,假设的结果与已知事实相矛盾。最后再指出“美国发动的阿富汗战争等军事行动已造成超过80万人死亡,其中平民约33.5万……无人为此承担责任”的更多事实,从而否定了美国重视人权的假定。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微信通过日益强大、丰富的功能,深入和渗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新的行为模式,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当下,手机成为生活用品后,微信随之步入人们的日常生活。目力所及,各年龄层次的“低头族”,或忙于刷屏、发消息,或视频、音频热聊。“指尖上的网民”以实际行动昭示出微信的“杀伤力”和“穿透力”。A.渗入和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的行为模式,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B.深入和渗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的行为习惯,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C.渗入和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新的行为模式,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 D.渗入和深入社会各个层面,充实、改变着社会生活,重塑了人类的行为习惯,造就了突出微信特点的“微文化”。【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虑学生病句辨析与修改能力。划线句子存在以下语病:一是语序不当,“深入和渗入”语序不当,应该改为“渗入和深入”;二是语义重复,“重塑”和“新的”语意重复,删去“新的”。综合以上分析,只有A项修改最为正确。故选A。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字。科技部对外公布,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选择这11个城市建设试验区,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方向,在“新基建”赛道上,它们已抢先开跑。按照科技部规划,到2023年,全国将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答案】①支持重庆等地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②全国已有11地获批建设;③到2023年将在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段压缩的能力。这段新闻共有三个句子。第一句,主要信息是“支持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压缩时注意将“重庆、成都、西安、济南”压缩成“重庆等地”,其余不变。第二句,“选择这11个城市建设试验区,各有各的道理,各有各的方向,在‘新基建’赛道上,它们已抢先开跑”,主要信息是选择支持这11个城市建设试验区的理由,这句想要传达的信息是“全国已有11地获批建设”;第三句,“到2023年,全国将布局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一批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的人工智能创新高地”,主要信息是“到2023年”“建设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整合成“到2023年将在20个左右试验区打造人工智能创新高地”。注意字数限制。四、写作(50分)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疫情期间,线上教学成为一种常态,但是教学效果引发质疑,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的自律问 题。最近,一款神奇的作业灯登场了。它有两个摄像头,一个紧盯着孩子的作业本,另一个可以盯着孩子的面部表情。这样在做作业的时候,如果孩子敢把“鸟”写成“乌”,家长哪怕在千里之外,仍能大喝一声。孩子若想愣神儿,没门儿;想揉揉眼睛玩玩笔,一句“集中注意力”保准会扔过来。可以理解,这款产品能给一些因为工作和生活远离孩子的家长提供慧眼,实现远程陪伴。不过,它也给家长增添了利器,不仅盯着人,也能盯着所有的小动作,包括指尖、眼神。对此,某班将以“神奇的作业灯是否该关掉”为辩题,举办一次班级辩论会,请你以“正方:作业神灯应当关闭”或“反方:作业神灯不应当关闭”的“一辩”身份拟写一篇破立结合(立,就是正面提出和论证自己的观点;破,就是反驳和批判对方错误观点)的辩论稿。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范文:作业神灯,岂能使精神明亮?——“神奇的作业灯是否该关掉”主题辩论赛正方一辩发言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同学们:疫情期间,神奇作业灯风行一时。很多家长认为,这种高科技“云监工”,能够督促孩子自律。对此,我不以为然。我方认为,作业神灯,无法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以作业灯来促进自律,无异于缘木求鱼。我方观点:作业神灯,不能照亮孩子的精神世界,作业神灯可休矣。对方辩友认为作业神灯有助于孩子自律。其实不然,作业神灯,无法培养孩子的自律意识。自律,是许衡的“梨虽无主,我心有主”,是屈原的“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自律,是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作业神灯下的孩子,尽管正襟危坐,行不逾矩,但并非真正的自律,仍然是他律。家长用作业神灯监控孩子,何异于警察与小偷、猫和老鼠的博弈?这种摄像头下的“不逾矩”,是无法内化为自觉、恒久的慎独的。一旦孩子离开了父母的督促,将无所适从。对方辩友认为,作业神灯避免了孩子“荒于嬉”。其实不然,作业神灯只是让孩子“看起来很努力”,而不利于其主动、深度的学习。学习是复杂的心智和情感活动。学生沉浸于深度学习中,往往会有“小动作”:情到深处,妙不可言时,手舞之,足蹈之,掩卷沉思,废卷而叹,来回踱步,寂然凝虑,俏焉动容……而在作业神灯下,这些“小动作”动辄被呵止,“别分神”“集中精力”等呵斥在耳畔响起,如当头棒喝,如芒刺在背,孩子在恐惧和紧张中学习,何来的深度学习和自主性、创造性?“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与其靠作业神灯逼迫孩子学习,不如从内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作业神灯,不利于培养孩子独立健全的人格。在作业神灯下,“伟大的孩提王国早已沦陷”。孩子在家长眼中,不再是天真活泼的孩子,哪还会有童心童趣?他们已经被异化、物化为学习的“机器人”。预 言家说:“可怕的不是机器像人一样思考,而是人像机器一样思考。”一语成谶。这些近乎“神灯控”的家长们,不懂得教育是唤醒和激励,是引导自我成长,也不考虑他们的隐私、情感和自尊。他们将可怕的物化思维,施加于留守的孩子身上。孩子们终日在父母的遥控、指令和呵斥下学习,俨然奴隶一样,何以有“独立之人格,自由之精神”?作家侯志明在《灯如红豆》中也感念一盏“神灯”,那是母亲夜晚伴读的油灯。从未读书的母亲也明白,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而不是监督。在昏黄的灯光下,母亲的白发,羸弱的身影,吱呀的纺车声……使自己“看见人间疾苦,才懂得闻鸡起舞”。这盏倾注了母亲情感的如豆的油灯,又岂是“天眼”一样的神奇作业灯能比的?舒婷的诗句“你在我航程上,我在你的视线里”多么温暖缱绻,但是作业神灯下的孩子们,时时刻刻在家长的视线里。父母鹰一样锐利的目光,刺得孩子遍体鳞伤,却无法给予他们温暖的人生慈航,无法培养出“精神明亮的人”。基于以上论证分析,我方呼吁:救救孩子!作业神灯可以休矣。谢谢大家!【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材料作文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首先明确任务,是写一篇“辩论稿”。其次确定立场,“正方”或“反方”。正方的观点是赞成把神奇的作业灯关掉,写作时说明赞成的理由。比如自律需要培养,但硬性监考不利于自律的自觉养成。毕竟外界的监管属于客观强迫性的限制,远不如从心开始,明白居家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培养热爱课堂的兴趣、提升自主性、积极性,认真踏实、遵规守矩。持该观点的人可以客观地看待电子产品,它只是一种工具,跟任何一种工具一样,它本身并不存在好与坏的分别,关键在于使用工具的人;因此,当家长的要正确使用电子产品,如利用电子产品监督学习,让生活更便捷,让孩子能更快速高效地投入课堂学习中,神奇的作业灯会有一定的作用,但不适合长期使用,要相信孩子能自觉遵守课堂纪律,这样即便关闭神奇的作业灯孩子也懂得该学习的时候努力学习,当该休息的时候适当娱乐。反方观点为不能关闭神奇的作业灯。从这个角度写作的话理由可以站在如今的孩子大多缺乏自律自觉性。他们难以抵制电脑电视、手机等高科技产品丰富多彩信息的诱惑,如只知道娱乐、购物,常常沉迷其间不可自拔,无所事事地玩游戏、刷视频、看各种以吸引人眼球为目的的信息,没有监考,可能会毁了前程。注意根据题目要求不允许辩证分析,即两可之间的立场是不符合要求的。【立意】作业神灯,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作业神灯,不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精神;作业神灯,无法促使孩子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作业神灯,折射简单粗暴的教育思维;作业神灯,神不过父母的陪伴; 作业神灯,不失为远程监控孩子学习的神器;作业神灯,可矫正不良学习习惯;对于无奈的父母,什么神器比得过作业神灯?【素材】1.大清第一名臣曾国藩,出身农家,朝中无任何依傍,却三十七岁官至二品,九年升十级,创立了湘军,剿灭了太平天国,因“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而广受赞誉。曾国藩资质平平,却靠着意志力的推动,通过自我管理和自律有恒,达到了内圣外贤的高度。他给自己定的规矩和标准分别是:早起;静坐;读史;读书不二;谨言;养气保身;记茶余偶谈;写文章作诗;练字;夜不出门等。通过日复一日地践行标准和规矩,曾国藩的自我管理能力迅速提高,这也让他保持了终身学习的习惯。同时,为了不断地督促自己,他还把每天的日记抄下给亲人朋友传阅,以此借助外力来监督自己。正因如此,他顺利通过了一次次的官场进阶,一步步地改善自己的性格和磨砺了心性,最终实现了成为“圣人”的目标。2.柳传志以"自律"在业界享有盛名。他就是以"管理自己"的方式"感召他人"。时间观念反映着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柳传志本人在守时方面的表现让人惊叹。在20多年无数次的大小会议中,他迟到的次数大概不超过五次。柳传志到中国人民大学去演讲,为了不迟到,他特意早到半个小时,在会场外坐在车里等待,开会前10分钟从车里出来,到会场时一分不差。3.据调查,富人都喜欢读书胜过娱乐多一点,他们更明白自己的目标,他们更多的拥有一个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在某一个点或者某一件事上,他们都属于那种更自律的人。而慎独是自律的最高境界,它能让一个人在独立工作、无人监督的时候仍然能够不被外物所左右,丝毫不放松自我监督的力度,谨慎自觉地按照一贯准则去规范自己的言行,一如既往地保持对自身的标准和要求。4.好的习惯能给我们带来好的生活,一个自律的人更容易获得机会和财富。同样的一件事情,有的人是做了,有的人是做到,还有的人是做到极致。而自律的人更多的是把那件事情做到极致。对于有梦想、有目标的人来讲,自律会成为武器,辅助梦想更快实现,助力目标尽快达成。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1-20 12:05:01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5.0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