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湖南省永州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3

2/13

剩余11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永州一中2023年下期高二年级第二次月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商朝统治者宣扬自己是天神“帝”在人间的代表,要求臣民绝对服从。西周统治者用“天”代替“帝”来表示主宰命运的神灵,并提出“天命靡常”“以德配天”等主张。这一变化表明,该时期()A.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B.统治思想具备了民本色彩C.传统天命观逐步走向衰落D.皇帝制度的雏形已经出现【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商周时期(中国)。西周统治者在吸取商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中,看到社会民众的强大力量,认识到“天命靡常”的道理,提出“以德配天”“敬德保民”的思想,B项正确;早期国家,政治领域弥漫着神权意识,但无法解释材料中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中反映的是天命观的变化与传统天命观走向衰落的观点不符,排除C项;皇帝制度是秦始皇首创,排除D项。故选B项。2.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立券之后,有旧病者,三日内听悔”,法律还要求对那些试图伪称所买奴婢或牲畜有旧病以相欺诈者,以及市司“不时过券”者给予惩罚。上述材料表明()A.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B.国家严格限制私人交易的规模C.政府对市场贸易严格管理D.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唐律要求任何人出卖男女奴婢、牛、马、骆驼、骡、驴,都必须于出卖三日内向市司领取“市券”,说明唐朝时期,对市场贸易进行严格的管理,C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法律对市场贸易的规定,而非重农抑商政策,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限制交易规模,排除B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得出唐朝以法律手段调整人身关系,排除D项。故选C项。3.在传统中国社会,事实上存在着两种秩序或力量。一种是官治秩序或国家力量,另一种是乡土秩序或民间力量。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后者以家族为中心,聚族而居,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下列图示符合这一叙述的是() A.B.C.D.【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前者以皇权为中心,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体现了等级分明,三司为中央官职,转运司除经度财赋又兼有督察地方官吏,结合所学义学义田是以家族为中心,形成村落自治共同体,C项正确;三公和中朝体现不出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排除A项;中书省和尚书省同属三省,体现不出自上而下形成等级分明的梯形结构,排除B项;由中书省、行省可判断这一时期是元朝,元朝没有郡的存在,排除D项。故选C项。4.德国著名学者福科想指出,在中世纪的欧洲,“法律是首要的,国家是次要的。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1628年,英国议会议员克里斯托非·谢尔芝德说道:“我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这反映出欧洲国家()A.具有限制王权的法律传统B.基本继承了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C.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D.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近代欧洲。根据材料“国王的作用是在实践中实现法律,因此国王受制于法律”“从未承认除了普通法以外的任何国王的特权”及所学可知,这反映出欧洲国家王权受到法律限制的传统,A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欧洲国家继承古代希腊民主政治的相关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近代英国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并不是所有欧洲国家,排除C项;“政治和法律制度根植于历史传统”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下图所示是江苏连云港尹湾汉墓木牍《集簿》。墓主师饶曾任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该文物() A.可作为墓主官职升降的主要依据B.是研究汉朝中央官制的重要资料C.体现了朝廷将选官权力收归中央D.反映了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情况【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汉代(中国)。据本题材料“《集簿》记录了东海郡的行政建制、吏员设置、户口、垦田、钱谷出入等方面的年度统计数字”并结合知识可知,秦汉官员的考核办法主要是上计制,即每年岁末,地方将一年来的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等情况汇集到郡国,再由郡国汇总,制成计簿,上报中央,《集簿》成为考核官员的重要依据,A项正确;据材料“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可知东海郡功曹史是地方官,不能用于研究汉朝的中央官制,排除B项;材料并未对选官权的归属问题展开论述,排除C项;据材料“东海郡功曹史(掌握地方人事)”,可知东海郡功曹史只是掌管地方人事的官员,不属于监察官,故材料不能反映秦汉时期监察体制的情况,排除D项。故选A项。6.12世纪,英王亨利二世进行司法改革,规定凡经教会法庭判决有罪的教士,必须移至普通法院进行审理和惩罚;教会法庭已经判决的案件,非经国王许可,一律不得上诉于罗马教皇;将全国划为六个巡回区,由国王派出的巡回法院审理案件等。这些措施()A.加速了封建庄园法庭的崩溃B.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C.初步奠定了大陆法系的基础D.沉重打击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2世纪(英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中世纪后期,英王亨利二世通过司法改革,加强了世俗王权对司法领域的渗透,为王权的扩张留下更多空间,B项正确;亨利二世针对英国教会法庭的改革,并不能加速封建庄园法庭的崩溃,排除A 项;据所学,奠定大陆法系基础的是罗马法,不是英国的司法改革,排除C项;材料分析的是英国司法改革,并非沉重打击罗马教廷权威的宗教改革,排除D项。故选B项。7.陕甘宁边区在第二次普选时,中国共产党把自已代表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创造条件让其它党派、阶层等当选,使他们得到参政议政的充分权利。这个举措()A.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B.巩固了代表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C.扩大了国民大革命的社会基础D.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是影响题。时空是抗战时期(中国)。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把自已的代表严格控制在三分之一,创造条件让其它党派、阶层等当选,使他们得到参政议政的充分权利”,可知,抗战时期,中共在敌后根据地,实行“三三制”改革,调动其他阶层积极参加,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突出的是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并不是巩固了代表工农兵的苏维埃政权,排除B项;此时是抗战时期,并不是国民革命时期,排除C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1937年就已经建立,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8.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讨论通过了经毛泽东修改后的《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并正式对外发布。修改后的口号共23条,其中第5条改动明显。这一改动()初稿第5条正式稿第5条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A.折射出中共的工作重心发生转变B.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C.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了理论基础D.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作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8年中国。根据材料内容可知,第五条改动的内容由工人阶级变化为各民主动党派、人民团体和社会贤达,增加了参会人员的范围,由此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襟,B项正确;参会人员的变化并不能折射中共工作重心的转变,排除A项;材料所述改动的内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博大胸 襟,不是建立人民共和国的理论基础,排除C项;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一种全新的政党制度的诞生,排除D项。故选B项。9.如表所示为1864~1879年清政府进出口平均税率的变动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年份1864186918741879进口税率(%)5.225.175.935.89出口税率(%)9.249.1010.0210.22A.中国逐步收回关税自主权B.民族工业发展具有广阔空间C.中国是世界市场的一部分D.列强加紧掠夺中国的原材料【答案】C【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数据变动可知,晚清时期清政府的进口税率远低于出口税率,说明这一时期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市场的一部分,C项正确;晚清时期并未收回关税自主权,排除A项;当时民族工业的发展受到打击,排除B项;材料无法看出列强对中国原材料的掠夺,排除D项。故选C项。10.1864年,总理衙门组织出版了《万国公法》(《国际法原理》中译本),较全面地介绍了近代国际法。郑观应阅读此书后写道:“其所谓公者,非一国所得而私:法者,各国胥受其范”,列强争雄之际,“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由此可知当时()A.中国通过《万国公法》维护了国家主权B.有识之士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以求自强C.国际法已经成为解决国际问题的基本准则D.郑观应对于当时国际局势的认知不够合理【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64年(中国)。据本题材料“公法一出,各国皆不敢肆行,实于世道民生,大有裨益”,“ 认为中国应加入国际法体系”可知,郑观应认为国际法为国际关系确立了规则,主张借助国际法来维护国家主权。但在当时的世界局势下,资本主义列强凭借强大经济、军事实力开展殖民扩张,弱国寄希望用国际法来确保国家主权利益不受侵害,是不切实际的,由此可知郑观应对于当时国际局势的认知不够合理,D项正确;材料主要讲郑观应的主张,未提及该主张付诸实行的效果,且近代中国遭受殖民主义侵略,国家主权遭到严重侵害,排除A项;林则徐、魏源、徐继畬是近代中国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初步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排除B项;当时国际法尚不够完善,特别是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排除C项。故选D项。11.关于水稻种植,我国古代文献中留下了大量记载。据此可以得出()“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四民月令》崔寔(东汉)“下泉宜稻,得其宜,则利百倍”《博物志》张华(西晋)“曝(稻)根令坚”;“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齐民要术》贾思勰(北朝)A.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B.南北方种植结构存在差异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较高D.稻作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稻,美田欲稀,薄田欲稠”、“曝(稻)根令坚”;“稻无所缘,唯岁易为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东汉到魏晋时期,人们对稻田播种的稀稠程度、因地制宜的耕作状况等信息有了更丰富的了解,这反映出稻作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D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土地利用程度,无法得知土地利用效率需要提高,排除A项;材料没有比较南北方的农作物种植情况,无法得知南北方种植结构存在差异,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农产品商品化情况,排除C项。故选D项。12.如表是21世纪以来北欧国家关于福利制度方面的若干政策。这表明,北欧国家()项目内容财政对家庭、个人和企业实行减税 劳动力市场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就业,包括按职位空缺匹配岗位、进行职业培训养老实行灵活、弹性的退休政策,延长工作年限医疗加强医疗机构绩效管理、鼓励私人医疗机构、拓宽市场竞争渠道A.基层治理能力大幅提升B.福利水平与规模居世界领先C.强化政府对经济的干预D.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1世纪以来(北欧)。结合所学可知北欧是典型的福利国家,根据材料“创造就业机会鼓励就业”、“延长工作年限”等信息可知北欧国家也在激励公民工作积极性,社会成员接受保障的同时也考虑其对社会的贡献,可见政府在公平和效率之间寻求平衡,D项正确;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材料没有将北欧和其他国家进行比较,无法得出领先地位,排除B项;根据材料“对家庭、个人和企业实行减税”、“鼓励私人医疗机构、拓宽市场竞争渠道”可知,政府并未强化干预,排除C项。故选D项。13.19世纪初,“从小就在某个行业做学徒学习技术”并“期盼成人后凭借技能享受丰裕生活”美国男工发现“希望化为泡影",因为没有技术的“妇女仅仅工作几个月,就因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这一现象反映了()A.国际工人运动蓬勃发展B.妇女地位的迅速提高C.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D.工厂制度的逐渐形成【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伴随着工业革命的进行,工厂制度下人成为机器的附庸,工人并不需要专门的“技术”,使得妇女因为“工资低廉而受到雇主青睐和支持”,D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妇女大量进入工厂,没有涉及国际工人运动,排除A项;妇女的地位提高是一个过程,19世纪初妇女的地位并没有迅速提高,排除B项;科技与生产的紧密结合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4.我国古代对外来农作物的命名不断发生变化,秦汉至唐宋的外来农作物名称是胡萝卜、胡荽(香菜)、胡椒,唐宋至明清的名称是番薯、番茄、番豆(花生),清朝以后是洋芋、洋葱、洋白菜。这种命名演变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经济不断解体B.天下观念不断进步C.贸易体系逐步转换D.朝贡关系强弱变化【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秦汉、唐宋、明清、清朝以后(中国)。根据题干秦汉到唐宋外来农作物一般被命名为胡,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名称为番,清朝以后为洋,这与中国与西域、中亚地区相对平等的贸易到传统宗藩体制下的朝贡贸易到伴随着西方对中国的侵略新的物种传入中国有关,体现的是贸易体系的逐步转换,C项正确;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时间是鸦片战争以后,与题干中秦汉至唐宋、唐宋至明清时期的命名时间不符,排除A项;中国自秦汉至明清天下观念一直都是中国是天下之中,排除B项;秦汉时期与中亚地区的交流及清朝以后的对外交流都不是朝贡贸易,排除D项。故选C项。15.归纳法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请根据下表信息,拟定一个合适的主题()时间事件1771年阿克莱特开办了第一家水力纺纱厂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汽船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1892年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厂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工业革命推动近代化进程C.资本主义制度逐渐扩展D.工业革命推动政治民主化【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水力纺纱厂、汽船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产物,《德意志帝国宪法》意味着政治的民主化,湖北织布厂是采用西方机器进行生产的近代化企业,因而材料说明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经济的机器化和政治的民主化,均属于近代化的范畴,B项正确;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厂不体现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排除A项;张之洞创办湖北织布厂只是经济的近代化,政治仍然是封建专制制度,排除C项;工业革命推动政治民主化属于片面选项,排除D项。故选B项。16.近日,包括英国、葡萄牙、美国等多个国家报告发现不寻常的猴痘病例。世卫组织称:猴痘疫情在非 流行国家可控。人工智能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的一个分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这说明A.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B.科技推动医疗机构职能转变C.尖端科技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D.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答案】D【解析】【详解】当前,人工智能技术在各种疫情分析、图像识别、体温监测、病毒检测、辅助诊疗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作用,说明人工智能提高了公共服务水平,D项正确;信息技术改变了社会发展趋势的说法过于夸张,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科技对医疗机构职能转变的促进作用,排除B项;尖端科技的发展成为衡量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古代君臣朝参制度,亦称“朝会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议事制度之一。《周礼·秋官·朝士》记录了天子的“三朝”之制,即进行朝参的地点有三个,但对“三朝”的具体位置、朝参的内容和时间以及朝参的官员范围等均无详细说明。汉初,汉高祖一度将秦代繁缛的朝参“仪法”全部废除,出现了“群臣饮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的现象。不久,高祖开始按儒生制定的“仪法”接受百官朝贺。《汉书·宣帝纪》记载:“(宣帝)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贺礼仪和“五日一听事”之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补充。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并不断发展变化。——摘编自杨希义《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初探》材料二1302年,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因同教皇卜尼法八世发生冲突,首次召开三级会议,参加会议的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市民代表),这标志着法国历史进入等级君主制阶段。三级会议开始只是等级代表会议,不是立法机关,它的职能是听取国王的决定;三级会议也不是常设机构,是应国王要求召开的,由国王决定开会的时间、地点、代表人数和选举方式。国王吸收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后来,三级会议在某些时刻也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比如太子查理在1357年11月到1358年2月就被迫同意以下条件:定期召开三级会议并听取治国意见;会议每年召开2-3次;征税必须得到三级会议的同意;三级会议有权任命国王的顾问;等等。——摘编自吕俊《三级会议与法国封建制度的变迁》(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周代至唐代朝参制度和中世纪后期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共同影响,并指出二者的内在差异。【答案】(1)特点:形式多元;注重礼仪;具有多种职能;不断调整完善。(2)共同影响:有助于强化君主权威;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上令下达;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独断专行。内在差异:中国古代朝参制度只是中央政府决策体制的组成部分,参与者为君主和臣僚,社会代表性较低;法国等级君主制是王权、贵族、教会、市民组成政治联盟的重要形式,会议代表非职业官僚,社会代表性较广。【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周代至唐代。特点:根据材料一“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并不断发展变化。”可知形式多元;根据材料一“不久,高祖开始按儒生制定的‘仪法’接受百官朝贺。”可知注重礼仪;根据材料一“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可知具有多种职能;根据材料一“东汉、魏晋南北朝和隋朝时期,朝贺礼仪和‘五日一听事’之制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进和补充。”可知不断调整完善。【小问2详解】本题是影响类、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周代至唐代、中世纪后期的法国。共同影响:根据材料一“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和材料二“三级会议开始只是等级代表会议,不是立法机关,它的职能是听取国王的决定”可知有助于强化君主权威;根据材料一“根据唐代文献资料可知,唐代君臣朝参制度大体分为外朝听政、朔望朝参和常朝等三种不同形式”和材料二“国王吸收三个等级的人士加入到国家决策里来,使国王决策有了更广泛的群众基础。”可知有利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有利于上令下达;根据材料一“令群臣得奏封事,以知下情。五日一听事,自丞相以下各奉职奏事,以傅奏其言,考试功能”和材料二“后来,三级会议在某些时刻也起到了限制王权的作用”克制一定程度上可以限制君主独断专行。内在差异:根据材料一“中国古代君臣朝参制度,亦称‘朝会制度’,是中国古代中央决策议事制度之一。”并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朝参制度只是中央政府决策体制的组成部分,参与者为君主和臣僚,社会代表性较低;根据材料二“参加会议的三个等级分别是僧侣、贵族和第三等级(市民代表)”可知法国等级君主制是王权、贵族、教会、市民组成政治联盟的重要形式,会议代表非职业官僚,社会代表性较广。18.中国古代农业与水利建设材料一下表是关于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治水活动的历史发展与地理分布统计。 省份秦前255—前206年汉前206—220年三国220—265年晋265—420年南北朝420—589年安徽—13—4湖北———1—江西—1—11浙江—4232江苏—1328——摘编自冀朝鼎《中国历史上的基本经济区与水利事业的发展》材料二唐宋农业的发展十分突出。学者估算唐朝的耕地面积最多是约合今亩5亿至6.5亿。政府重视水利,设有工部水部司、都水监等机构掌其事,既注意维护、利用旧有水利事业,又因地制宜新建了大量中小型水利工程。农具方面,唐朝出现了轻巧灵便、宜于深耕和精耕的曲辕犁,以及用于灌溉高地的筒车。唐时北方开始实行麦粟复种制,两年三熟。南方则出现稻麦复种。唐朝粮食的基本亩产量约在一石左右(合今每亩51.5千克),高者二石。宋朝多在一石以上,长江流域达到二至三石,甚至有高至六七石者。直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秦汉到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的发展趋势并分析影响中国古代水利建设的因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阐释出现“明清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基本没有逾越这一水平”这一现象的原因。【答案】(1)趋势:水利建设明显增多;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发展速度逐渐加快;与政权变迁相关。因素:耕地面积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统治者的重视与相关机构的设立;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停滞。(2)专制制度强化、人口增长和大规模流动、新航路开辟后外来高产作物引进,都会影响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创新;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挤压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空间;“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加重,限制农业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秦汉至南北朝时期。趋势: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知秦汉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水利建设明显增多;发展速度逐渐加快;根据表格中的“湖北”“江西”“浙江”“江苏” 可知,主要集中在江南地区;并结合所学可知,与政权变迁相关。因素:结合所学可从经济重心南移、统治者的重视、农业的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耕地面积的增加;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统治者的重视与相关机构的设立;传统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与停滞。【小问2详解】本题是原因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明清时期。原因:结合所学可从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等角度进行分析。政治方面,专制制度强化,“一条鞭法”“摊丁入亩”等赋税制度改革,土地税加重,限制农业发展。;社会环境方面,人口增长和大规模流动、新航路开辟后外来高产作物引进,都会影响农业工具和农业技术创新;经济上,农产品商品化、经济作物大量种植挤压原有粮食种类的生产空间。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印第安人为它的驯化、人工栽培、耕作模式、育种、储藏、加工、食用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6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蚀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材料二马铃薯的种植、传播以及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都表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动力。马铃薯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种薯,而种薯的培育靠科技;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以美国为例,各种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脂肪含量,研制出很多顺应人们健康饮食的马铃薯食品,推动了马铃薯的深加工。——摘编自楚雪《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世纪末期以来马铃薯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主要食物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1)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并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18世纪欧洲出现灾荒与饥馑;政府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采取推广措施;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人们对马铃薯认知水平以及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任答4点)(2)示例 论题:科技进步助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论述:随着新航路的开辟,马铃薯由美洲传入欧洲,并在18世纪末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科学技术逐渐成为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一大批马铃薯优良品种育成推广,优质高效化肥广泛应用,使得马铃薯产量大大增加;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完成,高度集中的现代农业的建立,使得马铃薯生产效率大大提高;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使得现代马铃薯产业深入发展并扩大了马铃薯产品的消费市场。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促进了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增加了食物供给,有利于消除饥饿和保障粮食安全。(示例只供评分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考生拟定其他论题,阐述合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世纪以来的欧洲。背景:根据材料“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和所学可知,马铃薯在欧洲的传播并具有适应性广、产量高的特性;根据材料“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蚀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可知,18世纪欧洲出现灾荒与饥馑及政府出于保障粮食安全的考虑采取推广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口增长对粮食需求的增加;根据材料“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可知,人们对马铃薯认知水平以及种植与加工技术水平的提高。【小问2详解】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新航路开辟以来的世界。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如根据材料“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可拟定论点为科技进步助推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关于阐释可从马铃薯传入欧洲的背景、工业革命对现代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影响、现代农业化及产业对马铃薯产业的影响等角度进行分析,最后进行归纳总结。若其它角度言之成理也可。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13 14:35:01 页数:13
价格:¥2 大小:450.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