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浙江省杭州学军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2

2/22

剩余20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学军中学2021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政治期中考试一、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将读题卡涂A正确,错误的涂错误)1.原始社会末期,个体劳动的盛行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答案】错误【解析】【详解】土地成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故说法错误。2.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答案】正确【解析】【详解】只要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然产生阶级,阶级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故本题判断为正确。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答案】错误【解析】【详解】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本题说法错误。4.工业革命的发生标志着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答案】错误【解析】【详解】资产阶级革命胜利,标志着资本主义社会的开始,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故题中观点错误。5.空想社会主义者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没有找到变革社会的正确途径。()【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空想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空想,是因为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所以,他们没有找到社会变革的正确主体(人民群众)和正确途径(阶级斗争)。故本题说法正确。6.《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答案】正确【解析】【详解】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故题目观点正确。 7.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决定的。()【答案】错误【解析】【详解】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是由近代中国基本国情决定的,故本题判断为错误。8.在革命前途上,新民主主义革命要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答案】错误【解析】【详解】依据课本知识可知,就领导权来说,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这一点具有决定性意义,就革命前途来说,不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和资本主义制度,而是建立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故题中观点错误。9.科学发展观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答案】正确【解析】【详解】科学发展观集中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的重大问题,材料说法正确。10.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答案】正确【解析】【详解】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制度竞争是国家间最根本的竞争,制度现代化是现代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故题中观点正确。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将答案涂在读题卡上)11.下列对原始社会描述正确的有()①旧石器时代人类实现了定居②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生产者变成采集者③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④绝大多数时期处于旧石器时代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新石器时代人类实现了定居,故①不选。 ②:新石器时代人们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生产者,故②不选。③④:新石器时代原始畜牧业和农业开始出现,绝大多数时期处于旧石器时代,故③④入选。故本题选D。12.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是古希腊“英雄时代”,也被历史学家认为正处在“文明时代的门槛上”。下列社会现象能证明历史学家观点的是()①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出现②氏族议事会是全体成年人的集会③出现文字与国家④铁质农具、耕作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9世纪是古希腊“英雄时代”,表现为商业的繁荣、城市的出现,出现文字与国家,①③正确。②:氏族议事会出现在原始社会,②排除。④:铁质农具、耕作技术、水利事业的发展出现在封建社会,④与题意不符,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13.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种田的,缺米粮;晒盐的,喝淡汤;纺织娘,没衣裳;编凉席的,睡光床。”从生产关系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A.封建生产力水平B.地主收取地租C.君主专制、等级森严D.封建土地所有制【答案】D【解析】【详解】D:在我国封建社会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种田的,缺米粮;晒盐的,喝淡汤;纺织娘,没衣裳;编凉席的,睡光床。”从生产关系看,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源是封建土地所有制,故D入选。A:选项A属于生产力角度,与题意不符,故A不选。BC:选项BC均不是从生产关系角度造成这种现象根源,故BC不选。故本题选D。14.封建社会的农民与奴隶社会的奴隶相比,其相同点是()①仍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②有一定的人身自由③与统治阶级存在着某种依附关系 ④可少量地支配自己的劳动成果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③:封建社会的农民与奴隶社会的奴隶相比,其相同点是仍处于受压迫受剥削的社会地位,与统治阶级存在着某种依附关系,①③正确。②:奴隶社会的奴隶没有人身自由,②排除。④:奴隶社会的奴隶不能支配自己的劳动成果,④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15.马克思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A.资本主义的形成不是田园诗般的过程B.工人的处境没有根本改变C.资本家无偿占有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D.要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答案】A【解析】【详解】A: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形成不是田园诗般的过程,A正确。BCD:材料强调的是资本主义形成的过程,BCD与题意无关,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16.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却“一无所有”的农民,要求建立广阔、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当时的封建政权却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这意味着()①推翻封建政权才能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需要大量劳动力③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货币资本④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长期过程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自由却“一无所有”的农民,要求建立广阔、统一的国内市场,而当时的封建政权却是建立在自给自足、分散的小农经济基础之上。这意味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立需要大量出卖劳动力的人,推翻封建政权,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①②符合题意。③④: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的发展需要大量货币资本,也没有体现资本主义制度代替封建制度是一个长 期过程,③④不合题意。故本题选A。17.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多种形式,其中属于决定性斗争的最高方式的是()A.经济斗争B.政治罢工、游行示威C.武装斗争、夺取政权D.思想理论斗争【答案】C【解析】【详解】C: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有多种形式,其中属于决定性斗争的最高方式的是武装斗争、夺取政权,故C入选。ABD:选项ABD均不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属于决定性斗争的最高方式,故ABD不选。故本题选C。18.马克思、恩格斯通过研究社会历史,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创立了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正确揭示了()①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②资本家占有工人剩余价值的秘密③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④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立根源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①②③④:唯物史观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①③正确,排除②④。故本题选B。19.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①空想社会主义②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④工人运动的兴起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的兴起,②④正确。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①正确。③: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20.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共产党宣言》发表以来近一百六十多年的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主要表明()①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运动相结合②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③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④世界各国要主动打破科学社会主义的束缚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②:马克思主义只有与本国国情相适应、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感召力。”这主要表明科学社会主义必须与人民群众运动相结合,科学社会主义在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模式,故①②入选。③:二战后,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故③不选。④:科学社会主义并不束缚世界各国,故④不选。故本题选A。21.“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A.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B.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C.强调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D.揭示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答案】B【解析】【详解】ACD:材料未体现《共产党宣言》阐述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也没有强调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以及揭示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ACD不符合题意。B:“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始终处于相互对立的地位,进行不断的、有时隐蔽有时公开的斗争,而每一次斗争的结局是整个社会受到革命改造或者斗争的各阶级同归于尽。”,可见,《共产党宣言》这段材料指出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B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22.1871年3月18日,巴黎工人举行起义,建立了巴黎公社。虽然最后在内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巴黎公社失败了,但这一事件()①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②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③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④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④:巴黎公社虽然最后在内外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巴黎公社失败了,但这一事件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故①④入选。②:十月革命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飞跃,故②不选。③:十月革命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故③不选。故本题选D。2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①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②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③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④社会总产品实行按劳分配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②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是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故②③入选。①:原始社会,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故①不选。④:在社会主义社会,社会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故④不选。故本题选C。24.20世纪初,中国人民寻求真理的道路屡遭挫折,直到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列主义。下列选项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②马列主义指导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③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列主义④马列主义传播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③→②→①D.①→④→③→②【答案】A【解析】【详解】③: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把目光从西方转向东方,接受并传播马列主义,故③排第一。①: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接受并传播马列主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故①排第二。④: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故④排第三。②:中国共产党成立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故②排第四。故本题选A。25.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探索,在总结成功和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找到了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B.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C.中国共产党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的三个主要法宝D.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答案】B【解析】【详解】B: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故B入选。A: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背景,而不是原因,故A不选。C: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有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但不是中国革命之所以成功的原因,故C不选。D:经历了大革命、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四个阶段是发展历程,不是原因,故D不选。故本题选B。26.下列对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关系表述正确的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本质上是民主革命B.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 C.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D.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答案】C【解析】【详解】A:选项A并未涉及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相互关系,故A不选。BC: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故B不选,C入选。D: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阶段,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任务,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革命,故D不选。故本题选C。27.新中国成立后,单家独户的经营经不起天灾人祸的袭击,有的贫农家底薄、资金少,困难不少,甚至出现卖地卖牲口等现象。因此政府号召组织起来,在搭工帮工的基础上成立生产小组。这描述了()A.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主导C.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高涨D.个体经济难以适应经济建设的新形势【答案】D【解析】【详解】A:材料未体现新中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改造,A不符合题意。B: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当时的中国社会才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没有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因素,B不符合题意。C:有的贫农家底薄资金少,困难不少,甚至出现卖地卖牲口等现象,说明个体经济遇到的困难,并不体现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动性积极性高涨,C不符合题意。D:有的贫农家底薄资金少,困难不少,甚至出现卖地卖牲口等现象,反映的是过渡时期,说明个体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业化建设的新形势,D符合题意。故本题选D。28.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始于()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D.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答案】B【解析】【详解】B: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可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并 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这一“基本国情”开始于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故B入选。ACD:选项ACD均错误,故ACD不选。故本题选B。2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起来是“一改三化”B.“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被推翻C.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D.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答案】C【解析】【详解】A: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概括起来是“一化三改”,故A不选。B:1956年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故B不选。C:社会主义改造是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改造,社会主义改造完成,表明生产资料公有制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制度的基础,故C入选。D: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故D不选。故本题选C。30.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面临着崭新的历史课题。这个历史课题是()①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②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③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④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A.①④B.①③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②:近代以后,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历史任务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①②不符合题意。③④: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面临着崭新的历史课题,这个历史课题是如何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 31.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最重要的贡是()A.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B.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C.指出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的主要矛盾不再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D.指出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农业国【答案】C【解析】【详解】A: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实现了中华民族从“东业病夫”到站起来的伟大飞跃,而不是党的八大,A不符合题意。B:党的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B错误。C:八大最重要贡献是对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做了规定,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C正确。D:八大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尽快把我国由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而不是根本任务,D错误。故本题选C。32.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下列不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①形成了邓小平理论②党的八大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③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④“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汽车、重型机器等新兴工业部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邓小平理论是改革开放以后形成的,①错误但符合题意。②: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就已经确立,②错误但符合题意。③④: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上取得辉煌成就,其中,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我国的教育医疗事业获得长足进步,“一五”期间,我国建立了汽车、重型机器等新兴工业部门,这些能够佐证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③④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33.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经历了严重曲折,但仍然在曲折中向前发展。“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习近平 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积累了条件。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①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②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③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具体方案④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A.①②B.②④C.①④D.③④【答案】C【解析】【详解】①④: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初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①④正确。②: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实际的第一次成功结合,②排除。③:虽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对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探索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不是具体方案。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34.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农村发生了深刻的变革。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的‘两权分离’”到现在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这一改革()①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自我完善②是农村土地所有权的根本变革③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④说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适应才能得到发展A.①④B.②④C.①③D.②③【答案】C【解析】【详解】①③:由改革开放之初的“土地所有权归集体、承包经营权归农户的‘两权分离’”到现在的“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这是是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自我完善,也遵循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①③正确。②:农村土地所有权属于国家或集体所有,没有变化,②错误。④:应该是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而不是生产力适应生产关系,④错误。故本题选C。35.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而言具有重大意义,这体现在()A.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B.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水平 C.标志着改革开放从农村转向城市D.标志着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答案】B【解析】【详解】A:1992年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明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为标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A不符合题意。B:2001年,我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达到新的水平,B符合题意。C:1984年,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重点从农村转向城市,企业改革迈出重要步伐,C不符合题意。D:1980年,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设立,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迈出关键步伐,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36.下表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的变化情况,这表明()国家定价国家指导价市场调节价197897%0%3%198547%19%34%199030%25%45%20064.63%0%9537%20201.13%0.1%98.77%A.政府经济建设职能逐步削弱B.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决定性作用C.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D.政府主导商品价格【答案】B【解析】【详解】B:从表中可以看出,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管理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市场调节价比重越来越大,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决定性作用,B符合题意。A:我国社会商品零售价格市场调节的比重越来越大,表现政府不断转变职能,而不是政府经济建设职能逐步削弱,A错误。C:材料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决定性作用,不体现对外开放的力度和深度不断加强,C与题意不 符。D:材料中的情况表明市场在资源配置中逐步起决定性作用,而政府主导商品价格的情况越来越少,D错误。故本题选B。37.历届三中全会研究的问题对应正确的是()①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④2018年十九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④【答案】A【解析】【详解】①: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①正确。②: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②正确。③: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③错误。④:2018年十九届三中全会,中心议题是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④错误。故本题选A。3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国梦的必由之路,对这条道路理解正确的是()①既要以政治建设为中心,又要兼顾经济建设发展,二者协调推进②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完善改革开放,二者均不放松③既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要考虑中国自身特点,二者不可分离④既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又要逐步实现同步富裕,二者不可偏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②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解正确的是既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要坚持完善改革开放,二者均不放松,既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又要考虑中国自身特点,二者不可分离,②③正确。①:要以经济建设中心,①说法错误,排除。④:实现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④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39.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全面审视国际国内形势,总结实践、展 望未来,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下列内容符合这一思想的是()①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③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③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是“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四个全面”,强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③④符合题意。①: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①不合题意。②:党的十五大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②不合题意。故本题选D。40.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物质力量②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③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④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答案】D【解析】【详解】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而不是物质力量,①错误。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②错误。③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③④正确。故本题选D。三、综合题(共30分,答案写在答卷的相应区域)41.在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社会发生了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即欧洲货币体系危机、墨西哥金融危机、东南亚金融危机、美国次货危机。这4次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然而,一度有众多的西方经济学者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面对疫 情以来中国经济的复苏,美国政客甚至将经济危机归咎于中国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冲击”。(1)列举三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并指出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2)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经济学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同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答案】(1)主要表现:大量商品卖不出去,大量生产资料被闲置,大批生产企业、银行破产,大批工人失业,生产迅速下降,信用关系被破坏,整个社会生活陷入混乱。基本特征:生产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言的过剩。(2)不正确。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解析】【分析】背景素材:关于过去的30年中资本主义4次国际性金融危机原因的探讨考点考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原因、主要表现、基本特征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核心素养:科学精神、公共参与【小问1详解】本题要求列举三个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表现,并指出经济危机的基本特征。属于简答题,知识限定明确,可调动教材知识准确表述即可。【小问2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运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有关知识,分析西方经济学者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同时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命运。属于分析类主观题,知识限定明确,属微观考查。解答时,考生可首先调动教材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金融危机既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世界,也使全球经济遭受重创。然而,一度有众多的西方经济学者说:“经济危机产生的原因是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从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角度,说明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爆发并非资产阶级学者所说的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而是由其内部矛盾所致,该观点不正确;有效信息②:面对疫情以来中国经济的复苏,美国政客甚至将经济危机归咎于中国发展给美国带来的“冲 击”→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角度,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美国政客甚至将经济危机归咎于中国发展完全是错误的。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之间的矛盾,以及个别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不是政策和行为的偶然失误。得分点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难以治愈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这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这个矛盾是资本主义社会一切矛盾和冲突的总根源,它决定着资本主义的命运,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不是中国发展所冲击。【点睛】非选择题的审题要求:(1)审设问:一是明确题目考查的知识范围和考查意图,正确联想相关知识,形成综合性的信息认识;二是明确设问的指向性和规定性,分清题干要求答题的类别,即回答“是什么”、或“为什么”、或“怎么样”、或“怎样体现”中哪一类。(2)审主体:明确主体有几个,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这些应从解读设问和材料中获取。(3)审材料:获取材料中有效信息,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子。这样做,一是为了正确联想相关知识,二是进一步明确答题的主体,不同主体的言论和行为各是什么;三是关键的句子要作为“材料语言”写入答案要点中。审材料实质上就是为了进一步证实“审设问和审主体”的正确与否。42.20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布了旧中国的完全死亡,中国不再是屈辱的半殖民地,中国人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在新中国的影响下,非洲、东欧等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的国家。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答案】①中国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或中国人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②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或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③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或非洲、东欧等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民族独立),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解析】【分析】背景素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考点考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关知识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描述和阐述事物的能力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要求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意义。本题属于意义类试题,解答时,考生应首先调动教材相关知识,然后结合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坚持理论与材料相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布了旧中国的完全死亡,中国不再是屈辱的半殖民地,中国人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可联系中国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或中国人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有效信息②: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可联系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或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有效信息③: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在新中国的影响下,非洲、东欧等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的国家→可联系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或非洲、东欧等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民族独立),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中国不再是屈辱的殖民地与殖民地奴隶的代名词(或中国人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了),这说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宣布了旧中国的完全死亡,中国不再是屈辱的半殖民地,中国人要永远地受到全世界爱好和平民主的人民的尊敬。得分点②: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或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这说明新中国的成立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更没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得分点③: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或非洲、东欧等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民族独立),这说明新中国 的成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鼓舞和推动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新中国壮大了社会主义阵营,在新中国的影响下,非洲、东欧等一些国家逐步获得了民族独立,建立了人民的国家。【点睛】意义类主观题解题方法1.题型特点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文综或政治试卷的常考题型,题目一般是给出一定的背景材料,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呈现的事件、采取的措施、提出的方案等所具有的意义,常以“运用××知识说明××事情的意义(包括经济意义、政治意义、文化意义)、作用、重要性、积极影响”为设问形式。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相对较小,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提取材料信息的能力、整合有效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而答题的难度还是比较大的。2.解题方法(1)认真审题,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解答意义类主观题,首先要认真审读设问,明确答题的知识范围,即运用什么知识分析问题,这是正确答题的前提。题目要求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意义,若用经济生活、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知识说明意义肯定不能得分。有的题目还规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那就更应该围绕限定的知识组织答案。(2)读懂题意,找出意义的主体。意义的主体是指意义作用的对象或措施实施的对象,即对谁的意义。解答意义类主观题,明确意义的主体非常重要,它直接决定了答题的具体知识和答题的要点。(3)研读背景材料,联系课本知识,梳理答题要点。有的试题背景材料分几个层次,对背景材料的归纳总结,再融入课本知识可能就是这道意义类主观题的答案要点;有的背景材料是围绕一个主题、一个中心进行阐述,答题时就要围绕材料主题,运用发散思维从多个方面、多个层次组织答案。(4)层次清晰、逻辑严密地组织答案,恰当使用政治术语。组织答案时,要层次清晰:第一,由小到大,先答对个人的意义,再答对企业、集体的意义,最后答对国家、社会的意义,当然也可以从大到小。第二,由近及远,先答对当前的意义,再答对长远的意义,当然也可以由远到近。第三,由直接到间接,先答直接的、现实的意义,再答间接的、引申的意义。有人将意义类主观题破题思路和方法概括为:通读材料抓主题,细读材料划层次,研究设问定方向,根据设问找原理,材料知识相统一,层次清晰阐意义。43.经过30多年建设,浦东从阡陌农田变为现代化新城,浦东地区生产总值从1990年的60亿元,增长到2020年的1.27万亿元。浦东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上海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新时代的浦东,以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支点,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习近平总书记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强调:“改革开放是上海和中国的最显著特 征”。结合材料,运用改革开放的意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上海和中国的最显著特征”的道理。【答案】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或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浦东在30年的改革历程中,浦东从阡陌农田变为现代化新城(或浦东地区的生产总值实现了质的提升)。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或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浦东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或上海成为著名的金融中心)。③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新时代的浦东需要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巨大作用(或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解析】【分析】背景素材:改革开放是上海和中国的最显著特征考点考查:改革开放的意义能力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描述阐释事物核心素养: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公共参与【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问题限定和作答角度。)本题的设问指向结合材料,运用改革开放的意义的有关知识,说明“改革开放是上海和中国的最显著特征”的道理。本题考查知识明确具体,解答时把握材料关键信息,调动运用教材知识,实现理论与材料的结合。第二步:审材料(通过标点符号、段落等,提取材料有效信息。)有效信息①:浦东从阡陌农田变为现代化新城有效信息②:浦东的发展历程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象征和上海现代化建设的缩影,上海也因此成为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有效信息③:新时代的浦东,以国家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为支点,推动更高层次的改革开放。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得分点①: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和中国人民的面貌,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得分点②: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得分点③:改革开放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点睛】说明类主观题解法第一步:仔细审题,明确题意,弄清命题者的意图。要做到“两审”:审材料和审问题。一般先审问题后 审材料,带着问题审材料。审问题,就是要弄清问题的中心,看清问题的特殊要求(如要求说明原因、意义或做法的正确性),从而弄准答题应当运用的课本知识。审材料,先粗读再细读,尽快抓住它的关键词句、主要观点和中心思想。第二步:根据材料内容对接教材知识,落实知识点内容。带着问题读材料,找出问题、材料、教材三者之间的相关点,这是答题的关键。第三步:理清思路,组织答案。答案应具有针对性,切忌“攻”其一点不及其余。如涉及多个知识点,要考虑其主次与先后,用序号标明,做到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语言规范。切不可答非所问,偏离题意。对于分析说明某一说法(做法)的题目,要从是什么、为什么、产生的影响、正确的做法(错误的危害)角度进行分析。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题目(如要求说明产生某现象的原因、意义、应采取的措施),还要在答案组织中使用凸显特殊要求的词语,可以参见原因类、意义类、措施类题目的解题方法。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政治
发布时间:2023-11-05 00:35:01 页数:22
价格:¥2 大小:41.55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