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6

2/16

剩余1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第1次月考高一级历史科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9月28日,“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举办,展现了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巴蜀、荆楚、吴越既独具气质、风格各异,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文明气象。这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点是()A.领先世界B.南重北轻C.农牧同源D.多元一体2.经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A.说明地域性国家形态的出现B.反映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C.实证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社会D.表明礼乐社会的初步形成3.下图是根据《逸周书·明堂解》绘制的西周进行祭祀活动时明堂内的位置安排图。这反映了()A.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B.皇权至上的集权体制C.王权独尊的内外服制D.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4.西周晚期琱生簋上的铭文记载了琱生与公两家之间的田界纠纷,下面是为此案件的调解程序。这可以用来解释当时(一)琱生方上诉,由司法官召伯虎出面调解(二)琱生方接受调解,并送礼物给司法官表示感谢(三)纠纷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四)琱生作为胜诉方将事件经过铸刻在青铜器上 A.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B.王室的权威开始下降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贵族间的矛盾频发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6.“家”字在春秋以前主要有两个意思,分别是“氏族宗庙”和“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家”字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导致“家”的含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B.铁犁牛耕使用C.宗法制趋向完善D.各国变法的推动7.战国时期的货币呈现出不同于春秋的特点,从货币材质上看,天然货币和实物货币的使用比例变小,金属铸币则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且也表现出更小、更轻、更简的形态发展趋势。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的发展B.长途贩运贸易频繁C.赋税制度的优化D.国家分裂势力加剧8.某历史兴趣小组这样形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的“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有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的“用财节,自养俭”;有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些思想分别代表的流派是()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法家、道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道家、墨家、儒家9.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A.生产工具的进步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社会观念的变化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1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布诏书道:“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嬴政意图说明,秦的统一()A.得益于自身励精图治B.具有正当的政治道义C.满足了人民安定愿望D.经历了长期艰难战争11.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然而在他一次出巡途中,就发生了行刺事件。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说明秦朝A.政治业绩显著B.下层民众铤而走险C.统治危机严重D.郡县制度引发不满12.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御史监郡制度被废除。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重新划分监察州部, 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同时,刺史不再只是秋分时到州部,而是在州部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起初,刺史受丞相司直(丞相属下)的节制,后改为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汉代这些举措()A.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B.削弱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C.巩固了封建大一统政治局面D.体现了中枢决策权力的制衡13.西汉后期丞相出身如下表,据此可知,当时()丞相(人数)外戚宗室掾史文吏经学之士昭帝朝3★★★宣帝朝5★★★★★元帝朝2★★成帝朝5★★★★★哀帝朝5★★★★★A.察举选官制度的完善B.儒学影响力逐渐增强C.世家大族的逐渐兴起D.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14.据《盐铁论·错币》记载:“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支力量。汉武帝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设置中朝②改革币制③颁布推恩令④盐铁官营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5.下图为汉代丝绸之路线路图。据此可知汉代()A.中欧建立直接贸易关系B.东西方贸易商品种类繁多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畅通D.北方匈奴威胁已彻底解除16.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 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B.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C.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D.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即通过分封,使诸侯在地理形势上从四面八方拱卫周室,并且通过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使周人亲戚成为辅弼王室的基本政治力量。这一政体的实行,促进了各诸侯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摘编自黄中业《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材料二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摘编自《峄山秦始皇纪功石刻》(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的作用。(2)两则材料对“西周分封制”有何不同认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屈原,楚国人,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屈原为实现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导致和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后来秦国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之后楚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屈原再次被流放。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 都郢。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摘编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屈原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屈原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军攻灭关东六国中仅存的齐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君主专制帝国正式形成。秦本来是东周的诸侯国,已有500余年历史。它的历代国君顺应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经过长期努力经营,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其疆域东起大海、西至陇西、北抵阴山、南到岭南,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过周代。为巩固统一成果,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度出现,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使之趋于稳固,使统一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伟大历史意义。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经济恢复,国力强势。但边疆匈奴的威胁仍然严重,王圆问题影响着中央集权,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年轻的汉武常。如何根治新的社会问题,建立大一统的强国,成为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常的治国目标。因而,刘安的《淮南子》宣讲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已经无法作为汉武帝时代及后世君主治国的指导思想了。董仲舒等一批研究和推崇儒学的学者受到重用,可以说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儒家学说的内在特性与统治者梦想的治世意愿相吻合。儒家思想地位逐渐上升,直至取代道家思想而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重仲舒的作用不可忽视。董仲舒是“识时务的俊杰”,为儒学经学化,官学化,制度化作出了巨大赏献。董仲舒抓住汉武帝“策问古今治道”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新的治国指导思想,被汉武帝及之后的统治者所采纳、重用。汉武帝时代造就了儒学大师董仲舒,董伸舒的治国策略也为汉武帝谋划了汉朝“大一统"的蓝图。——摘编白朱冠艾、陶立明《两汉儒学经学化的历史君示》(1)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时期新治国思想实施的影响。 南阳中学2023—2024学年秋季学期第1次月考高一级历史科试卷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2021年9月28日,“山高水阔长流天际——长江流域青铜文明特展”在四川博物院举办,展现了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巴蜀、荆楚、吴越既独具气质、风格各异,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文明气象。这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的显著特点是()A.领先世界B.南重北轻C.农牧同源D.多元一体【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时空是商周时期。根据材料“展现了商周时期长江流域巴蜀、荆楚、吴越既独具气质、风格各异,又相互交融、相互促进的文明气象”及所学可知,中华文明起源呈现多元一体的格局特色,长江流域的青铜文化遗址之间,既有各自特点,又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兼收并蓄,最终融汇为一体,D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对比,无法得出领先世界的结论,排除A项;“南重北轻”表述不准确,材料也并未对比北方与南方地区的发展差异,排除B项;中华文明建立在农耕文明基础之上,并不是农牧同源,排除C项。故选D项。2.经考古发现,良渚文化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等。良渚古城遗址的考古发现可以用来A.说明地域性国家形态的出现B.反映中原文化的核心地位C.实证中国即将迈入文明社会D.表明礼乐社会的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良渚文化遗址中存在王陵、大规模墓葬、祭坛、大型宫殿基址以及大批玉制礼器可以推测良渚城市规模较大,已出现阶级分化。如此大型的工程建设背后说明了强制性权力的存在,这些考古发现证明良渚文化已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即将迈入文明社会的门槛。故C正确;早期国家形态是地缘与血缘相结合的国家形态,还远未发展到以纯粹以地域组织为基础的国家形态,排除A;良渚古城考古遗址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长江流域,排除B;西周才出现礼乐制度,排除D。故选C。3.下图是根据《逸周书·明堂解》绘制的西周进行祭祀活动时明堂内的位置安排图。这反映了() A.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B.皇权至上的集权体制C.王权独尊的内外服制D.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周(中国)。根据材料“祭祀活动时明堂内的位置安排图”可知,西周祭祀活动时,天子在明堂最中央的位置,其次是三公,内台是诸侯、诸伯,往外便是诸子、诸男、最外围是戎狄蛮夷之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周在进行祭祀活动时,各等级要严格按照规定,在自己所在的位置,这反映出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与家国一体无关,排除A项;皇权至上的集权体制出现在秦朝之后,排除B项;内外服制是商朝的政治制度,排除C项。故选D项。4.西周晚期琱生簋上的铭文记载了琱生与公两家之间的田界纠纷,下面是为此案件的调解程序。这可以用来解释当时(一)琱生方上诉,由司法官召伯虎出面调解(二)琱生方接受调解,并送礼物给司法官表示感谢(三)纠纷双方达成协议,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四)琱生作为胜诉方将事件经过铸刻在青铜器上A.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B.王室的权威开始下降C.土地可以随意买卖D.贵族间的矛盾频发【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西周晚期”“重新划定田界,由有司确认,并写好文书封存官府”可知,材料是有关土地 纠纷的一则案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井田制具有国家土地所有制的性质,土地不能随意转让、买卖,但西周中期以后,很多贵族开垦私田,土地出现私有化趋势,“田里不鬻”的格局被打破,随之产生了许多土地纠纷,A项正确;凭此案例无法得出王室权威下降的结论,排除B项;经官方调解,纠纷双方达成协议,协议以文书形式封存官府,这说明土地转让是有制度约束的,不是随意买卖,排除C项;材料只涉及这一个贵族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5.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列国“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由此可见,当时()A.礼乐制度彻底消亡B.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加强C.分封制度遭到破坏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挑战【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诸侯列国‘遂相吞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地方诸侯做大,诸侯列国战乱纷争不断,分封制度遭到破坏,C项正确;材料现象说明礼乐制度遭到破坏,但“彻底消亡”说法过于绝对,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列国纷争推动华夏族与周边少数民族交融,少数民族认同观念加强,但与材料中列国纷争造成礼崩乐坏无关,排除B项;材料体现分封制而非中央集权体制遭到破坏,秦朝中央集权制形成,晚于材料中的时间,排除D项。故选C项。6.“家”字在春秋以前主要有两个意思,分别是“氏族宗庙”和“宗族”。而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家”字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导致“家”的含义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分封制逐步瓦解B.铁犁牛耕的使用C.宗法制趋向完善D.各国变法的推动【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原因题。时空是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家字逐渐衍生出个体家庭的意思”,可知随着铁犁牛耕的使用,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出现了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经济,因此“家”的含义出现变化,B项正确;由材料“氏族宗庙和宗族”可知都是和血缘有关系的宗法制,材料并未提及分封制,排除A项;春秋战国,宗法制遭到破坏,排除C项;各国变法是促成这一现象的客观因素,不是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7.战国时期的货币呈现出不同于春秋的特点,从货币材质上看,天然货币和实物货币的使用比例变小,金属铸币则占据了主要地位,而且也表现出更小、更轻、更简的形态发展趋势。这一变化反映了()A.商品经济发展B.长途贩运贸易频繁C.赋税制度的优化D.国家分裂势力加剧 【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从春秋到战国,金属货币逐渐取代了天然货币和实物货币,这是由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活动的增加,金属货币轻巧方便的优势逐渐凸显出来,A项正确;材料说的是货币形态的变化,没有涉及长途贩运,排除B项;赋税制度的优化与货币形态无直接关系,排除C项;据所学,战国时期,兼并战争不断,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而不是“分裂势力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8.某历史兴趣小组这样形容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有的“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有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有的“用财节,自养俭”;有的“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这些思想分别代表的流派是()A.道家、儒家、法家、墨家B.儒家、法家、道家、墨家C.墨家、道家、法家、儒家D.法家、道家、墨家、儒家【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大意是要用严刑酷法而不能仁义爱惠治国,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道家老子朴素的唯物论;“用财节,自养俭”体现墨家墨子主张节俭;“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大意是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实行礼呢?一个人没有仁德,他怎么能运用乐呢,该主张重点在于仁,礼,即儒家孔子的思想,D项正确;“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是法家思想,不是道家思想,排除A项;“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是法家思想,不是儒家思想,排除B项;“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用,而严刑惩罚可以治国也”是法家思想,不是墨家思想,排除C项。故选D项。9.2000万人口的秦朝,可以调动40万劳动力去修长城,70万人去修秦始皇陵,70万人去修阿房宫,50万人去戍五岭……这是西周天子难以办到的事。其直接原因在于秦朝与西周相比A.生产工具的进步B.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C.社会观念的变化D.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确立【答案】B【解析】【详解】秦朝之所以能够驱使大量的人口进行公共工程的建设,主要是由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能够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选项B正确;生产工具的进步没有必然关系,故A项排除;社会观念的差异,当时集中力量办大事,没有密切关系,故C 项排除;与秦朝的小农经济相比,奴隶社会是井田制,应该更有利于集中劳动力从事大型工程,所以说经济形态的差异不是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故排除D项。10.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发布诏书道:“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嬴政意图说明,秦的统一()A.得益于自身励精图治B.具有正当的政治道义C.满足了人民安定愿望D.经历了长期艰难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体现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对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要性,B项正确;材料与自身励精图治、满足人民安定愿望及经历长期战争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1.秦统一之后,秦始皇多次到各地巡视,并且用刻石方式宣扬自己的显赫业绩。然而在他一次出巡途中,就发生了行刺事件。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说明秦朝A政治业绩显著B.下层民众铤而走险C.统治危机严重D.郡县制度引发不满【答案】C【解析】【详解】秦朝统一之后,秦始皇出巡过程中出现了行刺事件,后来,又有人在陨石上刻下“始皇帝死而地分”的标语,这说明秦朝的统治不得民心,统治危机严重,C项正确;材料中针对秦始皇的行为和言论并不能反映出当时的政治业绩,排除A项;行刺以及言论并不一定出自下层民众,排除B项;材料行为和言论针对的是秦始皇而非郡县制,排除D项。故选C项。12.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御史监郡制度被废除。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重新划分监察州部,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同时,刺史不再只是秋分时到州部,而是在州部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起初,刺史受丞相司直(丞相属下)的节制,后改为御史中丞“督部刺史”。汉代这些举措()A.促进了中央集权体制的确立B.削弱了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C.巩固了封建大一统政治局面D.体现了中枢决策权力的制衡【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本质题,时空是西汉时期。根据材料“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御史监郡制度被废除。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重新划分监察州部,将州部由九个增至十三个。同时,刺史不再只是秋分时到州部,而是在州部设立固定的办公机构。”及所学可知,汉武帝撤销监御史,利用刺史加强对地方王侯、官员、豪强的管控,强化了中央集 权,巩固了大一统局面,C项正确;秦朝时就已确立中央集权体制,排除A项;强化地方监察并未削夺地方行政机构的权力,排除B项;汉代中枢决策遵从君主专制原则,皇帝掌握决断权,不存在权力制衡,排除D项。故选C项。13.西汉后期丞相的出身如下表,据此可知,当时()丞相(人数)外戚宗室掾史文吏经学之士昭帝朝3★★★宣帝朝5★★★★★元帝朝2★★成帝朝5★★★★★哀帝朝5★★★★★A.察举选官制度的完善B.儒学影响力逐渐增强C.世家大族的逐渐兴起D.专制皇权的不断强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由材料信息汉宣帝时期5位丞相中有4人出身掾史文吏,经学之士有1人,到了汉成帝时期,经学之士出身的丞相有3位,哀帝时期,5位丞相中有4位都出身于经学之士,经学之士担任丞相的人数不断增加,说明西汉后期儒学的影响力不断增强,因此B项正确;材料强调丞相的出身,察举制是国家选拔人的制度,与丞相出身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中外戚宗室出身的丞相只有1位,说明世家大族的兴起不是决定丞相出身的决定因素,排除C项;材料没有提及君权与相权的关系,无法推知皇权专制的强化,排除D项。故选B项。14.据《盐铁论·错币》记载:“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吴王擅障海泽.....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支力量。汉武帝针对以上问题,采取的有效措施是()①设置中朝②改革币制③颁布推恩令④盐铁官营A.①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文帝之时,纵民得铸钱、冶铁、煮盐。”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文帝听任民间铸钱、冶铁、煮盐,这种政策使得币制混乱,妨碍商品正常交换,许多人弃农采铜铸币,影响了农业生产, 为解决这个问题,汉武帝采取了改革币制,盐铁官营的措施,②④正确。根据材料“山东奸猾,咸聚吴国”,“成为威胁中央集权的一支力量。”可知诸侯有了铸币权,影响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为解决这一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政治上削弱了各地割据势力,安定了社会,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统治,③正确,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加强皇权,设置中朝的问题,排除A项;为解决诸侯权利过大威胁中央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③符合题意,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加强皇权,设置中朝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5.下图为汉代丝绸之路线路图。据此可知汉代()A.中欧建立直接贸易关系B.东西方贸易商品种类繁多C.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畅通D.北方匈奴威胁已彻底解除【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丝绸之路成为连接亚、欧、北非的大通道,使中外经济文化交流畅通,C项正确;汉代并未建立中欧之间的直接贸易关系,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东西方贸易商品种类情况,排除B项;“彻底解除”的说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16.如图是东汉某一时期的社会现象图,这一现象出现的根源是()A.皇帝权力的渐趋衰微B.外戚宦官的交替专权C.宗族观念的根深蒂固D.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答案】D 【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材料反映是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究其根源是因为君主专制制度的弊端,D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强调东汉末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根源,而不是强调皇权的发展趋势,排除A项;B项是材料本身反映的现象,而材料强调这一现象的根源,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宗族观念,外戚是指皇帝的母族或者说皇帝的妻族等,与皇帝家族无血缘关系,排除C项。故选D项。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有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公元前11世纪,在牧野之战中周人战胜了曾经相当强大的商人,获得了对中原地区的统治权。为了能在更加广阔的领域内迅速建立并巩固自己的统治,他们推行了分封制,即通过分封,使诸侯在地理形势上从四面八方拱卫周室,并且通过分封同姓子弟为诸侯,使周人亲戚成为辅弼王室的基本政治力量。这一政体的实行,促进了各诸侯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摘编自黄中业《西周分封制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材料二皇帝立国,维初在昔,嗣世称王。…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世无万数,陀及五帝,莫能禁止。乃今皇帝,壹家天下,兵不复起。灾害灭除,黔首康定,利泽长久。——摘编自《峄山秦始皇纪功石刻》(1)根据材料一,概括分封制的作用。(2)两则材料对“西周分封制”有何不同认识?对此谈谈你的看法。【答案】(1)作用: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稳定了政治秩序;促进了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2)材料一肯定分封制,材料二认为分封制是造成国家内乱的原因,否定分封制。看法:分封制在西周初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主要起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诸侯国势力不断壮大,逐渐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中央的统治,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评价一种制度应结合时代背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回答,言之有理即可)【解析】【小问1详解】作用:依据材料“使周人亲戚成为辅弼王室的基本政治力量”可以得出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稳定了政治秩序;依据“促进了各诸侯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可以得出促进了社会发展;加速了民族交融。【小问2详解】不同:依据材料“使周人亲戚成为辅弼王室的基本政治力量。这一政体的实行,促进了各诸侯国社会的迅速发展,加速了各族融合的进程”可知,材料一肯定了分封制的作用;依据材料“分土建邦,以开争理。功 战日作,流血于野”可知,材料二认为分封制是造成国家内乱的原因,否定分封制。看法:综合材料一、二,结合分封制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分析,即分封制在西周初期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主要起积极作用,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诸侯国势力不断壮大,逐渐出现诸侯割据的局面,不利于维护中央的统治,最终被郡县制所取代。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屈原,楚国人,因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屈原为实现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导致和楚怀王逐渐疏远。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后来秦国约怀王武关相会,屈原力劝不可,而怀王的小儿子子兰等却力主怀王入秦,怀王亦不听屈原等人劝告,结果会盟之日即被秦扣留,三年后客死异国。之后楚顷襄王接位,子兰任令尹……屈原再次被流放。在屈原多年流亡的同时,楚国的形势愈益危急。到楚顷襄王二十一年,秦将白起攻破楚都郢。屈原眼看自己一度兴旺的国家已经无望……于悲愤交加之中,自沉于汨罗江。——摘编自司马迁《屈原列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屈原辅佐楚怀王变法图强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屈原能够名垂青史的原因。【答案】(1)背景: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新阶级关系产生;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争霸战争的需要;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任答三点即可)(2)原因: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真理、不畏艰辛、勇于创新与探索的精神;创作了《离骚》等楚辞名篇,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屈原从政期间尽心辅佐楚王,使楚国国力有所恢复,受到人民爱戴。【解析】【详解】(1)背景:根据材料“屈原为实现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政治上,春秋战国时期,宗法分封制遭到破坏,新的阶级关系产生,在经济方面,铁犁牛耕出现并推广,生产力水平提高,井田制逐渐瓦解,土地私有制产生,争霸战争的需要,在思想上,私学的兴起,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2)原因:根据材料“出身贵族,又明于治乱,娴于辞令,故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位为左徒,朝廷一切政策、文告,皆出于其手。”可知,屈原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持真理、不畏艰辛、勇于创新与探索的精神;根据材料“屈原痛心楚怀王不能分辨是非,忧愁深思创作了《离骚》”可知,创作了《离骚》等楚辞名篇,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河;根据材料“屈原为实现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可知,屈原从政期间尽 心辅佐楚王,使楚国国力有所恢复,受到人民爱戴。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公元前221年,秦军攻灭关东六国中仅存的齐国,标志着中国古代第一个统一君主专制帝国正式形成。秦本来是东周的诸侯国,已有500余年历史。它的历代国君顺应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经过长期努力经营,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建立起一个以首都咸阳为中心的幅员辽阔的国家。其疆域东起大海、西至陇西、北抵阴山、南到岭南,有效统治范围大大超过周代。为巩固统一成果,防止分裂割据局面再度出现,秦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措施。这些措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使之趋于稳固,使统一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秦完成统一大业的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秦完成统一大业的伟大历史意义。【答案】(1)原因:春秋战国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区域经济发展,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秦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历代秦王励精图治,长期努力经营;商鞅变法后,国家日益强盛,奠定了秦统一六国基础;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相继灭掉东方六国。(2)意义:结束了国内长期分裂制据局面;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促进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解析】【详解】(1)据材料“公元前221年”可知其背景是春秋战国时期,根据所学可知此阶段长期战乱,人民渴望安定统一;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进步,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统一的市场,因而要求打破政治分裂带来的阻碍;根据所学可知,秦国地处黄河流域,关中地区土壤肥沃,地理位置优越,物质基础雄厚;据材料“它的历代国君顺应战国时期历史发展趋势,经过长期努力经营,终于完成了统一大业”可知历代秦王励精图治,长期努力经营;根据所学可知商鞅变法为秦的发展和后来统一奠定了基础;根据所学的百家争鸣和秦统一的相关知识可知,秦国采取远交近攻策略,分化瓦解,相继灭掉东方六国。(2)据材料“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数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可知结束了国内长期分裂制据局面;据材料“这些措施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可知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据材料“初步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使之趋于稳固”结合所学关于秦统一的意义相关知识,可知促进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发展;据材料“疆域东起大海、西至陇西、北抵阴山、南到岭南”可知秦代疆域辽阔,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当时汉族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这样辽阔的疆域内包含了各少数民族,这样多民族存在于统一国家有 利于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据材料“奠定了中国的版图并使之趋于稳固”可知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治、经济、社会的发展;据材料“使统一成为以后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可知统一成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经过六七十年的发展,到汉武帝时,经济恢复,国力强势。但边疆匈奴的威胁仍然严重,王圆问题影响着中央集权,这些问题都严重困扰着年轻的汉武常。如何根治新的社会问题,建立大一统的强国,成为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常的治国目标。因而,刘安的《淮南子》宣讲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已经无法作为汉武帝时代及后世君主治国的指导思想了。董仲舒等一批研究和推崇儒学的学者受到重用,可以说是符合时代的需要。儒家学说的内在特性与统治者梦想的治世意愿相吻合。儒家思想地位逐渐上升,直至取代道家思想而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重仲舒的作用不可忽视。董仲舒是“识时务的俊杰”,为儒学经学化,官学化,制度化作出了巨大赏献。董仲舒抓住汉武帝“策问古今治道”的历史机遇,提出了新的治国指导思想,被汉武帝及之后的统治者所采纳、重用。汉武帝时代造就了儒学大师董仲舒,董伸舒的治国策略也为汉武帝谋划了汉朝“大一统"的蓝图。——摘编白朱冠艾、陶立明《两汉儒学经学化的历史君示》(1)机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治国思想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汉武帝时期新治国思想实施的影响。【答案】(1)变化:由无为向有为转变,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原因:经济恢复,国力强盛;边境不宁,匈奴威胁;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2)影响:儒学成为官方统治思想,促进了文化的发展;思想大一统为汉武帝政治大一统服务,削弱王国势力,解除了匈奴的威胁,加强了中央集权;长远来说,不利于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材料“如何根治新的社会问题,建立大一统的强国,成为想有所作为的汉武常的治国目标”和所学知识可知得出由无为向有为转变,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关于原因:根据材料“到汉武帝时,经济恢复,国力强势”得出经济恢复,国力强盛;根据材料“边疆匈奴的威胁仍然严重,王圆问题影响着中央集权”得出边境不宁,匈奴威胁;王国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根据材料“宣讲的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已经无法作为汉武帝时代及后世君主治国的指导思想了”得出无为而治的思想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小问2详解】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1-02 19:25:01 页数:16
价格:¥2 大小:273.18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