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5
2
/25
剩余23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10月阶段性检测生物试题一、单选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A.氨基酸、血红蛋白、抗体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C.手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细胞内液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答案】D【解析】【分析】内环境是指细胞外液,是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主要包括组织液、淋巴和血浆等。本题考查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和内环境的作用,熟记内环境相关基础内容是做题的关键。【详解】A、血红蛋白在细胞内,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B、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B错误;C、手脚磨出的“水泡”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C错误;D、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D正确。故选D2.人体细胞会经历增殖、分化、衰老和死亡等生命历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反射弧中的神经细胞不能增殖B.细胞分化只发生在胚胎发育阶段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可攻击蛋白质,导致细胞衰老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答案】B【解析】【分析】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稳定性差异的过程。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详解】A、反射弧中的神经细胞已经高度分化,因此不能增殖,A正确;B、细胞分化发生在个体发育中的各个阶段,只是在胚胎发育阶段达到最大化,B错误;C、细胞产生的自由基会攻击和破坏细胞内各种执行正常功能的生物分子,攻击蛋白质,使蛋白质的活性下降,导致细胞衰老,C正确;D、细胞通过自噬作用可清除受损的细胞器,从而维持细胞内部环境的稳定,D正确。故选B。 3.人体的淋巴细胞能够识别入侵的病原微生物,从而激发免疫应答、清除病原体。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与一个病原微生物结合的抗体可能有多种B.一个B淋巴细胞可能结合多种抗原C.入侵机体的抗原可以刺激淋巴细胞表面产生相应的受体D.抗原—MHC复合体是吞噬细胞表面特有的一种结构【答案】A【解析】【分析】抗体是指抗原物质侵入人体后,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抵抗该抗原物质的特殊蛋白质,可与相应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免疫球蛋白,主要分布在血清中,也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详解】A、一个病原微生物可能含有多种抗原,因此与一个病原微生物结合的抗体可能有多种,A正确;B、B淋巴细胞与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一种B淋巴细胞只能识别并结合一种抗原,B错误;C、入侵机体的抗原可以刺激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或细胞毒性T细胞),不能刺激淋巴细胞产生相应的受体,C错误;D、被病毒感染的体细胞膜表面也会形成抗原—MHC复合体,,D错误。故选A。4.下列属于人体内分泌腺的是()①甲状腺②唾液腺③汗腺④肾上腺⑤垂体⑥性腺A.①②③⑥B.①④⑤⑥C.①②③④⑥D.①②③④⑤⑥【答案】B【解析】【分析】内分泌腺无导管,其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细胞周围的血管和淋巴,由血液和淋巴输送到其他组织或器官中,内分泌腺的分泌物称为激素。外分泌腺有导管,其分泌物通过导管排出,如唾液腺,汗腺,胃腺,皮脂腺等。【详解】分泌物为激素的腺体是内分泌腺,①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属于内分泌腺;④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等激素,属于内分泌腺;⑤垂体分泌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等,属于内分泌腺;⑥性腺能够分泌性激素,属于内分泌腺;②唾液腺分泌唾液淀粉酶,属于外分泌腺;③分泌的汗液属于外分泌腺。综上所述,①④⑤⑥符合题意 故选B。5.下列关于植物性神经的叙述,正确的是()A.控制内脏器官的传入和传出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B.肾上腺既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也接受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形成双重神经支配C.副交感神经兴奋会使支气管收缩,加速胃蠕动和胃液分泌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不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答案】C【解析】【分析】支配内脏、血管和腺体的排出神经,它们的活动不受意识支配,称为自主神经系统,也称植物性神经。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体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的神经活动则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肠胃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细胞的作用,犹如汽车的油门和刹车,可以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映,使机体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A、控制内脏、血管、腺体的传出神经称为植物性神经,A错误;B、肾上腺只接受交感神经的支配,B错误;C、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支气管收缩,胃蠕动和胃液分泌加强,C正确;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作用通常相反,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稳态,D正确。故选C。6.下列关于艾滋病病毒和艾滋病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HIV病毒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B.HIV中存在2条病毒RNA,进入宿主细胞的RNA称为前病毒C.艾滋病人往往很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D.HIV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增殖过程中能翻译出多种蛋白质【答案】B【解析】【分析】艾滋病是一种危害性极大的传染病,由感染艾滋病病毒(HIV)引起,HIV是一种能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病毒。它把人体免疫系统中最重要的CD4T淋巴细胞作为主要攻击目标,大量破坏该细胞,使人体丧失免疫功能。【详解】A、HIV病毒主要侵染辅助性T淋巴细胞,说明其能识别并结合辅助性T淋巴细胞表面的受体, A正确;B、HIV中存在2条病毒RNA,HIV这类RNA病毒进入宿主细胞后,首先从RNA逆转录出DNA,此时DNA形态的病毒被称为前病毒,B错误;C、大量的T淋巴细胞的死亡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严重缺陷,故艾滋病患者的机体和神经系统受到破坏,使得病人往往很消瘦,也可能出现痴呆,C正确;D、HIV在辅助性T淋巴细胞内增殖过程中能翻译出多种蛋白质,最后会导致辅助性T淋巴细胞裂解死亡,D正确。故选B。7.免疫系统对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态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B.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C.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主要依靠效应B细胞D.免疫活性物质中的干扰素并不直接杀死病毒【答案】C【解析】【分析】免疫系统的组成:(1)免疫器官:骨髓、胸腺、脾、淋巴结、扁桃体等。(2)免疫细胞:①淋巴细胞:位于淋巴液、血液和淋巴结中。②吞噬细胞等。(3)免疫活性物质:各种抗体、溶菌酶等。【详解】A、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胸腺等)、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A正确;B、吞噬细胞参与人体第二道防线,且参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因此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中均发挥作用,B正确;C、免疫系统清除细胞中的病毒主要依靠细胞毒性T细胞,C错误;D、干扰素并不直接杀死病毒,而是刺激自身和周围的细胞产生另一种能抑制病毒复制的蛋白质,从而抵抗感染,D正确。故选C。8.手指被携带病原菌的针刺伤后,伤口发生炎症,并引发特异性免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手指被刺伤后,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B.炎症反应是机体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C.单核细胞会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分化成巨噬细胞D.机体可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抗体【答案】B【解析】 【分析】炎症反应是身体组织细胞对于感染、病原微生物、创伤的反应,也是机体的防御反应。【详解】A、手指被刺伤后,损伤细胞会释放某种化学物质,如组织胺,引起邻近血管扩张并增加了血管的渗透性,使流向伤口的血液增多,引起邻近血管扩张而产生“红”“肿”等炎症反应,A正确;B、炎症反应是机体对于外界刺激的一种防御反应,并非病原体,B错误;C、单核细胞会从毛细血管中钻出,进入受损伤部位的组织间隙,分化成巨噬细胞,并吞噬入侵的病菌,C正确;D、病原菌能引发机体产生针对病原菌的抗体,属于体液免疫,D正确。故选B。9.如图为人体血液样品离心后的分层现象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偏多时,可导致组织液增多B.①中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引起人出现抽搐等症状C.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不会使①的pH有明显变化D.②中的部分细胞也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答案】D【解析】【分析】血液由血浆、血细胞两部分组成,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图中①是血浆,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③是红细胞。【详解】A、图中①是血浆,①中的蛋白质含量偏多时,渗透压升高,可导致组织液水分减少,A错误;B、①中钙离子含量过低,会引起人出现抽搐等症状,钙离子含量过高,会出现肌无力现象,B错误;C、肌细胞厌氧呼吸产生乳酸,不能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D、②是白细胞和血小板,当毛细血管通透性改变时,白细胞中的部分细胞也可以存在于组织液中,D正确。故选D。10.免疫应答分为三个阶段:①抗原识别阶段:②增殖分化阶段:③效应阶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②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在胸腺中大量增殖 B.③过程中,记忆细胞群杀灭和清除被病原体侵染的体细胞C.体液免疫过程中,①中一个成熟的B细胞可以被任何一种细胞外病原体致敏D.针对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②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需接受吞噬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信号的刺激【答案】D【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抗原识别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再与B细胞结合;(2)增殖分化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抗原识别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2)增殖分化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细胞毒性T细胞。(3)效应阶段:细胞毒性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辅助性T细胞在骨髓中大量增殖,在胸腺中发育成熟,A错误;B、③过程中,细胞毒性T细胞群杀灭和清除被病原体侵染的体细胞,B错误;C、胞外病原体是抗原,B细胞与抗原的识别具有特异性,体液免疫过程中,①阶段中一个成熟的B细胞只能被一种细胞外病原体致敏,C错误;D、针对被病原体感染的体细胞,②过程中辅助性T细胞需接受来自吞噬细胞分泌的免疫活性物质的信息,然后才能发生相应的变化,D正确。故选D。反射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活动形式。反射活动多种多样,几乎全身的每一块骨骼肌和内脏器官都有反射活动。上课铃声响起时,同学们立刻会走进教室,这一行为属于条件反射,涉及多个神经元的活动。请回答以下小题:11.神经元是完成反射活动的基本单位,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神经元是一种可兴奋细胞,受到刺激均能迅速发生反应B.神经元的轴突就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神经C.神经元的轴突末梢有大量突起,有利于附着更多的神经递质受体D.该条件反射的完成涉及的神经元数目多于3个12.该过程中,其中一个神经元的结构及其在某时刻的电位如右图所示。下列关于该过程的叙述,错误的 是()A.此刻①处Na+内流,②处K+外流,且两者均不需要消耗能量B.①处产生的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播时,峰值保持稳定不变C.②处产生的神经冲动,只能沿着神经纤维向右侧传播出去D.若将电表的两个电极分别置于③④处膜外,指针会发生偏转【答案】11.D12.A【解析】【分析】条件反射是先天就有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的,条件反射必须要大脑皮层参与。条件反射扩展了机体对外界复杂环境的适应范围,使机体能够识别刺激物的性质,预先做出不同的反应,从而使机体具有更强的预见性,灵活性和适应性。条件反射消退,不是条件反射的简单丧失,而是中枢把原先引起兴奋的信号转变为产生抑制效应的信号。【11题详解】A、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和抑制性,故并非受到刺激都能迅速发生反应,A错误;B、神经元的轴突包裹了髓鞘构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包裹了结缔组织形成神经,B错误;C、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一般作为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而不接受神经递质,C错误;D、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故条件反射的完成涉及的神经元数目多于3个,D正确。故选D。【12题详解】A、由神经元的图示可分析,由于兴奋传递的方向为③→④,则①处由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为K+外流,②处由静息电位转变为动作电位,为Na+内流,A错误;B、动作电位沿神经纤维传导时,其电位变化是一致的,不会随传导距离而衰减,B正确;C、反射弧中,兴奋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是单向的由轴突传导到轴突末梢,即向右传播出去,C正确; D、将电表的两个电极置于③④处膜外,在兴奋传导的过程中由于会存在电位差,指针会发生偏转,D正确。故选A。13.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治疗时需要监测血氧饱和度、离子浓度、酸碱平衡、血液中肝酶等指标。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肺水肿B.肺水肿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C.血浆钠离子过低会导致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峰值增大D.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答案】C【解析】【分析】1、内环境稳态是指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主要包括内环境的组成成分以及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2、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详解】A、肺炎患者肺部血管通透性增大,可导致血浆蛋白渗出,从而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引起肺水肿,A正确;B、肺水肿时,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容易出现呼吸肌肉疲劳,当呼吸肌收缩时,其肺部扩张不足,氧气难以入肺,进而使身体得到的氧气减少,同时肺泡内渗出液增多,使得肺泡壁增厚,影响了肺泡与周围毛细血管的气体交换,会导致血氧饱和度下降和酸碱平衡失调,B正确;C、神经细胞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内流引起的,血浆钠离子过低会导致神经细胞钠离子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峰值减小,C错误;D、血浆肝酶含量高于正常值说明肝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加,肝细胞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D正确。故选C。14.研究发现,果蝇通过训练能记住并避开某种气味,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该记忆由一种被称为蕈形体神经元的细胞管理,其机制如图1、图2所示。电击能将多巴胺传递给蕈形体神经元,引发一系列生化反应,最终存储了将电击与气味联系起来的记忆,但这段记忆很快就会被遗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电击关联形成的B.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C.长时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学习和记忆都是人类大脑的特有功能D.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答案】C【解析】【分析】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都属于脑的高级功能,学习是神经系统不断地接受刺激,获得新的行为、习惯和积累经验的过程,记忆是将已获信息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短期记忆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长期记忆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训练的方法是接触这种气味时伴随着电击”,说明果蝇避开某种气味的属于条件反射,反射建立过程,是气味与无关刺激电击关联形成的,A正确;B、比较图1和图2,发现在压力和睡眠基础上,神经元释放的多巴胺减少,说明压力和睡眠等因素,会影响突触间隙中多巴胺的含量,B正确;C、语言是人类的高级神经活动,而学习的和记忆不是,C错误;D、从图中可以看出,在电击的情况下,神经元释放了神经递质和相应的受体结合,发生一系列的反应,产生学习和记忆,而在压力和睡眠条件下,释放的多巴胺减少,且多巴胺只和DAMB受体结合,说明记忆和遗忘的启动,可能与多巴胺分子数量和识别多巴胺的受体种类有关,D正确。故选C。15.如图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调节示意图,其中a、b和c表示人体内三种内分泌腺,①~③表示三种不同的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幼年时激素③过多会导致患呆小症B.a表示下丘脑,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C.血液中激素③水平降低会引起激素②分泌增加D.激素②促进激素③分泌的调节过程同时存在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答案】C【解析】【分析】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属于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图示过程③激素可作用于a和c器官,说明③是甲状腺激素,b是甲状腺,a是垂体,②是促甲状腺激素,c是下丘脑,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详解】A、根据负反馈调节机制,③激素可作用于a和c器官,说明③是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神经系统的形成和发育,幼年时激素③过少才会导致患呆小症、A错误;B、a表示垂体,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B错误;C、③甲状腺激素水平降低,负反馈调节垂体,使②促甲状腺激素增加,C正确;D、②促甲状腺激素调节③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只存在激素调节,D错误。故选C。16.如图为正常人在进食后,体内血糖平衡调节的部分过程,其中GIP是进食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的一种多肽。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A.图中的M是下丘脑,为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B.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至少受四种物质的影响C.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细胞中葡萄糖加速转变为糖原和甘油三酯D.图中所示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属于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答案】C【解析】 【分析】分析题图:进食可刺激小肠K细胞分泌多肽GIP,GIP可作用于胰岛细胞和脂肪细胞,GIP可作用于胰岛B细胞使该细胞分泌胰岛素增多;另外血糖升高还会刺激下丘脑M的某一区域,下丘脑通过传出神经分泌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使胰岛B细胞活动增强,胰岛素分泌增多,GIP和胰岛素通过脂肪细胞膜上的特异性信息分子受体作用于脂肪细胞,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并转化为脂肪,从而降低血糖水平。【详解】A、图中M可以感知血糖变化,还可以通过神经递质调节胰岛B细胞的活动,所以M是血糖调节中枢下丘脑,A正确;B、根据图中信息可知,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的过程至少受GIP、血糖浓度、神经递质、胰高血糖素四种物质的影响,B正确;C、胰岛素会促进脂肪细胞中葡萄糖加速转变为甘油三酯,从而降低血糖,C错误;D、分析题图可知,图中所示人体内血糖平衡的调节方式既有神经调节也有体液调节,属于神经-体液调节,D正确。故选C。17.下列关于酶与激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激素与酶都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活动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酶C.激素和酶都是大分子有机物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其他细胞【答案】D【解析】【分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一类有机物,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是RNA。激素是活细胞产生的能调节生命活动的微量有机物,有些激素是蛋白质,有些激素是固醇,有些激素是小分子有机物。激素与靶细胞中相应的受体结合后,被灭活。【详解】A、激素传递信息给靶细胞,酶起催化作用,激素与酶都不直接参与细胞的代谢活动,A错误;B、能产生激素的细胞一定能产生酶,但能产生酶的细胞不一定能产生激素,B错误;C、激素既有大分子又有小分子,酶一般都是大分子有机物,C错误;D、激素产生后一般作用于相应的靶细胞,靶细胞一般不是产生该激素的细胞,D正确。故选D。【点睛】阅读下面资料,完成下面小题:脑中大部分的兴奋性突触以谷氨酸为神经递质,而谷氨酸也会毒害神经细胞。兴奋性毒害是指胞外谷氨酸超过正常浓度,导致大量钙离子进入神经细胞内,使细胞处于极度兴奋状态和极高代谢压力下,最终导致细胞死亡。中风时,神经细胞因无法获取足够能量,而不能维持其正常膜电位,开始去极化,促使神经末梢分泌谷氨酸,随即使大脑中的其他神经细胞兴奋,受兴奋的神经细胞又再分泌更多的谷氨酸,造成神经 细胞进一步被兴奋并分泌更多的谷氨酸,最终使得胞外谷氨酸浓度过高,导致许多神经细胞死亡。18.下列关于谷氨酸的叙述错误的是()A.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B.与正常个体比较,中风个体组织液中的谷氨酸和钾离子浓度更高C.谷氨酸在核糖体上合成,经内质网、高尔基体加工后分泌到细胞外D.个体中风后组织液中谷氨酸的浓度变化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19.下列关于脑中神经细胞和兴奋性毒害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去极化过程中,脑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呈内负外正B.刺激脑神经细胞引起的眨眼现象不属于反射C.若兴奋性毒害导致中风个体颞叶的上部神经细胞受损,则可能会出现听觉功能障碍D.给予阻碍神经细胞中囊泡运输的药物,不能降低中风病人神经细胞的伤害【答案】18.C19.D【解析】【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需要通过突触结构进行传递,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其具体的传递过程为:兴奋以电流的形式传导到轴突末梢时,突触小泡释放递质(化学信号),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产生膜电位(电信号),从而将兴奋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18题详解】A、谷氨酸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组织液属于内环境,A正确;B、中风时,神经细胞因无法获取足够能量,而不能维持其正常膜电位,开始去极化,促使神经末梢分泌谷氨酸,随即使大脑中的其他神经细胞兴奋,受兴奋的神经细胞又再分泌更多的谷氨酸,造成神经细胞进一步被兴奋并分泌更多的谷氨酸,最终使得胞外谷氨酸浓度过高,导致许多神经细胞死亡。由此可知,与正常个体比较,中风个体组织液中的谷氨酸和钾离子浓度更高,B正确;C、谷氨酸是一种氨基酸不是蛋白质,核糖体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C错误;D、个体中风后组织液中谷氨酸的浓度变化变得更多,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D正确。故选C。【19题详解】A、一般细胞的内部以细胞膜为界,内部具负电性,这种极性程度的减弱成为去极化,所以在去极化过程中,脑神经细胞的膜电位呈内负外正,A正确;B、刺激脑神经细胞引起的眨眼现象不属于反射,反射必须要有完整的反射弧,B正确;C、颞叶负责处理听觉信息,若兴奋性毒害导致中风个体颞叶的上部神经细胞受损,则可能会出现听觉功能障碍,C正确; D、给予阻碍神经细胞中囊泡运输的药物,就会减少谷氨酸的释放,可降低中风病人神经细胞的伤害,D错误。故选D。20.下表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项目测定值单位参考范围血清葡萄糖223mg/dL60~110甘油三酯217mg/dL50~200总胆固醇179mg/dL150~220促甲状腺激素(TSH)5.9μIU/mL0.27~4.2A.该男子可能患有糖尿病,可服用胰岛素制剂进行治疗B.该男子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多吃糖类食物C.该男子可能患有地方性甲状腺肿,细胞代谢速率偏低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稳定不变,否则将引起代谢紊乱【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表格:表中是某中年男子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数据,该男子血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值,可能患有糖尿病;该男子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患有甲状腺肿大。【详解】A、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不能口服,应静脉注射或皮下注射,A错误;B、该男子甘油三酯偏高,可能患有高血脂,应不吃脂肪,少吃糖类食物,因为糖类也能转化为脂肪,B错误;C、该男子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含量偏高,其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可能分泌不足,患有甲状腺肿大,细胞代谢速率偏低,C正确;D、血浆的生化指标应保持相对稳定,而不是不变,D错误。故选C21.如图表示一个处于安静状态的人,由T1环境进入T2环境的过程中产热量和散热量的变化。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进入T2环境,汗腺分泌量增加,该过程属于神经调节B.在T2环境下,机体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C.进入T2环境,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D.a~c体温调节过程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答案】A【解析】【分析】机体由温度为T1的环境进入到温度为T2的环境,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说明是由高温环境到低温环境,由于进入温度为T2的环境短时间内B曲线上升比A曲线迅速,确定曲线A表示产热量,曲线B表示散热量。【详解】A、由图可知,环境变化后,机体产热量和散热量都增加,说明T1环境温度高于T2环境温度,因此汗腺分泌减少,A错误;B、由以上分析可知,T1环境温度高于T2环境温度,在T2环境下,寒冷刺激导致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进而促进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B正确;C、在T2环境下,寒冷刺激导致皮肤毛细血管收缩,血流量减小,散热量减少,C正确;D、由高温环境进入低温环境中,a~c的体温调节过程既有激素等信息分子参与的体液调节的作用,也受神经系统的调节,D正确。故选A。22.人体内细胞免疫的部分过程如图所示,其中甲、乙和丙表示相应的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巨噬细胞是由造血干细胞分化产生B.巨噬细胞中溶酶体参与处理病原体,并将其降解为肽 C.乙为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也就是相对应的抗体分子D.丙物质中含有白细胞介素2,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答案】C【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除少数抗原可以直接刺激B细胞外,大多数抗原被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再由T细胞呈递给B细胞;(2)反应阶段: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开始进行一系列的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3)效应阶段:浆细胞分泌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效应;2、细胞免疫过程为:(1)感应阶段: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抗原,并暴露出其抗原决定簇,然后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2)反应阶段:T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和效应T细胞,同时T细胞能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增强免疫功能;(3)效应阶段:效应T细胞发挥效应。【详解】A、巨噬细胞来自造血干细胞,A正确;B、巨噬细胞的溶酶体中含有许多水解酶,在处理病原体时,可将其降解为多肽,B正确;C、辅助性T细胞识别抗原的受体分子是糖蛋白,不是抗体,C错误;D、白细胞介素2作为细胞因子,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分裂,D正确。故选C。23.现用体重等方面大体相同的三组兔子进行实验。将等量的含有放射性碘的注射液注射到A、B、C三组兔子的体内,然后,定时测定兔子甲状腺的放射量。4天后,分别注射等量的①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③生理盐水三种中的某一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则ABC表示分别注射的是( )A.②③①B.③②①C.②①③D.①②③ 【答案】B【解析】【分析】人体内激素的分泌通过反馈调节的方式调节。促甲状腺激素能促进甲状腺分泌甲状腺激素,但甲状腺激素浓度高时,反过来抑制促甲状腺激素的分泌。据图可知,注射物质C后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最多,注射物质B后的甲状腺激素的含量最少。【详解】①由于无放射性的甲状腺激素将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为C曲线;②无放射性的促甲状腺激素将促进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为B曲线;③生理盐水既不促进也不抑制甲状腺合成甲状腺激素,为A曲线,B符合题意。故选B。24.图甲、乙分别是细胞表面受体和细胞内受体的作用机制模式图,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甲中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B.三种信号分子在合成后均被定向运送到特定靶细胞处而发挥调节作用C.人体内胰岛素的作用机制与图乙所示机制不同,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D.雄性激素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以图文结合的形式,考查学生对细胞膜的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功能、激素调节的特点、胰岛素和性激素的化学本质等相关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以及获取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详解】细胞膜上的受体具有特异性,只能与相应的信号分子结合而发挥作用,分析图甲可知,信号分子A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信号分子B不能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因此对细胞具有调节作用的是信号分子A,信号分子B对该细胞无调节作用,A正确;信号分子A、B、C均为某种激素,激素弥散到体液中,随血液流到全身,定向作用于靶细胞而发挥调节作用,而非定向运送,B错误;人体内胰岛素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胰岛素受体位于细胞膜上,其作用机制与图甲所示机制相似,C正确;雄性激素的化学本质是固醇,可通过细胞膜进入靶细胞,与细胞内特异性受体结合,通过影响基因选择性表达来调节细胞代谢,D正确。【点睛】以图示中的“箭头指向和文字信息”为切入点, 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即图甲所示为信息分子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进而调节靶细胞的代谢;图乙所示的信息分子穿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细胞质受体结合形成复合物,复合物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调节细胞核内的基因转录过程,进而调节细胞代谢。在此基础上,分析各选项。25.下列关于中心法则的描述,正确的是()A.④⑤过程可发生在HIV入侵辅助性T细胞过程中B.图中②③过程中的碱基配对方式完全相同C.②过程一定有氢键的形成与断裂D.①②过程可发生在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的细胞核中【答案】C【解析】【分析】分析图示,过程①是DNA复制,过程②是转录,过程③是翻译,过程④是RNA复制,过程⑤是逆转录。【详解】A、HIV只能进行逆转录不能进行RNA复制,A错误;B、转录和翻译的碱基配对方式不完全相同,B错误;C、转录过程中有解旋的过程,有氢键的断裂与形成,C正确;D、效应细胞毒性T细胞已高度分化,不能进行分裂,所以不发生过程①,D错误;故选C。非选择题部分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50分)26.图甲是光合作用示意图,①②表示过程,A〜H表示物质。将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两个相同透明密闭玻璃室内,测量玻璃室内CO2含量,其结果如表1(实验期间光照、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恒定不变)。据图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表1时间(min)05101520253035甲植物(mg/L)150113835850484848乙植物(mg/L)1501107550301888(1)图中结构I是_____,②过程是____,光反应阶段的产物是____,②过程产生的G大部分用于____。(2)根据表格分析,25min后,甲植物中产生ATP的部位有____。30min后,甲乙植物CO2浓度不再下降,原因是_______。(3)密闭一段时间后_____植物先死亡。甲、乙植物光合速率不同,根本原因是_____。【答案】(1)①.类囊体膜#光合膜②.三碳酸的还原③.O2、ATP、NADPH④.五碳糖的再生#再生RuBP(2)①.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或类囊体膜)②.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净光合速率为零(3)①.甲②.甲、乙植物遗传物质不同(或基因不同)【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图甲为光合作用的部分图,A为水,B为氧气,C是NADP+,D是NADPH,E是ATP,F为ADP,H是三碳酸,G是三碳糖。①过程是水的光解,②过程是三碳酸的还原。分析表中数据:在0~25min期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所以容器中的CO2含量逐渐降低;而CO2含量逐渐降低又导致光合作用强度减弱;在30~45min期间,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容器中的CO2含量不再降低;同时也说明乙植物比甲植物更能适应低浓度的CO2。【小问1详解】分析题图可知,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②过程是三碳酸的还原,光反应的产物有O2、ATP、NADPH。光合作用中的碳反应中,在三碳糖形成后,卡尔文循环中的许多反应,都是为了再生五碳糖,保证此循环不断进行,因此产生的G三碳糖大部分用于再生五碳糖(再生RuBP)。 【小问2详解】分析表格可知,25min后,甲植物既有光合作用也有呼吸作用,因此细胞中产生ATP的部位有细胞溶胶、线粒体、叶绿体(或类囊体膜)。30min后,甲乙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速率,容器中CO2浓度不再下降,甲乙植物的净光合速率为零。【小问3详解】由分析可知,乙植物比甲植物更能适应低浓度的CO2,因此密闭一段时间后甲植物先死亡。甲、乙植物光合速率不同,是因为二者光合作用的酶活性不同,其根本原因是甲、乙植物遗传物质不同(或基因不同)。【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光合作用的过程,要求学生熟记相关知识,把握知识间的联系,通过分析图示获取信息,综合知识解决问题。27.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是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1)图1中B表示________;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引起效应器收缩,此过程________(“属于”或“不属于”)反射。(2)图2结构a处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兴奋在图2处只能单向传递的原因是__________。(3)图3表示在一次缩手反射活动中测得的膜内外电位图,表示处于兴奋状态的是________(填字母),膜内电流的方向是________(用字母和箭头表示)。(4)图4是测量神经纤维膜内外电位的装置,图5是测得的动作电位变化情况。据图回答下列问题:①图4指针偏转角度最大,此时测得的电位相当于图5中的________区段的电位,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题图4的电流计指针如何变化?________(填“向左”或“向右”或“ 不变”)。②图5中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时,Na+内流引起的是_______区段的变化。CD段形成的原因____________。【答案】(1)①.效应器②.不属于(2)①.电信号转换成化学信号②.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于突触后膜(3)①.h②.h→g(4)①.AB②.向左③.BC④.钾离子外流【解析】【分析】1、复极化是从兴奋状态变为静息状态,电位由外负内正变为外正内负。反极化是从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电位由静息电位变化为动作电位,具体为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2、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1是反射弧结构,A是感受器,B是效应器。图2中a是突触前膜、b是突触间隙、c是突触后膜、d是突触小泡、e是神经递质、f是受体,其中a、b、c共同构成突触结构。图3中g和i是静息电位,h是动作电位。【小问1详解】与A相连的神经元细胞体位于神经节,因此A为感受器,则B是效应器,反射必需经过完整的反射弧才能完成,在传入神经纤维上给予适宜强度的刺激,引起效应器收缩,该过程没有经过完整的反射弧,不属于反射。【小问2详解】图2是两个神经细胞相联系的结构,为突触。a是突触前膜,发生的信号转换为电信号转换为化学信号。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并作用于突触后膜,因此兴奋在突触间为单向传递。【小问3详解】反极化是从静息状态变为兴奋状态,电位由静息电位变化为动作电位,具体为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由图5可知,h表示反极化状态;反射发生时,兴奋由感受器向效应器单向传导,图3表示兴奋传至h处,则膜内电流方向是h→g。【小问4详解】①图4的导线一端在膜外,一端在膜内,测的是外正内负的静息电位,相当于图5的AB段。若该神经纤维接受突触前膜释放的兴奋性神经递质时,该神经纤维Na+内流,膜内外电位分布为外负内正,指针往左偏。②钠离子内流会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因此图5中BC段是Na+内流引起的,CD段是恢复静息电位的过程,是K+通过协助扩散外流引起的。28.肾上腺的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它的分泌活动受内脏神经的直接支配。人在恐惧、严重焦虑,剧痛等紧急情况下,肾上腺素分泌会增多,因此肾上腺素也被称为“应急激素” 。下图表示肾上腺素发挥作用的几种机制,请回答下列问题:(1)控制内脏的神经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其中支配肾上腺素分泌的是_________。图甲中的脑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图乙分析,人在恐惧或严重焦虑等状态下,更容易引起高血糖,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图丙和丁可知,人在恐惧或严重焦虑状态下血液会更多地流向________(填“骨骼肌”或“小肠”),同时食欲下降的原因是严重焦虑导致______________影响小肠部分的营养供应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异常,使得食欲下降。(4)在人和高等动物体内,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的联系可概况为两个方面。一方面,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在这种情况下,体液调节可以看作神经调节的一个环节。据甲图分析,另一方面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交感神经②.脑上含有肾上腺素的受体(2)严重恐惧或焦虑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肝细胞出来,提升血糖浓度(3)①.骨骼肌②.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造成小肠血管收缩(4)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解析】【分析】题图分析:由图可知,甲图下丘脑通过内脏神经作用到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乙图中肾上腺激素和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肝细胞释放出来,提升血糖浓度;丙图中肾上腺激素和骨骼肌血管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中血管舒张;丁图中肾上腺激素和小肠壁血管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小肠壁中血管收缩。【小问1详解】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个内脏器官的作用往往是相反的,交感神经可以使心跳加快、加强,副交感神经使心跳减慢、减弱,肾上腺素能导致心跳加快、加强,因此支配肾上腺素分泌的是交感神经。激素发挥作用时需要与相应受体结合,脑是肾上腺素的靶器官,说明脑上含有肾上腺素的受体。【小问2详解】严重恐惧或焦虑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肾上腺素能与肝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促进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从肝细胞释放出来,提升血糖浓度,因此人在恐惧或严重焦虑等状态下,更容易引起高血糖。【小问3详解】丙图中肾上腺激素和骨骼肌血管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骨骼肌中血管舒张;丁图中肾上腺激素和小肠壁血管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导致小肠壁中血管收缩,因此人在恐惧或严重焦虑状态下血液会更多地流向骨骼肌。严重焦虑导致肾上腺素的分泌增加,造成小肠血管收缩,影响小肠部分的营养供应以及食物的消化吸收,进而导致消化功能异常,使得食欲下降。【小问4详解】在动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中,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之间的关系可以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体内大多数内分泌腺活动直接或间接地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结合图甲可知,另一方面,内分泌腺所分泌的激素也可以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如甲状腺分泌的甲状腺激素,如果缺乏这种激素,就会影响幼年动物大脑的发育。29.中年人秃顶(T)与非秃顶(t)是一对相对性状,由位于常染色上基因控制,对于杂合子,男性表现为秃顶,女性则表现为正常;人的色觉正常与红绿色盲由另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且两对等位基因独立遗传。甲、乙两个家庭各育有1儿1女,各成员表现型如下表:母亲父亲女儿儿子甲家庭非秃顶色觉正常秃顶色觉正常秃顶色觉正常非秃顶红绿色盲乙家庭秃顶红绿色盲非秃顶色觉正常非秃顶色觉正常秃顶红绿色盲据图请回答:(1)上述两对等位基因遗传时,遵循____________定律。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__________。(2)甲家庭父亲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若该父亲的一个精原细胞减数分裂时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tXBY的异常精子,则另外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来源的______________。若这对夫妇再生非秃顶、色觉正常的女儿,可能的基因型有_______种。其中纯合子占__________。(3)若甲家庭的女儿与乙家庭的儿子结婚,生出色盲且秃顶的儿子的概率是_________。(4)基因型为Tt的个体在男性和女性中表型不同,说明生物性状表现_________。 【答案】(1)①.自由组合②.基因座位(2)①.TtXBY②.tXBY、T、T③.染色体畸变(染色体数目变异/非整倍体变异均给分)④.4⑤.(3)(4)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解析】【分析】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小问1详解】由题可知,T、t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B、b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它们独立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小问2详解】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TT、Tt,非秃顶男性的基因型为tt,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TT,非秃顶女性的基因型为Tt、tt。甲家庭有一秃顶(TT)、色觉正常(XBX_)的女儿与一非秃顶(tt)、色盲(XbY)的儿子,据此可推知:秃顶、色觉正常的父亲的基因型为TtXBY;异常精子为tXBY,则父亲细胞中性染色体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未发生分离,与正常分离的t基因组合,进入同一个次级精母细胞中,则T基因进入另一个次级精母细胞。因此,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分别是:tXBY、T、T;产生的精子中染色体数异常,发生了染色体数目变异;甲家庭有一秃顶(TT)、色觉正常(XBX_)的女儿与一非秃顶(tt)、色盲(XbY)的儿子,据此可推知:秃顶、色觉正常的父亲的基因型为TtXBY,非秃顶、色觉正常的母亲的基因型为TtXBXb。若这对夫妇再生非秃顶、色觉正常的女儿,可能的基因型有4种:TtXBXB、ttXBXB、TtXBXb、ttXBXb,其中纯合子占1/4。【小问3详解】甲家庭父母的基因型分别是:TtXBY、TtXBXb,甲家庭的女儿(秃顶、色觉正常)的基因型为1/2TTXBXb、1/2TTXBXB。乙家庭的母亲为秃顶、红绿色盲,父亲为非秃顶、色觉正常,据此可推知:母亲的基因型为TTXbXb,父亲的基因型为ttXBY,乙家庭的儿子(秃顶、红绿色盲)的基因型为TtXbY。二者结婚,生出色盲且秃顶的儿子的概率是1T_×1/2×1/4XbY=1/8。【小问4详解】 基因型相同,在不同性别中基因表达的环境条件不同,表达出来的表型可能也不同,说明生物的性状表现时即受基因的控制又受环境条件的影响,生物的性状是受基因型和环境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30.免疫接种是一种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按研制技术可将疫苗分为传统疫苗和新型疫苗两大类。传统疫苗包括灭活疫苗、减毒活疫苗、类毒素疫苗和纯化组分疫苗(亚单位疫苗);新型疫苗则包括基因工程疫苗、重组疫苗、载体疫苗、多肽疫苗以及现阶段研究较热的核酸疫苗等。请回答下列问题:(1)减毒活疫苗是保留____成分而丧失致病性的一种疫苗,进行疫苗生产时,通常将病毒置于_______中培养,使其增殖。(2)现有某种新型流感减毒活疫苗,与灭活疫苗相比,免疫效果好。为研究其免疫效果,现提供以下实验材料与用具,以血液病毒浓度、抗体浓度为检测指标。完善实验思路,预测结果并进行讨论。材料用具:小白鼠若干、流感减毒活疫苗,流感灭活疫苗,流感病毒,生理盐水,注射器及其它必需设备。(要求与说明:各注射试剂的配制方法及实验结果检测的具体操作不作要求,实验条件适宜。)完善实验思路:①取年龄、生理状况相似,同种性别的健康小白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小白鼠+注射适量减毒活疫苗;乙组:_____;丙组:小白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②二周后,_____。③再过一周后,检测每组小白鼠_____。④预测实验结果_____(设计一个坐标系,用柱形图表示实验结果)(3)讨论与分析:减毒活疫苗进入体内后,可引发机体发生_____免疫,免疫效果好,但与灭活疫苗相比,存在一定的风险。现有新型重组DNA疫苗,进入机体后需____才能激发主动免疫,免疫效果好,不良反应少。【答案】(1)①.抗原②.活细胞(2)①.小白鼠+注射等量灭活疫苗②.给每组小白鼠注射适量且等量流感病毒③.血液中病毒浓度和抗体浓度,并求平均值④.(3)①.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特异性免疫)②.转录、翻译(基因表达)【解析】 【分析】疫苗通常是用灭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疫苗后,人体内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对特定传染病具有抵抗力。DNA疫苗是指将编码外源性抗原的基因插入到含真核表达系统的质粒上,然后将质粒直接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抗原蛋白,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抗原基因在一定时限内的持续表达,不断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达到防病的目的。【小问1详解】减毒活疫苗是保留抗原成分,且抗原丧失致病性的一种疫苗。病毒无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因此进行疫苗生产时,需要将病毒置于活细胞中培养。【小问2详解】分析题意可知,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与灭活疫苗相比,某种新型流感减毒活疫苗的免疫效果,因此实验的自变量是注射的疫苗种类。①实验分为三组,甲组中给小白鼠注射适量减毒活疫苗,丙组中给小白鼠注射等量生理盐水;依据实验的等量性原则和对照性原则,乙组中给小白鼠注射等量的新型流感减毒活疫苗;②注射疫苗后,激发小白鼠的特异性免疫,两周后,给每组小白鼠注射适量且等量流感病毒,检验的疫苗的效果;③流感病毒侵入小白鼠体内,会刺激记忆细胞,引起特异性免疫,因此检验血液中病毒浓度和抗体浓度,可判断疫苗的免疫效果;进行检验时,需要求每组小白鼠体内病毒浓度和抗体浓度的平均值;④灭活疫苗是将具有感染性的病毒杀死但同时保持其抗原颗粒的完整性,使其失去致病力而保留抗原性;与灭活疫苗相比,减毒活疫苗更能保留抗原的特异性和多样性,其免疫效果更强。故实验结果如图:【小问3详解】减毒活疫苗进入体内后,可引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即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免疫效果好,但与灭活疫苗相比,存在一定的风险。由分析可知,新型重组DNA疫苗是DNA序列,不具有抗原性,需要经过基因表达(即转录和翻译)合成蛋白质,即抗原,才能激发机体的特异性免疫。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江山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江山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江山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江山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物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江山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衢州市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地理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浙江省舟山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重庆市育才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生物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30 16:05:02
页数:25
价格:¥2
大小:955.7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