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2
2
/22
剩余20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2-2023学年河北省石家庄市高二(上)期中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在西来文艺审美和文学观念冲击中土的情况下,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他认为文字是区分书面文学与口语的根本标志,是文学得以确立和存在的基本指标。文学包括无句读文和成句读文。无句读文包括无所谓兴会神味的图书、表谱、簿录等。成句读文可分为有韵文和无韵文,有韵文包括赋颂、古今体诗、词曲等;无韵文则包括小说、杂文、历史等。成句读文大都有兴会神味,有韵文和小说、杂文以感人为主,亦有不感人者,而历史可感人,可不感人。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在学理上深刻地揭示了文化本身的即物性和符号性,而“文学总略”说显然是一种从逻辑定义的角度对汉语文学传统的全面总结,它强调“汉字”对汉语文、文学和民族文化的重大意义,突出“汉字”在文化中的基础性内涵和作用,由此形成一种独到的“文字文化”论。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雅俗论一方面强调为文要讲究“轨则”:“先求训诂,句分字析,而后敢造词也”,“工拙者系乎才调,雅俗者存乎轨则。轨则之不知,虽有才调而无足贵。”章氏认为一切文章文学观其会通,都有自己的文类,都有“自性”(即规律),自有“法式”和“雅俗”。但它们有其共性,即“文字性”。他认为人类文明、文化、文学归根结底的功能,就是书契记事,形诸文字。章氏强调“文字性”,就是要求文学以质实性和直接性为基础。文学在“文字性”的基础上衍生出艺术性,即在不以文害辞、以辞害意的前提下讲求装饰性和蕴藉性,达到“文质彬彬”。另一方面,雅俗论又从整体文化的高度,平视“雅”“俗”。“徒论辞气,大上则雅,其次犹贵俗耳。俗者土地所生,婚姻丧纪所行也,非猥鄙之谓。”在这里,章氏把精英写作的书面文化与民间流传的通俗文化平等看待,既承认两者的互动,又强调“二者殊流”。这样的“雅俗论”不仅有效地打击了当时的古文“载道”说、桐城“义法”说和“骈文正宗”说,同时,平视雅俗的思路更成为“五四”时期新文化运动和新文学运动崛起的内在思想依据。(摘编自童庆炳等《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观的演变》)材料二: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 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他反对以有韵无韵区分,视前者为“纯文学”后者为“杂文学”,而主张“文”无论有韵无韵,无论成句读不成句读,无论纯杂,“包络一切著于竹帛而为言”。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仅举一例,法国的孔帕尼翁在反思何谓文学时说:“广义上讲的文学指所有印刷品(或书写品),包括图书馆里的所有藏书(以及已然笔录在案的口头文学)。”因为“文学”是一个其含义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名词,想要以一劳永逸的方式提供某种终极的定义注定是徒劳的。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文学理论讨论的文学定义,主要是在确立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特定的研究视角,期待从不同方面揭示被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图景,从而在生活中对未来拥有更为多彩多姿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章太炎定义中的下一句话“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来继续思考。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文学”,不仅有作者要表达者,还有如何表达。而“如何表达”在更多的场合下,是与特定的法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现实”,即以作者的“文心”为研究“核心”。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开宗明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其精美复杂如同雕龙,需要“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所以,文学研究也就应该将重心放在“法式”上。这样理解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即便是最广义的含蕴,也仍然保持了文学的独特性。所以在今天看来,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具有两大“异彩”:第一是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其在当时的意义是有助于挣脱“纯文学”观念的作茧自缚,而在今天的意义则是可以与近50年来欧美的文学概念对话;第二是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学范围,其意义不仅结合了“什么是文学”和“怎样研究文学”,而且引申出文学活动不是由作者和作品垄断,“研究”也不是“创作”的附庸的意涵。在现代西方文学批评史上,越来越多的批评家以其理论著作加入到文学活动中,诺斯罗普·弗莱就指出“这种把批评家视为寄生虫或不成功的艺术家的观念”是错误的。这两大异彩也许可以看作是对章太炎文学定义的“激活”吧。(摘编自张伯伟《重审中国的“文学”概念》)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特点和历史变化提出的“文学总略”说,既有对文学概念的界定,也有对汉语文学传统的总结。B.章太炎认为,文学的艺术性是建立在“文字性”基础上的,不论雅俗,都不能以辞害意,都应追求“文质彬彬”。C.章太炎和孔帕尼翁都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因为给含义不断变化的文学下一个终极定义是无法实现的。D.章太炎关于文学“法式”的观点给后来学者带来启发,文学既有表达什么的问题,还有如何表达的问题。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章太炎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进行了反思和批判,也引发了后世学者对中国现代文学理论价值的审视与思考。B.章太炎承继了传统句读学和韵文分类法,对文学的界定以文字为准,可见清代朴学和传统小学仍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基础。C.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而文学平台不断的变换,导致文学的确立和存在的指标也在不断变化。D.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提出“言为文之用心也”,开“文学”概念研究之先河,为今人拓宽文学范畴奠定了理论基础。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中最能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章太炎先生可谓“全史在胸”,借助旧学新知的融会贯通,试图为现代中国建立牢靠的根基,为后来者开无数法门。B.章太炎论文之语,矫八股文、桐城派、新文体之流弊;提倡质朴的文学,只有从纠正一般人重文轻质的文学观入手。C.被公认为最具影响力的英国的文艺理论家特里·伊格尔顿指出,文学评论家们“在评论文学的过程中也生产文学”。D.英国汉学家吴芳思认为,“在高雅文化的精神心理定势和非人化的诱惑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尚不为人所知的纽带”。4.材料一、材料二画横线处,同是引用章太炎的观点,但作者的意图不同,请简要分析。5.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章太炎提出全新的文学概念,成就非凡,他的治学之道更值得当代青年学子借鉴。请结合材料,谈谈章太炎在治学方面给我们的启示。【答案】1.C2.A3.C4.①材料一引用的意图是点明论述的对象,以展开对章太炎“文学”概念的解说、分析和论证;②材料二引用的意图是明确论述的起点,从而引发对章太炎“文学”定义当代价值的阐述。5.①立足历史,对历史文化展开批判性反思;②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国有学术观念的桎梏;③针对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④面向未来,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前瞻性的观点。【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C.“都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错,原文材料二“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他的这种极为宽 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仅举一例,法国的孔帕尼翁在反思何谓文学时说……”可知,章太炎和孔帕尼翁都给文学下了宽泛的定义,并不是认为文学的范围不需要设限。故选C。【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B.“章太炎承继了传统句读学和韵文分类法……可见清代朴学和传统小学仍是现代汉语文学的基础”于文无据,由材料一“章氏的这种界说继承清代朴学‘实事求是’的精神,并将传统小学发挥到现代‘语言文字之学’的高度”不能得出选项的推论。C.“网络文学的发展,使得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错,由材料二“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不能得出“文学作品不再需要印刷”。D.“开‘文学’概念研究之先河”错,材料二“刘勰《文心雕龙·序志》开宗明义:‘夫文心者,言为文之用心也。’”是说写文章一开始就阐发“文心”这一主旨,没有对文学概念“开先河”之意。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章太炎的文学定义,即便是最广义的含蕴,也仍然保持了文学的独特性;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将文学研究纳入文学范围。A.是说章太炎在历史方面的作用,与材料二研究的“文学”概念无关。B.是说章太炎的文学观,提倡质朴的文学,与材料二观点不符。C.是说文学评论对文学的作用,符合材料二的观点。D.是说有责任感的学者对精神力量的探索,与材料二观点不符。故选C。【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和作用的能力。由材料一“章太炎结合汉民族语文的基本特点和历史流变,循名责实,制名指实,推出‘文学总略’说。1906年他在《文学论略》中提出‘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可知,画线句出自章太炎《文学论略》,这里直接引用章太炎的论著,提出“文学”的概念,意图是点明论述的对象,从而为下文进一步阐释“文学总略”做铺垫,以展开对章太炎“文学”概念的解说、分析和论证。 由材料二“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可知,引用章太炎关于“文学”的定义,亮明观点,用于开篇有总说的作用,下文“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西方学者观点进行比较。可见引用的意图是明确论述的起点,从而引发对章太炎“文学”定义当代价值的阐述。【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由“章太炎从民族语文现代化的高度,对民族语文体系和书面文学体制展开了批判性反思,推动了清末民初文学的近代变革和现代转型”“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得出①立足历史,对历史文化展开批判性反思。由“文学理论讨论的文学定义,主要是在确立研究对象的范围以及特定的研究视角,期待从不同方面揭示被隐藏在文学背后的图景,从而在生活中对未来拥有更为多彩多姿的想象。所以,我们必须结合章太炎定义中的下一句话‘论其法式,谓之文学’来继续思考。能够成为我们研究对象的‘文学’,不仅有作者要表达者,还有如何表达。而‘如何表达’在更多的场合下,是与特定的法式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文学的‘现实’”得出答案③针对现实,以解决现实问题为研究目标。结合材料二“在当时一切价值有待重估的历史情况下,章太炎力排众议,独出机杼,推出了自成统系的文学‘雅俗论’”“打破了狭隘的文学天地,其在当时的意义是有助于挣脱‘纯文学’观念的作茧自缚”概括出答案②勇于创新,大胆突破国有学术观念的桎梏。由“中国文学史上直到1906年,章太炎才首次为文学下一定义:‘文学者,以有文字著于竹帛,故谓之文;论其法式,谓之文学。’这一文学定义包括了文学文本和文学研究。……他的这种极为宽泛的文学定义,看似一种没有定义的定义,竟然合上了最近50年欧美文学界对文学范围的理解。……因为‘文学’是一个其含义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名词,想要以一劳永逸的方式提供某种终极的定义注定是徒劳的。今日的网络文学甚至已经不是印刷品,明天还会有什么更新的媒介作为文学平台更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力”得出④面向未来,站在时代的高度提出前瞻性的观点。(二)现代文阅读II(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小题。花园茶会[英]凯瑟琳·曼斯菲尔德就算预先定制,也不会有更完美的天气来开花园茶会了。温煦和暖,没有风,也没有云,蓝天上笼着淡淡的金色的烟霭。天刚黎明,园丁就起来修剪草坪,直到整片草地和种着矢车菊的玫瑰形花坛都似乎在 发光。房子里所有的门似乎都打开了。轻捷的脚步和这里那里的话音使得房子里充满了生气。萝拉想去花园看看那些人把帐棚搭得怎样了。但是后门聚了好多人。“出了什么事?”“吓人的事,死了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在哪儿?怎么死的?什么时候?”“赶大车的,名叫司考特,今天早上在豪客街的拐角上,他的马看见台拖拉机,受惊了,把他甩出车来,后脑勺着地,遭了难了。”糕点店伙计兴致勃勃地说。萝拉抓住姐姐的衣袖。“乔丝!”她惊魂未定,“我们怎么样才能停止这一切呢?”“停止这一切,萝拉!”乔丝叫道,很惊讶。“你说什么?”“不举行花园茶会了,当然的。死的人几乎算得上邻居啊!”“我现在只想听听钢琴的音对不对,今天下午人家要我唱歌呢。”钢琴的声音猛地响得激动人心,乔丝忧郁而又莫测高深地唱着:生活多么令人厌烦一滴眼泪一声悲叹爱情反复易变分手……在顷刻间虽然钢琴的声响哀痛欲绝,她的脸上却绽开了一个光彩焕发的微笑。房间里,薛太太正在试一顶新帽子。“母亲,有一个人出了事,死了。”萝拉哽咽地说。“不是在花园里吧?”她的母亲打岔道。“不,不是的。”“噢,你吓坏我了。”薛太太叹了一口气,如释重负。“我们当然不能举行宴会了,对不对?”她请求着。“但是,我亲爱的孩子,通情达理些吧。我们不过偶然听到这事罢了。要是有人正常地死去呢,我们还是应该举行宴会的,对不对?”“母亲,那我们岂不是太狠心了吗?”她问道。薛太太拿着那顶帽子,萝拉还来不及阻止,薛太太就把帽子给她戴上了。“这顶帽子是你的。简直就是专给你做的!”镜中出现一位妩媚可爱的姑娘,戴着缀有金色雏菊的黑帽子。萝拉从来没有想到自己这么美。母亲对吗?现在她希望母亲是对的。一会儿她又想到那可怜的车夫。她决定,等宴会过后再来想。这似乎是最好 的办法……一会儿,客人川流不息地来了。到处可以看见双双对对的人在漫步,赏玩花朵,互相问候,走过草坪,握手亲吻……他们像是欢乐的小鸟儿,半路上飞到薛家花园来栖息一个下午。“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哥哥劳利说,“真是一顶花哨帽子!”然后这完美的下午慢慢地成熟,慢慢地凋谢,慢慢地合上了花瓣。“今天发生一件惨事,你们听说了吧?”薛先生说。薛太太举起了手,“是的,几乎破坏了今天的茶会呢。”“确实是可怕的事。”薛先生说,“那汉子就住在下面的小巷子,留下一个妻子和半打小孩。”一阵不自然的短暂的沉默。薛太太不安地抚弄着茶杯。她忽然抬起头来。桌上全是没动过的三明治、点心、松饼,都要浪费了。她有了一个出色的念头。“我们装个篮子,把这些完全是好好的食物送给那可怜人。你们同意吗?”她跳起身来。“可是,母亲,你想这是好主意吗?”多奇怪,萝拉想,她似乎又一次和他们全体不一致了。拿些他们宴会的残渣剩屑,那可怜人会愿意么?“当然了!你今天是怎么回事?刚才你还硬要我们同情,而现在——”“噢,好吧!”萝拉跑去取篮子了。母亲把篮子装满了,堆得高高的。“你自己拿去,宝贝。”母亲说。萝拉关上花园门时,暮色正在降临。过了马路,小巷子到了。小巷子里烟熏火燎,又黑又暗。粗陋的小房子里发出低哑的嗡嗡声。她希望自己穿上外套就好了,她的裙子太耀眼啦!还有那顶炫目的大帽子。一个小身材的黑衣女人出现在昏暗中。萝拉说:“你是司考特太太吗?”那女人回答说:“我是她姐姐。请进来,小姐。”“不,”萝拉说,“我不要进来。我只是送这篮子,母亲叫我——”在昏暗的过道里,那小女人似乎没有听见她的话。“请走这边,小姐。”她用一种讨好的声调说。萝拉只想走开,走得远远的,却又不由自主地跟着她。一扇开着的门,里面是卧室,死去的人躺在那里。“你想瞧瞧他,是不是?”女人说着,擦过萝拉走到床边。“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花园茶会,食物篮子,这些和他有什么关系呢?他离这一切都太远了。“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 不过还是不能不哭,而且她不能不对他说话就走出房间。只听得萝拉发出了孩子气的一声哭泣。“原谅我的帽子。”她急忙找到门,走下门径,走过黑沉沉的人群。在小巷子拐角处遇上了劳利。“可怕吗?”“不,”萝拉哭着,“简直是神奇。不过,劳利——”她停住了,望着哥哥。“人生是不是——”她期期艾艾,“人生是不是——”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没有关系,他很明白。“不是么,亲爱的?”劳利说。(冯钟璞译,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小说开篇用了大量笔墨来描写花园的环境,既表现了薛家对茶会的憧憬,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B.唱歌时乔丝的神情“忧郁而又莫测高深”,本是伤感歌曲,唱完后她却露出灿烂的微笑,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C.糕点店伙计的“兴致勃勃”异乎常情,薛先生口中的“半打小孩”把人当成物品,这些细节刻画了人物的冷漠无情。D.司考特太太的姐姐“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的声音和“亲昵地揭下被单”的动作,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萝拉是连接花园内外两个世界的人物,小说借萝拉的视角,描述了富有与贫穷、光亮与昏暗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场景,从而揭示了小说的主题。B.小说对茶会场景的描写,与对茶会前、后的描写相比,笔墨更简洁,节奏更轻快,比喻、比拟手法的使用,为美好的茶会增添了一丝梦幻色彩。C.薛太太认为“完全是好好的食物”十分适合送人,萝拉却认为这些“残渣剩屑”让人难以接受,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D.小说在矛盾冲突中深化主题:借萝拉内心的冲突,展示主人公的心路历程;又用大量笔墨揭示不同人物、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引发读者的深思。8.在司考特家,萝拉为什么要说“原谅我的帽子”?请结合文本分析。9.潜台词是指某一话语的背后所隐藏着的那些没有直接、明白表达出来的意思。小说结尾处萝拉与哥哥劳利的对话就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结合文本分析。【答案】6.C7.C8.①萝拉因接受了母亲的帽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没能阻止茶会的举行。②萝拉因戴这顶帽子在茶会上 得到他人的称赞,同样在他人不幸时享受了快乐。③萝拉戴着炫目的帽子出现在死者家里,显得不合时宜,是对死者的不尊重。9.①萝拉说的“神奇”,想表达她刚发现死亡居然成为穷人摆脱痛苦的方式,这是她从未见识过的。②萝拉发出“人生是不是”的疑问,想表达她看到社会不公,人生有别,却因涉世未深而无法说清。③哥哥劳利轻描淡写地以“不是么”来回应,想表达他觉得萝拉所说之事极为普遍,对此早已漠然处之。【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能力。A.“又营造了欢乐的氛围,为小说奠定了基调”表述有误,小说的基调其实是悲伤的,通过不同阶级的境遇引发人们对生与死的深刻思考。B.“表明她情感丰富,心态乐观”理解有误,只能表明她内心空虚、冷漠。她关心的只是她表演得精不精彩。D.“都体现穷人对待死亡的豁达与洒脱”说法不对,原文“‘别害怕——’她的声音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她亲昵地揭下被单,‘他瞧着挺是样儿的。什么也显不出来’”,“亲热而有点调侃意味”是在安慰萝拉不要害怕时体现的,不是对待死亡的态度。故选C。【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充分体现虚伪、冷酷与诚实、善良的鲜明对比”理解有误,应该是虚伪与诚实的对比。这里并没有体现薛太太的冷酷。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语句丰富含义、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由“她从来没有想到,自己竟然这样好看。她疑惑了,难道母亲说的没错?可是她又好像看见那个带着一群小孩,把丈夫的尸体抬回家的不幸女人。她决定等园会结束后再去考虑这件事”可知萝拉因接受了母亲的帽子而放弃了自己的立场,没能阻止茶会的举行。由“萝拉!你看起来真让人神魂颠倒哩”“真是一顶花哨帽子”可知萝拉因戴这顶帽子在茶会上得到他人的称赞,同样在他人不幸时享受了快乐。由“头上那顶装饰着金色野菊花的黑色帽子上,有一条长长的黑丝绒带子垂下来”可知,劳拉带的帽子非常华贵;由“劳拉发现自己到了一个破旧、狭小、低矮的厨房,里面点着一盏冒烟的灯。火炉旁坐着一个女人。她的脸浮肿而红胀,眼睛和嘴唇都肿着,看上去很可怕”“没想到走进了卧室,尸体就放在这里” 可知,劳拉前来吊唁时,司各特家贫穷至极,且家里有人去世,因此劳拉漂亮的帽子与吊唁的场合格格不入,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她为自己的唐突道歉。【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语句丰富含义的能力。由“萝拉走上去。一个年轻人正在酣睡,睡得这样熟,这样深,就像在梦乡里。……‘一切都好’,那沉睡的面孔仿佛在说,‘原该如此,我满意’”,死亡居然成为穷人摆脱痛苦的方式,这是她从未见识过的,所以萝拉说“神奇”。由“这时候天色已经发暗了,在一个喧闹的下午过后,傍晚变得一片寂静”“她横穿过街道,走进狭窄的小巷”可知,小说将劳拉家花园的热闹快乐和司各特所住的胡同的狭窄寂静形成对比,表现了不同阶级之间生活境遇的悬殊,萝拉发出“人生是不是”的疑问,想表达她看到社会不公,人生有别,“她期期艾艾”“但是人生是什么,她没法说明白”,表现她因涉世未深而无法说清。“没有关系,他很明白”,哥哥劳利明白萝拉想说却说不清楚的,即人生是不同的,上层阶级和工人阶级的生活环境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不是么,亲爱的”,哥哥劳利轻描淡写地以“不是么”来回应,说明他对此早已漠然处之。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吴汉,字子颜,南阳人。韩鸿为使者,使持节,徇河北,人为言:“吴子颜,奇士也,可与计事。”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上既破邯郸,诛王郎,召邓禹宿,夜语曰:“吾欲北发幽州突骑,诸将谁可使者?”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上于是以汉为大将军。汉遂斩幽州牧苗曾,上以禹为知人。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北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贼,皆平之。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吴汉兵守成都,公孙述将延岑遗奇兵出吴汉兵后,袭击破汉,汉堕水,缘马尾得出。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自初从征伐,常在左右,上未安,则侧足屏息,上安然后退舍。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上时令人视吴公何为,还言方作战攻具,上常曰:“吴公差强人意。”封汉广平侯。吴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遂尽以分与昆弟外家。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然但治宅,不起巷第。夫人先死,薄葬小坟,不作祠堂,恭俭如此。疾笃,车驾亲临,问所欲言。对曰:“臣愚无所识知,唯愿慎无赦而已。”病薨,奏谥曰:“有司议宜以为武。”诏特赐曰忠侯。(节选自《东观汉记》卷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B.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C.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D.吴汉为人质厚少文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邓禹及诸将多所荐举/再三召见/其后勤勤不离公门上/亦以其南阳人/渐亲之/(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牧,古字形像手持棍棒驱赶牲畜,本义指放养牲口,在文中指管理者、统治者。B.衔枚指在口中横衔着枚。枚的形状像筷子,是古代行军时防止士卒喧哗的用具。C.车驾,文中以帝王所乘车马代指帝王,与古诗文中“丝竹”代指音乐用法相同。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不能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邓禹向皇上推荐吴汉承担调发幽州军队的任务,皇上命吴汉为大将军,吴汉斩幽州牧苗曾,完成使命,皇上赞赏邓禹有知人之明。B.吴汉伐蜀,在水南水北分设大营,北营不利,合兵南营,大破公孙述,但后来被奇兵袭击后方,吴汉落水,拉着马尾才得以脱险。C.吴汉为人质朴,忠心耿耿,深得皇上的信任,他跟着皇上征战四方时,常常陪伴在左右,小心侍卫,总是等到皇上安歇后才退出去。D.吴汉处世俭朴,恭敬谨慎,不购置田产,不起巷第,他出征在外时家人曾置买一些田产宅业,他归来后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禹曰:“吴汉可。禹数与语,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②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5)《后汉书•吴汉传》用孔子的“刚毅木讷近仁”一语来赞誉吴汉,请简要概述吴汉的刚毅与木讷之处。【答案】(1)C(2)D(3)D(4)①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 ②吴汉回来,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5)刚毅: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大破敌军;作战不幸落水后,拉着马尾脱险。木讷: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临终对皇上所说的仍是国家之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有文采,匆忙时(常常)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质厚少文”是对吴汉的评价,后面断开;“造次”是“不能以辞语自达”的状语,不能分开,排除AD;“上”是指光武帝刘秀,是“亦以其南阳人”的主语,不能分开,排除B。故选C。【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不能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错误。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皇子公主。故选D。【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D.“全部都分送给了故旧部署”错。原文是“尽以分与昆弟外家”,“昆弟”是家族兄弟,“外家”是母亲、妻子的娘家人。故选D。【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①“数”,屡次;“禹数与语”,省略句,“禹数与(之)语”,“语”,交谈;“勇鸷”,勇敢凶猛;“鲜”,少。②“让”,责备;“军师”,军队;“何”,为什么。【小问5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进行评价探究的能力。 刚毅之处:“吴汉与苏茂、周建战,汉躬被甲持戟,告令诸部将曰:‘闻鼓声皆大呼俱进,后至者斩。’遂鼓而进,贼兵大破”,吴汉与敌军作战时,亲自披甲持戟,命令将士们拼死杀敌,最终大破敌军;“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北营作战不利,他带领将士们悄悄与南营汇合,最终打败公孙述。可概括出:作战勇猛,连克强敌。“吴汉伐蜀,分营于水南水北,北营战不利,乃衔枚引兵往合水南营,大破公孙述”,作战不利,并不气馁,想办法战胜敌人;“兵有不利,军营不完,汉常独缮檠其弓戟,阅其兵马,激扬吏士”,交战失利,独立修缮武器,检阅士兵,激励将士。可概括出:作战不利时,败而不馁,激励将士。木讷之处:“造次不能以辞语自达”,说话缺少文采,仓促之间不能用言语表达清楚自己的意思。可概括出:缺乏文采,不善言辞。参考译文:吴汉,字子颜,南阳郡宛县人。韩鸿做使者,(光武帝)让他拿着旌节,巡视河北地界。有人对韩鸿说:“吴子颜,是位奇异之人,可和他商议大事。”吴汉为人朴实、厚道,说话缺少文采,仓促间不能表达自己的真实意图。邓禹和诸位将领多次举荐吴汉,多次被皇上召见,这以后吴汉工作辛勤努力不离开衙署,光武帝也因为他是南阳人,逐渐与他亲近。光武帝已经攻下了邯郸,诛杀了王朗,召见邓禹同宿,夜里跟他交谈说:“我想要向北派遣攻打幽州的骑兵,各位将领谁能够胜任?”邓禹说:“吴汉可以。我多次和他交谈,他这个人勇敢凶猛有智慧谋略,各将领中少有能比得上的。”光武帝于是让吴汉担任大将军。吴汉于是斩杀了幽州牧苗曾。光武帝于是认为邓禹能了解人。吴汉与苏茂、周建交战,亲自披上铠甲拿着戟,命令诸将说:“听到鼓声全部大呼前进,后退的斩。”于是击鼓进军,贼兵打败。向北进攻清河长垣及平原五里的敌军,全部平定了他们。吴汉攻打蜀地,在水南水分开扎营,北营作战不利,于是让士兵衔枚前往汇合水南营,大败公孙述。吴汉带兵驻守成都,公孙述率领延岑留下的奇兵出现在吴汉军队后面,袭击并大败了吴汉,吴汉坠落水中,拽着马尾巴才得出上来。吴汉性格忠诚醇厚,做事忠实,自从当初跟随光武帝征战以来,常常陪伴在光武帝左右,光武帝没有安睡,吴汉就侧立一旁屏息侍奉,光武帝睡得踏实了他才后退去休息。交战出现不利,军营武器不完备,吴汉常常独自修缮矫正弓弩,检阅那些兵马,激励将士。光武帝有时派人看吴公在做什么,派出的人回来说正在准备作战进攻的装备。刘秀于是叹息说:“吴汉比较令人满意。”封吴汉为广平侯。吴汉曾经有一次出征,妻子儿女们在后方购置田产。吴汉回来后,就责备她说:“军队在外面,官兵(费用)不足,为什么购买那么多田产宅业呢!”于是尽数分给了兄弟和母亲、妻子的娘家人。吴汉爵位奉赐尊贵显要,然而只修宅院,不起巷第。他的夫人先去世,只是简单下葬,修了一座小坟,没有盖祠堂,他就像这样恭敬节俭。病重,皇帝亲自看视,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吴汉回答说:“为臣愚昧而没有什么见识,只希望陛下千万不要动辄大赦天下。”逝世后,有关部门上奏谥号说:“ 有司商议应该用‘武’。”光武帝下诏赐谥号为忠侯。(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11.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无衣《诗经•秦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出关①徐兰凭山俯海古边州,旆②影风翻见戍楼。马后桃花马前雪,出关争得不回头?【注】①关,指居庸关。②旆(pèi),旌旗。(1)下面对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无衣》以“兴”为主,每章开头都采用问答式的句法,又用重章叠唱形成回环往复。B.《无衣》意气风发,豪情满怀,充满火一般燃烧的激情,反映了秦地人民的尚武精神。C.《出关》一、二句写边地州城背山面海,旌旗在戍防城楼上随风翻卷,一派雄壮气势。D.《出关》三、四句写临出关的刹那士卒回头这一动作,生动地表现出士卒的心理世界。(2)两首诗都属于边塞征战题材,但表达的思想感情却不同,请简要分析。【答案】(1)A(2)①《无衣》表达的是团结一致、共同对敌的爱国主义精神。诗歌以一位战士的口吻叙说大敌当前之际,应以大局为重,不计其余,奔赴前线,共同杀敌,表现了积极昂扬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出关》表达的是出征士卒怀土恋乡的感情。“马后桃花”,意谓关内正当春天,温暖美好;“马前雪”,是说关外犹是冬日,严寒可怖。士卒“回头”的动作,表现出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对家乡的眷恋。【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的能力。A.“以‘兴’为主”分析有误,《无衣》一诗以“赋”为主。故选A。【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第一首《无衣》中,以一位战士的口吻展开叙说,“岂日无衣”是说“谁说我们没有衣服穿” ,这是反问句,意思是“有衣可穿;“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明确了衣服的来源,体现了团结,强调同甘共苦之情;“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明确英勇无畏、共赴国难的决心。“与子同仇”,是情绪方面的,说的是他们有共同的敌人。“与子偕作”,“作”是“起”的意思,这才是行动的开始。“与子偕行”,行即往,表明诗中的战士们将奔赴前线共同杀敌了,表现了积极昂扬的爱国主义精神。这首诗按其内容,当是一首战歌。全诗充满了激昂慷慨、豪迈乐观及热情互助的精神,表现出同仇敌忾、舍生忘死、英勇抗敌、保卫家园的勇气,其独具矫健而爽朗的风格正是秦人爱国主义精神的反映。第二首《出关》中,后两句,则是写临出居庸关时的情况和心情。“马后桃花马前雪”的意思是,座骑后的土地正是桃花盛开的春天,座骑前的关外却依然飘飞着雪花、寒威肆虐。该句中有种对比,关内春花正艳丽,关外现在是严寒。因而,士卒在出关的刹那不禁犹豫,不自觉地回过头来再看一眼关内的景色。当立功边塞的机会在前方等待时,士卒一往无前,充满豪情;而当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又难免生出柔情,回头顾盼。诗中的主人公,豪情与柔情、为国捐躯与怀土恋乡,这两种对立的感情在人物身上得到了相当和谐的统一。另外,“出关争得不回头”意为:出关的将士又怎能不回头留念呢?士兵们“回头”的动作也表现出即将出关、远离故土时对故乡的不舍与眷恋之情。(三)课内知识检查(本题共1小题,12分)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生活中我们会见到各种人,有贤者也有不贤者,《论语》中“_____,_____”是孔子的经验总结,提醒我们无论遇见怎样的人都可以完成自我成长。(2)《礼记·大学》“_____,_____”两句话谈到每样东西、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的道理,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接近事物发展的规律了。(3)《五石之瓠》中庄子谈到能使手不皲裂的药方是相同的,有的人用它来获得封赏,有的人却只能靠它在水中漂洗丝絮,这是因为“_____”。(4)《春江花月夜》开篇,诗人入手擒题,用“_____,_____”勾勒出一幅春江月夜的壮丽画面。(5)《将进酒》中“_____”李白运用比喻,以朝暮之间的巨大变化夸张悲叹人生苦短;“_____”又用乐观好强的口吻肯定人生,肯定自我。【答案】①.见贤思齐焉②.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物有本末④.事有终始⑤.则所用之异也⑥.春江潮水连海平⑦.海上明月共潮生⑧.朝如青丝暮成雪⑨.天生我材必有用【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有:“省”“末”“生”“材”。 1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伐者无功伐:攻伐B.我树之成而实五石树:种植C.恶得不禁恶而劝爱?劝:鼓励D.今一朝而鬻技百金鬻:卖【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伐:自我夸耀。句意: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绩。故选A。14.下列各句中“以”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壹是皆以修身为本A.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B.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C.故贼人以利其身D.是以圣人欲不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例句:以,介词,把。句意:人人都要以修养品性为根本。A.以,介词,用。句意:用大葫芦去盛水浆,它坚固程度太脆弱而无法举起来。B.以,介词,把。句意: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职业的人。C.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残害别人来使自己获利。D.以,介词,因为。句意:因此有道的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故选B。15.下列各句,句式特点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千里之行,始于足下B.父自爱也,不爱子C.自知者明D.句读之不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能力。 A.状语后置句,应为“千里之行,于足下始”。句意:走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脚下迈第一步开始的。B.宾语前置句,应为“父爱自也,不爱子”。句意:父亲爱自己,不爱子女。C.宾语前置句,应为“知自者明”。句意:能够了解自己的人是高明的。D.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句意:不知句子(如何)停顿,向老师请教。故选A。三、语言文字运用1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这小城里面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我还没有长到二十岁,祖父就七八十岁了。祖父一过八十,祖父就死了。从前那后花园的主人,而今不见了。那园里的蝴蝶,蚂蚱,蜻蜓,也许还是年年仍旧,也许现在完全荒凉了。小黄瓜,大倭瓜,也许还是年年的种着,也许现在根本没有了。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狗来,那么变着。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除了比拟以外还使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答案】排比。①使内容丰富: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角度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②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和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的能力。“那早晨的露珠是不是还落在花盆架上,那午间的太阳是不是还照着那大向日葵,那黄昏时候的红霞是不是还会一会儿工夫变出来一匹马来……”中,有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故构成了排比修辞手法。该句运用排比手法,使内容丰富,露珠、太阳、红霞,随着时间的变化景物变化,多角度多侧面联想想象;以三个结构为“那……是不是还……”的句子,整齐对称,抑扬顿挫朗朗上口,音韵和谐,用细腻的笔触从不同视角一一展现“我”对园中各种美好景物的回忆,极富感染力,排比修辞增强语势。三个结构相似的句子排列连用,以时间为序,从早晨到午间,最后到黄昏时候,分别对应三个意象,抓住了景物特点,具有景物定格的效果,用特写镜头有力地抒发了“我”对曾经的乐园的无限怀念,“ 变着”,寄寓了一切美好终将逝去的惆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很多人都有午休的习惯,①?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的一位睡眠研究家说,最初,午休可能只是人们为了躲避正午的烈日的做法。那时的人类生活在暖热的地区,户外劳动是人们维持生存最基本的条件。因此午休成为人们躲避高温的方法。德国科学家的研究表明,午休是正常睡眠和清醒的生物节律的表现规律,是保持清醒必不可少的条件。不少人,尤其是脑力劳动者都会体会到,②。据《纽约时报》报道,24分钟的午睡,能够有效地改善飞越大西洋的驾驶员的注意力与工作表现。()。国外有资料证明,③,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所以,有人把午休比喻为最佳的“健康充电”,是有充分的道理的。17.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午休还可以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B.午休还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C.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D.午休还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提高机体的免疫机能。18.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17.C18.(示例)①那么为什么要午休呢②午休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③在一些有午休习惯的国家和地区【解析】【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语句复位的能力。按照事理逻辑,先是大脑、身体的休息,进而才能说到提高免疫能力,最后是抗病能力。所以,排除ABD。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景补写的能力。①后文都是在解释人类会有午睡这一行为的原因,因此可推知第一空是要对此提问,即“为什么要午休”。②应是下文的总起句,从“据《纽约时报》报道”的事例中可总结出“午休后工作效率会大大提高”。③从后文“其冠心病的发病率要比不午睡的国家低得多”“ 这与午休能使心血管系统舒缓,并使人体紧张度降低有关”可知“其”指代的是“有午休习惯的国家”,与“不午睡的国家”形成对比。四、写作(60分)19.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①作为现实的人,你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马克思、恩格斯②“生逢盛世、共享机遇”“素质过硬、全面发展”“勇挑重担、堪当大任”“胸怀世界、展现担当”——二〇二二年四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用这三十二个字概括当代青年。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二十大召开之际,学校团委以“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为主题组织演讲活动。请结合材料,准备一篇演讲稿。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青年应奋起担当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题目是“青年应奋起担当”。身处可为新时代,无人愿自甘沉沦平庸,无人愿在茫茫沙漠中无所归依。青年们,当在青春光华中,勇披战衣,秉承担当之责任心,书写高昂之战歌。故此,我想说,青年人就应奋起担当。青年人奋起担当,是坚守,是勇气,是果敢。在这个海晏河清,时和岁丰的和平年代,青年人似乎早已安逸于舒适圈,而不愿意背负重任。但是,你曾见过茫茫风沙,大漠敦煌的瑰丽吗?是学者樊锦诗从未名湖到莫高窟,“一心归处,尽是敦煌”的半世纪坚守的家国责任;你曾见过青藏的高寒辽阔,宏伟壮丽吗?是学者陈金水自青年起“祖国气象高于一切”之崇高担当;你曾见过午夜实验室的灯火通明,窗外繁星点点吗?是今日苍苍白发的屠呦呦自青年便献身于祖国科研的热爱与无私担纲。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正如习总书记所言“不避难者则成”。青年人,无私奉献,勇于担纲,坚守时光岁月,总会迎来春光明艳,万象更新。青年人应奋起担当,是使命,是大爱,是深情。万籁俱静的城市,掩盖不住一颗颗跳动的心脏。樱花树之下,没有陌路人,但你曾见过凌晨灯火通明的武汉吗?是奔鄂路上,逆行者们用心构建起生命桥梁最美的身影。当疫情如同菟丝子一般疯狂榨取城市中的养分,肆无忌惮地在世界中穿梭时,是无数白衣战士,秉承“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之精神,共同挥桨面对疾风破浪。是使命,是青年人的责任,促使青年逆行者们用南丁格尔精神和毅力双向奔赴,战胜疫情。谭铁牛和妻子在辞职书上签下名字的时候,一定未加犹豫吧!是大爱,是对家国深深的热爱,让他们在华夏大地上埋下一颗报效祖国的无悔的种子。所以“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是对他们报效祖国之担当的褒奖。青年桑梓情,报效家国梦。是深情,对助力家乡发展的沉甸甸的爱,让我永远不敢忘记她闪烁光芒的眼眸。所以年纪轻轻的黄文秀在风雨中黯淡生命之光的一刹那,世界都为之流泪。也许,是青年人的实干劲头,和为祖国农业奉献的热情与担当精神,让梁军那高大伟岸的身影,在北大荒的田野熠熠闪光;是振兴国家体育的使命感,让女排姑娘们汗洒运动场,为青春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是心怀的浩然之气,让四川森林里的消防员战士们,将自己的使命摆在生命前位。而当年轻生命陨落的那一刻,或许热血早已将他们倾注圆满,于是一瞬变成了永恒。青年人,勇敢向前走。风雨多经志弥坚,关山初度路尤长。为了自己的梦想,我们应该勇于担起使命的纲,担起未来的纲。而作为新一代的青年们,我们更应该用担当之精神报效家国,成就中国梦。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第一则材料从哲学高度上阐述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担当。而使命担当的来源,一方面是由于“你的需要”,即我们自己的理想与志愿;另一方面是由于“与现存世界的联系”,即我们为人子女及身为学生、公民、国民等的社会责任。第二则材料则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的《新时代的中国青年》白皮书为切入点,指出了当代中国青年应该具备的时代使命与责任。“生逢盛世、共享机遇”是我们享有的权利,这也说明我们在享受成果的同时,也应担负起自己的责任,所以,我们才要“勇挑重担、堪当大任”“胸怀世界、展现担当”。而如何肩负起自己的使命担当,“素质过硬、全面发展”或许就是国家给予我们的指导和方法。由此可见,材料和主题语“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都在引导学生考量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担当。围绕“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主题展开对于担当与奋斗的写作思考,考生可以先从历史角度出发谈谈“担当”的意义,可列举古代肩负社会、国家责任的孔孟圣人和烛之武或者近现代林觉民及屠呦呦为国为民的事例证明论点;然后阐发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应该有怎样的抱负,承担怎样的使命;最后联系自我发展、祖国建设和时代使命谈谈作为新时代中国青年应该怎么做。立意:1.不负时代,做担当有为之青年。 2.以我之青春托举时代之中国。3.勇担大国时代责任,建设美好新中华。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数学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答案)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沧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英语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物理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2022-2023学年高一数学上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地理上学期期中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8 02:10:02
页数:22
价格:¥2
大小:53.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