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语文
>
河南省高中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高中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21
2
/21
剩余19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河南省高中名校联考高一年级3月调研考试语文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4.本卷命题范围:人教版必修上册、必修下册第一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指导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国家建设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以和合思想助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管子》说:“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和合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顺应天道、和谐合作、包容开放、共存共荣,能够疏导人们心绪,弥合社会裂痕,为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提供思维借鉴。和合思想追求完美圆满的理想目标,承认不同事物之间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强调差异中的互补、矛盾中的统一,确信不同事物可以彼此相处共存,通过整合差异、疏解分歧和矛盾,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以创新精神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发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凝聚着中华优秀传统制度文化的精神特质。中华传统制度文化是儒家、道家、法家等主要思想在政治社会层面汇集与融合的结晶,强调以人为本、爱民便事,在施政管理和制度建设上讲求为政以德、尊时守位、知常达变,讲求因革损益、“顺乎天而应乎人”,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充满活力的中华传统制度文化,在实践中必将自我革新和完善,发挥出其优势和特色,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借鉴。 以大同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人与人、国与国应当平等互助、诚信和睦、和平共处,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设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摘编自戴建兵、赵雪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汇聚传承中国智慧》)材料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和而不同”“义利统一”“天下大同”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表达了“协和万邦”的政治理念与“亲仁善邻”的价值追求,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独自发展。这就要求国家间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和模式,平等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性发展。人类文明的多样性是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源泉。“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只有以包容和交流的态度去对待本国以外的文明,才能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体现的是一种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道德情怀和责任担当,它站在全球的高度上,展现了超越国家、民族和意识形态的“全球观”。既然当今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整体”,那么就应该倡导共同繁荣、共同发展的整体理念。这种理念在儒家伦理思想中的表现,是以“天下一家”为核心的互相尊重、互相关怀、互相理解、互相促进的道德情怀。“大同社会”并非遥不可及的理想化建构,而是一种值得追求与努力实现的目标。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积极倡导个人、社会和整个世界相互协调与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不断推动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关系形成,并逐步打破西方人固有的“修昔底德陷阱”惯性思维的桎梏。这种“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基于合作、互利、发展、共赢等理念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获得广泛认同,进而造福于全人类。(摘编自陈富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底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人民取得民族独立和建设国家的伟大成就,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指导。B.作为文化精髓的和合思想,强调万事万物顺应天道、和谐合作、包容开放、共存共荣。C.中华传统制度文化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有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革新和完善。D.冷战思维和模式不利于各国间的互相平等对待,不利于各国间对彼此核心利益的尊重。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只要运用可以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和合思想,就能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B.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的大同思想,属于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应加以弘扬和践行,助力建设新型国际关系。C.习近平有关“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具有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方向指引。D.“大同社会”不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可以用来论证材料二中画横线部分观点的一项是()A.为丰富深山百姓的文化生活,西铁职工艺术团的成员们深入大滩、燕子砭、阳平关等偏远山区进行慰问演出,送上了精彩的文化盛宴。B.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非遗既是旅游的重要资源,也丰富了旅游的文化内涵,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渐成趋势。C.从人类文明史进程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治理观发端于人类早期文明,是人类深刻认识自己、走向大同世界的康庄大道。D.顶级扬琴演奏家、跨文化使者刘月宁,曾特邀欧洲扬琴演奏家用中国扬琴和匈牙利扬琴共同演绎《乌苏里船歌》,开启中欧扬琴对话新篇章。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点?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说明。5.当下,我们应如何更好地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和价值?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B2.A3.D4.①总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后三段分别从和合思想、创新精神、大同理念三个角度展开论述;②多处引用中国文化典籍,名句进行论证,使文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持之有据,且富于文学性。5.①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挖掘、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继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②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B.“作为文化精髓”错,扩大了范围,原文表述是“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可见,原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而不是“文化精髓”。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推理和判断的能力。A.“只要……,就能……”错,说法过于绝对,原文表述是“和合思想……,为化解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紧张局面提供思维借鉴”;“促进人、社会、自然三者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错,曲解文意,原文表述是“可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可持续发展”,可见,选项少了“可以”一词。故选A。【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体现的是文化深入百姓生活;B.体现的是非遗和旅游相结合的新趋势;’C.体现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来源和意义。D.体现的是中外在文化方面的交流互动,符合材料二划线部分的观点。故选D。【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的能力。(1)分析论证结构材料一一共四个自然段,总体采用总分式论证结构。根据第一段尾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可知,首段总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优秀传统文化将继续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作出更大贡献”;再根据“以和合思想助推践行新的发展理念,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全面可持续发展。和合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创新精神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势的发挥,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作出新贡献”“以大同理念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可知,后三段分别从和合思想、创新精神、大同理念三个角度展开论述; (2)分析论证方法文中多处引用名句进行论证中国文化典籍,如“《管子》说:‘畜之以道,则民和;养之以德,则民合。和合故能习,习故能偕’”“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男有分,女有归……是谓大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强调天下是大家的天下,人与人、国与国应当平等互助、诚信和睦、和平共处,各尽其力,各得其所”,引证法使文章对中华传统文化的阐述持之有据,且富于文学性。【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1)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根植于充满活力的中华传统制度文化,在实践中必将自我革新和完善,发挥出其优势和特色,为人类政治文明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借鉴”“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积极倡导个人、社会和整个世界相互协调与均衡发展的和谐社会,不断推动互相尊重、平等对待、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的国际关系形成……这种“大同社会”的理念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顺应了当今世界发展的整体趋势,符合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基于合作、互利、发展、共赢等理念之上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必将获得广泛认同,进而造福于全人类”概括为: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与新的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相结合,不断挖掘、践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解决人类问题继续贡献中国智慧和方案,助推中国智慧为全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2)根据“弘扬和践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大同思想,有利于推动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促进各国、各地区、各组织间的相互尊重、平等协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摒弃冷战思维和强权政治,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以对话解决争端、以协商化解分歧,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共同建设和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家园”“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彼此影响,任何一个国家都不能脱离其他国家独自发展。这就要求国家间摒弃一切形式的冷战思维和模式,平等对待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对话不对抗,结伴不结盟’,在一些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上积极沟通、平等协商,构建互利共赢的伙伴关系,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各个国家、民族在尊重差异的基础上进行文化交流,相互取长补短,从而实现费孝通先生所说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良性发展”“不同文明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和谐共生、相互包容、求同存异。只有以包容和交流的态度去对待本国以外的文明,才能让文明交流互鉴成为增进各国人民友谊的桥梁、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动力、维护世界和平的纽带”概括为:在尊重差异的前提下与其他文化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丰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太阳从桑干河升起聂还贵 冬天,桑干河边看日出,听起来便是一件诗情画意的事情。桑干河上的太阳,仿佛是拱破冰层跃然而出。升起来的太阳像一把火,点燃了蜿蜒的桑干河。沉默如两岸土地一样的冰面,霎时神采焕然、金光闪闪起来。桑干河的日出,沸腾了桑干河两岸的村庄和人家:一声声鸡鸣争先斗亮,一汪汪犬吠此起彼落,一波波吱呀吱呀的开门声远近交响。与日出呼应,每一户人家屋顶的烟囱,都冒出乳白色的晨烟,袅袅婷婷,飘向高天流云,宣示一户人家新一天的开始。女人喂猪喂鸡穿梭忙碌的身影、男人套马驾牛的剪影、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背影,叠加成生活中一抹温暖的底色,涌动着像桑干河那样奔腾向前的生活力量。身边一户人家,大门半开,顺手推开来走了进去,迎面是一座照壁,砖雕的“龙凤呈祥”图案活灵活现。绕过照壁,5间青砖灰瓦的房屋气象俨然,门楣一侧挂着一串红辣椒,借了晨光的明媚,将内心的热烈金红透亮地绽放出来。院落一角,看着一穗一穗剥了皮、码着的玉米,心中蓄满阳光的哺育之恩,黄闪彩耀,流溢着一粒粒饱满、晶亮的丰饶年景信息。这一座层层叠叠小山样的玉米垛,就是一片厚实、富足的阳光。玉米垛守着一处院落,一户桑干河人家,在塞上寒冷的冬夜,散发着暖暖的温热和光亮。牲畜圈里的那头黄牛正是壮年,心事在田野,因闲得发慌,见女主人走过,便一边使劲甩动尾巴,一边哞哞哞地叫着表达想出去的情绪。女主人朝它笑一笑,说:不要急,春天已经在回来的路上了,田地一解冻,你要忙不过来的!是的,冬天是为春天到来作铺垫的,好让春天的万紫千红有一个洁净与旷美的花坛。冬天在这里的留白,春天会繁华织锦、烈火喷油地布满。走出这户人家,见得东邻大门吱然而开,走出一个年轻的女人。女人着一件橘黄色羽绒衣、系一条毛织红围脖。前几天落过一场雪,眼下阳光增彩、冰雪烘托,女人碎步摇出一片动人春色。女人出来得巧,才迈了几步,偏偏与快嘴大嫂迎头相遇,就“遇”出了一角街景风俗画:哎呀,大妹子,这日头可是打桑干河西面出来了!瞧瞧人家,穿扮得像一个上花轿的新媳妇!啧啧,这羽绒服一定是名牌的,电视里倒是看到过……咯咯咯咯……回应是一串率性爽辣的笑声。这笑声,像晨光穿彻冰面,像玉珠落入银器,一听就是桑干河人家的女人。北村二姨家的大小子今天有姑娘要来相亲,要我早点过去帮衬帮衬、说合说合。说罢,年轻女人又甩 出一串欢笑……快嘴大嫂的好奇心显然没有得到满足,忍不住用羡慕的眼神,在大妹子的羽绒衣上来回勾了几圈。方要走开,蓦地想到了什么,快嘴大嫂又可着嗓门喊道:后晌早些回来,别误了城里艺术家要来村子里唱戏!快嘴大嫂,另一款的桑干河女人。是从哪家院落里飘出敞亮奔放的唱腔:晋剧、北路梆子、河北梆子、罗罗腔、耍孩儿……不论哪一个曲种,我相信都是桑干河的回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生命、养一方人的文化,一方文化养一方的历史与未来。河床的宽窄,取决于河水的流量,只有博大深邃的河流,才能开辟出河床的宏阔与悠远。而河流历史的悠久,更有回味无穷的绵长。告诉我,头顶的白云:太阳是从哪一个早晨开始升起在桑干河上的?我要说:桑干河上的太阳,是从桑干河的历史源头升起的。桑干河系石器文明之光,在人类发祥史上灿然流照。古雅陶瓷的花纹,萦绕着早期桑干河人的心韵与想象;泥河湾数万年的古人类遗址,刻写着北京人从哪里来的答案。桑干河曾经掀起万丈惊涛骇浪,为黄帝“涿鹿大战”击鼓奏乐、添壮声威。狂野壮美的桑干河,不仅灌溉着两岸土地的肥沃丰饶,也浇灌了北魏政权的茁壮茂盛,孕育了元明清京都的锦绣繁华。滚滚不息的桑干河,波扬多少商贾船帆,浪翻多少雕花舟楫,流淌了多少日月的光华和暗影,映照了多少历史的荣耀与咏叹……天上星河,地下江河,天地间书写一部浩浩自然史与煌煌人类史。生命就是一条河流。河流史就是人类生命史。桑干河,母亲河、生命之河。守护你,就是守护我们的家园与幸福、梦想与未来。明天,太阳照样从桑干河上升起。明天的太阳会更鲜红!明天的桑干河会更美好!(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笔下的桑干河富有浓郁的乡村地域特色,如照壁、红辣椒、玉米垛、北方戏曲等。B.文章多处细节体现了桑干河的安宁,如“鸡鸣争先斗亮”“犬吠此起彼落”、人与人的交谈等。C.快嘴大嫂羡慕年轻女人身穿电视里出现过的名牌羽绒服,体现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D.桑干河曾有辉煌的历史,在人类发祥史上灿然流照,这与当下百业待兴的状态形成对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冬季写起,描写桑干河的环境面貌,抓住了这一季节孕育着丰收与希望的特点。B.文章多处运用比喻,如“这一座层层叠叠小山样的玉米垛”,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玉米之多。C.文章以年轻女人和快嘴大嫂两位女性为中心人物,为读者展现了桑干河多样的女性风貌。D.文章最后三段照应标题,意蕴丰富,“桑干河会更美好”,桑干河人们的生活也会更美好。8.太阳是贯穿全文的重要意象,请结合全文,探究太阳的丰富内涵。9.有人评价这篇散文具有诗意,请简要分析。【答案】6.B7.C8.①太阳从桑干河升起,这里的太阳是实指;②太阳代表了丰收,象征桑干河人富足的幸福生活;③太阳代表桑干河悠久的历史;④太阳孕育希望,象征桑干河美好的未来。9.①语言有诗意。善用诗性语言和修辞,使语言鲜活饱满。②语言形式,长短句结合,形成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富有音乐感。③意境有诗意。文章描写的生活场景富于诗意,趣味横生,情趣盎然。【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B.“桑干河的安宁”错,“鸡鸣争先斗亮”“犬吠此起彼落”、人与人的交谈等,体现的是桑干河的热闹与生机活力。故选B。【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C.“以年轻女人和快嘴大嫂两位女性为中心人物”错,散文写的人物较多,除了年轻女人和快嘴大嫂,还有一户人家的女主人,这些人物没有具体名字,以描写桑干河群像为主,没有中心人物。故选C。【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重要意象的能力。结合“冬天,桑干河边看日出”“桑干河上的太阳,仿佛是拱破冰层跃然而出”可知,太阳从桑干河升起,这里的太阳是实指;结合“心中蓄满阳光的哺育之恩,黄闪彩耀,流溢着一粒粒饱满、晶亮的丰饶年景信息”“这一座层层叠叠小山样的玉米垛,就是一片厚实、富足的阳光”,太阳是一种比喻,代表了丰收,寓示桑干河人富足的幸福生活;结合“桑干河上的太阳,是从桑干河的历史源头升起的”“桑干河系石器文明之光,在人类发祥史上灿然 流照”可知,太阳代表桑干河悠久的历史;结合“明天的太阳会更鲜红!”可知,太阳孕育着希望,代表桑干河美好的未来。【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语言有诗意。“仿佛是拱破冰层跃然而出”“升起来的太阳像一把火,点燃了蜿蜒的桑干河”“冬天是为春天到来作铺垫的,好让春天的万紫千红有一个洁净与旷美的花坛。冬天在这里的留白,春天会繁华织锦、烈火喷油地布满”运用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形成诗性语言,使语言生动鲜活。语言形式上,长短句结合,形成朗朗上口的节奏和韵律,富有音乐感。“一声声鸡鸣争先斗亮,一汪汪犬吠此起彼落,一波波吱呀吱呀的开门声远近交响”“女人喂猪喂鸡穿梭忙碌的身影、男人套马驾牛的剪影、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背影”句式整齐,增强了节奏感和韵律感;“院落一角,看着一穗一穗剥了皮、码着的玉米,心中蓄满阳光的哺育之恩,黄闪彩耀,流溢着一粒粒饱满、晶亮的丰饶年景信息”长短句交错使用,使句式灵活多变,整齐中有变化。意境有诗意。文章气韵流动,趣味横生,有盎然的情趣。“女人喂猪喂鸡穿梭忙碌的身影、男人套马驾牛的剪影、孩子背着书包蹦蹦跳跳去上学的背影”把普通的乡村生活场景描绘得如诗如画;“这笑声,像晨光穿彻冰面,像玉珠落入银器,一听就是桑干河人家的女人”描写年轻女人和快嘴大嫂两位女性,普通的对话和笑声在作者笔下充满了生活的情趣。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节选自《烛之武退秦师》)【乙】楚王死,太子在齐质。苏秦谓薛公曰:“君何不留楚太子,以市其下东国。”薛公①曰:“不可。我留太子,郢中立王,然则是我抱空质而行不义于天下也。”苏秦曰:“不然。郢中立王,君因谓其新王曰:‘与我下东国,吾为王杀太子。不然,吾将与三国共立之。’然则下东国必可得也。”苏秦谓薛公曰:“臣闻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今君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非亟得下东国者,则楚之计变,变则是君抱空质而负名于天下也。”薛公曰:“善。为之奈何?”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楚与成,则君无败矣。”薛公曰:“善”。谓楚王曰: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具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因献下东国。谓薛公曰:“楚之势可多割也。”薛公曰:“奈何?”“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谓太子曰:“齐奉太子而立之,楚王请割地以留太子,齐少其地。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太子曰:“善。”倍楚之割而延齐。楚王闻之恐,益割地而献之,尚恐事不成。(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三》)【注】①薛公:即孟尝君。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B.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C.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D.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楚王曰/谨受命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道主,文中指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现泛指接待或宴请宾客的主人。B.甲文“因人之力而敝之”与乙文“因献下东国”两句中,“因”的含义相同,都是依靠的意思。C.“君何不留楚太子”中“何”指为什么,与《鸿门宴》“大王来何操”中“何”的含义不同。D.《战国策》,西汉刘向编订的国别体史书,以战国时期策士的游说为中心内容,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佚之狐举荐烛之武,但烛之武推辞,郑伯向烛之武道歉并阐述亡郑的利害关系,烛之武答应去劝说秦国。B.苏秦建议孟尝君扣留太子,以获得下东国之地,孟尝君担心这样做会让自己落得不义之名。C.苏秦建议孟尝君亲自去楚国,劝楚王尽快割让下东国之地,孟尝君采纳了苏秦的建议。D.苏秦让楚太子用更多的土地贿赂齐国,以获得齐国的支持。最终楚王割让更多的土地。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2)请告太子其故,使太子谒之君,以忠太子,使楚王闻之,可以益入地。14.烛之武和苏秦游说成功的秘诀有哪些共同点?请简要概括。【答案】10.D11.B12.C13.(1)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2)请让我把内情告诉太子,使他前来见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国执政,然后故意让楚王知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土地。14.①站在对方立场,陈述对对方有利的事,引起对方好感;②抓住对方的心理,陈述利害关系。【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齐人欲奉太子为王,我看孟尝君是图谋用太子交换贵国的下东国之地。现今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太子便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换取齐人对自己的支持。”楚王赶紧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命照办!”“而”,连词,连接“奉太子”和“立之”,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倍王之割”与“使齐奉己”并列关系,二者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故选D【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理解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错误。依靠;于是。两句中“因”的含义不同。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于是献出下东国之地。C.正确。为什么;什么。两句中“何”的含义不同。句意:阁下何不扣留楚太子/大王来的时候拿什么 了?D.正确。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苏秦建议孟尝君亲自去楚国”错误,由原文“对曰:‘臣请为君之楚,使亟入下东国之地’”可知,是苏秦替孟尝君去楚国。故选C。【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1)“封”,使……成为边境;“肆”,扩张;“阙”,使……亏损;“焉”,哪里。(2)“请”,请让我;“谒”,拜见;“忠”,支持;“益”,更。【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①由原文“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太子何不倍楚之割地而资齐?齐必奉太子”可知,站在对方立场,陈述对对方有利的事,引起对方好感;②由原文“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齐欲奉太子而立之,臣观薛公之留太子者,以市下东国也,今王不亟入下东国,则太子且倍王之割而使齐奉己”可知,抓住对方的心理,陈述利害关系。参考译文:【甲】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 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扩张它西边的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一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乙】楚怀王死在秦国时,太子还在齐国充当人质。苏秦就对担任齐相的孟尝君田文说:“阁下何不扣留楚太子,用他与楚国交换下东国之地呢?”孟尝君说:“不能这样做,假如我扣留楚太子,而楚国另立新君,人质便失去了挟持的价值,反而落得不义之名。”苏秦说:“不对,楚国一旦另立新君,阁下大可以挟太子以逼新主:‘如果楚能割下东国之地与齐,我就为大王杀掉太子这个第一政敌,否则我将联合秦、韩、魏三国共拥太子为君。’这样下东国之地必能到手。”苏秦对孟尝君说:“我听说,‘计谋泄露不会成功,遇事不决难以成名’。如今阁下扣留太子,是为了得到下东国之地,如果不尽快行动,恐怕楚人会另有算计,阁下便会处于空有人质而身负不义之名的尴尬处境。”孟尝君:“先生说得很对,但是我该怎么办?”苏秦回答说:“我愿意为您出使楚国,游说它尽快割让下东国之地。一旦得地,阁下便成功了。”孟尝君说:“好主意。”对新立的楚王说:“齐人欲奉太子为王,我看孟尝君是图谋用太子交换贵国的下东国之地。现今大王如果不尽快割让下东国给齐,太子便会用比大王多出一倍的土地换取齐人对自己的支持。”楚王赶紧恭敬的回答:“寡人一切遵命照办!”于是献出下东国之地。苏秦回来对孟尝君说:“看楚王诚惶诚恐的样子,还可以多割占些土地。”孟尝君问:“有何办法?”苏秦答道:“请让我把内情告诉太子,使他前来见您,您假意表示支持他回国执政,然后故意让楚王知道,就可以更多地得到土地。”对太子说:“齐国拥立太子为楚王,可是新立的楚王却以土地贿赂齐国以扣留太子,齐国嫌得到土地太小,太子何不以更多倍数的土地许诺于齐呢?若能如此,齐人一定会支持您。”太子说:“好主意。”就把比楚王割让的多出一倍的土地许诺给齐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甚是惊慌,便割让更多的土地,还诚惶诚恐,害怕事情不能成功。(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感遇三十八首·其十五 陈子昂①贵人难得意,赏爱在须臾。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②。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鸱鸮③悲东国,麋鹿泣姑苏④。谁见鸱夷子⑤,扁舟去五湖。【注】①陈子昂的政治生涯,都是在武则天当权时期度过的。《陈氏别传》记载:“上数召问政事,言多切直,书奏,辄罢之。”②明月珠:即夜明珠,比喻封官赐爵。③鸱鸮:一种恶鸟,一说即猫头鹰,有不祥的预兆。周公曾被管叔诬陷,后来管叔发动叛乱,周公奉成王之命平定叛乱,作《鸱鸮》以劝讽成王。④西汉淮南王刘安有谋反意,伍被引用伍子胥对吴王说过的话进谏。“麋鹿游姑苏台”意谓胜地衰败,比喻亡国,后沿用为典。⑤范蠡是越国的上卿,因献西施于吴王夫差,就中取事,破了吴国。后见越王义薄,扁舟遨游五湖,自号“鸱夷子”。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贵人”即诗人自己,诗人因屡屡不能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心中愤愤不平。B.第四句以“明月珠”喻封官赐爵,抒发诗人希望统治者不要吝于封官赐爵的情感。C.“夭桃”指艳丽的桃花,比喻少女容颜美丽,“夭桃子”与“舂市徒”形成了对比。D.全诗旨在劝诫当权者要从历史中吸取亡国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16.简要分析本诗的语言特色。【答案】15.A16.本诗语言含蓄蕴藉,发人深省,多采用比喻、象征、对比、用典的手法手法情感,劝诫当权者要从历史中吸取亡国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寄寓着诗人对国家的深沉忧思。①以“玉”比喻臣子或有才德的人品德高洁;用“明月珠”比喻封官赐爵;“夭桃”比喻春风得意之时。含蓄地表达对国家用人的担忧;②以昔日“夭桃”今日“舂市徒”对比,抒发了臣子无法把控命运的悲凉;③运用周公作《鸱鸮》以劝讽成王的典故,伍子胥“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和范蠡泛舟五湖的典故,警戒统治者从历史中吸取亡国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A.“‘贵人’即诗人自己”“诗人因屡屡不能实现政治抱负,因而心中愤愤不平”错,“贵人”指君王,此句意思是那些君王很难讨他们欢心,恩赏宠爱也只在片刻工夫。表达的是对君王用人随心所欲的担忧。故选A。 【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语言风格的能力。本诗语言含蓄蕴藉,发人深省,多采用比喻、象征、对比、用典的手法手法情感,劝诫当权者要从历史中吸取亡国的教训,避免重蹈覆辙,寄寓着诗人对国家的深沉忧思。诗人因上书“言多切直”而被罢免,不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由自身的遭遇想到天下臣子的遭遇,由此产生对国家用人的担忧。但他不直言内心忧愤,而用比喻表达这种情感。诗歌三、四句“莫以心如玉,探他明月珠”,以“玉”比喻臣子或有才德的人品德高洁、心底澄澈、对国家忠诚;用“明月珠”比喻封官赐爵。不要用你高洁如玉的德操,求取他们珍贵的夜光明珠,因为君王的心意很难揣测,恩赏宠爱也只在片刻工夫。一个“莫”字,抒发了诗人心中的痛楚和无奈。五、六句“昔称夭桃子,今为舂市徒”,运用了对比手法。夭桃”指艳丽的桃花,比喻少女容颜美丽,这里比喻春风得意之时;“舂市徒”是舂米场的囚徒,地位低下卑贱。一“昔”一“今”对比鲜明,人的命运完全掌握在统治者手中,一种无法把控命运的悲凉感寄寓其中。七、八句和九、十句用典,“鸱鸮悲东国,麋鹿泣姑苏”,上句用周公作《鸱鸮》以劝讽成王的典故,下句用伍子胥“麋鹿游姑苏台”的典故,两者都警示统治者,不要被小人蒙蔽,更需要警惕叛乱,不要落得亡国的下场;“谁见鸱夷子,扁舟去五湖”用范蠡的典故,范蠡之所以泛舟五湖,是因为“越王义薄”,如此有大才能、大功劳的臣子尚且不能继续重用,一般的臣子可想而知,如此下去,国家将会如何?最后一个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浓重的忧思,发人深省。(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冉有谦虚敦厚性格特点。(2)《琵琶行并序》中,侧面表现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苏轼《赤壁赋》中,客人感慨生命非常卑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如其礼乐②.以俟君子③.五陵年少争缠头④.一曲红绡不知数⑤.寄蜉蝣于天地⑥.渺沧海之一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俟、绡、蜉蝣、沧、粟。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中国文字是世界古文字中至今唯一不间断地使用和发展的文字,汉字的艺术魅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在科技①的今天,更应守正创新,对书法文化资源进行多学科的交叉研究,系统梳理和探寻书法资源的当代价值。我们不仅要在学术领域取得有深度的研究成果,更要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推出让群众②的书法通识类读物,并要注重新媒体的运用推广,让优秀的书法文化资源在当代多元立体化地展现与传播。一些书法文化资源丰厚的省份,可以③,利用好相关资源,推出特色文旅项目,在提升文旅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彰显地域厚重的历史文化形象。书法文创不应只局限于传统的文房四宝相关产业,应结合新形式和数字化思维,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通过继承、升华、转化,精心提炼书法文化的经典元素,赐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播载体,进一步增强书法文化的影响力,让中国书法充分展现中国符号,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文中加点字词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20.文中第三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不得改变原意。【答案】18.①.日新月异②.喜闻乐见③.因地制宜19.“至今唯一不间断”强调了在世界古文字中,只有中国文字是一直到今天仍然使用和发展的文字,而且从古代到今天,中国文字的使用和发展从未中断。20.①“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应改为“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或“让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②“继承、升华、转化”应改为“继承、转化、升华”;③“赐予”应改为“赋予”④“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应改为“彰显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处,此处修饰当今社会科技发展极快的特点,可用“日新月异”。日新月异:指发展、进步极快,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②处,根据空前“群众”和空后“书法通识类读物”可知,此空是说应该推出让群众乐意看的书法通识类 读物,所以可以填“喜闻乐见”。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③处,根据空后句“利用好相关资源,推出特色文旅项目”可知,此空是说各地要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利用好相关资源,所以可填“因地制宜”。因地制宜:指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采取行之适当的措施。【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字词表达效果的能力。“至今”意思是一直到现在;“唯一”意思是只有一个,独一无二;“不间断”意思是一直没有中断,连续的发生。这三个词语连用说明中国文字是世界古文字中一直到现在仅有的一个没有中断使用和发展的文字,强调了中国文字历史悠久,使用时间之长,价值之高,为后文说明“汉字的艺术魅力,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做了强有力的铺垫,增强了表达效果。【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第三段四处语病如下:一、“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推出……”和“让……不断问世”杂糅,应改为“推出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或“让承载着中华文明符号的文化产品不断问世”;二、“继承、升华、转化”语序不当,应改为“继承、转化、升华”;三、“赐予”与“新的时代内涵和传播载体”搭配不当,应把“赐予”改为“赋予”;四、“传播中华文明,彰显中国精神”语序不当,应改为“彰显中国精神,传播中华文明”。(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有人认为较厚的皮下脂肪可以阻止体热散失,有助于保暖,所以长胖是对冬天最起码的尊重,天冷时“囤肉”可以抗寒。其实不然,①,若自身产热有限,仍然不抗冻也不保暖。人体的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其中棕色脂肪组织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当机体进食或遇寒冷刺激时能大量产热,快速供能,有利于抗寒。②,御寒效果有限。真相是,御寒抗冻不能依赖厚厚的脂肪,而是要靠发达的肌肉主动发热。总之,寒冷的冬日,不妨从“被动囤脂肪模式”切换到“主动囤肌肉模式”,把重点放在均衡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上。如此不仅能御寒抗冻,③。21.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他们从不允许别人把他们的言论当作“圣经”来崇拜。B.譬如用三尺长三寸宽的木板做成的凳子,未庄叫“长凳”。C.唐代边塞诗人中高适与岑参齐名,人称“高岑”。 D.“白皮书”还显示,相比娱乐综艺,观众对本土原创的文化类综艺节目的满意度更高。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21.A22.①.身上“囤”再多的脂肪阻止散热;②.但“囤”的是不产热的白色脂肪;③.还能收获满满的健康。【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划线句的“囤肉”引号表示特殊含义。A.表示特殊含义;B.表示特特定称谓;C.表示特定称谓;D.表示特定称谓。故选A。【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第一空,前面说较厚的皮下脂肪可以阻止体热散失,有助于保暖,天冷时“囤肉”可以抗寒;然后用“其实不然”对此否定,说明“囤肉”并不能抗寒,,因为后句是“自身产热有限”“不保暖”,此处应与“热”联系起来,可将表述为:身上“囤”再多的脂肪阻止散热;第二空,此处将人体脂肪组织分为白色脂肪组织和棕色脂肪组织,棕色脂肪组织能够抗寒;后面“御寒效果有限”的自然是不能“大量产热,快速供能”白色脂肪组织,可填:但“囤”的是不产热的白色脂肪;第三空,“均衡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不仅能御寒,当然还对健康有好处,可填:还能收获满满的健康。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孔子有言:“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这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意思是富有与尊贵,这是人所想要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得到,君子不愿意安处其中。贫困与低贱,这是人所厌恶的,如果不用正当的方法摆脱,君子不愿意违离其中。当下,“精致穷”成为一种普遍存在于年轻人身上的生活方式。虽然过得很精致,但可能是赚多少花 多少才达到了这个“精致”的状态,或是通过信用卡、网贷,进行高消费,维持表面的光鲜。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用财有法,精彩人生酌古,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揆今,“精致穷”的生活方式,让当下很多年轻人赚多少花多少,甚至不惜通过信用卡、网贷,进行高消费,维持表面的光鲜。古今相形,现在年轻人的财富观堪忧。传统文化中,财富观多以义利之辨反映出来,从“重义轻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到不可“怀利以事”,亦不可“怀利以相接”,以孔子之言蔽之,“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然而,当我们的世界被物质包围,当精致的利己主义成为年轻人的价值观,这就造成了当代年轻人健康财富观普遍缺乏的现状。盲目攀比、崇拜名牌,冲动消费,“月光族”,甚至幻想一夜暴富、瞬间成功……因此,培养当代青年的健康财富观,让他们能够理性追求财富、合理支配财富、防范个人财务风险至关重要。古语有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趋利避害,追求财富,是人之本能,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用财,用之有度,亦需用财有法。故而,当代年轻人应该掌握三大财富能力。首先,正确运用财富的能力。用财之法,在民生,在取义,在泽福天下。家财万贯,富可敌国,若没有一份社会责任,也终究是历史中的尘埃渣滓;一贫如洗,两袖清风,因以钱财惠及他人,泽被社会,也会有口皆碑,闪耀天地。鸿星尔克集团洪水灾害时的仗义疏财,还有卢永根院士,宏绩集团,他们因在财富金钱面前的义无反顾,给我辈青年以无穷的力量。其次,理性对待物质欲望。物欲横流,需当代青年自疏浊淖污秽之中,保持理智与清醒。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莫做空余皮囊而腹内草莽的人,同时不要被世俗的潮流裏挟,真正做到,物质低配,精神富足。且看,袁隆平老人,禾下乘凉梦,让他远离物欲,甘守清寒,苦心研究杂交水稻;再看,敦煌女儿樊锦诗恪守大漠数十载,远离灯红酒绿,只为守护敦煌文化。物欲面前清流响,只为人间遍清凉。再次,有风险和忧患意识。未雨绸缪,居安思危,这是中国人的风尚,也是当代青年理智之行。要对钱财有规划,有合理的风险意识。正如古谚语,仓廪实而知礼节,囊中不羞涩,才能从容自信。故而,无论收入如何,应该尽早制定科学的财富管理规划。安得万里裘,盖裹周四垠。居于陋巷,箪食瓢饮,豆羹疏饮,亦不改其乐也。今天,我们提倡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是让每一位公民培养正确的财富观,才能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才能有社会的公平和进步,才能达到真正的和谐。 【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第一段材料写的是孔子对财富的看法。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道,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第二段材料提到了“精致穷”。“精致穷”概念:形容一种普遍发生在年轻人群体中的生活方式。虽然赚得不多,但为了生活得更精致,更有品味,不顾自己的经济状况,不停地追逐自己所向往的生活和喜欢的东西,过度消费而造成自己的贫穷。说白了就是日子已经足够辛苦劳累,为什么不想办法让生活好过一些?变得精致似乎就可以用来装饰疲惫的生活。可事实上,不少年轻人在“精致穷”的路上越走越远,他们奉行及时行乐,奉行超前消费,而带来的后果,与最初只是想让生活变好的期待发生了本末倒置的变化。写作要求:对于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感悟与思考?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文章。作文显然是引导青年应该具有一个什么样的财富和消费观。写作时可以由当下年轻人“精致穷”的表现入手,分析其背后的心理,在表达对年轻人理解的同时,要明确反对这样的财富观和消费观;然后从文化背景方面,以先贤的正确财富观来引导青年,以名人事例来激励青年应当有正确的消费观和做法;然后可以分析“精致穷”的问题,警示青年这种观念有可能让他们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甚至可能导致犯罪。最后鼓励青年培养良好的生活观念和习惯,过好自己的人生。立意:1.追求财富与追求道德可以统一。2.生活可以"精致”,精神不能“贫穷”。3.外在的精致,不如内在的充实。4.取财有道,合理消费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豫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英语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双新大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6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江西省上饶市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商丘市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南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新未来等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中原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湘豫名校联考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豫东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摸底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6:15:01
页数:21
价格:¥2
大小:53.81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