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河南省百所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10月联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19

2/19

剩余1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高一语文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三、六单元。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诗的格律》是闻一多先生系列诗论中最重要的一篇。在这篇论文中,他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这一关于新诗“三美”主张遂成为新格律诗派的理论纲领。闻一多先生认为,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他极力宣扬格律,声称“诗所以能激发情感,完全在它的节奏;节奏便是格律……越有魄力的作家,越是要戴着脚镣跳舞才跳得痛快,跳得好。只有不会跳舞的才怪脚镣碍事,只有不会作诗的才感觉格律的缚束。对于不会作诗的,格律是表现的障碍物;对于一个作家,格律便成了表现的利器……本来诗一向就没有脱离过格律或节奏”。他还认为“整齐的字句是调和的音节必然产生出来的现象,绝对的调和音节,字句必定整齐”,对于字数整齐但音节却不一定调和这个问题,他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是因为只有字数的整齐,没有顾到音尺的整齐。”也就是说,音尺、韵脚等音乐性因素的组合,构成了诗的韵律、诗的节奏,而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又构成了诗的音乐美,成为诗的基本动力。“音尺说”是闻一多最为得意的发现,以至于他在论文的结尾认为“新诗不久定要走进一个新的建设时期了”。新诗绘画美理论是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主要是指诗的辞藻的选用,即诗歌语言要求美丽,富有色彩,讲究诗的视觉形象和直观性。诗画同源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在先贤们那里,诗与画常常相得益彰、相映生辉。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新诗建筑美理论是先生根据汉语的特点提出来的:“文学本是占时间又占空间的一种艺术。既然占了空间,却又不能在视觉上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的一个遗憾。我们的文字有了引起这种印象的可能,如果我们不去利用它,真是可惜了……如果有人要问新诗的特点是什么,我们应该回答他,增加了一种建筑美的可能性是新诗的特点之一。”并把它与我国传统的律诗相比,得出“(律诗)可差得多 了”的结论,因为“律诗永远只有一个格式,但是新诗在格式上是层出不穷的……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新诗的格式是根据内容的精神制造成的……律诗的格式是别人替我们定的,新诗的格式可以由我们自己的意匠来随时构造”。先生所说的建筑美,主要是指从诗的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要匀称,行与行之间要均齐,虽不必呆板地限定每行的字数一律相等,但各行的相差不能太大,以求齐整之感。(摘编自李长空《闻一多的“三美”诗论、创作实践及影响》)材料二:在诗歌形式方面,闻一多与徐志摩有着新月派诗人共同的追求,就是“完美的形体是完美的精神的唯一表现”。他们的诗歌大部分能体现他们所主张的“美”的理论,但是我们又可以看到他们的“美”的方面有着明显不同的表现。徐志摩对新诗的贡献尤其是在音乐美上。他认为音乐是诗的血脉,音乐美的主要内容是诗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基于纯真的情感,给每个词赋予生命,回荡着美的旋律,如《再别康桥》首尾两段中,“轻轻的”和“悄悄的”,营造出一种节奏上的特殊感觉。又如《沙扬娜拉》节奏和旋律轻柔舒缓,最后一句不用汉语中的“再见”,而用日语“沙扬娜拉”把它处理成柔和尾音。既显得温柔缠绵,又富有东方式女性风韵。从这些细致的处理中,读者已不难体会到诗人在音调上的煞费苦心。闻一多专于雕塑感的音乐。首先,闻一多强调诗要有“音乐美”乃是借用音乐的术语,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其次,闻一多的诗着重音节的总体性的安排,以强烈的节奏来压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如《死水》一诗最为出色。闻一多留美期间,精心研究美术,并达到较高的水平。学画出身的闻一多对色彩之美的敏感远远超过一般诗人。徐志摩的诗也非常讲究辞藻的色彩美。《再别康桥》中“夕阳中的金柳、潭底的彩虹、软泥上的青荇、斑斓的星辉”组织成了色彩明丽的画面。比起闻一多诗歌中的静态美,徐志摩的诗更具有动态美。例如《乡村里的音籁》,“轻盈的小舟、飘动的金柳、初秋的凉风、吹生的水面”将动态而不嘈杂、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闲适、恬静的南国水乡风光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比起闻一多诗歌实实在在的描写,徐志摩诗歌中的画面更有令人想象的余地。在他们的诗歌中,都具有五四时期特有的时代精神——追求个性解放,争取民主平等。但是他们诗歌的思想内容又有着明显的差异。闻一多是近现代中西文化大交汇、大碰撞中成长起来的一位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大家,他首先以独具特色的诗闻名于世,他的诗作数量并不算多,但以感情深厚、艺术精美见长。他的诗在内容上的突出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深沉、热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并从爱国爱民的真情出发,表现出对黑暗现实的厌恶,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其中“红烛”本身就是象征着对祖国的炽热之情和对祖国新生的祝愿。在《孤雁》中,诗人以“孤雁”作喻,倾吐了离国之后的寂寞与愁苦,表达了对“喝醉了弱者的鲜血,吐出那罪恶的黑烟”的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憎恶。 徐志摩是个资产阶级的理想主义者,他有着“爱、自由和美的‘单纯的信仰’”。自开始写诗,诗人就陷入情中而不能自拔。如《为要寻一个明星》可以理解为对理想的追求,但结合当时的情况理解,更像是一首爱情诗,抒发诗人对纯真的爱情的不懈追求。再如《翡冷翠的一夜》借一个女子的口吻诉说着离愁与别绪。(摘编自《浅谈闻一多与徐志摩的诗歌的异同》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现代诗人在创作时常忽略诗歌的建筑美,闻一多却认为建筑美在“三美”中是最重要的。B.闻一多认为格律是诗人创作重要武器,不会运用格律的诗人很难算得上是优秀的诗人。C.因受苏东坡对王维评价的启发,闻一多更注重诗画同源,最终达到了“诗中有画”的境界。D.《沙扬娜拉》在节奏和旋律上温柔缠绵,比《死水》更富有东方风情,更富有艺术魅力。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的诗人在创作诗歌时出现了字数整齐却音节不调和的现象,闻一多指出这是诗人没有顾及音尺所造成的。B.汉字具有天然的优势,它在占了空间的同时又在视觉上可能引起一种具体的印象,这是欧洲文字不能够做到的。C.我国古代律诗的格律与内容不发生关系,不利于诗歌的表达,缺乏实用功能,而新诗的格式与内容关系密切。D.闻一多的诗歌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表现出爱国主义精神,而徐志摩更侧重对个人情感的抒写。3.下列选项,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A.不但打破五言七言的诗体,并且推翻词调曲谱的种种束缚;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有什么题目,作什么诗,诗该怎么作,就怎么作。B.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如同鸟儿的双翅,是不可或缺的。诗歌需要具备足够丰富、鲜活、新颖的形式美,现代诗歌的形式可以是无限多样的。C.闻一多对新诗格式与古典律诗进行对比,认为新诗的格式是随内容的变化而变化的,因此新诗的格式层出不穷,需要新诗作者去创作。D.林庚先生认为,典型诗行的建立,将使新诗形成固定的阵地,从而使诗人摆脱新诗无形式的逆境,有助于内容的涌现,“让亿万诗章因它唱歌”。4.请根据材料二,简要分析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诗歌在表现“美”的方面具有哪些不同之处。5.下面这首现代诗遵循了闻一多新格律诗“三美”的创作原则,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一句话闻一多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教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答案】1.B2.C3.A4.①徐志摩追求诗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的音乐美,他从诗歌的情感出发表现诗歌音节美的旋律;而闻一多专于雕塑感的音乐,他要求诗中的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富有节奏感,并且他着重音节的总体性的安排,以强烈的节奏来压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②徐志摩诗歌中的画面更有令人想象的余地,具有动态美;而闻一多的诗歌是实实在在的描写,画面富有静态美。(意思答对即可)5.①音乐美:诗歌的音节和韵脚的和谐,具有节奏感。如“祸”“火”“破”“默”“魔”“着”等韵脚押韵,具有格律美。②绘画美:诗歌选用富有色彩的词,具有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如“火”“火山”“花”“青天”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给人一种诗画相通之感。③建筑美:诗歌从整体外形上看,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在参差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解析】【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A.“闻一多却认为建筑美在“三美’中是最重要的”错,原文是“诗歌的音乐美是首要的”。C.“因受苏东坡对王维评价的启发”错误,原文是“苏东坡在观赏王维的诗画后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先生的诗作中,也经常出现红、黄、青、蓝、紫、金、黑、白等 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此外还注重色彩的对比,使诗画相通”,二者是并列关系,选项强加因果。D.“比《死水》更富有东方风情,更富有艺术魅力”错,原文是“又如《沙扬娜拉》节奏和旋律轻柔舒缓,最后一句不用汉语中的‘再见’,而用日语‘沙扬娜拉’把它处理成柔和尾音。既显得温柔缠绵,又富有东方式女性风韵”,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故选B。【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不利于诗歌的表达,缺乏实用功能”错,格律对诗歌的表达具有更高的要求,并非不利于诗歌的表达,缺乏实用功能。故选C。【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一的观点是新诗需要格律;A.是胡适关于白话诗的主张,不能用来论证材料一的观点。故选A。【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根据“徐志摩……认为音乐是诗的血脉,音乐美的主要内容是诗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音节基于纯真的情感,给每个词赋予生命,回荡着美的旋律”可知,徐志摩追求诗的“内容的音节的匀整与流动”的音乐美,他从诗歌的情感出发表现诗歌音节美的旋律;“闻一多专于雕塑感的音乐。首先,闻一多强调诗要有‘音乐美’乃是借用音乐的术语,要求在一首诗中,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有节奏感,读起来朗朗上口,易诵耐听,富有音乐性。其次,闻一多的诗着重音节的总体性的安排,以强烈的节奏来压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可知,闻一多专于雕塑感的音乐,他要求诗中的每一行的音节数量变化要有规律可循,富有节奏感,并且他着重音节的总体性的安排,以强烈的节奏来压抑浓缩感情,形成新的艺术境界。根据“比起闻一多诗歌中的静态美,徐志摩的诗更具有动态美。例如……将动态而不嘈杂、清新、美丽的大自然,闲适、恬静的南国水乡风光展现在人们的面前,给人返璞归真的感觉,比起闻一多诗歌实实在在的描写,徐志摩诗歌中的画面更有令人想象的余地”可知,徐志摩诗歌中的画面更有令人想象的余地,具有动态美;而闻一多的诗歌是实实在在的描写,画面富有静态美。【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闻一多先生“系统地提出‘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并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音乐美:整首诗的节奏谐畅、紧凑,湍泄跌宕,配合了诗人激愤式的诘问。“祸”“火”“破”“默”“魔”“着”等韵脚押韵。绘画美:“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你猜得透火山的缄默”“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等到青天里一个霹雳”,“火”“火山”“花”“青天”等表现色彩的词以及带有鲜丽色彩的物象,具有视觉形象和直观性。建筑美:这首诗的上下两节形式相同,节与节之间匀称,行与行之间均齐,在参差中见整齐,给人以美感。如最后结尾都是“爆一声:‘咱们的中国!’”。(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再也不会产生汪曾祺这样的人了段春娟因编汪曾祺的书,得以知道读其文、喜欢其人的人甚多。曾有一个未曾与其谋过面的人对我说,她曾梦见过汪曾祺——她硕士毕业论文写的就是汪曾祺——可见用情之深。然而知道汪曾祺擅画、看过他的画的人,却只在与他有交往的一个小圈子内。据说,汪曾祺生前就有个愿望:将他的书法、绘画作品整理出版。后来听他女儿汪朝女士说,汪老去世后,曾用其稿费印过一本大16开画册,很精美,除小部分赠给生前友人外,大部分捐给了汪曾祺的故乡——江苏高邮。汪曾祺自己说,他是很愿意画的,从小学到初中,都“以画名”,在初二的时候,就画了一幅墨荷,裱出后挂在成绩展览室里,这是他的画第一次上裱;下放劳动时,因其擅画,曾被分配了去画《中国马铃薯图谱》的活——只可惜此图谱已佚失,要不也得在植物史上留下一笔。他还擅书,当年京剧院演出,好多字幕都是他用小楷写出,曾受到前去看戏的陈伯达的称赞。后来因种种原因,搁下画笔,直到70年代末,才又“重操旧业”。先是给好友朱德熙画了幅墨菊,被很爱惜地镶在镜框里挂在墙上,被人看到了,都来要,遂一发而不可收,“画名”再度远扬。他自己在出国时还画过很多小幅画作,送给国外友人呢。汪曾祺的画,属于典型的文人画。他画花鸟,花均是平常看得很熟的草花,鸟则被其女儿戏称为“长嘴大眼鸟”。然而一花一草,一枝一鸟,多少都有所寄托。用他自己的话说:所画都是“芳春”,表达对生活的喜悦。他很欣赏宋人的诗,“四时佳兴与人同”。于是兴之所至,信手拈来,便有了这一幅幅的画作。比如他给一幅叶茂花盛的画题名为“雨足”,有一幅画的是七八只憨态可掬的小鸡围成一圈,他为其 题名“人民代表大会”,还有“少年不识愁滋味”“春城无处不飞花”“吴带当风”“孤雁头上戴霜来”等,这些题名结合画作来看,真是飘飘洒洒,生意满眼,意味深长,看似随意,实则都有含蕴,有意境。除此之外,本书还选了汪曾祺专门谈书画及谈家事的文章,从中可以看出汪曾祺能画、擅书也并非偶然,他是有相当功夫和造诣的。他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在他十一二岁时,便亲自教他习《论语》,“日课大字一张,小字二十行”。祖父认为他的字有才分,还为此奖过他一块端砚,鼓励他多看《麻姑仙坛记》、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后来又专门为其请了个先生,教他读桐城派古文,习字,他自己还爱看汉碑……父亲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父亲画画时,他就站在旁边看,看他怎样布局……他还经常翻阅家中收藏的画册,到街上逛画店,他还说自己喜欢徐青藤、陈白阳、李复堂……“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汪曾祺之为汪曾祺,是有各种渊源的。后来他上了高中、大学,功课紧,便不再画画,工作之后,更是久废画笔,即便如此,事隔多年之后,再拿起笔,挥毫泼墨,风致不减。汪曾祺自己说写字、画画,都是“业余爱好”,是“岔乎岔乎,找点事情消遣消遣”,他喜用陶弘景的话形容自己的书画:“只可自怡乐,不堪持赠君。”他的文与画都是那般闲情,适性,率意而为,有一幅画他是这样题的:“电影学院一小院中种葫芦甚多,昨往开会,归来写此。”画面是满眼金黄色充满生机的葫芦。他还说自己总是“随遇而安”,被打成“右派”下放劳动,像起猪圈、刨冻粪这样的重活,他都干过,后来分配他给果树喷药,因为他干得认真、仔细,大部分喷药的活就落到他身上,他成为喷药的能手,以至于白衬衫都被染成了浅蓝色。后来又因他擅画,被分配去画马铃薯图谱,先是画花,他天天踏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画。他曾经写过一首长诗叙述当时的生活,其中有两句:“坐对一丛花,眸子炯如虎。”后来还要画整薯,切开画剖面,画完了,再无用处,他便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还颇为得意地说,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全国盖无第二人。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呢?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以苦为乐,达观潇洒,宠辱不惊。他爱生活,会生活,善从生活中找乐……他的“文与画”其实全是对生活的咂摸。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语气是那样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却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却一花一草总关情,飘逸耐看;他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曾有人感慨地说“我们这个时代,再也不会产生像汪曾祺这样的人了”诚哉斯言!(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20世纪70年代末,汪曾祺“重操旧业”,给好友朱德熙画墨菊,“画名”再度远扬,出国时送很多小幅画作给国外友人。B.文章从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汪曾祺的书画成就及其在这方面的成长经历、学习修为——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全新的汪曾祺。 C.文章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来刻画汪曾祺的形象,全文事例小而多,叙述少而简,点到为止,要言不烦,所刻画的汪曾祺的形象鲜明突出。D.文章最后画波浪线的部分,表达了作者对汪曾祺独特文化景观的认识和对汪曾祺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用一研究生钟情汪老以说明汪老的文章魅力之大,并反衬汪老的书画被冷落,设置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B.文章第二段用汪曾祺的话简述画画经历,写了几件事,每件事叙述言简义明,娓娓道来,语气平缓。C.文章第五段写汪曾祺画马铃薯图谱的事,用简笔勾勒,刻画了汪曾祺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以为乐,达观潇洒的形象。D.文章内容充实,选材丰富翔实,有的是汪曾祺的经历,如家庭教育和下放劳动等,有的是汪曾祺画作品赏。8.“汪曾祺之为汪曾祺,是有各种渊源的。”请结合全文,简析一下“汪曾祺之为汪曾祺”的“各种渊源”。9.联系上下文,谈谈你对“他的‘文与画’其实全是对生活的咂摸”一句的理解。【答案】6.D7.A8.①家庭教育。出身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使他学习了大量碑帖;父亲是个画家,汪老自小受到熏陶。②自己喜欢。他对书画很有兴趣。③特殊时代的生活经历使他形成平淡冲和的个性,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④著文写作与书画皆为艺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9.①“咂摸”意为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这里指品味与思考。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文与画’其实都渗透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思考”。②汪曾祺有特殊的生活经历,并对这生活有独到的思考,他用“文与画”表达自己的这种思考。③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飘逸耐看;他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平淡冲和,却磅礴大气。【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也表达了对我们这个时代的遗憾”于文无据,属于过度解读。这里应表达了作者遗憾于世间没有了汪曾祺这个人。故选D【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A.“并反衬汪老的书画被冷落”无中生有。原文并无此意。这里无反衬之意,应是由其文引出其书画。故选A。【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汪曾祺之为汪曾祺的渊源,可以从家庭教育,个人爱好,人生经历以及写作与书画创作的相互影响等几方面来分析。在家庭教育方面,从第四段“他出身于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在他十一二岁时,便亲自教他习《论语》,‘日课大字一张,小字二十行’”“鼓励他多看《麻姑仙坛记》、虞世南的《夫子庙堂碑》、褚遂良的《圣教序》,后来又专门为其请了个先生,教他读桐城派古文,习字”“父亲是个画家,画写意花卉,父亲画画时,他就站在旁边看,看他怎样布局”可知,汪曾祺出身书香之家,祖父很注重对他的培养,使他学习了大量碑帖;父亲是个画家,汪老自小受到熏陶。在个人兴趣方面,从第四段“他自己还爱看汉碑”“汪曾祺自己说,他是很愿意画的,从小学到初中,都‘以画名’”等内容可知,汪曾祺对书画很有兴趣,他愿意画画。在生活经历方面,从第五段“后来又因他擅画,被分配去画马铃薯图谱,先是画花,他天天踏着露水,到试验田里摘几丛花,插在玻璃杯里,对着花描画……后来还要画整薯,切开画剖面,画完了,再无用处,他便随手埋进牛粪火里,烤烤,吃掉,还颇为得意地说,像他那样吃过那么多品种的马铃薯的人,全国盖无第二人”“这是怎样一种精神境界呢?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以苦为乐,达观潇洒,宠辱不惊”等内容可知,特殊时代的生活经历使汪曾祺形成平淡冲和的个性,对生活有独特的感悟。最后,在写作与书画创作的相互影响方面,从第五段“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语气是那样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却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却一花一草总关情,飘逸耐看;他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可知,汪曾祺著文写作与书画皆为艺术,相互影响,相得益彰。【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咂摸”意为仔细辨别(滋味、意思等),借用到此处,是指汪曾祺的“文与画”所表现出的特点。所以他的“文与画”有着强烈的个人特点,其中都渗透着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与思考。因为汪曾祺生活经历丰富,经历了“反右”“文革”等政治运动,在政治运动中受到迫害,但他能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身处逆境不以为苦,反以苦为乐,达观潇洒,宠辱不惊。他爱生活,会生活,善从生活中找乐”,所以他的“文与画”渗透着对这生活有独到的思考,并用“文与画”表达自己的这种思考。经过生活的洗礼,有着丰富的生活体验,所以“他叙述家事,念及故乡,语气是那样平淡冲和,气定神闲,娓娓道来,却给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他写字画画,自娱自乐,却一花一草总关情,飘逸耐看;他 著文写作,目的是‘给人间送小温’”,这是汪曾祺的生活态度在其书画中的表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曰:“王过举而已。不然,无以至此。”江乙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是以嬖女不敞席,宠臣不避轩。今君擅楚国之势,而无以深自结于王,窃为君危之。”安陵君曰:“然则奈何?”“愿君必请从死,以身为殉,如是必长得重于楚国。”曰:“谨受令。”三年而弗言。江乙复见曰:“臣所为君道,至今未效。君不用臣之计,臣请不敢复见矣。”安陵君曰:“不敢忘先生之言,未得间也。”于是,楚王游于云梦,结驷千乘,旌旗蔽日,野火之起也若云霓,兕虎嗥之声若雷霆,有狂兕车依轮而至,王亲引弓而射,壹发而殪。王抽旃旄而抑兕首,仰天而笑曰:“乐矣,今日之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安陵君泣数行而进曰:“臣入则编席,出则陪乘。大王万岁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试黄泉,蓐蝼蚁,又何如得此乐而乐之。”王大说,乃封坛为安陵君。君子闻之曰:“江乙可谓善谋,安陵君可谓知时矣。”(节选自《战国策》)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B.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C.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D.江乙说于安陵君曰/君无咫尺之地/骨肉之亲处尊位/受厚禄/一国之众/见君莫不敛衽而拜抚/委而服/何以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居魏知之”与“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劝学》)两句中的“知”字含义相同。B.“而无以深自结于王”与“蚓无爪牙之利”(《劝学》)两个句子的句式不同。C.“仰天而笑曰”与“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两句中的“而”字含义不同。D.“愿得以身试黄泉”与“下饮黄泉”(《劝学》)两句中的“黄泉”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安陵君在楚国深受楚王的宠爱,备受他人的尊敬,然而江乙对安陵君的处境深感担忧,并为安陵君出谋划策。B.江乙对世态炎凉有清醒的认识,他深刻地明白一个人千万不能被一时的得势冲昏头脑,得势之时要想失势之时。C.安陵君历时三年也没有向楚王表明自己可以随他而死的决心,这引起了江乙的不满,安陵君对此立即做出解释。D.楚王外出游猎时射杀了一头犀牛,兴致高涨,安陵君趁机佯装哭泣,表明自己的忠心,他的虚伪引起后人的批评。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2)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14.江乙以狗为喻想向楚王说明什么问题?【答案】10.A11.A12.D13.①狗很讨厌他,守住大门而咬他。邻人惧怕狗凶恶,于是不能够进去说话了。②用金钱与别人结交,当金钱用完了,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色与别人交往,当美色衰退了,爱情也就改变了。14.江乙以守门之狗来比喻昭奚恤,向楚王说明昭奚恤私取魏国财物,昭奚恤为了防止江乙告发他,不让江乙觐见楚王。【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江乙劝导安陵君,说:‘您对楚国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骨肉之亲可以依靠,却身居高位,享受厚禄,人民见到您,没有不整饰衣服,理好帽子,毕恭毕敬向您行礼的,这是为什么呢?’”“咫尺之地”“骨肉之亲”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BD;“敛衽而拜”“抚委而服”结构对称,各自成句,排除C。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含义以及句式的能力。 A.“含义相同”错误。“以居魏知之”的“知”,知道;句意:因为臣下那时居住在魏国是完全清楚的。“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的“知”,通“智”,智慧;句意: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并且行为没有过错了。B.“而无以深自结于王”,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而无以于王深自结”;句意:可自己并没有能与楚王结成深交的东西。“蚓无爪牙之利”,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之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C.“仰天而笑曰”的“而”,连词,表修饰;句意:仰天大笑。“水为之,而寒于水”的“而”,连词,表转折,却;句意: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D.“愿得以身试黄泉”的“黄泉”,人死后居住的地下世界;句意:我愿随从大王而死在黄泉之下。“下饮黄泉”的“黄泉”,地底下的泉水;句意:向下可以喝到土壤里的水。故选A。【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他的虚伪引起后人的批评”错,原文是“君子闻之曰:‘江乙可谓善谋,安陵君可谓知时矣’”,后人称赞他,并没有批评。另外,安陵君“佯装哭泣”于文无据。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恶”,讨厌;“噬”,咬;“惮”,惧怕。(2)“绝”,断绝;“华落”,美色衰退;“爱渝”,爱情改变。【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结合“江乙恶昭奚恤,谓楚王曰:‘人有以其狗为有执而爱之。其狗尝溺井,其邻人见狗之溺井也,欲入言之,狗恶之,当门而噬之。邻人惮之,遂不得入言。邯郸之难,楚进兵大梁,取矣。昭奚恤取魏之宝器,以居魏知之,故昭奚恤常恶臣之见王。’”分析可知,江乙以守门之狗来比喻昭奚恤,向楚王说明昭奚恤私取魏国财物,为了防止江乙告发他,不让江乙进见楚王。参考译文:江乙讨厌昭奚恤,对楚宣王说:“有一个人认为他的狗很会看守门户而宠爱它。他的狗曾经往井里撒尿,他的邻人看见狗往井里撒尿,想要进去告诉它的主人。狗很讨厌他,守住大门而咬他。邻人惧怕狗的凶恶,于是不能够进去说话了。邯郸之战,楚国进兵大梁,攻占了它。昭奚恤取得了魏国很多的宝器,因为臣下那时居住在魏国是完全清楚的,所以昭奚恤非常讨厌臣下来进见大王了。江乙劝导安陵君,说:“ 您对楚国没有丝毫的功劳,也没有骨肉之亲可以依靠,却身居高位,享受厚禄,人民见到您,没有不整饰衣服,理好帽子,毕恭毕敬向您行礼的,这是为什么呢?”安陵君回答说:“这不过是因为楚王错误地提拔我罢了。不然,我不可能得到这种地位。”江乙说:“用金钱与别人结交,当金钱用完了,交情也就断绝了;用美色与别人交往,当美色衰退了,爱情也就改变了。所以,爱妾床上的席子还没有睡破,就被遗弃了;宠臣的马车还没有用坏,就被罢黜了。您现在独揽楚国的权势,可自己并没有能与楚王结成深交的东西,我为您非常担忧。”安陵君说:“那可怎么办呢?”江乙说:“希望您一定向楚王请求随他而死,亲为他殉葬,这样,您在楚国必能长期受到尊重。”安陵君说:“敬遵您的教导。”三年以后,安陵君仍然没有说什么。江乙又拜见,说:“我给您说的,到现在您也没有实行,您既然不采纳我的意见,我要求从此不再会见您了。”安陵君说:“我实在不敢忘记先生给我的教导,只因没有遇到好机会啊!”在这时,楚王要到云梦地区去游猎,车马成群结队,络绎不绝,五色旌旗遮天蔽日,野火烧起来,好像彩虹,老虎咆哮之声,好像雷霆。忽然一头犀牛像发了狂似的朝车轮横冲直撞过来,楚王拉弓搭箭,一箭便射死了犀牛。楚王随手拔起一根旗杆,接住犀牛的头,仰天大笑,说:“今天的游览,实在太高兴了!我要是百年之后,又和谁能一道享受这种快乐呢?”安陵君泪流满面,上前对楚王说:“我在宫内和大王挨席而坐,出外和大王同车而乘,大王百年之后,我愿随从而死,在黄泉之下也做大王的席垫,以免蝼蚁来侵扰您,又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呢!”楚王听了大为高兴,就正式封他为安陵君。君子听到了,就说:“江乙真算是善于出谋划策,安陵君真算是善于利用时机啊。”(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别内赴征三首①(其二)李白出门妻子强牵衣,问我西行几日归?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②。别内赴征三首(其三)李白翡翠为楼金作梯,谁人独宿倚门啼。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③西。【注】①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李白受邀参加永王李璘的幕府,此诗应是出行之前,留别妻子宗氏时所作。②战国时,苏秦外出游历,落魄回家,正在织布的妻子织布机都没下。③楚关:这里泛指楚地。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题中的“内”即“内人”,谦称自己的妻子,两诗是留别妻子的,而《梦游天姥吟留别》是留别朋友的。 B.第一首的第一、二句写妻子对李白此次出行的不舍及不安,“强”字表达了妻子对李白人永王幕府的担忧。C.第二首第三句“夜坐寒灯连晓月”实写妻子坐到天亮等待李白归来的情状,照应第一首诗中的第二句。D.第二首诗以寒夜、孤灯等意象之凄凉,与翠楼金梯之华美形成对比,凸显诗人妻子倚门独泣的孤独与落寞。16.简要分析第一首诗中“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答案】15.C16.诗人在此反用苏秦的典故,用玩笑的语气安慰妻子,一方面反衬出妻子宗氏不慕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李白远大的政治理想。【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理解和赏析的能力。C.“实写妻子坐到天亮等待李白归来的情状”错,诗句意思是,你将寒灯夜坐一直到天明,楚关西边看到你的行行泪水。不是写实,是想象,属于虚写。故选C。【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归时倘佩黄金印,莫学苏秦不下机”,如果我回家的时候佩带着宰相的黄金印章,你会不会认为我太庸俗而不理睬我了?连纺机都不下。此处诗人反用苏秦的典故,是用玩笑的语气安慰妻子,说自己会功成名就归来。一方面以苏秦妻子的庸俗势力,反衬出妻子宗氏不慕荣华富贵;另一方面则体现了李白远大的政治理想,李白有安邦济世的理想,并相信自己终能实现理想。(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曹操《短歌行》中,化用《管子》里的句子,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李白诗中常写到猿啼,如《早发白帝城》中“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两句,又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君子之所以会有超过一般人的才德,就是因为他们善于利用外物。【答案】①.山不厌高②.海不厌深③.谢公宿处今尚在④.渌水荡漾清猿啼⑤. 君子生非异也⑥.善假于物也【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词:渌、荡漾、非。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当前,人们更加重视精神文化消费需要,国潮热___①___。不少老字号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推陈出新,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面对95后等新一代消费主力军,拥有500年制衣史的隆庆祥没有安于现状,而是懂得___②___,紧跟时代的步伐,在制作工艺上___③___,为老字号注入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因子,既凸显东方文化底蕴,又符合全球化的时尚审美。为了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求,隆庆祥与京东等电商平台的合作,实现渠道升级。除了入驻电商平台,隆庆祥还充分利用云发布会等新营销。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达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归根结底,老字号的这艘大船想要走得更远,一定要融入时代的大潮,主动革新,也一定要勇敢地进入年轻消费者的圈层,找到与他们相互连接的沟通密码。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答案】18.①方兴未艾②与时俱进③精益求精19.隆庆祥还充分利用云发布会等新营销手段,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20.构成:老字号是本体,大船是喻体;时代的发展史是本体,大潮是喻体。表达效果:大船想要走得更远,就需顺应大潮的方向,形象生动地表明老字号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动革新,融入时代的发展中去。【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①依据语境“不少老字号积极拥抱数字化浪潮,推陈出新,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可知国潮热正在蓬勃发展,可填写“方兴未艾”。方兴未艾:事物正在蓬勃发展,不会很快终止。②依据语境“拥有500年制衣史的隆庆祥没有安于现状”“紧跟时代的步伐”“为老字号注入年轻化、个 性化、时尚化因子,既凸显东方文化底蕴,又符合全球化的时尚审美”可知隆庆祥没有停滞不前,而是以更加宽广的眼光观察当代社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把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统一起来,可填写“与时俱进”。与时俱进:指行动和时代一起进步。③语境强调隆庆祥“制作工艺”“为老字号注入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因子,既凸显东方文化底蕴,又符合全球化的时尚审美”不断追求更好,可填写“精益求精”。精益求精:形容追求好上加好,永无止境。【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语病有:搭配不当。“利用”和“新营销”搭配不当,应将“新营销”改为“新营销手段”;“达到”和“融合”搭配不当,应将“达到”改为“实现”。修改正确后的句子为:隆庆祥还充分利用云发布会等新营销手段,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服务,实现线上线下深度融合。【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构成:“老字号的这艘大船”中老字号是本体,大船是喻体,将“老字号”比喻为“大船”,用大船来比喻一个团队;“融入时代的大潮”中时代的发展史是本体,大潮是喻体,将“时代发展史”比喻为“大潮”。表达效果:将“老字号”比喻为“大船”,那么老字号主管就是“船长”,大船想要走得更远,这艘船如何行驶、朝着哪个方向行驶,都取决于“船长”的决策,结合“为老字号注入年轻化、个性化、时尚化因子,既凸显东方文化底蕴,又符合全球化的时尚审美”可知,老字号要长期生存发展,就需顺应大潮的方向,跟随时代和老字号的发展而发展,形象生动地表明老字号想要得到长足的发展,就必须适应时代的需要,主动革新,融入时代的发展中去。(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所谓无菌蛋,一般指经过巴氏杀菌以及严格加工处理过的鸡蛋。这种鸡蛋内细菌含量很少,但___①___,称其为“少菌蛋”更合适。相比普通鸡蛋,无菌蛋的身价较高,有的精品无菌蛋价格是普通鸡蛋的3至4倍。不过,___②___,除了看重其“无菌”外,他们还被商家宣传的无菌蛋无腥味、可直接食用以及富含更多营养成分吸引。对此,相关专家表示,鸡蛋是否有腥味主要与___③___。若饲料中含有菜籽粕、菜籽油、鱼粉或氯化胆碱时,食用此饲料的鸡产生的腥味物质就较多,生产的鸡蛋腥味也就较重。因此,通过饲料调配,可以控制鸡蛋是否有腥味,这不是无菌蛋特有的品质。对于有些商家宣称无菌蛋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等物 质,专家强调鸡蛋本身就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就营养价值而言,()。有研究显示,水煮蛋中91%的蛋白质可被人体吸收,而生吃的话,这个数值约为55%。因为生鸡蛋含有一些蛋白酶抑制剂,会影响蛋白质的消化吸收。此外,生吃鸡蛋还会影响人体对B族维生素的吸收。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无菌蛋与普通鸡蛋无异,甚至熟吃普通蛋不如生吃无菌蛋B.生吃无菌蛋不如熟吃普通蛋,甚至无菌蛋与普通鸡蛋无异C.无菌蛋与普通鸡蛋无异,甚至生吃无菌蛋不如熟吃普通蛋D.无菌蛋不如普通鸡蛋,并且生吃无菌蛋不如熟吃普通蛋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答案】21.C22.①并不是完全无菌的②还是有不少消费者选择无菌蛋③鸡饲料的成分有关(意思答对即可)【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的能力。上文强调“专家强调鸡蛋本身就富含优质蛋白、氨基酸等营养物质”,是说就营养价值而言,无菌蛋与普通鸡蛋无异,而且应放在前面与上文衔接,排除BD;下文“水煮蛋中91%的蛋白质可被人体吸收,而生吃的话,这个数值约为55%”强调生吃无菌蛋不如熟吃普通蛋,排除A;故选C【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处,“但”转折,“细菌含量很少”“称其为‘少菌蛋’更合适”否定“完全无菌”的说法,应填:并不是完全无菌的。②处,“不过”与前文语意转折,“除了看重其……他们还被商家宣传……吸引”强调不少消费者选择无菌蛋,应填:还是有不少消费者选择无菌蛋。③处,语境分析鸡蛋是否有腥味与什么有关,下文“若饲料中含有菜籽粕、菜籽油、鱼粉或氯化胆碱时”说的是鸡饲料的成分,应填:鸡饲料的成分有关。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喜欢一片化石,从它的上面可以看出那个寒暑交替日月升降的生命;有人喜欢一粒种子,在它的微小孱弱的身体里却蕴藏着无比强大的生长力量;有人喜欢一株小草,从它生长环境中不难发现足以感动人的生之伟大的意味;也有人喜欢……是的,正如鲁迅先生说过的:“生命的路是进步的,什么都阻止他不得。”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感悟和联想?请写一篇记叙文。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略【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审题: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审读材料,从“化石”“种子”“小草”三个事物里整体感悟,提取感点,也可以从局部入手,即从三个不同事物中分别提取感点来写。如果考生除却“化石”“种子”“小草”,而选取写另外的事物,那么,所选择的事物也必须是“微小”的,富有正能量的,并且能够“接地气”的,富有象征性的事物,诸如,“太阳花”“向日葵”“空心菜”“流星”“溪流”等。读懂鲁迅的名言,这句话证明什么都阻止不了生命的进步。“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人生在世经历坎坷是必然的事情,或许某个阶段的确不尽人意,但是纵观整体,人类的文明与发展还是不断进步的。或生命是无处不存在的东西,有精神、有理想、有拼搏的运动,才构成活泼的生命。根据题目要求,写一篇记叙文表达感悟和联想。行文时,注意选取典型的物象,如从化石身上看到生命存在形式的久远,种子微小的身躯蕴含着惊人的力量,小草平凡的生长却有伟大的精神,由这些来写自己对生命认识和感悟的过程,可运用欲扬先抑或以小见大的写作手法,来体现生命的不可遏抑,认识生命蓬勃发展的力量。立意:1.凡是生命,在任何情形中照例有它美好的一面。2.只要跟着太阳和明星就会永远闪耀。3.生存本身需要坚韧与顽强。4.追求就像燃起生命之火,焕发出青春的活力。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7 15:35:01 页数:19
价格:¥2 大小:49.74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