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10月月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9

2/9

剩余7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田家炳高中高二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试卷本试卷共33题,满分100分,共6页。考试用时9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到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用0.5mm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2分)1.在人类文明早期,一部分人能够脱离社会生产活动而从事专门的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这主要得益于()A.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B.社会出现严重阶级分化C.国家和文字的产生D.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2.《睡虎地秦墓竹简》记载:“有事请殹(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这主要反映了秦朝()A.地方官自主权较小B.律例合编体例创立C.行政管理制度严密D.政府行政效率低下3.汉初实行上计制度,要求郡国在年终将该地区的经济收支、户口多少、土地面积的数量、耕地增减、自然灾害以及社会治安等状况统一上报到朝廷,作为征收赋税、征发徭役、计划经费开支和制定各种有关政策的依据。这一制度()A.加强了国家治理B.强化了君主专制C.消除了土地兼并D.解决了王国问题4.西汉,丞相开府,独立行政,有一定自决权。汉武帝时,始用内廷尚书协助其处理丞相分内事务。东汉时,尚书权大,发展为尚书台:尚书令一人、仆射一人、尚书六人。这一变化的实质是()A.加强了中央集权B.提高了中枢行政效率C.克服外戚和宦官专权D.分散相权以加强皇权5.贾谊对汉初律令中王侯大臣与平民百姓犯法同样用肉刑不满,认为这违背“尊尊贵贵”之礼,主张恢复“刑不上大夫”。汉文帝最终接受贾谊的意见,诏令大臣有罪不得用肉刑。该变化说明当时()A.儒家礼治可以代替法律B.法律呈现儒家化的倾向C.贵族势力遭到沉重打击D.汉代法律适用范围缩小 6.商鞅下令“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争,各以轻重被刑”,爵位授予即“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荣华”。这一内容()A.完全剥夺了贵族特权B.利于提高军队战斗力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D.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7.清代史学家赵翼在论及某一时期的选官制度时曾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高门华阀,有世袭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据此可知,该制度是()A.察举制B.科举制C.禅让制D.九品中正制8.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这一问题所进行的制度设计是()A.实行行省制B.确立三省六部制C.完善科举制D.设立中外朝制度9.据史料记载,“明初以后科举考试改为南北中卷。南卷、北卷和中卷的录取人数分别占会试录取总人数的55%、35%和10%。”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开国皇帝明太祖是南方人B.明政府的政治中心在南方C.南方的人口数明显多于北方D.不同地区社会发展不平衡10.明朝初年在全国设置“申明亭”,定期公示本地犯有罪错人员姓名及其罪错内容,同时各地普遍设立“旌善亭”,定期公布本地慈善节孝事迹。此举()A.旨在加强君主专制B.体现刑用重典思想C.利于基层社会治理D.彰显儒学正统地位11.1939年陕甘宁边区参议会成立,这既是一个有广泛代表性的民意机关,又是一个最高权力机关,人民通过参议会行使选举权,参议会的选举以直接的无记名投票的方式,凡赞成民主抗日的不分民族、阶级、党派、性别都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边区参议会()A.实行直接民主,强调人民主权B.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C.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D.为新中国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借鉴12.赵宣,东汉人。他在墓道里守丧二十多年,以此闻名天下。时任州官陈蕃问起大孝子守孝期间的起居生活,却得知他在此期间生了五个子女,于是大怒:你个龌龊东西,给我治罪。假孝子银铛入狱。这一事实说明()A.选官标准为其提供了机会B.赵宣做假孝子纯为博虚名C.汉代地方管理制度的完善D.汉代选官制度有其合理性13.19世纪上半期,美国实施的“政党分肥制”导致政府官员党派化。其后,1883年国会通过的《美国文官法》规定:文官常任,不与执政党共进退,定期考核凭业绩奖惩升迁。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党派矛盾激化B.人治走向法治C.政府腐败严重D.分权制衡完善14. 16世纪,法国国王签署敕令,规定法国的法律文件必须用以巴黎方言为主形成的法语撰写,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这表明当时法国()A.基本实现了国家统一B.国王权力不断加强C.与英国关系日益紧张D.民族国家逐渐形成15.荷兰人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1625年出版)导言中指出:“必须寻找出某种具有无上权威的东西,某种普遍适用的伦理法则,来对这个充满战乱的世界加以约束和规范”。这一思想()A.确立了国际法的原则B.标志着制裁侵略机制建立C.完善了近代外交制度D.有利于维护民族国家利益16.近代以来某一国际关系体系开创了用国际会议和通过谈判达成协议的形式解决国际争端、结束国际战争的先例,确认了缔约国必须遵守条约、各缔约国可以对违约国集体制裁的国际法基本原则。该体系是()A.威斯特伐利亚体系B.维也纳体系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雅尔塔体系17.民国初,孙中山令法制局拟定出《任官状纸程式》《任官令》《文官考试令》《文官考试委员官职令》《外交官及领事官考试委员官令》《法官考试令》《官职试验章程》等法令,并交参议院议决。这些法令()A.预示着立法程序和环节基本完成B.保证了民主共和政体的建立与发展C.深受西方文官制影响而具有开创性D.体现了建立现代文官制度的构想18.唐朝时期,定期对官员实行考核,评定出等级,并当众宣读。然后给所考之官发考牒,作为其官职迁降的依据之一。此制度具有覆盖广泛、标准明确、制度严密等特点。这种制度()A.进一步削弱了相权B.能够强化政府的效能C.旨在防范地方叛乱D.弥补了科举制的弊端19.《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该规定()A.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B.是对启蒙思想的实践C.是国王与教会冲突的产物D.体现了贵族政治的特点20.有关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与发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中古时期的“日耳曼法”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B.《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民法系C.在司法实践的过程中教会法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D.近代西方法律制度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21.文官制度是资产阶级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官是指资本主义国家中所有不与政府共进退的政府工作人员。文官一经录用,就长期任职,所以又被称为常任文官。这说明文官制度() A.成为各国政党斗争的工具B.是维持政治统治的“稳定器”C.是中世纪世袭制度的继承D.主要协调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22.《太祖实录》记载,1385年,明太祖考核了天下布政使司、按察司及府、州、县官员共4117人的政绩,其中擢升者435人,复职者2897人,黜降者471人,罪罚者171人,免职者143人。由此可知,明初()A.重视对地方的掌控B.地方行政机构不断膨胀C.监察制度比较成熟D.官员腐败情况比较严重23.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期,胜选党派组阁,政府官职就由该党成员担任。1850年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人党派活动。这种变化说明()A.政府被议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政治民主的根本动力C.改革目的是保证政府施政的独立性D.责任内阁制并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24.1854年英国财政部两名官员提出了《关于建立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通过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各级文职官员,严格文官工作考核,以此作为文官晋升的依据等。报告为以后文官制度改革提供了基本准则。这一做法()A.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B.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经济秩序C.表明资本主义发展遇到阻力D.适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需要25.太阳金字塔是玛雅文明杰作,玛雅文明非常崇拜太阳,然而这不是玛雅的独有现象,很多古老的国家也都有太阳崇拜,如古埃及、印度等。这反映了世界各地早期文明()A.具有同源性B.普遍宣扬宗教崇拜C.联系较密切D.具有独立性与相似性26.在英国,一切文职官员须自觉遵守《荣誉法典》中规定的职业道德:泄露国家机密的,根据《国家保密法》予以严惩;设立行政裁判所,受理行政人事纠纷调整工资方面若不能达成协议,可以提交“文官仲裁法庭”裁决等。这些反映了英国文官制度的()A.法制化和规范化B.系统化和规范化C.规范化和标准化D.标准化和系统化27.《大清律例》规定:子殴父母,不论有伤无伤,处斩刑。父母殴子,不负法律责任;殴子致死,最重处杖六十、徒一年的刑罚。这反映出清代法律A.皇权至上,法自君出B.等级尊卑,异罪同罚C.法分贵贱,因人而异D.法重伦理,忽视私权28.《唐律疏议•名例》篇中说:“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两者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对这句话的本质解读准确的是(  )A.德礼是政教的根本,刑罚是政教的辅从B.德礼和刑罚相结合,构成完美的唐朝法 C.唐律融合儒法思想,重视道德教化作用D.唐律以教化为目的,体现德主刑辅特点29.中世纪的欧洲,教堂遍布各地,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牧师是中世纪欧洲最理想的职业B.中世纪欧洲人的一生都同天主教有密切关系C.中世纪的欧洲居民都要研究《圣经》D.天主教及其教义严格禁锢着欧洲居民的思想30.2015年,习近平指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要把爱国主义教育贯穿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要深化爱国主义教育研究和爱国主义精神阐释。这反映出()A.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性B.爱国主义教育的可操作性C.精神文明建设的紧迫性D.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导地位二、材料分析题31、材料一《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其内容特别重视“孝”,要求维护“孝”的律文有几十条。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据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二大明律的许多条文直接来自《唐律》……由于明代社会各阶层的分化和各种新兴社会力量的兴起以及大量社会矛盾的出现,使得新生的《大明律》必须以“法”的本来面目出现,以规范各种社会势力激烈斗争的政治局面……清末薛允升曾在《唐明律合编》中对两部法典进行了研究后说:“大抵事关典礼及风俗教化等事,《唐律》均较《明律》为重,贼盗及有关帑项钱粮等事,《明律》又较《唐律》为重。”——摘编自徐晓庄《〈大明律〉之特点琐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朝相比,明朝立律侧重点的不同之处,并分析原因。(6分)(3)根据以上三则材料,简析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4分)32.材料一,经筵是专门为皇帝学习经书、史书而开设的课程,汉朝以来即有零散事例,但未成定制。宋朝经筵则完全制度化,除寒暑期外均隔日一讲。大儒程颐论述经筵的重要性说::“臣窃以人主居崇高之位,持威福之柄,百官威慑,莫敢仰视,万方承奉,所欲随得,苟非知道畏义,所养如此,其惑可知。”故云“天下重任唯宰相与经筵,天下治乱系宰相,君德成就责经筵”。…明朝经筵正式开设于英宗正统元年,自此除寒暑外,每月逢二日举行皇帝学习经书的经筵典礼,其间每日都有讲授安排,称日讲。经筵日讲虽以讲解经史知识为主要目的,但担任讲授任务的官员也往往顺便言及时政,对皇帝进行讽喻规谏。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清代经筵制度在康熙时期达到了鼎盛。清代皇储教育期以严格有名,他们即位以后已经不再需要经筵日讲再来补充什么,需要的只是借经筵仪式炫耀其博学多识,显示其在道统上的权威。光绪帝教育课程内容虽然还是以传统经史为主,同时加进了诸如洋文、世界地理等新鲜内容。宣统三年颁布的皇帝入学读书上谕,除要求“于帝王之学、古今中外治乱之原详晰讲论,随事篇规”外,还要求“当此世界大通,文明竞进,举凡数十年来通行之宪政、发明之学理,尤当按切时势,择之务精,语之务详。”传统经筵制度刚刚有了一些改革的迹象,其所依附的帝王制已经走到了尽头。——摘编自陈东《清代经筵制度研究》(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与宋代相比,明清经筵制度的新变化。(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宋代到晚清经筵制度的历史作用。(8分)33.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中世纪(5—15世纪)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被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文艺复兴(14—16世纪)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启蒙运动(17—18世纪)在相信普遍人性的同时,也时常强调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审美趣味随时代、民族和人情风俗而变化。西方近现代美学(19世纪之后)在研究途径上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逐渐由探讨美的本质转向探讨审美经验。——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0分)1.【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类文明早期,由于生产力的进步,社会生产与分工的发展,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工作的社会阶层的产生,D项正确;农耕和畜牧的产生只是客观条件,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严重阶级分化的产生是表现,并非主要原因,排除B项;国家和文字的产生,同专门从事管理和文化创造的职业出现,同为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分工的产物,排除C项。故选D项。2.【答案】C【详解】根据“有事请殴(也),必以书,毋口请,毋骂(羁)请。”“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可以看出秦朝奏请相关事务有严格规范的程序,反映出秦朝行政管理制度严密,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地方官自主权的问题,排除A项;B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项;材料反映抽程序规范,而不能反映效率低下,排除D项。故选C项。3.【答案】A【详解】依据材料可知,上计制度是中央了解地方政情、治理国家的重要途径,所以该制度强化了国家对地方的治理,故选A项。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是和土地私有制有关,只要制度不改则无法限制土地兼并,且材料中的上计制度更多的也只表现为一种统计制度,不能起到限制土地兼并的作用,故排除B项;该制度主要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君相矛盾,故其不能体现为君主专制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所述的时间段为汉初,王国问题并未被解决,这也才有了后来汉武帝的推恩令,故排除D项。 4.【答案】D【详解】材料反映出汉代皇帝通过增加人员和机构来不断分散相权,这实质上反映的是皇权的不断加强,D项正确;分散相权是为了加强专制主义,而不是加强中央集权,排除A项;分散相权之后,可能相互牵制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排除B项;材料中分散相权的措施不能克服外戚宦官专权,因为外戚宦官专权的根源在于君主专制,排除C项。故选D项。5.【答案】B【详解】根据材料“违背‘尊尊贵贵’之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贾谊意见的依据来自儒家思想,这说明当时的法律呈现儒家化的倾向,B项正确;材料反映出儒家的礼治思想渗透到律令之中,并不是儒家思想或礼治可以代替法律,排除A项;材料中贾谊的意见是要维护贵族尊严,排除C项;材料中没有涉及法律适用范围变化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6.B7.D8.B9.【答案】D【解析】明朝采用分卷考试的原因,主要是为了巩固明朝统治,跟皇帝籍贯没有关系,A错误;明政府的政治中心在北方,B错误;明朝采用分卷考试和不同录取的比例,主要原因是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多少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D正确。故选:D。10.【答案】C【详解】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明朝通过公布犯罪及慈善的相关事宜,加强对社会基层的治理,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集权,排除A项;“旌善亭”强调的是道德教化,排除B项;D项彰显儒学正统地位与主旨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1.D12.A13.D14.【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该规定有利于形成统一民族语言,强化了法兰西民族认同,D项正确;选项A强调国家统一,与主题无关,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国王权力的加强,排除B;材料没有涉及与英国的关系,排除C。15.【答案】D【详解】依据材料“必须寻找出某种具有无上权威的东西,某种普遍适用的伦理法则,来对这个充满战乱的世界加以约束和规范”可知,体现的是格劳秀斯主张通过国际法来限制各国滥用战争的手段,进而维护民族国家的利益,故D项正确;A、B项与《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有关,排除;当时的外交制度并不完善,故C项错误。16.【答案】A17.D18.B19.【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内容可知,任何自由人如果要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必须要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由此可知该规定体现了法律至上的原则,A项正确;《大宪章》颁行时期启蒙思想还没有出现,排除B项;该规定是贵族与国王冲突的产物,排除C项;该规定体现了法律至上,并不能体现贵族政治的特点,排除D项。20.【答案】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民法典》为代表的世界性法律体系称为民法系,B项正确;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是罗马法,排除A项;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是近代西方法律的特征,排除C项;近代西方法律维护的是资产阶级利益,不可能保障每个公民享有完全的公民权利,排除D项。故选B项。21.[答案】B【详解】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西方文官是常任的,不与政府共进退,所以对政府政策的延续性特别敏感,无论如何更迭,文官是常任的,这是维持政治统治的“稳定器”,B项正确;文官在政治立场中保持“中立”,“成为各国政党斗争的工具”和“主要协调不同政治集团的利益”均与史实不符,排除A、D项;文官也是通过考试录取,不是世袭的,排除C项。故选B项。 22.A23.C24.D25.D26.A27.D28.C29.C30.A31.(1)体系完备;礼法结合(重视儒家伦理道德);中华法系形成,影响深远。(2)不同:与《唐律》重礼乐教化相比,《大明律》更重刑民钱粮。原因: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击;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斗争的需要。(2)稳定社会秩序,保护统治阶级的权益,调节社会矛盾,维护统治。(1)成为维护和凸显皇帝权威的工具;经筵制度注重仪式感;注入了西学内容;传统的经筵制度逐渐衰落。(2)作用:提高了君主的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皇权,规范了君主行为;传承了儒家文化,巩固了儒家地位;利于统治者以史为鉴,稳定秩序,巩固统治;传播西学,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社会近代化推动了重文社会风气的发展;为基层民意向上传达提供了某种途径。33.观点: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具有时代特性(2分)论述:到中世纪时期,罗马天主教会成为西欧最大的封建领主,占有最多的地产,控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分)。罗马天主教会主张禁欲主义,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受到排斥和打击。(2分)进入近代,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人们要求摆脱罗马天主教会的束缚,开展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传播了人文精神,解放了思想。(2分)在人文精神的影响下,美学思想也呈现出对人的肯定并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2分)综上所述,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受到当时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因素的共同影响,具有时代特性。(2分)备注:1、观点部分:明确提出与材料相贴合的观点(22、论述部分:(8分)(1)内容充实、层次清晰:2分(2)史实恰当充分4分(3)论证逻辑清晰:2分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历史
发布时间:2023-10-26 09:40:02 页数:9
价格:¥2 大小:33.3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