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登录
字典
词典
成语
近反义词
字帖打印
造句
组词
古诗
谜语
书法
文言文
歇后语
三字经
百家姓
单词
翻译
会员
投稿
首页
同步备课
小学
初中
高中
中职
试卷
小升初
中考
高考
职考
专题
文库资源
您的位置:
首页
>
试卷
>
高中
>
生物
>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0月)(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0月)(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
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侵权申诉
举报
1
/37
2
/37
剩余35页未读,
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充值会员,即可免费下载
文档下载
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醋酸菌、酵母菌、HIV和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醋酸菌和酵母菌都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C.HIV和T2噬菌体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与酵母菌存在差异D.四种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均既属于个体层次也属于细胞层次2.脂滴是细胞中储存脂质的重要结构。脂质首先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并累积膨大,最终从内质网上分离形成脂滴。脂滴形成后,内质网定位蛋白DFCP1会定位在脂滴的表面,新生脂滴通过融合进一步变大,生成成熟脂滴。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往往都伴随着脂质贮存的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包裹在脂滴表面的膜结构最可能具有两层磷脂分子B.脂滴膜中磷脂亲水的头部最可能朝向细胞质基质C.新生脂滴通过融合生成成熟脂滴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脂滴可以积累和贮存脂肪、胆固醇等,使细胞免受高脂影响3.实验小组向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均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然后将三支试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使其反应,试管中产物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三支试管中淀粉和淀粉酶的含量的大小关系是()A.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B.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C.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D.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 4.研究发现:将编码黑猩猩α-珠蛋白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编码某种蛋白质信号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后,导入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中,并加入从狗的组织中分离出的内质网,结果α-珠蛋白出现在内质网腔中,且信号序列被切除。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合成抗体过程中,内质网通过囊泡将物质运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B.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可进行转录和翻译是因为体系中含DNA聚合酶及相关原料C.改造后的α-珠蛋白由信号序列引导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D.上述研究表明蛋白质信号序列可能没有物种特异性5.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糖酵解过程需要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C.糖酵解过程产生的NADH均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牛成熟的红细胞仅依赖糖酵解途径供应能量6.荔枝果实成熟季节,将新鲜的荔枝放入纸箱中密封保存,第3天将手伸进箱内取果时,会感觉到果实发热,存放时间长了,还可以闻到酒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纸箱密封会使果实发热,说明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更多的热能B.荔枝果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并且还伴随着CO2的释放C.纸箱密封性能越好,荔枝细胞呼吸中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比值越小D.对荔枝进行保鲜时,应将新鲜的荔枝置于低温、无氧且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7.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₂吸收量和释放量情况,其中B、C两点分别表示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对应的CO₂释放量可以表示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细胞呼吸强度B.B点的含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 C.C点的含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最小光照强度D.若该植物生存环境中的CO₂浓度下降,则B点会右移,C点会左移,D点会右上移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细胞增殖方式通常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人类成熟红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会出现纺锤体B.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存在DNA复制C.通常选用蝗虫卵巢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D.三种细胞增殖方式均具有细胞周期9.遗传规律和遗传物质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科学探究历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的发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DNA复制方式的发现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10.番茄(雌雄同花)的果肉颜色有红、橙、黄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黄色肉与橙色肉番茄植株杂交,F₁全是红色肉,F₁自交,F₂中果肉颜色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9: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番茄果肉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₂红色肉番茄中纯合子占1/9B.亲本黄色肉和橙色肉番茄植株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bb和aaBBC.F₂所有橙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₃表现型全为橙色肉D.F₂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₃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64:8:911.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研究发现其具有通过“不亲和基因”(复等位基因S₁、S₂、S₃、S₄)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具体表现为:当花粉与母本含有的基因相同时,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父本S₁S₂与母本S₂S₃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₁S₂、S₁S₃B.S₁S₂×S₁S₃正反交结果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C.基因S₁、S₂、S₃、S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D.基因型为S₁S₂和S₃S₄的梨树杂交可提高结实率12.眼白化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一对夫妇,丈夫患病妻子正常,生育了三个孩子。现用放射性基因探针对三个孩子及其母亲进行基因诊断,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 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孩子①和孩子②的性别不同C.孩子②婚配,其女儿都不患此病D.孩子③的b基因可能来自其母亲13.植物甲(2n=20,AA)是一种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不能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的植物;植物乙(4n=38,AABB)是正常自花传粉植物,其中A、B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现欲培育新类型植物丙,具体过程为:利用植物甲与植物乙杂交得到F1,F1再与植物乙杂交得到F2,通过选育便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植物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植物甲的花粉不能正常萌发而影响受精,应让其作母本B.植物乙是由两个不同的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C.F1是三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9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D.若B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移向某一极,则F2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有10种1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的基因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都会分解成脱氧核苷酸B.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是1:1C.大肠杆菌的DNA一般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D.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之和小于其中DNA分子的碱基之和15.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有关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要获得35S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B.用35S的标记噬菌体,离心后沉淀检测到放射性,上清液没有C.合成子代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材料来自大肠杆菌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加工场所在大肠杆菌的高尔基体 16.一个DNA分子中共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是20%,另一条链上G与C之和所占的比例是6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腺嘌呤在另一条链上的比例也是20%B.若G与C之和所占比例改为50%,则该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会降低C.该DNA复制3次共需要消耗1440个胞嘧啶D.该DNA第2次复制共需要消耗360个鸟嘌呤17.DNA的复制方式有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子代DNA的每条链都由亲本链的片段与新合成的片段随机拼接而成)。科研小组同学以细菌为材料,进行了将15N细菌置于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两代并离心的实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培养一代离心结果为重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B.若培养一代结果为中带,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若培养二代结果为中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不是全保留复制D.若连续培养三代并离心,结果只出现一个条带,则可能为弥散复制18.蜜蜂中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32条染色体(2n=32),雄蜂则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蜂王基因组的甲基化(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程度低于工蜂,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决定B.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雄蜂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能形成8个四分体D.可推测蜂王浆能降低雌蜂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19.DNA甲基化可抑制基因的表达,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比正常细胞,癌细胞整个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下降,但某些基因的CpG岛区域出现异常高甲基化现象。如人类散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的CpG岛中的CpG序列呈高甲基化状态,而在这些病人的RB基因中未检测出突变位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B.DNA甲基化可能抑制RNA聚合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C.RB基因可能是一种原癌基因,过量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D.基因组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对癌细胞的影响属于表观遗传20.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所导致的遗传病。如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的基因电泳图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号、2号、5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可通过检查染色体形态来确定3号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无法计算出3号为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21.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发生部分交换(SCE)。为研究被动吸烟对小鼠骨髓细胞SCE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小鼠置于密闭小室内,每日两次香烟烟雾染毒30min,分别在第9、18、27d采集小鼠骨髓细胞,统计SCE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骨髓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前期能观察劐SCE,而有丝分裂不能B.SCE可以改变小鼠骨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的位置C.香烟烟雾染毒处理会导致小鼠骨髓细胞SCE率升高D.骨髓发生SCE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22.端粒DNA的复制是在端粒酶的作用下进行的,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分子和RNA组成的。端粒酶在染色体末端催化DNA合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端粒酶中起催化作用的是蛋白质分子B.端粒DNA的复制由端粒酶和RNA聚合酶共同催化C.端粒DNA是以端粒酶的RNA为模板合成的D.端粒DNA合成时存在A与U的碱基配对方式23.云南省正建设勐海至孟连高速公路,该公路沿线分布有一个野生亚洲象小型种群,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某科研团队对该亚洲象群及周围植物及农作物进行了调查,给出了设计建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的开通会提高象群的突变频率B.公路建设会阻碍象群的进化C.象群作为捕食者会阻碍公路沿线野生植物的进化D.沿线经济作物的改变可能引起象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24.下列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A.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这对它躲避敌害十分有利B.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是相互选择的结果C.由于缺乏青草,长颈鹿需要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D.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能飞的昆虫很少,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25.苏木杰现象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后,反射性出现清晨高血糖,常见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患者夜间3:00时血糖出现最低值,之后机体会出现应激反应而造成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代偿性增加,从而导致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肝脏是重要执行器官B.夜间3:00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夜间3:00血糖出现最低值,此时胰岛素分泌量达到最大D.通过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适量加餐可缓解苏木杰现象26.已知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和激活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均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分解,为验证瘦素通过激 活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科研人员用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中添加物质甲后进行检测1,继续添加物质乙后进行检测2,表中字母处填写的添加物质错误的是()组别添加物质甲检测1添加物质乙检测2对照组1生理盐水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生理盐水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对照组2A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B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实验组C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D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A.生理盐水B.瘦素C.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D.生理盐水27.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甘氨酸的受体也是氯离子选择性跨膜通道,当甘氨酸激活受体时,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研究发现细胞外液的氯离子浓度一般高于细胞内,但早期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胞内的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氯离子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释放甘氨酸和氯离子通过氯离子通道的过程中都伴随着ATP的水解B.甘氨酸在早期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可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起作用C.成年人突触前膜释放的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D.甘氨酸通过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完成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28.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其中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生长、诱导果实发育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宜用高浓度生长素浸泡插条以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B.提高赤霉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C.赤霉素与生长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调节细胞代谢D.赤霉素在调节果实发育方面的作用与生长素和乙烯相似29.大型底栖动物对水体污染的响应敏感,其丰富度、耐污类群与敏感类群的比例以及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结构特征可有效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监测和水质评价。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河道存在疣吻沙蚕,巴蛭、水蛭、河蚬、口螺等底栖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时必须沿河岸一侧等距设置多个取样点,从样点采集的底泥分离各种动物B.统计样方中底栖动物种类的数量,取其平均值作该河中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河道中底栖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D.水体富营养化可导致该河底栖动物中耐污类群与敏感类群的比值增大 30.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碳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②鸭粪中的有机物被植物体吸收后能促进物质循环③喷施农药消灭害虫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④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一定只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⑤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⑥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A.①②④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④⑤⑥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春季时节的倒春寒、秋季霜冻都会对作物苗期生长及秋季收获期的产量产生巨大影响,低温胁迫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研究人员选用敏感型和耐冷型两个玉米品种,进行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胁迫处理,开展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饱和光照强度和适宜CO2浓度下,温度降低时玉米幼苗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细胞中大多数酶活性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各个过程速率均下降;除此之外,还与叶绿体缺乏无机磷有关,缺乏无机磷会降低基粒上_____的产生速率,导致暗反应_____的速率降低。(2)倒春寒时气温急剧下降,植物可能出现冷害或冻害。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是低温伤害植物的另一途径,损伤程度可通过检测叶片的电导率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据图可知: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叶片的相对电导率_____。两个玉米品种中,耐冷型玉米品种是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随着时间的延长,玉米幼苗受低温胁迫的影响程度_____。(3)过氧化物酶(POD)能清除膜脂过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该酶有利于玉米幼苗抵御8到0℃低温胁迫,使玉米幼苗保持相对稳定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请预测POD在低温条件下的活性变化可能是_____。32.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茧的纺锤形与椭圆形由等位基因A、a控制(相关基因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有一群雌蚕与一群纺锤形雄蚕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 F1茧形雌性个体雄性个体椭圆形:纺锤形1:11:2(1)等位基因A、a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亲本中雄蚕的基因型为_____,雌蚕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2)现让F1中显性个体相互杂交,F2雄性个体中显性纯合子占_____。(3)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若持续培养在低温(如10℃)条件下会死亡,而培养在20℃条件下,则可以正常存活。现让成功导入一个D基因的某纺锤形雌蚕与椭圆形雄蚕杂交,将所得子代平均分成Ⅰ、Ⅱ两组,分别在10℃和20℃条件下培养。①若D基因整合到常染色体上,则Ⅰ组中能正常生存的蚕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②雄蚕的生长期比雌蚕短,耗叶少,吐丝多,人们希望培育只产生雄蚕的家蚕杂交系,则符合生产要求的雌蚕中D基因应整合到_____染色体上,此时Ⅱ组存在的意义是_____。33.舞蹈症由等位基因H、h控制,苯丙酮尿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面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1)H、h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为___性遗传病,II5和II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___。(2)III2的基因型为___;III2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___;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___。(3)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下面是基因突变前转录mRNA的模板琏的部分序列(含唯一的起始密码序列信息)。(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①请写出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___。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___个肽键。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 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合成___34.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克隆猴的成功培育标志着我国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恢复其全能性较难。(2)科研人员发现对于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来说,单靠核移植本身并不足以使重构胚顺利发育成存活个体,还需要对供体细胞核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才能开启细胞核的全能性。研究表明染色体组蛋白动态可逆地被修饰酶所改变,控制着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①据图分析,_____(填“降低”或“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_____(填“降低”或“提高”)组蛋白去甲基化水平有利于相关基因恢复表达,开启细胞核全能性,从而显著提高重构胚的发育率。②科研人员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以上观点。供选择试剂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mRNA、组蛋白甲基化酶的mRN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生理盐水。实验思路:将重构胚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注入等量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量_____、等量_____、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各组的胚胎发育率。实验结果:各组的胚胎发育率结果为:丙组>甲组=乙组>丁组 2024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生物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关于醋酸菌、酵母菌、HIV和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醋酸菌和酵母菌都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C.HIV和T2噬菌体的可遗传变异类型与酵母菌存在差异D.四种生物在生命系统中均既属于个体层次也属于细胞层次【答案】C【解析】【分析】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且遗传物质是DNA。【详解】A、HIV的遗传物质是RNA,醋酸菌、酵母菌和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均为DNA,A错误;B、醋酸菌属于好氧菌,只能进行有氧呼吸,酵母菌都既能进行有氧呼吸又能进行无氧呼吸,B错误;C、HIV和T2噬菌体属于病毒,其可遗传变异的类型只有基因突变,而酵母菌为真核生物,其可遗传变异类型有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C正确;D、病毒不属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醋酸菌、酵母菌既属于个体层次也属于细胞层次,D错误。故选C。2.脂滴是细胞中储存脂质的重要结构。脂质首先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并累积膨大,最终从内质网上分离形成脂滴。脂滴形成后,内质网定位蛋白DFCP1会定位在脂滴的表面,新生脂滴通过融合进一步变大,生成成熟脂滴。多种代谢性疾病,如肥胖、脂肪肝、心血管疾病等,往往都伴随着脂质贮存的异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包裹在脂滴表面的膜结构最可能具有两层磷脂分子B.脂滴膜中磷脂亲水的头部最可能朝向细胞质基质C.新生脂滴通过融合生成成熟脂滴的过程体现了膜的流动性D.脂滴可以积累和贮存脂肪、胆固醇等,使细胞免受高脂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由题干信息可知,脂滴外侧由一层磷脂分子包裹。 【详解】A、脂滴在内质网磷脂双分子层之间合成并累积膨大形成,裹在脂滴表面的膜结构最可能具有单层磷脂分子,A错误;B、磷脂亲水的头部朝向细胞质基质的水环境,亲脂的尾部朝向内部的脂质,B正确;C、新生脂滴通过融合生成成熟脂滴的过程中,包裹脂滴的膜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正确;D、脂滴可以积累和贮存脂肪、胆固醇等,使细胞免受高脂影响,防止疾病出现,D正确。故选A。3.实验小组向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均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然后将三支试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使其反应,试管中产物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三支试管中淀粉和淀粉酶的含量的大小关系是()A.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B.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C.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D.淀粉含量:甲>乙=丙,淀粉酶含量:甲=乙>丙【答案】A【解析】【分析】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2、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3、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和pH。4、根据题干“向甲、乙、丙三支试管中均加入一定量的淀粉溶液和淀粉酶溶液”及“将三支试管置于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使其反应”可知,只要时间足够,每个试管中的淀粉都能完全分解。【详解】反应条件适宜时,底物淀粉能够完全参与反应,根据图中来看,甲试管最终产生的产物量最多,而乙、丙最终产生的产物量相同且都小于甲,可知,淀粉含量:甲>乙=丙。乙、丙在相同底物淀粉的条件下,其他反应条件一致,乙先反应完,说明乙淀粉酶含量多于丙,而甲在底物淀粉比乙多的条件下,甲乙同时反应完,说明甲的淀粉酶含量多于乙,因此淀粉酶含量:甲>乙>丙。 综上所述,BCD错误,A正确,故选A。4.研究发现:将编码黑猩猩α-珠蛋白的基因与大肠杆菌编码某种蛋白质信号序列的DNA片段连接后,导入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中,并加入从狗的组织中分离出的内质网,结果α-珠蛋白出现在内质网腔中,且信号序列被切除。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正常细胞合成抗体过程中,内质网通过囊泡将物质运到高尔基体进行加工、包装B.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可进行转录和翻译是因为体系中含DNA聚合酶及相关原料C.改造后的α-珠蛋白由信号序列引导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D.上述研究表明蛋白质信号序列可能没有物种特异性【答案】B【解析】【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详解】A、正常细胞合成抗体过程中,内质网对合成的抗体进行初步的加工,通过囊泡将物质运到高尔基体进行进一步加工、包装,A正确;B、无细胞转录和翻译体系可进行转录和翻译因为体系中含RNA、所需酶及相关原料,B错误;C、根据题目信息,改造后的α-珠蛋白由大肠杆菌编码的某种蛋白质信号序列引导进入内质网进行初步加工,C正确;D、上述研究将大肠杆菌蛋白质信号序列DNA和黑猩猩α-珠蛋白的基因连接,成功引导蛋白质进入了狗的内质网,说明蛋白质信号序列可能没有物种特异性,D正确。故选B。5.糖酵解是葡萄糖分解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糖酵解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B.糖酵解过程需要的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中C.糖酵解过程产生的NADH均与氧气反应生成水D.牛成熟的红细胞仅依赖糖酵解途径供应能量【答案】D【解析】【分析】糖酵解过程即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糖酵解是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生成NADH、丙酮酸和少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量用于合成ATP)的过程,该过程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详解】A、由分析可知,糖酵解过程产生少量能量,葡萄糖中的大多数能量仍保留在丙酮酸中,A错 误;B、糖酵解过程即有氧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相关酶分布在细胞质基质,不能发生在线粒体基质,B错误;C、进行有氧呼吸时,糖酵解产生的NAD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进行无氧呼吸时,糖酵解产生的NADH用于丙酮酸的还原,该过程不消耗氧气,C错误;D、牛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少量能量,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不产生能量,D正确。故选D。6.荔枝果实成熟季节,将新鲜的荔枝放入纸箱中密封保存,第3天将手伸进箱内取果时,会感觉到果实发热,存放时间长了,还可以闻到酒味。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纸箱密封会使果实发热,说明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更多的热能B.荔枝果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并且还伴随着CO2的释放C.纸箱密封性能越好,荔枝细胞呼吸中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比值越小D.对荔枝进行保鲜时,应将新鲜的荔枝置于低温、无氧且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答案】B【解析】【分析】1.有氧呼吸是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细胞彻底氧化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产生丙酮酸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形成二氧化碳和还原氢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第三阶段是还原氢与氧气结合形成水的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内膜上。2.无氧呼吸是在无氧条件下,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的过程,第一阶段是葡萄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和还原氢,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还原氢在不同酶的作用下形成二氧化碳和酒精或者乳酸,两个阶段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详解】A、纸箱密封会使果实发热,不能说明无氧呼吸比有氧呼吸释放更多的热能,因为有氧呼吸释放的热量更多,该事实只能说明密封条件下,细胞呼吸放出的热量不易散失出去,同时纸箱密封条件下果实不仅会进行有氧呼吸,也会进行无氧呼吸,A错误;B、无氧呼吸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据此可推测荔枝果实产生酒精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同时伴随着CO2的释放,B正确;C、纸箱密封性能越好,氧气含量越低,则无氧呼吸速率越高,荔枝细胞呼吸中释放的CO2和吸收O2的比值越大,C错误;D、对荔枝进行保鲜时,应将新鲜的荔枝置于零上低温、低氧且有一定湿度的环境中,这样不仅可以保 鲜,而且无氧呼吸速率和有氧呼吸速率均较低,消耗的有机物更少,D错误。故选B。7.如图表示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的CO₂吸收量和释放量情况,其中B、C两点分别表示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点对应的CO₂释放量可以表示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细胞呼吸强度B.B点的含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C.C点的含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最小光照强度D.若该植物生存环境中的CO₂浓度下降,则B点会右移,C点会左移,D点会右上移【答案】D【解析】【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CO2浓度等。细胞内合成ATP的生理过程有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绿色植物的实际光合作用速率-呼吸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分析坐标曲线时,一看横、纵坐标意义,二看曲线的起点、转折点、终点的意义,三看曲线的变化趋势。【详解】A、A点对应的光照强度为0,可以用来表示植物在黑暗环境中细胞呼吸强度,A正确;B、B点是光补偿点,它的含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强度相等时所对应的光照强度,B正确;C、C点是光饱和点,它的含义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不再随着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加的最小光照强度,C正确;D、若该植物生存环境中的CO₂浓度下降,则补偿呼吸需要更大的光照强度,同时由于CO₂的限制,光合作用速率降低,所以B点会右移,C点会左移,D点会左下移,D错误。故选D。8.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其细胞增殖方式通常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类成熟红细胞在有丝分裂前期会出现纺锤体B.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存在DNA复制C.通常选用蝗虫卵巢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D.三种细胞增殖方式均具有细胞周期【答案】B【解析】【分析】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实质为DNA的复制),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在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于生物的遗传有重要意义。无丝分裂特点:没有出现纺缍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实例:蛙的红细胞的分裂。【详解】A、人类成熟红细胞属于高度分化的细胞,不具有分裂能力,无法完成有丝分裂,A错误;B、蛙的红细胞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的形成,没有染色质到染色体的变化,但是存在DNA复制,B正确;C、由于精子的数量远远多于卵细胞,且卵巢中无法观察到完整的减数分裂过程,所以通常选用蝗虫精巢观察减数分裂过程的图像,C错误;D、三种细胞增殖方式中只有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D错误。故选B。9.遗传规律和遗传物质的发现经历了漫长的科学探究历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减数分裂的发现为孟德尔遗传规律的提出提供了理论依据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C.DNA复制方式的发现应用了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数学模型发现了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答案】C【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3、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在孟德尔提出分离定律的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A错误;B、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没有证明呈线性排列,B错误;C、科学家用同位素标记法和密度梯度离心技术,探究DNA分子的复制方式,C正确; D、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D错误。故选C10.番茄(雌雄同花)的果肉颜色有红、橙、黄三种,由两对等位基因A/a、B/b控制,黄色肉与橙色肉番茄植株杂交,F₁全是红色肉,F₁自交,F₂中果肉颜色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9:3:4,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番茄果肉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F₂红色肉番茄中纯合子占1/9B.亲本黄色肉和橙色肉番茄植株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bb和aaBBC.F₂所有橙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₃表现型全为橙色肉D.F₂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₃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64:8:9【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特殊分离比的解题思路:1.看后代可能的配子组合种类,若组合方式是16种,不管以什么样的比例呈现,都符合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其上代基因型为双杂合。2.写出正常的分离比9︰3︰3︰1。3.对照题中所给信息进行归类,若分离比为9︰7,则为9︰(3︰3︰1),即7是后三种合并的结果;若分离比为9︰6︰1,则为9︰(3︰3)︰1;若分离比为15︰1,则为(9︰3︰3)︰1。【详解】A、F₂中番茄果肉颜色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9:3:4,为9:3:3:1的变形,所以番茄果肉颜色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据此可以假设红色肉基因型为AB,黄色肉基因型为aaB,橙色肉基因型为Abb+aabb,则F₂中红色肉番茄AB中纯合子AABB占1/9,A正确;B、亲本黄色肉和橙色肉番茄的基因型应分别为AAbb、aaBB或aaBB、AAbb,B错误;C、F₂所有橙色肉番茄植株基因型为3Abb:laabb,bb纯合,所以随机授粉,F₃表现型全为橙色肉,C正确;D、F₂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基因型为4AaBb:2AABb,2AaBB,1AABB,产生的配子及比例为AB=4/9,Ab=2/9,aB=2/9,ab=1/9,F₂所有红色肉番茄植株随机授粉,F₃表现型及比例为红色肉:黄色肉:橙色肉=64:8:9,D正确。故选B。11.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研究发现其具有通过“不亲和基因”(复等位基因S₁、S₂、S₃、S₄)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具体表现为:当花粉与母本含有的基因相同时,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父本S₁S₂与母本S₂S₃杂交后代的基因型为S₁S₂、S₁S₃B.S₁S₂×S₁S₃正反交结果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C.基因S₁、S₂、S₃、S₄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 D.基因型为S₁S₂和S₃S₄的梨树杂交可提高结实率【答案】B【解析】【分析】梨树是雌雄同株植物,具有通过“不亲和基因”抑制“近亲繁殖”的机制,可知不存在纯合子。【详解】A、父本S₁S₂与母本S₂S₃杂交,含S₂花粉不参与受精,后代的基因型为S₁S₂、S₁S₃,A正确;B、S₁S₂×S₁S₃正反交结果不相同,且都没有纯合子后代,B错误;C、基因S₁、S₂、S₃、S₄为复等位基因,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分离定律,C正确;D、基因型为S₁S₂和S₃S₄的梨树杂交,所有花粉均可参与受精,可提高结实率,D正确。故选B。12.眼白化病是一种单基因遗传病,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一对夫妇,丈夫患病妻子正常,生育了三个孩子。现用放射性基因探针对三个孩子及其母亲进行基因诊断,检测结果如图所示,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孩子①和孩子②的性别不同C.孩子②婚配,其女儿都不患此病D.孩子③的b基因可能来自其母亲【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图示可知,妻子含有B和b基因表型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丈夫患病,说明丈夫含b基因,不含B基因。根据孩子①探针检测中只含有一种基因,且为深色圈,说明含有两个b基因。孩子②探针检测只含有一种基因,且为浅色圈,说明只含有一个B基因。故该基因应该位于X染色体上。【详解】A、妻子正常含有B和b基因,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孩子②探针检测只含有一种基因,且为浅色圈,该病是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 B、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孩子①和孩子②的基因型分布为XbXb、XBY,故孩子①和孩子②的性别不同,B正确;C、孩子②XBY婚配,其女儿都含有XB基因,都不患此病,C正确;D、妻子的基因型为XBXb,丈夫的基因型为XbY,孩子③的基因型为XBXb,其XB来自母亲,其Xb只能来自父亲,D错误。故选D。13.植物甲(2n=20,AA)是一种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不能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的植物;植物乙(4n=38,AABB)是正常自花传粉植物,其中A、B代表不同的染色体组。现欲培育新类型植物丙,具体过程为:利用植物甲与植物乙杂交得到F1,F1再与植物乙杂交得到F2,通过选育便可得到符合要求的植物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由于植物甲的花粉不能正常萌发而影响受精,应让其作母本B.植物乙是由两个不同的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C.F1是三倍体,其体细胞中含有29条染色体,不含同源染色体D.若B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移向某一极,则F2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有10种【答案】D【解析】【分析】由题意分析可知:植物甲(2n=20,AA),A组中含有10条染色体,植物乙(4n=38,AABB),B组中含有9条染色体。【详解】A、植物甲是当花粉落在自身柱头上时,花粉不能穿过柱头,无法完成受精作用,而不是花粉不能萌发,A错误;B、植物乙可能是由两个不同物种(染色体组成分别为AA和BB)进行杂交获得染色体组成为AB的二倍体,然后该二倍体经过染色体加倍获得的,而不是由两个不同物种通过自然种间杂交后直接获得的,B错误;C、F1的染色体组成为AAB,为三倍体,含有同源染色体,C错误;D、B组含有9条染色体,若B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随机移向某一极,则F2的染色体组成可能有10种,D正确。故选D。14.下列关于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叙述,错误的是()A.所有的基因在DNA水解酶的作用下都会分解成脱氧核苷酸B.在有丝分裂前期和中期,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是1:1C.大肠杆菌的DNA一般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 D.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之和小于其中DNA分子的碱基之和【答案】A【解析】【分析】1、基因与核酸:遗传物质是DNA时,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脱氧核苷酸。遗传物质是RNA时,基因是指具有遗传效应的RNA片段,其基本组成单位是核糖核苷酸。一个DNA或RNA分子上可含有成百上千个基因。2、染色体在细胞分裂时会进行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含两条单体,一条单体上含一个DNA分子。【详解】A、当基因是RNA片段时,基因会在RNA水解酶的作用下水解成核糖核苷酸,A错误;B、在有丝分裂间期DNA分子进行复制,一条染色体上含两个DNA分子,前期和中期着丝粒未分裂,所以染色单体数目与核DNA数目之比是1:1,B正确;C、大肠杆菌的DNA分子成环状,一般没有游离的磷酸基团,C正确;D、染色体上的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所以染色体上基因的碱基之和小于其中DNA分子的碱基之和,D正确。故选A。15.赫尔希和蔡斯以T2噬菌体为实验材料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下列有关T2噬菌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要获得35S标记的T2噬菌体需要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B.用35S的标记噬菌体,离心后沉淀检测到放射性,上清液没有C.合成子代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材料来自大肠杆菌D.子代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加工场所在大肠杆菌的高尔基体【答案】C【解析】【分析】1、噬菌体的繁殖过程:吸附→注入(注入噬菌体的DNA)→合成(控制者:噬菌体的DNA;原料:细菌的化学成分)→组装→释放。2、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步骤:分别用含35S或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噬菌体与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混合培养→被标记的噬菌体去侵染未被标记的细菌→在搅拌器中搅拌,然后离心,检测上清液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物质。结论:DNA是遗传物质。【详解】A、T2噬菌体为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不能在培养基上独立生存,因此要标记噬菌体应该先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A错误;B、含35S的蛋白质外壳并没有进入大肠杆菌,但由于搅拌不彻底会导致沉淀中有35S的放射性,B错误;C、合成子代T2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的原料、酶等都来自大肠杆菌,而模板由噬菌体提供,C正确;D、大肠杆菌属于原核生物,细胞内不含高尔基体,D错误。 故选C。16.一个DNA分子中共有300个碱基对,其中一条链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是20%,另一条链上G与C之和所占的比例是60%。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腺嘌呤在另一条链上的比例也是20%B.若G与C之和所占的比例改为50%,则该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会降低C.该DNA复制3次共需要消耗1440个胞嘧啶D.该DNA第2次复制共需要消耗360个鸟嘌呤【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一条单链中G和C之和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60%,则整个DNA分子中,G+C=60%,A+T=40%,则A=T=600×20%=120,G=C=600×30%=180。消耗的脱氧核苷酸数:①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经过n次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②若一亲代DNA分子含有某种脱氧核苷酸m个,在第n次复制时,需消耗游离的该脱氧核苷酸数为m·2n-1个。【详解】A、一条单链中G和C之和占该链全部碱基数的60%,则整个DNA分子中,G+C=60%,A+T=40%,则A=T=20%,其中一条链中腺嘌呤所占的比例是20%,则腺嘌呤在另一条链上的比例也是20%,A正确;B、双链DNA分子中氢键数目越多,热稳定性越高,碱基对G和C之间有三个氢键,A和T之间有两个氢键,若G与C之和所占的比例改为50%,则该DNA分子的热稳定性会降低,B正确;C、该DNA分子中共有300个碱基对,G+C=60%,则G=C=600×30%=180,经过3次复制需消耗游离的胞嘧啶数为180×(23-1)=1260个,C错误;D、该DNA第2次复制时,需消耗游离的鸟嘌呤数为180×22-1=360个,D正确。故选C。17.DNA的复制方式有三种假说:全保留复制、半保留复制、弥散复制(子代DNA的每条链都由亲本链的片段与新合成的片段随机拼接而成)。科研小组同学以细菌为材料,进行了将15N细菌置于14N培养基中连续培养两代并离心的实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培养一代离心结果为重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复制B.若培养一代结果为中带,可确定DNA的复制方式是半保留复制C.若培养二代结果为中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不是全保留复制D.若连续培养三代并离心,结果只出现一个条带,则可能为弥散复制【答案】B 【解析】【分析】DNA复制特点:边解旋边复制(过程上)、半保留复制(结果上),每个DNA分子都保留原DNA的一条链。DNA复制相关酶:解旋酶能打开双链间的氢键,使DNA双链解旋,还需要DNA聚合酶等将单个脱氧核苷酸连接成完整的子链。【详解】A、如果培养一代离心结果为重带和轻带,说明了含15N的DNA链和含14N的DNA单链各自形成了DNA分子,这是全保留复制,A正确;B、弥散复制是子代DNA的每条链都由亲本链的片段与新合成的片段随机拼接而成,如果离心也可能全为中带,B错误;C、如果DNA的复制方式为全保留,则不管复制多少代,离心结果都是一条重带,一条轻带,故培养二代结果为中带和轻带,则DNA的复制方式不是全保留复制,C正确;D、如果是半保留复制,连续复制三代并离心,会出现轻带和中带,而结果只出现一个条带,则可能为弥散复制,D正确。故选B。18.蜜蜂中工蜂和蜂王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32条染色体(2n=32),雄蜂则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来。蜂王基因组的甲基化(碱基发生甲基化修饰)程度低于工蜂,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决定B.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C.雄蜂是单倍体,减数分裂时能形成8个四分体D.可推测蜂王浆能降低雌蜂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答案】C【解析】【分析】蜜蜂的雄蜂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而成的,雌蜂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成的,说明蜜蜂的性别是由染色体数目决定的。【详解】A、结合题意可知,蜜蜂的性别由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决定,即受精卵发育成雌性,而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成雄蜂,A正确;B、工蜂的出现是基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工蜂因为没有摄食蜂王浆,因而发育成没有生育功能的雌蜂,B正确;C、雄蜂细胞中含16条非同源染色体,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无四分体形成,C错误;D、题意显示,蜂王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低于工蜂,且蜂群中能持续获得蜂王浆的雌性幼虫会发育成蜂王,否则发育为工蜂,据此可推测蜂王浆能降低雌蜂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因而可发育成蜂王,D正确。 故选C。19.DNA甲基化可抑制基因的表达,对癌症的发生和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相比正常细胞,癌细胞整个基因组的甲基化程度下降,但某些基因的CpG岛区域出现异常高甲基化现象。如人类散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的CpG岛中的CpG序列呈高甲基化状态,而在这些病人的RB基因中未检测出突变位点。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B.DNA甲基化可能抑制RNA聚合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C.RB基因可能是一种原癌基因,过量表达会引起细胞癌变D.基因组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对癌细胞的影响属于表观遗传【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叫作表观遗传。表观遗传现象普遍存在于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衰老的整个生命活动过程中。例如,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就与表观遗传有关;一个蜂群中,蜂王和工蜂都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的,但它们在形态、结构、生理和行为等方面截然不同,表观遗传也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详解】A、DNA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属于表观遗传,都不会改变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只是使相关的胞嘧啶发生了甲基化和去甲基化,A正确;B、DNA甲基化如果发生在启动子,可能抑制RNA聚合酶的作用从而抑制基因的表达,B正确;C、人类散发性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的CpG岛中的CpG序列呈高甲基化状态,不能表达,说明RB基因可能是一种抑癌基因,C错误;D、基因组的甲基化与去甲基化对癌细胞的影响属于表观遗传,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D正确。故选C。20.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先天性铜代谢障碍所导致的遗传病。如图是用凝胶电泳的方法得到的某患者家系的基因电泳图谱。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病为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1号、2号、5号为该致病基因的携带者C.可通过检查染色体形态来确定3号是否携带致病基因D.无法计算出3号为该致病基因携带者的概率【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根据1号、2号和4号可确定该病是隐性遗传病;根据各个体的表现型及其电泳带谱对应关系可知6号为显性纯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子,2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即2号携带致病基因,因此该病只能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详解】A、根据亲本正常,4号患病,可知该病为隐性遗传病,根据电泳条带可知4号对应的为隐性基因的条带,则长条带为显性基因的条带。若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则5号应该只有一个(长)条带,因此该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B、根据各个体的表现型及其电泳带谱对应关系可知6号为显性纯合子,4号为隐性纯合子,2号和5号均为杂合子,1号为杂合子,B正确;C、短条带为隐性基因的条带,长条带为显性基因的条带,因此3号个体可通过基因检测来确定是否携带致病基因,C错误;D、亲本均为杂合子,则3号为携带者的概率为2/3,D错误。故选B。21.在细胞周期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发生部分交换(SCE)。为研究被动吸烟对小鼠骨髓细胞SCE率的影响,科研人员将小鼠置于密闭小室内,每日两次香烟烟雾染毒30min,分别在第9、18、27d采集小鼠骨髓细胞,统计SCE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骨髓细胞的减数分裂Ⅰ前期能观察劐SCE,而有丝分裂不能B.SCE可以改变小鼠骨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和基因的位置C.香烟烟雾染毒处理会导致小鼠骨髓细胞的SCE率升高 D.骨髓发生SCE的过程属于基因重组【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在探究被动吸烟对小鼠骨髓细胞SCE率的影响实验中,自变量有两个,分别是染毒时间(9天、18天和27天)和是否染毒(染毒组和对照组)。根据实验数据可判断,被动吸烟对小鼠骨髓细胞SCE率有促进作用,即染毒可导致小鼠骨髓细胞SCE率升高,且随着时间延长,SCE率增加。【详解】A、骨髓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能进行减数分裂,A错误;B、本实验结果显示,香烟烟雾会导致小鼠骨髓细胞的SCE率升高,而SCE是指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发生部分交换,该过程没有改变染色体数目,B错误;C、与对照组相比,染毒组的SCE率较高,说明香烟烟雾会导致小鼠骨髓细胞的SCE率升高,C正确;D、SCE是指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相同位置上可能发生部分交换,是相同基因的位置互换,未涉及基因重组,D错误。故选C。22.端粒DNA的复制是在端粒酶的作用下进行的,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分子和RNA组成的。端粒酶在染色体末端催化DNA合成的过程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端粒酶中起催化作用的是蛋白质分子B.端粒DNA的复制由端粒酶和RNA聚合酶共同催化C.端粒DNA是以端粒酶的RNA为模板合成的D.端粒DNA合成时存在A与U的碱基配对方式【答案】B【解析】【分析】端粒酶中含有RNA和蛋白质,与端粒的化学成分最相近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端粒酶能以其RNA组分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即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类似于逆转录过程。 【详解】端粒酶中含有RNA和蛋白质,与端粒的化学成分最相近的细胞器是核糖体,端粒酶能以其RNA组分为模板,合成端粒重复序列,即以RNA为模板逆转录形成DNA,类似于逆转录过程。A、分析题意可知,端粒酶是由蛋白质分子和RNA组成的,端粒酶中起催化作用的是蛋白质分子,A正确;B、DNA复制所需的酶是解旋酶和DNA聚合酶,B错误;C、结合题图可知,端粒DNA是以端粒酶的RNA为模板合成的,C正确;D、由于端粒DNA合成时需要以RNA为模板,故DNA合成时存在A与U的碱基配对方式,D正确故选B。23.云南省正建设勐海至孟连高速公路,该公路沿线分布有一个野生亚洲象小型种群,亚洲象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某科研团队对该亚洲象群及周围植物及农作物进行了调查,给出了设计建议。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高速公路的开通会提高象群的突变频率B.公路建设会阻碍象群的进化C.象群作为捕食者会阻碍公路沿线野生植物的进化D.沿线经济作物的改变可能引起象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本观点: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其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定向的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详解】A、高速公路的开通与否不是诱导种群发生变异的因素,不会改变种群的突变频率,A错误;BC、象群会与其他生物和环境可以发生协同进化,BC错误;D、沿线经济作物的改变对象群而言,其作为自然因素对象群进行选择可能引起象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D正确。故选D。24.下列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不相符的是( )A.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这对它躲避敌害十分有利B.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这是相互选择的结果C.由于缺乏青草,长颈鹿需要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D.经常刮大风的海岛上,有翅能飞的昆虫很少,无翅或残翅昆虫特别多 【答案】C【解析】【分析】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内容包括:过度繁殖(进化的前提),生存斗争(进化的动力),遗传和变异(进化的内因),适者生存(进化的结果)。【详解】A、雷鸟在不同季节出现不同体色,是一种保护色,对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十分有利,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相符合,A不符合题意;B、狼和兔子之间存在捕食关系,草原上狼和兔子的奔跑速度都越来越快,都利于获得食物而生存,这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相符合,B不符合题意;C、古代的长颈鹿存在着颈长和颈短、前肢长和前肢短的变异,这些变异是可以遗传的,前肢和颈长的能够吃到高处的树叶,就容易生存下去,并且繁殖后代;前肢和颈短的个体,吃不到高处的树叶,当环境改变食物缺少时,就会因吃不到足够的树叶而导致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本身活下来的可能性很小,留下后代的就会更小,经过许多代以后,前肢和颈短的长颈鹿就被淘汰了,这样,长颈鹿一代代的进化下去,就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长颈鹿。因此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认为现代长颈鹿的长颈性状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经常伸长颈吃高处的树叶而形成了长颈),C符合题意;D、达尔文认为,在生存斗争中,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容易在生存斗争中获胜而生存下去;反之,具有不利变异的个体,则容易在生存斗争中失败而死亡,由于这些海岛上经常刮大风,有翅能飞但翅膀不够强大的昆虫,就常常被大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较少;而无翅或残翅的昆虫,由于不能飞翔,就不容易被风吹到海里,因而生存和繁殖后代的机会就多,经过一段时间的自然选择之后,岛上无翅的昆虫就特别多,因此无翅的昆虫特别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与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观点相符合,D不符合题意。故选C。25.苏木杰现象指糖尿病患者在夜间发生低血糖后,反射性出现清晨高血糖,常见于使用胰岛素的糖尿病患者。患者夜间3:00时血糖出现最低值,之后机体会出现应激反应而造成胰高血糖素等升糖激素代偿性增加,从而导致清晨空腹高血糖的出现。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位于下丘脑,肝脏是重要执行器官B.夜间3:00后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C.夜间3:00血糖出现最低值,此时胰岛素分泌量达到最大D.通过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适量加餐可缓解苏木杰现象【答案】C【解析】【分析】当血糖含量升高时,胰岛素分泌增多,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脏、肌肉、脂肪等组织细胞,并且在这 些细胞中合成糖原、氧化分解或者转化成脂肪;另一方面又能够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血糖含量降低时,胰高血糖素含量升高,促进肝糖原分解,促进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苏木杰现象”是指某些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夜间低血糖,早餐前高血糖的症状。【详解】A、调节血糖平衡的中枢是下丘脑,肝脏是重要执行器官,其中的肝糖原在血糖上升时合成,在血糖下降时分解,A正确;B、患者夜间3:00时血糖出现最低值,因而此时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和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有可能增加,B正确;C、夜间3;00血糖出现最低值,则胰岛素分泌量在此之前已经达到最大,C错误;D、通过适当减少胰岛素用量或适量加餐可缓解夜间低血糖,进而可避免出现清晨高血糖出现,即避免苏木杰现象出现,D正确。故选C。26.已知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和激活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均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分解,为验证瘦素通过激活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科研人员用生长状况相似的小白鼠进行了下列实验,实验中添加物质甲后进行检测1,继续添加物质乙后进行检测2,表中字母处填写的添加物质错误的是()组别添加物质甲检测1添加物质乙检测2对照组1生理盐水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生理盐水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对照组2A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B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实验组C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D脂肪组织体积减少量A.生理盐水B.瘦素C.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D.生理盐水【答案】D【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调节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对机体的意义是使机体对外界刺激作出更精确的反应,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详解】据题意可知,脂肪组织分泌的瘦素和激活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均可以促进脂肪组织的分解,为 验证瘦素通过激活脂肪组织处的交感神经促进脂肪分解,所以此实验的自变量应为交感神经是否被激活,A、B属于对照组,C、D属于实验组,因此A、B、C、D处的添加物质应分别为生理盐水、瘦素、抑制交感神经的药物、瘦素,ABC正确,D错误。故选D。27.甘氨酸可作为神经递质起作用,甘氨酸的受体也是氯离子选择性跨膜通道,当甘氨酸激活受体时,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研究发现细胞外液的氯离子浓度一般高于细胞内,但早期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的某些部位,胞内的氯离子浓度高于胞外氯离子浓度。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细胞释放甘氨酸和氯离子通过氯离子通道的过程中都伴随着ATP的水解B.甘氨酸在早期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可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起作用C.成年人突触前膜释放的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产生内正外负的电位D.甘氨酸通过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完成电信号向化学信号的转变【答案】B【解析】【分析】甘氨酸是化学结构最简单的氨基酸,但具有复杂的功能,其不仅是抑制性神经递质,有时也可以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详解】A、甘氨酸属于神经递质,突触前膜以胞吐的形式分泌神经递质,需要消耗能量,伴随ATP的水解,氯离子通过氯离子通道的过程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属于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A错误;B、在发育前期,某些神经细胞内的氯离子浓度高于细胞外的,氯离子通道开启后,易于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故甘氨酸在早期发育的中枢神经系统中可能作为兴奋性神经递质起作用,B正确;C、成年人突触前膜释放甘氨酸,甘氨酸激活受体时,会引起氯离子通道开放,使氯离子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产生内负外正的电位,抑制动作电位的产生,C错误;D、甘氨酸通过作用于突触后膜的受体完成化学信号向电信号的转变,D错误。故选B。28.植物体内有多种激素,其中赤霉素与生长素在促进生长、诱导果实发育等方面都具有相似的生理作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宜用高浓度生长素浸泡插条以促进侧根和不定根发生B.提高赤霉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C.赤霉素与生长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调节细胞代谢D.赤霉素在调节果实发育方面的作用与生长素和乙烯相似【答案】C【解析】 【分析】赤霉素的合成部位是幼芽、幼根和未成熟的种子;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促进种子萌发、开花和果实发育。【详解】A、生长素生理作用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特点,高浓度的生长素抑制生根,A错误;B、细胞分裂素可促进生芽,提高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的比例可诱导愈伤组织分化成芽,B错误;C、激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赤霉素与生长素需要与受体结合后才能调节细胞代谢,C正确;D、赤霉素在调节果实发育方面的作用与生长素相似,但乙烯的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而不是发育,D错误。故选C。29.大型底栖动物对水体污染的响应敏感,其丰富度、耐污类群与敏感类群的比例以及不同功能摄食类群的结构特征可有效反映水生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监测和水质评价。研究人员调查发现某河道存在疣吻沙蚕,巴蛭、水蛭、河蚬、口螺等底栖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调查时必须沿河岸一侧等距设置多个取样点,从样点采集的底泥分离各种动物B.统计样方中底栖动物种类的数量,取其平均值作该河中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C.底栖动物中既有消费者又有分解者,河道中的底栖动物没有垂直分层现象D.水体富营养化可导致该河底栖动物中耐污类群与敏感类群的比值增大【答案】D【解析】【分析】群落特征包括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群落的生长形式(如森林、灌丛、草地、沼泽等)和结构(空间结构、时间组配和种类结构)、优势种(群落中以其体大、数多或活动性强而对群落的特性起决定作用的物种)、相对丰盛度(群落中不同物种的相对比例)、营养结构、丰富度。【详解】A、调查丰富度不需要等距取样法,可分别在污染处和非污染处取样,A错误;B、统计样方中底栖动物种类的数量,即该河中底栖动物的物种丰富度,不需要取平均值,B错误;C、底栖动物中寄生和捕食者为消费者,腐生生活的是分解者,河道中的底栖动物有垂直分层现象,C错误;D、水体富营养化可导致该河底栖动物中耐污类群增多,敏感类群减少,二者的比值增大,D正确。故选D。30.生态系统具有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的功能,下列有关生态系统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①碳循环过程中,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②鸭粪中的有机物被植物体吸收后能促进物质循环③喷施农药消灭害虫体现了化学信息传递可以调节种间关系 ④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不一定只有生产者固定的能量⑤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来源于第一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⑥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A.①②④⑤B.②③⑤⑥C.②③④⑥D.①④⑤⑥【答案】D【解析】【分析】碳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的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循环,碳在生物群落内部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动。碳循环过程为:无机环境中的碳通过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燃烧进入无机环境。【详解】①碳循环过程中,碳元素可以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循环往复,无机环境中的碳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①正确;②鸭粪中的有机物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盐后才能被植物体吸收,②错误;③喷施农药消灭害虫不属于信息传递,③错误;④对于人工生态系统而言,流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还包括人工投放的饲料中的能量,④正确;⑤第二营养级粪便中的能量不属于自身的同化量,而是来源于第一营养级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⑤正确;⑥生态系统生物与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往往是双向的,⑥正确;即①④⑤⑥正确,D正确。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春季时节的倒春寒、秋季霜冻都会对作物苗期生长及秋季收获期的产量产生巨大影响,低温胁迫影响玉米幼苗的生长。研究人员选用敏感型和耐冷型两个玉米品种,进行不同温度与不同时间胁迫处理,开展相关研究。回答下列问题:(1)在饱和光照强度和适宜CO2浓度下,温度降低时玉米幼苗净光合速率下降主要是由于细胞中大多数酶活性降低,导致光合作用各个过程速率均下降;除此之外,还与叶绿体缺乏无机磷有关,缺乏无机磷会降低基粒上_____的产生速率,导致暗反应_____的速率降低。(2)倒春寒时气温急剧下降,植物可能出现冷害或冻害。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损伤是低温伤害植物的另一途径,损伤程度可通过检测叶片的电导率进行分析。相关研究结果如下图所示: 据图可知: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叶片的相对电导率_____。两个玉米品种中,耐冷型玉米品种是_____,判断的依据是_____。随着时间的延长,玉米幼苗受低温胁迫的影响程度_____。(3)过氧化物酶(POD)能清除膜脂过氧化产生的过氧化氢,抑制氧自由基的产生,从而减轻膜脂过氧化。该酶有利于玉米幼苗抵御8到0℃低温胁迫,使玉米幼苗保持相对稳定的净光合速率。与对照组相比,请预测POD在低温条件下的活性变化可能是_____。【答案】(1)①.NADPH和ATP②.C3的还原(2)①.增大②.先玉335③.相同低温条件处理,先玉335的电导率增大较少,细胞损伤程度较低④.增大(3)低温条件下的活性增强【解析】【分析】分析柱状图可知,植物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相对电导率增大;温度低,时间延长会导致植物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相较而言,先玉335受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小。【小问1详解】光合作用中含P的物质主要有ATP和NADPH,缺乏无机磷会降低基粒上ATP和NADPH的产生速率,在叶绿体类囊体上进行光反应合成ATP和NADPH,为暗反应的C3的还原提供能量和还原剂。【小问2详解】分析柱状图可知,植物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相对电导率增大;相较而言,先玉335的导电率低,受低温胁迫的影响较小,故两个玉米品种中,耐冷型玉米品种是先玉335。温度低,时间延长会导致植物细胞膜损伤程度增大。【小问3详解】POD用于低温时减轻膜脂过氧化,有利于玉米幼苗抵御8~0℃低温胁迫,使玉米幼苗保持相对稳定的净光合速率,推测在低温条件下POD活性将会增强,有利于玉米幼苗抵御低温胁迫。32.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其茧的纺锤形与椭圆形由等位基因A、a控制(相关基因不位于W染色体上),现有一群雌蚕与一群纺锤形雄蚕杂交,F1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回答下列问题:F1茧形雌性个体雄性个体 椭圆形:纺锤形1:11:2(1)等位基因A、a的本质区别在于_____。亲本中雄蚕的基因型为_____,雌蚕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2)现让F1中显性个体相互杂交,F2雄性个体中显性纯合子占_____。(3)已知导入某条件致死基因(D)的蚕,若持续培养在低温(如10℃)条件下会死亡,而培养在20℃条件下,则可以正常存活。现让成功导入一个D基因的某纺锤形雌蚕与椭圆形雄蚕杂交,将所得子代平均分成Ⅰ、Ⅱ两组,分别在10℃和20℃条件下培养。①若D基因整合到常染色体上,则Ⅰ组中能正常生存的蚕的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②雄蚕的生长期比雌蚕短,耗叶少,吐丝多,人们希望培育只产生雄蚕的家蚕杂交系,则符合生产要求的雌蚕中D基因应整合到_____染色体上,此时Ⅱ组存在的意义是_____。【答案】(1)①.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②.ZAZa③.纺锤形:椭圆形=1:2(2)5/8(3)①.纺锤形(雄蚕):椭圆形(雌蚕)=1:1②.W③.保证基因型为ZWD的个体存活,以用于继续选育雄蚕【解析】【分析】等位基因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根据题意F1表现型与性别有关,且涉及的基因不位于W染色体上,因此A,a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F1中雌性个体含有的Z染色体全部来自父本,根据F1中雌性个体椭圆形:纺锤形=1:1,说明其父本能提供两种数量相等的含Z的配子(ZA、Za),即父本纺锤形雄蚕基因型为ZAZa。【小问1详解】等位基因A、a的本质区别在于脱氧核苷酸(或碱基对)的排列顺序不同。由于F1表现型与性别有关,且涉及的基因不位于W染色体上,因此A,a这对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F1中雌性个体含有的Z染色体全部来自父本,根据F1中雌性个体椭圆形:纺锤形=1:1,说明其父本能提供两种数量相等的含Z的配子(ZA、Za),即父本纺锤形雄蚕基因型为ZAZa,因此这对相对性状中纺锤形为显性。而F1中的雄性个体为椭圆形:纺锤形=1:2,说明其母本可产生两种Z的配子,且比例为ZA:Za=1:2,即亲本雌蚕的基因型及比例为ZAW:ZaW=1:2,所以亲本中雌蚕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纺锤形:椭圆形=1:2。【小问2详解】详解可知,父本的基因型为ZAZa,母本的基因型为1/3ZAW、2/3ZaW,则F1中,显性雌性个体基因型为ZAW,显性雄性个体基因型及比例为1/4ZAZA、3/4ZAZa,显性个体相互杂交,则F2雄性个体即ZAZA和 ZAZa,其中显性纯合子(ZAZA)占1/4+3/8=5/8。【小问3详解】现让成功导入一个D基因的某纺锤形雌蚕(基因型为DOZAW)与椭圆形雄蚕(基因型为OOZaZa)杂交,将所得子代平均分成Ⅰ﹑Ⅱ两组,分别在10℃和20℃条件下培养。①若D基因整合到常染色体上,则Ⅰ组中能正常生存的蚕就不具有D基因,即基因型为OOZAZa和OOZaW,其表现型及比例为纺锤形雄蚕:椭圆形雌蚕=1:1。②雄蚕的生长期比雌蚕短,耗叶少,吐丝多,人们希望培育只产生雄蚕的家蚕杂交系,则符合生产要求的雌蚕中,D基因应整合到W染色体上,使得含有W染色体的雌蚕在10℃培养条件下死亡,此时Ⅱ组培养在20℃条件下,使基因型为ZWD的个体能存活,可以用于继续选育雄蚕。33.舞蹈症由等位基因H、h控制,苯丙酮尿症由另一对等位基因R和r控制,下面是两种遗传病的家系图。(1)H、h基因位于___染色体上,为___性遗传病,II5和II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的概率为___。(2)III2的基因型为___;III2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为___;III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___。(3)研究发现,苯丙酮尿症的发生与基因突变有关。下面是基因突变前转录mRNA的模板琏的部分序列(含唯一的起始密码序列信息)。(注:起始密码子为AUG,终止密码子为UAA、UAG或UGA)①请写出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___。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表达的肽链共有___个肽键。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推测导致苯丙酮尿症发生的原因是蛋白质的合成___【答案】(1)①.常②.显③.1/4(2)①.hhRR或hhRr②.2/3③.3/16(3)①.ACU②.6③.不能启动 【解析】【分析】分析题图:Ⅱ3和Ⅱ4都患舞蹈症,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即“有中生无为显性,显性看男病,男病女正非伴性”,说明舞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Ⅱ3和Ⅱ4都不患苯丙酮尿症,但他们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即“无中生有为隐性,隐性看女病,女病男正非伴性”,说明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小问1详解】Ⅱ3和Ⅱ4都患舞蹈症,但他们有一个正常的女儿,说明舞蹈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故H、h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为显性遗传病。Ⅰ4正常,Ⅱ5的基因型为Hh,而Ⅱ6正常,其基因型为hh,所以Ⅱ5和Ⅱ6结婚后,生下舞蹈症男性患者(Hh)的概率为1/2×1/2=1/4。【小问2详解】Ⅱ3和Ⅱ4都不患苯丙酮尿症,但他们有一个患苯丙酮尿症的女儿,说明苯丙酮尿症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由于Ⅱ3和Ⅱ4都患舞蹈症,Ⅲ1患两种遗传病,所以Ⅱ3和Ⅱ4的基因型都为HhRr,Ⅲ2正常,其基因型为hhRR或hhRr,其比例为1:2,为苯丙酮尿症携带者的概率是2/3;Ⅲ3同时患两遗传病的概率为3/4×1/4=3/16。【小问3详解】①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该基因片段转录出来的mRNA序列中的第三个密码子是ACU。突变前该基因片段转录后含7个密码子,翻译后表达的肽链含7个氨基酸,共有6个肽键。②模板链的“↓”所指处的碱基“A”变成“G”后,转录后产生的密码子为ACG,不再是起始密码子为AUG,所以不能启动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引起苯丙酮尿症的发生。34.2018年《细胞》期刊报道,中国科学家率先成功地应用体细胞对非人灵长类动物进行克隆,获得两只克隆猴——“中中”和“华华”。克隆猴的成功培育标志着我国非人灵长类疾病动物模型的研究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体细胞核移植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_____,恢复其全能性较难。(2)科研人员发现对于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来说,单靠核移植本身并不足以使重构胚顺利发育成存活个体,还需要对供体细胞核进行表观遗传修饰才能开启细胞核的全能性。研究表明染色体组蛋白动态可逆地被修饰酶所改变,控制着基因的表达(如图所示)。 ①据图分析,_____(填“降低”或“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和_____(填“降低”或“提高”)组蛋白去甲基化水平有利于相关基因恢复表达,开启细胞核全能性,从而显著提高重构胚的发育率。②科研人员通过设计实验验证以上观点。供选择试剂为: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mRNA、组蛋白甲基化酶的mRNA、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生理盐水。实验思路:将重构胚均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注入等量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等量_____、等量_____、等量生理盐水。一段时间后分别检测各组的胚胎发育率。实验结果:各组的胚胎发育率结果为:丙组>甲组=乙组>丁组【答案】(1)体细胞分化程度高(2)①.提高②.提高③.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mRNA④.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mRNA【解析】【分析】1、动物细胞核移植是用体细胞作为供体细胞进行的细胞核移植,将供核细胞注射到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的卵母细胞中,用人工的方法将其培养成胚胎,再将胚胎移植到雌性动物子宫内,就可以孕育出新的个体。2、胚胎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它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到同种的、生理状态相同的其它雌性动物的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小问1详解】体细胞分化的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较难,因此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小问2详解】①由图可知,组蛋白乙酰化可激活转录,有利于基因表达,甲基化会抑制转录,因此提高组蛋白乙酰化水平,提高组蛋白去甲基化水平都有利于相关基因恢复表达。②根据各组结果,胚胎发育率:丙组>甲组=乙组>丁组,因此乙组应该加的是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mRNA,与甲组相同;而丙组胚胎发育最好,应该是加的是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和组蛋白去甲基化酶的mRNA,最有利于基因表达。
版权提示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其他相关资源
河南省开封市2022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综生物(Word版带答案)
河南省豫南九校2023届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二次联考试题(Word版有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三生物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试卷(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重点高中2023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试卷(Word版含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二生物下学期第一次段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0月)(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数学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0月)(Word版附解析)
河南省鹤壁市2024届高三英语上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10月)(PDF版附答案)
文档下载
收藏
所属:
高中 - 生物
发布时间:2023-10-23 06:40:02
页数:37
价格:¥3
大小:737.57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分享到:
|
报错
推荐好文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推荐特供
MORE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3页
doc
统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6页
doc
统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4页
doc
统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30
5页
doc
2021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时间:2021-08-18
39页
doc
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版六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时间:2021-08-18
6页
docx
部编五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教学计划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5页
docx
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师工作计划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时间:2021-08-14
2页
docx
八年级数学教师个人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