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省聊城市2023届高三生物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 (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6

2/26

剩余24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聊城市2023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模拟卷生物试题(二)一、选择题:1.科研人员以原核细胞为基础材料加入组蛋白等大分子,在其内部得到DNA一组蛋白体,构建出一个拟细胞核结构。随后在细胞质中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内源性ATP。再加入肌动蛋白单体构建拟细胞骨架的结构,构建出拟真核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核细胞内的DNA一组蛋白体的结构同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结构相同B.细胞质中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ATP的功能与线粒体的功能相似C.细胞骨架由蛋白质纤维组成,具有稳定细胞结构、参与物质运输等功能D.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提供证据【答案】A【解析】【分析】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细胞的“动力车间”,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大约95%来自线粒体。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嵴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线粒体内膜和基质中含有许多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详解】A、原核细胞内的DNA-组蛋白体的结构同真核细胞内的染色体的结构不相同,原核细胞是无染色体结构的,A错误;B、细胞质中植入活的大肠杆菌产生ATP的功能与线粒体的功能相似,都是提供能量,B正确;C、细胞骨架是细胞内一套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组成的系统,具有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功能,C正确;D、本研究过程是从原核细胞一步步构建成模拟真核细胞,从细胞起源和进化的角度分析,这一研究可以为生物有共同的祖先提供证据,D正确;故选A。2.营胞内寄生的病毒、病菌,在寄主细胞的细胞质内其基因表达可生成特异性的蛋白质抗原,经蛋白酶体摄取并酶解成肽段,进入内质网腔中与内质网合成的MHCI抗原和β2微球蛋白结合成抗原肽——MHCI复合物,经高尔基体运往细胞表面被细胞毒性T细胞所识别。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蛋白酶体内含有蛋白酶,可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的降解B.MHCI抗原和β2微球蛋白是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26- C.抗原肽-MHCI复合物呈现于细胞膜表面过程中,高尔基体只作为运输通道D.细胞毒性T细胞的识别作用体现细胞膜参与新信息交流的功能【答案】C【解析】【分析】细胞免疫:被病原体感染的宿主细胞膜表面的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变化的信号;细胞毒性T细胞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T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它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详解】A、蛋白质抗原,经蛋白酶体摄取并酶解成肽段,说明蛋白酶体内含有蛋白酶,可参与细胞内蛋白质分子的降解,A正确;B、MHCI抗原和β2微球蛋白被运输到细胞表面,则需要在粗面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经过内质网和高尔基体的加工和运输,运往细胞膜,B正确;C、抗原肽-MHCI复合物呈现于细胞膜表面过程中,高尔基体起到加工和运输作用,C错误;D、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的接触,是识别了靶细胞上特定的分子变化,体现了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D正确。故选C。3.α-变形菌的细胞膜镶嵌有光驱动蛋白,其作为“质子泵”可将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形成的H+浓度梯度(化学势能)可用于ATP合成、物质的跨膜运输或驱动细菌鞭毛运动。如图为α-变形菌能量转化的部分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质子泵将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有利于调节变形菌细胞的pHB.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过程中,光驱动蛋白的构象不会发生变化C.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没有消耗ATP,为被动运输-26- D.α-变形菌的鞭毛运动可利用光能作为直接能源【答案】A【解析】【分析】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扩散,顺浓度梯度运输,需要载体蛋白,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的协助。【详解】A、质子泵将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改变了细胞的pH,所以有利于调节变形菌细胞的pH值,A正确;B、光驱动蛋白属于载体蛋白,在运输物质过程中发生构象的变化,所以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过程中,光驱动蛋白的构象发生了变化,B错误;C、H+从细胞内侧泵到细胞膜外需要光能驱动,主动运输,C错误;D、α-变形菌的鞭毛运动消耗的能量是ATP中的化学能,不能利用光能作为直接能源,D错误。故选A。4.取野生拟南芥(W)和转基因拟南芥(T)数株,各均分为三组后分别喷施蒸馏水、寡霉素(抑制ATP合成酶的活性)和NaHSO3,24h后各组再均分为两组,分别进行正常条件和高盐条件处理8h并测定W和T的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寡霉素可通过抑制ATP的合成来抑制C3的还原而降低光合速率B.高盐条件下可通过降低气孔导度使CO2供应不足而降低光合速率C.喷施NaHSO3可促进光合作用,且减缓高盐条件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D.通过转基因技术可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且增加寡霉素对光合速率的抑制作用【答案】D【解析】-26- 【分析】光合作用过程:一、光反应阶段(场所:类囊体薄膜)1、物质变化:①水的光解,生成氧气和[H];②利用光能将ADP和Pi结合形成ATP。2、能量变化:将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二、暗反应阶段(场所:叶绿体基质)1、物质变化:①二氧化碳的固定:二氧化碳与五碳化合物结合形成三碳化合物;②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利用光反应所提供的ATP和[H]将三碳化合物还原成糖类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2、能量变化:将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详解】A、由题意可知,寡霉素抑制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中ATP合成酶的活性,光合作用过程中,寡霉素可通过抑制光反应过程中ATP的合成,来抑制C3化合物的还原而降低光合速率,A正确;B、高盐条件下各组的光合速率均低于正常条件下,可推知,高盐条件下可通过降低气孔导度使CO2供应不足而降低光合速率,B正确;C、比较图中W+H2O和W+NaHSO3两组的柱状图可知施加NaHSO3之后,植物在正常和高盐状态下的光合速率均有提高,说明喷施NaHSO3可促进光合作用,减缓高盐条件引起的光合速率的下降,C正确;D、比较图中W+HO和T+H2O两组的柱状图可知,该条件下转基因拟南芥在正常和高盐条件下光合速率均比未转基因拟南芥的光合速率高,所以转基因能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比较图中正常条件下W+H2O、W+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和T+H2O、T+寡霉素两组光合速率的差值,可知施加了寡霉素之后转基因拟南芥光合速率下降的幅度更小,所以转基因能减弱寡霉素对光合作用的抑制作用,D错误。故选D。5.细胞的凋亡与线粒体结构和功能的改变密切相关。当细胞衰老或受不可修复的DNA损伤时,线粒体会释放其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能促进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进而激活C-3酶促进细胞凋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可能参与[H]的氧化B.衰老细胞释放的细胞色素c较多,C-9酶更容易被活化C.抑制癌细胞的C-9酶或C-3酶的活性可抑制癌细胞增殖D.细胞凋亡的过程也有新的基因表达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答案】C-26- 【解析】【分析】分析题意可知,细胞色素c位于线粒体内膜上,当细胞衰老或受不可修复的DNA损伤时,线粒体会释放其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释放出来的细胞色素c能促进C-9酶前体转化为活化的C-9酶,活化的C-9酶能激活C-3酶,C-9酶和C-3酶的活化能促进细胞凋亡。【详解】A、[H]的氧化发生于线粒体内膜,推测线粒体内膜上的细胞色素c可能参与[H]的氧化,A正确;B、当细胞衰老时,释放的细胞色素c较多,C-9酶更容易被活化,细胞更容易走向凋亡,B正确;C、C-9酶和C-3酶的活化能促进细胞凋亡,故抑制癌细胞的C-9酶或C-3酶可促进癌细胞增殖,C错误;D、细胞凋亡的过程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也有新的基因表达和某些生物大分子的合成,凋亡的细胞内有些酶活性增加,如C-9酶和C-3酶,D正确。故选C。6.利用农杆菌转化法向棉花细胞中导入的抗虫基因B编码的毒性蛋白,对雌配子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同株棉花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不含B基因记为b)。现将基因型为Bb的个体均分为甲、乙两个株系,每个株系自交获得的F1的基因型及比例都为BB:Bb:bb=3:4:1,再将甲、乙两株系的F1分别进行自交和随机授粉得F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亲本产生的雌雄配子的比例为3:1B.亲本水稻产生的含b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2C.甲株系F1和F2雌配子中的B基因频率相同D.乙株系获得的F2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32【答案】D【解析】【分析】基因型为Bb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BB:Bb:bb=3:4:1,bb=1/8=1/2×1/4,Bb型会导致同株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判断亲代Bb的b花粉有2/3死亡。【详解】AB、基因型为Bb的水稻自交,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BB:Bb:bb=3:4:1,bb=1/8=1/2×1/4,Bb型会导致同株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亲本产生的雌配子的比例为B:b=1:1,产生雄配子的比例为B:b=3:1,判断亲代Bb的b花粉有2/3死亡,判断雄性亲本水稻产生的含b基因的花粉存活概率为1/3,AB错误;C、由于Bb型会导致同株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b)死亡,随着自交次数的增多,B-26- 的基因频率会上升,b的基因频率会下降,因此甲株系F1和F2雌配子中的B基因频率不相同,C错误;D、F1中三种基因型的比例为BB:Bb:bb=3:4:1,则BB=3/8,Bb=4/8,bb=1/8,故产生的雌配子B=3/8+1/2×4/8=5/8,雌配子b=1/8+1/2×4/8=3/8,即B:b=5:3,Bb型会导致同株水稻一定比例的不含该基因的花粉死亡,雌配子B=5/8,雄配子b=1/8+1/3×1/2×4/8=5/24,因此雄配子B=3/4,雌配子b=1/4,乙株系获得的F2中基因型bb个体所占的比例为3/8×1/4=3/32,D正确。故选D。7.人类完全性单亲二体(UPD)的主要类型是体细胞中某对染色体全部来源于父母中的一方。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是父母一方产生了两条同型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卵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发育而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理论上三体合子发生卵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B.该类型UPD的形成是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随机丢失正常配子中一条染色体所致C.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可以大大降低性三体(性染色体3条)不育人群的概率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与女性携带者生育-色盲UPD男孩,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答案】B【解析】【分析】人类常见的遗传病类型:单基因遗传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多基因遗传病:受多对等位基因控制。特点:发病受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双重影响,表现出家族聚集现象,在群体中的发病率高。如唇裂、无脑儿、原发性高血压和青少年糖尿病等。染色体异常遗传病:由于染色体异常所引起。包括常染色体异常遗传病,如猫叫综合征、21三体综合征。【详解】A、三体合子卵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其中父母一方产生了两条同型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所以理论上三体合子发生卵裂形成该类型UPD的概率是1/3,A正确;B、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是父母一方产生了两条同型染色体的配子,与另一方正常配子受精后形成的三体合子卵裂时随机丢失其中一条发育而成,不是由于同源染色体联会紊乱而随机丢失正常配子中一条染色体所致,B错误;C、该类型UPD的发生机制可以大大降低性三体(性染色体3条)不育人群的概率,使性染色体数目正常,C正确;D、红绿色盲男性患者(XbY)与女性携带者(XBXb)生育-色盲UPD男孩(含有Xb和Y,而且全部来自于父方,丢失的另一条来自于母亲),则精原细胞的减数分裂I异常,X、Y-26- 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D正确。故选B。8.环状RNA是细胞内的一类特殊的非编码的呈封闭环状结构的RNA分子,是RNA领域的研究热点。环状RNA具有多个microRNA的结合位点,发挥着像海绵那样吸收microRNA的作用,而microRNA能与mRNA结合从而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环状RNA分子也是基因转录的产物B.环状RNA可能参与基因表达转录水平上的调控C.环状RNA数量和基因表达效率成正相关关系D.microRNA与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答案】B【解析】【分析】基因表达是指将来自基因的遗传信息合成功能性基因产物的过程。基因表达产物通常是蛋白质,所有已知的生命,都利用基因表达来合成生命的大分子。转录过程由RNA聚合酶(RNAP)进行,以DNA为模板,产物为RNA。RNA聚合酶沿着一段DNA移动,留下新合成的RNA链。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场所在核糖体。【详解】A、细胞内的RNA是通过转录而来的,环状RNA是封闭环状结构,也是基因转录的产物,A正确;B、环状RNA具有多个microRNA的结合位点,microRNA能与mRNA结合从而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mRNA是翻译的模板,因此环状RNA可能参与基因表达翻译水平上的调控,B错误;C、环状RNA具有多个microRNA的结合位点,microRNA能与mRNA结合,降低了翻译速率,则环状RNA数量和基因表达效率成正相关关系,C正确;D、microRNA与mRNA结合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即A-U,G-C,D正确。故选B。9.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用同种强度的阈下(低于阈电位)刺激分别以单次和连续的方式刺激上一神经元,测得下一神经元的膜电位(突触后膜)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6- A.阈电位大小主要受组织液和神经细胞内K+浓度的影响B.单次阈下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电位不发生变化C.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D.改变多个阈下刺激的强度和频度不改变动作电位的峰值【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可知,单次刺激时,膜电位发生了变化,静息电位差值变小,但没有形成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刺激强度在阈值之下;连续刺激时,形成了外负内正的动作电位,说明连续的阈下刺激可在突触后膜叠加。【详解】A、阈电位是指能引起动作电位的临界膜电位,据图可知,阈电位与静息电位及动作电位都有关系,则受到组织液中Na+浓度的影响,以及细胞内K+浓度的影响,A正确;B、单次阈下刺激突触前神经元,突触前神经元电位发生了变化,但是没有形成动作电位,B错误;C、单次阈下刺激不能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但连续多个阈下刺激可以叠加并引发突触后膜产生动作电位,C正确;D、动作电位的峰值与Na+浓度有关,与刺激强度和频度无关,所以改变多个阈下刺激的强度和频度不改变动作电位的峰值,D正确。故选B。10.为研究赤霉素和光敏色素在水稻幼苗发育中的作用,科研人员将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播种在含有不同浓度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的固体培养基上,在光照条件下培养8天后测量地上部分和主根长度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26-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AC的浓度和播种的水稻种子类型B.据图1分析,10-6mol·L-1的PAC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而光敏色素B突变体传递的光信号减弱了PAC的作用C.据图2分析,PAC浓度大于10-6mol·L-1时,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主根相对长度随PAC浓度增大而减小,说明赤霉素对主根的生长具有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的特性D.固体培养基能为种子萌发保证氧气的供应,添加适量生长素有利于幼苗生根【答案】C【解析】【分析】赤霉素合成部位:未成熟的种子,幼根,幼芽。作用:①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②促进种子萌发、开花、果实发育③促进细胞分裂与分化。生长素合成部位: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主要生理功能: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环境因素参与植物的生命活动,其中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植物具有能接受光信号的分子,光敏色素是其中一种。光敏色素是一类蛋白质(色素-蛋白复合体)分布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其中在分生组织的细胞内比较丰富。受到光照射后→光敏色素结构会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的信息传导到细胞核内→基因选择性表达→表现出生物学效应。【详解】A、由题干可知,该实验研究的是不同类型水稻种子在不同浓度PAC条件下的生长发育萌发情况,因此自变量是PAC的浓度和播种的水稻种子类型,A正确;B、据图1分析,10-6mol·L-1的PAC处理时,与对照组(PAC浓度为0)进行比较,野生型、光敏色素A突变体,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地上部分相对长度都降低,但是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水稻种子降低的更少,说明10-6mol·L-1的PAC处理对水稻地上部分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光敏色素B突变体因无法传递相应种类的光信号,而减弱了PAC的抑制作用,B正确;-26- C、PAC是赤霉素合成抑制剂PAC,据图2分析,PAC浓度大于10-6mol·L-1时,光敏色素B突变体的主根相对长度随PAC浓度增大而减小,说明随赤霉素浓度降低,主根相对长度减小,说明赤霉素对主根生长具有促进作用,C错误;D、固体培养基与空气接触,能保证氧气供应充足,有利于种子的萌发,添加适宜浓度生长素也可以促进幼苗生根,D正确。故选C。11.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甲、乙两种动物种群的死亡率和出生率随各自种群密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1和N3分别是甲、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N2时,密度制约因素对甲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更大C.非密度制约因素不影响甲、乙种群的出生率D.甲种群一般是大型动物,与乙种群相比较其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广【答案】C【解析】【分析】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的数量特征和空间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有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迁入和迁出率、出生率和死亡率等。【详解】A、N1时甲种群的死亡率=出生率,数量稳定,是甲种群的环境容纳量,N3时种群的死亡率=出生率,数量稳定,是乙种群的环境容纳量,A正确;B、N2时,甲种群的死亡率大于出生率,乙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则说明密度制约因素对甲种群数量变化影响更大,B正确;C、非密度制约因素会影响甲、乙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从而影响种群密度,C错误;D、甲种群的密度小于乙种群,则甲种群一般是大型动物,与乙种群相比较其觅食生境的范围更宽广,D正确。故选C。-26- 12.在开阔的原野上,马鹿成体常常出现同性个体形成群体,在一起觅食,休息、运动和防御,即同性聚群现象。雌性个体育幼;生活在子代被捕食风险低的区域,雄性幼体成年后会被驱逐出群;雄性成体则生活在风险高的区域。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同性聚群的群体可以作为研究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雌雄个体因聚群行为而相互影响,协同进化C.雄性个体长期角斗可以使肢体产生粗壮强健的定向变异D.同性聚群生活的群体的数量特征有别于一般动物种群的数量特征【答案】D【解析】【分析】共同进化(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详解】A、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而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同性聚群的群体不是一个种群,A错误;B、协同进化(共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雌雄个体属于同种生物,不构成协同进化,B错误;C、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C错误;D、同性聚群现象是指马鹿成体常常出现同性个体形成群体,在一起觅食,休息、运动和防御的现象,同性聚群生活的群体的数量特征有别于一般动物种群的数量特征,如同性聚群无性别比例等,D正确。故选D。13.研究人员取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的糖尿病患者的成纤维细胞,在加入特殊诱导因子促进Sox2,Klf4,Oct4,c-Myc(简称SKOM)4种基因表达的孵化器中培养得到多能干细胞(iPS细胞),再经定向诱导分化为可移植的正常胰岛B细胞。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SKOM中可能含有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B.孵化器中要加入动物血清,以防止动物细胞受病菌、病毒侵染C.iPS细胞和ES细胞不同,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能性D.iPS定向诱导获得的胰岛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治疗,可避免免疫排斥反应【答案】B【解析】-26- 【分析】动物和人体内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称为干细胞,干细胞存在于早期胚胎、骨髓和脐带血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包括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等。【详解】A、SKOM中具有全套遗传物质,可能含有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参与调控细胞周期,A正确;B、孵化器中要加入动物血清,可保证细胞营养需要,B错误;C、PS细胞最初是由成纤维细胞转化而来,细胞不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全能性,C正确;D、用患者自己的体细胞通过体外诱导成胰岛细胞,并将胰岛细胞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由于移植的细胞是由病人自身细胞得到的,理论上可以避免免疫排斥反应,D正确。故选B。14.泡菜制作过程中,盐水浓度较低时亚硝酸盐含量较高但酸味可口;盐水浓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较低但咸味过大。合理把握用盐量是腌制泡菜的关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高、低浓度的盐水都需要煮沸灭菌并冷却后加入发酵坛B.盐水浓度较低时,亚硝酸盐含量较高,这与杂菌繁殖数量有关C.盐水浓度较高时,抑制杂菌代谢的同时促进了乳酸菌的发酵D.膳食中少量的亚硝酸盐对身体影响也会很大,因此测量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很重要【答案】B【解析】【分析】亚硝酸盐的检测原理:①有关反应:亚硝酸盐+对氨基苯磺酸→反应物;反应物+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玫瑰红色染料。②判断方法:观察样品颜色变化,并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显色液比较,然后估算亚硝酸盐含量。膳食中的绝大多数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详解】A、低浓度的盐水需要煮沸灭菌并冷却后加入发酵坛,高浓度的盐水由于盐浓度高杂菌不能生存无需煮沸,A错误;B、盐水浓度较低时,对杂菌的抑制能力弱,杂菌繁殖,亚硝酸盐含量较高,B正确;C、盐水浓度较高时,对所有微生物都会抑制,抑制杂菌代谢的同时抑制了乳酸菌的发酵,C错误;D、膳食中的绝大多数亚硝酸盐在人体内以“过客”的形式随尿排出,只有在特定的条件下(适宜的pH、温度和一定的微生物作用),才会转变成致癌物——亚硝胺。膳食中少量的亚硝酸盐对身体影响不大,D错误。故选B。-26- 15.动物体细胞融合后染色体核型不稳定,来自某一方的染色体往往随机丢失一至多条,这种现象常应用于基因的定位。在甲型流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杂交瘤细胞在克隆化培养过程中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往往出现随机丢失现象。不考虑基因互作和其他变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B淋巴细胞可从多次间歇注射甲型流感疫苗的动物脾脏中筛选获得B.在筛选杂交瘤细胞的选择培养基上,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均死亡C.与亲代杂交瘤细胞相比较,若减少某条染色体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功能缺失,则该抗体的基因就位于这条染色体上D.利用抗体检测筛选的杂交瘤细胞克隆化培养将具有持续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能力【答案】D【解析】【分析】在制备单克隆抗体时,首先要给小鼠免疫,产生相应的B细胞,然后将B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经过选择培养基两次筛选,最后获得能产生所需抗体的杂交瘤细胞。在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中,使用了动物细胞培养和动物细胞融合等动物细胞工程技术。【详解】A、对动物进行间歇注射抗原处理,以刺激动物机体产生相应B淋巴细胞,A正确;B、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再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在该培养基上,未融合的亲本细胞和融合的具有同种核的细胞都会死亡,只有融合的杂交瘤细胞才能生长,B正确;C、与亲代杂交瘤细胞相比较,若减少某条染色体后分泌单克隆抗体的功能缺失,说明该抗体的基因位于这条染色体上,C正确;D、杂交瘤细胞在克隆化培养过程中来自B淋巴细胞的染色体往往出现随机丢失现象,若丢失的染色体含有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基因,则利用抗体检测筛选的杂交瘤细胞不一定具有持续产生甲型流感抗体的能力,D错误。故选D。二、不定项选择题16.动物细胞在葡萄糖供应不足时,一方面可通过促进线粒体外膜与内膜发生融合,增加线粒体嵴密度(线粒体峰密度=嵴的数目/线粒体长度);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线粒体间的融合,从而提高能量转化效率。同时,脂肪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在线粒体内转化为乙酰辅酶A氧化分解供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线粒体嵴密度增大,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B.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产生的ATP全部来自线粒体内膜和外膜-26- C.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相比,脂肪转化为乙酰辅酶A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D.肿瘤增殖中心区域的细胞严重缺乏营养,其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显著增多【答案】AC【解析】【分析】有氧呼吸过程: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1分子的葡萄糖分解成2分子的丙酮酸,产生少量的[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二阶段,在线粒体基质,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2和[H],释放少量的能量;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经过一系列反应,与O2结合生成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详解】A、线粒体峰密度增大,嵴的数目越多,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是在线粒体内膜发生,可为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有关的酶提供更多的附着位点,A正确;B、细胞利用葡萄糖进行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第二、三阶段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内膜,三个阶段都能释放能量,故产生的ATP来自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线粒体内膜,B错误;C、与同等质量的葡萄糖相比,脂肪中C、H比例高,脂肪转化为乙酰辅酶A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更多,C正确;D、肿瘤增殖中心区域的细胞严重缺乏营养,葡萄糖供应不足,促进线粒体间的融合,其线粒体体积增大,数量减少,D错误。故选AC。17.由于缺乏的凝血因子不同,血友病存在甲和乙两种类型。控制甲型血友病的基因为a,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乙型血友病的基因为b,位于常染色体上。图1表示某家系血友病的遗传图谱,图2表示该家系部分成员与血友病有关的基因的电泳结果(A、B、a、b基因均只电泳出一个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甲型血友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B.条带①表示B基因,条带②表示A基因-26- C.若对5号进行电泳,可能含有条带①②③的概率是3/4D.5号与基因型和3号相同的女性婚配,他们生育患病女儿的概率是1/6【答案】ABD【解析】【分析】图2中1和2个体同时具有①和②两个条带,说明二者都是杂合子,3只有②条带,说明②是患病基因,①和②属于乙型血友病;条带③和④属于甲型血友病。【详解】A、甲型血友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伴X隐性遗传病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A正确;B、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图2中个体1和2都是杂合子,3只有②条带,说明②是患病基因,①和②属于乙型血友病,是常染色体隐性病,因此3号的基因型为bbXAX—,4号为健康人,其基因型为B_XAY,结合图2分析可进一步确定,条带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的基因为B、A、b、a,B正确;C、5号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一定含有A、B,含有b的概率是2/3,所以若对5号进行电泳,可能含有条带①②③的概率是2/3,C错误;D、5号的基因型为1/3BBXAY或2/3BbXAY,3号的基因型为bbXAX—,他们生育患病女儿的概率是2/3×1/2×1/2=1/6,D正确。故选ABD。18.CAR一T疗法是指通过基因工程技术将T细胞激活并装上“定位导航装置”CAR(肿瘤嵌合抗原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制备成CAR-T细胞,CAR-T细胞能够利用CAR专门识别体内肿瘤细胞,从而高效地治疗恶性肿瘤的技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T细胞导入的目的基因CAR基因是来自肿瘤细胞特有的抗原受体蛋白基因B.CAR-T疗法激活T细胞需要肿瘤表面抗原和辅助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的共同作用C.与传统的化疗相比,CAR-T疗法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更为精准D.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原理还是利用免疫系统的免疫自稳功能【答案】AD【解析】【分析】CAR-T疗法就是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是把一个含有能识别肿瘤细胞且激活T细胞的嵌合抗原受体的病毒载体转入T细胞,即把T细胞改造成CAR-T细胞这是一种治疗肿瘤的新型精准靶向疗法。近几年通过优化改良在临床肿瘤治疗上取得很好的效果,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能够精准、快速、高效,且有可能治愈癌症的新型肿瘤免疫治疗方法。-26- 【详解】A、CAR-T细胞所用的目的基因是CAR基因,但CAR基因不是肿瘤细胞特有的基因,A错误;B、CAR-T细胞通过肿瘤表面抗原和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细胞因子来激活T细胞,B正确;C、CAR-T细胞上装有“定位导航装置”,可以精准识别出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C正确;D、CAR-T细胞高效杀灭肿瘤细胞的原理利用了免疫监视功能,D错误。故选AD。19.长江流域是我国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间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长江的鱼类资源正处于全面衰退的边缘。为保护长江生物多样性,从2020年1月1日0时起开始实施长江十年禁渔计划。近段时间,环保志愿者调查到已被宣告功能性灭绝的“水中大熊猫”——白鳍豚的数量开始增加。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可充分体现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B.调查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宜用标记重捕法,因初捕受到惊吓后不易被重捕致使调查的数值偏高C.白鳍豚的绝迹会造成重要基因资源的流失,其间接价值缺失对长江流域影响更大D.适当引入本地水生生物来增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主要遵循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答案】BD【解析】【分析】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一是就地保护,大多是建自然保护区,比如四川卧龙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等;二是迁地保护,大多转移到动物园或植物园,比如,水杉种子带到南京的中山陵植物园种植等;三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四是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宣传和教育。【详解】A、根据题意分析,为了保护长江生态,实施了长江十年禁渔计划,属于就地保护,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最有效措施,A正确;B、白鳍豚数量稀少,调查白鳍豚的种群数量宜用逐个计数法,B错误;C、白鳍豚绝迹会造成其生物多样性价值也随之消失,间接价值缺失对长江流域影响更大,C正确;D、适当引入本地植物可增加物种多样性,体现该生态工程的原理为物种多样性原理,D错误。故选BD。20.细菌X合成的tcel蛋白和tcil蛋白使其在与其他细菌的竞争中占优势,其中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研究人员利用野生型细菌X及其不同突变体进行了如下实验: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放置一张能隔离细菌的滤膜,将一种菌(下层菌)滴加在滤膜上后再放置第二张滤膜,滴加-26- 等量的另一种菌(上层菌),共同培养后,对上、下层菌计数得到的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培养皿、固体培养基和滤膜均需要进行消毒处理B.对上、下层菌计数可以将滤膜菌体稀释后采用血球计数板计数C.由甲、乙,丙三组结果可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D.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和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答案】C【解析】【分析】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①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②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A、为避免杂菌的污染,实验中的滤膜、培养皿、固体培养基等均需灭菌处理,A错误;B、对活菌进行计数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具体方法是:先将菌体进行梯度稀释,再涂布到滤膜的表面,待菌落数稳定时进行计数,不能用显微镜直接计数的原因是显微镜直接计数不能区分死菌和活菌,B错误;C、tcel蛋白是一种有毒性的分泌蛋白,乙组中野生型可产生tce1蛋白作用于tcel-tcil双突变体,后者无法产生tci1蛋白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使野生菌在竞争中占据优势;而在丙组中,野生型可产生tce1蛋白作用于tcel突变体,后者可以产生tci1蛋白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使野生型的生长受到抑制,由此推测,tcil蛋白能够中和tcel蛋白的毒性,C正确;D、由甲组、乙组可知,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tcil双突变体的竞争中均占优势,由甲组、丙组可知,野生型细菌X在与tcel突变体的竞争中不占优势,D错误。故选C。-26- 三、非选择题21.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光反应的机理如图1所示,其中PSI和PSⅡ表示光系统Ⅰ和光系统Ⅱ。科研人员做了天竺葵应对高光照条件的光保护机制的探究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PSⅡ接受光能激发释放的e-的最初供体是_____。e-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形成电子流,e-的最终受体是_____,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和e-最终受体是_____。(2)质醌分子是在PSⅡ和PSI间传递e-的重要膜蛋白,PSⅡ将e-传递给质醌使之还原,PSⅠ从质醌夺取e-使之氧化,但一般植物的PSⅡ:PSI的比率大约为1.5:1,这说明_____。(3)植物应对高光照条件的光保护机制除与类囊体蛋白PsbS(一种光保护蛋白,可将植物吸收的多余光能以热能形式散失)含量相关外,还可以通过提高催化叶黄素转化的关键酶VDE的活性使叶绿素猝灭。据图2分析,在高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蛋白PsbS数量变化比叶黄素转化对绿色植物的保护作用_____(填“强”或“弱”),理由是_____。【答案】(1)①.H2O②.NADP+③.O2(2)电子在沿类囊体膜传递过程中有逸出(流失或散失)(3)①.强②.实验C组(抑制类囊体蛋白Psbs)与实验B组(抑制叶黄素转化)相比较,C组(抑制类囊体蛋白Psbs)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更大【解析】【分析】光合作用过程:①光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类囊体薄膜,发生水的光解、ATP和NADPH的生成;②暗反应场所在叶绿体的基质,发生CO2的固定和C3的还原,消耗ATP和NADPH。【小问1详解】从图中可以看出,光系统Ⅱ可以将水光解产生e-、氧气、H+,e-经过一系列的传递体形成电子流,接受电子的是NADP+,该物质接受电子和H+后,生成了NADPH。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的H+和e-,与NAD+生成NADH,NADH与氧气反应生成水。【小问2详解】PSⅡ将e-传递给质醌使之还原,PSⅠ从质醌夺取e--26- 使之氧化,由于电子在沿类囊体膜传递过程中有逸出,故一般植物PSⅡ:PSI的比率大约为1.5:1。【小问3详解】据图可知,实验C组(抑制类囊体蛋白Psbs)与实验B组(抑制叶黄素转化)相比较,C组(抑制类囊体蛋白Psbs)光合作用效率降低更大,因此在高光照条件下,类囊体蛋白PsbS数量变化比叶黄素转化对绿色植物的保护作用强。22.蓝粒小麦是二倍体小麦(2n=42)的4号染色体被其近缘种长穗偃麦草(两条均带有蓝色素基因E)替换。雄性不育小麦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也位于4号染色体上。如图是培育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新品种的育种过程。已知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不能联会而随机分配。小麦5号染色体上的h基因纯合后,可诱导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配对并发生E基因片段易位。回答下列问题。(1)亲本不育小麦和F1不育株的有关育性的基因型_____(填“相同”或“不同”),F2中蓝粒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_____。F2蓝粒不育株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_____个正常的四分体。(2)如果F2蓝粒不育株与二倍体小麦(hh)测交,F3中出现蓝粒不育株的原因是_____,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中的_____(填类型),F3蓝粒不育株中基因型为hh的占比是_____。(3)F4蓝粒不育株和小麦(HH)杂交后单株留种形成一个株系。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连锁,符合育种要求;若株系中性状及比例为_____,则说明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未连锁,不符合育种要求。【答案】(1)①.相同②.TEHH:TEHh=1:1③.20(2)①.F2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含T基因的4号染色体与含E基因的4号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配子②.染色体(数目)变异③.1/4(3)①.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②.蓝粒可育: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非蓝粒不育=1:1:1:1【解析】【分析】育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和设计是为育种目的服务的。本育种过程的目的是获得蓝粒和不育两性状不分离的小麦,最好的方案是使T和E基因能够位于同一条姐妹染色单体上。据题目条-26- 件,一是T基因和E基因位于不同植物的染色体上,二是h基因纯合(hh)的个体可以诱导细胞中T基因所在的染色体和E基因所在的染色体联会配对,并发生交叉互换,得到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个体。【小问1详解】亲本雄性不育小麦(HH)的不育基因T与等位可育基因t位于4号染色体上,所以其基因型为TtHH,亲本小麦(hh)的基因型为tthh,所以F1不育株(TtHh),亲本不育小麦和F1不育株的有关育性的基因型相同。F1不育株(TtHh)与蓝粒小麦EEHH杂交,则后代不育株的基因型及比例是TEHH:TEHh=1:1。由于不育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来自小麦和长穗偃麦草的4号染色体不能联会而随机分配。则F2蓝粒不育株的卵原细胞在减数分裂时理论上能形成20个正常的四分体。【小问2详解】F2卵原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含T基因的4号染色体与含E基因的4号染色体进入了同一个配子,则F2蓝粒不育株与二倍体小麦(hh)测交,F3中出现蓝粒不育株。这种变异属于染色体(数目)变异。F2基因型为HH:Hh=1:1,与hh杂交,则F3蓝粒不育株中基因型为hh的占比是1/4。【小问3详解】F3中的蓝粒不育株基因型为TEtHh和TEthh,含hh基因的个体可形成T和E交换到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卵细胞,与小麦(ttHH)杂交,F4中的蓝粒不育株基因型为TEtHh,其中T基因和E基因连锁,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t基因位于另一条染色体上,与小麦(ttHH)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1:1,即F4蓝粒不育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符合育种要求。而F3中关于h的基因型为Hh的个体与小麦(ttHH)杂交产生的F4中的蓝粒不育株含3个4号染色体,分别携带T基因、E基因及t基因,与小麦(ttHH)杂交,母本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联会时,携带T基因的染色体和携带t基因的染色体联会,携带E基因的染色体随机分配到细胞的一极,产生的配子基因型及比例为T:t:TE:tE=1:1:1:1,与小麦(ttHH)杂交,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蓝粒可育:蓝粒不育:非蓝粒可育:非蓝粒不育=1:1:1:1,即F4蓝粒不育植株体细胞中的T基因和E基因位于不同染色体上,不符合育种要求。23.慢波睡眠分为浅睡期和深睡期。深睡期对青少年生长发育、中老年人的体温和血糖稳定、人体的精神和体力恢复等尤其重要。在整个慢波睡眠中,以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最近研究表明,生长激素(GH)分泌的高峰在慢波睡眠期,GH不但能促进机体生长,还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回答下列问题。(1)慢波睡眠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瞳孔_____(填“收缩”或“扩张”)、_____(填-26- “促进”或“抑制”)胃肠蠕动。(2)胰岛素可以促进血糖_____,从而降低血糖。某些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夜间深睡眠期间出现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其原因可能是_____。(3)哺乳动物GH分泌机制如图所示:下丘脑分泌的生长激素释放激素(GHRH)和生长抑素(SS)均能调节GH的分泌,TGF-1为生长介素(图中实线代表促进作用,虚线代表抑制作用)。据图分析,GH分泌的调节机制是_____。为研究GHRH与SS对垂体分泌GH哪一方占据优势,可切断实验大鼠垂体与下丘脑的血管联系,预期结果及结论_____。【答案】(1)①.收缩②.促进(2)①.进入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甘油三酯)②.深度睡眠时,GH的分泌量增加,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血糖水平下降(3)①.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②.若GH含量上升,则SS占据优势;若GH含量下降,则GHRH占据优势【解析】【分析】自主神经系统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两部分组成。它们的作用通常是相反的。当人体处于兴奋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心跳加快,支气管扩张,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腺的分泌活动减弱;当人处于安静状态时,副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此时,心跳减慢,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小问1详解】-26- 慢波睡眠中,副交感神经活动占优势,此时人体处于安静状态,心跳减慢,瞳孔收缩,但胃肠的蠕动和消化液的分泌会加强,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小问2详解】胰岛素属于降血糖激素,可以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转化或储存,如组织细胞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变为脂肪(甘油三酯),从而降低血糖。某些Ⅱ型糖尿病患者在夜间深睡眠期间,GH的分泌量增加,GH不但能促进机体生长,还能提高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促进组织细胞对血糖的吸收和利用,使血糖水平下降,从而容易出现低血糖甚至危及生命的现象。【小问3详解】据图,下丘脑分泌的GHRH能促进垂体分泌GH,血浆中的GH能促进TGF-1的合成,GH和IGF-1能促进SS的合成。GH浓度增大时能抑制垂体分泌GH,TGF-1浓度增大时,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SS能抑制垂体分泌GH,则GH分泌的调节机制存在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为研究GHRH与SS对垂体分泌GH哪一方占据优势,可切断实验大鼠垂体与下丘脑的血管联系,则SS和GHRH不能作用于垂体,若SS占据优势,则SS不能抑制垂体分泌GH,GH含量上升;若GHRH占据优势,GHRH不能促进垂体分泌GH,GH含量下降。24.2023年3月20,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正式发布,人类活动持续排放的温室气体导致的全球气温升高进一步增加,最佳估计值会在2021~2040年内达到1.5℃。植树造林、建立生态农业,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等措施都可以有效减缓碳达峰时间,降低人类面临的生态危机。回答下列问题。(1)增大绿植面积,可以提高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_____稳定性。同时,植被还可以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这体现生物多样性的_____价值。(2)3月30日,《Cell》刊登论文,植物在受到压力时会发出特定频率的声音,从而表现出适应复杂环境的应激性。植食性动物如蝙蝠、昆虫在听到这些声音后,也会调整自己的取食行为。植物发出的声音属于_____信息,这说明了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具有_____的作用。(3)“稻蟹综合种养”是将水稻种植与河蟹养殖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现代生态循环农业模式。该生态种养模式以水稻为主体、适量放养蟹,水稻为蟹提供遮蔽场所和氧气,蟹能摄食害虫、虫卵和杂草,其粪便可作为水稻的肥料,大大减少了人工施肥的量。①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_____。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②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则在该生态系统中可采取的具体措施是_____。(至少答出两点)-26- ③“稻蟹综合种养”生态农业模式能有效减小人类的生态足迹,理由是_____。【答案】(1)①.抵抗力②.间接(2)①.物理②.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性(3)①.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组成成分及食物链和食物网②.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和肥料中的能量③.人工除稻田里的稗草,清除天敌及适量施肥等④.该生态模式增加了生物种类,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解析】【分析】1、生物多样性的价值:(1)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使用意义,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2)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重要调节作用的价值(生态功能)。(3)潜在价值:目前人类不清楚的价值。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小问1详解】增大绿植面积,可以提高生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使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更加复杂,自我调节能量增强,从而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涵养水源、防风固沙、调节气候等生态价值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小问2详解】声音属于物理信息,植食性动物如蝙蝠、昆虫在听到这些声音后,调整自己的取食行为,说明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功能。【小问3详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该生态系统为农田生态系统,流经该生态系统的能量,除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外,还有人为投入的肥料中的能量。针对农田生态系统,可通过人工除稻田里的稗草,减少稗草与水稻的竞争,清除天敌及适量施肥等措施,以保证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稻蟹综合种养”增加了生物种类,是该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增强,同时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大大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从而减小人类的生态足迹。25.塑料制品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造成了短时期难以降解的“白色污染”。研究人员欲比较肠杆菌YT1和芽孢杆菌YP1两类细菌降解塑料(主要成分为聚氯乙烯(PVC)、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两类细菌主要降解PE)的能力,并通过基因工程拼接黄粉虫肠道内菌株WZ的降解PVC的胞外酶基因A,培育降解塑料的“超级菌”。-26- (1)菌株的筛选。配置固体培养基,接种菌株后表层覆盖0.1mm厚度的PE塑料。分组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培养基及接种菌株培养基1培养基2培养基3单独培养并接种YT1单独培养并接种YP1混合培养YT1和YP1后,选取YP1接种降解圈(直径D/mm)3.51.84.2①在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大小的菌株时,应将两类菌株接种到以_____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从功能上讲,该培养基属于_____。②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强的菌株不能直接以降解圈的大小为指标,其原因是_____。培养基3中接种混合培养后的YP1,其降解圈直径明显加大,其原因可能是_____。(2)培育“超级菌”。对菌株WZ的A基因测序可知,如果在其调节功能区增加一个碱基对A/T,则可以大大增强其基因表达能力。通过经典的大引物PCR定点诱变技术在体外改造A基因,操作过程如图1.然后与图2所示的质粒构建表达载体,培育“超级菌”。①利用大引物PCR进行定点诱变需要进行两轮PCR(PCR1,和PCR2),在PCR,中获得的大引物是指_____,至少需要_____个PCR循环才能获得完整的改良A基因。②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准确连接,应选用的限制酶是_____。表达载体导入受体菌株时,有的质粒含有改良的A基因,有的质粒为空白质粒。在含氨苄青霉素和β半乳糖苷的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_____。【答案】(1)①.PE塑料②.选择③.因为菌体繁殖力不同,形成的菌落大小不同④.YP1和YT1混合培养过程中,YP1菌株整合了YT1的对PE塑料高分解力的基因,发生了转化(2)①.以诱变引物延伸得到的DNA链为模板,引物1与之结合延伸得到的DNA子链-26- ②.4③.XmaⅠ和BglⅡ④.含有改良基因A的重组质粒不含有完整的LacZ基因,受体菌不能分泌分解β-半乳糖苷而使培养基变蓝的酶【解析】【分析】PCR技术的原理是模拟生物体内DNA分子复制的过程,利用DNA分子热变性原理,通过控制温度控制控制DNA分子的解聚和结合,过程:①高温变性:DNA解旋过程;②低温复性:引物结合到互补链DNA上;③中温延伸:合成子链。PCR扩增中双链DNA解开不需要解旋酶,高温条件下氢键可自动解开。基因工程技术的基本步骤:(1)目的基因的筛选和获取:方法有从基因文库中获取、利用PCR技术扩增和人工合成。(2)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是基因工程的核心步骤,基因表达载体包括目的基因、启动子.终止子和标记基因等。(3)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根据受体细胞不同,导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的方法有农杆菌转化法和花粉管通道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有效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将目的基因导入微生物细胞的方法是感受态细胞法。(4)目的基因的检测与鉴定:分子水平上的检测:①检测转基因生物染色体的DNA是否插入目的基因:DNA分子杂交技术;②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转录出了mRNA:分子杂交技术;③检测目的基因是否翻译成蛋白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个体水平上的鉴定:抗虫鉴定、抗病鉴定、活性鉴定等。【小问1详解】在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大小的菌株时,应将两类菌株接种到以PE塑料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不能分解PE塑料的细菌,因为缺少营养物质碳源死亡;该培养基属筛选出能分解PE塑料类的细菌,所以从功能上讲属于选择培养基;筛选分解PE塑料能力强的菌株不能直接以降解圈的大小为指标,因为菌体繁殖力不同,形成的菌落大小不同,故应该看菌落直径和降解圈直径的比值来判断菌株对PE塑料的分解能力;原本YP1对PE塑料的分解能力弱于YT1,而培养基3中接种混合培养后的YP1,其降解圈直径明显加大,其原因可能是YP1菌株整合了YT1的对PE塑料高分解力的基因,发生了转化。【小问2详解】①观察图1PCR1大引物是指:以诱变引物延伸得到的DNA链为模板,引物1与之结合延伸得到的DNA子链;经过PCR1得到大引物再利用大引物和引物2至少3个PCR循环才能获得完整的改良A基因,所以至少需要4个PCR循环才能获得完整的改良A基因;-26- ②构建改良基因表达载体时,为实现质粒和改良基因的准确连接,应选用的限制酶是XmaⅠ和BglⅡ,酶切位点在目的基因两侧,且在质粒中这两个酶切位点在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不破坏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复制原点等重要原件,两种限制酶,形成的黏性末端不同,所以不会出现目的基因和质粒的自我环化以及目的基因的反向连接;在含氨苄青霉素和β半乳糖苷的平板上培养一段时间后,其中白色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判断的依据是含有改良基因A的重组质粒不含有完整的LacZ基因,受体菌不能分泌分解β-半乳糖苷而使培养基变蓝的酶。-26-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发布时间:2023-05-30 04:24:02 页数:26
价格:¥3 大小:801.0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