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天津市四十七中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Word版附解析)

资源预览文档简介为自动调取,内容显示的完整度及准确度或有误差,请您下载后查看完整的文档内容。

1/24

2/24

剩余22页未读,查看更多内容需下载

2023—2024天津市第四十七中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试卷第I卷(共19小题共50分)一、课内文言文考查(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自京师乘风雪……至于泰安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B.莫辞更坐弹一曲客喜而笑,洗盐更酌C.失其所与,不知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D.每至于族,晋见其难为,怵然为戒族庖月更刀,折也【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一词多义的能力。A.第一个“乘”,冒着;句意:从京城里出发,冒着风雪启程……到达泰安。第二个“乘”,趁着,就着,随着;句意:姑且顺随自然的变化,度到生命的尽头。抱定乐安天命的主意,还有什么可犹疑的呢?B.第一个“更”,再,复,又;句意:请你不要推辞坐下来再弹一曲。第二个“更”,再,复,又;句意:客人高兴地笑了,清洗杯盏重新斟酒。C.第一个“与”,结交;句意:失去了自己所结盟的力量,真是不明智。第二个“与”,赞同;句意:孔子长叹一声感慨地说:“我赞成曾点的观点。”D.第一个“族”,筋骨交错聚结处;句意:每当遇到筋骨交错聚结的地方,我看到它难以处理,因此小心翼翼地警惕起来。第二个“族”,众,一般,普通;句意:技术一般的厨工每月换一把刀,是因为他们用刀子去砍骨头。故选B。2.下列选项中,全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批大郤,导大窾B.距关,毋内诸侯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朝济而夕设版焉C.刑于寡妻,至于兄弟刑人如恐不胜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D.申之以孝悌之义浩浩乎如冯虚御风技盖至此乎【答案】A【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通假字现象的理解能力。A.“罔”通“网”,陷害;“圜”,通“圆”,圆形;“郤”,通“隙”,缝隙。句意:随后紧接着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人民。/石头都是苍黑色,多是平整方正的,很少是圆的。/砍入牛体筋骨相接的缝隙,顺着骨节间的空处进刀。B.“距”通“拒”,把守的意思;“内”通“纳”,接纳;“共”通“供”,提供;无通假字。句意:把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使者来来往往,我们可以提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早晨渡过黄河,晚上就在那里修筑防御工事。C.“刑”通“型”,做榜样;无通假字;“毋”通“无”,不要。句意:给自己的妻子做榜样,进而推广到兄弟。/惩罚人好像唯恐不能惩罚尽。/因为我比你们年长一点,你们不要因此就不说了。D.无通假字;“冯”通“凭”,凌;“盖”通“盍”,怎么。句意:把孝敬父母、敬爱兄长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浩浩荡荡的就如同凭空乘风。/技艺怎么能到这地步呢?故选A。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B.其皆出于此乎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C.以吾一日长乎尔其闻道也亦先乎吾D.以若所为,求若所欲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依靠;趁机。句意:依靠别人的力量,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敬完酒,请求舞剑,并趁机在座位上击杀沛公。B.表推测,大概;表祈使,还是。句意:大概都出在这里吧?/用混乱代替整齐,不符合武德。我们还是回去吧。C.都相当于“于”,比。句意:因为我年龄比你们大一点。/他懂得道理也比我早。D.如此;你。句意:以如此的办法,来求取你想要得到的东西。/你进入上前敬酒,敬完酒,请求舞剑。故选C。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不都相同的一项是()A.栗深林兮惊层巅欲辟土地,朝秦楚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与B.此其志不在小明足以察秋毫之末小学而大遗C.侣鱼虾而友麋鹿越国以鄙远吾从而师之 D.既东封郑顺流而东也其阴,济水东流【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A.惊,使动用法,使……惊。句意:使森林战栗,使山峰惊颤。朝,使动用法,使……朝拜。句意: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闻,使动用法,使……听到。句意:齐桓公晋文公称霸的事,可以讲给我听听吗?B.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句意: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面。明,形容词作名词,视力。句意:眼力足以看清鸟兽秋天新生细毛的末梢。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句意:小的方面学习,大的方面舍弃。C.侣,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句意:以鱼和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鄙,名词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句意: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师,名词意动用法,以……为师。句意:我应该跟从他把他当作老师。D.东,名词作状语,在东边。句意:已经在东边使郑国作为自己的疆界。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进。句意:沿长江顺流东下。东,名词作状语,向东。句意:泰山的北面,济水向东流去。A均为使动用法,B均为形容词作名词,C均为名词意动用法。故选D。5.下列选项中,从文言句式的角度考虑,全都属于一个类型的一项是()①蚓无爪牙之利②夫晋,何厌之有?③转徙于江湖间④大王来何操?⑤五亩之宅,树之以桑⑥稍见云中白若樗蒲数十立者⑦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⑧以其无礼于晋⑨客有吹洞箫者⑩然则一羽之不举A.①④⑧B.①⑥⑨C.②⑤⑦D.③⑧⑩【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文言文特殊句式的能力。①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蚓无利爪牙”;句意: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②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夫晋,有何厌”;句意:晋国,哪会有满足的时候呢? ③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江湖间转徙”;句意:在江湖中辗转迁徙。④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大王来操何”;句意:大王来时带了什么东西?⑤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五亩之宅,以桑树之”;句意:在五亩大的住宅田旁,种上桑树。⑥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稍见云中数十白若摴蒱立者”;句意:依稀可见云中几十个白色的像骰子般站立者。⑦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然而不王者,未有之也”;句意:做到了这些而不称王于天下的是决不会有的。⑧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以其于晋无礼”;句意: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⑨定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有吹洞箫客”;句意:有会吹洞箫的客人。⑩宾语前置句,正常语序为“然则不举一羽”;句意:这样看来,举不起一根羽毛。①⑥⑨均为定语后置句;②④⑦⑩均为宾语前置句;③⑤⑧均为状语后置句。故选B。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又称“韩昌黎”,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历史著作,旧说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优秀的历史散文著作。C.《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庄子》常用寓言,富于启发性。D.“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也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艺。“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A.“韩愈……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说法错误,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元稹、白居易。B.“《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纪传体历史著作”说法错误,《左传》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即指后者”说法错误,“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的是前者:《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故选C。7.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海内,古代传说我国疆土四面环海,故称国境之内为海内;四海,指天下全国。如“故推恩足以保四海”。B.古代汉语中有些与走路有关的词语,有其特殊的含义。如“鲤趋而过庭”的“趋”,是小步快走,表示恭敬;“企者不立”的“企”是踮起脚跟;“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C.在古代,人们常用晦、望、既望、朔等表示月相的特称来纪日。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月中叫望,望后这一天叫既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朔。D.“乾隆三十九年”是年号纪年法,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汉武帝首创。另如《琵琶行并序》中的“元和十年”、《兰亭集序》中的“永和九年”、《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中的“壬戌”。【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跬’是跨出两脚的距离”说法错误,“跬”是跨出一脚的距离。C.“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晦……每月最后一天叫朔”说法错误,农历每月第一天叫朔,每月最后一天叫晦。D.“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如《赤壁赋》中的‘壬戌之秋’中的‘壬戌’”说法错误,“壬戌”是干支纪年法。故选A。二、整本书阅读(每小题3分,共3分)8.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题目。《红楼梦》中的人物描写是符合其个性的。在第二十二回中,贾母替宝钗做生日,请了戏班演出之后,贾母赏了小旦和小丑两个孩子。这时“甲笑道:‘这个孩子扮上,活像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乙心里也知道,便只一笑,不肯说。丙也猜着了,亦不敢说。丁接着笑道:‘倒像林妹妹的模样儿。’丙听了,忙把丁瞅了一眼,使个眼色。众人听了这话,留神细看,都笑起来了,说果然不错。”请依据人物性格判断甲、乙、丙、丁代表的人物依次是()A.贾宝玉王熙凤史湘云薛宝钗B.薛宝钗史湘云王熙凤贾宝玉C.史湘云贾宝玉薛宝钗王熙凤D.王熙凤薛宝钗贾宝玉史湘云【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 甲处应是王熙凤,凤姐是说戏子像林妹妹,并非林妹妹像戏子。一语点破了老太太非常喜欢这个戏子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像林妹妹而已。非常巧妙地道出了黛玉在老太太心中的重要性。这一句拍马屁的话更是拍到了贾母的心坎里。她准确地道出了贾母的心意,体现了她的精明。乙处应是薛宝钗,她善于自我把握,城府很深,故“不肯说”。丙处应是贾宝玉,他体恤黛玉,关心黛玉,所以“不敢说”。丁处应是史湘云,她的率真爽直,有话就说。故选D。三、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深情_________希望工程。习近平指出,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工程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教育发展、服务青少年成长、引领社会风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强调,要把希望工程这项事业办得更好,让广大青少年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和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二者结合在一起,经过30年时光的积淀,成了时代的杰作,有了标志性意义。涓涓细流汇成大海,点点星光照亮苍穹。30年来,全国希望工程已_________接受捐款150多亿元,援建小学2万余所,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90多万名。30年来,希望工程将一个个__________的梦想变为现实,如一盏明灯,照亮农村贫困孩子们的求学路。30年来,希望工程围绕改善救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和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对接社会需求,不断创新发展,成为社会公益领域的著名品牌,成为一个时代的记忆。30年来,很多受到资助的孩子_______________,通过努力改变了命运,进而回报社会,建设国家:这无疑是一幅令人倍感欣慰的时代画卷。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寄语累计遥不可及孜孜不倦B.批示累计望尘莫及宵衣旰食C批示累积遥不可及宵衣旰食D寄语累积望尘莫及孜孜不倦1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希望工程让我们感到坚韧且深沉、柔软而温情B.希望工程让我们感到柔软而温情、坚韧且深沉C.希望一词,柔软而温情;工程二字,坚韧且深沉D.希望一词,坚韧且深沉;工程二字,柔软而温情1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希望工程围绕改善救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和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的使命 B.希望工程以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和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C.希望工程围绕改善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和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D.希望工程以改善救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和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答案】9.A10.C11.B【解析】【9题详解】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词语)的能力。考查形式有判断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和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等。掌握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成语(词语)使用的正误需要正确理解词语的意义,辨明感情色彩,弄清使用对象以及使用的特殊要求,避免因成语造成病句等;根据语境选择恰当的成语(词语)填空需要仔细分析语境,理解成语(词语)的意义,同时还要辨明意义相近的词语的细微差别。解答此题要注意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一般错误的类型不会一样,所以可以用排除法确定成语的错误类型,错误选项,同时,注意多义成语的积累记忆。第一组,寄语:传话,转告;多表示赞美、勉励、期望。批示:对下级的书面报告批注意见;批示的文字;请人答复或提意见的敬称。根据语境“习近平总书记深情”,选“寄语”。第二组,累积,释义:层层累加,集聚。强调过程。累计,释义:个体相加计算,总计,强调结果。因横线其后有具体数字,故选“累计”。第三组,遥不可及,意思是非常遥远而不可到达,意指非常遥远、难以得到的东西。侧重遥远而难实现,望尘莫及是指望见走在前面的人带起的尘土而追赶不上。比喻远远落后。侧重落后很多。根据语境“希望工程将一个个”,选择“遥不可及”。第四组,孜孜不倦,释义:孜孜:勤勉,不懈怠。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宵衣旰食,宵:夜间;衣:穿衣;旰:天已晚,天不亮就穿起衣来,时间晚了才吃饭。形容为处理国事而辛勤地工作。两个词都含有勤奋的意思,但主语是接受资助的孩子,所以选择“孜孜不倦”。故选A。【10题详解】此题考查衔接句子的能力。首先认真阅读文段,了解大意;然后可以根据空句的位置来判断,还可以根据上下文语境的提示来分析衔接的内容。要求选择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句子。语段聚焦希望工程实施30周年,“希望工程”是语段表达的对象,再由后文的“二者结合”的语境提示,应是对“希望工程”这一名称的分述,排除AB;“柔软而温情”符合“希望”一词蕴含的情感特点,“坚韧且深沉”符合“工程”给人的主观感受,排除D。故选C。 【11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此题考查辨析病句能力。要了解病句的类型,并能对句子做语法分析。划线句子“希望工程围绕改善救助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和贫困地区失学少年重返校园为使命”属于句式杂糅、搭配不当。“改善”与“贫困少年重返校园”不能搭配,“救助”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设施”不能搭配,要各自分开陈述,排除AD;“围绕……”“以……为……”句式杂糅,并且“围绕……使命”搭配不当,排除C。故选B。【点睛】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积累经验,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四、论述类文本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回溯历史,中华民族家教文化源远流长。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生动的家训故事、深刻的家教箴言,映照着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寄望,培厚了孩童的精神沃土。从古至今,期待孩子成长成才,是天下父母的共同心愿。今天的人们更加认识到良好的家教家风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长,使人向上向善。“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纪录片《守望家风》讲述了这样一则故事: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沙坡头区南长滩村的拓氏家族,互帮互助,兴教育才,诗书传家,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整个家族出了200多名大学生,更有劳动模范、三八红旗手等。在广袤的神州大地上,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事实证明,良好的家教、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是家业兴旺的重要基石。“正家而天下定矣。”家庭文明是社会文明高塔的“累土”,千千万万个家庭的家风好,社会风气才有好的基础。事实上,家庭、家教、家风三者有机统一、紧密关联。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家教良好,未来才有希望;家风纯正,社风才会充满正能量。“将教天下,必定其家,必正其身。”奋进新征程,秉持家国情怀的赤子之心,踔厉奋发、笃行不怠,每个家庭前进的脚步,终将汇聚成国家的进步。 始终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时时处处给孩子做榜样,用正确行动、正确思想、正确方法教育引导孩子,就能更好助力祖国的花朵向阳生长、绚丽绽放。(选自马租云《良好的家救家风使人向上向善》,有删改)材料二:历史文献中提及“家风”一词,往往蕴藏有对传统的继承意义。例如,“齐有人焉,于斯为盛。其余文雅儒素,各禀家风。箕袭不坠,亦云美矣”(《南史》卷二十二)。这里的“禀”字,就生动地传达了下对上、后对前的承继接受。至于比比皆是的“不坠家风”“世守家风”“克绍家风”“世其家风”以及“家风克嗣”等,无不体现了这一特点。北周庾信《哀江南赋》序“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把家风世德作为最优先的题材。当时的大家族皆以“世守家风”为要务。家风就是家庭的风气,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反映出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不同之处。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有的家风可能是勤奋俭朴、为人忠厚、待人有礼;也有的家风可能是狡诈刻薄、游荡为非、忿戾凶横。即便是在传统社会,被视为传家久、继世长的家风,也只有耕读、忠厚、清廉这样一些美好的品质。家风,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的延续过程中,形成的自己独特的风习和风貌。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无不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这就是家风。可以将家风理解为家庭的风气,将它看作是一个家庭的传统,是一个家庭的文化。家风有别于家庭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它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虽然它一旦形成,也就成为教化的资源,对家族子弟具有熏染影响、沾溉浸濡的意义,但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意义。《魏书》卷九十一中的“渐渍家风”,就极为生动形象地诠释了这一过程。通俗地说,可以把家规看作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经由长期教化后的结果。(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材料三:2022年6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州省眉山市考察时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要善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治国理政的理念和思维,广泛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不能封闭僵化,更不能一切以外国的东西为圭臬,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要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激励子孙后代增强家国情怀,努力成长为对国家、对社会有用之才。良好家风,其实就是榜样意识。家,就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家庭或者家族中的长辈,如果以身作 则,严以自律,处处为子女树立好的榜样,关注重视下一代教育,那么对家庭成员来说,就是一种莫大的无可替代的教诲。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有理想、有追求、有信心,则国家有希望,民族有未来,文明有承继。良好家风,更是一种精神传承。我们说的家风是日积月累,经过岁月的反复淘洗积淀才形成的。家风好的家庭,下一代才会更优秀,国家才会拥有更多的人才,也就才会有更大的发展。家风正则行得正,家风淳则风气淳。虽然每个人的成功途径不尽相同,但每个人的成功起点几乎都与良好的家风密不可分,因此唯有搞好家风建设,才能让世世代代从良好的家风中汲取精神力量,无论顺境还是逆境都不会迷失方向。良好家风,最终是国家民族发展动力。有正气、存善良;守清廉、重担当;知礼数、持节操。这样好的家风多了,一定会促进整个社会进步,以至国家和民族的发展。正所谓“上行而后下效”,家风对家的影响巨大。我们一定要教导下一代,每个人都应该对亲人有宽厚兼爱之“仁”,对朋友存往来之“义”,在家内家外要有自律之“礼”,为人处世则拥有明晰是非之“智”,而在待人接物方面,应需有轻利重诺之“信”。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以往,社会正能量和好风气才会不断得以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才能进一步得到提升。(选自龙玉然《家风建设很重要》,有删改)12.下列对家风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家风作为家庭的文化和传统,表现的是一个家庭的气质和风习,良好的家风无论是在现代社会还是传统社会,大多被赞美和传承。B.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但也要善于借鉴外国优秀的家教家风文化。C.家风不等同于家规,家风是一个家庭的性格特征,家规是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家规是教化家人的教科书,而家风则是长期教化后的结果。D.家风,是家庭一种独特的精神风貌,它以显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家庭成员的举止都体现出这样一种习性。1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魏书》卷九十一中的“渐渍家风”生动形象地诠释了家风对家族子弟“润物细无声”的熏染过程。B.“正家而天下定矣”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是相通的。只要端正了家道,天下就能安定。C.“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德行善之家,必恩泽及于子孙,因为家风都是传家宝,如耕读、忠厚、清廉等。D.“仁义礼智信”,促进了良好家风的形成,助力于国家民族的发展。论证了“上行而后下效”的观点。14.下列语句不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 A.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B.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白灵均。C.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答案】12.D13.A14.C【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它以显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这样一种看不见的精神风貌,摸不着的风尚习气,以一种隐性的形态,存在于特定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应是“隐性”,而不是“显性”。故选D。【1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B.“只要端正了家道,天下就能安定”错误,过于绝对,片面强调了家风的作用。C.“因为家风都是传家宝”错误,曲解文意,原文说“它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并不必然具有正面的意义”。D.“论证了‘上行而后下效’的观点”错误,推断不当,论证的是“良好家风,最终是国家民族发展动力”的观点。故选A。【1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能力。结合原文“家风家教是一个家庭最宝贵的财富,是留给子孙后代最好的遗产”“良好家风,其实就是榜样意识”“良好家风,更是一种精神传承”等语句可知,材料三的观点是“良好家风,更是一种精神传承”。A.“家祭无忘告乃翁”体现的是长辈的期望,符合题意;B.“肇锡余以嘉名”体现的是长辈的期望,符合题意。C.“肯与邻翁相对饮”体现的是邻里关系,没有体现传承的特点。D.“他日汝当用之”体现的是长辈的期望,符合题意;故选C。五、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贞观六年,文武官请封禅,上曰:“卿辈皆以封禅为帝王盛事,朕意不然。若天下乂安,家给人足,虽不封禅,庸何伤乎!且事天扫地而祭,何必登泰山之巅,然后可以展其诚敬乎!”群臣请之不已,上欲从之,魏征独以为不可。上曰:“公不欲朕封禅,以社稷未安邪?”曰:“安矣。”“四夷未服邪?”曰:“服矣。”“然则何为不可封禅?”对曰:“陛下虽有此数者,然今户口未复,仓廪尚虚,且远夷君长,皆当扈从,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崇虚名而受实害,陛下将焉用之!”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十二月,癸丑,帝与侍臣论安危之本。中书令温彦博曰:“伏愿陛下常如贞观初,则善矣。”帝曰:“朕比来怠于为政乎?”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贞观七年,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上谕以“旧有气疾,恐登高增剧,公等勿复言”。贞观十四年,陈仓折冲都尉鲁宁坐事系狱,自恃高班,谩骂陈仓尉刘仁轨,仁轨杖杀之。上怒,命追至长安面诘之。仁轨曰:“鲁宁对臣百姓辱臣如此,臣实忿而杀之。”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上将幸同州校猎,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典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魏征,字玄成,魏州曲城人。少弱,落魄,弃赀产不营,有大志,通贯书术。隋乱,诡为道士。武阳郡丞元宝藏举兵应李密,以征典书檄。密得宝藏书,辄称善,既闻征所为,促召之。征进十策说密,不能用。后从密来京师,久之未知名。自请安辑山东,乃擢秘书丞,驰驿至黎阳。时李勣尚为密守,征与书曰:始魏公①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今君处必争之地,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勣得书,遂定计归。会窦建德陷黎阳,获征,伪拜起居舍人。建德败,与裴矩走入关,隐太子②引为洗马。征见秦王③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即位,升谏议大夫,封钜鹿县男。左右有毁征阿党亲戚者,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贞观三年,以秘书监参豫朝政。十年,为侍中。尚书省滞讼不决者,诏征平治。征不素习法,但存大体,处事以情,人人悦服。(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注】①魏公:李密。②隐太子;指李建成。③秦王:指李世民。1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A.公卿以下复请封禅者前后相属属:嘱托B.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俟:等到C.以征典书梯典:掌管,主管 D.征见秦王功高,阴劝太子早为计阴:暗中,秘密地1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社稷未安邪敢以烦执事B.此乃引戎狄入内且示以虚弱也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不早自图,则大事去矣于其身也,则耻师焉D.隐太子引为洗马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1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A.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B.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C.始魏公起叛徒/振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败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D.始魏公起/叛徒报臂大呼/众数十万/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账不振/卒归唐者/固知天命有所归也/18.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写到“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下面不能体现唐太宗做到这一点的一项是()A.帝持掌大笑曰:“诚有是事。”B.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C.上赐玺书鼎纳之,/寻迁新安令。D.王器其直,无恨意。1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唐太宗认为只要天下安定,百姓生活富足,帝王心中怀有对天地的诚心敬意,没有必要一定要去泰山封禅。B.魏征认为,不计其数的赏赐未免让远人产生厌倦心理,连续多年地免除赋税也不能补偿百姓的辛劳付出,C.魏征给李勘写了一封信,劝说李動归附于唐。他的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天命归于唐;二是李勋处在必争之地,想要成就大事,应该早做打算。李勤得信后听从了魏征的意见。D.在李世民和李建成的权力斗争中,李建成遭到失败。李世民责备魏征事前挑拨他们弟兄的关系,魏征却坦言李建成招致失败的原因在于他没有听从自己的意见。20.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1)会河南、北数州大水,事遂寝。(2)帝使温彦博按讯,非是,然俾彦博行让征。【答案】15.A16.D17.C18.D19.B20.(1)正赶上黄河南北地区数州县发大水,于是就停止封禅事。(2 )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解析】【1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属:连接。句意:公卿以下大臣请求太宗行封禅礼的络绎不绝。故选A。【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动词,认为;介词,拿。句意:认为大唐不安定吗?/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B.副词,表判断;副词,表转折。句意: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并展示我方的虚弱。/现在士大夫们的智慧反而不如他们。C.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句意:不早日作打算,那么就成就不了大事了!/对于他自己,却以向老师学习为耻辱。D.都是动词,担任。句意:隐太子引荐他担任太子洗马。/屈原,名字叫平,是楚王的同姓,担任楚怀王的左徒。故选D。【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当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喊,率几十万士卒,他的威势掩盖半个天下,而他现在一败之后,再无振作,最终归附唐朝,本来就知道这天命使之有所归附。“起叛徒”是“起(于)叛徒”的省略,“叛徒”是后置状语,不能断开,排除AD;“不振”是“一败”的结果,联系紧密,不能断开;且“卒”作为副词一般用在句首,其前断开,排除装B。故选C。【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意思是,担心(言路)不通受蒙蔽,就想到虚心采纳臣下的意见。A.魏征曰:“贞观之初,陛下志在节俭,求谏不倦,比来营缮微多,谏者颇有忤旨,此其所以异耳。”帝拊掌大笑曰:“诚有是事。”可见能体现唐太宗虚心接纳魏征的意见。B.征曰:“陛下知隋所以亡乎?百姓强而陵官吏,如鲁宁之比是也。”上悦,擢仁轨为栎阳丞。可见能体现唐太宗虚心接纳魏征的意见。 C.仁轨上言:“今秋大稔,民收获者才一二,使之供承猎事,治道葺桥,动费一二万功,实妨农事。愿少停銮舆旬日,俟其毕务,则公私俱济。”上赐玺书嘉纳之,寻迁新安令。可见能体现唐太宗虚心接纳刘仁轨的意见。D.结合“太子败,王责谓曰:‘尔阋吾兄弟,奈何?’答曰:太子蚤从征言,不死今日之祸。王器其直,无恨意”可知,这件事不是魏征进谏,也就谈不到唐太宗虚心纳下。故选D。【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产生厌倦心理”错,原文“况赏赉不赀,未厌远人之望;给复连年,不偿百姓之劳”,这里的“厌”是“满足”的意思,赏赐供给无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故选B。【2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会”,正赶上;“遂”,于是、就;“寝”,止、息。(2)“按讯”,审问;“非是”,不是这样;“俾”,让、使;“让”,责备。参考译文:贞观六年,文武百官一再请求唐太宗举行泰山封禅大典。太宗说:“你们都认为登泰山封禅是帝王的盛举,朕不以为然,如果天下安定,百姓家家富足,即使不去封禅,又有什么伤害呢?而且侍奉上天扫地而祭祀,何必要去登泰山之顶峰,封筑几尺的泥土,然后才算展示其诚心敬意呢!”群臣还是不停地请求,太宗也想听从此意见,惟独魏征认为不可。太宗说:“你不想让朕去泰山封禅,认为大唐不安定吗?”答道:“安定。”“四方夷族未归服吗?”答道:“归服了。”“那么为什么不可以行封禅礼?”答道:“陛下虽然有上述几点理由,然而承接隋亡大乱之后,户口没有恢复,国家府库粮仓还很空虚,而且陛下封禅泰山,则各国君主咸集,远方夷族首领跟从,这是引戎狄进入大唐腹地,并展示我方的虚弱。况且赏赐供给无数,也不能满足这些远方人的欲望;几年免除徭役,也不能补偿老百姓的劳苦。像这样崇尚虚名而实际对百姓有害的政策,陛下怎么能采用呢?”正赶上黄河南北地区数州县发大水,于是就停止封禅事。十二日,癸丑(初四),太宗与大臣们讨论安危的根本所在。中书令温彦博说:“深愿陛下能经常像贞观初年那样,那就好了。”太宗问:“朕近来听政有所懈怠吗?”魏征说:“贞观初年的时候,陛下一心节俭,不倦怠地求谏。近来则营建修缮之类的事渐渐多起来。行谏都颇觉得触犯圣意,这就是与当年的不同处。”太宗拍掌大笑着说:“确有其事。”贞观七年,公卿以下大臣请求太宗行封禅礼的络绎不绝,太宗传谕说“朕有气喘的老毛病,恐怕登高会加剧,你们不必再谈论此事”。贞观十四年,陈仓折 冲都尉鲁宁获罪被投入狱中,自恃品秩高,谩骂陈仓尉、尉氏人刘仁轨,仁轨命人将其乱杖打死。太宗大怒,命将刘仁轨押至长安当面质问他。刘仁轨说:“鲁宁当着陈仓百姓却要如此羞辱我,我实在是忿恨之极,而将他杀掉。”魏征说:“陛下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吗?百姓恃强而侵凌官吏,如同鲁宁一样的情况到处都是。”太宗高兴,提升刘仁轨为栎阳县丞。太宗将要去同州狩猎,刘仁轨上奏书说:“今年秋季粮食已成熟,百姓刚收割十分之一二,让他们承担狩猎事,筑路修桥,耗费一二万工力,实在是妨碍农事。希望陛下稍微停留十天半个月,等到粮食收割完毕,则对公对私都有好处。”太宗赐给玺书表示嘉奖他的意见,不久提升刘仁轨为新安县令。(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魏征字玄成,是魏州曲城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从而落魄而不得志。他抛弃自己的资财家产不去经营,有远大的志向。通晓经典书籍和方术。隋末动乱,他扮作道士。武阳郡太守元宝藏发兵响应李密,任命魏征担任书信及檄文的起草工作。李密每当看到了宝藏的书信以后,就称赞写得非常好,又加上听说是魏征所写,急忙征召他。魏征进献十条计策来说服李密,都没有得到采用。魏征后来跟随李密来到京城,很长时间都没有知名。自己请求安抚山东地区,于是被提拔为秘书丞,快马来到黎阳。当时李勣还是李密所封的太守,魏征写信给他说:“当初魏公出身于背叛朝廷的士兵之中,振臂大喊,率几十万士卒,他的威势掩盖半个天下,而他现在一败之后,再无振作,最终归附唐朝,本来就知道这天命使之有所归附。如今您处于天下必争之地,不早日作打算,那么就成就不了大事了!”李勣收到他的书信,于是定计归附于唐。刚好赶上窦建德攻陷了黎阳,俘获了魏征,授伪官起居舍人。窦建德失败以后,和裴矩一起逃往关内,隐太子引荐他担任太子洗马。魏征看到秦王功高,暗中劝说太子早做打算。太子事败以后,唐王责备魏征说:“你离间我们兄弟感情,怎么办?”魏征回答说:“如果太子早听众我的话,不会遭遇今日之祸!”李世民器重他的正直,没有一丝怨恨的意思。秦王即帝位后,拜魏征为谏议大夫,封为巨鹿县男。身边近臣有人诋毁魏征偏袒亲戚朋友,太宗派遣温彦博去审问此事,结果不是这样,然而还是让温彦博去责备魏征。贞观三年,魏征以秘书监身份参预朝政。贞观十年,任侍中。当时尚书省有些久拖不决的案件,下诏让魏征审理。魏征平时不熟悉法律,只凭原则照实处理,人人都心悦诚服。(节选自《新唐书·魏征列传》)第Ⅱ卷(共100分)六、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共6分)2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暮春陆游数间茅屋镜湖滨,万卷藏书不救贫。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开编喜见平生友,照水惊非曩岁人。自笑灭胡心尚在,凭高慷慨欲忘身。【注】开编:打开书。曩(nǎng):以往,丛前。曩岁:往年。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数间茅屋”可见生活清贫,而“万卷藏书不救贫”语带夸张中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B.颔联对仗工整,将时序匆匆,浓缩在燕之来去、花之开落中,并点出暮春之意。C.全诗构思很见匠心,后半首紧承前半首,且有照应之妙,如颈联内容上与首联和颔联都有照应。D.体裁上,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风格上,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语言上,诗歌用语质朴,不事雕琢。(2)本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答案】(1)D(2)①“万卷藏书不救贫”,诗人虽然饱读诗书,满腹才华,却无处施展,可读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懑;②颔联和“照水”一句,感叹时光流逝,深含年华易逝的悲慨和虚度年华的惆怅心情;③“开编”句说打开书卷阅读,如遇平生向慕的古人,传达出与古人神交的喜悦和满足;④尾联是诗歌主旨所在,诗人当年雄心不改,欲舍身报国却又无可施展,徒留无奈的自嘲自叹。【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能力。D.“这是一首浪漫主义诗作”说法错误,从诗句来看,诗人闲居镜湖之滨,茅屋数间、藏书万卷,却免不了贫困。更悲催的是,自己空有平戎之策、经纶之才,却无处施展。这明显是一首现实主义诗作。故选D。【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前两句,诗人概述归家后生活的清贫。陆家世代诗书传家,藏书丰富,但生活比较清贫,“万卷藏书不救贫”既是诗人对一家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他满含辛酸的自我解嘲,可读出诗人怀才不遇的苦闷和愤懑。颔联“燕去燕来还过日,花开花落即经春”,诗人抓住有特征的物候变化,一鸟一花,一动一静,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时间的流逝。颈联写在物候变化中读书成了诗人生活的重要部分,打开书本,古圣先贤,良师益友都在眼前,诗人的生活、诗人的感情都与书本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与古人神交的喜悦和满足。在与书为伴的过程中,岁月天天流逝,人也一天天衰老,“照水惊非曩岁人”,一个“惊”字写出了诗人对岁月催人老的慨叹。末两句,诗人以自嗨的口气抒发了自己抗敌报国的豪情。尽管诗人罢官归家,退居林下,且已年逾古稀,贫病交加,但灭胡的雄心尚在,自己也曾登高远望,慷慨悲歌,希望能够舍身报国,但这只是空想而已,这“自笑”二字饱含着诗人辛酸的自嘲,意味深长,既表现了诗人执着深厚的爱国感情,又流露了壮志难酬的郁闷感叹,还间接地揭露了权贵们苟安妥协的嘴脸。七、默写(每空1分,共12分) 22.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1)蟹六跪而二螯,____________,用心躁也。(《劝学》)(2)吾师道也,____________?(《师说》)(3)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念奴娇·赤壁怀古》)(4)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5)曹操《短歌行》中,借用《诗经》中姑娘思念情人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悠悠我心。”(6)《沁园春·长沙》中,引起诗人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渡句是:“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7)《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了一幅在大自然里沐浴临风,一路酣歌的美丽动人的景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咏而归。(8)《赤壁赋》中,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个人在天地间生命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感情。杜甫《登高》中,表现诗人杜甫忧心国事愁思难遣的深沉情怀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②.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③.樯橹灰飞烟灭④.迷花倚石忽已暝⑤.青青子衿⑥.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⑦.浴乎沂⑧.风乎舞雩⑨.寄蜉蝣于天地⑩.渺沧海之一粟⑪.艰难苦恨繁霜鬓⑫.潦倒新停浊酒杯【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的字:鳝、庸、樯、橹、倚、暝、衿、峥、嵘、稠、沂、雩、蜉、蝣、渺、粟、鬓、潦。七、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一条河的走向王剑冰①这里多雨也多水,湿润的气候容易激发联想。吴王夫差为了运输军队与粮草,派伍子胥开凿邗沟,那个时候,水上比陆路便捷。伍子胥开凿邗沟,很快将淮河和长江连在一起。这为隋炀帝提供了方便,他以此为基础,迅速拓展了这个伟大的工程。可以说,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篇序曲,有了这个序曲,才使得全篇宏阔而惊艳。这宏阔而惊艳的鸿篇巨制,竟然有一千七百公里长。② 淮安的灵魂深处,埋藏着两千五百年的时光。这个因水而生的城市,最终成了水的故乡。翻看淮安的历史,一条大河顿时翻涌,一把橹、一个锚、一件环扣、一只桅灯、一条缆绳,每一个物件,都在诉说着曾经。③我站立在大运河边,看着这波光粼粼的水面,目光迷离,直达久远。大运河改变了大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由于有了这条河,也就有了漕运。从元朝开始,沿海省份征收的粮食,沿运河北上,直到明清两代,未有停歇。漕运总督的衙门就设在淮安。而且,这里不仅有漕运总督府,还有江南河道总督府。这两位总督,明清时候,多为从一品或正二品大员,不受当地巡抚总督管辖,也不受部院节制,直接对皇帝负责。如此,这个扼南北交通的水运枢纽,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④因水利而成为宝地,漂母①曾在的岸边常年稻花飘香。江淮熟,天下足。由此造就了一个富庶的天下粮仓。走过仓盈风雨桥,对面就是一个仓储遗址,那里竟然有九九八十一座粮仓,可想当时的丰饶。如今已看不到粮仓的痕迹,只有一个牌子竖在那里,抚摸着牌子上的字,内心掩饰不住地激动,觉得摸到了历史深处的芳香。⑤可以想象,在这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来来往往多少人!你来了,他走了,甚至你来了,他还没走。一时间,舟楫相接,辐辏相继,楼馆高矗,店铺林立,拥挤得这运河边铺排出好大一片天地。装车的、卸货的、拉纤的、摇橹的,都很忙乱。唱曲声、叫卖声、号子声,声声不断。⑥大运河,不仅润泽着文化,还创造着文化。这里船多客多,所以琢磨着吃,琢磨着做,淮安成了烹饪实验场,江南江北的名吃样样在此汇聚。那些老菜的味道,极致地诱惑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也极致地被这些船只带往四方。狮子头、鱼锅贴、老鸡煲、软兜长鱼、红烧马鞍桥,至今还在水上飘散着余香。⑦水给我们带来无比灿烂的文明,带来无可预知的美好,也给这里带来过无尽的灾难。来淮安的路上,看到古黄河的标牌,再往东,又看到废黄河的标识。黄河一路上跑野了,为了入海,它曾经闯入淮河的河道。康熙和乾隆,都曾多次到淮阴和洪泽湖大堤巡视,河道民众无数次奋争,才得以有“清晏园”这个名称。这条废黄河,就凝固在了时代的苦痛里。经历了无数苦难的百姓,把心中的念想与寻觅,托付进了淮海戏中,那戏也被当地人叫作拉魂腔,悲怨的曲调多少年来充斥于运河两岸,最终变成力量,变成诗篇。淮安,真的随了“淮水安澜”的祈愿。现在再没有什么担忧,所有的水都有了信念,所有的堤岸都变成了景点。⑧时间进入了一年当中的最后时刻,大雁与天鹅竟然同时飞来,在淮河流域境内的多条河流中徜徉栖息,两种颜色的音符,感染了这个明亮的早晨。一位老者守在水边,一杆烟袋,久未入口,只是让烟锅冒一冒青烟,而他自己,也如那烟袋,静静地发呆。有时候遇到人,他会让烟杆在空中划动,以加重他语气的激动,那一定是同谁对了脾气。旁边的人告诉我,这是一位老运河人,他把一生交给了这道水。我还看到另一位水边的老人,那是在枚乘②故居旁,老人原来住在这临水的地方,后来此地被认定为枚乘故里,老人就成了这里的管理者,他在水边管理花木,还护理菜园,严寒的冬天,菜地里竟然绿意一片。越过菜 地你会看到古银杏,看到古运河和古码头。运河边,码头上,多少人上船下船,多少船顺水逆水,号子一声,风帆一晃,已是千年。⑨走进淮阴侯韩信故里,韩信倨傲的神情里,有着些许迷茫与慨叹,他在意的或许不是兵戈铁马、荣辱曲直,而是漂母那永远追不回的笑意。走进吴承恩故居,吴承恩与运河的关系,就是一位会思想的人与水的关系,水将他的灵感调到最好,调成与运河同样久长的墨香。站在清口枢纽前,看一条河的向往,这向往已深深嵌入了时间的缝隙。⑩大运河气势不减当年,这条水道仍然显现出超出想象的繁忙,一艘艘吃水深切的大船南来北往,慢慢地享受时间的微澜。竟然还有划桨的小船,那些木桨,还在临摹着先辈们临摹了无数年的水墨。天黑得早了,现在是4点30分,太阳还有一丈高,格外的红艳,辉光泼在运河上,我终于知道它为什么叫黄金水道。在这样的水道上行船,该是多么愉快的事情!冬天的夜,一切都进入静默与安然。只有一条河,还在亢奋地涌动,那是大地上弹奏的、永无休止的琴弦。【注释】①深母:漂洗衣物的老妇。淮阴侯韩信年少家贫,受餐于漂母。②枚乘;西汉时期辞赋家。2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邗沟是京杭大运河的开篇序曲序曲:比喻邗沟的开凿成为了京杭大运河建造的开端B.就凝固在了时代的苦痛里凝固:形象地写出废弃的黄河永远停留在过去的时代里C.真的随了“淮水安澜”的析恩安澜:形象地描绘了淮河波涛汹涌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D.两种颜色的音符音符:比喻大雁和天鹅同时在河流中徜徉栖息的美景2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③段说大运河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含蓄地写了大运河的流向特点,与标题形成呼应。B.第⑤段采用长短句结合的形式,实写了历史上淮安因运河而形成的物阜民丰、热闹繁华的场景。C.第⑧段插入两个老者的描写,表现了运河人平静祥和的生活状态,也说明大运河至今仍润泽着这里。D.文章将历史与现实交织穿插,既追溯大运河悠久的历史,又呈现现代的繁荣,具有厚重的文化内涵。25.简要赏析文中画线的语句。26.第⑦段提到“水给我们带来无比灿烂的文明”。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运河带来了哪些文明成果?【答案】23.C24.B25.一切都已静默,只有运河还在“亢奋”,在对比中通过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奔流不息,河运呈现出的繁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运河的礼赞。(或者:把运河比喻成“琴弦”,形象地写出了运河水运繁忙,至今仍惠及沿河地区,表达了作者对运河的赞美之情。)26.①因运河而诞生的淮安城市,最终发展成了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②因水而有了漕运,运河成了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水道。③因运河而成为宝地,淮安成了富庶的天下粮仓。④因水运便利,人员往来,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 ⑤在抗击水灾的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地方戏曲——淮海戏。⑥运河孕育了当地厚重的文化,滋养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解析】【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C.“描绘了淮河波涛汹涌气象万千的壮观景象”错误。“安澜”的意思是水波平静。故选C。【24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的能力。B.“实写了”错误。第五段开头说“可以想象,在这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来来往往多少人”,可见是虚写。故选B。【25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一切都进入静默与安然”与“只有一条河,还在亢奋地涌动”形成对比;“还在亢奋地涌动”运用拟人修辞,将河流人格化。在对比中通过拟人的修辞,形象地写出了河水奔流不息,河运呈现出的繁忙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运河的礼赞。“只有一条河,还在亢奋地涌动,那是大地上弹奏的、永无休止的琴弦”运用比喻修辞,把“河”比喻成“琴弦”,形象地写出了运河水运繁忙,至今仍惠及沿河地区,表达了作者对运河的赞美之情。【2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结合“如此,这个扼南北交通的水运枢纽,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运河之都”分析可知,因运河而诞生的淮安城市,最终发展成了举足轻重的运河之都。结合“大运河改变了大地的思维方式,极大地挑战了水的传统流向。由于有了这条河,也就有了漕运”“这个扼南北交通的水运枢纽”分析可知,因水而有了漕运,运河成了沟通南北交通的重要水道。结合“由此造就了一个富庶的天下粮仓。走过仓盈风雨桥,对面就是一个仓储遗址,那里竟然有九九八十一座粮仓,可想当时的丰饶。如今已看不到粮仓的痕迹”分析可知,因运河而成为宝地,淮安成了富庶的天下粮仓。结合“这里船多客多,所以琢磨着吃,琢磨着做,淮安成了烹饪实验场,江南江北的名吃样样在此汇聚。那些老菜的味道,极致地诱惑着南来北往的船只,也极致地被这些船只带往四方。狮子头、鱼锅贴、老鸡煲、软兜长鱼、红烧马鞍桥,至今还在水上飘散着余香” 分析可知,因水运便利,人员往来,创造了丰富的饮食文化。结合“经历了无数苦难的百姓,把心中的念想与寻觅,托付进了淮海戏中,那戏也被当地人叫作拉魂腔,悲怨的曲调多少年来充斥于运河两岸,最终变成力量,变成诗篇”分析可知,在抗击水灾的过程中,形成了著名的地方戏曲——淮海戏。结合“走进淮阴侯韩信故里,韩信倨傲的神情里,有着些许迷茫与慨叹,他在意的或许不是兵戈铁马、荣辱曲直,而是漂母那永远追不回的笑意。走进吴承恩故居,吴承恩与运河的关系,就是一位会思想的人与水的关系,水将他的灵感调到最好,调成与运河同样久长的墨香”分析可知,运河孕育了当地厚重的文化,滋养了众多历史文化名人。八、作文(60分)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对于生活,忙而有价,闲而有趣,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才能体现人生真正的价值。请结合材料,以“忙与闲”为话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例文:忙闲相辅相成,方为人间至味岁月如白驹过隙,呼啸而过;时代浪潮滚滚向前,永不停息。四季无声交替,只留下我们静静思索:“人生当如何才能更有意义?”于我观之,忙而有价,闲而有趣,忙出意义,闲出情义,此乃人生正道。青衿之志,履践致远。忙是通往成功的必要基石,以只争朝夕的忙铸造成功之梯。君可见“无双国士”于敏,利用别人吃饭睡觉的时间做演算、写推导,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里成功研制出中国第一颗氢弹,铸造大国重器;君可见我国空间站首位载荷专家桂海潮,少年时挑灯苦读,圆梦北航,大学期间在图书馆与实验室两点一线的忙碌中提前攻读博士,成为该领域的世界级专家,史上最年轻的航天员……成功的背后是只争朝夕的忙碌,是永不停息的奋斗。我辈青年也当在最好的年纪播种,静待花开。岁月缱绻,葳蕤生香。闲是滋养人生的不二法门,以听风赏月的闲涵养精神力量。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曾写下这样的诗句:“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适时停下忙碌的脚步,欣赏沿途的风景,在心中修篱种菊,看外界云卷花开,方能以丰沛的心灵、饱满的精神迈出更加坚实的前进步伐。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拼命工作,按时看日出”的人生信条,亦在启示我们在承担着沉重而繁杂的生活与工作之余,也不能忘了给审美和诗意留一些空间,留一段时间。肯慢,肯闲,肯在内心修篱种菊,才能发现生命的光彩,活出生命的独特韵味。张弛有度,快意人生。必要的忙与适度的闲共谱生命乐章,助力行稳致远。可还记得世界著名的“ 哲学家小道”?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无论每天讲课多忙、任务多繁重,都强制留出一个小时的时间去哥尼斯堡城郊散步,散够了就坐在路边冥想,每天一小时的休闲时光让康德的体力、精力得到很好的恢复,助力他元气满满地再次投入工作。在快节奏的社会中,学会忙里偷闲方能参透生命的意义。周作人曾说:“人生,有必要的忙,也要有必要的闲。只争朝夕的忙,是为了夕阳看花的闲。”闲而不散,忙而不乱,生活当张弛有度,方能行稳致远。反观当下,“内卷”之风盛行,不少人被生活裹挟着向前奔跑,错失身边的美好。而另一面,“摆烂”之气甚嚣尘上,不少人打着“拒绝内卷、活在当下”的旗号安逸享乐、躺平摆烂。需要知道,过度的闲散往往会让我们丧失斗志,一如温水煮青蛙,于温床中走向消亡;而忙乱的日子又常常使我们心浮气躁,既过不好当下,也看不见未来。青年立身于世,当学会忙闲相济,适时放松,不懈奋斗,如此方能一路高歌,一路前进。《菜根谭》中有言:“故君子闲时要有吃紧的心思,忙处要有悠闲的趣味。”忙闲相济,才是人生最好的状态。愿我辈青年既能追风赶月,又能吟风弄月,实现人生真正的价值。【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审题:这是一道话题作文题。材料引用了周作人的言论,引出了本次作文的话题“忙与闲”。他认为人生需要忙和闲,但是忙是为了更好的闲。然后由此进行评论,适当的忙与闲都是人生所必需的,可以体现人生的最好状态和人生真正的价值。根据以上分析可知,材料重点阐述的是“忙”与“闲”的关系,根据材料把二者的关系理顺清楚:人生需要“忙与闲”;“忙”是为了更好的“闲”;忙中有闲才是人生的好状态;忙要有意义,闲在有情义。在写作时,要重点把握“忙”与“闲”的关系。写作时可以进行如下安排:先从物入手,由物及人。比如琴弦如果总是崩紧,有一天就会不堪重压而崩断;如果总是放松悠闲,可能就再也不会绷紧。因此说,应将忙与闲协调起来。然后论述人亦如此,每天总是崩着精神的弦,每天总是忙忙碌碌,可能身体就会吃不消,可能人生的乐趣就会减少;如果能够在忙中偷闲,在忙碌之余也去看看日落、品品香茶,人生的乐趣可能会更多,让前进的脚步更加坚实。接下来可以举一些能够把忙与闲关系处理得好的例子,最后再进行引申论证。在论证过程中,可以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如可以列举德国古典哲学创始人康德无论每天讲课多忙,都强制留下一个小时去哥尼斯堡城郊散步,走出了一条“哲学家小道”的事例,论证在快节奏的社会中,要学会留白、放松,忙里偷闲,涵养精神力量。也可以引用福楼拜“我每天坚持写作,每天看日出” 的名言,论证忙与闲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还可以立足于当下,结合当下社会存在的“躺平”“摆烂”“内卷焦虑”等现象,以其危害从反面论证中心论点,使文章更具有现实意义。立意:1.忙闲相辅相成,方为人间至味。2.忙闲相应,人生才有乐趣。3.张弛有度,助力成功。4.忙着去奋斗,闲来赏月明。

版权提示

  • 温馨提示:
  •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莲山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vx:lianshan857处理。客服热线:13123380146(工作日9:00-18:00)

文档下载

所属: 高中 - 语文
发布时间:2023-10-21 14:00:02 页数:24
价格:¥3 大小:60.93 KB
文章作者:随遇而安

推荐特供

MORE